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建筑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建筑培训

智能建筑培训范文1

经过认真的筹备,全县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既是全县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件惠民益民的喜事、好事。同时,也标志着我县对农民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全面启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为组织这次培训班付出努力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借这个机会,我就抓好培训工作讲三点意见。[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文秘写作网] 二、要全力抓好各项培训工作 1、要科学制订培训规划。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要抓紧研究制定全县劳动力培训规划,提出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以及组织实施办法和推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各乡镇也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本地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规划原则上要多培训、多转移、多安排,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数量。

2、要选好培训内容。今天这个培训班是我们今年培训工作的开始,要坚持不懈,争取每月都有新内容,把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抓起来。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要突出重点,面向不同对象,按照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重点要以家政服务、餐饮、保安、建筑、电焊、制造等行业的基本技能培训为主。同时,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培养种养加能手、中介服务组织带头人、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

3、要确保培训质量。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训结业后的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出去。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培训的硬件设施,改善培训条件,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实效。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严格拟订培训大纲,精心编写教学计划,规范使用培训教材,确保劳动力学到一技之长。要坚持学员培训学习以技能操作为主,切实做到包教包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以骨干教师队伍为主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师资网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要努力提高就业率。培训的目的是将劳动力转移出去,这个“转”字是关键。对于农民和下岗职工来讲,能不能让他学到真本事,能不能让他凭着学来的这些本事找到满意的工作,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所以培训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让农民和下岗职工参加培训后能真正解决就业出路问题。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学员就业,做到报到一批、培训一批、就业一批,跟踪服务一批,真正让经过培训的学员找到舒心的工作。

三、要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政府的事,是社会的事,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对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确定一名领导专抓培训工作。要树立大局观念,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扎实开展。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搞好培训工作;扶贫办要搞好贫困户调查,摸清致贫原因,确定好开发型贫困户的技能培训项目;劳转办要做好协调管理工作,从严认定培训机构,监督检查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对培训效果和学员就业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劳动保障部门要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教育部门要抓好新生劳动力的调查,鼓励引导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同时要搞好乡镇培训基地建设;科技部门要搞好送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财政部门要保证培训所需资金,同时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智能建筑培训范文2

关键词:智能建筑 建筑设计规范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068-0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智能建筑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大量出现在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建筑中。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智能建筑占到新建高层建筑的25%左右。智能建筑应为居住人群提供安全、舒适、便利和节能的环境,但是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建的智能建筑中,运行不正常的竟然占七成以上。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应该怎样处理,是工程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 智能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多包含HVAC系统、电梯控制、消防、出入控制系统等多种系统和设备,这些系统和设备通常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仅仅关注自己的设备的应用,并不顾及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互联。为了实现多种不同系统间的通信和互动使得设施管理人员不得不操作多个系统界面,设备的管理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另外,这些子系统的封闭特性也大大限制了在系统扩建和改造时对产品的选择性。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选型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根据性能和价格随意选择产品和供应商,系统部署后,维修配件供应得不到保障,后期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产品和供应商存在很大的依赖型。

(2)用户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界面来管理不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学习负担。

(3)各个子系统间不支持互动,增加了操作复杂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HVAC系统之间的互动。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到火警时,需要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加快风扇的速度来消除烟雾,这就需要系统互动的支持。

1.2 智能建筑减灾设计存在的问题

(1)防灾减灾内容设计不完全。

火灾和防盗是目前智能建筑防灾减灾设计主要考虑的内容,并有相应的火灾报警和综合保安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防雷接地设计、绿色智能建筑等方面也逐步推广应用,但是在目前智能建筑设计中针对突发性灾害及隐患的安全管理系统并不完善。

(2)多系统联动关系不清。

在目前的智能建筑集成设计时对于减灾管理的设计方面考虑不全面。例如,智能建筑中如果火灾和停电同时发生时,按照常规的设计,发生火灾时为了人员安全,门要迅速打开;而停电时为防止失窃门禁系统要求处于关闭状态。如果在集成系统中没有进行综合减灾管理的设计或是在设计时考虑不周全,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3 施工图设计不深入

智能建筑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气施工图设计的不深入以及设计图纸与建筑物系统及产品的不协调。智能建筑中采用的办公、通信、楼宇自动化系统大多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如果设计单位不能完全熟悉采用的系统将影响施工图的设计,并影响后续的施工。而国内外对于消防自动化系统(SAS)的设计要求不同及设计图与系统产品之间的紧密联系,又导致设计图、产品的反复更改,这就造成了很多智能建筑在建成后不能正常的运行,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4 产品质量及后续服务的问题

智能建筑所选用的系统及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也是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原因之一。在建设时,选用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者是“耐久性”不强,都会造成运行中设备的不正常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例如:如果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运行不正常,往往导致自动控制不能正常投入运行,无法实现工况自动转换但是显示部分一般都能保证正常运行。由于不直接影响工作,就无法引起业主的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在智能建筑中所选用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从系统软件到产品的原配件都是成套供应的,质量上可以得到保证。但是在安装调试结束后,相关技术人员就已完成使命,当系统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问题后,与他们联系起来比较困难,或者是工期较满没有时间过来维修,或者是服务费用过高令人难以接受,这就给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服务意识的增强及加盟商的介入,相关系统的正常投运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5 施工力量薄弱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系统及产品的了解熟悉程度和接受过的相关培训,对系统及产品在安装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的正常运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智能化系统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事物,而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设计施工图的深化、布线的合理性、接线的正确与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再完美的系统、再过硬的质量也没有办法是建筑真正的“智能”起来。

2 解决智能建筑当前存在问题的方法

2.1 加强智能建筑防灾减灾管理设计

智能建筑防灾减灾管理设计从理论上讲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联动过程。它应该以建筑为平台、基础,包括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的整个过程。

(1)结构:从建筑结构开始,有建筑抗震设计、防雷设计、防火设计及消防安全通道设计等。

(2)系统:从智能化系统设计上,有火灾报警系统、综合保安系统设计等;机房防雷接地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突发事故的应急指挥系统等。

(3)服务:从服务方面讲,包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和实用办公、生活、居住环境,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生活服务、咨询服务,提供突发事件救助服务等。

(4)管理:包括建筑的使用、维修管理,系统使用维护管理,服务、设施和人员管理,防灾、抗灾、减灾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救助等。

智能建筑的防灾建筑设计是智能建筑设计的及基本内容,其设计的效果决定了系统集成的效果,也是综合优化应用各种资源,实现多系统有效联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多系统结合1+1>2目的的核心内容。

2.2 建立高素质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

智能化系统设置,实质上是整个建筑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应服从于建筑设计并服务于建筑物整体。在设计过程中,应由建筑专业牵头,统筹考虑并协调统一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有条件的设计单位应整合专业设置,建立起一支能有效结合应用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建筑设备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长期把智能化系统设计委托给国外设计单位或系统集成商。对于独立于建筑设计单位之外的系统集成商,除服从于主体设计单位外,其设计成果还应纳入建筑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2.3 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

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应该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等,使生产实践有章可循。设计规范在设计中起到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2000年建设部颁布执行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于2006年进行修订,这对于规范我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意义重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制定之后,如何在生产实践中有效的执行也是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的,如果执行不彻底或者阳奉阴违、干脆不执行也是没有意义的。

2.4 加快智能建筑专门管理人才的培养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事物,不仅对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求,同时对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也非常高。智能系统的前沿设计,包括其集成范围、内容、深度等,是与物业管理水平有紧密联系的。因此,作为系统设计的重要参与者,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对智能建筑的应用有深入了解,能给设计提出深入合理要求及建议,是物业管理人员的新的职责。

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还没有专门的智能建筑专业,智能建筑专门管理人才的培训只能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物业管理部门应采取各种培训手段,使物业管理人员尽快掌握智能建筑的基础知识,即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及机电设备的运行知识。

2.5 加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

一些国家、行业或地方没有现行规范或标准,需要参照有关国际标准或技术规范的,系统集成商应主动报送建设主管部门审查,获得批准后才能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必须从行政上和技术上对智能建筑的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建筑设计单位,则应将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纳入质量监督体系,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系统运行管理阶段均应实施监督。工程完成后还应按有关的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进行评定和验收。

3 结论

科技的飞速发展,IT业的变革,物联网巨大的产业规模及发展速度,都将对建筑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技术及思维的革新。作为未来建筑物的发展方向,智能建筑在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都是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只有规范市场,制定标准,加强设计,培养人才,才是解决智能建筑正常运行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智能建筑培训范文3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

1.智能建筑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是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诞生的。它是由美国联合技术建筑系统(UTBS)公司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定名为“都市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改建后为38层,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m2。该大厦的特点是运用当时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传感器等技术对整个大厦的建筑设备(包括空调、照明、供电、电梯、消防)等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客户不必自选购置设备,便可获得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和情报资料检索等项服务。使客户感受到舒适、方便和安全。

2. 智能建筑概述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建筑功能不断朝着满足人们要求信息快捷和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智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所谓“智能化”就是采用科学有效的高新技术手段传输、监控、管理多元信息,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智能建筑发展的程度成为各国综合应用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以修建智能大厦为主导方向。

3.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通过“4C+A”技术有机组成: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athode Ray Tube, CRT)。建筑本体的基础及配套设施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提供,从而为客户营造一个快捷、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其追求的目标主要有:使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工作效率的提高及工作环境的舒适;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楼宇,减少人力成本;能够适应环境及变化。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娱乐、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图1是智能建筑营造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图。

4. 我国的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技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部分地应用于中国建筑。1986年国家的七五计划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列为重点攻关课题,并于90年代初通过国家级鉴定。20世纪80 年末90年代初智能建筑在我国兴起,自9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北京发展大厦被认为是中国智能建筑的雏形,其呈现以下特点:

1)为办公自动化创造的条件:一部分楼板荷载定为300kg/m2;在楼层高度和平面管井布局中预留配管空间。

2)提高大厦的舒适性:大厦拥有宽敞的门厅、休息厅、绿地、水池、庭园。设计办公室和整个大厦内部的空间环境、色彩环境和光环境尽求舒适宜人。

3)在节能方面:外窗及玻璃幕墙用双层中空反射玻璃,外墙、屋顶、地下一层车库与首层之间有良好的保温设施。

之后又建成了上海金茂大厦(88F)、深圳地王大厦(81F)、广州中信大厦(80F)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末,国内已建成1400多幢智能建筑,其中上海约400幢、北京约300幢、广东约250幢、江苏约200幢。其中180米以上的智能建筑已达40多幢。

5. 智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智能建筑理论没能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而得到深入研究,相关研究及技术多数建立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之上,智能建筑缺乏理论指导。我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虽然在80年代已提出楼宇及办公自动化的概念,但是直到2000年才颁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2)尽管我们智能建筑市场十分巨大,然而我国在建筑市场上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的集成产品,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国外如Honeywell,Johnson等厂商能够对智能建筑系统产品成套供货,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都比我国的高一层次,所以外国公司控制智能建筑技术及产品,工程也由外国公司把持。

3)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尽管有相对完善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及办公自动化(OA)系统),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集散式和分布式控制,但是智能建筑只集中在大城市未能推广到其他欠发达地区,呈现不均衡发展。

4)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并非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智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维修,尽管我国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水平落后,但主要还是因为我国正处于智能建筑的发展初期,很多承揽建筑工程的单位和工人鱼龙混杂,很多都达不到专业水准,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低水平的管理下,缺乏技术员工,很多设备老化,加之维修费用过高缺乏必要维护,从而使资源和设备造成浪费。

6. 智能建筑发展的建议

1)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智能化将融入到各类建筑中,内容将变得更加丰富。所以必须加紧研究智能建筑领域的理论,同时既要政府要加强智能建筑领域的资金及政策的支持。又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只有全面学习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才能赶上国际发展的步伐。

2)加强对国有智能化建筑企业的扶持,迅速建立一批品牌企业,使其具有通车与国际企业竞争,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局面。我国建筑企业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对智能化产品不断创新,保证产品质量,完善今后服务

3)深化改革工程建设体制,按照市场需求推动智能建筑的发展。建立及管理专业施工队伍,同时完善资质审查、招标、投标、监理制度使国家及投资方利益得到维护,为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要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制订技术标准,使市场公平竞争。

4)将智能建筑技术推广到民用建筑及中西部,总结东部地区智能化建筑过程的经验及教训,以高标准、高起点应用于民用建筑及中西部,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5)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发展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和经验,组织行业成立“智能建筑协会”,使行业专家学者能够互相交流研究,让理论成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6)建立一支掌握建筑智能技术及日常运行维护的队伍

智能化系统的操作与运行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及维护能力,在系统运行后,不同的操作岗位要安排相应的操作管理人员,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很多未经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在工程中负责操作和管理,出现损毁设备和系统瘫痪的现象。因此,建议高校增开智能化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为智能建筑行业输送人才。

通过技术及业务的培训,培养智能建筑物业管理队伍,并且设置智能化物业管理岗位,要求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在培训中既要让员工了解设备更新及功能升级的基本知识也要掌握系统原理、设备分布、操作方法、例行检查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

7. 结束语

我国智能建筑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而随着国家加入WTO,市场不断开放,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智能建筑必做要以人为本,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建筑的服务、管理和安全功能进行提升,同时根据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不同对其智能化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要细分及优化市场并制定能让建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总之中国智能建筑既充满希望又存在着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总结自己发展的经验,从而促进智能建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爽。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J】。2009(1)。

智能建筑培训范文4

【关键词】智能建筑;通信网络

1.智能建筑的概念及核心

以美国智能化建筑协会为例,其定义为:建筑智能是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大楼,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和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

智能建筑的核心是系统集成,而系统集成的基础则是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现代建筑楼宇内,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与安全监控系统外,各种计算机网络、综合服务数字网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通信设施,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智能建筑。

2.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的重要性

目前,在多数涉及与智能建筑有关的事物中,不论是物业主还是参加竞争的设计者,都把重点放在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和结构化布线系统上,许多所谓的智能建筑,其实就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加上结构化布线和程控交换机,根本就忽略了通信网络的建设。随着分布式智能建筑控制系统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普及,在BAS中控制将进一步分散,在网络中传递的将更多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则越显得重要,另一方面,目前由于人们信息需求的激增,以及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多媒体终端等先进的终端技术,一个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瓶颈往往在于它的通信网络。为此,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的设计是完成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重点所在。

3.智能建筑通信网络设计涉及的内容

智能建筑的通信网络有两个功能,一是支持各种形式的通信业务;二是集成不同类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形成统一的网络并进行统一的管理。主要有下列一些形式:

(1)电话:包括内部直拨,通过PBX与楼外公共交换网连接后通话。发展成为以PBX为中心组网形成2B+D话音和信令通道,使电话用户线具有综合功能。

(2)传真:包括利用电话线进行楼内传真以及与楼外的传真,还可以通过发展而成的楼内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用户线进行楼内之间或楼内外的传真。

(3)电子邮件、语音邮件、电子信箱、语音信箱:这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其交换系统实现点对点(计算机)的文字或语音通信的一种方式。

(4)可视电话:可视电话是一种小型图像通信终端,利用电话线路同时传递图像与语音信息。

(5)可视电话数据系统:可视电话数据系统是利用公用电话线路的会话型图像通信。

(6)会议电视:会议电视系统可支持大楼中各单位,各部门之间通信的要求,通过通信手段把相隔两地或几个地点的会议室连接在一起,传递图象和伴音信号,使与会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7)桌面会议系统:将计算机引入图象通信,使得通信各方不仅可以面对面进行交谈,还可以根据要求随时交换资料和文档,真正实现通信的交互性。

(8)多媒体通信:多媒体通信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包括文字,语音,图形,图象)的传送,其最重要的基础必需要具备宽带的网络系统。

(9)公用数据库系统: 与大楼业务有关的资料可通过大楼的数据库查询,也可通过WAN查询,数据类型可以是数据、文字、静、动态图象。

(10)资料查询与文档管理系统:楼内各种办公文件的编辑、制作、发送、存贮与检索,并规定不同用户对各类文档的查询权限。

(11)学习培训系统: 与网络联机的多媒体终端及各种声、象设备,提供各类业务学习与培训。

(12)触摸屏咨询及大屏幕显示系统:安装在大厅,多个触摸屏咨询系统安放在大厅不同位置,以声、象、图表等多种方式向用户介绍大厦业务及其它信息。

(13)人事,财务,情报,设备,资产等事务管理:将工作人员的素质,特长,单位,财务收支情况,文件,合同,通知,新技术,新业务,设备资源及其使用情况统统存入数据库中,以便随时查询,实现事务管理科学化。

(14)访问Internet网络:Internet正在发展成为把全球联系在一起的信息网络,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具有访问Internet的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大楼的智能局域网的主干网具有访问Internet的信息通道,这就为大楼内的用户访问Internet提供了条件。

4.智能建筑通信网络设计的重要性

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中,第一步是设计建设一个合理的能够满足大厦灵活组建通信网络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是大厦智能化的基础,智能建筑的通信网络分为主干网和部门子网,主干网应该是基于ATM高速宽带局域网,可支持智能建筑中多种通信业务(多媒体业务)和异类部门子网及楼宇管理自动化专用子网的互连对主干网带宽的要求。通过局域网交换机,部门子网可接入主干网并形成互连,高速终端用户(如部门经理等的桌面计算机),直接接入主干网,并且可应用ATM网的虚拟局域网功能,与部门子网组建虚拟局域网。楼宇管理自动化网络一般是专用网络,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可以灵活地组建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楼宇管理自动化专用网络,其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局域网交换机接入主干网,向相关的部门主机传送监视和报警信息。PBX网络自成一体,又通过网关接入主干网。整个通信网络既是一个整体,又有各部分通信的灵活性和高效率。智能建筑技术是一个多门类的综合系统集成技术,所以,在建设智能建筑时,在大楼的设计阶段,就要融进通信网络的设计。可见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的设计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国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7.

[2]刘国林.建筑物自动化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智能建筑培训范文5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探究,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定位不清晰。大多数设计院不重视或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传统弱电系统层面上,提不出智能化建筑切合实际的明确需求,根本就谈不上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次,整体设计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只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没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尚未选型、订货,所以土建设计图纸往往没有照顾到智能系统,或者仅凭过去经验考虑,造成弱电管线预埋遗漏,电缆通道较小或没有等现象。所以设计满足不了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2.2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管理不善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对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3 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在某地区的一次抽查中发现,合格的 BA 系统不足六成; 某地技术监督局 2009 年对 10幢智能大楼布线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仅占 20%。系统集成商遗留给物业管理公司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致命的。管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已受到硬件设备的更新费用和软件技术的提供渠道的双重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3.1 合理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基础

智能建筑设计方案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有的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

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 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 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3.2 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完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加强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与迫切性,已受到工程界与政府主管部门高度的重视。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消防、电业等行业管理,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因而此项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与组织,否则不可能具有权威性,同时在工作进度上也没有保证。

笔者认为可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主要框架,梳理出有关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施工、验收等工作所必须的标准与规范内容,查对目前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是否已满足使用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在近期组织完成相应的修改。如果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中某些内容空缺,而近期又无法完成编制或修改,那么在分析研究确认后可将国际通用的成熟、先进的标准与规范先等同或等效地使用,即使如此,也应有权威部门给予正式认可,公布于众。

3.3建立新型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国内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非常缺乏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使得我国难以确立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需要很多专业的施工人员的努力,要求在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吸取世界先进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根据中国的建筑行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一套相应的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3.4 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四、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是社会经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工程建设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需要专业人才管理,总体上对智能化建筑可以概括:政策是基础、设计是龙头、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

参考文献:

[1]-蔡职颖 论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1期

智能建筑培训范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安装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安装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要求是相当高的,具体包括了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警报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安装。可以说弱电系统的安装项目与智能建筑的智能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一、智能建筑

1、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简析。智能建筑发展距今已经有20多个年头,当前智能建筑已经步入了“第三代”新的发展阶段。在第一代的智能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相互独立开来的;第二代的智能建筑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个楼层的智能化联系起来,实现了远程性的多个系统任务的开展;而第三代基本上实现了人工智能化,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2、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安装项目的发展状况简析。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安装项目也在迅猛发展。弱电系统安装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对于弱电系统的安装与运行方面的要求极高。当前大部分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安装都是由较为出名的企业来提供服务的,有较好的质量保证。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安装的内容有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施工运行、安全测试等环节组成,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不过弱电系统安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二、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安装项目存在的问题

1、相关人员对安装项目认识不足。在开展智能建筑的施工时,由于施工的技术有限,使得对弱电系统安装项目的重视较少。加上弱电系统的安装是处于整个智能建筑施工的后期环节,音响澳施工后期易出现懈怠情况。比如在对智能建筑设计图的审查时,没有认真审查弱电系统;施工个方没有较为统一协调的管理而忽略弱电系统的安装要点等。2、权责不清。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主要和机电安装、装饰安装等项目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因为弱电系统相比于其它系统来说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工程项目,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责任权限模糊不清的情况。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当工程问题出现时,单一的某一工程队伍难以完全解决;另一个是机制体制的构建还未完善,易出现相互推诿情况。3、弱电系统安装系统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当前很多弱电集成的企业并没有一个较为专业的施工队伍,更多的是雇佣一些非专业、作业水平底的人员开展工作,他们对于弱电系统的安装只是处于“半桶水”的状态,有的甚至并不了解弱电系统便开始进行施工,这对于整个弱电系统安装项目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易造成不必要的隐患。

三、提高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项目管理质量的对策

1、加强对施工文件的审查。首先企业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水平进行严格地审查和把关,确定其施工的条件和水平是符合行业标准,并出示相关的文件与证书。同时要对以往的施工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真正地了解和掌握施工单位。其次要对施工投标合同中的条款进行仔细审阅,明确和加深对条款的理解,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施工材料的型号、质地、技术标准等。2、加大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和监督力度。在具体开展弱电系统安装工程之前,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多次审查。首先是亲自到施工现场考察和调研,并且件调查的内容和设计图纸上的细节进行一一比对,不合规范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其次是深入理解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要旨,对于不清楚、不妥的地方需要进行进一步地商议和修正,做到每个技术都有明确的标准。另外在确定设计图纸后,要形成文件或者纪要,相关代表需签名确认。3、提升弱电系统施工队伍的水平。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安装项目是一项技术强的工程,因此对于施工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工程师要有相应的资格认定证书,对于弱电系统系统的安装有一定的经验和掌握;其次是提升管理人员的素养,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各种施工工具和材料进行严格地检查,并且进行抽检,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还需要对施工的一线工人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确保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队伍的总体水平。

四、结束语

本篇文章通过对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及弱电系统的安装工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项目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总之,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也需要不断地强化,共同推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安装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素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实践中的几种抗干扰措施[J].低压电器,2008,08:53-57.

[2]张岩.强化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管理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1,09:39.

[3]郑辉,刘芳,周保飞.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