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议范文1
对于课后纸质的作业本、练习,我们也将建立一套实现数字化的平台,通过图像扫描、文本识别等方式,实现对课后纸质的作业本、练习的数字化,并和课堂学能监测的内容一起,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整的错题集。通过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的处理,教师通过教师应用平台,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及个体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应用平台,学生便于及时查阅,进行多次学习。
(六)家长应用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我们构建了一个高效、通畅的家长应用平台。相比传统短信方式,它不仅让教师能便捷地将学生在校情况、考试成绩及分析、课程作业、学校通知、班级活动等信息以短信、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而且让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智能终端、计算机等工具,调用查阅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中自己权限允许的相关信息,及时获取孩子每节课学习的全面信息,并可与各学科教师共同记录孩子的发展历程,进而形成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电子档案袋,见证孩子的成长足迹。这拉近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有便捷的渠道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初步成效与反思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研究,让教与学变得更有意义,课堂教学效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广大教师能高效便捷地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数字化及存储积累,经过大数据背景下的后台智能分析处理,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这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丰富、优化中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可以实时得到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具体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准确查漏,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课后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视频或者随时随地进行多次在线学习,及时补缺。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对家长而言,家校沟通更加顺畅翔实。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更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克服幕课中存在的过度地低头在电脑前学习的弊端。网络课程的高互动与实际课堂面对面的互动是不一样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没有大学生强,更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中长时间的网络课程或者视频也会让孩子们感到索然无味,幕课本身的结构性与系统性不是特别强,所以幕课更适合大学生或者课前课后的学习。基础教育不能照搬高等教育的幕课平台。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研究也不可避免会逐渐暴露出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比如教师尤其是已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习惯的老教师,如何接受、学习新的教学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其次,相关的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水平有待于提高:课堂教学平台如何针对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实现模式的智能适应;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大数据背景下的后台智能分析处理,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如何让教师、学生更有效地使用不断积累形成的“错题云”;如何对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确定学生在课堂内外科学合理地使用智能终端的“度”;如何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不同身心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何根据不同学科或者“一科多模”建立相应的教学系统;等等。我们想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尽量多中小学校的加盟,建立“大数据”,通过加强与IT界的合作,建立名师智慧空间站加强研究与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用研究的、科学的态度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有人认为,抱怨就是不懂得珍惜,抱怨是很消极的行为,抱怨甚至会让一段关系走向分裂。
人们对“抱怨”的评价不完全是错的。如果没有学会有效的抱怨方式,没有从抱怨声中听到爱的语言,也没有正确地处理抱怨,那么抱怨就真的会变成横隔在亲密关系里的屏障,把两颗心隔开。
但我们也要看到抱怨积极的一面,既然它那么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原生家庭,生活经历,生物性别,气质性格……人和人之间的诸多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使得即便是非常相爱的两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相处中,也会遇到种种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每一对伴侣都要经历艰难的感情磨合期,最后才能找到适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
在寻找矛盾的解决之道时,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时问题就来了,如果没有体验到情感上的不满足,没有感觉到外在现实和内心期望的冲突,也就不存在矛盾一说了。可一旦有了矛盾,抱怨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假设人们在体验到不满足时,选择忽略、转移、替代、隐忍等对关系有害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去和伴侣沟通,那么这段关系就很难达到亲密,难以深入和稳固。
所以,人们应该欢迎伴侣的抱怨,因为那意味着他在努力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感觉和期待。如果这些抱怨能够被认真对待,同时被有效地处理,那么抱怨就会变成伴侣关系的加油站,而非绊脚石。
伴侣之间为什么会有抱怨?简单来说,是因为期待没有被满足。
比如我期待丈夫可以多陪伴我,可他总是忙于工作。当我的期待总是落空时,抱怨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那么,期待又是来自哪里呢?显然,期待来自于爱。
相信那些正在抱怨的人,也是因为爱自己的伴侣,才会愿意花费气力去抱怨。有句话这么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没有感觉。”人们不会去抱怨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人只有对亲密的人才会有期待。
生活是琐碎而冗长的,两个不同的人共同生活,有太多东西需要调和。所以“抱怨”这个东西可能不会短时间内彻底消失,但期待与爱却会永存。
责编/刘维笑
E-mail:
MOOC(幕课)的兴起,被认为是横跨IT行业和教育界的革命性事件。目前幕课浪潮正冲击部分大学课堂。然而,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我国中小学建立本土化的类“幕课平台”?我们通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建立“一中心五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时空,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概念的诠释与价值分析
(一)教学案
教学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教学案关注学生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体现“学为中心” 的方案。教学案的核心要素主要有:学情调查―目标问题―合作交流―学能监测―反思评价―拓展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教学案与通常所说的“学案”“教案”有所不同,它体现的是教与学有机整合、和谐发展,本质是追求“动态平衡、轻负高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爱学、善学、会学,又有利于真正提高课堂效能,是实现“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有效手段。
(二)数字化教学案
数字化教学案是将原有纸质教学案数字化、网络化。利用网络,借助云计算,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运行、使用相关的应用平台软件,让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的优势,实时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互动的教学评价反馈,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三)智慧课堂互动教学
智慧课堂是集物联网和教育云端等新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课堂。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是一种由“互动教学系统”整合了电脑终端、互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即时反馈系统、智能终端等软、硬件的智能化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交互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创造全体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全体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互动教学具有“交互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对象的交互性、交互反馈的及时性、交互影响的持续性”的特点。
(四)幕课
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是幕课的核心概念,微视频、人性化、翻转课堂是幕课的核心特点。
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只是在使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用FTP文件服务器进行教学资源的传送;通过PPT或电子白板软件,利用投影、实物展示台进行课堂教学;等等。课堂教学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更深度融合,逐渐表现出一些不足:对几何级数增长的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效率低。一些年轻教师因为从教经验及自身教学资源积累的不足,无法准确有效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及时获得足够丰富的、具有指向性的教学建议。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纸质文本所呈现给学生并反馈给教师的相关学习信息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要浪费大量的纸张,同时不利于对相关内容的高效存储、整理和再利用;二是很难做到及时实时的统计分析、挖掘、加工和整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反馈一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虽然有,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没能有效形成每个学生完整的成长档案袋,不利于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跟踪评价。对于家长而言,以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基本上是使用类似校讯通的平台,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单向地向家长发“通知”。 家长无法更详细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不利于形成家校合力,难以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尝试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借助云计算,使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运行、使用相关的应用平台软件,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后台分析处理能力的优势,实时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系统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的互动教学评价反馈。运用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与精心设计的教学案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二、实践研究
我们以建设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为切入口,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和五个应用平台,加强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共享,逐步实现学校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学习及各方面素质综合评价的数字化,搭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者之间高效通畅便捷的沟通平台。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主干结构、各平台基本功能及简单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
基于云技术建立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是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核心所在,它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它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的教学资源存储中心,不仅用于存放现有的课件、题库、微课等资源,教师、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按多种方式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各类资源。题库可以按试题、公式、知识点等方式检索,能根据教师需求按知识点进行高效快速的自动或手动组卷。课件和微课视频可以按年级学科章节检索。同时随着各个应用平台的不断推广和持续使用,更能实现各种数据、资源的逐步积累、丰富和优化,从而为后来的教师提供越来越丰富充足的教学资源,减轻相关教师的负担。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议范文2
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随着体育教学课改的深入,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来自于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也来自中国带有区域特征且发展不平衡的文化。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运城市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的现状,对民间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作为教材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民间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运城市的人民路小学、运城中学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运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已经受到了严重挑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之一,但现实教学中内容的缺乏和内容选取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已成为新课程开发和进一步教学改革的瓶颈。
学校体育教育长期对民间体育项目的轻视使民间体育项目的发展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长期以来,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从教学大纲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所指定和进行的大多是清一色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学校体育教育模式以体操、田径、球类运动等现代西方体育形式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民族民间体育在运城市中小学开展的意义
1.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民族民间体育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中,是一种有鲜明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形式;它是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民俗文化活动,体现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更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作用。
2.素质教育的实施
应试教育却是“根基稳重”,在应试教育面前,那些非高考和非中考的或者说是在学校、家长看来,不影响孩子前途的学科是必须做出“让步”或者说是“牺牲”的,然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音、体、美课程了。
3.学生对民间体育项目的态度与分析
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与他们生活经验相符的,趣味性较强的民间体育项目。分析得知民间体育项目对中小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关键是要争取的引导他们将这种兴趣转变为参加民间体育项目学习的动机,使其自身真正了解民间体育的内涵,从而发自内心的接受这一事物。
4.学生从事民间体育项目经验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课堂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到如果学生在其家庭中接受过民间体育项目的教育与熏陶,在体育课教学中对民间体育项目会表现出高出其他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学练过程中会较其他的同学很容易接受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更早的形成技巧。
(三)运城市中小学校开展民间体育的对策
1.转变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状态,是经济、教育、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逐渐打破“增强体质、掌握三基、思想教育”的传统学校体育目标体系的格局。
2.结合当地民间体育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运城市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各地区的民间体育项目资源丰富,应多方面、多角度、多种形式宣传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功能并广泛开展,其中社火是当地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虽然国家新课标中对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已经明确被提了出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其关注度不足,政策及资金投入欠缺。学校对民间体育项目重视程度不够高,基本没有正规教材,基本上没有纳入教学计划。
(二)建议
1.教育相关部门组织民间体育项目开发的专题性研究。2.体育师范类院系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民间体育项目的相关教学。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议范文3
12月7日傍晚,北京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的园长洪淑莉看到园区外面雾蒙蒙的一片,空气中是火柴燃烧的味道。她叹了一口气,这比她儿时记忆中,北京冬天因为烧炭而起的雾霾要更为严重。“特别呛,不戴口罩完全受不了。”一个小时后,她收到了幼儿园所属机构领导传来的通知:12月8日至10日12时,幼儿园停课。
在此之前,北京市应急办于当日18时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雾霾停课:幼儿园家长最揪心
与孩子有关――这是《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动作。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教委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本区分预案,严格执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措施,并下发通知,8日至10日12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以减少雾霾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收到通知后的五分钟,洪淑莉就轮流告知各个教师、并且要求每名教师对各个班级的学生们第二天到园进行统计。当晚11点,所有老师统计完第二天到园的学生数目,41人。洪淑莉随即安排好在园老师们第二天的值班。
12月8日上午,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安排班主任与每一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确认孩子有人监管。而对于全市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通知则要求妥善安排好学生在校的自习和生活,不得组织户外活动。
通知特别提出,北京各高校也要指导学生安排好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停止户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减少户外活动。
当天,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400名学生只来了50名学生,在园的活动从日常上下午各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全部变成室内活动,具体的活动,一天的日程,全部做成PPT发到家长群中,让他们知晓孩子们一天在做什么。
针对雾霾天,洪淑莉表示,他们会增加孩子们的饮水量,会为孩子们普及防护雾霾的知识,会在他们饮食中多增加清淡的食品。
12月9日,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到园的学生统计为108名,12月10日,这个数字增加到150名。“一是家长们需要工作,上班,没办法带孩子,一是幼儿园的措施好,安全,愿意来。”洪淑莉对《小康》记者说道,在半个月前,第一次雾霾橙色预警的时候,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的12个班级每个班就已经配备好了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
即便这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群还是每天都响个不停。因为,来自家长的担心、忧虑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法停歇。毫无疑问,雾霾的红色预警加重了这种担忧。
作为5岁孩子天天的母亲,魏言在12月7日晚上7点半,收到了自己女儿所上的幼儿园――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家长老师交流群发来的通知。通知表明由于雾霾红色预警,第二天起停课一天,但是在晚上10点的时候,魏言接到了群里的第二次通知,老师表示要停课三天。
“确实应该停课,雾霾天气本来就不应该出门,而且幼儿园普遍没有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我当然愿意孩子留在有空气净化器的家里。”对于停课,魏言表示非常赞同。但是,同时,这也让她陷入矛盾的两难境况:家里没有老人,只能由自己或者孩子父亲其中一人放弃上班在家带孩子。这倒不是最大的问题,在魏言看来,如果雾霾的停课成为了常态,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到户外锻炼身体的健康成长机会,并且还会打乱本来正常的作息时间。
“我们孩子的呼吸道系统比较敏感,雾霾严重就会咳嗽,前一段时间还得了支气管炎。”糟糕的环境变化让魏言为之操透了心。天天同班的小伙伴们也集体生病,并且症状都差不多,基本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家长们经常一起交流,孩子们久咳不愈,又心疼又束手无策。”魏言说,看到11月底雾霾期间女儿边咳嗽边流着鼻涕,她几乎有了带着孩子移居云南的冲动。
被催热的在线学习
雾霾不仅是家长的担忧,更是学校的担忧。除了尽心照顾因特殊情况不能留在家里的孩子们,不少幼儿园也希望为在家里的孩子们尽责。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在雾霾停课的几天内开设了空中课堂,每个老师都把网址告诉给家长,并请家长在家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网络学习。“比如老师们会讲故事,教唱歌和跳舞。他们特意编排了舞蹈《茉莉花》,让孩子们可以在家跟着学习。”魏言说道。
幼儿园不放弃远程教学,小学则更是如此。北京市教委的通知中也明确表明:“停课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应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
为响应北京市教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已有部分学校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停课在家的学生同步授课。由于在家自学学生数量增加,网络课堂成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首选。在雾霾的天气里,北京数字学校启动应急预案,持续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服务。
根据统计,12月8日零点至12点,北京数字学校电视和网络的访问总量达到54万次,近8万中小学生到北京数字学校学习,参加各类活动。当天,北京市教委近年来推出的在线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名师在线”再次发挥作用,千余位一线名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助力学生停课不停学。来自百度搜索的数据也显示,北京雾霾天期间在线课程搜索量明显上升。
其实在雾霾红色预警的一周以前, 11月30日,北京部分检测站点PM2.5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极值的时候,北京实验二小就启动了“停课不停学”的预案。
在北京市人代会上,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道出了雾霾天中小学校长的心声。她说,每次雾霾预警,孩子们不能出教室不能进行体育活动。到了冬天,各种传染疾病高发期,避免孩子患病的最有效办法是开窗通风,但雾霾天不能通风。“上着课的时候看着孩子一个个戴着防毒的口罩,一个个小猪嘴在这种浑浊的室内空气里呼吸,非常担心可能比雾霾还厉害。”
李烈建议重雾霾天孩子们可以分流,家里有人照看的就回家,无人照看的来到学校,起码可以减少教室人员密度,减少空气污浊程度。
12月1日,北京实验二小调整了上课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在校学习”或“在家学习”,期间学校要求教师加强和每位学生的互动、指导和反馈,班主任及学科老师分流进行辅导和组织教学。之后,从各年级各班反馈的信息和照片来看,无论是在家学习,还是在校学习,一切都井然有序。而在6天之后的雾霾红色预警发出后,“停课不停学”则成了北京中小学的关键词。因为空气重度污染而停课,既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兼顾学生学习的连续性,这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北京各个学校想了不少办法。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云端智慧课程在这个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了该校学生停课期间最便捷的网络课堂。12月7日当晚10点,清华附小教师领导层的会议决定推出“云端课堂”,并在第二天,12月8日的早上,为各个学生发放其属于自己的账号。本来是为学生的寒假假期准备的云端智慧课堂,由于雾霾停课的突发事件,被清华附小进行了提前上线。
“我们与中文在线合作,他为我们开发了一个叫书香清华附小的云端智慧课堂。”清华附小数智化学校中心负责人陈军对《小康》记者表示,云端智慧课堂是一个互动在线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账号,让他可以在家里登录账号,进行学习。“这个平台上面的电子书籍约有5万册,学校校长带领老师们开发这个书单,书单里有必读的书,也有选读的书,不仅可以读,也可以听。”
除此之外,云端智慧课堂还囊括了老师们上传的关于某一课时知识教学难点、重点的微视频,还有上课时的课件、配套的巩固练习等等。“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家里面用多种方式登录这个平台,比如电脑、手机、iPad。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微信群,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在上面进行沟通交流。”陈军说道。
学生的家长对这个课堂的上线表示非常满意,这种新颖的方式调动了学生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又拥有针对性的指导。它不仅满足了“停课不停学”的需要,成为了应对“雾霾”的理想平台,也拉迈了学生和学校的时空距离。雾霾停课的这几天,所有老师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随时与学生在线进行课程辅导。
“停课不停学”的改变
至于雾霾的防护知识,在11月底的第一次严重雾霾来临之时,清华附小就给学生们播放了电视台关于如何防护雾霾的直播,并且请了清华大学环境系的专家,亲自为学生们讲解雾霾的危害,如何在雾霾天中保护自己等等。
“现在学校都有视频对话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全可以建成自己的数字化学校,建立一个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长效机制,这样只要有了突发事件,就能非常高效地使用现代化手段,不会慌乱。”北京市海淀区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对媒体说道。
毫无疑问,中学的课程相对于小学来说,要更加紧张。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课程,北京市各个中学都采取了应急的现代化手段,以求达到“零影响”。
“人大附中老师正在认真学习与工作中。雾霾来袭,学生停课不停学,学校全面部署,教师全力以赴,网上授课,在线答疑,师生互动,真情无限,向可爱的老师们致敬!”12月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翟小宁在其朋友圈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几十名老师聚集在一个课室里,人手一台电脑,神情严肃认真地为他们的学生们进行授课,答疑解惑。
据了解,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们在雾霾期间也已经在百度传课开课,跟进课程“雾霾天气一起学高一数学”。该课程是针对高一数学的每日预习直播课,即使学生错过了直播时间,也可以对已播课程进行回放。此类直播课为免费公开课程,不仅北大附中和首师大附中的学生可以学习该课程,其他学生也可以来免费收听,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这是第一次,但并不意味着是最后一次。
12月18日早上7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再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自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当日早上8点前,北京市教委网站发出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的通知》,请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本区、本单位分预案,严格执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措施,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直属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高等院校停止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北京再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次红色警报的时长达到空前的4天,比上次的2天多出将近一倍。面对连续下发的“通知”,学校只能多手准备,才能应对不时之需。
“建议学校加强对在线教育的认识和应用,在线教育的使用最初可能会对老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造成一些挑战,老师应该提高这方面技能的掌握。学校也不要把在线教育当成必须是非面对面的教育、教学,在日常课堂面对面的时候就可以引入一些网络技术手段,这样老师才能逐渐习惯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吕森林表示。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议范文4
关键词:聋哑儿童;教育沟通;高校资源
近年来,儿童教育备受关注,北京市也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生教育的政策,如附中附小共建计划、高参小项目、探索开放式高中实验室等。但是对于残疾儿童,如聋哑儿童教育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在聋哑学校里,学生倍受呵护,学校如严父慈母般为他们心灵的成长提供所需养分,让悲观失望的他们找回自信,给暴躁易怒的他们宽宥安慰。但是,他们也需要来自校外的关心与鼓励。当给他们讲课的时候,笔者发现与同龄人相比,聋哑儿童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相当匮乏,年龄稍小点的甚至不知道静止和运动的概念,他们接受教育的困难性远远超出想象。但不能因为这样,就让他们放弃追求深层次知识的权利,所以,可以让更多的大学开展一些针对大学周边地区聋哑学校的微课堂,带给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目前,我已在全池博爱语言听觉口语康复教育学校参加了多次不同主题的微课堂,由于教学效果良好,教师都支持以后多开展此类活动。今后,微课堂将会以系列课程的形式开展。我希望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连接聋哑儿童与大学生。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让聋哑儿童体会到来自大学生的温暖,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能够在基础教育阶段明白自己当下需要着重培养什么能力,这对适应未来的学习来说更为重要。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比自己大一些的哥哥或姐姐,能够时刻给自己相关的指导和建议。而对于聋哑儿童来讲,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对周遭世界充满好奇,却无从下手。他们需要特殊的培训教育,但同时也需要跟正常孩子沟通交流。当聋哑儿童有这么一个沟通交流的氛围,他们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好奇心,表达心中想法的愿望也会更强烈,这也是教育沟通的意义所在。
随着聋哑儿童教育在社会上越来越被重视,有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希望能给聋哑儿童带来温暖和一些基础教育上的帮助。而我国关于聋哑儿童的教育还远没有完善,也有不少的空缺,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时间探索合适的方式方法。
让大学生以志愿的形式为聋哑儿童带去不同主题的微课堂,可实现高校大学生和聋哑学生的对接“交流”,为他们带去一些生动有趣的小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对不同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基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知识累积,通过对前沿科技产品、小发明小制作的展示说明,专题讲演,个人经验介绍等方式,进行科学知识及人文知识的拓展,可丰富聋哑学生的见识体验,助力他们的成长。在这样的一个交流过程中,让学长的经验和智慧化作桥梁,拓宽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在当下,构筑在未来,对未来的人生也更充满信心。
目前的培训教育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聋哑学生对于拓展视野的需求,许多大学目前都对外界人士开放,可以通过招募并培训志愿者,为聋哑学生提供游览大学校园,参加社团活动,感受大学文化的机会。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应该只会死读书,开阔眼界也很有必要,所以让聋哑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不单单是带领他们参观大学的实验室之类,而是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大学的各种活动中,以此来体验大学生活,感受大学文化和氛围,也让他们更多更切实地了解大学,不只是简单地在网上看大学官网或者从亲戚朋友的口中了解大学,而是自己去感受,有自己主观上的认知。这对于他们选择人生方向也有很大的帮助,也降低了他们因自身生理缺陷,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而产生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的概率。
举办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聋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在帮助聋哑学生更好成长的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将公益事业进行有效而深远的推广,同时通过大学生亲自参与运营管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做公益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让聋哑儿童拥有好好生活下去的动力,大学生志愿者会耐心地跟他们交流,谈各方面的问题,像与正常孩子之间的交流一样,拓宽聋哑学生视野。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议范文5
[关键词]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葫芦岛市自2007年起,在全市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制订了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截至2008年8月,对全市220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科专业素养一级、二级培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教师教育的标准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一、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出台相关文件,构建总体框架
2006年下半年,葫芦岛市教育局在教师进修学院的主体参与下,组织人力研究制订工程实施的有关文件。2007年4月,市教育局出台《葫芦岛市“十一五”期间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葫芦岛市“十一五”期间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制管理办法》,对工程实施的有关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安排。文件规定: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从2007年启动,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高中阶段、初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素养培训和考核,3年离岗培训120学时。培训以模块形式按年度逐级推进,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
(二)研制等级标准,描绘工程愿景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的研制,是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应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体系,关于这一点,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可供参考的先例。我们大胆尝试,研制出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等级标准共分4级,每个等级7个模块,每个模块设有内容标准、考核形式、推荐书籍和培训建议4个项目。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时代性。在设计《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或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使《等级标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第二,实践性。《等级标准》强调实践性学习,体现强烈的实践意识,促使教师立足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独立反思与合作研讨解决实践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第三,研究性。《等级标准》设计了校本教学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师的实践反思、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等模块,凸显了教师的研究。第四,实效性。在内容的选择上,着眼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实际需要,寻找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确保培训收到实效。第五,整体性。《等级标准》中的内容以学科专业素养为主,又兼顾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等内容,同时又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是基于教师的专业生活与生命的整体l生、多层次的思考。第六,动态性。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坚持动态生成性,既保持相对的稳定,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培训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加以生成、调整和完善。
(三)明确培训原则,建立制约机制
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分级负责的原则。本工程遵循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市县分级负责,“谁培训谁考核”的原则。培训和考核由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市县两级分别实施。第二,全员覆盖的原则。实现受培训教师的全员覆盖是本工程的主要特点。第三,务求实效的原则。本工程以追求实际效果,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为主要目标。不走过场,务求实效。第四,严格管理的原则。市教育局在《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一级标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对不参加培训学习的或考核不及格的教师,除不获得市教育局统一颁发的学科专业素养等级证书外,视为继续教育不合格,不发给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学科专业素养等级制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等级按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学前和特殊教育类别,各分4个等级进行测试。达到各等级标准的教师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发《葫芦岛市“十一五”期间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等级证书》。一级证书为教师任职的必要条件;二级证书为评选县级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三级证书为评选市级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四级证书为评选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以上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各级证书均纳入相应评先选优、教师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二级以上证书在评职晋级中赋予一定分数;三级以上等级证书是教师高级职务聘任的必要条件。要认真组织,严格考核,保证学科专业素养等级制的严肃性。
(四)选拔骨干教师,组建培训队伍
2007年7月6日,市教育局召开了县(市)区教育局、进修学校、局直学校领导,市教师进修学院各部室主任、教研员及兼职教研员等260多人参加的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启动大会。从2007年7月开始,到2008年7月,先后组织了160余名培训者分别到6个县(市)区对全市小学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初高中教师和教师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进行了6天的免费离岗培训,办班200余期,培训人数近22000人。
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从全市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挑选了160余人作为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一级、二级培训的培训者。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培训内容的研讨和编写。各学科都几次召开培训者会议,研讨培训内容。对培训内容的编写,提出下列要求:突出课改新理念,突出模块主干内容,突出问题解决,突出案例教学,突出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每个模块培训内容约3万字,目前中小学各学科培训者共编写一级、二级培训内容200多万字。
(五)开辟“绿色通道”,拓宽培训途径
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采用现场培训、网络视频培训和网络平面文本培训3种形式。通识培训一般都采用网络平面文本培训的形式,学科培训以现场培训、网络视频培训为主和网络平面文本培训为辅。2008年,市教师进修学院投资20万元建成了网络视频摄录编室,在学科专业素养二级培训中,中小学每个学科都有两个模块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培训,有效地缓解了教师离岗现场培训的诸多不便,开创了我市教师教育网络化的新局面。市教师进修学院网站开辟了学科专业素养培训专栏,教师登录网站,即可看到培训内容,同时开辟网上答疑栏目,教师通过与培训者进行网上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于有网上培训作为培训的补充和延续,这就解决了离岗培训内容多、时间紧和任务重的矛盾,离岗培训的内容就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解决。
(六)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学科专业素养一级标准的考核已于2008年2月进行。本次教师考核测试全市共设了19个考点、711个考场。全市参加考试人数为19911人,这些教师共参加了39个学科的考核测试,规模之大是建市以来绝无仅有的。经过严格考核,小学有10504名教师合格,占考试人数的95.6%;初中有6271名教师合格,占考试人数的94.3%;高中有2085名教师合格,占考试人数的92%。整个考试工作组织严密、有序。各学科遵循基础性、方向性、适切性、时代性、科学性、应用性等原则,命制了考核试题。考核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的考核操作思路是:把考核作为—个过程,进一步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增加教师过重的负担,简便易行,不搞表面形式,注重实际效果。二、主要收获和基本经验
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省内外教育界同行、专家和领导的关注,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支持和肯定。2007年12月,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报》以专刊的形式,介绍了我市开展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做法;2008年2月,我们主编了《新课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丛书(一级)》(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最近,市教师进修学院申报的课题《提升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行动研究》已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回顾工程的实施过程,我们有如下的收获和基本经验。
(一)研制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使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专业化意味着标准化,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不仅可以为在职教师培训建立培训目标体系提供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让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有了明确的要求,向着预想的专业方向发展。同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资格认定划定标准,可以真正实现政府对教师教育的宏观指导作用。在目前还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我们“摸石头过河”,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构建了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可以说,在实现教师教育的标准化方面我们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我们相信,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标准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二)突出问题解决,培训收到了实效
突出问题解决,是我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培训的—个鲜明特点。在已经进行的一级培训中,围绕课改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教师普遍感到解渴。一位历史老师在邮件中表示:“在倍受应试教育长期困扰,难于将历史教学愉快、轻松地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能够在此次培训中系统地了解史学的最新动态以及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不啻于久旱逢甘露,真是太及时了,真希望这样的培训多一些,使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通过培训后的反馈,教师们普遍反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诸多的困惑和不解在本次培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三)凸显案例教学,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专业化的高层境界在于指向教师实践性教学智慧的养成,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规定,教师教育有效途径必然指向实践性教学。我们把问题解决、案例教学、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作为培训讲义的编写和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一以贯之。要求培训者要叩问教学细节,精心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撰写鲜活的教学案例,进行一些有价值的原创性的研究,采用现身说法,把先进理念细化为看得见的行为。在培训内容编写过程中,培训者们开发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其中许多案例都来自他们自己平时教学的积累。培训深入微观层面,叩问教学细节,以案例教学方式为主,培训者现场讲课,现身说法,注重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
(四)实行任务驱动,锻炼了培训队伍
在一级、二级培训中,我们选拔了160余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作为培训者,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对这些骨干教师来说,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培训。培训者们以极大的激情履行培训者的职责。接受培训任务后,他们多方查阅培训资料,虚心向专家请教、与同事交流,反复地修改讲义。培训者每天做完讲座后,都要结合当天情形,把出现的灵感及时充实到讲稿中,常常修改讲稿到深夜,直到最后初稿面目全非,最终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份理念新、重问题解决、内容翔实、案例充分、操作性强的讲稿,培训效果一次比一次好。一位培训者所感言:“我们劳累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幸福着。”对骨干教师实行任务驱动,让骨干教师“教别人”,这是,非常有效的实践性培训。经过3年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将有200多名骨干教师在培训实践中经受磨炼。工程的实施对造就一批数量可观的教育专家意义深远。
三、工程启示与思考
反思前一段工作,我们对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进一步实施有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一)坚持动态生成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标准是评判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的科学构建是工程实施的灵魂。能否构建一个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教育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教师,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等级标准,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关注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的科学性、方向性,开展行动研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生成,制订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
(二)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实施的更重要、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过程,是引领教师学习的过程,是唤醒教师心灵的过程,是课改中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校学习化组织建设的过程,是催人奋进的过程。教师需要用心灵去学习、去工作,教师的学习不能依赖任何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自觉学习意识,必须自立、自强。只有教师具有自觉学习的心向,培训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在培训中我们看到,大多数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但有些教师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专业发展缺乏内在的自主性,对自己职业认同感偏低,有种职业厌倦感。唤醒教师学习的心灵,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情感,是今后培训工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要创设“积极学习”的环境,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运用激励促进教师积极学习。
(三)建立常态的网络培训机制,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立体通道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几次培训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建立常态培训机制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把网络培训作为改革传统教师培训的有力工具,大力开展网络视频培训和网络平面文本培训。要开辟网络上的专题讲座、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故事、教学感悟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栏目,充分利用教育论坛、教师博客、电子邮件等网络交互平台,创建积极的网络文化场域,赋予学习者对话的空间,实现多方位的交流与互动。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议范文6
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确实对教育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大数据下我们期待怎么样的智慧教育?我们该如何实现智慧教育?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在这种背景下,实现智慧教育的前提是应用新思维、新技术,重构已有教育信息系统,推动教育数据的汇聚、存储与处理,形成教育大平台与大数据。
大数据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微观表现——他何时打开书本,何时脸上露出微笑以及课堂上走神多少次。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系列数据在不知不觉中被注意或记录,并辅之以必要的观测设备,从而不影响学生学习,由此可见它的采集来得自然、真实。
平常众多的教研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亲身体验往往被忽略,听课者常常会以自己的经验来猜想学生的体验。正鉴于此,智慧课堂中学生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为鲜活的素材。这不,使倾听学生成为了可能,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地去切实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事实上,大数据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三大改变”:第一,协助老师找到真正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第二,协助老师洞察学生的真实情况;第三,协助老师走向个性化发展之路。如今实现了大数据后,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怎么办呢?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笔者依据近年来的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
1.彻底改变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制度,逐步建立起多元评估的体系,力求查明学生们学业成绩落后的症结所在,进而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越来越发现起始年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蛮不错的,乍一看他们的学习能力挺强的,但稍稍作反思,我们就不难看出:一些学生依靠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凭借着记忆力获得好成绩。初一时勤奋刻苦的学生显然成绩并不逊色,可到了初二记忆力好的学生顿显力不从心,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显。起初的好成绩却隐藏着他们在日后进一步学习的危机,作为教师要及时针对这一情况尽快尽早采取有效性措施来帮助学生弥补逻辑思维能力上的不足。所以说,大数据能促使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适时发现、解决隐藏着的深层次问题。
2.大力提倡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性评估,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管理的力度。常言说得好:“教学评估应该是过程性的,绝非终结性的。”我们大可以联想一下,教师一旦有了一个课堂观察的终端,以此来及时记载下学生的课堂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这么一来,教师期末时可以在电脑上将这些素材、数据汇总起来,写起评语时一个个别具个性的学生形象跃然纸上,并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与此同时,这些数据也足以让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确保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