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调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调查

企业财务调查范文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企业管理

一、什么是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

2.1 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

(一)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

以美国为代表。在美国,企业股东以个人股东居多,这些个人股东不直接控制企业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职业经理的报酬也与股票价格直接相关,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股东权益也是通过股票的市价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股东权益最大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事实上,股东权益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因而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

(二)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2.2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对策

(一)管理决策因素

1.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2.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来作出长期计划决策。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 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筹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3.股利决策。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外部环境因素

1.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经济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三、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

我国现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为基础的竞争经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考虑的问题。

二是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统一。经济性目标强调企业的经济责任,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由经济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市场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三是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除所有者外,还有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及政府等。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强调的是“双赢”。无论制定何种财务政策,都必须合理兼顾企业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的利益,绝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使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获得各利益主体的信任与支持,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并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样才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现代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主体,不仅要生产产品(或经营商品)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体现企业存在的价值,而且必须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树立起自己的价值形象,这就是现代企业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因此,我们认为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财务管理目标的国际比较和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J].财会月刊,2000(8).

[2]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J].财会月刊,2001(8).

[3]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财务调查范文2

成长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生力军。在经营环境变化不断加快的趋势下,战略管理对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非常重要。而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分析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现状、特点,可以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改善财务战略提供建议。然而,现有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仅局限于规范性很强的理论分析,结论基本上是中小企业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务战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试图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未来几年总体倾向采取什么样的财务战略,在财务战略管理上存在什么样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对5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副总经理的调查,来达到此目的。调查方法是在宁波市经贸委举办的EMBA研修班上发放问卷。该研修班的学员都是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这些企业都是被宁波市经贸委认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调查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每个企业一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董事长占65%,总经理占20%,财务副总经理占5%,非财务副总经理占10%。

一、 样本情况

1.样本行业分布情况。被调查的54个企业基本上属于工业企业,其中机械类企业26家(占48%),电子类企业16家(占30%),纺织类企业8家(占 15%),其他类企业4家(占7%)。

2.样本的成长性情况。调查分别从资产规模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等三个方面,来考察被调查企业三年以来的成长性(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80%以上的企业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处于增长较快或很快的成长区间,说明绝大部分的样本企业三年以来,在规模和效益上,一直都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表1样本企业的成长性分布

成长性 [②] 一般 较快 很快

销售收入增长率 6家 11% 30家 56% 19家 33%

销售利润增长率 10家 18% 27家 50% 17家 32%

资产规模增长率 8家 15% 24家 45% 22家 40%

二、关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

财务战略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为了分析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适配性,有必要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查从公司发展规划的制定、公司在未来五年内的战略布局、公司未来的竞争策略三个方面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战略。

1.成长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较强。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54家中小企业中,有45家企业有3年以上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占84%,仍有9家企业还没有3年以上的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占16%。发展规划是战略意识具体化,我们认为,对未来有没有制定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反映企业战略意识的强弱。84%的被调查企业都制订了3年以上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说明总体上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意识比较强烈。当然,在经营环境变化节奏加快的今天,还有16%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没有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这一状况不容忽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成长较快的企业而言,没有明确的战略意识,未来很可能就会变得被动。

2.专业化经营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几年的主流经营战略。调查发现,有19家企业,在未来五年选择“专门在一个领域内从事经营”的经营战略,比例为56%;有11家在未来五年选择“逐渐扩展与目前业务相关的领域”,比例为32%;有4家企业选择“在几个不相关的领域扩展”,比例为12%。这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坚持的总的发展战略主要还是专业化发展战略,少数成长型中小企业也有多元化发展的冲动。

3.技术能力与质量差异化竞争策略成为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选择。调查发现,对于未来五年企业竞争优势的定位,有28家企业选择“技术能力差异化”,占51%,有13家企业选择“质量差异化”,占24%,有9家企业选择“低成本”,占17%,有4家选择“营销差异化”,占8%。说明基于竞争环境的变化,多数成长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向是提高技术能力。近年来,宁波市的中小企业在民工荒、能源紧的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过分依靠成本优势、营销优势的竞争策略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提高技术、改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这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观念和战略上可喜变化。

二、 关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是财务战略的核心。调查试图了解,未来几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投向的重点;在外部投资方面,企业将采取何种投资方式;以及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决策程序来决定重大的内、外部投资。

1. 内涵式投资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主流。

为了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未来五年的内部投资重点,我们设计了问题:“贵公司在未来五年内,主要在以下哪些方面加大内部投资(限选三项,并按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①技术改造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重中之重:67%的企业将技术改造列为第一位的内部投资,30%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投资。10%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三位的投资。这与大多数企业将未来的竞争优势定位于技术能力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是一致的。②健全管理制度也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一个重点:19%的企业将健全管理制度列为第一位的投资,16%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投资,15%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三位的投资。通常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初期,往往不太重视管理制度建设,随着企业的成长,管理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径。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意识到该问题,在未来打算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③对员工培训的投资也是未来几年成长型企业内部投资的重要部分。说明,在产品、技术、服务等被要求不断升级的外在环境的压力下,成长型中小企业意识到员工素质、技能的改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总之,大部分企业在未来五年内,主要投资于技术改造、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员工培训,这说明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内涵式投资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主流。同时,内部投资的这种偏好顺序也体现了中小企业未来对竞争优势的选择:技术能力和质量差异化。

表2:内部投资方向分布:

重要程度

投资

方向 第一 第二 第三

家数 % 家数 % 家数 %

技术改造 36 67 16 30 5 10

健全管理制度 10 19 9 16 8 15

员工培训 3 6 14 25 19 35

引进关键员工 3 6 4 8 11 20

营销 3 6 11 21 11 20

合计 54 100 54 100 54 100

2. 成长型中小企业外部投资战略偏好

①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扩张型的投资战略。

我们设计了问题:“贵公司未来五年内是否会加大外部投资?如果加大投资,贵公司未来的外部投资主要采取何种方式?”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的投资需求,以及投资方式的战略选择。调查表明,97%以上的企业在未来五年都会加大对外投资。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形势看好,因此,采取了扩张型投资战略。

②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未来投资方式的选择体现出其与经营战略的一致性。对于投资方式策略的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直接通过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有39家企业,占72%。 排在第二位的是“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有10家,占18% 。排在第三位的是“通过参股,投资其他行业”,有6家,占10%。这种结果表明,无论是通过直接扩大规模还是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在如何扩大规模上,多数企业选择增加生产线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原因可能在于,并购的投资策略尽管有利于迅速扩大规模,节约现金流,但会带来相应的整合成本。只有当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增强时,通过并购,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成长型企业的理性的选择。总之,调查结果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战略在整体上与其经营战略是吻合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选择与其专业化经营战略相一致的“直接通过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或“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策略。

3.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战略决策程序日趋民主,有助于提高投资战略的科学性、正确性。

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的产权通常是高度集中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这常常导致决策过于集中、独断。因此,决策过程的民主性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调查发现,有60%的企业(33家)在重大对外投资决策时,采取“董事长提议,董事长办公会集体谈论决定,然后下达执行”的方式。当然,还有20%的企业(11家)采取“直接由董事长决定,下达执行的方式”。采取其他方式决策的占20%。在投资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于重大的投资决策采取个人拍脑袋、独断的决策方式,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准确程度。

二、关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战略

1. 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需求;更新技术(或研发)也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需求。

我们设计问题,“贵公司有融资需求吗?如果有,希望通过融资来解决哪些问题?(限选三项,并按照其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需求主要是用于扩大生产,63%的企业将扩大生产列为首要的融资需求,30%的企业将扩大生产列为第二大融资需求。这是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实行扩张型投资战略的必然要求。值得注意的是,30%的企业将更新技术(或研发)列为第一大融资需求;65%的企业将更新技术(或研发)列为第二大融资需求。这说明,一方面成长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或研发)的动机比较强烈,另一方面还存在缺乏技术改造资金的现实问题。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体现了它们未来的投资战略。比如,不少企业需要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或研发),这是与上述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重点的战略选择是一致的。

2.向银行借款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

我们设计问题“贵公司在筹资时,会依次选择哪些筹资方式?”。调查表明,向银行借款是首选的筹资方式;其次是引进外资。56%的企业将向银行借款列为首要的融资方式;26%的企业将引进外资作为首要的融资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原因,我们设计问题“在需要长期资金时,贵公司是否愿意通过让出一定股份的方式获得?”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让渡企业控制权来获得资金的意愿程度。调查表明,表示“愿意”的只有16家,占31%,“无所谓”是8家,占14%,占“不太愿意的”或“很不愿意”的有30家,占55%。这说明,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老板因担心采取权益融资的方式会导致控制权的削弱而采取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此外,调查还显示,绝大部分公司(占80%)在未来五年内还没有到股票市场中小企业板融资的计划。可见,反映成长型中小企业对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方式不看好。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的股票市场(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板块)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增强其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3.绝大部分的企业有意识地安排长期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的成长型企业在筹资风险上选择低风险偏好。

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偏好程度。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公司(有44家,占81%)有意识地使长期负债与公司自由资金的比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说明绝大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意识较强。没有该意识的有6家,比例是19%。 调查还表明,负债率在20%以下的企业有11家,负债率在20%-50%有7家,负债率在50%-80%有7家。认为自身公司的负债率适当的有15家,过高的有5家,过低有8家。值得注意的是,在负债率低于20%的企业中,有7家选择负债比率合适。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成长型企业偏好低财务风险。

4.缺乏有效担保形式、企业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是影响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的主要障碍。我们还调查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调查发现, 63%的企业反映缺乏有效担保形式是融资的主要障碍;54%的反映企业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是融资的主要障碍。说明,尽管被调查企业都是成长型企业,但是在客观它们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还是较低,又缺乏有效的担保形式,使得融资战略实现困难。

四、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①在经营战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较强;专业化经营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几年的主流经营战略;技术能力与质量差异化竞争策略成为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选择。

②在投资战略上,内涵式投资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主流;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扩张型的投资战略;投资战略决策程序日趋民主。

③在融资战略上,向银行借款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绝大部分的企业有意识地安排长期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的成长型企业在筹资风险上表现低风险偏好。

④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在整体上与其经营战略相吻合,如外部投资方式战略体现专业化经营的经营战略;内部投资战略重点体现了企业对未来竞争优势的选择。

⑤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体现了与竞争环境的适应性。调查表明,技术改造、健全管理制度、培训员工的内部投资战略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现有或未来的经营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筹资战略也体现了投资战略的要求

⑥中小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较弱。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尚待提高;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信心不足。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战略实现遇到困难。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足。

2.建议

①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管理与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与技能的培训。较强的战略意识与战略管理技能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调查表明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意识较弱,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对经营者战略意识与战略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

②政府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成长型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战略的环境,调查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观上需要扩大融资增加生产规模,需要技术改造,增强竞争优势,但是,它们还存在融资困难的现实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担保形式。因此,政府、社会要积极开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寻求有效的担保方式,促成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战略、投资战略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正飞.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1期

2. 阎达五,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3.洪 玫,李淑珍.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2期.

企业财务调查范文3

【关键词】服务外包;调查分析

服务外包业是将原由企业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 经营活动外包给外部的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目的是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是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方式,是扩大大学生就业、提升劳务输出水平的重要渠道,对促进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全面了解河北省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服务外包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将今年的冷门英语专业更好地转换方向提供参考意见,本课题组对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企业管理现状、企业效用、我省外包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 河北省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河北省共认定服务外包企业519家、服务外包培训机构61家;评定服务外包示范园区5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2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个,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服务外包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总收入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截至2012年底,全省申请认定服务外包企业的数量超过1000家;评定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8个,产业基地2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个,并创建了全省服务外包产业数据库。2012年全省服务外包执行总额超200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7位,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1.5亿美元,居全国第17位,同比增长30%。河北省政府已经将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计划定位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因此相应的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管理相应而生。我省在服务外包人才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省内合格的外包人才流失于京冀地区;符合跨国公司要求的和具有相关的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缺乏。河北省每年有几十万人毕业于大中专院校,但是,既掌握核心技术又能够用外语进行顺利交流的高尖端人才却很少,造成了高级人才的空缺,表现为,学生普遍缺少项目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这就迫切地要求设计出一套符合我省实情的服务外包和组织内部人才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通过理论的探索调查为企业具体的制定服务外包人才管理策略奠定基础,从而通过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外包人才管理最大地促进我省服务外包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管理中的企业效用

我省目前对于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的管理尚处于探索过程中,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高校学术界,关于如何对于从事服务外包人才的管理问题的解决,以及建立两者间合作关系和对外关系没有统一的可行性方案,与服务外包相关的必要政策、法律环境相对不完善, 各企业布局分散很难形成集聚效应。根据调查显示,在校企合作中,仅有35%的企业愿意支付人才培养费用;17.5%的企业愿意支付一半的人才培养费用;57.5%的企业认为合作中双方都有投入,多数企业普遍希望资金资助到企业。而我省企业尚不具备专业的教育实训条件,也没有独立的相关部门和人力承担高校生的实训任务。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又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相应的教师资源合理引导学生的实训知识导向,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对接方面没有相配备的培训和合作体制。部分企业在高校的积极争取下吸纳部分高校生进行实习,实习期短,效果欠佳。

三、河北省服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与国内国际企业接轨较少,且外包企业群体一直没有强大的外部资金力量注入与合作,外包出口总量偏小,外包产业发展相对其他地区优势不突出,我省从事外包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多集中在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还不具备承接出口外包订单的能力,还未形成优势集聚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特色。绝大多数企业并未建立自己的境外信息和营销渠道,因此与国外客户无法建立正常贸易关系。另一方面,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缺失是主要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交流沟通能力较为薄弱,开拓欧美市场的难度比较大。高校毕业生在服务外包活动中实践操作能力是将来高校重点培养目标。服务外包也的发展要求双方经常性地谈判、沟通和协调,因此对于从业管理人员的外语和商务信函写作方面水准较高。企业需要高层次的软件设计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既懂外语又懂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却相应比较缺乏。另一方面,高校相对培养的企业外包人才相对缺乏,高校专业设置与企业急需人才不相匹配,企业对于相应专业人才缺乏语言、专业实践方面的培训,而具有复合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流失京津地区较多。同时企业专注于生产,加之缺乏高学历科研人才和高尖端科研设备,对生产和产品的改善缺乏科研推力。

四、企业员工的英语水评调查

企业员工中三分之二的人具有英语四级水平证书,将近98%的服务外包企业,尤其是从事离岸外包的企业,都对员工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和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且普遍认为其员工英语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当前需求,专业/行业英语被认为是最需要学习的内容。目前大学英语教育过分专注于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不是英语与行业知识的结合运用,针对服务外包岗位实际开设的英语课程还远远不够,学生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有关服务外包企业和外包项目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有效、准确地应用英语,自然无法满足服务外包岗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育与服务外包行业人才需求脱钩现象严重。大学英语课程中应嵌入以学科、专业内容为依托,拓展专业英语知识,开设如商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工程英语、IT英语等行业课程,为学生以后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打好语言基础。

五、 高校人才输出调查

河北省每年毕业本专科大学生35万人,不乏金融、企业管理、工程设计、国际贸易方面人才,但是具有相关服务外包专业知识、IT 技术背景和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短缺,因此,出现中高端人才稀缺,企业困于人才瓶颈无法扩大规模、承接高新技术业务,而另一方面低端重复培养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河北省 2011年底将石家庄经济学院列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认证中心, 每年从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1万人进行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培训,是各高校将来人才培养方面尝试的新开端。

我省已制定近五年服务外包提速推进实施计划,通过“一极突破、两带提升、示范带动、多点支撑”的统筹布局,合理安排全省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加快服务外包资源向省会、沿海和环京津地区聚集,以高科城市带本省城市发展。根据京冀政府达成的共识,双方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若干个与北京对接的产业园区辐射并带动我省地区外包业发展,这五年将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黄金期和战略机遇期,这对河北省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省政府可从政策方面给予服务外包企业大力的支持,减轻企业的财力负担,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有本身特色的发展策略,积极进行品牌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如何以大学英语和大学特色专业为依托结合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提升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取向理念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策略方面,坚持人才先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与高等院校、企业培训基地建立互利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实用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并引进海内外服务外包高端人才作为导向。校企两方面应通力合作,校方的人才输出方面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点,既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要加强学生以学科、专业内容为依托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促进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一体化发展,即专业人员或专业学科的专家和语言教师共同担任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河北省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外包产业对于河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迅速发展极为重要,河北省各高校也应抓住机遇,为我省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应用人才。

企业财务调查范文4

【关键词】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工商管理硕士

一、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唐顺莉(2009)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对财务报表作出分析,运用财务报表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并能进行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赵自强、顾丽娟(2010)认为,研究生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实务,使学生能运用相关资料评估企业财务实力和经营业绩、预测企业风险和发展趋势,评估企业价值等。它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突出职业性、应用性、针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研究生的教材特点体现出来。李心合(2014)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

二、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以下笔者结合现有观点的梳理和教材内容的列举,归纳提炼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现有观点梳理

葛家澍、占美松(2008)认为,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包括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

乔宏等(2011)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涉及会计、管理、经济形势与政策、金融等学科的知识,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综合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邵军(2011)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框架、新理念,其内容包括行业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建议与价值评估等。

李心合(2014)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新研究,特别是要扩展报表分析内容。“四能力分析框架”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不是企业“整体的运营状态”。事实上,财务报表正是企业“整体运营状态”的综合反映,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正是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战略状态、风险状态、效率状态和发展状态。

朱莲美(2014)认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从基本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分析进一步拓展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二是战略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三是成本费用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二是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三是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列举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的列举法为例,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1.利奥波德・伯恩斯坦、约翰・维欧德著,许秉岩、张海燕(2004)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和财务报告、短期流动性、预测和预分析、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投入资本报酬率、获利能力分析、以盈利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2.胡玉明(2008)主编《财务报表分析》:①总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框架、战略分析、会计分析);②基于外部会计视角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础、流动性与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与股东权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概论、成本报表分析);④前景分析(可持续增长与证券价值分析、价值创造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3.张学谦、闫嘉韬(2009)主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会计信息的作用、财务报表的列报与分析概论、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有限公司财务报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4.夏东林(2011)主编《解读会计报表》: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以及独立审计、舞弊和内部控制等。其中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和方法、比率分析、杜邦分析图、资产报酬率与经济特征和战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5.张新民、钱爱民(2013)主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

6.吴世农、吴育辉(2011)主编《CEO财务分析与决策》:解读企业财务报表、CEO解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营运资本管理与决策、投资项目效益评价与决策、负债管理理论与实践、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践、投资价值分析与决策。

笔者认为,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专题,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

三、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工商管理硕士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与需求,笔者于2013年3月1~31日,在课堂上对宁波大学2011和2012级工商管理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问卷率为71%。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李克特5分法对被调查选项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如得分在4分以上,则认为该选项是重要的。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表1 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在企业单位工作的硕士生所占比重为73.24%,说明被调查者大多数具有企业实务的工作经验。

表2 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5~10年工龄的占56.34%,10年以上的占32.39%,即5年以上工龄的占88.73%,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表3 您认为工商管理硕士是否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如表3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工商管理硕士学习阶段非常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其支持率为97.18%。

表4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4所示,被调查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其中企业基本报表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5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5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和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8分。

表6 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6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其中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46分。

表7 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7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其中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8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如表8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课堂讲授和企业实地调查,其中典型案例分析最受欢迎,其得分为4.69分。

表9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考核形式

如表9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小组发言和案例论文,其中小组发言最为理想,其得分为4.13分。

四、研究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所谓“静”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以教师主讲为主;“动”是指对于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发表意见,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5):3-9.

[2]李心合.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大调整[J].财务与会计,2014,(7):1.

[3]乔宏,王伟宁,杨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7):152-153.

[4]邵军.财务报表分析的新理念、新框架[J].新外资,2011,(6):1-3.

企业财务调查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流动资金筹资管理

中小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它们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最有可能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并且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瞩目。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笔者于2005年6月开始成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调查课题组,对广东省湛江市5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获得了丰富的调查资料。我们结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这对探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思路,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并促进其健康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方式包括发调查表、去企业实地考察、访谈以及到财政局、资产管理局等相关管理部门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调查对象涉及制造企业、房地产企业、股份制企业、服务业等多类企业。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对象的选取是从中小企业中随机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调查的湛江市的中小企业很多均为有限责任公司,大部分属于民营企业,涉及行业主要为房地产、服务行业和商业。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在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城市集体企业和城乡个体私营企业等新兴非国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涉及的范围狭窄,资金流量和存量不大。另外,很多中小企业为“家族式”企业,财务决策控制权高度集中,这种组织管理模式也决定着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自己的特点。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特点

流动资金是指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

货币资金短缺

2002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都较低,其原因是由于很多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信不足,在进行贸易活动中,供货商一般不愿意给予中小企业贸易赊账的待遇,而没有贸易赊账的支持,中小企业就不得不用现金或银行存款来付款。这就使得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的持有比例较低,货币资金常常处于短缺状态,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往往较大。

资金的周转能力不强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比例很大。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疲软、库存积压等情况下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而不得不采取赊销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刺激企业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但是,高额的应收账款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导致应收款项不能兑现或造成呆账,造成企业利润下降。

存货占用额较大

很多中小企业原材料采购没有计划,库存物资的收、发、结存缺乏严格的控制,使得会计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较大。例如被调查的49家企业中就有25家企业的存货占用额在39%左右,过多的存货造成流动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资金筹集渠道狭窄

被调查的49家企业中有24家企业有短期借款,14家企业有长期借款,1家企业有债券筹资。其原因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和偿还的能力,而向金融机构借款也相当困难,一般银行对大中型企业争相放贷,而对中小企业贷款较少,主要因为中小企业效益低、风险高、企业诚信度低,致使很多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

内源融资为主

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投资者投入以及企业内部积累、内部挖潜等内源融资方式形成资金,如企业的留存收益、按规定提取的更新改造资金、生产发展资金等。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和向银行贷款等这样的外源融资较少,这也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积累相对集中。

中小企业投资管理的特点

以湛江被考察的企业2003年为例,其筹资状况见表2:

投资以短期投资为主

我们调查的50家中小企业的资料显示,2003年只有14家企业有长期投资业务,其中国有中小型企业中有7家,而只有3家企业增加了投资。集体企业没有长期投资业务。有限责任公司中有4家有长期投资业务,其中1家增加了投资。股份公司中有3家有长期投资业务,1家增加了投资。由于长期投资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投资风险大,而且企业一旦面临风险,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度过难关,况且中小型企业资金也经常会存在不足,这也使其没有充足的资金开展长期投资业务。

投资方式以对内投资为主

中小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对内投资上。表现在:企业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扩大再生产以不断增加市场份额;由于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毕竟有限,所以企业要不断试制新产品代替陈旧的老产品;企业还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要求。

中小企业利润管理的特点

湛江市大型企业2003年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比例为29%,中型企业为9%,小型企业为24%.成本费用的增长比例为大型企业29%,中型企业为12%,小型企业11%.可见小型企业在利润管理上更注重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使得其成本费用的增长比例较小,相对获得的利润额较大。而中型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较差,控制体系不健全,引起成本费用过高,利润下降。

总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也有其特点,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这种特点、并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巩亦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研究,2005.03

2.陈海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6

企业财务调查范文6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 问题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外施工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内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控制成本耗费,实现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市场越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就越发显得重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

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水平,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受多方面的限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因素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和企业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经营主体,其财务管理水平必然要受到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大,财务管理人员在发挥财务决策职能时,应当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充分对施工行业市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宏观经济状况的发展趋势,虽然外部影响因素的可控性较低,但是这是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不能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

2、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除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内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财务人员队伍素质、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资金的内部控制状况及财务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等。内部环境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小,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有效对内部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考察,对施工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预算,做出相关决策。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点和现状

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企业价值形态的管理,对施工企业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分配进行管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过程中应注意几个关键点,这几个关键点对施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资金的取得、使用和控制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资金管理,资金管理的效果最终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在发挥职能过程中必须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来抓,加强对资金的筹集、控制和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在施工项目合同签订之前,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规划,制定资金预算及资金筹集措施,尽量避免企业垫支资金施工,一旦接受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资金的控制,注意“不相容职务想分离原理”,加强资金内部控制,防止资金流失和滥用,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我国当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体系还不健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方式不当,资金垫支现象较为严重。与一般企业相比,施工企业的产品较为特殊,为施工项目。施工项目分布范围较广,耗费成本较大,这就客观上为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资金管理带来困难。随着国内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为取得市场份额,竞争方式不当,竞相压价,企业在市场供需中处于不利地位,在竞标过程中投标价格有时甚至低于预算价格,成本利润率较低,或者竞相垫支资金进行施工,采取先施工再收款的方式,垫支现象较为严重,这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受到限制。

(2)对委托方信用考察不合理,工程账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市场份额,对施工项目的委托方信用调查不合理,甚至不对施工项目的委托方的信用进行调查,就盲目进行财务决策,甚至采取垫支资金施工的方式。施工企业在市场供需中处于不利地位,要账较为困难,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比例较大,不能及时收取账款,工程账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再者,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不完善,账款催收力度不合理,不能及时回收账款。另外,企业的资金大部分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资产质量较差,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施工企业的产品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产品,施工项目分布区域较为广泛,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遍布各地,固定资产流动性较大,又由于施工企业人员流动较大,一个项目经理可能同时负责几个工地,这种局面客观上为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带来困难,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统一控制。在有的工地有些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在没有达到可使用年限之前,在该项目完工后便作为废弃品处理,这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浪费,提高了施工项目的施工成本。

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报废都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又由于施工场地人员复杂,流动性较大,固定资产丢失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较为轻便的固定资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固定资产使用率,加速固定资产报废期间。

3、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而现阶段施工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大部分施工企业重视施工项目的质量和速度,而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不能明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管理层不能有效地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不能通过财务管理加强对企业整体的有效控制。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人员,财务人员应当加强对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理念的传播,而现阶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处于做账阶段,发挥事后监督的作用,不能有效地把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分开,有的财务人员甚至不能对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不能有效地发挥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职能,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严重限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完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针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1、完善工程项目投标体系,加强对投标项目的审查

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完善企业的项目投标体系,加强对客户的信用体系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在制定投标额时应当调查委托方的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考察委托方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方式按期偿付账款。施工企业对客户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如有需要,甚至可以拒绝接受信用能力较差的客户。另外,财务管理应当合理地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预算,调查企业内部是否有充足的资金维持该项目的完工,制定施工所需资金筹集措施。施工企业应当对施工项目的应收账款进行合理管理,建立应收账款明细科目,对施工项目的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降低坏账损失率,对偿还能力较差的委托方加强催收力度,保证账款的及时、足额的回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对固定资产合理地分类,采取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通过折旧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号,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采取“责任人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人制度就是对每项固定资产都有相应的负责人进行管理,而项目负责人负有总的义务,采取层层分级的方式,使得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和报废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并且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的报废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3、建立财务管理集中管理方案,加强财务控制

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一般为分散化管理,这是由施工企业分散化经营特点所决定的,但是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造成企业的资金、固定资产等资产大量外流,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集中管理方案,建立统一核算制度,加强对资金、固定资产及人才的控制。分布各个地方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对总部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如实反映各个项目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注重企业整体的效益水平,这样便于总部财务管理人员通过控制各个项目的财务信息加强对各施工项目的财务控制。

4、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施工企业若想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必须加强全体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区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地位,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形成一种重视财务管理的企业文化,有效地利用财务管理职能降低施工成本,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前提是企业拥有一批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这样的队伍才能给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注意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定期参加培训,增强自身业务技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恩霞:浅谈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经济师,2008(1).

[2] 周树森、忻满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