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剂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制剂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制剂研究

医药制剂研究范文1

关键词:蒙药;三花散;鼠;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44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416-04

近年来,随着对民族医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许多种药、蒙药、藏药的活性成分及复方都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使紊乱的机体免疫状态恢复正常。蒙药作为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理论独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抗肿瘤药。或免疫调节药等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蒙药“三花散”出自蒙医经典著作,是由兰花、路路花、白花龙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用于瘟病、热症等疾病。多年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因此推测蒙药制剂“三花散”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但迄今对其药用机理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蒙药“三花散”醇提液为实验药物,以小鼠为实验动物,通过灌胃给药,采用免疫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了蒙药“三花散”醇提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转化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RT-PCR检测其对免疫分子Fasl(Fas配体)及穿孔素等表达水平的影响。

1 材料

1.1 受试药物及主要试剂

蒙药“三花散”(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提供),醇提液由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室制备;环磷酰胺(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anKe液(自配);RT-PCR反应体系试剂盒(大连宝生物公司提供);植物血凝素(PHA)(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

1.2 实验动物

纯系Balb/c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然采光,标准鼠饲料和自来水喂养。

1.3 主要仪器

多功能成像系统(Nikon);RNA检测仪(Bio Rad,Her-cuIes,CA);低温冷冻切片机、低温离心机(德国Eppendoff公司);电子天平(上海分析仪器厂);光学显微镜(OLYM-PUS公司)。

2 方法

2.1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采用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法。取体重(20±2)g小白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只,每日1次;阳性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05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7天。实验I组(环磷酰胺加低剂量蒙药组)和实验II组(环磷酰胺加高剂量蒙药组),在给予环磷酰胺0.05g/kg,每日1次第3天开始分别以0.75g/kg,每日1次和1.5g/kg,每日1次剂量给予蒙药“三花散”醇提液: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于第8天各组小鼠均经腹腔注射给予2%淀粉生理盐水溶液2mL,72h后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悬液1mL,间隔1h,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正中剪开腹壁皮肤,经腹膜注入HanKe液2mL,吸取腹腔洗液ImL,分滴于2片载玻片上,置于37~C温箱内孵育30min,进行漂洗、固定、染色、镜检,按下式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吞噬百分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观察巨噬细胞总数(100)×100%

吞噬指数=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数/观察巨噬细胞总数(100)

2.2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采用全血形态学检测法。取体重(20±2)g小白鼠40只,雌雄各半,动物分组、给药方法同上2.1。连续给药7天,各组小鼠均在给药第8天,PHA按6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各组在注射PHA前1h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3天。各组小鼠在给予PHA第4天分别剪尾取外周血推片,瑞氏染色,计数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转化率(过渡型细胞列入转化细胞)。

淋巴细胞转化率(%)=转化的淋巴细胞数(过渡型+母细胞)/淋巴细胞总数×100%

2.3 小鼠Fas配体(Fasl)和穿孔素(perforin)mRNA水平表达检测

采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脾组织Fas配体(Fasl)和穿孔索(peffofin)mRNA水平的表达。

2.3.1 动物分组取体重(20±2)g小白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只,每日1次;阳性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05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7天;实验组(环磷酰胺加高剂量蒙药组),在给予环磷酰胺0.05g/kg,每日1次第3天开始以1.5g/kg,每日1次剂量给予蒙药“三花散”醇提液,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7天。

2.3.2 组织总RNA提取及定量各组小鼠均在给药第8天断颈法处死小鼠,摘取脾脏,提取组织总RNA(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3.3 引物穿孔素(Perfofin):上游引物5′-ACAGAG-GTTCCTGAGGCCTGA-3,′下游引物5′-ACGGTAGGTCT-GGTGGAAAGA-3′;Fas配体:上游引物5′-TCTGGTG-GCTCTGGTrGGAAT-3′,下游引物5′-GGTCAGCACTGG-TAAGATTGA-3′;β-actin:上游引物5′-CCTAAGGC-CAACCGTGAAAAG-3′,下游引物5′-TCTTCATGGT-GCTAGGAGCCA-3′。

2.3.4 小鼠脾组织Fas配体(Fasl)和穿孔素(perforln)的半定量RT―PCR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RT-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照相记录。反应重复进行3次。图像扫描,进行半定量分析。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结果见表1。由表1中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具有免疫

抑制作用的环磷酰胺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其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给予不同剂量“三花散”醇提液,均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升高,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I组与实验lI组之间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

3.2 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结果见表2。由表2中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蒙药制剂“三花散”能显著促进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果分析发现,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环磷酰胺,使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蒙药“三花散”醇提液能使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I组与实验Ⅱ组之间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

3.3 小鼠脾组织Fas配体(Fasl)和穿孔素(perforJn)基因表达测定

从图1中可见,单纯给予环磷酰胺的小鼠Fas配体和穿孔素基因RT-PCR产物电泳条带与对照组比较,条带变细,色淡;而环磷酰胺加“三花散”实验组条带明显增宽、色亮,显示该组Fas配体和穿孔素基因表达增强。而各组内参比的β-actin基因产物条带均一,具有可比性。

4 讨论

蒙药作为民族医药的一部分,其用药特点是以生药入药,保持了原药材的高生物活性物质,尤其对于治疗各种功能性疾病、慢性病、疑难杂症以及调节、恢复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等有独到的疗效。此外,蒙药在组方时重视药物间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所以它具有高效低毒、发挥复合药理作用、疗效可靠等优点。我国现有蒙药2230种,常用约450种,其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许多实验研究显示,蒙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并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本实验参照常用CY制备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法,制作动物模型,利用现代技术,研究蒙药“三花散”醇提液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蒙药“三花散”醇提液能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等。

众所周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是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部分。它能直接吞噬异物、损伤的细胞、蜕变的细胞、肿瘤细胞及大分子物质。由于这类细胞表面都含有对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受体,其可以发生调理吞噬和免疫黏附反应。而且巨噬细胞具有多种胞内酶与胞外酶,能够有效地消化、杀灭所吞噬的病原体和异物。本实验中鸡红细胞作为一种异物注入小鼠腹腔内,可引起巨噬细胞聚集将其吞噬并逐步消化,温育后观察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情况,可反应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状态。细胞免疫是T细胞介导的一种重要免疫反应,T细胞可以产生各种淋巴因子,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相应的抗原再次接触后,可直接破坏抗原或带有抗原的靶细胞。T淋巴细胞转化率试验是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蒙药“三花散”醇提液均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组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组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高剂量药物作用明显高于低剂量(P<0.05),说明蒙药“三花散”的醇提液能改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使其作用明显增强。而且说明“三花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该组实验范围内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医药制剂研究范文2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血液科,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药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期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我病区收治的158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79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7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中骨髓抑制13.3%、胃肠道反应13.3%、发热20.0%、感染6.7%等毒副作用的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骨髓抑制26.7%、胃肠道反应33.3%、发热33.3%、感染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巩固化疗期间加用中医药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提高患者的化疗缓解率、生活质量以及化疗耐受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急性白血病;化疗;巩固治疗;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20-03

急性白血病作为血液系统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目前其临床发病机理多认为是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克隆性所致[1]。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的药物化疗已经逐渐成熟,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规律的化疗后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化疗期间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对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严重的损害而出现骨髓抑制,影响患者的正常造血功能。由于化疗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可以影响身体其它脏器的正常功能,接受化疗的患者容易严重的感染,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多数患者接受化疗后达到临床上的完全缓解后,由于体内还有恶性细胞的残存,所以多数患者需要完全缓解后的进一步巩固治疗[2-3]。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医药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巩固期间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病区2013年1~12月间救治于我院的1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化疗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均分为两组,每组79例。其中化疗期间与巩固治疗期间单纯给予化疗药物治疗的7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45例,年龄31~63岁,平均(46.3±3.7)岁,病程2~23个月,平均(11.2±2.7)个月,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42例(M17例、M223例、 M39例、M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7例(L115例、L218例、L34例)[4]。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的79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41例,年龄33~63岁,平均(45.8±3.9)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0.1±2.6)个月,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41例(M16例、M218例、 M313例、M4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8例(L112例、L218例、L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巩固化疗方案治疗(AML选择常用的DA、MA、HD-Arc、DAE、MAE、AA方案,ALL选择常用的VDCP、VDCLP、DA、MA、HD-MTX、DAE、MAE、AA方案),患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每20~40 d依次给予以上化疗方案进行巩固化疗1个疗程,共6次。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情况给予中医药辅助治疗,给予黄芪注射液60 mL、参麦注射液100 mL静脉点滴,连用10 d;并口服我院制剂参芪清热颗粒(太子参、人参、黄芪、陈皮、补骨脂、黄精、蛇草、茯苓、黄药子)。黄芪注射液可以明显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的改善因骨髓抑制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抑制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肝毒性,而且有研究发现,参麦注射液还可以有效地缩短骨髓抑制期,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加用参芪清热颗粒(太子参、人参、黄芪、陈皮、补骨脂、黄精、蛇草、茯苓、黄药子)治疗可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5]。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巩固治疗期间化疗毒副作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热、感染等)的发病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7.0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巩固治疗期间统计资料比较情况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中骨髓抑制13.3%、胃肠道反应13.3%、发热20.0%、感染6.7%等毒副作用的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骨髓抑制26.7%、胃肠道反应33.3%、发热33.3%、感染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的药物化疗目前已经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方案,但是目前应用的大部分化疗药物多为非选择性的损伤性疗法药物,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人体的细胞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常见受损伤的有骨髓造血系统、免疫系统、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造成的严重感染以及出血倾向等[6]。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在化疗药物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气血两虚型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配合中医药制剂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可明显减少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与单用化疗药物相比较,联合用药的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并增强接受化疗患者的抗白血病作用。多年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现,目前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缓解率为50%~90%,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可复发、加重,成为急性白血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常规化疗后的巩固治疗也是急性白血病治疗期间的主要环节[7-8]。巩固化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化疗后的缓解程度,根据原化疗方案,继续给予药物化疗,以起到有效巩固治疗的目的。

本文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的治疗中加用了中医药联合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13.3%、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13.3%、发热的发生率20.0%、感染的发生率6.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骨髓抑制26.7%、胃肠道反应33.3%、发热33.3%、感染33.3%等毒副作用的发病率。与既往的研究报告相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巩固治疗期间,加用中医药治疗可以能起到扶正、解毒、消疲等疗效以巩固抑杀癌细胞的作用,减轻化疗所出现的毒副反应。其中给予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热、感染等毒副作用的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从而提高治疗缓解率、化疗耐受力,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规化疗期间以及巩固化疗期间加用中医药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提高患者的化疗缓解率、生活质量以及化疗耐受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唐焱,李井林,赵乐修,等.中医药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和巩固治疗期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0):3380-3381.

[2] 邹亮,程辉.益血冲剂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57-58.

[3] 曾生福.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56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65.

[4] 郑大斌,罗冬梅.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30):516-517.

[5] 王志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几点思考[J].光明中医,2011,26(2):329-330.

[6] 王雷,殷晓玲,黄礼明等.中医药在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的运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02-203.

[7] 郝晶,孙凤,罗正凯等.急性白血病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30(4):137-139.

医药制剂研究范文3

一、药品会计岗位职责

药品是医院救治患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更是医疗服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所以科学合理的医院药品物资管理是医院内部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影响患者疾病治疗费用的重点。因此加强医院药品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不仅能使医院内部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更使患者疾病治疗时经济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药品会计主要是负责对药库、药房及制剂室等相关药品进行全面的金额核算,确保数据统一,使医院各部门用药得到安全保障。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针对日常药品进出库数据、单价及金额等详细进行票据核对,并在每个月结束前将本月出入库药品相关信息及金额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由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同时将各部门领用的出库单一同交给接班会计。第二,在日常定期药品盘点工作中与药剂部门共同对药品详细信息及盘点结果进行核对,并将编写好的药品盘点表进行结果核对,将核对无误的药品盘点表及时交给相关负责人员,并做好药品盈亏数据的财务处理工作。第三,及时了解药品各项信息及数据来源,同时积极配合药剂科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药品数量及金额的定期审核检查,使定期审核检查工作顺利完成,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并将相关问题和意见及时与相关上级领导汇报,使药品核算工作完善到最好[1]。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核算差异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为了能够使医院药品会计真正了解医院药品耗用情况,在新药品会计管理制度中详细标注了相关核算及明细科目,使会计科目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最大限度地将相关会计科目进行完善,使药品会计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药品核对及金额核算工作。药品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在新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中增了库存物资管理这一项科目,并将核算范围扩大,同时取消了原有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采用的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支出及收入等科目,并且在原有的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及其他材料等范围内增加了药库药品及药房药品这两个新概念,并加强了中药药品和西药药品的核算。更重要的是将原有的药品售价核算更改成了进价核算,完全消除了药品进销价这一概念[2]。药品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规定的改进: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取消了原有的药品计划性的采购、定量管理及确保供应平衡等相关核算制度,并未明确标注药品各项核算管理制度,而是统一体现在库存物资制度中,其药品管理制度是与卫生材料等进行统一管理的,主要是规定各项货品的存货内容要有计划地进行,以定额、定量的方式进行供应,满足医院各部门的需求,同时增加了当年年末盘点工作一项,对各项工作岗位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全面整体盘点,使账目与货品相符。并在核算管理制度中取消了原有的药品进销价,采取进价核算方式将药品直接收入,并对各部门进行领取和发送[3]。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会计的要求

新制度规定的药品核算方式执行力度:作为药品会计要积极配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章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同时在新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前,药剂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所负责的药品区域进行全面盘点核对,将药品盘盈盘亏情况进行详细清查及核对,并将财务账目核算盘点清楚,在确保各区域账目无任何差异后,做好新旧药品管理工作的交接,坚决杜绝出现各种账目差错,使新管理制度能够顺利进行[4]。熟练掌握新会计药品制度:药品流转是各个综合型医院发生较多及复杂性较强的环节,在新会计管理制度中,加强了对药品会计核算及监督管理这一项,改变了原有管理制度中,各环节工作人员因没有统一管理制度,导致日常工作中常会发生的处理操作纰漏及问题处理不及时现象,并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明确了各岗位工作流程,促使各岗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药品流程管理过程之中,及时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错误及缺漏进行总结研究,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弥补方案,最终使药剂部门各环节岗位工作真正做到细致、合理,真正体现了药品快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药品会计的职业素养及学习意识:在医疗服务中,药品是整个医疗服务的重点之一,药品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医疗服务水平及医院发展,更直接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药品会计工作得到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医院药品会计应尽快提升自我职业素养及职业技术水平,积极学习国家的药品核算相关知识以及管理制度。并要积极参加药品会计相关培训,使自己的职业素养及技术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将药品会计工作做到更加完善及规范化[5]。总之,通过新制度使医院不断探寻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医院发展带来全新的力量,提高医院各级管理水平,从而使医院发展更加迎合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唐丽莉.对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32(15):271-272.

[2]白维.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药品会计核算[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3(23):168-169.

医药制剂研究范文4

【关键词】中药;炎症免疫反应;机制;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43-02

炎症是指血管系统内的活体组织对于侵入机体的损伤因子产生的防御反应,是指由损伤因子所引起的组织损伤。且炎症的损伤中心为血管反应,液体渗出和局部血流速度的加速有利于限制、消除和释放损伤因子,将坏死的组织清除掉,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由于许多化学药物在影响炎症免疫反应时存在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所以,近几年中药对于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了中药影响免疫反应的机制,现就大概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1影响炎症介质的功能

对炎症介质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抑制白细胞产物的作用;②抑制细胞因子的作用;③抑制血管活性胺的作用;④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⑤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⑥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的作用;⑦抑制丙二醛的作用;⑧抑制一氧化碳的作用;⑨促进溶酶菌的作用。

2影响活性氧的形成

影响活性氧的形成可以抑制Mσ和多形核中细胞的呼吸爆发,从而防止产生炎症免疫反应。因为Mσ和多形核中细胞在抽到其他因子的刺激之后,可以产生呼吸爆发,然后形成多种自由基,参与炎症的病理损伤过程。

3影响核因子的作用

对核因子作用的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①抑制T细胞核因子的作用;②抑制核因子kB的作用;③抑制核因子GATA3的作用。

4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反应的影响与抑制白细胞的移动、趋化以及分泌和活化炎性介质有关,而重要主要通过和糖皮质激素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有研究发现,知母可以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来抑制炎症引起的多种症状,如组织水肿与炎性渗出性增高等。

5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生成

神经内分泌激素可以广泛的调节免疫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以及免疫应答。而且对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时内环境的稳定有维持作用。有学者对二色补血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色补血草主要通过印象神经内分泌素的形成来影响免疫反应过程。

6影响细胞的功能导致细胞的凋亡

细胞凋亡是机体细胞分化、生长发育以及病理生理性死亡的一种重要机制。有研究发现,银杏叶的提取液可以明显的诱导位于心肌细胞内的有关血红色氧合酶基因1的表达,从而影响炎症免疫反应,抑制缺血性在损伤的心肌细胞的凋亡。

综上所述,中药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不仅从不同层次、不同途径,同时也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对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但是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不仅同一种药材的成分有多种影响免疫反应的机制,同一味中药的多种成分也有不同的影响免疫反应机制。但是这些不同的成分产生的机制之间是否有协同作用并怎样其协调作用,至今还没有清晰的分析结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Terui T,Ozawa M,Tagami H,Role of neutrophils in induction of acute inflammation in T cell mediated immune dermatosis,psoriases:a neutrophil associated inflammation-boosting loop[J].Exp Dermatol,2009,9(1):1-10.

[2]王雪梅,张建胜,高云涛.灯盏花素体外清楚活性氧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国名族医药杂志,2009,1(1):33-35.

[3]Baolin L,Inarmi Y,Tanaka H,et al,Reserveratrol inhibits the release of mediarors frombone marrow-derived mouse mast cells in vitro[J].Planta Med,2004,70(4):305-309.

医药制剂研究范文5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感染性原因的症候群。发病率极高,欧美地区报道占人群的10%~20%[1],其中14%~50%需要就诊,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IBS患病率约为15%[3]。多见于青少年,女多于男。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药物对治疗IBS有确切疗效。临床主要将其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r 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最为常见[4]。极大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一些临床研究[5]和系统评价[6]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显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对I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新的进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IBS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患者症状迁延难愈,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研究药学论文,精神因素的影响仍占主导。目前已知胃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感染及其他因素均可以作为形成IBS的原因[7]。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排除器质性疾病、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的异常、肠道局部神经免疫功能紊 乱等参与其发病,大量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异常密切相关[8]。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反应形成,情绪改变使得某些受累脏器正常功能不能较快恢复,从而发生心身病症论文格式模板。谭慧珍等[9]认为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在IBS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5-HT转运体(SERT)蛋白。可将效应部位5-HT迅速摄取。有研究发现SERT基因的多态性与IBS的易发性有关。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人体中能占5%存在于脑中,95%的5-HT分布于胃肠道,它在中枢内水平的改变,可导致失眠、焦虑等精神行为异常,在胃肠道可导致腹痛、腹泻等表现。国外有学者也认为,5-HT再摄取的降低并不限于只影响肠神经,这种过强、持久的外源性刺激也会导致外周、脊髓,以致更高级的中枢神经的超敏感性,反过来再引起肠道感觉敏感升高,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神经系统的超敏性可能是产生IBS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10]。

1.2 IBS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抑郁”等范畴。《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证治要决》曰:“气秘者,因气滞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结燥而不通。”肠易激综合征与肝、脾、肾、胃与大肠等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郁、肾虚、或兼湿热蕴结。往往初期表现为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寒湿蕴久化热,湿热下注于大肠;脾虚易为肝木所侮克、肝旺乘脾,气机壅滞药学论文,失降失调;郁热伤阴,肠道失润则致肝郁肠涩;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脾失温煦,终致脾肾阳虚[11]。中医按照临床经验将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分型(脾虚湿盛型、肝郁脾虚型、肝脾不和和寒热夹杂型、肝郁肠涩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是IBS的主要证型[12]占70%。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脾胃功能紊乱。则大肠传导失司,出现腹胀,泄泻、便秘等症。名医叶桂曰:“肝病必犯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故其病证候变化虽以脾胃为主,但其本责在肝。治疗多从肝论治,调肝为主,健脾为辅。《慢性泄泻治疗诸法》[13]中提及:“慢性泄泻多由脾、肝、肾五脏功能失调所致,而尤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慢性泄泻,应从健脾为主,辅以抑肝、温阳之品。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等慢性疾病的治疗[14]。

2 腹泻型IBS中医药疗法

高文艳等[15]应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治疗组40例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由党参10g,白术10 g,白扁豆15g,茯苓10 g,白芍10 g,陈皮6 g,防风10 g,山药10g,炮干姜6 g,肉桂3 g组成)。随证加减:少腹拘急,腹痛明显,肝郁乘脾重者,白芍改为15 g,加甘草10 g;粘液便、脾虚湿重者药学论文,加苍术10 g,薏苡仁15 g;舌质黯,瘀血阻滞者,加川芎6 g;舌苔黄,脾虚夹热者,加黄连5 g,形寒肢冷,阳虚明显者,加制附片5 g。对照组40例口服匹维溴铵片。结果: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痊愈率为24.3%(9/37),总有效率为81.1%(30/37);对照组分别为19.4%(7/36),80.6%(29/36);金分析集(FAS):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2.5%(9/40),总有效率为80.0%(32/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对两组痊愈和显效的病例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复发或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敏感性:治疗后两组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论文格式模板。张声生等[16]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中药组辨证分为4型:(1)肝郁脾虚证:方用痛泻要方加减(党参20g、白术15g、白芍15g、陈皮10g、防风10g、白扁豆10g、芡实10g、绿萼梅10g、甘草6g等);(2)脾虚湿阻证: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6g(后下)、桔梗6g、白扁豆20g、莲子肉15g、生薏苡仁30g、草豆蔻10g、佩兰10g等);(3)脾胃湿热证: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0g、黄芩10g、黄连6g、甘草6g、苦参9g、秦皮10g、炒莱菔子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等);(4)脾肾阳虚证: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吴茱萸4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五味子10g、生黄芪2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6g、黄连3g等)。结果: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丁惠娟[17]采用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愈肠煎基本方: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各15g、肉豆蔻20g、五味子12g、煨诃子8g、炙米壳、陈皮各6g、炒石榴皮、炒防风各10g、茯苓、苡仁各30g。证属肝郁脾虚者,加延胡索15g、青皮6g;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15g、党参20g;寒热夹杂者加黄连3g、黄柏5g;脾肾阳虚者加附片10g,杜仲15g。4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16%),显效35例(35%),有效38例(38%),无效11例(11%)药学论文,总有效率为89%。李永等[8]应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辨证加减,针灸和复合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加松驰法)治疗IBS100例。药用:莲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20g、山药15g、白芍20g、陈皮15g、防风20g。辨证加减:腹痛甚白芍加倍,加延胡索12g;滑泻加煨诃子18g,炒升麻9g;泻不止,单用生山药(碾细)60g,生车前子30g,同煮作稠粥服,每日3次;便秘去山药、加郁李仁18g、火麻仁18g、肉丛蓉18g;腹胀纳差加厚朴9g、神曲12g。疗程6~8周。结果:临床治愈62例(62%),显效18例(18%),有效11例(11%),无效9例(9%),总有效率91%。尹玉兰等[18]将107例IBS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心理调节:饮食指导及对症治疗,治疗组(54例)按不同的中医证候分成不同的证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对应的中药汤剂,2组为疗程均为4周。脾虚湿盛型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扁豆12g、薏苡仁12g、厚朴10g、莲子肉9g、砂仁6g、桔梗6g、淮山药15g、炙甘草10g;肝郁脾虚型予痛泻要方加减:白芍30g、炒白术12g、防风10g、陈皮10g、香附10g、柴胡6g、党参12g、广木香10g、元胡15g、川楝子10g、生甘草5g;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20g、制半夏12g、干姜9g、黄芩6g、藿香10g、大腹皮10g、黄连3g、大枣15g、炙甘草9g;肝郁肠涩型用滋水清肝饮合增液汤加减:生地30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白芍12g、丹皮10g、火麻仁30g、郁李仁15g、大黄10g、甘草10g、柴胡10g、太子参20g;脾肾阳虚型予附子理中汤加减:熟附子6g(先煎),党参20g、干姜9g、炙甘草9g、白术15g、厚朴10g、香附10g。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彭宏顺[19]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药用柴胡10g、防风10g、陈皮10g、白术10g、白芍10g、川芎10g、桂枝6g、白蔻仁10g、木香6g、甘草6g;2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75.0%(36/48),有效18.8%(9/48),无效6.2%(3/48),总有效率93.8%。

3 便秘型IBS中医药疗法

丁泳等[20]应用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IBS64例,两组患者均在心理开导、饮食调整的基础上,对照组60例口服曲美布汀片,治疗组64例予自拟脾胃逍遥散:药物为柴胡10g、郁金10g、山栀子12g、白芍12g、白术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清半夏10g、厚朴15g、瓜萎仁12g、枳壳15g、甘草10g等。加减:兼肠胃积热者,加大黄(后下);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阴虚肠燥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兼阳虚者,加肉苁蓉、干姜。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6.63%(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临床主要症状(腹痛、腹胀、便秘、焦虑、抑制)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姚景濂[7]等应用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对照组101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药学论文,治疗组105例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5.05%(P<0.05);两组平均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分别为875.34元、1341.27元(P<0.05);2组随访期平均症状发生天数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随访期平均发生天数分别为16.44天、37.84天(P<0.05)。刘文华[21]应用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IBS32例,对照组32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组32例予六味安消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5粒,每日3次;逍遥丸(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20粒,每日3次。7天为1疗程,3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8.75%(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论文格式模板。曹曙光等[22]应用四磨汤治疗便秘型IBS;治疗组35例予四磨汤口服液(10ml/支,湖南益阳汉森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号:Z200225044),每次2支,每日3次。对照组30例予口服莫沙比利片,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65.7%、74.4%;对照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0.0%(P>0.05);两组治疗前后IBS-C患者GVS(立位腹部平片肠道气体容积积分),相关症状比较;GVS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症状积分腹胀频率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中医学将IBS归属于“腹痛”、“泄泻”、“便秘”、“抑郁”等范畴,发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有气结,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失司。其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诸脏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是主要病机,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但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IB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药学论文,很难用一种理论或学说以合理解释,胃肠平滑肌及控制其运动的有关神经激素,可能影响结肠功能和促发症状,文献中较重视精神因素及应激事件在该病发病中作用[23]。IBS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及饮食、心理调节等,其中药物治疗安全且有效的证据不多[24]。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不是从单纯对抗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是可能从整体上多靶点、多层次来发挥效应,因此在调整机体达成稳态的状况相对要慢[15]。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慢性疾病的治疗[14]。近年来对IBS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目标不仅是着眼于单纯“治愈”疾病本身,而是更注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其发作的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按照常规进行疗效评定的同时,建立包括生活质量在内的多维疗效评定体系,提供中医对疾病生活质量影响的的证据[25]。由于IBS复发的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防止其发生,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将复发率降到最低,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0~861.

[2]潘国宗,鲁素彩,韩少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内科学杂志,1999,38(2):81~84.

[3]詹丽杏,李兆申.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177~1179.

[4]姚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III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

[5]杨静,张声生.疏肝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1):29~31.

[6]苏冬梅,张声生,刘建平.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468~471.

[7]姚景濂,葛秀群,张建中.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66~267.

[8]李永,王金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87~1088.

[9]谭慧珍,谢军,冯崇廉等.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147~149.

[10]YEO A, BOY DP, LUMSDENS, etal. Asslciation between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and diarhoea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 rome in women[J]. Gut,2004,53:1452~1458.

[11]白立峰,孟雅哲.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5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报,2002,12(17):11~12.

[12]周福生,吴文江,张庆宏.胃肠功能性疾病证型分布的统计分析[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2,2(5):438~442.

[13]王永炎,杜怀棠,田德禄.董建华医学文集(医论)[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7.

[14]Yuan R, Lin V.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ap-proach to scientific proofand clinical validation[J].Phar-macol Ther, 2000,86(2):191~198.

[15]高文艳,王长洪,林一帆,等.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13~17.

[16]张声生,汪红兵,李振华,等.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12.

[17]丁惠娟.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J].四川中医,2007,25(6):109~110.

[18]尹玉兰,董明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1):37~38.

[19]彭宏顺.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14):275.

[20]丁泳,毛水泉.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73~74.

[21]刘文华,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06~207.

[22]曹曙光,王建嶂,蔡振寨,等.四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4~96.

[23]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0~791.

[24]Hussain Z, Quigley EM.Systematic review: compleme mentaryand aleernative medicinc in the irritablebowel syndrome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4):465~471.

医药制剂研究范文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突然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血管性闭塞,相应血管所支配心肌继而出现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MI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AMI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1 病因与病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即中医上所说的胸痹、真心痛。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内经》记载:“心痹者脉不通,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灵枢·厥证》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说明真心痛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

目前,中医界一般认为AMI病位在心,其病因病机属本虚标实。依据脏腑学说,心脉为宗气之所,百脉朝汇之枢,宗气的鼓动形成心气推动血液因而流遍全身的原动力。气与血阴阳相随,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气弱则气虚无力推动血之运行,必然导致血脉凝滞,不通则痛。一些医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相应论点。方显明等[1] 认为AMI多由脏气亏虚,气化失调,津液与血营运不畅,痰浊、瘀血内着,痹阻血脉而成,即所谓“正气虚于内,痰瘀痹于中”。赵淳教授指出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有虚实两方面:虚为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阻于心之络脉[2] 。李南夷等[3] 提出本病在超急性期病机以标实为主,寒凝血脉、痰阻气逆是此期的主要特点,其次是胸阳不振与心气不足;急性期标实病机以痰饮居首位,其次是血瘀、瘀热,本虚证候突出,阴虚内热是此期特点。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优势特色。医学家们一致认为AMI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痰浊、气滞血瘀、寒凝,但辨证分型各有差异。潘志学[4] 将AMI分为3个证型:心血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止痛;痰浊闭阻型,治宜燥湿除痰利气;心阳虚衰型,治宜补气温阳。临床治疗38例AMI患者,总有效率89.5%。刘南等[5] 将AMI亦化分4型治疗:痰浊瘀阻治宜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方用温胆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气滞血瘀治宜理气活血,祛瘀通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胸阳不振治宜宣通胸阳,方用宣阳散结方加减;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用生脉散加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19%,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2.2 分期辨治 有一些医家将AMI进行分期治疗,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疗效。霍艳明等[6] 将AMI大致分为3期进行辨证治疗,即急性期、演变期和恢复期。急性期治疗以固护补益正气、活血通脉、通腑降浊并举。演变期治疗以清化痰湿、活血通脉为主,佐以益气之品。经过上述治疗,大部分患者可顺利进入恢复期,恢复期治疗则以补虚益损为主,佐以活血通脉之品。

2.3 辨证论治与分期辨治相结合 韩旭等[7] 依据中医“因人、因时、因病而制宜”的原则,采用分期与辨证分型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50例,早期(入院3日以内):①痰瘀痹阻,气血涩滞型,治宜化痰祛瘀,通痹止痛;②心阳衰微,气虚欲脱型,治宜回阳救逆,益气通脉;③痰瘀痹阻,气阴两亏型,治宜化痰活血,益气养阴;④痰瘀痹阻,心肺气虚型,治宜补益心肺,化瘀活血。中期(入院4日~2周):①心阳虚衰,寒凝心脉型,治宜温阳益气,开痹通脉;②气阴两亏,痰瘀痹阻型,治宜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恢复期(入院2周以后):①气阴不足型,治宜补心气,养心阴;②气虚痰瘀型,治宜益心气,祛痰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6.0%。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AMI为内科急危重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故目前多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综合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龙允杰等[8] 在溶栓治疗的同时分4型辨证治疗AMI21例,气滞血瘀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痰浊阻闭治宜通痹豁痰,散结通阳,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陈汤;火热内结治宜清热泻火,活血通便,方用小陷胸汤合水气汤加味;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宁心通络,方用生脉散加味。治疗结果表明,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降低并发症,可改善预后。王占奎等[9] 等用复方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岛素8单位、10%氯化钾10mL、25%硫酸镁10mL及硝酸异山梨酯10mg)静脉滴注,同时将葛根素400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各1次,共用2周。治疗期间如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予相应抗心律失常处理。通过对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的观察,结果显示:葛根素与极化液联用能降低AMI患者QTd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2.5 对AMI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2.5.1 抗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ORF)具有强烈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在心肌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条件下,ORF大量形成,引发细胞膜及亚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进而破坏其结构和功能,造成心肌氧化损伤。陈少如等[10] 研究了益母草注射液对家兔及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益母草组的丙二醛(MDA)升幅低于对照组,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吴国荣等[11] 对36份补气植物药样品SOD粗酶液活性和比活性的研究表明,供试材料全部达到每g鲜质量200酶活性单位的水平,其中野山檀最高达813.5酶活性单位。刺五加可对抗外源性氧自由基(H 2 O 2 .FeSO 4 )黄嘌呤氧化酶(Xan.XO)系统发生系统对冠状血管的损伤[12]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总黄酮和黄芪皂苷均有良好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在结扎大鼠冠脉前降支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上,可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够降低缺血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从而证实了黄芪总黄酮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3]。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缺血50min.再灌注25min模型上,采用黄芪皂苷(50μg.mL)灌注,结果显示:黄芪皂苷可使MIRI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增高,脂质过氧化物(LPO)和氧自由基波谱信号降低,表明黄芪皂苷具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14] 。

2.5.2 预防钙超载 钙超载在心肌损 伤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引起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屈立新等[15] 研究鹿茸精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并与维拉帕米作对照。结果显示鹿茸精组钙镁离子三磷酸腺甙酶(Ca 2+ -Mg 2+ -ATPase)活性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细胞内游离钙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黄芪对红细胞、心肌钙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发现黄芪能减轻由于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心肌组织和红细胞内的钙积聚,并能保护细胞膜钙泵功能[16] 。另有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提高心肌细胞内肌浆网膜上钙泵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内Ca 2+ ;大蒜素、甘草、川芎、刺五加等也具有拮抗钙离子内流的作用。

2.5.3 抗肾上腺素损伤 近年来,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的激活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已被证实。研究显示,红花黄色素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17] 。甘草酸、人参总皂苷和麦冬总皂苷合用能明显抑制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离体肌的自律性和心律失常[18] 。

2.5.4 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有效阻断损伤因素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途径可能成为极其有价值的心肌保护手段。黄芪可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细胞凋亡[19] 。许林海等[20] 将葛根素添加到改良的心脏保存液托马斯液中,结果显示葛根素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2.5.5 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状况 有效调节心肌代谢途径,或改善心肌代谢状况,是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有效方法。三七皂苷明显减少缺血15s后脑组织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耗竭,ATP的分解分别减少了58%和45%[21] 。西洋参茎叶皂苷可纠正心肌缺血时游离脂肪酸(FFA)代谢紊乱。人参总皂苷、丹参素及山苍子油等,可降低心肌缺血动物血中的游离脂肪酸。

2.5.6 保护线粒体 心肌细胞在缺糖缺氧条件下,ATP减少,代谢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使膜的稳定性降低,溶酶体释放,导致膜损伤变性。再给氧时,由于氧自由基增加,使细胞膜损伤进一步加重。线粒体是能量代谢和自由基产生的主要场所,因而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别是线粒体结构,对于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尤为重要。利用大鼠乳鼠心肌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模型,通过对心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黄芪能有效保护“再给氧”心肌细胞,尤其对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缺氧前加药保护,可使线粒体大小均匀,线粒体嵴及内外膜清晰完整,肌原纤维及横纹可见;在复氧时同时加药,对线粒体亦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2] 。在培养基中加入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XOD)和丝裂霉素C(MMC)及用缺氧-复氧方法造成新生大鼠心肌损伤模型,研究黄芪皂苷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观察到1~25μg.mL浓度的黄芪皂苷可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保护线粒体并能较大程度地恢复线粒体的活性值,同时能明显抑制损伤心肌细胞上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故对缺氧-复氧、X-XOD、及MMC损伤的心肌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且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23] 。

2.6 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心脏是由心肌细胞和几种非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构成的,非心肌细胞约占心脏细胞总数的2.3,其中90%以上是成纤维细胞,虽然婴儿出生后心肌细胞立即丧失增殖能力,但非心肌细胞仍然增殖,甚至在成人心脏同样如此。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增殖,并不能增加心肌收缩功能,相反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所占比例减少,从而使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心肌细胞间质纤维化使氧弥散至心肌细胞的距离加大,造成心肌细胞氧分压下降,心肌细胞电耦联受损。同时心肌内胶原大量沉积增加心肌电传导的各向异性增加,使冲动传导不均一、不连续,诱发心律失常和猝死。

近期研究资料表明[24] ,AMI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明显下降,证实了AMI后存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心力衰竭发生。而且左室舒缩功能障碍与心肌纤维化关系密切。故寻找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的药物,对改善AMI后心功能障碍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转贴于

心肌胶原主要包括Ⅰ、Ⅲ型胶原纤维,成年人心肌Ⅰ型胶原占胶原总量80%~85%,其伸展和回弹性较小,而僵硬度较大,主要聚合成粗纤维;Ⅲ型胶原纤维约占11%,其伸展和回弹性较大,形成典型的细纤维。故少量的Ⅰ型胶原增加即可增加心肌的僵硬度,而Ⅲ型胶原明显增加则可提高心室的顺应性,胶原表型的改变对舒张功能的影响比胶原的总量更重要,所以Ⅰ.Ⅲ型胶原比值可反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25] 。

我国传统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具有抗缺氧、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过去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唐志忠[26] 通过实验用正常血压大鼠(WKY)作阴性对照,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SHR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观察左室心肌中的Ⅰ、Ⅲ型胶原的改变,发现SHR组型Ⅰ和Ⅲ型胶原、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WKY组显著升高(P

利水渗湿药防己(即汉防己),从中提取出的粉防己碱也被证明属于钙拮抗剂,也能降低SHR大鼠心肌胶原 含量和Ⅰ.Ⅲ型胶原比例,改善舒张期心肌僵硬度。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到,粉防己碱[28] 和川芎嗪[29] 均可抑制AngⅡ的促成纤维细胞增生和促胶原合成作用,川芎嗪可抑制AngⅡ引起的培养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及直径的增加(P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报道,如从红花中提取的红花黄素[17] ,从沙棘果实中提取的醋柳黄酮[30] 可抑制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抗心肌纤维化,起到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有人研究证实了一些中药复方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活血祛痰方(由丹参、黄芪、川芎、瓜蒌、桂枝、半夏、毛冬青、薤白、代赭石、牛膝等组成)能降低肥厚心肌中Ca 2+ 的含量,具有钙拮抗剂的效应[31] ;该方还能改善肥厚心肌的血液供应和氧自由基代谢[32] ,这些因素可能参与了预防心肌纤维化的过程。由鹿角、补骨脂、羊藿、山茱萸、女贞子、沉香等组成的鹿角方,可调补阴阳、温肾强心,具有正性肌力、扩张血管和利尿作用[33] 。实验发现,鹿角方组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3 结语

综观近几年的研究结果,中药治疗AMI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药价低廉等优势。不仅从各种途径对AMI时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给予及时有效的保护,且进一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为AMI患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临床上以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综合疗法相结合的方法为治疗AMI的最佳方案。但目前仍缺乏有关中医药治疗AMI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缺乏中医药治疗该病统一的诊断标准、辨证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而且,已有的研究多偏重于临床,且研究设计不够准确。故今后期望能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严格按照循证医学模式进行系统评价,注重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密切配合,深入中药治疗AMI机制的探求,通过严谨的科研设计,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治疗AMI的高效、安全的方药,为中药治疗AMI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方显明,杨建设,伟刚林,等.益心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298-301

[2] 黄明霞,谢健,赵淳.赵淳教授救治急性心肌梗塞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1):36-37

[3] 李南夷,李岳夷,龙新生.急性心肌梗死病机特点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6):535-536

[4] 潘志学.中医药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8例[J].新中医,2001,33(6):31-32

[5] 刘南,林新峰,杨杏园.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J].新中医,2001,33(4):29-30

[6] 霍艳明,郭维琴,戴雁彦,等.益气活血化瘀法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46-47

[7] 韩旭,胡跣城,陈美兰.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50例[J].陕西中医,1999,20(1):6-7

[8] 龙允杰,李桂明,邱联群,等.急诊溶栓结合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6):426-427

[9] 王占奎,李运伦,包培荣,等.极化液联用葛根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QT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2):109-110

[10] 陈少如,郑鸿翱,陈韩秋,等.益母草 制剂治疗心肌缺血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l9-22

[11] 吴国荣,和光宇,陆长梅,等.“补气”植物药的SOD活性及其制品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增刊):349-351

[12] 张道亮,田俊,王汉祥,等.刺五加注射液对氧自由基损伤猪离体冠状血管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成药,2000,22(1l):779-781

[13] 周吉燕,樊懿,孔建龙,等.黄芪中不同提取成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300-302

[14] 张灼,陈立新,秦腊梅,等.黄芪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7-8

[15] 屈立新,唐越,王向东,等.鹿茸精的心肌保护作用机理[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16(1):66-67

[16] 顾娟红,沈惟堂,李自普,等.黄芪对缺血大鼠心肌钙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4):270-272

[17] 刘发,魏菀,杨新中.红花黄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2,27(10):785-787

[18] 陈兰英,陈奇,刘荣华,等.炙甘草汤主要有效成分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草药,2001,32(2):134-136

[19] 冯津萍,姚智,赵炳让,等.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过程一些细胞活素水平变化及黄芪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1,29(7):421-423

[20] 许林海,周永列,周冰,等.葛根素对大白鼠离体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J].浙江医学,2001,23(2):79-80

[21] 马丽焱,王春兰,张琪,等.三七皂甙对脑组织血液供应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l4(1):27-29

[22] 卢成志,李玉光.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10-11

[23] 李靖,朱健华,黄崇勤,等.黄芪皂甙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J].中 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8):7-9

[24] Cleutjens JP,Verluyten MJ,Smiths JF,et al.Collagen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rat heart.Am J Pathol,1995,147(3):325-338

[25] 曾欣.心脏胶原纤维增生及其影响因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24(4):303-306

[26] 唐忠志,郑智,唐瑛,等.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3):292-294

[27] 童普德,吴小江,王晓玲.丹参对乙酸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4):7-9

[28] 曹玉书,缪朝玉,刘伟,等.粉防己碱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1):79-80

[29] 任海玲,江时森,谢渡江,等.中药川芎嗪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48-1749

[30] 朱福,章茂顺.醋柳黄酮及其单体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作用量效关系的研究[J].上海医学,1999,22(7):427-429

[31] 李建平,严灿,邓中炎,等.活血祛痰治法及其组方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1999,12(6):9-11

[32] 严灿,邓中炎,潘毅,等.活血祛痰治法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4):25-27

[33] 蔡辉,胡婉英,王艳君.鹿角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