金融公司如何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公司如何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公司如何管理

金融公司如何管理范文1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资深律师。学术旨趣主要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收购和公共政策,特别关注中国的转型和法治变迁。作为中国律师,执业领域主要在上市公司收购、反垄断、公司治理和证券诉讼等方面

中国消费的瓶颈并不在于金融的滞后,而在于社保残缺的阻却。当然,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这样的新生事物,还是应该给予制度层面的呵护。

8月13日,银监会正式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按照银监会的试点规划,对金融消费公司将采取先试点、后逐步放开的方式,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广。

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拟试点设立的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设立初期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资本金。在规模扩大后可以申请发债或向银行借款。此类专业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因此,在中国进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下半场”,银监会正式推出消费金融公司,用意则不仅仅在于金融创新,更在于通过消费金融公司这个古老的金融中介,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真正意图,撬动消费的复苏。

和5月份的征求意见稿比较,《管理办法》降低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亿元,将消费金融公司出资人的资产总额由800亿元降低为600亿元。同时,为了降低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不仅严格设定了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指标,比如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100%等;同时,还严格限定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为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不涉及房地产贷款和汽车贷款。

从逻辑上而言,通过为商业银行和信用卡等顾及不到的客户的消费行为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从而刺激消费,制度的初衷显然是好的。而且,消费金融公司快捷、无担保的专业化服务,的确可以吸引一些客户群体,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欧美等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百年实践亦证明了其生命力和价值。然而,如果仔细分析《管理办法》的制度设计,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比较,则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劣势。

其一,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太窄。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特点是小额、短期、无担保和抵押,这决定了其业务范围不能包含汽车和房贷等风险大的大宗商品。其业务只能限于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的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这种狭窄的业务范围注定其在《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及信用卡的竞争中劣势明显。虽然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但除了装修这样的大笔支出可以体现外,竞争优势不明显。

其二,消费金融公司很难做到快捷服务。快捷和无担保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最大竞争优势。而要做到快捷和无担保,前提是必须对客户的资信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良好的信用保证。这在我国征信体系残缺的情况下,显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有良好信用的人一般不会通过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而那些需要消费信贷的人却又信用状况不好。所以,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在一个信用体系很不健全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如何形成自己的客户群。

金融公司如何管理范文2

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在中国诞生。1月7日,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名单。中国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成为首批三家试点单位。

目前,上述单位的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北京银行拟在北京市设立独资的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拟联合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市设立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都银行拟联合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在成都市设立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此外,天津市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也正在受理审批中。

但对这类刚刚诞生的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谨慎乐观。

目前,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金融领域的三大业务―房屋按揭贷款、车贷、信用卡等,消费金融公司均不能经营,业务空间大大受限。

在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广覆盖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对象是什么,如何与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其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一切都尚待厘清。

谨慎放行

2009年7月,为加大金融对扩内需、促消费的支持力度,银监会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启动了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四地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审批工作。

某试点银行的筹备组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期刚刚组建好领导班子,一直在忙确定办公地点,以及人员招募、宣传推介这些事务性工作。”

根据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与商业银行所从事的零售业务不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畴要窄得多。个人耐用品消费贷款和一般用途消费贷款,将成为其主要信贷业务。

所谓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经销商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的贷款。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直接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的贷款。

根据管理办法,房贷、车贷和信用卡业务,将不在上述业务范畴之内,不允许消费金融公司经营。

由于迄今为止,商业银行零售贷款的主要拉动力就是房贷和车贷,而信用卡则成为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三者同时缺位,让消费金融公司可盈利的来源缩窄。

这被市场认为是监管层对于创新与风险的一种谨慎平衡。

同样的谨慎,表现为目前的试点仅限于在上海、北京、天津、成都四座城市实施,消费金融公司尚不能实行跨区经营,且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其月工资的5倍。

另外,作为初期试点,一项特殊规定是,消费金融公司面对首批客户的业务模式,必须采取“实贷实发”。

这意味着借款人第一笔贷款必须购买诸如手机、电视这样的实物才能获得贷款,同时按照监管规定,公司不会把资金直接交给借款人,而是拨付给卖方。如果首笔贷款可以按时还本付息,那么第二笔贷款则可以按照真正意义上的信贷模式来操作。

迄今,对于试点期会维持多久,并无定论。正是鉴于监管的谨慎放行,上述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坦言:“审慎的小步走策略之下,我们在试点期间不以赚钱为目的。只希望在扩大业务的同时,做出让监管单位放心的成绩。”

担忧竞争力

其实,监管层的谨慎不无道理。

作为前车之鉴,中国的车贷市场在快速规模扩张下,不良率一度高达40%~50%。

而纵观国外,即便相对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下,高坏账率亦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典型特征之一。根据招商证券的一份专题报告,2003~2007年间,日本最大消费金融公司武富士公司(Takefuji),其不良率平均高达7%。

以此对照,如何把风险控制在容忍度之内,显然也是中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面临的首要挑战。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试点机构的应对之道,关键是靠风险利率定价、准确的客户信用评估和有效的贷后管理。但每一条实现起来都困难不小。

例如,中国目前规定单笔贷款利率最高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招商证券李珊珊认为,此一偏低的上限规定,使银行盈利空间有限。她预计在扣除坏账损失和运营费用后,消费金融公司的股本回报率或只有10%左右,不敌银行现有的资本回报水平。

此外,缺失一个发达的征信系统,也使银行在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上面临不小困境;为减少客户违约,试点机构可能还需准备一个贷款催收体系。“这些不利因素,可能会降低试点机构业务开展的速度。”一家大行个金部人士向记者分析。

对此,一位参与试点筹备工作的人员表示颇有压力,“从目前监管层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姿态来看,它的发展将是走一步、看一步,再迈下一步的”。

他说,银监会更希望看到风险的控制,而银行和地方政府希望看到这一试点撬动市场需求的增长。未来怎么走,要看试点期间能否兼顾两个目标的达成。

但在严格的风险审核下,消费金融很可能丧失宣传中多次强调的“便捷、快速”优势,从而丧失竞争力。

某试点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筹备人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该行正在同市政府协商,向消费金融公司的内部系统开放个人医疗或养老保险缴纳的数据。

由于医保缴纳额度同个人工资水平密切挂钩,由此便可以推算出客户大概的收入状况。而这一方法则可以规避客户到单位开收入证明等流程带来的麻烦。

借力大卖场

监管层谨慎放行下,安全地扩展业务,成为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的首要任务。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运营的主要模式,是依靠部分渠道商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某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人士介绍,借道渠道商和大型卖场“广布网点”,将成为初期其主要营销和推介的模式。这一方式正好可以满足银监会所要求的客户第一笔贷款要“实贷实发”的原则。

“不会自己开分网点。”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包括国美电器、大中电器、宜家在内的渠道商、大卖场,将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在初期的主要网点。渠道商和卖场则有可能通过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的优惠,帮助消费金融公司吸引早期客户。日后,产品销售的工作可能将增加一个环节,即推荐和引导客户使用消费金融的方式来购买产品。

据记者统计,以北京为例,目前国美电器及大中电器均设有50多家分店。由此看来,如果选择这一模式,那么北京地区仅这两家渠道商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网点的数量便可达到100多家。

除营销模式外,对安全地扩展业务起到关键作用的,还包括对贷款指标的一系列技术设计,以及对客户个人信用等级快速而准确的判断。

“对于贷款期限,我们初步规划是不超过3年。”上述人士表示,“不同的贷款额度配以1~3年不同期限。”其所在银行的初步设计是:6000元以下的贷款不超过一年期,6000元到12000元的贷款不超过二年期,以此类推。

利率是另外一个关键指标,但他坦言,目前利率的设计还在讨论中。“原则是按照银监会的要求,用风险定价来消化风险。”他说,“这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正在从国外聘请专家,来设计一套利率结构,既能反映风险,又在市场上同信用卡比起来具有竞争优势。”

目前,客户风险程度、购买物品种类、贷款期限、其他参考依据等四项内容,将成为该试点银行基本的风险评价参照。

指望解禁

尽管如此,一些非试点银行仍对消费金融公司这一新生事物持观望态度。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坦言,最近一直在思考,留给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需求有多大?

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前景诱人。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达到5.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5%。但开展消费金融,是否一定要通过消费金融公司,一些银行有疑问。

就在2个多月前,交通银行宣布将与其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在原交行信用卡中心基础上,成立一家合资信用卡公司,近期将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该公司将以经营信用卡业务和基于信用卡项下的无担保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

交行信用卡中心副首席执行官徐瀚曾对媒体表示,随着持卡人数量越来越多,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无卡大额分期功能的推出,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范围可以说被完全覆盖。他预计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空间不大。

数据显示,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中国信用卡发卡量逾1.75亿张,信用卡授信余额1.24万亿元。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2009年5月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称,中国银行业目前已具备在金融控股架构下,设立信用卡公司的条件。

一些专家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和信用卡公司在客户群上无实质性冲突,在经过较长期发展时间之后,由于准入门槛、产品特性、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因素,二者会形成各自相对稳定的特定目标客户群。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年轻家庭,信用卡的额度可能较低,不足以支持他们购买心仪的电器、电子产品的需求,消费金融公司此时就可显出优势。

众多着力发展信用卡的银行,也在发力此类年轻人市场,并围绕他们的购买电器、旅游、婚庆和装修需求,开发出相应产品。尤其在信用卡公司放行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对许多银行来说,要开展监管部门所希望的上述消费信贷业务,是新建一个消费金融公司,还是以信用卡业务为载体去拓展,确实面临一个模式之选。

试点银行之一的一位零售部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只能说是努力寻求差异化定位,把那些收入水平不是很高、没有办信用卡资格、又有潜在消费需求的群体作为主要发力方向。“但同信用卡客户群的重叠,可能不可避免”。

首批试点中,除了中行拥有较为发达的信用卡业务外,另外两家则是城商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相较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其信用卡和零售业务只能算刚刚起步。

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仍不被允许做车贷和房贷业务,但后两项仍是消费信贷市场上最大的蛋糕。国外著名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同时囊括信用卡、车贷等业务,后者甚至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而言,耐用品、装修、旅游及教育的贷款业务,在他们眼中更像是探路之举。

金融公司如何管理范文3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持续增长,汽车金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产品和服务愈加丰富,同时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展和细化。

《白皮书》显示,通常情况下,仍处于扩张期的经销商集团,会将资金集中在企业规模扩张、相关产业多元化经营等方面,以期提升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经营面临的单品牌、单区域风险,并在局部地区形成行业内的强势地位。而处于转型期的经销商集团,一般将资金投入在日常经营,特别是库存车、试乘试驾车辆及零配件采购等方面,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目前阶段,汽车经销商集团主要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厂商金融公司支持、IPO、发行债券等。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商业银行在汽车金融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其可提业链金融服务。银行向汽车经销商提供的主要贷款产品包括:库存采购贷款、建店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刘为表示:“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的金融服务存在广阔发展空间;同时,该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需要对其现有金融产品、服务和风控手段,进行全面创新和提升。”他说,从银行角度来讲,如何在有效控制授信风险的同时,加强对优质经销商的资金支持,促成银行与汽车流通行业之间的合作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此外,银行应通过有效沟通及利用新兴技术进行资产管理和信息监控,从而有效降低自身风险、提高效率。

不得不提的是,除传统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无所不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盯上了这块诱人的“蛋糕”。目前已出现不少汽车流通链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这投CEO王传一认为,专注于汽车金融领域,以汽车行业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该产业的资金及市场流动优势,将汽车金融做到专业化、精细化,互联网金融未来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权重的一席之地。

不过,对于互联网金融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刘为仍旧秉持保留态度,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线下融资渠道将是汽车金融的“主导”。

金融公司如何管理范文4

关键词:消费金融公司;现状;制约因素;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6)-0061-05

消费金融公司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研究内容多为内部机理和机制研究,例如Sidney Cattle(1989)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性问题展开研究,认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回报率高于其他产业,且增长较为稳定;George.J. Bentsen(2001)阐述了贷款成本同利率的关系,认为利率上限影响消费金融公司贷款的成本;Ernest A.Nagata(1993)分析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及操作方式对贷款成本结构的影响,他认为随着参与贷款的消费金融公司增加,会使每笔贷款成本减少。

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源于我国消费金融的兴起,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研究层面主要是其如何发展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分析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如龚晓菊(2012)、徐梦然(2011)、谢世清(2010)等,认为消费金融公司能够促进消费的增长,但存在资金来源不足、投资主体单一、信用风险大等问题;二是借鉴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来寻找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出路,研究对我国的启示,如陈琼(2009)、何明明(2010)、许文彬(2010)等,从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及产品定位、营销模式、信贷模式及风险管理模式来针对性的对照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发展,从中“取其精华”,为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三是分析消费金融公司对居民的影响,如张奎(2010)深入分析了消费金融公司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指出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在拓宽百姓的融资平台的同时扩大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本文拟从消费金融公司的优劣势分析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所处的困境,并对其出路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产生和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面对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能力较弱的现状,为维持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国内投资过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大量浪费,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转变,消费成为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从消费贡献率分析,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高出约30个百分点,内需不足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可以创造劳动力和需求,是中国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以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消费金融公司是一种新型融资机构,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主要提供消费类的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既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转型,而且提高了国民消费水平和能力,尤其是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恢复阶段,于是我国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的国家政策,新增了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利用消费金融公司挖掘潜在的消费市场,提升个人消费能力,缓解供需矛盾。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仍处在试点阶段,因此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正在摸索前进中。

(一)消费金融公司产生的背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前期任务,以长期重视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正在改变,逐渐意识到忽视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见表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大多数都是利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80%,而我国仅为40%-50%,这种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忽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结构模式不利于中国的健康发展,我国需要增加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因此,为扩大消费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正式授权商业银行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逐步展开,2010年初,我国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锦程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落户。

(二)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我国的新型融资机构,引入设立时限较短,其不吸收公共存款,为国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小额贷款,与传统银行相比,消费金融公司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1、消费金融公司的优势

(1)客户定位明确。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针对个体放贷,且受众客户主要为年轻人、年轻家庭等具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客户,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借款人收入的5倍,而传统银行针对所有的消费群体,缺少针对性,相较于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为该群体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2)审批速度快。消费金融公司的审批程序简单,从申请贷款到受理完成仅需1小时左右,甚至更短就可完成。以消费者购买家电为例,消费金融公司把钱直接打到商户的账户上,消费者可直接带着电器回家,借款者在之后按照规定的还款期和还款额进行还款即可。

(3)服务方式灵活。在服务类型的选择上,客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还款期数及首付比例。在服务方式上,消费者不仅可以在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外,而且可以和有合作的卖商处直接贷款,使借款人在贷款的同时带动了消费,大大提高了贷款效率。

(4)无需担保和抵押物。在办理贷款时,借款人只需填写申请表,并出示身份证及收入证明即可获得贷款,而传统银行需要担保人或抵押物,相较与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放宽了贷款条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消费者的借款负担。

总体来说,消费金融公司存在自身的优势,将其信贷与其它同级信贷的比较可以发现,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比信用卡还款期限长,比银行无担保产品申请容易,比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实力强,则其抗风险能力更强,消费金融公司立足自身优势,开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服务需求。

2、消费金融公司的劣势

(1)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单一。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不足,它主要依靠投资人的投入或经银监会批准发行金融债券进行融资,但不能吸收外部存款,当借款人贷款需求旺盛,则会使资金供给无法满足借款人需求,该条件限制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单一的融资渠道使得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2)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种类单一。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业务为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个人一般用途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或用于个人或家庭装修、教育、旅游、婚庆等事项的贷款,不涉及房屋和汽车的贷款,而现阶段居民消费贷款主要是房屋和汽车,难以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存在局限性。

(3)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条件严格。《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出资人必须具备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总资产不低于600亿人民币、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具备一定的资本充足率等条件。而符合这样的条件的机构大多是商业银行,这样会使消费金融公司必须依托商业银行的发展,成为其附属部门,不利于消费金融公司的独立发展。

(4)消费金融公司信用风险较大。由于借款人通过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贷款时无须担保及抵押物,主要依靠借款人的信用额度进行放款,当借款人出现违约情况,公司无法追回损失,形成公司坏账,这种信贷模式大大增加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信用风险。

综上所述,消费金融公司的存在许多不足,面对日益丰富的金融市场和众多的竞争对手,消费金融公司的需要寻找其发展出路,以吸引消费群体,并增强竞争力,从而占领一定的小额信贷市场份额。

二、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模式

消费金融公司兴起于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相较美国、英国和亚洲的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依据各国国情具有相应的特征,如美国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涉及范围较广,除消费者信贷外,还涵盖了房地产信贷、商业信贷和保险信贷等,但消费者信贷始终是主要经营业务(见表1);而英国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则分工更专业,只面向个人提供消费信贷等相关金融服务。

(一)美国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相差不大,都涉及消费者信贷和商业信贷,将两者区分的主要特征是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存款、不受银行法的约束,金融公司可以依据市场需求创造灵活的金融产品,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有股东股本、运行利润、短期票据、长期债券以及银行贷款等。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对象主要为不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的贷款者,资产中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较大,且多为次级贷款,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严重削减了金融公司主要消费群体,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22.9%降至2009年的19.7%,但美国的消费信贷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份额,位居金融市场第二的位置没有产生根本性动摇。

(二)英国消费金融公司。相较于美国,英国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范围更具有专业性,分工更细,不同金融公司其主营业务和面向的客户群体大相径庭,其提供的融资产品各有特色,如针对工业企业有工业金融公司,有融资型租赁租购公司、专业的消费信贷商(包括短期小额消费信贷)、房屋信贷公司以及汽车金融公司;除此之外,在资金来源方面,英国的金融公司与美国公司最大的差异是英国金融公司可以吸收3个月以上的公众存款。与美国相同的是英国也可以通过抵押客户协议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如票据贴现,在行业监管方面,英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略强于美国,在英国从事消费信贷需要第三方(公平教育局)的授权方可经营,且必须接受FSA(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的统一监管,并由不同的行业协会监督不同的行业。

英国的消费信贷市场主要是商业银行占据绝对份额(见表2),但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一批新型消费金融公司的兴起,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市场份额有所降低,据此估计,英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将会有一些变化。

三、制约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因素

(一)现有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与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一样,消费金融公司也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度提供相应的贷款额度,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时间较短,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个人信用机构分散化管理,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用大数据库,只存在一些区域性的信用机构,存在征信漏洞,可能会造成某一客户在另一区域无法查询到其资信情况。我国现阶段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核的依据就是央行的征信系统,而消费金融公司面对的客户群体不全涵盖于此,而消费金融公司获得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不健全,造成公司面临客户违约的风险较大,所以现阶段消费金融公司只能考虑如何在不完善的信用体系中发展壮大,如何寻找良好的客户群。

(二)个人消费金融信贷需求不足且消费能力较低。我国居民固有的传统消费理念是“崇俭黜奢”、“尽量节俭”,大多数人以收入为基础来消费支付,量入为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超前消费”的消费信贷方式有所顾忌,加上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承受贷款能力不足,限制了个人消费信贷,从2005-2013年我国居民消费信贷总额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占比可以发现(见表3),我国消费信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直到2013年才刚刚达到18.05%。在这种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信贷市场中谋求生存是一个重要问题,必然面临较大挑战。

(三)目标客户群的地域受限。消费金融公司与信用卡客户定位不同,主要面对中低端消费客户,开展的业务也主要围绕一般消费品贷款和耐用消费品贷款,但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中,城市客户对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的吸引力不强。反之,我国农村居民对家电、农用机械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更大,应该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潜在客户,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区域多为大城市,无法惠及农村消费者。

(四)自身竞争优势不明显。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从各机构经营业务分析,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信用卡业务的冲击,由于银行信用卡和消费金融公司开展的业务没有实质差别,存在极强的替代性,而且消费者对信用卡的认可度较高,导致银行信用卡业务抢占了消费金融公司大部分的市场,消费金融公司不存在较强的竞争力。信用卡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信用卡具有50多天的免息期,而消费金融公司的起息日为贷款当天,信用卡可以减少利息的支付,具有成本优势;(2)信用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且覆盖区域广泛,消费限制较少,而消费者对消费金融公司缺乏了解,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信用卡消费;(3)信用卡是受认可的网购的支付工具,可以全球通用;(4)消费金融公司最高贷款额度是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信贷额度受限制,而信用卡消费额度可以随着消费者信用度的增加而增加,更容易满足消费者透支额度的需求。

(五)消费金融公司周转资金难度较大。根据《试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金需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且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消费金融公司的初期资本运营只能依靠自有资本,后期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以及办理信贷资产转让进行融资。但后期融资的方式又有过多的限制,例如我国同行拆借金额不得高于总资产的100%,且拆借时间较短,相对于消费信贷1年的期限来说,单纯依靠同行拆借的方法不能满足资金的需求;发行金融债券的审批制度严格;办理信贷资产转让实质就是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现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该融资渠道无法筹集大量资金。面对有限的自有资金和融资不乐观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不具有突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发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对策建议

(一)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消费金融公司是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个人资信状况和信用报告的全面程度影响其贷款情况,借款人的还款概率受资信水平高低的影响,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可以使消费金融公司针对不同资信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化的息率来降低自身的风险。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宏观调控联合各行业各地区,将个人涉及的所有行业纳入征信系统中,而不仅仅是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二)拓展并创新有针对性地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首先,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未将车贷、房贷纳入经营范围,业务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开展相关的业务,并和汽贸公司或房地产商合作,提供一系列贷款后期的优惠服务,创造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其次,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业务开展应与商业银行信用卡有所区分,立足于社区金融需求,侧重发掘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客户群体,通过自身灵活的贷款机制,设计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刺激消费者消费欲望,有效地从最接近消费行为的购买环节入手,从而开拓市场;最后,消费金融公司可选择家庭装修、海外教育、旅游、婚庆活动等方面,利用自身灵活性的优势,提供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制定相关产品的特殊性,提出有效的金融方案。

(三)挖掘潜在客户和信贷市场。消费金融公司是定位于中低端客户开展一般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业务,而现阶段试点城市的客户对耐用消费品贷款的需求并不旺盛,反而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贷款需求大,因此应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将具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做为服务对象,使得农户在购买家电、农用机械用具等耐用消费品时拥有新的融资途径,在便利农村居民的基础上,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

(四)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个体差异和信用差别较大,使消费金融公司在回收贷款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在外部环境较难改变的情况下,从自身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入手极为重要。首先,消费金融公司在保证客户质量的同时,做好借款人的资信审核,利用创新产品吸引一定数量的客户,提高客户覆盖范围,利用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局部存在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自身风险;其次,要科学的进行审核审批贷款,及时明确贷款去向,加强贷后风险管理,分阶段了解客户信用情况,将客户分级并采用浮动利率,从而较好的规避风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总量扩张性增长向消费拉动型增长的转型,并加快推动以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在此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一类新的金融机构,不仅可以补充金融机构体系,而且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关键在于其消费信贷业务不是对中低端收入水平的群体进行经济扶持,而是在他们经济承受力范围内,刺激“消费”,寻求创新性消费品需求,而不是简单的“资金”需求。把握这个关键,消费金融公司一定能够积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转型。

参考文献

[1]Georgel Bentsen.Rate Ceiling Implications of the Cost Companie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7:35-36.

[2]Sidney Cattle.The Earnings Performance of the Consumer of Finance,2004,9:15.

[3]陈琼,杨胜刚.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对策[J].中国金融,2009,(20):60-63。

[4]龚晓菊,潘建伟.我国消费金融的SWOT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33):34-39。

[5]宁静,薛畅,李一维.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7):45-49。

[6]谢世清.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上海金融,2010,(4):82-85。

[7]许文彬,王希平.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6):47-53。

[8]张奎,金江,王红霞,胡迎春.消费信贷对消费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2):35-40。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the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umer Finance Companies in China

LIANG Chunya

(Kezhou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Atux Xinjiang 845350)

金融公司如何管理范文5

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国外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刚起步,现在国外的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例如德国和美国,在汽车的信贷业方面德国75%、美国85%。汽车金融服务的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包含商业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其中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最为专业和可靠,因为它在汽车的销售前后都能很周到的提品和服务。国外,在申请汽车信贷的时候用户信息是共享的,因为要共享个人的信用等级和各方面的抵押情况,在全面信息的联网的前提下办理贷款时更加简单快捷。在美国,他们的制度相当的健全和开放,所以汽车金融公司能很充分的施展自身专业和技术方面的大优势,相反在没有政策扶持的其他金融机构中,在这一新兴行业中占据不到主要地位,而是各大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简单方便一条龙服务更能被客户接受以便更加快捷的办理业务。

国外汽车金融业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发源的,汽车金融发展最早的国家是美国,以通用汽车为首于1919年创立了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专门承兑或贴现通用汽车经销商的应用文账款票据是他的创立目的。消费者购车方式山全额支付向分期付款的重大转变是汽车金融公司创立带来的最大贡献。紧随其后德国的大众集团于1930年推出了著名的甲壳虫购车储蓄计划,成为了汽车金融服务向社会融资的可行案例,随着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其消费市场的逐步增大,以及金融市场及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汽车金融服务逐渐形成“融资一信贷一信用管理”良性循环模式。

在国外汽车金融业是一个可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独立的金融产业,它的业务广泛,其中包括包括资金筹集、抵押贴现、信贷运用、资产证券化、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业务。广义上来讲,汽车金融有很重要的几个要素:包括四个基本环节,汽车金融的产品开发、融资结构、盈利模式和信用管理;各大主体:汽车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市场、汽车金融工具、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根据调查很容易发现,汽车在整体流通各个环节中,生产实际利润还不到40%,流通和售后服务就能超过60%的利润。现在看来,汽车在销售的利润中,其中70%是汽车金融业完成的,30%是先进完成的,从而可以得出汽车金融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的核心业务,发展趋于成熟。

北美和欧洲的汽车金融服务也发展相对其他国家要成熟很多。北美的汽车金融模式主要是直接面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其业务分为产品咨询、融资、零部件供应、售后维修保养、租赁、保险、车型置换、抵押以及旧车处理等领域,从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对汽车产业开发市场起着及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几大汽车制造商垄断了汽车市场。大众汽车金融模式是欧洲模式最具代表性的,针对经销商提供服务是它的特性,然后通过购买者可向经销商申请贷款从而达到汽车信贷的便利性,这样银行也加入了开发市场,最终汽车金融公司,制造商和银行来平分利润。

世界汽车金融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导致竞争的逐步加剧,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是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所谓现代化就是说在汽车金融业务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国际互联网处理业务是近期目标;其中多元化就是说汽车金融服务的类型、服务对象以及地域等各方面的多元化。汽车金融服务要从传统的购车信贷逐渐达到汽车业的衍生消费以及其他个人金融服务,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汽车金融服务也不再为单一的品牌服务,而是发展到为全面的汽车品牌服务;汽车金融公司将会更人性化,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汽车品牌的服务。国际化汽车生产商利用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性质的组织生产、销售和提供金融服务,通用、福特、大众和丰田正在控制全球市场,它们垄断全球大约70%的市场,相应的汽车金融服务也正向互相合作的方向发展。

二、国内汽车金融发展简述

十年磨一剑,国内汽车金融以进入主流发展序列,但是与国外相国内汽车金融还属于雏形,汽车金融的理论研究也很少。近几年,有些学者开始研究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主要研究基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讨论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是靠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还是利用专业化的汽车金融公司。两者之间优势与劣势相对明显,一个属于专业性强,与汽车产业关系密切,业务专业更与消费者息息相关;一个是以雄厚的资本和网点分布为基础,成本很低,这样可以保证比较低的贷款利率,目前在我国,银行相对比汽车金融公司有优势;(2)有些学者提出如何引进国外汽车金融公司与其发展方向,其中有准入条件、金融监管等很多问题,因为我国汽车金融还在发展初期,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服务业竞争;(3)关于我过怎样完善汽车金融的市场宏观环境,也就是说信用体系如何建立。

金融公司如何管理范文6

关键词:汽车金融,加入,WTO ,金融业发展, 社会资金, 必要性分析 ,汽车服务业, 汽车金融公司, 汽车人才

自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国内汽车金融业就开始蓬勃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此,汽车金融的重要性和社会性也逐步突显,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

一、专业设置依据

1、汽车金融业的兴起。汽车金融是在汽车销售、使用过程中,由汽车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的融资及其它金融服务,包括对经销商的库存融资和对用户的消费信贷或融资租赁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金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汽车金融的起源最初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当时汽车还属于 奢侈品 ,因而银行不愿意向汽车消费发放贷款。这给汽车购买者和销售商造成了障碍,致使很多数消费者买不起汽车。但制造商提供的分期付款却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生产、运营资金,为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20年 代初,美国的汽车公司开始组建自己的 金融公司 ,从而开始了汽车信贷消费的历史。综观国内汽车金融市场,汽车金融服务逐渐从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进化,传统售后服务活动也在逐步向新型售后服务转变,进入了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教育教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密切根据社会需求,对于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来说,加强汽车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能力,对于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促进就业意义重大。这样的情况进一步加强了汽车金融专业设置的需要。

2、汽车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在我国,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销售量的急剧增加,巨大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带出了对汽车金融人才的需求。据了解,汽车金融公司对于国内来说,还是属于新生事物,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汽车金融人才对于诚信的要求比较高,人才的类别应该属于有特殊""专长""的金融管理者。前程无忧的高级顾问张东扬介绍,在美国和香港,类似于中国内地这种汽车企业直接做汽车金融服务的并不多,主要还是由银行以及信托机构负责汽车金融服务。与国外比较,国内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尚未健全,因此在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中,最关键也是最辛苦的职位就应该是风险评估了。某金融专家分析,金融公司的销售代表应该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主力军,需要的数量最多,主要负责沟通联系客户、经销商和银行,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有关汽车销售的经验。而清收主管,实际上就是公司负责追讨债务的,需要有银行工作的经验,懂得信贷和担保的流程。据了解,汽车金融行业现在最缺乏的是监管人才、管理人才、关键部门的业务骨干这三类人才。同时,汽车金融公司本身就承担着比较大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规避风险的最核心措施就是加强人才的选拔和管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再祥指出:首先,监管人才能否通过对租赁、资金应用、分支建立、延伸业务等的详细了解,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完善配套政策都起着关键作用;其次,管理人才主要指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等职位,属于企业中的领导团队,是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最后是关键部门的业务主体,其中包括风险控制、软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操作人员,以及市场开发和营销人员,他们也是数量最大的业务主力军。 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都是依托国际知名的汽车经销商建立起来的。与一般的商业银行不同,汽车信贷对象一般都是个人和小群体,为了保证汽车金融公司的正常运营,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有优秀的管理技能,评估人才也必须有很高水平。 究竟由谁来填补汽车金融人才的空缺呢?王再祥认为只能靠其他领域的人员作为暂时的""替代品""。 处于中高端的监管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的补充,60%应来自商业银行,他们的优势在于比较熟悉信贷业务和熟悉金融领域,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习惯于传统的银行经营思维模式,与汽车金融公司的观念不相符。另外的40%将来自汽车企业,他们的优势在于对汽车服务熟悉,但是容易形成厂商信贷的理念,把金融服务也当成和汽车一样的商品出卖经营。而汽车金融公司比较初级的职位,将由来自高职院校中的汽车金融的毕业生进行弥补,他们将通过在岗学习成为首批真正的汽车金融人才。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培养的学生其数量、质量远不能满足汽车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金融的发展。目前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需求很大。高职培养的岗位主要是汽车信贷的贷前的销售代表以及贷后清收人员。包括帮助客户设计贷款方案,调查客户的信用状况,资料审核,办理车辆的抵押登记,办理出款手续,办理车辆保险,负责对贷款进行催收等。

二、规划专业培养目标

1、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备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不断学习,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适应本专业工作的需要;具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

2、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日常的基础知识;具有阅读和

翻译本专业外语资料的初步能力;具备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

(2)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

(3)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

3、能力目标。

(1)掌握金融专业的相关知识(贷款,理财,信用评估)。

(2)能够熟练操作汽车营销、信贷、评估、网站建设与信息反馈等汽车售后服务。

(3)能够具有办理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相关业务能力。

(4)具有汽车驾驶基本技能,达到小型汽车驾驶技术合格水平

高职汽车金融专业承担着培养汽车金融服务重要环节:贷前调查和贷后清收人才。通过对该专业合理的规划,针对本专业现状,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有效的专业培养途径,从真正意义上为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好地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