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议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议书范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原则;管理措施;河南沈丘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1沈丘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原则
农田水利建设要始终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论文百事通
1.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把握好“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1.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根据沈丘县农业经济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坚持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之路;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1.3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县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切实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能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2.1规范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和依据[1]。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论文百事通
2.2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沈丘县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众多,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2]。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投标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把关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并积极吸取其他行业及县市的先进经验,改进沈丘县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2.4着力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4]。落实好项目法人制,一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不同组建项目法人。二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在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应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项目的各项审批工作。三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新晨
2.5实行工程全面监理、监督制度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逐步“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3]。推行“小业主,大监理”除了监理单位自身的努力外,最关键的是业主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工程建设服务,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通过监理的监督,保证承包商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5]。
2.6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部门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
3参考文献
[1]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
[2]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77-78.
[3]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总是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8):103.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议书范文2
一、林业生产完成情况
截止到目前,上半年共完成造林13050亩,其中防护林10600亩、经济林1650亩、用材林800亩,绿化村庄35个,四旁植树20万株,封滩育林20000亩,新建林网65000亩,新建绿色通道58.6公里,新育苗250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全县没有发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灾。
(一)实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提升全县林业建设水平。一是大力实施了精品绿色通道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的“三高”原则,对永莘路、新博路、东郑路、庐山路、宁崔路、胜坨镇北路等路域进行高标准绿化,新建绿化带58.6公里,动用土方577.24万方,植树41.5万株。二是加大了重点水系的绿化建设。对永丰河永安镇段、溢洪河胜坨镇段、广蒲沟郝家镇段水系进行绿化,新建绿化带21公里,动用土方22万方,植树12万株。三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与全县土地开发治理相结合,按照“小网格、宽林带”的标准要求,重点对黄河口镇利林片、永安镇五村片、胜坨镇巴东皇殿片、郝家镇耿薛片、董集乡胡家片、西宋乡五七片等土地开发片进行林网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6.5万亩,动用土方155.6万方,植树32.1万株。四是大力开展村庄绿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绿化村庄35个,植树10.4万株。五是精心组织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印发了《20*年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安排布置了县直义务植树现场,组织县六大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干部职工2000余人进行了义务植树。抓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全县林业贴息贷款营造速生丰产林情况的调研、20*-2015年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林业建设项目编报等工作,编制了具体项目建议书,计划在20*—2011年新建森林资源3.14万亩,使全县林业建设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大林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开展了林业科技培训。以千村万户林业科技培训工程为载体,采取技术人员包乡镇与内聘技术员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和林业生产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发放科技明白纸和科技光盘等形式,加大林农群众培训。目前为止,已举办科技培训班22期,培训林农2800余人,印发科技明白纸4000余份,完成了全年任务的64.2%。二是加强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县有专家、乡镇有技术员、村有技术能手、户有明白人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增强了林业技术服务的及时性、机动性和实效性。三是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先后组织全县10名林果大户到山东农业大学进行培训,21名有林果业发展潜力的村支部书记到沾化、蓬莱考察学习外地林果业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推动我县林果业发展。四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苹果套袋和果品保鲜库技术,杀虫灯推广面积达到1300亩,新建果品保鲜库10座,提高了林业科技水平,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森林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巩固全县绿化成果。一是以“林业执法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全民义务植树节、“四五”普法宣传日和专项执法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横幅、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爱林护林的自觉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执法大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作用,严打涉林违法行为。在加强日常巡逻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专项木材整顿活动,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无证运输木材的违法行为50余起,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3、4月份集中开展的打击无证运输冬枣苗的行动,有效震慑了涉林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三是加强了苗木检疫,严防病源入侵。组织局森保站和种苗站的技术人员,加强外调苗木的检疫和消毒,严格苗木质量关,共检疫苗木20万余株,查处不合格苗木7000余株。四是严格办事程序,强化林政管理。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严格林木采伐管理,上半年共办理林权证43份,转让、分割林权证11份;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12份,间伐面积875亩,间伐蓄积2324.85立方米,做到了能不伐的不伐,能少伐的尽量少伐,促进了林木的有序开采,可持续利用。五是大力开展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印发了《20*年美国白蛾防治预案》,新建有害生物标准测报站1处,投资70余万元订
督导力度,进行森林防火检查10次,排查隐患8处,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平安运行。
(四)不断加大机关建设力度,努力倡树部门新形象。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将其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议程,强化措施,加强建设。一是在林业系统内部,组织开展了“勤于读书、乐于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倡树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机关队伍干事创业的本领。二是深入开展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把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先后举办了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组织干部职工到桓台县参观学习了林业建设,并注重活动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者的互促互进。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的同时,狠抓公款接待制、民主集中制和“五不”规定的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四是积极开展“五型机关”建设。在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机关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节约型和廉洁型机关,进一提升机关建设层次。同时,大力开展“平安单位”、“三无单位”创建活动,确保了林业系统的安全稳定,树立了林业部门廉洁勤政、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但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厚,社会化造林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二是美国白蛾代数多、繁殖力强、破坏性大,虽经几年有效防治,疫情有所减缓,但整体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三是经济林产业化发展、林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扶持政策少,不利于调动群众投资投劳、扩大产业规模的积极性。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林业执法难度大,尤其是油田涉林案件的查处难度更大,对依法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措施,对症施治,确保全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议书范文3
榆社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七十年代建设的工程,能正常运行的工程有限,而且设施老化严重,灌溉形式全部为大水漫灌,灌溉技术落后。因此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引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条件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模式,采用“公办民营、股份合作制、统包统管”等模式去管理、经营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十一五”以来,水利部门大力构建节水灌溉专业服务等重要节水组织,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管理、技术、示范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更加规范。通过这些措施做到三个保障,一是保障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保障节水灌溉事业顺利发展,三是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可大力推广农民合作社用水方案,只有让农民用水户积极主动的去改善和遵循灌溉秩序,才能促进新农村发展与建设,才能充分发挥节水灌溉的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可在一部分地方推行“控制总量、定额管理”的有效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安装IC卡、制定阶梯水价,并制定一系列奖惩规定,鼓励农民节约用水,提升节水意识,体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本质意义。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低,损坏现象严重。
榆社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没有稳定而长效的投资渠道,工程一直存在修建数量多、投入资金少、工程质量低的问题。资金不足承包者就在工程质量上做文章,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完全抛于脑后,只考虑到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工程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运行不久便进入冬眠状态。
2.责任不明、产权不清、没有明确的管理单位和主体。
随着农村开始全面实施度以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体制与所有制体制之间的矛盾逐渐体现出来。在这个期间所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管理权利与维护责任方面很难判定,这样就形成了灌溉工程,虽然有人在使用,但是没有人进行管理和维护,逐渐老化、损坏,最后荒废。
3.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发展不够平衡。
从最近几年来看,各地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主管理与自主管理的力度。但是从榆社来看,用水户协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组建与运行不够规范的,而且缺乏相关的运行机制。剖析其原因:首先是地方政府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用水户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还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且没有制定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工程设施过于老化,运行成本偏高;协会经费来源不稳定等等问题都制约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运行管理政策不健全。
由于工程没有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很多工程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安全隐患,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没有任何人把质量关,只是完成任务就行,从而导致工程不能长期正常运行。工程的运行管理比较粗放,相关管理政策缺乏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对工程的管理没有有效性,榆社县老百姓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公益性工程,无偿为农村的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服务,不收取任何水费,而水利部门又没有专门的工程维修资金,从而直接导致形成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发展策略
1.加大工程投资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在资金落实方面,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一要申请国家财政资金,二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三要动员受益群众筹劳筹资,四要努力申报一事一议项目,争取水利建设资金,五要拓宽水利融资渠道,吸引其他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尽量减少工程数量,提高单项工程投资,建设高标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通过招投标形式,选用具有施工资质且信誉良好、施工经验丰富、设备健全的工程建设单位。进一步健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监督单位对施工材料也要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2.明晰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
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明晰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财产移交手续,确定工程管理的责任单位。根据榆社县实际情况,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管理形式,明晰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对于比较大的工程,产权可移交于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对于较小的工程,产权可移交该村村委统一管理,也可与受益农户签订合同,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共同管理。
3.提高农民对用水户协会的认识,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在榆社县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农民用水户协会还是个新生事物,老百姓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为了给协会发展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采用电视报到、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讲解,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其概念、性质、功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案,推行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将示范预期效益充分的发挥出来,激发农民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用水户从心底真正认识到协会的好处,自愿参与其中。只要让农民有效的参与,才能减轻政府负担,有效减少在原有体制中收缴水费中环节多、资金挪用、层层加码等现象,有效收取水费,减轻农民负担,水利设施就可得到良好管理。
4.完善工程建设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榆社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都较小,但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工程建设时应从工程的规划审批、建设立项抓起,在编制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水费标准和征管办法;建设过程中要将管理设施、管理机构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严把质量关,让资金使用透明化;工程完工后狠抓工程管理,对于水费标准不明确、征管办法不落实,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运行实现良性循环,把“建管并重”落到实处。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议书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 投资控制 优化设计 影响
水利工程是服务农业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控制是项目主管部门所关心,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水利工程建设而言,控制投资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近几年澄城县水利工程建设进展加快,在工程建设中,通过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以及项目法人负责制等措施,使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杜绝了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澄城县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和工程投资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重点提出以优化水利工程设计达到控制工程投资成本思路。
1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投资规模的影响的因素
1.1影响水利工程投资控制的因素。通过对近几年澄城县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分析,可以看到:投资控制贯穿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其中水利工程设计阶段通过推行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推行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制,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不合理部分,使工程投资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整个控制过程中,优化工程设计,不仅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控制投资的前提。
1.2工程设计对投资的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管理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个阶段。投资控制关键在于项目决策和工程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投资控制的关键就在于工程设计。通过调查分析:水利设计费只相当于建设工程总投资的1%,但正是这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在千丰渠灌区内农田灌溉机电井设计,采用砼井壁管和铸铁井壁管的功用和使用效果完全一样,为了保证安全,按照常规设计大都采用铸铁管,经核算,铸铁管单井单米造价1500元/米,1眼200米深机井造价在30万元左右;而用砼井壁管,单米造价800元/米,造价仅16万元,可见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之大。
1.3设计质量对投资的间接影响。在众多工程质量事故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居第一位。不少水利工程设计中没有进行优化,加之工程级别确定不明确,出现了功能设置不合理,正常使用受影响;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和窝工的现象,更有甚者导致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比如,在千丰渠西干引水工程的枢纽设计,业主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设计单位在未做地质勘探的前提下,加之工程地质资料不健全,设计图在施工中无法付诸实施,工程概算一调再调,造成投资规模失控。
2优化设计的困难和成因
2.1政府主管部门对设计单位监管不力。长期以来形成的设计单位只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把项目主管部门和社会监督排除在设计监督以外。加之业主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另外,加之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小型水利工程的越级、无证、挂靠设计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工程设计质量下降。
2.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近几年,澄城县水利工程建设中,业主往往把投资控制重心的放在了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不重视。其主要根源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 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施工中变更多,投资无法控制;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少,一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无法顾及,一些社会自然人乘机通过关系挂靠让利设计,造成小型水利工程设计粗制滥造,根本无法组织施工。
2.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3做好工程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监管力度。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设计审查在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执行情况的同时,必须增加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和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同时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进一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提高设计工作质量。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设计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和审核,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3.2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和设计工程级别确定是优化工程设计的前提。工程水文设计受基础资料、推算、环境、人为因素等干扰,对设计成果或多或少有影响,这就要求对工程水文设计相关资料进行认真核查,设计引用的基本资料、数据、时期等,必须可靠,并适应研究对象精度的要求。同时对设计工程根据确定的水文资料、规模、效益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确定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和相应的洪水标准,使工程安全可靠与其造价的经济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3.3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要求,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水利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4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首先要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设计项目公开进行招标。在招标时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建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设计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单位在项目设计上的随意性。对于设计单位来说,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变为算着画,并通过技术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议书范文5
(一)基本特点
1-9月,我市经济呈现“低开平走”的发展态势,累计完成GDP51.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比1-3月、1-6月分别提高1.9和1.5个百分点,完成年初计划的73%。其中一产6.8亿元,增长6.6%,二产27.4亿元,增长14.6%(其中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14.2%),三产17.1亿元,增长14.1%。
1.工业经济“平开稳走”,经济效益趋于好转。
工业经济“平开稳走”。1-9月,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83.8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较1-3月和1-6月分别提高6.4和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46.3亿元,增长21.5%。主要原因是虽然今年以来“六六”产业(1-9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36.4%)、化工(1-9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23.4%)等表现良好,但由于支柱产业水泥行情持续低迷,恢复性增长缓慢,给工业经济增长造成较大下行拉力,使得工业增长较为平稳。
经济效益趋于好转。1-9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核得分197.27分,比1-2月提高36.97分;亏损企业28个,比2月减少27个;产成品存户率增长5.3%,比1-2月降低22个百分点。三大水泥龙头企业销售情况较好,建材产业行业性亏损得到有效扼制。化工、电光源和机电三大行业势头强劲,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9.8%、21.2%和42.1%。
(图一)
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效益农业势头不减。
1-9月,累计完成农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6.6%。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加大扶持粮食生产力度,全市粮食生产播种面积56万亩,比上年增长4%,粮食总产量预计23.2万吨,增长6%。特色效益农业势头不减,食用菌、高山蔬菜分别实现产值4.8亿元、1.2亿元,分别增长17%和12%;生猪、蜜蜂产量分别达到82.8万头和25万箱,实现产值4亿元和1.33亿元,分别增长5.3%和35%。但受市场行情及疫病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市场价格8月份以来开始下跌,目前已降至中猪价格7—7.6元/公斤,肉猪价格6.6—6.9元/公斤,而去年同期价格分别为15元/公斤、9.8元/公斤。农业品牌建设继续加强,共有26个农产品基地被列入XX市级以上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14个农产品被命名为XX市级以上绿色农产品。与此同时,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千库保安、“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等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3.投资消费平稳增长,对外出口增势强劲。
投资完成情况良好。1-9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限额以上投资完成23.8亿元,增长26.2%。今年以来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列入省、XX市重点、XX市“六大百亿”工程及“2005-310工程”的71个在建项目,1-9月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占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二是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由于今年列入“310”重点工程的工业项目的土地、资金都已落实到位,工业投资继续保持了高增长态势,1-9月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增长34.8%。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受消费者对房价下跌幅度心理预期过高、短期内商品房供应量过大、新增投资不足等因素影响,6月份开始呈下降趋势,1-6月、1-7月、1-8、1-9月比1-5月75.3%的最高增幅分别降低66.9个、61.1个、63.8个和57.9个百分点。
消费保持稳步增长。1-9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2.9%、16.5%。物价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0.2%,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增势强劲。据初步统计,1-9月,累计完成出口2914万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江化股份767万美元,增长59.5%;沃克公司496万美元,增长46.7%;华顿服饰497万美元,增长45.3%;美伊服饰128万美元,增长85.5%;恒亮公司由于市场原因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26万美元,为278万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绅特公司和云盛皮件公司出口实现零的突破,分别达到202万美元和124万美元。
4.财政金融运行正常,居民增收步伐加快。
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均较快增长,1-9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2亿元、贷款余额56.3亿元,分别增长16%和12.7%。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2亿元,分别增长18.8%和23.5%,从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上看,增幅最高的是其他工商税,增长35.3%,其次是契税,增长32.5%。财政总支出4.22亿元,增长26.6%,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9689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累计5489元,增长18.3%,增幅居XX市各县(市)之首,主要增长点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2714.11元,增长了34.8%。
(二)存在问题
1.应对宏观调控的措施准备不足。前9个月我市经济仍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这是近几年来高投入积累的惯性增长,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性影响仍在不断显现,宏观环境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此估计不足,工作思路未进行及时有效调整。
2.要素配置待优化。土地、电力及资金等要素受时空因素限制,难形成合力,制约了经济提速发展:土地供应和企业意愿、空间布局出现冲突,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小水电受雨水的季节性影响,难以实现年度均衡供应;受企业规模偏小、信誉不良、担保品不足及金融机构贷款权限上收等影响,银行“惜贷”,企业“难贷”;各种政策资源很多,但落实力度有待加强,部分资金补助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有待通过整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经济金融风险增大。我市经济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偏重,企业素质不高,资产负债率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一些过度投资行业,随着新的产能投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亏损面扩大,可能会导致部分经营不好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另外我市房地产销售下滑,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1-9月全市房地产空置面积22609平方米,同比增长98.7%),房地产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信贷比例较大,可能会使持续多年贷款高增长后出现不良贷款滞后性增长,从而带来一些金融风险。
4.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主要支柱产业建材行业效益不佳、房地产销售疲软、土地出让收益下降等给全年财政增收带来较大的压力,难以支撑日益增加的统筹城乡发展支出,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5.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难问题更加突出。在农资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粮食价格今年三月份已转升为降,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回落,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较大压力。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行业劳动需求出现下降也制约了农民增收。
6.项目建设难度较大。项目落地难度较大。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部分项目规划选址、征地拆迁难度大,业主投资资金落实难,项目与土地对接难,导致土地指标面临被收回的风险。部分行业、部分单位谋划项目和操作项目的能力偏弱,对前期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许多企业因资金和市场等原因将原定投资计划和投资规模调整缩小、或暂缓或放弃,如三友电子六亿支节能灯管项目、虎山集团和何家山水泥公司5000吨/日生产线项目。项目质量不高,目前要求供地实施的项目,绝大多数是投资不到千万元的小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增大,1-9月实际到位市外资金比上年同期下降9.4%。
二、2006年宏观形势及全年走势判断
2006年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望维持在13%左右的水平,这主要基于以下分析:
1.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仍较好。IMF在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3%,略低于2004年的5.1%。2006年受能源价格持续上扬等因素影响,预计增长4%左右。这意味我们只要积极应对市场游戏规则,着力化解各类贸易壁垒,努力开拓国际市场,2006年世界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应该还是有利的。
2.2006年国内经济环境将是“紧中有活”。2005年我国经济有三大看点:①GDP保持强劲增长,一季度9.4%,二季度9.5%,预计全年可达9%以上;②投资增长距国家预期尚有距离,但结构趋于优化。1-7月,全国限额以上投资增长27.2%,增幅比上年同期低3.9个百分点,离15%-20%的调控目标尚有距离。但属国家前期重点调控的钢材、建材行业1-6月投资分别增长18.6%和13%,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2.9和40.8个百分点,且两者增速均大幅低于27.2%的平均水平。③房地产投资逐月下降,但走势未定。自3月份国家出台一系列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出台后,房地产投资增速由1-4月的27.8%下降为1-7月的24.8%。有关专家预计,目前的房地产降温只是开始,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将继续下滑,对整体投资增长将产生较大的下行拉力。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06年,预计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仍将在高位区间运行,但受投资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从政策层面上看,为了防止因调控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而引起的经济萧条,确保经济增长能在合理区间运行和“十一五”规划有一个良好的开局,预计国家将在坚持调控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经济繁荣,如高举循环经济大旗,加快构建节能型社会;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台《物权法》,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为企业创造较好的融资环境;等等。但能源价格上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因素也将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多的不确定性。
3.我市经济总体发展将仍呈快速上升态势。“跻身全国200强县”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加快发展意识,全心全意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六六”特色产业在工业中的份额继续增加,2005年1-9月的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已达42.3%,预计2006年还会继续提高。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可比上年增长20%,其效应将在明年得到显现。但整体经济受贸易壁垒、要素保障、主要支柱行业建材走势不明等因素影响,2006年经济增长的压力仍相对较大。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06年我市发展应是机遇大于挑战,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抓紧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政策出台伊始就能及时应对。
三、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2006年主要指标安排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5.3%,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5.8%,三产增长13%;
——财政总收入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
——外贸出口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着力加快平台建设,促进经济增量提质。
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借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机,做实区内农保田调整的准备工作,力争启动开发区四期工程,实现开放区扩容工作的突破。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收回超过期限仍未动工建设的土地,鼓励企业出租闲置厂房、建设高层厂房、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着力抓好双氧水公司年产20万吨钯触媒生产线和热电项目、恒昌链条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米摩托车链条和1万吨工业链条技改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促其早动工、早投产。建设江东区行政商住区1号楼,做好行政商住区2号楼土地拍卖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园区环境管理,全面掌握化工企业的生产、污水和废气的排放情况,促其整改。
推进江贺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江贺经济走廊南拓北联,增加新的容量,落实《江贺经济走廊规划》,抓好区内相关乡镇的协调工作,保证土地征用、项目建设等顺利推进。创新开发机制,明确投资主体,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抓好区内企业的集中供气、供热工作,烟尘排放整治工作,做好十里牌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土地出让工作,抓好贺村至新205国道产业带和三道湾区片和竹木加工分工业区的规划和开发。
加快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清湖、四都、淤头、新塘边四大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产业、要素、服务“四配套”,着力推动四都基地布鲁克公司年产500件铝铸件、2000万个电热管,义乌凯杰塑胶公司新型塑料制品生产线,淤头基地上海华荣消防器材设备有限公司3条新型消防器材生产线,新塘边基地浙江森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搬迁工程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力争早动工,早投产。抓实四大基地的路网、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新塘边基地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推进平岗山小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科学做好可用土地的规划和安排工作。
启动南部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按照“大峡口”的理念,将江郎山、峡里湖、仙霞关、廿八都及浮盖山等景区开发和区内生态产业的发展纳入统一规划。结合互通口经济布局,着手对集镇总规进行修编,完成以峡口为中心的镇区功能规划。进一步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对以峡口为中心的串联五个景区旅游线路进行规划,发挥整体优势。实施江郎山景区主入口道路工程,建设旅游标志性建筑。按照青龙湖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建设项目;建设古镇姓氏博物馆,进一步丰富古镇文化内涵。推出廿八都古镇旅游区、峡里湖休闲度假区、月亮湖休闲娱乐区、江南毛氏祖居及三卿口古瓷文化旅游区等招商项目对外招商。将“农家乐”开发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引导其健康发展。重点加强碗窑等地现有“农家乐”的整治力度,将江郎、廿八都、保安等地一批前景较好的“农家乐”纳入旅游接待网络,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走品牌经营之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休闲型“农家乐”。
2.加大工业技改投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提升传统产业。落实规费减免、道路运输、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帮助水泥企业解决行业性困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拆除剩余11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完成达河水泥厂年产100万吨“凝石”生产线建设;启动红火集团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水泥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抢占资源领地,拓展市场外延。争取江化公司国内上市,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打响精细化工特色品牌,积极采用环保型设备和工艺,实施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附加值高、污染少的大项目,开发主导类后续产品,拉长产业链。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机电产业:鼓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规范行业管理,遏制无序竞争。电光源产业:发挥三友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基地建设,注重产品开发,完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集约化发展。消防器材产业: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力促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筹建省级消防器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构建消防器材产品全国销售网络。竹木加工产业:加强区域产业对接、资源流转以及科技合作,筹建“区域创新服务中心”,推动竹木产品创新结构,实现“二次提升”。轻纺服装产业:关注行业发展动向,着力实施品牌战略,促成企业与市外、境外公司合作,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和市场风险。绿色食品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坚持走标准化之路,建立健全标准技术推广网络和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
培育新兴高科技产业。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鼎力支持为康制药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以现有的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为载体,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着重引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急需人才和科技创新带头人。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加快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引导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大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努力缩短产业升级时间,降低成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估机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年度实施计划,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资金补助、技改贴息等手段,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实行资源消耗定额管理,推动部门乡镇和企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继续抓好一批企业的清洁生产,开展创建高标准、规范化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活动。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小水电、热电联产等环保型项目。加快生态市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积极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推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新能源工程。
3.统筹城乡发展,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加快城市功能区建设。深入挖掘我市优秀历史文化,在城市广场、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设计中融入我市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城市,增强城市吸引力。推动城北新城区规划建设,在完成城北新城发展规划修改方案、周家青广场设计方案及启动城区四山、“一江两带”文化长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抓好落实工作。抓实迎宾大桥、西环线、凝秀路、火车站广场、双塔公园、广电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以解放南路主污水管改造工程、景星路至江贺收费站主排污建设工程等项目为抓手,着力解决旧城区排污、基础设施配套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问题。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示范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市“三城联创”活动,进一步提升“山水园林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努力使我市成为三省边界名市。
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制定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做好三产发展规划及特色商贸、特色街区、特色餐饮等项目规划,力争付诸实施。加快城北大型超市、建材市场、精品商厦、汽车综合市场等项目的包装、招商和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大宗物资、农产品物流为主要内容,形成辐射三省边际的高速、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城市集聚、承载和服务功能;以培育行业协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提升中介组织服务经济的能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形成以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印刷包装、旅游观光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通过培育新的购房群体,加快写字楼开发,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引导房地产企业走向联合等措施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强镇建设。完善产业承载功能,打造适合发展的大平台。加快修编行政区域调整后的城镇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优化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大投入,以城镇供水、管网改造、路网建设和镇区亮化、绿化和美化、教育布局调整等为重点,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商贸、生态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城镇集聚力。围绕专业市场建设、仓储物流建设、中介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的互动能力。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消除体制性、政策,推动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实行社区化管理,降低外来人员准入门槛,在教育、购房建房等方面给予公平政策,不断提高强镇吸引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以清湖、上余2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建设为重点,结合7个乡镇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吸纳下山农民1053户3548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完善干部报酬最低保障机制。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致富能力,加快劳动力转移。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乡村康庄工程、垃圾集中处理、小流域治理和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等一批民心工程,推进黄衢南高速公路、48省道江溪线改建、46省道江贺公路大修、110KV我市凤林输变电工程、小水电开发等一批项目建设,夯实城乡联动发展基础。做强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扩大农产品的基地规模和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
4.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推进投资较快增长。
做实前期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联动机制,有效推进“调研-规划-项目”三大前期的联动工作,加强政企联动、部门联动,捕捉项目信息,努力发掘更多更好的项目;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推进机制,重点抓列入计划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和土地申报、资金落实。抓好46省道我市至贺村段外移工程、城镇防洪工程、城区主干道延伸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落实重大探讨性项目战略性研究的责任单位。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督查,掌握项目进度,及时上报;建立市重点办负责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统分结合,协调运作”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及时顺利推进。围绕国债项目、省“五大百亿工程”和重点支持的领域,及时推出项目并包装上报,积极“跑部进厅”,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盘子。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激励机制,制定《2006年度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考核办法》,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领导挂联制度。充分运用重大前期项目资金,鼓励单位、个人及时了解、搜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企业投资信息,拓宽项目源,搞好项目储备。2006年拟列入XX市重大前期计划的项目13个,总投资19.04亿元,我市市重大前期计划的项目22个,预计总投资40多亿元,预安排争取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6个,总投资15.11亿元。
推进投资工作。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力度。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初步安排62个,总投资23.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2亿元。组织学习《我市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暂行办法》的意识,做好本领域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工作;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程序,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科学编制;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与监督,力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性与高效性;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按时保质进行;注重政府投资项目的信息积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平台,实现政府投项目信息共享、经验共享。
推动重点工程建设。2006年预安排市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共124项,总投资6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7亿元。其中“310工程”项目初步安排62项,总投资23.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2.7亿元。以科技型项目、“六六产业”工程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生态型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工业产业平台项目为重点,科学合理编制计划,确保项目质量。加大对项目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争取项目申报、建设的成功率。继续推行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促进项目的实施。加大项目考核和督查力度,继续推行市政府与有关部门、乡镇签订“310工程”责任书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及时掌握进度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完善重点工程建设的质控机制,健全“政府监督,中介机构监理、施工单位自查”的三级质保体系,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健全和完善项目落地机制。按照项目开工应具备的土地、资金等要素条件,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未开工的促开工,已开工的抓进度。有重点的推进年产20万吨双氧水生产线、年产50万套汽车配件生产线、年产4000吨高纯度环氧树脂生产线、江贺公路大修工程、疾控中心、年产500吨功能性红曲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实施。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树立“选商引资”理念,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意识的引进一批和我市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企业招商,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大专院校,和大集团、大企业合作建立生产经营基地。继续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回归工程”。
5.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机制创新。
建立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推行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审核、稽查汇报、听证公示等规划管理制度。以《浙江省产业指导目录》为导向,整合贴息、园区、投资等政策资源,建立良性产业发展引导机制,重点向高新科技、生态型产业倾斜,逐步淘汰高污高耗落后企业。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民间投资备案制、核准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涉企收费公示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减轻企业负担。激活民间投资,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社会公益性事业领域。推进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向上争取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及时收集人才供求信息,定期举办网上人才交流会,筑好“聚才”平台;适时组织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赴市外人才市场和高等院校招聘紧缺急需人才;培养本地籍高素质人才,与上海大学联合举办好“专职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