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教育现状

智慧教育现状范文1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语言依靠词汇按照一定的词法规则和逻辑顺序组成有意义的语篇。可以说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因为各项语言技能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著名语言家Wilkins指出:“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这说明词汇对语言本身及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学生的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可以说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穿着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

一、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词义的讲解缺乏语境

学习词汇一定要放在某个语境里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贪图方便,只按照单词表一字不漏地传授单词,而且只讲解单词的意思,而不将单词放在一定的语境里进行讲解。这种把单词单独传授而与一定的语境脱离的教学方法,使许多学生觉得学习单词太枯燥无味,对学习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觉得老记不住这一连串毫无联系的符号,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2、不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

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的教师只按照课后的词汇表详细地讲解单词的拼写、音标、词性和搭配等,对于单词的文化背景却只字未提,觉得这些并不重要,多讲浪费了上课的时间。殊不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加之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汉语,这样在词汇学习中学生就喜欢用汉语词汇的读音、类别释义来规范英语词汇,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理解英语,这不仅无助于学生学习英语,而且有时会出现理解错误。

二、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建议

1、学习策略指导法

词汇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学习者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在词汇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系统的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不可否认,教授词汇知识固然重要,词汇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必要条件,但教授词汇学习策略更重要,词汇习得策略才是成功进行词汇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方面多渠道加大策略指导的力度,引导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2、英汉对比法教学

在英汉不对应词语的教学中,应重视英汉对比方法的运用。通过对比了解不对应词在概念意义上的异同,让学生准确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免在理解和使用这类词时出现偏差和失误。如英语中的motel一词(指高速公路边专为自驾汽车的旅客开设的旅馆,常附有停车场设施,价格比较低廉),在汉语中就没有其对应词。像hotdog,pudding,hippy等都属于汉语没有其对应词这类情况。在英语教学中,对这类词的教学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类词语可采取用英语释义的方法,详细地说明和解释它们在英语中所表达的意义和使用情况,使学生们对这类词语的概念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3、文化导入法

要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英语中的许多词汇,不对它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考是不行的。其实词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的发展是和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词汇教学不能为教词汇而教词汇,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际,从而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

4、结合语境法

语言离不开语境,语言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揭示其确切涵义。单靠死记硬背只能记住一个个孤零零的单词,却不会使用。所以,在单词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具体,真实的语境,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材料,利用材料中的每个单位词与它前后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段落之间的制约关系,推测和判断生词的词义,深化记忆。不仅记住单词意思,而且知道其用法。另外,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依存于语境并受之影响。只有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才能掌握其确切意义,灵活地进行语言交际。所以,学习单词也可以利用造句的方法,主动创设语境,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的能力,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5、借助道具法

词汇就像图画一样,只是现实中事物的符号。视觉是人的第一感官,形象的图片和实物对视觉产生刺激,并在大脑中作短暂的停留,有利于识记。学生如果看到过或接触过相关事物或概念,那么承载这些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就不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借助于实物、图片、视频等非语言手段能使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另一种方法则是利用听觉来刺激大脑,识记单词。例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可以先播放这些动物的叫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在学生渴望知道答案时教授单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慧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银川市 职业教育 教育园区集团化

一、银川市的经济特点

1. 银川市的地理环境:银川市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地势开阔平坦,总面积为9555.38km2,全市常住人口为1993088人。汉族人口为1504472人,占75.48%,少数民族人口为488616人,占24.52 %,其中回族人口为459647人,占23.06%。

银川市交通便利,拥有银福高速、包兰铁路、太中银铁路、宝中铁路;银川市拥有沙坡头、沙湖等自然景观和西夏王陵、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等人文历史景观。

2.银川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007至 2012年,银川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以上一年的基数,2007 至 2012 年银川市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14.0%、13.3%、13.0%、14.8%、12.5%,详见表一。

数据根据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银川市政府报告整理得出

3.银川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银川市特色产业链已经形成:其中灵武市拥有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主要产业是煤炭生产、煤化工、羊绒生产加工,建设有银川河东工业园、羊绒工业园;永宁县是国家级粮食基地县,主要产业是生物制药,建设有银川望远工业园;贺兰县是国家级粮食基地县,主要产业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有银川德胜工业园;兴庆区是商品流通的行政中心,信息、金融中心;金凤区是银川新区建设所在地,建设有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 经济发展对科技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依赖性持续增强。银川市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兴工强市’战略,逐步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第二产业要实施‘一强四优五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战略新高地。第一产业将提升‘两强四优四新’产业竞争力;第三产业要着力打造‘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思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这一新的产业结构将更加依赖科学技术,对装备制造业、商贸业、旅游业、餐饮业、文化教育业、金融服务等实用性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亟须建立与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银川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银川市的职业教育无论从投资和规模上都呈现跨越式的发展。“十五”期间,自治区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每年只有250万元。2004年,宁夏职业教育开展布局结构调整,开始扩张规模,走集约化发展之路。2006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后,自治区将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2000万元。2008年,自治区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并从2010年开始每年再增加1000万元,2012年达到8000万元。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被列为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地区,银川市承担职业教育园区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发展,摸索出一条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方针整合资源,改革办学模式,加快园区建设的路子。目前,银川市已投资建立宁夏职业教育园区,职业教育园区计划总投资61.74亿元,建筑面积171.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建筑面积67万多平方米,已完成投资33.04亿元,现教育园区入住学校10所,已有在校生6.8万人,在建2所,3所正在规划之中。同时,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和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体化建设)在银川市已经建成。包括现代服务实训中心、装备制造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能源化工实训中心等四个实训中心和职业教育创业园。

三、银川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足

通过改革试点,银川市的职业教育呈规模式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银川市的职业教育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专业布局不合理,专业缺少创新。银川市建立了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已经有十所职业学校入住,可这些学校入住后,大多都沿用了以前专业,新开设的专业都是一些原来优势专业的派生专业,缺乏开辟新的专业领域。学校资源整合后专业布局也只是向综合方向发展,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仍然脱节。

2. 专业重复设置,缺乏长远规划。很多学校缺少对专业设置的研究,什么专业热门自己就申请什么专业。只重视专业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在专业申报时根据要求提出专业建设的思路和规划,而在专业审批后对专业建设考虑较少,专业重复设置情况比较严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长远规划,更缺少特色专业。

3.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没有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学校与企业缺少稳定和紧密的合作机制。银川市建立了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后可以解决学生会操作的问题,学生能操作仍要靠校企合作来培养。学校寻求到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十分困难,企业等用人部门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往往只是迫于政治因素或情面而被动地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只准许参观不让动手操作的现象仍然存在。

4.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银川市职业教育通过整合后,银川市教育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和结构上都不能满足经济和职业教育的需要,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1%,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占专任教师的64%,双师型教师比例为35%,与国家规定的80%比例还有较大差距,专业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的合理机制,导致专业建设水平低,特色不明显,创新项目少。

四、银川市区域经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1.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相结合,与人力资源需求相结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各个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有效对接。

2. 围绕就业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工,很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 “养家糊口”,学生和家长非常关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职业院校的就业率,保持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3.增强校企结合,在实训体系上谋求新突破。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到校企合作理事会,通过“订单式培养”“零距离对接”等方式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的后备军。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要建立健全职教教师制度体系,明确职教教师建设目标,从企业当中聘请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和老师上课,同时要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新型高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彩霞.银川市中等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J]. 宁夏教育科研,2009(95).

[2]史银贵.新形势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 宁夏教育学报,2009.

[3]朱宝山.抢抓宁鲁联合办学机遇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新突破[J]. 宁夏教育学报,2009.

[4]打造“塞上江南”璀璨明珠―银川[J].经济改革与发展2009(16) “十一五”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Z].2006.

[5]王庆国.论职业教育区域性的内涵与实现模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

[6]罗海丰.高职教育区域化: 区域经济、高职教育非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战略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4(7) .

智慧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中职学生 思想品德现状 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形态的多样化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同时,当前社会中利益至上,一切按经济原则办事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及时行乐的思潮,以及、贪污腐化等社会现象给中职学生的人生信仰、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社会转型期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1.政治热情淡漠。从中职学生群体总的信仰方面来看,他们有很朴素的、立场鲜明的爱国情怀,但政治责任感、鉴别力和敏感性较弱;他们对政治教育热情不高、对时事新闻兴趣不大、对国情讲座反应冷淡,表现出知与行的矛盾。

2.理想信念淡薄。当前多数中职学生把学习目的定位为个人谋生、改变家庭境遇,有的把当前物质利益放在首位,有的崇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他们对理想信念追求淡漠。虽然他们认为理想信念很重要,但认为难以实现。

3.学习目的模糊。部分中职学生对于“为什么来校”,“为什么选专业”,“如何规划人生”等问题感到茫然。有的初中学习挫折较大,有的认为“出去都是打工”,有的为父母而入学,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甚追求,得过且过。

4.意志力薄弱。多数中职学生所受挫折较少,意志力薄弱,表现为在课堂上用手机聊QQ或看网页、和同学交头接耳、借上厕所之名在厕所抽烟、作业抄袭、躲避晨练、经常逃课去上网等。

5.法纪意识欠缺。部分中职学生法纪意识淡薄,表现为私自占有拾到的手机、购买黑市物品、常有小偷小摸行为以及参与打架斗殴、借人钱物恃强不还,个别学生常与社会人员一起以现金、香烟等形式对同学实施敲诈等。

6.言行举止粗俗。部分中职学生乐衷追赶时尚,展示个性,在仪表上表现为在喜欢染发、做指甲、戴首饰、穿奇装异服等;在行为上经常“出口成脏”、随地吐痰、酗酒吸烟、插队占强等;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7.诚实守信缺失。部分中职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在老师面前玩“两面派”,为违纪行为百般理由,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借钱后不能按时归还,模仿老师或家长签字,向家长撒谎要钱,个别学生甚至雇人和老师见面座谈,等等。

二、社会转型期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1.创建适合中职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要净化中职学生生存环境。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善德行为和高尚品质,要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对网吧、卡拉OK厅等文化场所管理,打击各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消除校园周边不安定因素,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利用校外德育资源。中职学校要组织学生到烈士纪念园、博物馆等德育基地进行生活体验,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学雷锋”、“珍爱生命、拒绝”、“勿忘国耻”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先进英模、老干部和老教师等德育资源进行情感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改进社会用人机制。社会企事业单位要优化中职学生就业环境,消除唯“学历文凭论”错误思想;严格执行行业资格准入制度,端正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竞争机制,任人唯“能”,促进青年学生形成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

智慧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交回避 社交苦恼 现状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17-03

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社交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很多高职学生深受人际关系困扰。社交回避是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是一种行为表现;社交苦恼是当事人深处其境时的苦恼感受,是一种情感反应。研究高职学生群体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现状,有利于我们认识社交回避在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特点,理解人际交往对高职学生造成的压力与苦恼,并向高职学生提出适宜的建议与指导,帮助其积极、和谐地学习和生活,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某高职院校的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进行团体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率93.13%。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采用由Watson和Friend编制、马宏修订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重测信度为0.68。量表包含28个条目,由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分量表组成。

(三)研究程序。选取大一学生,由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施测统一问卷,同时随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使用SPSS20.0软件录入、整理和分析所采集的问卷数据。

二、Y果与分析

(一)社交回避与苦恼总体情况与比较。分析298个样本数据(见表2)发现,高职学生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和总量表的平均分分别为4.54、5.06、9.60,均高于理论中值4、5和9。与常模相比,高职学生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和总量表得分均高于常模,并且社交回避与苦恼总量表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

(二)社交回避与苦恼影响因素分析。具体如下:

1.性别差异。统计显示(见表3),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总量表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民族差异。统计显示(见表4),汉族高职学生在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总量表得分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生源地差异。统计显示(见表5),生源地是城市的高职学生在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总量表得分均低于农村的高职学生,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7.政治面貌差异。统计显示(见表9),社交回避与苦恼总量表及回避和苦恼维度,在党员、团员、群众等政治面貌上,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性。

8.家庭经济状况差异。统计显示(见表10),高职学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总量表及苦恼维度得分上,来自特困、困难、一般和较好家庭经济条件的,得分依次增加,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社交回避维度上得分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社交回避对苦恼的相关及回归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高职学生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以社交回避为自变量,社交苦恼为因变量,二者相关系数0.639(P

三、讨论与建议

(一)高职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特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情况,在统计学意义上与常模相比差异显著,并且社交回避与苦恼及其两个分量表的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这说明高职学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比较严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社交回避对社交苦恼相关极其显著;回归分析也发现,社交回避对社交苦恼的回归差异性也极其显著。高职学生产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对人际认知存在偏差,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在积极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受到了创伤;有的是因为自卑心理,自尊水平过低,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主动交往;有的是人格特质所致,粘液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倾向于被动交往,谨小慎微,存在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等等。

研究数据还表明,高学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及其两个分量表,在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学变量上,得分虽然有差异,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也就是高职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及其分量表不受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二)改善高职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建议。高职学生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现状亟待改善。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开设人际关系相关课程。课程的开设要依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办学特点和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建设,要增加灵活性和选择性,让高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增强他们社会交往的技能。二是加强自信心培养。高职学生因高考失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等,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要根据国家对应用型(下转第35页)(上接第18页)人才的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等方面,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同时进行自我认知训练,加强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辅导,增强其自信心。三是加强实践锻炼。要依据高职院校的行业特色和办学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高职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和实践活动中的人际交往质量和成功体验,强化其人际交往动机和技能。四是完善咨询服务体系。针对社交回避与苦恼现象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或团体训练,通过专业咨询、朋辈互助、心理干预等方式方法,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安芹,陈浩.自我分化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安全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5)

[2]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3]黄吉彪,汤B,赵建新.中职生社交焦虑社交回避苦恼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5(9)

[4]邵华.医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于主观幸福感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4)

[5]何玉梅.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研究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

[6]李珍.中职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研究及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研究”(2015ZZ016)

智慧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网络视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度,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有63%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的渠道方面选择网络和电视,而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仅占27%。由此可见,网络视域下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面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F状

1.大学生利益倾向化明显

市场经济既改变了经济模式,也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效率优先以及竞争原则下,社会消极现象在不断蔓延,人际关系也逐渐趋利化,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当代大学生主要是“90后”、“95后”,他们追求潮流,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思想上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倾向,追求个人利益;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往往只注重个人利益,忽略社会利益。二是价值观念呈现多元性特征,价值主体多样性,造成了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2.大学生理想目标模糊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政治观念方面,主流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主张以自我发展来看待政治问题,对政治理论课普遍冷漠,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道德理想上评判标准模糊,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协作观念较差。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政治观念形成时期,政治观念尚不稳定,思想又比较活跃、好奇心强,对外界的变化比较敏感。特别是西方思潮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人云亦云,在政治信仰上呈现盲目性与多元化。

3.大学生民族自豪感不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用西方的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现实,夸大了中国现在的困难和问题,过分注重个人的物质利益,淡忘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手段和教育渠道落后,鲜活事例少,与时代的结合度不高,造成了民族精神构建的总体效果不佳,使得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诚信缺失、民族自豪感不强,不理解爱国的现实要求。

4.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普及化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已被学生所熟知,但需要进步一普及。73.09%的大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信心;45.73%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哪些”选择正确;30.67%的学生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选择正确,有 32.23%的学生不知道或不是很清楚或者选错项了;对“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主要表现”,选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比例分列第 7、6、4、2 位;“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排第一的是“社会公平的缺失”;“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来自于家庭”。

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不强

根据调查,学生对“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排在第一的是认为“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需要倡导”的占 70.25%;对“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实现是否需要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认为“是”的占 89.9%;对“是否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有 40%的同学没有选择“是”;调查显示,“66%的学生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经典著作,对其理论的精华没有深刻理解,22%的学生觉得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对其比较遥远,11%的学生觉得理论已过时没必要再去学”;在“您更乐于接受什么的方式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选择“思政课上老师生动的教学”的占 38.11%,位列第一,但同时在“思政课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回答“现实与理论教育存在差距”的占 46.46%,也是位列第一。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认可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思考

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是积极向上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各个群体中居于较高的水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初步的了解。但不容否认的是,当今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令人堪忧。

1.教育内容不够明确

(1)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一般价值的抽象升华,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这种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理论与大学生感性化、具体化、现实化的生活有很大差别,大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并将其付诸实践。一是夸大了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高高在上的信条,高于大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脱离了现实生活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大学生逐渐产生抵抗情绪,无法从内心接受并领会其深刻内涵。二是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在教育内容的制定过程当中不能正确把握教育方向,教育内容显得浅薄单一,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引起学生充分的共鸣,更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教育内容不断变化。一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往往只从理论层面进行论述,未能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照本宣科现象,无法将不断变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因此,对于本身对枯燥乏味的思想理论课缺乏兴趣的大学生们而言,更加难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成效。

2.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1)“思政课”教学缺乏活力。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仍然缺乏创新性,课程设置呆板、活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教育主体单方面的灌输传授,教育客体被动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探讨,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课堂气氛就显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

(2)教学不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课程的设计除了要立足于实际还必须追求课程价值的最大化,以取得最佳的课程设计效果。而我国课程设计的最大价值,就是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以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为契机,创设最有价值的课程计划、标准及各类基本教材。课程的教育价值不在于仅仅培养人才,更突出地表现在能够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方面。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取向普遍侧重于政治性灌输,功利性较强,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

(3)教学脱离社会实践。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和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具有较高的价值认知水平和明辨分析能力。但是,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理论高于实践,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阅历不足,眼高手低。一是单一式理论教学和考核方式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同虚设。二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的实践教学的展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教育管理不到位

(1)大班授课针对性不强。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加缺乏,因而只能实行大班授课制。这种模式的授课方式由于缺乏针对性,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接受能力,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无法一对一地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具体的教育方案,往往按照教师的进度以“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师与学生只是扮演了“演讲者”与“观众”的角色,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2)教育缺乏持续性。一是高中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渡不合理,未形成由良好的衔接机制,大部分高校对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除了高考分数几乎一无所知。二是当前高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融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当中,而且在课程设置上基本设置在大学一、二年级,而在大学三年级与四年级期间却基本不设置相关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没有形成长效性。

4.辅导员队伍质量下降

(1)辅导员专业素质欠缺。当前,许多高校辅导员的水平与其专业教师的角色相差甚远,选拔任用制度不合理。一是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往往是由本校刚刚毕业的学生担任,虽然熟悉学校的事务,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专业素质不足,所以在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辅导员群体大都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辅导员专业素质教育,缺乏成为优秀专业辅导员的素质与能力,所以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力不从心。

(2)辅导员思想上不重视。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任务,随时关注大学生学习及情感上的变化,他们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正确选择,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查发现,一部分辅导员从心理上不太认同甚至抵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自身价值观扭曲,不能为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做好表率。一是国家与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未能充分履行辅导员的职责。二是部分辅导员自身道德素质不高,有的甚至曲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不能以身作则,难以树立好的榜样,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模糊,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严重影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

(3)辅导员行为上应付了事。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实际情况是高校辅导员兼任除专业课授课以外的所有学生管理工作,事务繁杂多样,往往被戏称为“大学生保姆”,而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却被学校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据,缺乏足够的重视,疏于开展实质性的教育工作,在行为上敷衍了事,无法有效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5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已经逐步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一环纳入到了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普遍问题。一是长效运行体系不健全,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力度还不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二是深化创新机制不健全。高校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和大学生的要求,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更新实践活动内容,导致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三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许多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育考核办法、绩效指标和考核条例,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四是思想内涵建设不健全。许多高校普遍倾向于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大学生的参与程度,而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建设重视不够,出现了流于形式、忽视内涵的倾向。

6.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深度和广度,整体协调性不足

高校校园文化对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激荡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影响。一是缺乏明确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一些高校单单重视显性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隐性的精神文化建设,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协调,导致其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二是缺乏丰富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有些高校通俗文化流行,高雅文化难觅。有些高校娱乐型活动较多,科技型文化较少,导致校园的学术气氛不浓,科研成果不多。三是缺乏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缺乏完善长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负面的网络文化消解了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念。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网络教育资源内容庞杂,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并出现了多种价值评判标准并存的局面。这对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势必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削弱了校园文化的精神整合作用,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参考文献:

[1]陈芝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4)

[2]欧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程化研究[J].前沿,2014(3):38-39.

[3]张立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

智慧教育现状范文6

词汇作为语言的载体,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者在学习旅游英语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专业词汇的学习。与普通英语词汇不同,旅游英语词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在当前的旅游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旅游英语专业词汇,往往只关注词汇的字面意义和习惯用法,很少深入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此外,旅游专业学生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往往也只是进行机械的记忆,很少会去主动地了解词汇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实际的涉外旅游工作实践中往往因为缺乏对相关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而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不利于涉外旅游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旅游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引入词汇文化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词汇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学生旅游英语词汇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词汇文化引入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助于改进高职旅游英语词汇文化引入教学的建议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为了探析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词汇文化引入教学的现状,笔者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四个班的110名学生和10位教师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自行设计了考查学生旅游英语词汇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词汇测试卷和分别针对教师与学生的词汇文化引入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在四个班中各抽取英语成绩高中低档的3名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非正式访谈,以了解他们个人的词汇文化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和对词汇文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学生的词汇测试卷包含了18道问题,考查了学生对词汇文化知识几个主要方面的掌握程度,其内容涉及了动植物、颜色、数字、节日、宗教、神话和社会制度等。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由16道问题组成,其调查的内容包括课堂上旅游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知识讲授现状;学生旅游英语词汇文化知识课后自学现状以及学生对旅游英语词汇文化知识的学习态度和个人建议等三个方面。针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包括13道问题,其调查内容与学生的问卷基本相似,主要包括旅游英语词汇文化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对学生旅游英语词汇文化知识学习的态度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学生词汇测试卷满分为100分,根据回收试卷的数据统计,笔者发现学生平均得分仅为28.82分,这可以反映出学生词汇文化知识掌握的总体情况不太乐观。笔者还发现受测学生中最低得分仅为6分,而最高得分也只有66分,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在词汇文化知识掌握普遍较差的同时还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分数段学生分布情况的统计,笔者发现在12-51的分数段,学生人数最多,共有97位同学,占总人数的88%;在52-70的分数段,学生人数次之,共有11位同学,占总人数的10%;处于1-11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少,只有2位同学,占2%。以上数据表明,虽然旅游专业学生对旅游英语专业词汇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较低,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词汇文化知识积累,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笔者发现在旅游英语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会把专业词汇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会介绍一些相关的词汇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词汇文化意识,鼓励学生在学校课程以外,通过观赏英语电影、阅读英语报刊杂志、与外国人交流等方式改进对词汇文化知识的学习。问卷结果还显示,学生使用的旅游英语教材中也涉及到了一些西方文化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文化知识的介绍太过于简单笼统,编排缺乏系统性,在指导涉外旅游实践方面也缺乏针对性,而且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加强。

笔者还发现,在学生课后的旅游英语词汇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专业词汇时很少会有意识地关注词汇的文化内涵,平时也很少会主动地学习东西方国家文化。虽然如此,大部分学生也认识到词汇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承认词汇文化知识的欠缺不利于专业词汇的掌握,在词汇文化学习方面还需要老师更多地引导。此外,由于大多数学生缺少与外国人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因而学生在课外主要是通过间接方式来学习西方文化,进行词汇文化知识的积累,例如通过观看外国电影和阅读报刊、英文杂志书籍等方式来积累西方文化知识。此外,调查问卷还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多开设一些专门讲授世界各国文化的课程。他们认为现有的旅游英语课程更多强调的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而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挖掘的还不够,并不能给学生在实际的涉外旅游工作中予以足够全面的指导。

通过分析教师的调查问卷,笔者发现专业词汇一直是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强调的仍然是词汇的读音、拼写、搭配和释义,而对词汇文化知识并没有过多关注,即便如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会自觉地对相关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拓展,并将这些文化知识融入到词汇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对词汇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会主动引导学生学习词汇的文化知识并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如通过扩大学生的泛读量,鼓励学生观看外国影片,阅读报刊杂志或主动与外国人交流等方法来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此外,教师普遍认为词汇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专业词汇的习得非常重要。但是,教师一致认为目前学生主要依赖课堂上的时间来学习词汇的文化知识,然而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所能讲授的内容很有限且缺乏系统性,因此,学生更应该依靠自己在课外时间自学进行词汇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

三、改进高职旅游英语词汇文化引入教学的建议和方法

基于以上对高职学生旅游英语词汇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和词汇文化引入教学现状所做的调查分析,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改进当前的高职旅游英语词汇文化引入教学,提出以下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一)针对教师的建议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能否成功进行词汇文化的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课堂教学中词汇文化的成功引入,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知识能力。作为高职旅游英语教师,除了英语基本功要扎实以外,还必须要熟悉中西方文化,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高职教师才有能力去引导学生学习东西方文化知识,克服狭隘的文化偏见,帮助学生体验世界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教师要理清自身在旅游英语词汇文化引入教学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明确文化知识教学的目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文化知识无限性的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文化知识,因此,教师一方面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要学会正确取舍,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力争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最需要的词汇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主搜集、整理、分析和学习东西方文化知识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采取多元化和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将职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二)针对教材的建议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素材。由于当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旅游英语教材中对于词汇文化知识的内容很少关注,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现成的素材而不能进行有效的文化引入。所以,在未来的旅游英语教材设计中应当系统地增添与词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缺乏理想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深度开发原有教材内容,并作适当补充。首先,在教材设计上要同时兼顾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系统地覆盖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对于这些词汇,教材应当详细地阐述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惯例,从而使学生掌握在不同的社会情景语境下正确运用词汇的方法。然后,教材中还要系统地介绍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法律制度等文化内容,并且还必须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同时,教材中也应适度涵盖中国文化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英语来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其次,作为教师,必须学会钻研教材,对于现有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要善于挖掘和拓展,对于现有教材的不足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有目的选择和重组进行文化引入教学。

(三)改革考试形式

考试可以比较客观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上的薄弱之处并帮助教师找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因此,考试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改的有效机制。但事实上,目前各种英语语言能力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方式比较单调,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前的考试手段对旅游英语这种实用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是不合适的。它既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也不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提供指导,也就很难达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针对旅游英语课程和涉外旅游职业的特点,为了能够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在单纯的语言考试中,适度地增加一些针对东西方国家文化和涉外旅游职业技能方面的测试,比如通过模拟真实涉外旅游活动情景的方式进行口语考试,并增加口语考试的难度及在课程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教师还可以根据现实中涉外旅游职业活动中,可能需要处理的具体问题和应对的挑战,设置一些针对性的考查和测评来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