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体系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体系的优势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体系;优化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广告行业作为知识型服务产业和新兴交叉学科在企业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在广告业界和社会公众监督下,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广告业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程的《广告创意设计》,是一个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体系,应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本文研究以培育更多懂策略、有创意、会执行的广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结合笔者从广告设计一线到大学教师的经验,通过对高职高专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力图使高职高专《广告创意设计》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
(二)意义
本研究的开展,合理、高效地衔接好课堂教学,逐步优化该课程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考核标准,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网络,完成校企合作、真实项目承接、鼓励学生参赛等多个环节。结合国际4A 广告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和环境,把工作实际过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常规的教学模式和理论教学转换到广告创意设计的前沿即专业广告创意领域作业的模拟程序。学生通过亲身的实操学习,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实践能力,与广告人才市场接轨。
二、《广告创意设计》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开设广告创意设计学科的高职院校中,无一例外都开设了广告创意设计、广告创意、广告学和影视广告等课程,表面看起来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性也很强,但其中仍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与情景封闭,与社会发展缺乏必要交流
如今的高职广告教育过程中,大多仍以在课堂中讲述枯燥的理论教育为主,美其名曰基础理论教育,然则在基础理论之后缺少实际的实践训练,提供给学生参与企业策划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在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中不要求学生开展设计创意头脑风暴,不要求学生了解印刷技术、包装技术相关知识,对于社会中很有分量的广告设计不能实际分析,对于与广告息息相关的各种技术知之甚少,而对于广告公司的运营、广告客户管理、创意策略、市场调研、创意简报,熟悉创作手法与新型的工艺,广告人的表述方法等业务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又容易被忽略。这样的封闭教学如同闭门造车,使学生将来难以直接适应市场需求,从个人到学校都有可能被淘汰,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广告创意设计课程首先应强调开放式教学,使教学各环节都与广告业界保持密切联系。
(二)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不均衡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教学质量的另一影响点在教学手段上。目前高职院校担任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师很多是半路出家,以前主要教授纯美术或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现在教授专业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也有很多是在企业中工作多年被调来传授相关知识的。这样就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只会采用传统的从黑板到画板,从书本到速写本的手段,完全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造成学生在创意过程中只能停留在草图创意阶段;而另一个是完全依赖计算机,错误地认为只要有计算机就能解决任何问题,造成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每接到教学任务先从图片搜索出发,以抄袭和篡改别人的创意为结局。广告课程教学改革取向之一就是应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
三、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一)课程设计部分
新的《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广告设计师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做了以下优化变革:
1.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使用的课程总体规划设计
回看国内高职院校传统广告创意设计课程,大多是“大而全”的教学方式,并不太注重广告创意的实践性,诸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略、创意简报、头脑风暴等必备的广告创意业务流程,而是很快进入广告设计的表现阶段,重视了艺术表现却轻视专业实践,因此学生作品的创意缺乏市场目标性和策略而显得平庸,导致课程教学目标很难落实。总的来说,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忽略了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致使培养出来的广告设计人才几乎毫无特色、毫无专长可言。
本次研究看到了高职广告设计教育中存在的很多不合理因素,重新确立了该门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以广告设计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广告设计师岗位能力分析入手,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教学,并建立教学内容与真实项目和重大赛事接轨的教学机制。同时,量化细化了各个教学环节,坚持将学以致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了全面、系统和适合高职高专使用的广告创意设计教学体系。
在对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有了宏观规划以后,编制出适合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项目大纲、作品质量考核标准4 个教学文件,解决了高职教育中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不协调的矛盾。
2.实行案例教学法
前期调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的教学,都是把内容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课程非常注重实践性,本专业的学生又多是艺术类考生,对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热情度不高,甚至出现抗拒的表现,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本研究采用开放式和多样结合的方法,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为便于学生理解,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广告公司提供的大量优秀广告案例资源,将基本观点视觉化,变枯燥为趣味,制作出一套图文并茂且实用价值极高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广告业界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二)教学方法部分
完成了对《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体系规划以后,笔者对两个年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展开了全新的《广告创意设计》教学工作:
1.实地教学
组织学生到大型广告设计公司、彩印等相关设计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业的专业设计师、总监为学生现场授课,讲解最新技术,把课堂从传统教室转移到广告设计公司的前沿阵地,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亲身体验,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对广告设计企业的作业模式和工作环境有了最直观的了解,让他们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日后能快速适应广告设计行业的需求奠定基础。
2.真实项目教学
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出课堂教学内容与重大赛事及企业实际设计项目接轨,实现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以培养实用型的广告创意人才为核心,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极富时代气息和创造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真实广告项目、广告大赛、工作要求和流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理论到实战时不玩“空手道”。以实际品牌作为广告创意的对象,激发学生对专业、对课程、对创意的热切关注和兴趣,其作品也受到企业的好评。这种企业业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大强化了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可操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参加权威广告大赛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赛中的参赛项目多数来源于赞助商的实际项目,学生参与了比赛,实际上就是为真实品牌进行广告创意。学生通过具体项目消化授课内容,如能在赛事中获奖,学校及其个人的知名度都会大大提升。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由台湾《中国时报》主办的第十八届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金犊奖,由于带来的都是国际或国内真实的品牌策略单,学生很快就介入到实际项目的创作里。只要参加了这项赛事,学生的心就会跟赛事捆在一起,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3.头脑风暴
要把学生培养为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首先必须在基础阶段就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学会如何做创意的方法。把“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引入到广告创意思维训练的实践中,这是本次研究成果创新特色之一。
培养学生的创意,需要经过大量放射性思维训练,笔者将英国著名的心理、教育学家托尼·巴赞的“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引入广告创意思维训练中,这是目前广告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创意方法。在研究实施过程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广告设计的创意阶段运用思维导图这套放射性思维训练方法,既开动了大脑、活跃思维,也带动了课堂气氛,从初入广告创意领域的懵懂不安,到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好创意出现,慢慢地找回了自信,最终呈现出相对有目标性而完整的创意作品。
(三)教学结果部分
本次教学研究结束后,视觉传达设计两个年级的学生取得了以下成绩:
1.传统的课堂作业已无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把有分量的赛事带进课堂,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分量的广告设计赛事,获得佳绩,取得重大突破。参加赛事既可以跟多所名牌美术院校学生同场竞技,了解相互间的专业水平;目前,该专业学生已在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重量级赛事中获奖50 余项,共计100 多人取得名次。
2.本次教学与广告公司合作,组织学生参与2011 年中国邮政贺卡设计,经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一周内顺利完成了任务,方案全部被客户采用,并送至北京参与中国邮政系统的举行的展销会。
3.教学研究过程中,与广告企业保持良好关系。企业让学生熟悉了广告设计公司的运营模式、流程与最新技术,本专业也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学生人力资源。在课程结课后,推荐部分学生到广告公司实习,工作能力受到企业一致肯定,并承诺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将有机会留在企业就职,为促进本专业学生就业开了好头。
四、研究成果应用现状及前景
(一)研究成果应用现状
笔者对本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与实施,应用情况如下:
1.本研究所完成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项目大纲、作品质量考核标准部分已应用于11、12 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之中,《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有了全新标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确定了岗位能力、人才要求、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新的参考,培养的学生更能与现代广告企业要求接轨。
2.舍弃了传统广告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大量企业提供的优秀广告案例资源,制作成一套全新的《广告创意设计》课件,并已投入教学中。
3.在教学中,开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与多家广告设计企业保持良好关系,除了把最新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而且还把他们公司正在操作的项目带过来让学生一起参与创作,将企业业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4.教学中采用广告公司普遍采用的头脑风暴式的思维训练方法,学生打破了传统习惯性的横向、纵向思维,懂得如何做出好创意的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5.在本研究教学过程中,指导本校学生参加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重量级赛事中获奖50 余项,共计100 多人获得名次,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乃至学校争得了荣誉。
(二)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1.对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对在广告设计操作中必须考虑的市场调查、广告定位、广告媒介、广告创意等实际操作环节几乎没有概念。而研究所得的各项成果,弥补了以上不足,总体课程设计更加突出培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应用型广告人才目标,还找到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2.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外聘广告行业精英进行讲座,这样可以不断把最新的广告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也可以把实际项目嫁接到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做到与时俱进。
3.教学研究所获得的各项成果,打破了目前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基本模式,填补了不足之处。提出的教学模式、思路与方法,适合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教学的借鉴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川妮.广告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黄军.激发与推演:广告图形创意课题训练[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4] 唐朝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议论[J].装饰,2008
[5] 胡川妮.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N/OL].visionunion.com/article.jsp?code=200604280277,[2006-06-12].
课程体系的优势范文2
关键词 侨校内外生源 高分子加工工艺学 实验仪器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暨南大学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侨校,每年本科招收的外招生都超过了半数。一般内招生数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稍弱;而侨生数理基础稍弱,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较强。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创新高分子加工工艺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应两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显得至关重要。①本教改实施后,可提高实验学生的责任感、迫切感和实验热情,使其经历高分子产品开发全过程,享受到从原料到制品的快乐,基本技能在模块中被不断重复和加强,培养节约素养、成本意识和综合能力,富于成就感。
1 高分子加工工艺学课程体系新旧对比
现有的高分子加工工艺学课程体系是分散的、验证性的,缺少连贯性与创造性。
实验是高分子科学教育中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高分子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高分子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本科实验教学,而国内的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学体系不够合理。
高分子专业实验是高分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分子材料专业理论教学部分主要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3个方面向学生讲授。因此,实验教学部分也依附于这3个方面被划分为: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成型加工等实验课程。
2 高分子加工工艺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2.1 实验课程体系优化
聚合物加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聚合物加工过程的原理,了解、熟悉聚合物加工过程的工艺,使学生对聚合物加工原理能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方法。为此,我们暨南大学材料加工教研室从2008年开始探索对聚合物加工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专为聚合物加工实验课设置1学分,考核评分独立于聚合物加工理论课程,而且试行内、外招生分离教学。36学时和共计10个实验,主要安排如下实验:原料挤出混配、挤塑实验、注塑实验、模压实验、橡胶混炼、模型硫化、酚醛树脂模压实验、热成型实验、吹塑实验、发泡成型实验。
2.2 工程化和模块化的高分子加工工艺学实验设置
本课程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材料制品性能”这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材料及制品性能三者的关系。即高分子材料如何通过成型加工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制品,材料的不同与成型加工方法的关系,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方法或加工工艺条件,所得制品的性能为何不同,制品的性能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何关系等等,强调了成型加工对制品性能的重要性,即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性能既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又很大程度上受成型加工过程所产生的附加性质的影响,这是本课程的设计主题思想。
根据混合招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和学习需求都不同的特点,本文提出对聚合物加工实验课程进行工程化和模块化改革,同时在实验前期做到内外生分离教学。在模块实验设计上考虑外招生加上基本技能实验环节,之后,让内外生同时参与涵盖整个产品开发的全过程。那么在实验环节中,考虑包括的实验模块有:填充聚乙烯配制与成型、橡胶的胶料配制与成型、聚氨酯组合发泡料的配制与成型。模块一是必做模块,其他两个模块是选做模块,保证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又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2.3 实验仪器设备的优化与整合
2.3.1 仪器设备对教学的重要性
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验模块能力的建设,全面完成这种能力的建设,对实验室场地和设备等资源要求较高。系统化、模块化的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在本课程实验中涉及到挤出机、注塑机、模压机、开炼机、发泡机等多种设备,这些设备的正确使用关系到整个实验的正确性,那么良好的设备管理方法也至关重要了。我们认为,将本科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形成互动,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本科实验教学也是一项基本科研活动,需要合理组织调动学科、学院和学校的各种资源。
2.3.2 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们在2008-2012四年间,把本科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穿插起来,依靠本院教师承担的相关科研课题,设计了“回收聚丙烯的再资源化应用“实验,由课题组提供相关实验材料和专用设备,同时安排承担该课题的研究生协助教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现场指导,既让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为其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数据,又让本科实验教学得到顺利实施,注重学生的参与与提升。
2.3.3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平时学习效果
为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必须统筹协调科研与教学资源,包括一些必需的仪器设备、互通共享的实验场所和协调的管理,形成教学为科研,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任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不必要求是通才,但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在利用学校分配的教学资源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能有效地组织所有相关的有能力的教师参与课程的教学,利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思想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
3 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改革试验与探索,在高分子加工工艺学实验课程的内、外招生混合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迫切感和实验热情;(2)使学生经历了聚合物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学生享受到从原料到制品的快乐,且将配方、设备、工艺和检测四阶段的产品开发过程有机联系在一起;(3)基本技能在模块中被不断重复和加强,各模块存在交叉实验步骤,这些交叉点实际上对基本技能的强化;(4)培养了学生的节约素养和成本意识;(5)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外招生认为实验很有吸引力,很有成就感,内招生也认为在和外招生的合作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能力。
课程体系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英语学习 认知水平 课间气氛 有效环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67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学习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未能实现英语课堂的真正融入,主要源于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而形成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当学习兴趣未能实现有效发挥时,学生的厌学情绪将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停滞不前,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该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体验、领悟并且掌握英语,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初中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把初中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俏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俏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自动讯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恳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进别人房间要说“May I come in?”初次见面,要说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这崇高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育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任务。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程体系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数学课堂;复习课;有效生成
目前,在初三阶段,复习课占了大量课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难上,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长期以来,对初中复习课教学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较少,对一线教师而言,怎样在复习课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教师应重点关注并着力探索的课题。
一、当前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了很大转变。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复习课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都接触过,比较熟悉,加之考试等方面的需要,教师在处理上往往会使复习课的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复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在数学复习课的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套用新授课、练习课的经验与模式来组织复习课的教学。当前在数学复习课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课前预设”的淡化
“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是复习课的最终目的。可许多教师认为复习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因此在备课时,并没有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的潜在状态及发展可能等方面进行“预设”,影响了教师在课堂动态的有效调控,对一些可以预设的问题设计或答题困惑缺乏必要的应变条件,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和生成性。
2.“课堂生成”的阻滞
许多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往往一人在唱“独角戏”,把自己的臆断和想法强加于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教师讲的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这种不注重学生“课堂生成”的复习课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课堂效果”的弱化
有些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不能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课上的实际情况来处理课堂,怕复习不完而一味地“照本宣科”。有些教师按部就班地对试卷或作业予以更正,对学生闪现的生成知识或问题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导致复习课的僵化和无趣。
二、数学复习课与有效生成的科学解读
1.正确认识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功能
(1)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课要设计知识综合应用练习,促使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整理能力,促进知识结构系统化。复习课应根据复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分类、整合已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
(3)要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所以,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3.有效进行问题的科学预设
(1)问题预设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明显,因此设计的习题一定要有层次性,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所以应多设计递进式习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问题对知识的覆盖要全面。要突出重点,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方法的探究过程。问题与知识的对应关系要明显,要有利于明确联系方向,有利于引导学生联想。对一个问题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逐步延续伸展,在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的同时,让学生思维变得更为深刻、流畅。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需要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三、数学复习课“有效生成”策略的建构与实践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正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作为数学复习课,更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更加注重学生体验,促进课堂生成,让课堂生成成为数学复习课的亮点。
课程体系的优势范文5
(垫江县绿柏小学 重庆 垫江408300)
课堂练习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体现趣味性
1.游戏式
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较抽象的知识。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以游戏形式配合教学,学生情绪更高、兴趣更浓。如教学“可能性”时,设计了“摸糖”的游戏式巩固练习。(1)出示两个盒子,一袋黄色的糖,一袋黄色、红色、蓝色和橘黄色的糖,请仔细观察,回答对了,就有一次摸奖的机会哦!(2)说一说,摸一摸。①在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黄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并把糖送给他)②在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红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③在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蓝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④在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黄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⑤在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白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数学游戏,通过玩一玩、猜一猜、摸一摸,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2.情境式
生动的情境式练习,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如学习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架,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2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3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你最喜欢买什么?”“共要花多少钱?”……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与练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3.绘画式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在准备好的若干三角形上,把同一类三角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注重主动性
1.“自助餐”式(体现层次感)
课堂练习题的难度太大,就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难度适中,学生就会表现较强的主动性,信心百倍地完成作业。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自助餐”式课堂练习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练习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练习,一根长12厘米的小棒,截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截法?如果小棒长15厘米呢?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自己举一个例子,看看你的发现对吗?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说说你的想法。
生:12厘米的小棒,要围成三角形,我们想出了这几种围法(见下表),我们的根据是(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生: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在三条线段中,最长的一条必须小于三条边总长的一半,我们以小棒长9厘米,验证了这个规律。
生: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所以把小棒截成三段,就可以把最长的边看作一份,其余两条边的和看作一份。所以最长的边必须比总长的一半小。这样才能保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有梯度、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导演”式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练习设计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巩固练习时,我安排了“请学生出有关题目”。学生出题,教师板书;学生计算、板演、评价,并请学生给所出的题分类。这样让学生自己出题、解答、分类,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转化,让高水平的学生也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
3.“陷阱”式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成长,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角度上重新审视,发掘其内在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新的探究与发现;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捕捉学生犯错误的教育价值,鼓励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因为有了错误而精彩。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如下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前两道题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第三题的设计,防止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三、突出开放性
1.操作实践式
喜欢实践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课堂练习中,我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计算红领巾的面积,由于尺子不够长,不能直接测量红领巾底边长,于是鼓励学生:“你能想办法测量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吗?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学生即刻跃跃欲试,纷纷主动尝试,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不少:(1)用直尺测量,通过连加获取相关数据,然后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求值。(2)把红领巾展开,沿高将左右对折,完全重合成两层的直角三角形,再测量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3)把红领巾的三个角往中心对折,重合成一个两层的长方形,测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4)把红领巾沿高左右对折成直角三角形,再对折重叠成四层小长方形,再测量长方形的长宽数据。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迎合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欲,让学生多角度地参与了红领巾面积的“再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调查式
在教学《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堂练习,我设计了身边的数学调查活动:根据下面的问题,调查你所在的小组,并解决这些问题。
(1)有( )名男生,有( )名女生,这个小组有几名学生?( )+( )=( )
(2)有( )名少先队员,有( )名不是少先队员,这个小组有几名学生?( )+( )=( )
(3)有( )名参加兴趣活动,有( )名没有参加,这个小组有几名学生?( )+( )=( )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生活体验式
课程体系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优化;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1.课程设置的应用性特色不鲜明。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学院现有的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有相当一部分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与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相比,除了课时量有所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
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互为推进的两种教学形式。从时间的总体分配上看,现行教学计划中第一学年多开设公共基础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第三学年上实习实践课,第三学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一个学期,形成了4:1,甚至5:1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时间比。
3.专业课程开设过于集中。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在第4学期陡增,且集中在第4、5学期,这两个学期平均每学期有5门专业课。在针对学院市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专业课学习期间需要足够的自学时间,另外考虑到第4、5两个学期要进行各种类型的技能考试,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备考,因而不宜将专业课程过于集中在第4、5学期。
4.课程设置的横向整合性不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单科课程较多,综合性课程较少,忽视了课程之间的整合。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强调基础,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强调宽口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使课程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不少课程内容严重重复,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
二、优化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1.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的相关性。“以就业为导向”来优化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在明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关注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相关性。课程体系和就业岗位之间的相关性越高、课程体系的设置就越合理,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也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
2.有效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理论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程的目的则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实践能力。在整个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两者应当各司其职、相互补充、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营销人才的合力作用。
3.课程体系优化对高职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促进性。高职营销专业的培养面向社会的高技能应用型营销人才,在优化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高职营销专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课程体系优化为契机,从而更好的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优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人才培养要求,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和其他系、部的教师参加教学计划调整的讨论,对课程的开设的先后顺序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学生的实地调查,借鉴他们的建议对于部分课程的增减、开设学期和课时进行了调整。
1.设置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1)加强课程设置,拓宽基础教学内容。为此在具体方案中,适当增加基础课时,强化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并加强基础教学内容与专业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把高等数学改为经济应用数学,把大学语文改为经济应用文写作。(2)构筑合理、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为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在实施方案中,系统设置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管理学原理等。(3)针对专业特点,适当设置一些技巧性、实用性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如营销策划与案例分析、现代推销理论与实务、企业形象策划等。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可以结合具体课程能力标准和教学与考核标准采取如下一些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市场调查。在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中,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若干专题,安排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专题市场调查。(2)模拟推销(推销实践)。在开设现代推销学课程时,结合推销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技巧,进行模拟推销活动。本环节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以模拟公司为基础相互交叉“模拟推销”,时间与理论教学同步:另一种是在理论结束或基本结束后,安排1~2周的推销实践。(3)模拟商务谈判。在开设商务谈判课程时,结合商务谈判的开局、磋商及签约的程序和技巧,组织一次“模拟商务谈判”,分非正式洽谈、正式谈判、签约仪式等环节进行,时间安排为3~4周(可结合模拟公司的实际,事先设计业务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模拟谈判)。(4)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将学生送到商贸零售岗位一线,使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岗位工作。这就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是实践课程实施的一条有效途径。
3.整合教学内容。(1)整合相近同类课程,减少单科性课程。立足于相关课程的融合,把原有的几门课程重新组合成一门新课,避免了内容的重复,提升了课程的层次和水平,突出了高职特色,也减少了授课时数。如将商品学和物流管理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教学。在现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不少相近或同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严重重复,可将两门或多门相近或同类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使单科性课程整合为综合化课程。(2)进行专业课整合。市场营销学中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类及消费者需要的理论等内容与消费经济学整合,市场营销学概括介绍,消费经济学进行详细讲授,营销渠道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两门课程整合为营销渠道与客户管理。(3)整合不同类可交融课程,增加综合化课程。现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有一些不同类但日益相互交叉融合的课程,可将这类课程整合为综合课程。通过整合可使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进行整体整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系统,形成教学模块,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相长。(4)整合重复内容的课程,精简课程内容。现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有不少教学内容重复的课程,如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中都有有关消费者心理与购买动机分析等内容,可将市场营销学中的有关这部分内容删去,整合到消费心理学中去,这种整合可以精简课程内容,减少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办学效益。
4.构建市场营销专业的“金字塔”。(1)社会综合能力体系作为金字塔的塔尖。以人的生存、生活、工作、学习、发展需求为原则,构建社会综合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存与生活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社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社会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帮助学生尽快进人职业角色。(2)营销专业能力、微机应用能力作为金字塔的塔底。以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能力体系。分别满足商品营销岗位的要求、企业管理岗位的要求、企业财务岗位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要求、创业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简彩云.高职实训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