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

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初一新生;普通中学;学习适应性;关键期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07-002

1.研究目的

近年来,有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学习适应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不少学生学习后进不是因为智力迟钝,也不是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是学习适应性不良导致的。初一阶段是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能否顺利衔接、过渡的关键期,也是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学生在此阶段能适应新环境、新任务的变化,将为他们初中三年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开端,但假如发生适应不良问题,则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弃学现象越来越严重。

广州市自从开办民办名校以来,各普通初中的生源受到极大冲击。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属于普通公办初中,在近几年的招生中,生源中学习后进学生的比率越来越高,伴随着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开展此项研究,意在针对我校近年来学生的现状,收集教育数据,分析我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希望能对学校选择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新生辅导策略有所启发,促进普通中学的均衡发展。

2.研究方法

2.1 被试者的选择

被试者来自普通中学陈嘉庚纪念中学初一学生,共196名,男生87名,女生109名。

2.2 研究材料

2.2.1 周步成修订的《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AAT)。该测验分为3个分量表,包括15个因素,分别为:

1.学习动力因素分量表主要包括(01)学习动机、(02)学习期望、(03)身心健康、(04)学习毅力、(05)学习热情(06)学习归因(自我评价)等6个因素,旨在测量影响学习的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

2.学习认知因素分量表:(07)学习技术(08)学习计划(09)听课方法(10)笔记和读书方法(11)应试方法等5个因素,旨在测量该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高分特征:表明该生已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已具备恰当的学习方法;低分特征:表明该生在学习方法与习惯方面存在着问题。

3.学习社会因素分量表主要包括(12)学校环境、(13)朋友关系、(14)与老师关系、(15)家庭环境(学习空间/噪音/家庭关系)等4个因素,最后―个分量表是效度量表,可以帮助筛选出无效的结果。

该量表为Likter五点计分方式,其中“1”为差等,“2”表示较差,“3”表示中等,“4”表示较好,“5”表示很好。按该测验的解释,得分为差和较差的都属于适应不良。上述测验量表经国内多次使用,已证明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2.2.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心理测评软件以及SPA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 我校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分布结果如下:

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分布为:很好、较好、中、较差、差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04%、12.84%、42.66%、32.57%、6.88%。从各个分量表来看,得出的结果如下:

其中,要求水准的分数最低,这说明我校学生自我反省的标准过低,对自己的要求与评价较宽松。这也跟我们对老师的访谈结果相吻合。任教初一的老师们都纷纷反映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比较低。

其次,学习热情的得分为2.05,属于中下,这个结果估计与学生刚升入初中,还不适应初中的各项生活,学习压力比小学大,学习成绩较小学有很大的下降,学习信心和热情受到挫伤有一定的关系。初一第一学期中段测试后,许多学生纷纷反映接受不了中学的第一次考试成绩。除此之外,还有其余9个因素的得分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说明我校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状况不理想。对于家庭环境,学生们认为比较满意父母提供的家庭学习条件。在同学关系方面,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学生基本没有适应上的问题。

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学习适应性各因素中与学习成绩相关密切的是学习热情、考试焦虑、考试积极性、学习毅力、欲求水准(学习期望)、学习技术、学习计划、听课方法、朋友关系、与老师关系、家庭环境,T值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1。其中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家庭环境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最明显。在聂衍刚等人的研究中也发现,学习适应性各因素中学习期望(欲求水准)与家庭环境对其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4.讨论

4.1 我校初一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总体分布

从测试结果来看,我校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状况不理想。许多初一学生能基本接纳新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而且由于学校许多课程设置侧重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开展了相应的团队活动,因此,在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维度,结果让人比较满意。然而,学习热情、学习动机维度的得分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初中与小学相比,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难度的加深,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也更高,许多学生却未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造成学习上都不适应,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懈怠心理,丧失了信心和热情。而在学习方法方面,笔记和读书方法中等,学习技术、学习计划、听课、应试方法等中偏下。对于我们城市中的普通初中而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低下,的确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亟需我们教育者深思其中的原因和对策。

4.2 学优生和学习中下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中下水平学生主要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两个方面水平特别差。主要是学习期望、考试积极性、学习热情等,因此,在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技术的培养和训练。尤其要侧重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态度的辅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乃至智能素质的关键所在。读书和记笔记方法与学科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这个结论可能会引起教学工作者的争议。但在一些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分享中也提到,上课第一要务是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而在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群体中,他们为了笔记跟得上老师的要求,往往忽略了及时的思考和理解。在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学习辅导时,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4.3 男生和女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

我校男女学习适应性从总体上看,女生要优于男生,具体表现为女生比男生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计划、读书和笔记、要求水准等方面会优于男生,而在家庭环境、朋友关系、身心健康等方面无差异。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普通初中许多女生的学习成绩比男生要好一些,而学习后进生中男生比例相当高。因此,初中起始年级的老师要在入学初就要关注学习热情不足、性格好动的男生,及时给予辅导,因为这类男生很容易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因适应不良而逐渐放弃学习,进而发展出更多的行为问题。

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范文2

初中英语教学已经不是从零开始,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却没有在同一起跑线上,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学习初一教材的水平,在普通学校这种状况更为严重。结果导致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英语教学出现了衔接问题:1.英语水平参差不齐。2.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困难。3.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升入初中后往往会淡化,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面对这些情况,初一英语教师就要接受新的挑战:如何让这些小学学过英语,水平却参差不齐,缺乏学习英语信心的初一新生重新树立信心,调整自己,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呢?首先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初中英语和小学英语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小学英语比较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最大区别是教学内容落差过大,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多、词汇多、语法多,需要做大量笔记,课外延伸多。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及学生特点分析

充分利用新目标英语“预备篇”,查缺补漏,在处理新目标英语“预备篇”时,不是一成不变地按教材安排的顺序平铺直叙地讲下去,而应当成一个水平摸底、查找学生小学英语知识漏洞、错误、欠缺等,并同时采取补救措施的过程。“预备篇”教学结束时,应力争使学生的知识基础能满足继续学习英语的需要。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然保持小学的特点,天真幼稚、活泼好动、好表现、求知欲旺盛,喜欢和老师亲近,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中学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设计出他们既感兴趣又能运用语言的活动,重视课堂效果。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针对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的现状,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就应当考虑对小学的教法有选择地继承,并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既能符合初中目标的要求,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适应,给他们留有一个适应期。初一英语教师可以继续把小学的唱歌、游戏、绘画、竞赛等活动引入初中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通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逐步适应初中英语教学。此外,针对新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初一英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重视对初一新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学习行为。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英语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

情感策略:主要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例如,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等。

管理评价策略:主要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调整和评价的策略。例如,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学习效果等。

认知策略:主要指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及思维方法。例如,善于做笔记,善于寻找学习规律,借助语境学习词汇,注意观察、分析和归纳,使用工具书等。

交际策略:主要指学生为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和增强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例如,善于创造机会使用外语,借助手势、表情、语调等手段增强交际效果,注意遵守交际习俗等。

要使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还要深入调查和了解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并把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之中。

四、重视学习方法,做好预习复习

由于初中英语的教学进度加快、内容增多,仅靠课堂听讲就能掌握课文、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点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在学习新课文时,既可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又增加对新知识做笔记的选择性,并利于主动掌握教师将课文、分析知识点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听课质量,克服小学养成的对教师过分依赖的毛病,增强深入学习英语的信心。而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由此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保证永久的记忆,最终形成自己的英语体系。

五、重视能力的培养

初中新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需结合英语学习本身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是搞好衔接的重要环节。

(一)阅读思考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是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方面。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喜爱阅读,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好配套的阅读材料外,还应鼓励学生订阅程度相应的英文报纸和杂志。这样学生不但增强了英语语感、扩大了词汇量,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较大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在阅读思考中把各种书面知识演变成语言智慧。

(二)复述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范文3

小学阶段的学习几乎都由老师包办,但初中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想不落人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不可或缺。专家建议,学习前制定学习计划,认真预习,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在课后能够及时复习,在做作业前能够认真看一遍书,做作业时能够独立完成,在学习完一部分内容后能够及时地对书本知识进行小结。

2、不懂就问,注意“火候”。

雷老师认为,学生从小就被告诫“不懂就问”,但“问”也有学问,并非一碰到“拦路虎”就问同学和老师,而要把握好“火候”,也就是先独立思考,再请教别人。优秀生在学习上大多注重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培养。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学习的被动局面就有可能改变,学习成绩就有可能上升。

3、勤翻字典。

专家指出,初中新生写作文时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注音。他认为,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会写的字都由老师代劳标在作文上,学生自己不会主动查阅字典,导a致学生上初中后连字典怎么查都不晓得。这个“懒习惯”应尽早纠正过来。

刘先生的儿子刘浩从这学期开始,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但是刘先生发现,开学几天来,儿子却还和上小学时一样,每天放学回来,作业一大堆他不着急,先玩一会电脑,再看一会电视,到了晚上8、9点钟才开始做作业,最后要熬到十一二点才能把作业完成。他担心儿子这样下去一来成绩会下滑,二来熬坏了身体。

与小学时的“保姆式”教学相比,刚刚成为中学生的同学也许会因为课业的增加而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刚刚转变了角色的学生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学习方法而使自己早一天进入角色,以良好的状态来完成学业呢?

小学成绩好不等于初中成绩就好

特点:基础性概念上升到了思维训练

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交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可塑性强,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昆明实验中学的袁晓芬老师说到,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及家长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

与小学课程相比,初中的各学科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有着质的变化,很多内容都从简单的基础性概念上升到了思维训练。学生如果还依靠简单的记忆背诵,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转变学习方法对于新初一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调整好心态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优秀,但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中后,成绩不稳定;还有的成绩越来越差,以致不能跟上班,于是产生焦虑、不安、失望、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实际上小学、初中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谁更快适应初中学习谁就会取得学习上的主动,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会学得更快更好。

尽快适应课程难度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在领着、看着学生学习。而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科目增加了,课程内容多了、难度深了,老师也不会再像小学老师那样督促你的学习。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具备主动性,课堂上要全神贯注的听课,有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向老师询问。比如语文学习方面,应该更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侧重综合知识的运用,袁晓芬老师介绍到。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适应;学会;会学

由于工作的需要,本人在高中教了几届学生后,又接手了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从而接触了初、高中数学不同的教法、学法,也找到了很多高中老师抱怨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以及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一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下面本人从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原因分析

1.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在幂函数中,由于指数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故高一新生学起来困难重重。此外,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也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却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2.教法的大相径庭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更是让学生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g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法的不适应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能听懂但做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4.思维方法的不同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5.思想上有所放松

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经过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同学,甚至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拨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恋上数学?

二、应对措施

(一)作为老师应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做到有的放矢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 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宿舍8人安派床铺的问题”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夯实基础,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8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课下每天一题都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4.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二)作为学生应做到如下要求

作为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c,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高考成功。

同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拥有对教材的改编以及学制的改变权力,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四年制改三年制以及新课改很适应高中教学。在这里我对教材只有不是很成熟的几点建议:

1.把高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统计初步”改为初中去学,把初中的“视图”改为高中去学更好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衔接

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范文5

安慰家长之余,我陷入了沉思。因为令人忧心的是这不是个别现象,初一的语文老师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小学成绩很好的学生,上了初中成绩明显下降;有些小学成绩很差的学生,上了初中,又该怎么办?怎样指导学生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从教15年,我对此稍有感悟。

经过小学六年语文的学习,学生跨入初中后,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加深,学习课时的减少,学科的增多,学习环境的不同,靠老师“提携”式包办的依赖性逐步放手等因素,再加上现行中小学的评价标准不同,中学试卷明显难度要大,进入中学的第一次考试一般给学生很大打击。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假如老师在这一“特殊现象”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就能扭转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滑坡的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开一个好头

记得第一年工作,我教初一语文,学生来自城镇乡下各所小学,而深入了解后发现其中一(2)班有一半同学来自偏僻的董巷小学(很难在那所小学的毕业生中找到一个懂拼音规则的)。初上中学,要有一个适应学习环境、人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也要有一个互相了解、沟通的阶段。于是,开学初的几天,我收集同学小学毕业成绩、日记、作业、作业记录等小学个案材料。通过分析,我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症结主要体现在: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对于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存在问题。然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些周记:①我忘不了小学时的一件事;②我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③一堂有趣的语文课;④初中给我的第一印象等等。我在批阅上述学生所写的作文时发现,学生写作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所写感想、见闻均是真情实感,内容大多是对小学校的依恋难忘和对新学校(中学)好奇新鲜与对书包加重的忧虑。这样,我对初进初中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学习担忧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审阅每篇作文时均写了针对性评语,并分别加以鼓励和解疑。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摸底,使我在随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心中有了底。这是探索和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这一重要环节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要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在给初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就要明确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老师要向学生讲明小学语文学习与初中的区别,如: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而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温故知新,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变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因此适当复习一下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十分必要。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因为初中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二是可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三、要适当降低学习难度

初一上半学期是“过渡期”,这时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所以老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苹果”,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学术语言;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老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考试的试卷尽可能出得简单些,批改时尺度适当放松些,以树立其自信心,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减少其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老师应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难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培养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老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老师应有序地教给学生一套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如何进行语段阅读;如何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如何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学习环节;如何运用科学的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老师则巧为点拨。总之,老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要设法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老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来说,现在中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老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教学步骤与学生能力培养只能一带而过。有了升学压力,在教学上,一些中学老师容易把语文教学变成单一狭隘的工具性、知

识性和政治性的灌输与教训,忽视了它是一门文学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学科。可是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型。以文言文为例: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文言文,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启发引导他们。大道理的教育,孩子不一定能接受,那么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比如,可以用都德的《最后一课》,让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告诉学生法国这个民族是何等地重视自己的祖国语言,国家是可能被侵占的,但祖国语言绝不能被占领。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润物细无声”,只有老师善于把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传递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根植下兴趣的种子。

七、要充分利用多思、多说、多读、多写这学好语文的四个法宝,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基于学生刚踏入初中时的种种不适应,老师更要突出一个“思”,因为初中的语文学习不能再是机械的记忆,而应是一种理解。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罔”,“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多阅读的习惯,这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用。刚开始时可让学生找些故事性较强的好书自由读,慢慢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接着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中外名著。在不断的阅读中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感知、感悟:从人类的精神宝库中探求宝藏,体验亲情,抒发感想,学会处事,磨炼健全的人格继而走向大自然寻找灵感和享乐,向内心世界探求生命的本质,记录下成长的轨迹,向未来世界描绘多彩人生,写下豪言壮语。指导学生发扬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当然,由于初中功课紧,有时可以把日记改为周记,把写日记、周记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根拐杖。在语文教学中展现,把“读写”变成开放的大舞台,把语文变成人生的加速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在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同等重要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正因为如此,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畅想的天空。

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初一新生的学习计划范文6

一、高一学生数学成绩落后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原因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在初中数学考试都接近满分,怎么到了高中会考试不及格?!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应对方法: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

【原因二】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所致。高中考试平均分一般要求在70分左右。如果一个班有50名学生,通常会有10个以下不及格,90分以上人数较少。有些同学和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不及格这个落差感到不可思议,重点中学的学生及其家长会特别有压力。

应对方法:看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分数值,关键要看在班级或年级的相对位置,同时还要看学生所在学校在全市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就会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负担也就随之而去。

【原因三】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 “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应对方法: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

【原因四】思想上有所放松。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部分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部分智力较好的男生“恃才傲物”,解题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书写不规范,考试时丢分严重。

经过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同学,甚至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拨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

应对方法:高一的课程内容不得懈怠,函数知识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始终,函数思想更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利器,学好函数对整个高中数学都很重要,放松不得。在高一开始时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非常重要。高中数学有十几章内容,高一数学主要是函数,有些同学函数学得不怎么好,但高二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却能学得不错,因此,一定要用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鼓励和自信是永不失效的教育法宝。

二、学好数学,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