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 模式 行业 保障 机制

[作者简介]郑学伟(1979- ),男,辽宁抚顺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资源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职业教育。(辽宁 沈阳 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机制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G12EB110,课题主持人:郑学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1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高职教育要发展,必须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并健全基于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办学机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依靠行业企业来发展高职教育是始终要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

一、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自1998年我国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以来,我国的职业院校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各地职业院校脱离行业改制为各地政府直接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被撤销,高职教育转变为政府主导型,应该说,这一政策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出现危机,部分以行业为主导的职业院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开展正常的招生教学工作,职业院校的生存出现严重危机。一旦出现大量学校倒闭的局面,学生辍学、教师失业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将各职业院校划归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后,通过政府的统筹管理,教学资产、资源的有效重组,我国高职教育迎来了一次飞跃发展,这在当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职教育脱离行业参与的弊端逐步显现,以政府为主导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出现严重的脱节。经济部门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功能一直严重缺失。行业在学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开设、计划制订、人才培养等方面完全没有话语权,这种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的脱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专业布局上。目前行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多体现在口头层面,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规定,高职教育归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职业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这两个部门全是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不直接接触生产一线,导致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指引具有滞后性和不完整性,行业企业对这些部门没有直接的影响。高职教育在课程开发、评价体系、教学实施中没有行业的参与,偏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另外,行业参与高职教育还采取联办二级学院等方式,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容易干扰整体教育市场的教育公平性。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随着改革的推进,政府将最终转变为市场的服务者,很多原有政府的职能会赋予行业来管理,行业协会会成为本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与仲裁者。行业协会一旦直接进入教育领域,集制定、执行、仲裁于一身,会对整个教育市场的公平性产生极大的冲击。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的代表,天然具有追逐利益的本性,这与教育公益性本身是相悖的。不同行业在社会生产中的特点使得他们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也不同,如机械、信息技术、化工、装备制造、煤矿、电子等行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较高,而文秘、美术、会计等行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较差。

二、行业协会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模糊与政府职能的缺失

在行政职能上,国家没有赋予行业协会相应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职能。行业如何参与高职教育,以及以什么样的模式参与高职教育,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政府一直重视行业协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很多政策文件都反复强调行业协会的参与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为此成立了行业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2年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提出要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作用。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制定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参与制定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但是,这些制度在具体职能的赋予上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行业协会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不清晰、定位不明确。还有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如何建立起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我国陆续出台的高职教育法律法规对于行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相关规定还只是原则性的,缺乏具体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对行业参与高职教育只是“鼓励”或“倡导”,行业没有参与高职教育的法定义务,既无奖励也无惩罚。还有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行业与院校进行合作的市场平台。目前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基本是单个学校同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之间的点对点合作,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学校对几个行业协会或是几个行业协会对一个学校,整个行业协会同高职教育之间的合作处于离散割裂的状态,特别是缺乏成熟有序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中介的存在既合理分配了资源与供求方面信息,又为双方提供了法律保障。没有中介机构连接市场的供求双方,导致信息沟通不畅,也缺乏有效的保障,难以达成合作。因此,要想让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之间开展有效的合作,设立第三方监管服务机构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是实现行业协会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有效保障。以德国“双元制”为例,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职业教育各个专业的教学目标是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完成的,整个教学目标的质量监控由行业完成。整个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在进行职业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在学校和企业间交替完成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理论完全联系实际,德国的行业企业完全参与进入职业教育过程,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必须通过行业审核。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不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自发产生的,而是完全在政府的主导下引进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同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行业协会进入高职教育,就是打破政府垄断高职教育的局面,引入行业管理力量,协同政府把握社会需求,使高职教育更贴近市场的需要。行业协会的参与将会使高职教育由政府垄断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管理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管理指导力量参与高职教育,不仅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

三、行业参与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的培养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术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严密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层次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从高职教育本质规律和借鉴国际高职教育格局来看,行业企业是高职教育人才输送的目的,也是高职教育的承接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财政拨款体现对高职教育的管理作用。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行业最清楚。如果高职与行业处于不同的系统,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只有学校独自承担,又缺乏双方相互协调配合的机制,那么人才培养不可能做到与需求对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上讲,需要发挥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

2.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的现实需要。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它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具有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特点。人力资源的管理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美国的一项科研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在与企业的利益和发展相关的社会人群中,排名第一的是消费者,排名第二的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的培养已经成为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的重要任务。员工的培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职员工的培训,另一种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员工的上岗培训。不管是哪一种培训,对于企业来讲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这又是一笔不能省略的投资。如果行业企业同高职院校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那么不管哪一种培训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校企合作机制来解决。通过校企合作的开展,使行业企业同高职院校建立起合作的长效机制,这对于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构建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激励机制

我国目前现行的政治制度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体制,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要想建立起长效的、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必须依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度和法规等方面的引导。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制度与政策,才能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政府应以领导的身份出现,积极发挥互动作用,建立平台,制定相关政策,搞好服务,鼓励行业参与高职教育。

1.政策保障。为切实保障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动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协同其他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激励或优惠政策,只有通过政策才能真正调动起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政策要具体化,具体政策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与高职教育进行合作,可以直接量化为对社会教育的投入,可以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成效减免或返还其税负中的城市教育附加费,这笔资金可以直接折合成企业的投入用于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2)对于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如在年限上给予所得税照顾或在所得税数额上给予企业适当的减免。依据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贡献大小,对其进行相应的政策照顾、税收倾斜和相关费用减免。(3)制定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或教师进行顶岗实习或顶岗实践的具体细则。对于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作为社会责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为教师提供适合的实践锻炼岗位和条件,每年提供的岗位数原则上应不低于其当年实际技术岗位数的15%。对此项工作开展好的企业,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提高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积极性。(4)各级政府要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制定各项荣誉颁发机制,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荣誉表彰和奖励。

2.资金扶持。追逐利润是企业永恒不变的最终目标,要想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必须给予企业足够的资金支持与经济刺激。一方面,各地政府要协调相关金融机构,通过专项补助或长期贷款等形式给予企业资金扶持;另一方面,政府本身也要成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经费的机制,以保证校企合作长期有效的开展。在这方面,国外有非常成熟的经验。澳大利亚很多行业协会与政府组织之间有合作项目,政府对这些合作项目给予赞助。一些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收入相当可观,占行业协会收入的大部分,如萨瓦纳导游协会57%的收入来自于萨瓦纳培训学校的运作。

3.市场化运作。校企合作既要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开展,也要保证行业企业的利益。进行市场化运作是一个双赢的办法。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建立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方式更具稳定性、规范性,也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第三方服务机构作为校企合作服务部门,主要负责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与协调,规范工作过程,保证信息通畅。同时,也要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平台系统,为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各界提供便捷的合作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合作项目信息等,从而为合作各方节省信息成本,降低交易费用,优化信息组合,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五、结语

只有把行业企业的需求与院校的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政、校、企相结合的管理运行体系,将行业层面、学校层面和院系(专业)层面的合作组织结构和职责功能有机整合,进行学校专业同社会产业集群的对接,创新合作共建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才能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落到实处,实现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的利益共赢。要成功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需要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非某一特定因素所决定的。为了推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除采取上述对策外,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2010198472.nh&dbname=CDFD0911&dbcode=CDFD&pr=&urlid=&yx=&v=MTY3MTdXTTFGckNVUkxtZVp1WnJGeTNuVkx2TVYxMjZIckt4RnRYTHJa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I=,2010-03-01.

[2]黄日强.战后德国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姜大源,刘立新.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范文2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管理策略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是指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如今,“90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本科学生,那么“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如何?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加强和改善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我们做了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编制《“90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从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五个方面对“90后”高职学生的责任感意识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2011级新生,男女比例为5∶5,所有参与调查者出生年月均在1990~1993年之间,共发放问卷1100张,去除无效问卷108张,有效率为90.18%。通过原始数据的输入、筛选、整理、排列得出一手数据,从而为 “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奠定基础。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在行动上能自觉履行对社会、集体和个人应尽的权利和义务。即个体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社会责任感是伦理道德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中最主要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它包含以下五个层次:第一是对自己的责任感;第二是对家人的责任感;第三是对他人的责任感;第四是对集体的责任感;第五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下面就以上五个方面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对自身的责任感

(1)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51%的学生回答“全部由家庭支持”,27%的学生选择“各类奖学金”,9%的学生选择“社会资助”,13%的学生选择“家庭负担的同时自己勤工助学”。从调查结果上看,90后高职学生在经济上过于依赖家庭和社会,自我责任意识只在较少的一部分人身上觉醒。

(2)在校规校纪方面:在问及“考试作弊或作业弄虚作假”问题时,有9%的学生表示“强烈反对,从未做过”,38%的学生选择“知道不对,但偶尔为之”,5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对自我行为负责的意识不强。

(3)在规章制度方面:在问及“闯红灯或横跨护栏”问题时,1%的同学选择“经常会”,46%的同学选择“偶尔会”,“53%”的同学选择“从来不”。从调查结果看,有将近一半的90后高职学生有过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文明行为,表现出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2.对家人的责任感

(1)在赡养家人方面:有82%的学生选择“子女负责”,14%的学生选择“老人自己”,4%的学生选择“社会或其他”。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90后高职学生有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但另外两项选择比例也不低,也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

(2)在欺骗家人钱财方面:有59%的学生选择“从未骗过父母钱财”,36%的学生选择“偶尔会”。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的90后高职学生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认为骗父母钱财是不孝敬行为。但也有少数学生有过欺瞒父母的行为,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

3.对他人的责任感

(1)在对待同学朋友方面:在问及“同学朋友犯错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63%的同学选择“会多次提醒”,19%的同学选择“会提醒一次”,18%选择“不必参与别人事情”。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90后高职学生还是关心同学朋友,对朋友负责,但也有少数同学的态度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冷漠。

(2)在对待他人方面:在问及“他人需要帮助时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18%的学生选择“围观”,36%的学生选择“立即帮助他人”,39%的学生选择“看情况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人”,17%的人选择“离开”。从调查结果看,较大多数的90后高职学生能够不求回报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人,体现了他们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选择围观和离开的比例也不低,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4.对集体的责任感

(1)在班级管理问题上:在问及“上课时秩序混乱如何做”这个问题时,有4%的学生选择“会及时制止”,63%的学生选择“不确定”,33%的学生选择“不予理睬”。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停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作为层面,还没有达到主动参与、关心集体的作为层面。

(2)在社团活动问题上:在问及“是否乐于参加学校社团活动”这个问题时,有18%选择“根据兴趣积极参与”,27%的学生选择“偶尔参与”,55%的学生选择“没兴趣”。从调查结果看,90后高职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对社团的责任感淡漠。

5.对社会的责任感

(1)在志愿服务方面:在问及“志愿服务西部或基层”这个问题时,有64%的同学选择“不会去,条件艰苦”,25%的同学选择“会考虑,但会考虑家人态度”,11%的同学选择“会去,对将来发展有好处”。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90后新生在为西部和基层做贡献上显得不是很积极,当然这也跟参与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北京生源有关。

(2)在为社会做贡献方面:在问及“为和谐社会做贡献”这个问题时,有26%的学生选择“愿意”,42%的学生选择“不太强烈”,32%的学生选择“丝毫不”。从调查结果看,有相当一部分的90后高职学生并不具有强烈而清晰的社会责任意识,根本没有思考过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通过这些数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90后高职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上的总体表现为对家人的责任感稍强,对他人和自己的责任感稍差,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在理论上认同行动上不积极等。因此,基于上文的分析结论,特对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针对“90后”高职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和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等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主导价值观念教育学生。要加工、整合、滤清多元的价值观念,从而确立起新的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单元,而是一个囊括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个人精神生活层面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自身的时效性和生动性,多联系大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和讨论的重要平台。通过采取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学模式,进行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价值轴心”,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规范自我的言行。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1)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的教育网站或网页,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引领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2)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网络犯罪,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注重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3)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交互性、多媒体性来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应加大力度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管理,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通过专题宣传、演讲辩论等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各种学校资源,应到学生关注国家、社会、民族、民生等问题,创造一种科学、求实、文明、创新的文化,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

调查显示,“90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艺术和科学活动参与不足。所以,此时高校应担负起责任,不断拓宽途径,深入加强大学生在法律、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高校可以通过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研究会、社会调查、校外参观等多种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检验,在此基础上需要给与正确的引导教育,不断促进其全面发展。

5.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高校应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符合大学生心理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心理教育形式。

(2)高校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开展从心理知识普及、咨询、治疗到问题研究四个层次的工作和实践,逐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必须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机构,建立一支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工作者和学生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完善的工作队伍,同时重视工作队伍的正规培训以及必要的考核和上岗资格认定,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权威性为

6.加强公益劳作教育,实现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最终目标

公益劳作服务的经历是一个让参与者不断获得人生感悟的极有价值的实践。他们在无偿付出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了被他人需要、被社会认可的非物质回报,实现了心灵充实、精神升华、潜能发挥和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精神追求。同时,他们在对社会上的各种弱势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扶助活动中,缓解了个人的心理压力,完善了个人的道德品格。公益劳作也使得高职学生走出了校园,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协调与合作能力、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等,加快了高职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思坤.论学生责任教育的切入点与着力点.教学与管理.2009(1)

[2]王怡.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6)

[3]姜立英.在高职教学中加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商业经济.2009(4)

[4]刘申辉.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6)

[5]邓洞天.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范文3

关键词: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关键支撑技术

1.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就国外智慧教育的一些研究来看,比较注重智慧教育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纯粹的学术层面研究才刚刚开始。智慧教育是借助于物联网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各项信息化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目的是转变教育观念,从教育内容、方法及实践上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教育的服务只能,构建以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及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国内学者尹恩德总结了智慧教育的技术架构,他认为智慧教育实际上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教育行业智能化的表现,其特点是集成化、自由化和体验化。葛红认为要根据区域的差异进行智慧教育云构建,尤其是在构建的方法、技术及策略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实现教育管理、学校应用及社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最终促进教育资源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2.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与关键支撑技术

(1)智慧教育体系构建内容。智慧教育构建主要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教育管理、智慧教育评价体系、智慧科研及服盏龋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及社会公众对教育资源的分享和利用。教育智慧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类环境、三个内容库、四种技术、五类用户、六种业务。如图所示。

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智慧城市的构建有密切的联系,包括城市的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关、智慧物流及智慧能源等。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除了关键支撑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相应的建设保障机制和应用推进机制。

(2)智慧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支撑技术。智慧教育的关键支撑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将教育信息智能化,达到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提升教育体系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及实践的高度融合。物联网是借助于互联网形成的连接各类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各类所需信息的网络体系,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借助于物联网进行教育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储存。大数据是核心技术是IT技术,包含海量的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及传感数据,其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可视。云计算是第三次IT技术改革,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目标。无线通信技术是将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的高度协同和融合,将实现跨网络、跨行业、跨应用、异构多技术的融合和协同。

(3)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在进行,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像智慧教育建设的环境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学校、社区、家庭及公共区域教育环境的智慧性,实现教育环境的共融和联通。其次,智慧教育产业标准的制定需要国家制定规范化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得以落实。另外,像智慧教育业务的开展,尤其是学校是教育教学环节实施的重心,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管理及评价环节的智慧化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最重要的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以及智慧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是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并且逐步改善了由于地区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有效地改进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参考文献: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范文4

众所周知,智慧是很难定义的,真可谓见仁见智。可是,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定义了智慧。她把智慧的定义写在智慧的行动中,写在情境教育的天空里和田野上。于是,智慧这一似乎虚无缥缈的概念,在情境教育中鲜活起来,透射出生命的活力;智慧这一古老的概念,在情境教育中生动起来,闪烁着时代的色彩。

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提示了智慧的核心——道德,彰显了教育的道德意义

智慧一定要和道德牵手,道德是智慧的核心。孔子在阐述智慧时总是与道德——仁相提并论,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智慧也。智与仁的并提,不仅表达了对人格完美的评判标准,而且将仁纳入智的内核。

李吉林的智慧是用道德、用美德来支撑的,情境教育始终充溢着道德意义。情境教育的创生源于她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与批判,基于她对儿童真切关注和发展的深切的关怀。是这种道德感让她重新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教育,以此建构起情境教育。她这么说:应试教育下的语文,“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甚至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延误了儿童发展的最佳期,扼杀了儿童的天赋才能,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是道德,是作为教师的社会良知和教育责任,让李吉林有了勇气,有了方向,生长起研究和建构情境教育的智慧。

在情境教育的开发与展开过程中,李吉林把握了一个教育的重要维度——道德的情感维度,即重视情感在道德中的特殊价值和独特功能,又让道德成为情感的理性引领。把情感与情感中的道德感统一在一起,融和起来,就确定了道德的情感维度。情境教育正是用这一维度让教育温暖起来、美丽起来、智慧起来。这样的教育具有最幸福的表情——快乐。试想,假若道德从教育中抽离,道德从智慧中剥离,那还称得上教育的智慧吗?

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定义了智慧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彰显了智慧的民族品格和世界胸怀

情境教育既汇聚、表达了东方的教育智慧、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又汲取、回应了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深情呼唤。它在内涵上把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结合、统一在一起,本革中有着国际视野,国际视野中又有着本土行动。这种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这样的智慧既有根,深深地扎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又有眼,瞭望全球的教育风景。也正因为此,才让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走上了国际教育讲坛,与世界对话,与大家分享智慧。

李吉林对民族智慧的态度和方式是:吸取、坚守与优化。她的目光始终投射在民族文化的经典中。一次又一次地阅读,她领悟了民族智慧的精髓,尤其是中国古诗词的“意境说”。她研读“意境说”,从中提炼出“真、美、情、思”,作为情境教育构架的核心元素,凸显情境教育的“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鲜明个性和独特优势。这一个性和优势,说到底是民族文化所赋予的文化个性和智慧优势。

李吉林对世界教育改革智慧的态度和方式是:借鉴、整合、尝试。她觉得“外语的情景教学训练语言生动而有趣,仿佛是在生活中学语言”,由此产生了移植的想法,并积极尝试来自大洋彼岸的做法。她的“移植”、“尝试”是领悟后智慧的迸发,是与民族文化整合的结果,智慧自然就在整合之中。

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定义了智慧的实践品格和理论品格,生发了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并把两者统一在一起

在智慧的范畴中,既有理论之维,又有实践之维,它们指向不同的领域。李吉林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在她那里,实践智慧包含三层含义:关注实践、研究实践,这是一种智慧的行动;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实践中能生长起智慧。她的实践智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研究、改革从问题出发,以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过程,推动实践活动的智慧展开。二是坚持研究、改革要重视经验。经验是实践的结果,又是实践的提炼,经验也让教师获得自信。三是研究、改革以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为现场,因而李吉林对教师的指导最具现场感,最具实践性和操作性。

李吉林并不排斥理论思维,相反,她十分重视并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在理论思维的基础上创生理论智慧。而且她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引领性和提升性。更为重要的是她把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结合起来,形成了巨大的智慧张力。这种智慧张力体现在她的话语方式、风格上。她的话语是质朴而诗意的,但又有理论的含量,不生涩,不浅庸,平常中深刻,深刻中浅显;体现在她的概念系统的建立上。她所归纳的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以培养兴趣为核心,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概念系统;体现在关于情感与理性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上。她以情感为动因、为纽带,激发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但她始终把情感与理性结合在一起,因而情境教育中,情感并不肤浅,相反很深沉;理性也不冰冷,相反洋溢暖意。实践与理论两个智慧维度,形成了李吉林教育的文化气象。

李吉林用智慧的方式定义了大智慧,揭示了智慧的灵魂——创新

智慧有大小之分。李吉林是大智者,因为她十分关注并着力研究教育中的大问题——儿童、儿童发展。

李吉林心系儿童,以主要精力钻研这门学问,获得了关于儿童与儿童发展的智慧。她不止一次地说:“不断地走近儿童,每日欣喜地凝望着一个个鲜活、晶莹的生命,目不暇接的画面、曼妙的歌唱、天籁般的欢声笑语……伴随其间,让我倾听儿童心灵纯真的童声,追记儿童心灵美妙的音符,像演奏家触摸心爱的琴弦那样,轻抚儿童情感的微波和浪花,并且努力地去把握它的节奏,去美美地猜想着那童年的梦幻和憧憬……”儿童是情境教育的主语,儿童成了最真实、最鲜活、最丰富、最美妙的情境。提出情境教育,本身就是基于对儿童智慧的充分尊重、认知和开发。儿童给了她智慧的启迪,她又用情境教育点燃了儿童的智慧,而儿童智慧又点燃了成人世界、教育世界的智慧。

儿童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性的实质是创造性。李吉林以极大的精力开发这种可能性,让儿童潜能得以唤醒和开发,让儿童走上爱创造的学习之旅。显然,她把创造、创新作为智慧的灵魂,以培养、发展儿童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情境教育的主题。尤为可贵的是,她探索了儿童探索世界、创造世界的动力机制,称之为内发性动机,她作了这样的概括:“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从探究开始,走向创造、创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是创新教育具体、生动的体现,是创新教育的成功范式。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范文5

>> 基于SSH2动态工作流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J2EE工作流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工作流的J2EE遗留系统改造 建设基于数据流的工作流 基于工作流与J2EE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 基于J2EE架构的工作流引擎的模块设计、对象设计及实现 基于SharePoint的工作流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JAVAEE的工作流引擎设计的探究 基于工作流的公路养护系统的设计 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协同办公系统设计 基于可定制工作流的OA系统设计 基于规则引擎的工作流系统设计 基于.NET的工作流应用系统设计 基于工作流的通用备件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角色的工作流模型的研究 基于多Agent的工作流引擎的研究 基于ECAA规则的工作流异常处理研究 基于工作流的软件测试H模型研究 基于工作流软件测试方法的研究 基于本体的迁移工作流服务模型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小红,熊秋娥.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十大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5(12):43-49.

[3]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38(10A):19-21.

[4]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263(3):64-69.

[5]李玉艳.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306 (7):75-77.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7]Smart Classroom [EB/OL]..

[11]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22-27.

[12]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等.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5-8.

[13]范玉顺,罗海滨.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1-36.

[14]习海旭.基于工作流的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223-227.

[15]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205(4):39-45.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范文6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应用与推广,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分别从各个不同领域开始探究智慧教育的内涵。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Learning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相关智慧教育公司以技术视角认为智慧教育是以云概念为基础,以物联网为支撑,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方向,建立基础教育的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融入到教学、学习、管理等工作领域,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智慧教育是在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络、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合理设计并开发智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慧学习。笔者认为智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学习环境,形成优质教学内容共享、合理资源推送和自我评估功能,培养并提高学习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习者知识智慧建构。

二、智慧教育现状

在信息技术的融合下,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把智慧教育作为变革国家教育系统的战略选择。目前国内外在智慧教育设计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于我国发展智慧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软实力的发展

国内外现阶段的智慧教育中,非常重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宽带接入、云计算存储、移动终端的开发等,这些对促进学生进行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条件。IBM根据智慧教育五大变革,提出智慧教育框架:数据收集、存储与分析;个性化学习体验和优化教育管理。在IBM智慧教育核心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创设智慧学习情境。国内华东师大与华为公司合作的华东师大教育云、宁波智慧教育,架设高带宽校园网,创建了高智能实验室和新教学设施。这些基础设计的建设为后期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很好地保障。

(二)实现跨学科、跨部门整合,促进全员参与智慧教育建设

在新加坡智慧教育系统中,通过整合公众学校、私人部门/企业、公共部门政府合作模式,与各地方教育技术研究团体、信息通信研究人员、企业以及知名海外教育技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与教师在电子教材、其他教育资源与教育应用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多方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有利的实时反馈,实现活跃的思想与合作交流,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消除信息孤岛,促进各个系统融合共享

韩国智慧教育系统是结构化的插件式智慧教育系统,该系统由智慧内容子系统和家校学习子系统组成,通过学校和家庭联接,形成一个学习空间,促进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各个系统功能相互融合,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有效提高学习和教学工作的效率。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网络教育、数字教育。在数字教育中,我们基本实现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教学系统、学习系统、管理系统等系统进行了开发,但这些系统是相互孤立的。在智慧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中,整合各个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是我们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四)重视智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我国先后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这些对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支持,同时为智慧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智慧教育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国智慧教育建设在各个学校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硬件基础设施、侧重网络带宽、数字化教材开发、教学系统软件开发等。如何更有效的发展我国智慧教育,更需要上层理论指导。笔者以学习科学为理论,促进智慧教育合理、个性、针对性建设,让学习者获得更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

三、学习科学内涵

智慧教育建设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学习中的硬件、资源、环境和社会因素,根据所收集到的实时或非实时的数据,对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而学习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则可以指导这一设计过程和具体技术的实现。根据学习科学理念,对学习情境中学习者的具体学习行为、感知信息的方式和态度,进行设计。

四、智慧学习环境设计

本文结合学习科学内涵,根据冯锐经验学习环境模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全面感知学习情境信息、识别学习者特性,灵活生成最佳适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结合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学法,构建学生的知识意义,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得到大大提高,设计智慧学习环境模型(如图1)。图1智慧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在本模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活动镶嵌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体验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再检索、分析、解决和验证问题,通过广泛参与、自由探索、合作共享,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学习情境自动感知

情境感知主要表征智慧环境对物理环境和学习行为的感知能力。一方面传感器感知环境的物理因素,系统自动调节物理环境,促进学生适应性学习。第二方面传感器获取学习者的位置、姿势、学习终端、操作、学习方式、情感等学习行为方面数据,结合学习行为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应性支持,促进学习者个性化、自我导向的学习。

(二)学习资源自动推送

在智慧学习平台,结合学习分析呈现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处理信息的方式等数据,为学习者自动推送相关学习资源,促进学习个性化学习。同时智慧学习平台还根据学习结果数据分析采取干预措施,通过迭代循环过程,更好实现个性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和教学成效的目的。

(三)智慧评价

评价促进教学改进。在智慧学习环境中从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进行综合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主体有学生、同学、教师和学习共同体。评价内容有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发帖数据、参与讨论频率和测验分数等。评价方式有调查、项目设计、考试等。

(四)智慧教学模式

据文献分析,目前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多。然而目前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却没有相关原则和技术。在智慧学习环境中,我们充分利用技术的“智慧性”,灵活地选择智慧学习平台社交媒体,利用各种交互方式和媒体工具,设计与自己学科相适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通过教学助手的设计,如在线求助策略,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科学实验课中我们可结合认知科学仿真技术,建立3D情境馆,如博物馆、图书馆和生活馆,实现学习者真实的学习环境沉浸式学习,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技巧。

(五)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

在智慧教育系统,我们结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环境特点,主要是了解和改善家庭、工作场所,课堂等实现虚拟的共同体与现实共同体中的学习环境,针对教学设计的认知、社会和技术方面都给予跨学科的研究,从而达到利用创新的技术来改变学习方式。

五、总结

目前,信息技术与教育在不断地融合,教育信息化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在必行,十分迫切。现阶段我国关于技术支持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学习科学理论,从理论上设计智慧教育学习环境模型,创建具有智慧特性的学习环境,促进智慧教育的研究更好地发展。

作者:张亚珍 单位: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友群,詹艺.国内外学习科学领域建设、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科学,2013,(2).

[2]J.IAndersonCTtransformingeducation:Aregionalguide[M].UNESCOBangkok,2010.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4]靖国平.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5]JaechoonJo,KinamPark,DogilLee&HeuiseokLim.AnInte⁃gratedTeachingandLearningAssistanceSystemMeetingRequirementsforSmartEducation[J].WirelessPersCommun,2014,(4).

[6]柴少明,等.学习科学: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新:学习科学专家科斯•索耶博士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