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1

关键词:国民经济;经济支柱;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引言

2014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终于在2014年10月6日晚在住建部网站且要求在2015年1月1日起马上贯彻执行,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也高度体现出了新一届政府对深化改革的决定与勇气,另笔者理解为新任住建部长陈政高同志新官上任自“棚户区改造政策”,“众多一二线城市房产限购解冻政策”之后点的“第三把”火,针对原有的资质标准,并对照2015年1月1日起即将实施的新规定,笔者有十点看法与建筑业同行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新规定》在未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稿的环节下就实施,说明该规定已经在住建部牵头的情况下,联席工信部、航天局、水利部、交通部、公安部对新规定的内容多次酝酿下,修改成文,终于废止了2001年颁布至今使用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标准管理规定。

二、《新规定》的修改重视了技术负责人的资格要求,要求技术负责人具备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注册建造师资格同时,基本要提供两项及以上的相关资质标准要求的业绩,改变了以往老标准只要求具备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较低条件,从中说明以后建筑企业的技术负责人需要具备相关的实践管理经验,而非纸上谈兵者能担当技术负责人。

三、《新规定》废除了一些专业如土石方,金属门窗工程等,因为这些专业人员技术要求不高,机械设备要求也不高,另一方面土石方工程可以合并到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资质,另金属门窗工程可以合并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资质的分部分项。对原有比如土石方工程施工资质的企业以后怎么办,只有静待住建部出台本规定的配套实施意见,笔者认为原有资质在资质有效期还可以有效使用,失效期满自动失效或转型到其他管理部门的资质许可范围。

四、《新规定》增加了对七大员的考核指标,七大元包括原来的五大员和新开考的机械员,劳务员等,再增加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人才即造价员,从该条款可以看出住建部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求的标准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多录用各种专业的管理人才以解决国家目前比较困难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五、《新规定》对职称人员条件放宽,初级职称人员基本不要求,只对中级或以上职称人员条件保留,同时要求专业对口,如建筑幕墙工程贰级资质标准,只要求提供结构,机械等中级以上职称不少于6名。

六、《新规定》对新设立企业申报资质的所需建造师数量总体降低,从中体现要求新设立企业循序渐进开展施工业务,条件成熟即可按一定的 业绩要求进行资质升级,所以2级及以上资质标准对建造师的数量要求反而有所提高,但新设立企业对建造师的专业要求对口性有所提高。比如市政公用工程资质的建造师从原有标准需要8个降低到5个建造师,但是需要市政对口专业。

七、《新规定》要求企业配备相关专业的中级或以上级别的技术工人,从中体现工地项目现场要求农民工持证上岗,以提供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安全伤亡事故的发生。但本人发现《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标准》中所提及的高压电工、低压电工、维修电工、安装电工等工种,在浙江省建设厅主导开考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考试工种中只提及“建筑电工”专业,住建部与地方的工种专业区分有所矛盾,得待后续配套的资质管理实施意见细化并出台。

八、《新规定》之前,2014年10月31日住建部建办市函[2014]670号即《关于停止受理建筑智能化等四个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申请》令众多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茫然,无所适从,无法增项和升级,从文件中明确了两条信息,第一、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资质以后将停止申报;第二、原有资质目前继续有效且资质延续按原有规定,但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如何转型到专业承包施工或专项设计资质,未做明确,期待后续配套制度改革的文件出台。笔者认为设计一体化2级的装饰企业将自动转型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2级,现有的装修专业承包三级资质企业将按《新规定》组织一次资质就位以达到装修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标准。设计一体化2级的装饰企业转型成功后自主选择后续增项或资质升级申报。另《新规定》中的关于装饰装修、建筑幕墙、消防设施、电子智能化资质不设立3级资质,其实也是与建办市函[2014]670号做出了一定呼应,以便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的资质转型。

九、《新规定》针对企业资质升级中的业绩要求在一定程度有所提高,尤其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施工资质可以体现出来。对于目前的市政三级企业资质中所设定的承包工程范围,一般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中标不了资质标准中规定的相应工程体量的项目,市政三级企业如何实现资质升级,将成为一大难题;另升级所需要的业绩要求技术更全面,不光从工程决算造价指标进行考核,而是从所承接的市政工程类别、工程施工总面积、单项合同总价等指标全方位考核。又譬如装饰设计与施工一体化2级企业按原有标准只能承包单项合同额1200万以下的装饰工程,但《新规定》中要求贰升壹企业必须提供两项1500万以上的装饰工程业绩,看来装饰施工企业为了资质升级,只有考虑先承建1000-1200万之间的装饰工程中标价的项目,随后进行设计与施工联系单签证,最终工程竣工结算价格达到1500万以上,才能突破瓶颈,达到资质升级的条件,由此认为设定升级条件为1500万过高,考虑提供2-3项1000万以上的装饰代表工程业绩比较合理,让大多数装饰施工企业也能在心理上平衡并接受。

十、《新规定》一旦实施,原有《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亦将进行大规模修订,笔者建议遵循原有的贰级建造师担当中型和小型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壹级建造师担当大型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原标准中《装饰装修注册建造师》只能承担1000万以下的工程项目负责人估计也要相应提高到能承担2000万以下的装饰工程,否则就是出现某项目招标时,要求投标企业资质标准是贰级,而对建造师的要求则是壹级。由此建议贰级建造师承担相应专业的二级、三级资质企业的专业对口项目,而壹级建造师承担相应专业的一级或特级资质企业的专业对口项目。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2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对现代点击技术与人类原有的建筑业的有力结合,因此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也是现代化社会能够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一个国家的智能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的高低,还直接显示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体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1.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 ,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2.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3.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4.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5.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6.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 ①市场定位: 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3

政府职台旨新转变

减政放权加速推进。 《意见》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向市场放权,坚持“放管”结合。进一步完善建筑招投标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加快完善政府在企业资质申报、工商、税务等服务职能上简化工作流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放权于市场“主体”;加强信贷市场监管,优化投融资平台;构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让建筑业在 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和谐环境中高效发展。

指导扶持力度加大。政府通过出台税收优惠、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政策鼓励建筑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运用先进工程技术;鼓励建筑企业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鼓励规模大、体量大、经营状况好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实施兼并重组,整合市场资源要素;积极扶持连续盈利能力强、净资产优良、经营业务前景好的中小型建筑企业上市,促进建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实力,让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发挥得更充分。

规范约束调控更紧。在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建筑工业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建筑企业要积极贯彻国家对建筑业的发展和改革政策,严格执行行业规范,确保企业管理的前瞻性和规范性。政府加强推进制度性约束条件措施,加强质量监管,完善工程质量检测制度,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施工安全监督,出台节能环保规范,在管控的力度、深度、广度上将进一步加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行业格局新转变

强者恒强。随着城镇化建设持续深入,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但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型施工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资金实力、品质管理、品牌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抢占高端建筑市场份额,巩固和提升竞争优势。同时,建筑企业亦可采取“设计+施工”的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范围,提升企业规模,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

联盟合作。联盟合作是建筑企业有效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 种竞争模式。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明显,势必要求建筑企业不断加强总包和分包合作联盟。突出总包综合实力和分包专业优势,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与互补。不断加强设计院和施工企业联盟。不仅增强投标竞争实力,分散投标风险,而且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共同承担的项目完工的可靠性。不断加强产学研联盟。坚持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优胜劣汰。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建筑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企业的兼并重组是不可避免的,建筑市场超量开发、过度竞争更是验证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给中小型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中击。随着我国建筑产业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浪潮的袭来,资金实力弱、人才缺乏、科技落后的中小型建筑企业面对企业转型的挑战,多数小型建筑企业面临着出局的危机。

产业模式新转变

施工总承包加速向工程总承包转变。施工总承包模式将伴随建筑行业工业化、市场化、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市场空间逐渐缩小,而工程总承包模式由于能够充分调动总承包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多专业集成管理的优势,而站在市场“舞台”。工程总承包通过对设计、采购和施工 体化管理,克服设计、采购、施工责任分离与相互脱节的矛盾,进一步简化投资主体管控模式,优化管理效能。随着我国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试点经验的积累,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建筑业将进入一个工程总承包模式唱主角的时期。

现场管理模式加速向工厂组装模式转变。当前建筑企业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现场制作、安装模式,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结构体系、建筑设计、部品构件配件生产、施工、主体装修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开始急速发展,部品构件配件开始工业化生产,建筑企业的主战场由现场施工管理向部品构件成产车间转移。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建筑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 《意见》出台后,势必形成由政府主导、各相关方联动的形势,必然推动建筑企业现场管理模式加速向工厂组装模式转变,让建筑工业化形成“燎原”之势。

高能耗型加速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我国建筑企业能耗比较高,浪费严重,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从建筑的全过程看,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因此,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的趋势。节能主要体现在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过程中节约能源等方面;环保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原材料开采和废料处理、无污染材料等方面。建筑企业从高能耗型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既是政府对建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企业从自身出发,提升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的必经之路。

管理升级新转变

向产业链延伸要效益。在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下,建造施工环节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建筑企业务必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向产业链延伸要效益。一是提升建筑企业在施工领域的纵向产业链延伸效益。挖掘建造施工环节中机电安装、钢结构施工、智能安装等专业施工的协同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效益;二是提升设计环节与建造环节间的协同效益,提升组合效益,形成“设计十建造”的聚合效益;三是形成“设计十投资+运营”产业链模式,提升综合经营效益。投资运营已成为建筑产业实现高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筑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创新“设计+投资+运营”模式,进一步从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协同效应和低成本运营上实现一体化运作路径,提升综合经营效益。

向管理模式转变要效益。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分散的、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该种生产方式对应的管理模式亦是随机性、片段化的管理模式。如何向管理模式转变要效益成为重要课题。 是加速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形成设计施工一体化运作,提升建筑企业规模效益;二是加强投融资带动总承包管理模式,切实发挥资本红利效应,提升建筑企业资本运营效益;三是强力推行建筑工业化管理模式工厂化加工的生产方式,切实开展提升建筑企业集群效益。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4

关键词 住宅智能化 质量控制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当代科学技术在住宅产业中的综合应用 ,旨在改善住宅功能,优化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在住宅智能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小区智能化质量水平良莠不齐,智能化功能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流于形式,使用过程繁琐,不方便,造成大量投资的浪费。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的一些体会对住宅智能化工程质量控制展开论述。

设计是龙头,是基础,是智能化水平的体现。一个项目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与设计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作为智能建筑,各系统的材料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各厂家提供的产品和系统千差万别,功能和价格差异很大。一些产品质量不稳定,维修率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施工单位只是着眼于系统功能的实现,而往往忽略系统的人性化需求,在设备的安装上不注重实际,忽略住户的需求,在某些方面往往不能给居民生活方便,有时候甚至造成使用的麻烦。

住宅智能化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该是全方位的,根据住宅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应该着重强调三个层次的质量:设计质量、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设计质量是前提,材料质量是根本,施工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强有力的保证。

一、把握设计质量

慎重选择设计单位,一个设计单位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着设计质量的高低。虽然某些系统集成商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但他们对建筑功能及建筑环境的知识了解比较肤浅,对建筑的结构、资源分布以及建筑艺术风格很难把控,对如何处理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将智能建筑技术很好的融入建筑有较大的困难,造成智能与建筑两者的脱节。同时企业系统集成商的设计人员往往从商业目的出发,忽略了业主的利益。因此,在选择设计单位时最好选择具有一定建筑设计背景的智能化设计单位,可以更好的控制设计质量,充分把握好智能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业主方首先应从小区的档次、物业管理方式等方面与设计方进行充分沟通,尽可能深入分析与探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际的原则,着眼于住户的需求,使住户真正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安全与舒适。对项目的需求,达到的标准,做出明确的需求分析,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在设计完成后应形成完整的施工图纸,设计方案,详细的系统构成配置清单和实施方案。

作为业主方智能化专业工程师,应熟悉了解项目的建筑环境,全程跟踪智能化设计,对图纸的深化质量进行监督,审核施工图。确认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是否达到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是否满足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符合人性化需求;根据确定的工作界面要求,检查各专业、子系统之间技术交接互提资料是否达到要求;检查受控对象的设计管线是否到位,双方信号接口界面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二、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电子设备是住宅智能化建设的物质条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料是否经检验,保管是否得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住宅智能化各系统的安装不同于其它安装工程,智能建筑材料一般均由系统集成商供应,且大部分产品均为电子产品。 一些智能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若子系统都未过关,大集成就更无法保护开通率和运行完好。在当前智能住宅建设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技术先进而忽视产品的成熟可靠,对智能化功能贪多求全的现象。在决定智能化系统的方案时,并没有从住户的需要出发,而是将智能化产品功能作为卖点进行炒作。故智能化产品的选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在主要设备(比如可视对讲系统)的选择上,要建立一套严控的管理流程,以业主方为主,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设备的品牌进行考察,主要对产品及其供应商的声誉,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以及供应商案例进行实地查看,从质量、价格、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信誉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估。通过对主要设备的慎重选择,可以很好地控制主要设备的质量。

住宅智能化设备的材料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需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由监理工程师依据合同,详细工程设计和验收规范对进场的设备材料进行抽样或全检,查验设备材料的合格证、出厂证,有异议时送交有资质(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经相应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认可)的试验室抽样检测,在试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中,确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才能在施工中使用。进口材料、设备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提供商检证明及中文的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安装使用操作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三、抓好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整个住宅智能化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根据住宅智能化施工的特点并结合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在日常的施工质量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尤其应给予特别重视。

1) 加强施工过程技术管理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一门全新的综合应用技术,其技术复杂,系统众多,并且设计规范、验收规范比较宽泛,施工规范没有集中统一的标准,并且从业人员缺乏正规训练,施工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次不齐,因此必须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

住宅智能化工程设计涉及专业和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对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进行仔细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减少返工,尤其对智能化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这三者保持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和设备清单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 。

对住宅智能化工程而言,调试阶段的技术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水暖空调等工种只要按照施工图纸规范施工,如果过程中没有出现新工艺和新产品,其验收调试工作是比较有保障的。但由于智能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设备厂商多,各成体系,实现同样的功能,各个集成商的方案和技术线路截然不同,造成了系统的开通率不高,故调试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2) 建立质量管理的“样板制”

“样板制”不是智能化工程的首创,但是在智能化工程中对质量的控制是最有效果的。由于智能化工程具有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以及实施前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只有在大面积开工前,做出样板,明确标准,增强可操作性,以便检查监督,暴露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大面积施工之前。样板做好后,经甲方代表、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大面积施工,才可能使最终的质量得到保障,同时更加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3) 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调管理

智能化建筑是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因此脱离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是很难完成的。一定要解决好各专业之间的交叉协作,把相关科学技术结合成统一完整的体现,使各个工种在和谐的基础上,解决好众多的界面和接口问题。

工作界面的确定应包括:系统设计界面,各子系统设备、材料、软件供应界面,系统的技术接口界面,系统施工界面。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明确智能建筑各系统之间,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程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调整和再确认工作。

4) 抓好施工的竣工验收工作

竣工验收是对整个项目的设备安装、整体功能、最终的实现效果进行一次性的检查验收,也是项目质量保障的最后一个环节。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5

【关键词】医院 安防工程 现状与发展

[Abstrac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lor the human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dical space, color and the medical environmen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of medical space in the color design. Because the color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factors interior space, but also on the environment, people have a huge impact.

[Key words]Colo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and adjuvant therapy; Color-level design

引言

随着中国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与国际接轨,当前的医院病房格局的改变尤为明显,病房标准大多采用2人一间的标准病房。这一变化使目前医院安防系统的监控布局和监控需求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例如,病房需要医生、护士方便的进出,并会出现2位病人均不在病房但又没有关闭房门的情况,若此时无关人员进入病房,就有可能发生病人财物丢失。医院安防工程的特点和要求与其它安防工程相比,医院安防更注重的是怎样随时了解到每一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减轻病人的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让家属更加放心的将病人交到医生的手中。医护人员也希望改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病人的满意度。所以,在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要求减少管理人员、降低能量消耗、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才能使建成后的医院高效、稳定的运营。

一、数字化监控提升医院安防系统的层次

目前在医院中,除了一些传统安防领域外,一些新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了,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医院应急指挥、远程教学、远程探视的应用。要实现以上这些功能,必须要依靠监控系统和网络来完成。目前,许多医院还是以使用模拟监控系统为主,这是由于传统的监控系统安全性较高,对于封闭的系统环境内,可避免网络上的一些恶意攻击。但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在功能上远远达不到以上所提到的应急指挥、手术示教、远程探视等的多种应用需求。而数字化监控系统基于TCP/IP协议,全面解决了语音、视频、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问题,将安防系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医院监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和位置

在医院安防建设项目具体实施中,病房内摄像机的数量与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通常安防项目中涉及到的通道出入口外,可在重症病房,手术室顶部中央位置安装一台球型一体化摄像机,采用吸顶式安装。病房内病人活动情况的图象都可清晰地传到后端,所有的动作都可在后端控制室内的操作键盘或多媒体电脑上完成。

三、医院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问题

在集成如此多设备的同时,应考虑到系统的防雷工作。医院安防系统防雷设计包括电源防雷、视频信号防雷、控制信号防雷和接地四个部分内容。电子设备因雷击造成的损坏,多数由于感应雷串到电源造成的设备损坏。根据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和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要求,中心计算机机房等大量重要电子设备集中场所应设计两级以上的电源防雷保护。

四、医院安防监控系统的图像存储

基于数字存储技术的硬盘录像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至今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图像存储及回放等技术难题。数字硬盘录像系统不仅存储费用低、效率高,而且还具有网络传输、远程传输和循环存储等优点。

五、安防工程商和集成商面临的挑战

安防系统作为医院智能化系统建设的一部分,工程商要切入医院领域,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设计、施工能力、智能化系统集成总承包的能力、较高级别的智能化系统集成资质、智能建筑设计资质、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等。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6

【关键词】建筑电气;消防设计;问题的探讨;措施

1.建筑电气

随着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潮流,建筑电气的各种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了一体化控制和节能两大需求,成为国内领先的能源综合管理系统。现在,电气设计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将现场设备和环境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诸多环节连接成一体,构成有目标的智能综合控制系统,实现了建筑设备控制的机电一体化、强弱电一体化、管控一体化,是建筑电气发展的必然方向。建筑电气设计技术是绿色技术,能大幅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作业面,降低投资成本,减少维护成本。特别是其能量调度算法大大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意义重大。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建筑电气提出了新的集成控制技术及理念。随着一体化节能电气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将使一体化节能电气系统更具多功能性、高兼容性、高可靠性以及扩展更灵活,更方便用户的配置与有效节能管理,并最终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效益。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发展前景。

2.建筑电气的构成

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在现实际工作中,建筑电气设计与消防法规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对于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火灾自动报警;(2)消防联动控制;(3)消防设备配电。这三个方面在实施的过程中应严格要求。

3.建筑电气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一般都是跟着整体设计选择,一般来说开始的时候是估算建筑用电负荷量,决定电房和强弱电间分布位置,面积大小,电源主进线的方向,电压等级等,然后根据建筑的步骤出初步设计图,出预算,出扩大初步设计图 ,然后招标图,施工图,最后是竣工图。然而,对于报建图阶段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有主干走向,有系统图就行,关键是弄清楚低压配电的母线分段设计,开关及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要然后按做图阶段,一步步细化下去,画各个楼层的照明、动力平面图,配电箱结线图直到施工图纸的深度就可以了。实际工作中,对于一般小工程还没有这么麻烦,直接根据建筑图纸就可以画施工图,主要是估算一下负荷,然后决定配电间、配电箱及主干走向,然后画平面图,最后画结线图。关键是看熟规范,保留充足的设计裕量。

4.存在的问题

建筑电气专业消防设计最主要的应在消防电源及其配电、消防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等方面严格执行规范,以确保火灾状态下消防设施运行的可靠性。可是,建筑电气专业消防设计中的常常出现的问题有:客梯电源问题、照明问题、通道上的防火卷帘控制问题、双电末端自切问题等。现就照明问题与双电末端自切问题为例来简要说明:

(1)照明问题:在通常设计中,一般将普通照明也一并切除。然而,照明是在紧急情况下保持人心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应急及诱导照明的照度与普通照明比,相差悬殊,突然切除普通照明,仅靠应急及诱导照明,仍有可能造成人群惊慌与混乱,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 如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因此,为既保证有序安全地疏散人群,又保证消防队员的安全,在火灾确认后,着火层的普通照明不应立即切除,而应延时一段时间后再切除。延时时间可根据场所性质、面积大小、可能的人流密度等因素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笔者强调的是普通照明不要人为的立即切除,但也无需力保。因为其毕竟不是消防设备;也不同于上述的客梯迫降,即便在疏散阶段,普通照明也不是必须的,按规范设置的应急及诱导照明已能满足疏散照明要求,只是在疏散阶段,对稳定人心,普通照明有比无好。并且,当人员基本疏散完毕时,普通照明必须切除。另外,为确保用电安全及防止通过电气设备、线路扩大火势,普通照明的配电导线应采用阻燃型,并应严格按有关消防规范敷线,同时其配电回路应设置漏电保护。当然对宾馆、办公楼的走道等普通照明与应急及诱导照明的照度相差不十分大的场所,在火灾确认后,普通照明可立即切除,但应适当增加应急及诱导照明的数量,以尽量减少照度差所造成的人心恐慌。

(2)双电末端自切问题:一般而言,消防用电设备之电源应专用,且为双电末端自切。但在实际的工程别是楼层面积大,功能较多的设计层面,消防用电设备往往是数量多,分布广,单机容量较小。若在每台设备就地设置双电源自切配电箱,并由二路专线供电,则将造成变电所出线部位紧张,配电通道拥挤,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为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在消防用电设备就地设置按钮盒接触器及热继电器于配电箱内,或在就地设置磁力起动器(配电箱内仅设置断路器。对与某类配电箱可采用链式供电,即由变电所引来一组双电源带若干台双电源自切配电箱,所链接的双电源自切配电箱不宜超过3台,总容量宜控制在50KW以内。这样设计,既减轻了变电所及配电通道的压力,又完全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5.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建筑类型的不同,确定电气消防系统形式,比较不同系统形式的优缺点,对各种不同类型建筑单体的电气消防系统构成内容及设计时我们需把握设计的要点,对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2)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3)工程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时要提供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和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4)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公安派出所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要检查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是否完好有效; 检查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检测。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消防设计,我们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特别是强制性规范; 还应根据消防机理及各设备在火灾时的运行情况,合理地选择设备,构成系统,以使各消防设备能准确、及时、安全地运行。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