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的收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纳税筹划的收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纳税筹划的收益

纳税筹划的收益范文1

关键词:纳税筹划

一、兼营行为与混合销售行为的合理安排

按照税法规定,在兼营与混合销售行为下,不同的业务情况需要缴纳不同的增值税或营业税。纳税人在进行筹划时,主要是对比增值税与营业税税负的高低,然后选择低税负的税种。

1.兼营业务是指纳税人在销售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同时,还从事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并且这两项经营活动并无直接的联系和从属关系。税法规定兼营行为的征税方法,纳税人若能分开核算的,则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不能分开核算的,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若该企业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因为提供应税产品或劳务时,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少,所以选择分开核算分别纳税有利;若该企业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要比较一下增值税的含税征收率和该企业所适用的营业税税率,如果企业所适用的营业税税率高于增值税税率,选择不分开核算有利。

2.企业的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以货物销售为主的混合销售行为。对于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而言,如果将涉及货物和涉及增值税非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合并征收增值税,加大了增值税税基,增加了企业增值税负担,如果涉及营业税的项目无进项税额抵扣,或者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则宜将混合销售行为转化为兼营行为。

二、企业销售中有关折扣的纳税筹划

税法中对折扣的划分有四种:即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实物折扣和现金折返。企业在选择促销手段时,一方面应考虑其市场营销效果,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税收成本,否则可能造成得不偿失的结局。

[例]某百货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进货物一批,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利润率为50%.销售价格均含税,成本不含税。本月为了促销,拟采取折扣销售方式,现有四种不同的折扣方案:

方案一:顾客购买货物价值满200元的,按7折出售(折扣额与销售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方案二:顾客购买货物价值满200元的,赠送价值为60元购物券(不含税成本为40元),可在商场购物;

方案三:顾客购买货物价值满200元的,返还现金60元;

方案四:顾客购买货物价值满200元的,在10天内付款,给予30%的折扣,在30天内付款不给折扣(若消费者选择该方案的话,假设一般在10天内付款)。

现有一消费者购货价值为200元,则百货公司选择哪种方案最有利?现分析如下:

方案一,百货公司计算如下:

(1)应纳增值税额为:200×70%/(1+17%)×17%-200×(1-50%)×17%=3.34(元)

(2)销售毛利为:200×70%/(1+17%)-200×(1-50%)=19.66(元)

(3)应纳企业所得税:19.66×33%=6.4878(元)

(4)税后净利:19.66-6.4878=13.1722(元)

方案二,百货公司计算如下:

(1)应纳增值税额为:(200+60)/(1+17%)×17%-200×(1-50%)×17%-40×17%=13.98(元)

(2)销售毛利为:200/(1+17%)-200×(1-50%)-40=30.94(元)

(3)由于赠送商品成本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则:应纳企业所得税:[200/(1+17%)-200×(1-50%)]×33%=23.41(元)

(4)税后净利:30.94-4-23.41=7……53(元)

方案三,百货公司应按照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为保证顾客得到60元的优惠,商场赠送的60元应是不含个人所得税的,该税应由商场承担。

(1)赠送现金商场需代顾客偶然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1-20%)×20%=15(元)

(2)商场应纳增值税额为:200/(1+17%)×17%-200×(1-50%)×17%=12.06(元)

(3)扣除成本、对外赠送的现金及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后的利润为:200/(1+17%)-200×(1-50%)-60-1.5=-4.06(元)

(4)由于赠送的现金及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则:

应纳企业所得税=[200/(1+17%)-200×(1-50%)]×33%=23.41(元)

(5)税后净利为:-4.06-23.41=-27.47(元)

方案四,假定该消费者选择在第九天付款,则消费者享受的现金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该百货公司应纳增值税额与第三种方案的计算结果相同,即为12.06元。

(1)企业毛利润=200/(1+17%)-200×30%-200×(1-50%)=10.94(元)

(2)应纳企业所得税=[200/(1+17%)-200×30%-200×(1-50%)]×33%=3.61(元)

(3)税后净利=7.33(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顾客购买同样价值的商品,由于企业采取的折扣方式不同,企业的税收负担和收益额也不一样。比较而言,方案一(折扣销售)最优,方案三(返回现金)最不可取。

三、代销方式的纳税筹划代销通常有两种方式:

其一,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即中间商按照生产企业制定的市场价格代销其产品,根据实现销售的商品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向生产企业收取手续费。这种手续费收入对中间商而言是一种劳务收入,应缴纳营业税。

其二,视同买断的代销方式。即中间商和生产企业约定一个协议价,如果产品可以销售出去、双方按照此协议价结算。虽然不垫付资金这种销售是代销,但中间商所获取的收入来自于商品销售,应缴纳增值税。

这两种代销方式下,中间商都能够获取一定的收入,但这两种收入的税收负担却不同。假设两种方式下,中间商的收入相等,那么哪种方式税收负担更轻一些,中间商获取的纯收益更大一些,或者说中间商应选哪种代销方式呢?

[例]某食品制造公司推出一种新食品,产品销售状况不佳,该制造公司决定委托某商业公司代销其产品,并借此打开销路。待选的方案有两种:

方案一:商业公司按照食品制造公司制定的价格10元/个对外销售,每月底,商业公司向食品制造公司返回销售清单,并按实际销售价格和数量与食品制造公司结算货款;同时商业公司根据代销的数量和销售额,向食品制造公司收取20%手续费。预计商业公司月销售数量为10000件,则其手续费收入为20000元(10×20%×10000)。

方案二:商业公司与食品制造公司约定交接价格为8元/个。每月底,商业公司向食品制造公司返回销售清单,并按约定的8元/个的销售价格和数量与食品制造公司结算货款,商业公司按照10元/个的价格对外销售,实际售价10元/个与协议价8元/个之间的差额,即2元/个归商业公司所有,假定商业公司月销售数量仍为10000件,则商业公司每月取得进销差价也为20000元[(10-8)×10000]。

两种方案中,商业公司每月毛收入额均为20000元,但两种方案下公司的税收负担和净收益额是不一样的,具体分析如下(忽略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方案一,食品制造公司的收益与税负:

此方案中,食品制造公司收到商业公司的代销清单时,要确认销售收入额100000元(10×10000)及销项税额17000元(100000×17%),同时要支付商业公司手续费10000元,所支付的手续费作为销售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设食品制造公司销售的这批产品销售成本及其他期间费用为B,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P,则食品制造公司的收益与税负如下:

应纳增值税=17000-P(元)

所得税前收益=20000-1000=19000(元)

商业公司的收益与税负:

应纳营业税=20000×5%=1000(元)

所得税前收益=20000-1000=19000(元)

此方案下,消费者最终以100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产品并承担了全部增值税负担,消费者总支出为100000×(1+17%)=117000(元)

方案二,食品制造公司的收益与税负:

此方案中,食品制造公司收到商业银行的代销清单时,要确认销售收入额80000元(8×100000)及销项税额13600元(80000×17%)。设食品制造公司销售的这批销售成本及其他期间费用以及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均同方案一,则食品制造公司的收益与税负如下:

(1)应纳增值税=13600-P(元)

(2)所得税前收益=80000-B(元)

而商业公司在此代销业务中,相当于购进成本为80000元,销售收入为100000元,该公司应对此代销业务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则商业公司的收益与税负如下:

(1)应纳增值税=100000×17%-13600=3400(元)

(2)所得税前收益=100000-80000=20000(元)

纳税筹划的收益范文2

【关键词】 财务管理;纳税筹划;风险形式;防范策略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面临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加强企业管理成为保障企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立足于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针对相关纳税事宜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对于实现企业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受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纳税筹划也面临着诸多潜在性风险要素,甚至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新时期,加强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

1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内涵特征

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在相关税法政策允许范围内,为实现企业投资价值的最大化目标,运用相关策略对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等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预先筹划和安排,以尽可能的减少税负,获取节税收益的纳税理财活动。

所谓纳税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相关纳税筹划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纳税筹划活动失败后造成各种相关损失的可能性,其实质属于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失败而付出的代价。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其存在与发生并不完全以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和控制,其发展、运动有着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筹划的全过程。现行税务制度下,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普遍具有主观相关性特征,多数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外在表现、影响程度相对复杂,企业在税收筹划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和损失都与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密切相关,由于不同企业在税收筹划决策和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迥异性,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受各类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2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形式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2.1

政策风险:企业纳税筹划的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相关企业缴税的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企业税收法律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不确定,从而导致企业对相关税法政策的正确选择不确定,导致政策风险形成。

2.2

财务风险:企业纳税筹划收益与其筹资的债务资本额关系较大,由于我国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可在税前扣除,股息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很多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通常会利用债务资本和财务杠杆获取较大纳税收益,但企业如果担负过多的债务,由可能会因为企业债务偿还压力过重,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2.3

经营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纳税与其经济活动过程密切相关。企业纳税筹划属于一种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所实施的合法性预先谋划和安排,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如果企业对预期动经济活的判断失误或自身经营活动一旦发生变化,就很有可能失去纳税筹划条件,造成无法实现减轻税负的甚至加重税收负担。

2.4

法律风险:纳税筹划应立足于税法政策允许范围内,企业所实施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如果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出现相关法律条款的理解与税务机关认定产生偏差或冲突,那么其纳税筹划就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遭受税务机关处罚而导致损失。

2.5

信誉风险:企业信誉是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实力的重要因素,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一项社会义务,也是衡量企业信誉的重要表现。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对于企业的信誉形象影响较大,一旦纳税筹划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将有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及效果程度,从而形成信誉风险。

3

新时期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新时期,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要素愈加复杂,企业针对纳税筹划风险应采取具体可行的防范控制措施:

3.1

强化纳税筹划风险意识,完善财务管理职能

纳税筹划综合性较强,纳税风险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后果。作为企业管理部门来说,应充分意识到纳税筹划风险的危害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完善纳税管理职能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纳税筹划业务素质培训,强化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纳税筹划的目的性与合法性等必要特征,提高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3.2 优化纳税筹划管理方案,规范纳税筹划程序

企业纳税筹划需要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及相关程序,新时期,企业应基于市场为导向,在优化经济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根据现行税法政策,合理的编制纳税筹划的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纳税筹划程序管理并规范纳税筹划行为,从多方位、多视角对其筹划项目的合法性以及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正确选择和利用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寻求纳税收益的增长点,实现利益最大化。

3.3 严格贯彻成本效益原则,确保企业整体效益

成本效益原则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企业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纳税筹划成本,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时必须全面权衡比较其成本和效益。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要着眼于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多种纳税筹划方案,选择能够有效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方案,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3.4 明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加强风险预警监控

由于企业纳税筹划是利用相关税法政策的边界进行运作,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准确把握其界限,企业必须加强与相关税务机关的业务联系,及时充分的了解相关税务征管法规政策的变化情况,正确应用财务会计知识,加强纳税筹划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针对纳税筹划过程进行动态监控,防范和减小风险发生机率,实现纳税收益。

结束语

总之,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纳税筹划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涵着各种风险。新时期,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有效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纳税筹划活动过程的动态监控,采用有效措施以实现纳税收益。

参考文献

[1] 赵勤琴 论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 财税金融 2010

纳税筹划的收益范文3

一、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企业纳税筹划和偷税漏税不一样,也不是恶意逃税,虽然这样能够减轻企业纳税负担,但风险太大,会损害国家与政府的利益,只要逃税被发现,企业将缴纳一大笔罚款或税款,并对企业得社会形象及威信度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企业发展,可谓得不偿失。而纳税筹划能让双方获益,提高企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使国家与政府坚持统一思想,这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帮助企业实现财务利益最大化

纳税筹划能够帮助企业减轻税负,降低税负标准,并有效控制好纳税人税收费用,这是一项有利于企业财务支出的行为活动,对于企业实现最大化利益意义重大。各企业税收标准差异很大,企业利润中税收费用是重要的财务支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很大。企业若是落实纳税筹划,将有利于自身财务状况的改善,获得更大财务利益。此外,纳税筹划能够帮助纳税人规避税法里面的“灰色地带”,在不违背法律与社会宏观经济的基础上,对于重复缴税的地方,可以不予缴税,减轻企业的税负,让企业通过税收获得最大化的财务利益。

(三)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纳税筹划主要是减少税负,企业通过会计可以合理调整经济业务处理,实现最大化的资本、成本及利润等,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1]在开展会计业务过程中,会计人员根据税法标准进行统计和记账,同时向财务管理部门报送,申请纳税资金,有利于提升企业会计业务水平。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是否真正将其落到实处,关系着企业的实际财务利益。对此,企业要科学、高效、及时地开展纳税筹划活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四)优化企业的结构和资源配置

国家实施税收制度,除了可以增加国家资金外,还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自身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市场,让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对于企业管理工作而言,要按照税法里面的税收标准规定,借助税收优惠政策与鼓励政策,合理调整结构,作出科学的决策,并适当扩大自身规模与业务范围,在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所以,企业要从税法变化入手,合理优化结构,科学配置资源,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增加国家税收

从宏观财政来说,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后,虽然国家财政与税收资金有所减少,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纳税筹划对国家财政与税收有刺激作用。国家通过调控税收政策,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能减少自身税负,确保企业在今后发展的发展中有较大的利润与收益,而这和国家财政与税收紧密相连,可以适当提高税收标准。[2]所以,企业通过纳税筹划活动,不仅能够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纳税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纳税筹划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出现的运营成本,直接决定了后期的利润。所以,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活动时,通常其运营成本都会提高,这种方法是企业主要的纳税筹划方式。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并衡量内外部环境状况与相关因素,不能简单地将减少企业税负作为目标。对于纳税筹划目标的确定,要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为前提,确保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纳税筹划在资金筹备中的作用

企业通过纳税筹划,能够最大限度减轻自身的纳税负担,实现经济利润的增长。当前企业主要有两种资金筹备方法,即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企业在纳税筹划活动中要严格进行区分。[3]例如,对于负债筹资中出现的借款,要在税前抵扣,这样有利于企业利润的降低,从而减轻纳税负担。而权益投资是在分配利润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税后利润来缴税,不过不能帮助企业降低纳税负担。所以,企业要通过负债筹资减税,适当增加负债筹资,减少权益筹资,来确保企业税负降低。随着负债筹资的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将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企业将负债筹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纳税筹划在企业投资中的作用

企业在投资时要交付一定税款,在开展纳税筹划活动中,应该全面掌握企业组织形式、投资行业及对象的情况,合理选择纳税筹划方式,确保与国家产业政策及调控政策相符。例如,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综合选择各种投资方法,企业纳税标准有所差异,合伙企业纳税为合伙人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为法人企业,在企业税收缴纳过程中,还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合伙企业在缴税上优势更大,不过合伙企业规模通常都较小,增值税额一般很低,无法满足抵扣标准,这点法人企业优势更大。对此,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开展纳税筹划,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取得最好的纳税筹划效果,实现自身财务利益的增长。

(四)纳税筹划在收益分配中的作用

企业在分配收益时开展纳税筹划活动,应从企业利润水平与分配政策出发,确保规划的合理性,用最大优势对收益分配开展纳税筹划。[4]例如,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在利润初期能够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要按照该规定,加大技术、宣传等投入力度,延迟企业获得利润的时间,从而利用该规定获得更多额外利益。此外,国家为引导企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经常出台实施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里面包括一些收益分配里面涉及的某些规定,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措施来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确保企业与国家都能够获利。

三、结语

纳税筹划的收益范文4

【关键词】纳税筹划成因与风险防范分析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规避或减轻自身税收负担而利用税法漏洞或缺陷进行的非违法的避税法律行为,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进行节税的法律行为,以及为转嫁税收负担所进行的转税纯经济行为。纳税筹划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以及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纳税筹划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因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存在了有近百年的历史,这充分说明这种经济活动具备它产生的条件与存在的必要性。

(一)主观动因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与相对固定的分配。对纳税人来说,既不直接偿还,也不付任何代价,这就促使纳税人产生了减轻自己税负的强烈愿望。为了使这一欲望得以实现,纳税人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选择:偷税、漏税、逃税、欠税、抗税、避税和节税。在众多的选择中,避税与节税是一种最为“安全”或“保险”的办法;偷税、逃税都是违法的,要受到税法的制裁;漏税必须补交。法制较为健全和征管较为严格的国家,偷、漏税和逃税、抗税往往是十分艰难的。因此,纳税人自然会力图寻找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其税负,这就是纳税筹划。

(二)客观条件

纳税筹划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税法及有关法律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一般来说,税法本身具有原则性、稳定性和针对性的特征。从原则性来说,无论哪一种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都以简练为原则,不能包罗一切,但税法所涉及的具体事物与税法的原则性之间往往出现某些不适应的问题;从稳定性来说,税收法律制度一经制定,就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社会经济生活的状况是瞬息万变的,由于情况的变化,要求税法作出相应的修改,但修改税法要有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针对性来说,税收法制中的具体规定虽然一般都有针对性,但在具体运用时,使针对性达到全部对号入座的程度是办不到的;原因是纳税人之间生产经营活动千差万别,有时会出现种种复杂的情况,这一切使避税成为可能。这也就是说,当税法等规定不够严密时,纳税人就有可能通过这些不足之处实现自己避税的愿望。具体来说,促使纳税人进行避税的客观条件主要有:

1.税收的优惠政策。当纳税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税法规定有相应不同偏重和待遇的内容时,容易造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企业、经济组织及纳税人利用税收内容的差异实现避税。如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优惠政策体系,就会使人们利用这些税收优惠及照顾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2.边际高税率的存在。如果税率较低甚至很低,国家取走税款对纳税人来说无关紧要,自然也就不会使纳税人绞尽脑汁去研究、实施避税。由于税率过高,纳税人的收入中有较多的部分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才可能引起纳税人的反感和抵制。特别是当边际税率过高时,避税现象更容易发生。

3.边际税率高是指在实行累进税率制度下,税率随纳税人收入级距的增高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多收入的增长速度抵不上多纳税的增长速度。纳税人避税的措施。一是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工作或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免使再增加工作获得的收入中有较高的部分被税收拿走,这一点当纳税人收入水平处在税率变化级距临界点时十分明显;二是进行收入或利润转移,降低自己的应税收入档次,减少纳税额,高税率往往成为导致纳税人避税的加速器,纳税人不堪重负,不得不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开辟各种减轻税负的途径。

4.税法细则与纳税事项吻合度的差异。由于避税正在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国家为了保证税收的质量,致使其在税收政策与实施细则的内容上越来越具体、详细。然而,大千世界的经济事项犹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税法政策与细则再详尽也永远不会将与纳税有关的所有经济事项都十分全面而又详尽地予以规定和限定,并不可能把避税的通道全部堵死,政府只得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再调整有关的法律和规定。

5.课税对象可转换性。课税对象的重叠和交叉,使纳税人可以左右逢源,寻找最佳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对流转额课税、对收益额课税、对行为课税、对财产课税。由于对课税对象确定口径的不同,纳税人最终承担的纳税额也就不同。对大多数纳税人来说,财产收益和经营利润收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可以相互转移的。如果国家对财产收益和经营收入采取不同的税率,就会成为纳税人利用这种转换躲避税负的依据。例如,国家规定财产税的税负过重,使财产所有人纳税后的收益达不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就会促使财产所有人出售财产而转为租入财产,进而躲避过重的纳税义务。企业的经营资本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权益),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负债),税法规定股息支付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缴纳所得税后的收益中分配,利息支付可作为费用列支,在计算应税所得中允许扣除。这时,纳税人就要认真考虑,是多用自有资本好,还是多利用外借资本好。

6.征收方法上存在漏洞。征税方法的缺失,也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如流转税它主要是在商品的流转环节上课税,故纳税人只要有效地减少或削减商品流转环节,便可以实现避税的目的。

上述例举的纳税筹划的客观条件说明,只要国家税收法规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就会给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空间,避税就不可避免。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与实施细则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一点瑕疵,国家只有承认它、正视它,才能争取在税法的制定与修改上的主动权,尽可能防止国家税收在合法的外衣下过多流失。

二、筹划中的两面性博弈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理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纳税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很多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纳税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纳税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纳税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纳税筹划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比如,某一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必然要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如果向他提供一份筹划方案,可以让他免予缴纳任何税款,只要他把经营业绩控制在起征点下就可以了。这一纳税筹划方案虽然使得税收负担虽然为零,但其收益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税收负担的降低明显是不可取的。可见,纳税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应当考虑收益与支出是否配比,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纳税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三、筹划后的风险控制

纳税筹划的两面性博弈中,尽管能降低税务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但这仅是预测与估计。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风险与效益并存,有效控制风险是筹划目的得以达到的关键。企业纳税的风险防范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正确树立风险意识

纳税筹划一般需要在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作出安排,由于经济环境及其他考虑变数错综复杂,且常常有些非主观所左右的事件发生,这就给纳税筹划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因而其成功率并非是百分之百;况且,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也是一个估算值,并非绝对的数字。因此,纳税人在实施纳税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

(二)准确理解与把握税法

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深入研究掌握税法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使纳税筹划活动遵循立法精神,才能达到纳税筹划之目的。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不同营运方式的税收规定的比较,故对与其相关的法规进行全面理解与把握,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基础,才能进行比较与优化选择,制订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投资、经营、筹资等方面的纳税筹划方案。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纳税筹划的收益范文5

(一)纳税筹划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企业的整体负担中,以税收所占比重最高,且税负具有强制性、无偿性。且税负是企业的净现金流出,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额外的经济收益。所以,要想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增加现金流,降低资本成本,进行成功的税收筹划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纳税筹划有利于税法的不断健全与完善

由于纳税筹划是合法地运用税法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最优化安排,达到少纳税的目的。税务机关不能对企业加以处罚,只能从加强税法建设角度,不断从纳税人的筹划方案中发现税法的不足之处,堵塞漏洞。

(三)纳税筹划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进行税务筹划,是以现行税收法律为依据,在熟悉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制构成要素中的税负差异进行税务筹划,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现代税收是依法制定出来的,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纳税筹划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增强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由此可见,进行纳税筹划是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及原因分析

虽然在近几年的理论和实务中,纳税筹划之风有流行之势。但都是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企业中并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其所进行的纳税筹划不能称为实际意义上的纳税筹划,仅是在变相偷、逃税款,未能严格按税法规定进行,活用税法。

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纳税筹划,怠于进行纳税筹划。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人们对纳税筹划认识上存在误区

不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税务机关,均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偷税、逃税。其实不然,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项全面财务规划方案,它是从企业成立之初的组织方式选择到成立之后的供、产、销,人、财、物的最优化配置,是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检验。所以说纳税筹划是一种高难度的企业管理活动,但我国企业往往忽视如何成功节税,而是采取法律所禁止的方式去偷逃税款。

(二)纳税筹划方案缺乏综合性

人们在设计纳税筹划方案时,往往不能通盘考虑,而是单单盯住某一种或某几种税上,经常是增值税少交了,但企业所得税反而多交了。所以,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始终要明确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利润,纳税筹划只是手段而已。

(三)纳税筹划成本偏高

这应该是我国现阶段纳税筹划不被企业所广泛接受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人,收益不大于成本的事,所有企业都不会做的。由于纳税筹划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纳税筹划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时间效益以及零涉税风险,对纳税筹划技能有较高要求。在纳税筹划的整个过程中所耗费的大量财力、时间,会大大抵消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带来的收益,甚至得不偿失,从而使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积极性不高。

(四)税务机关的寻租导致纳税人不愿意纳税筹划

这是很多企业不愿进行纳税筹划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在各税种征管上存在漏洞。纳税人心存侥幸,即便有偷逃税款行为,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解决,从而规避税法的处罚。但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进行,“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这一税制改革思想的执行,这一非法节税空间正在被挤压,要求企业还是要合理、合法节税。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路径选择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筹划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1、收入总额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总额包括营业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在对收入总额的筹划之中,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解收入;二是延迟收入确认时间。

由于现代企业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都是混业经营,以求得规模效益的最大化。生产企业在生产、销售产品的同时还会提供售后服务、以及为控制成本而并购一些上游供应商,达到集成效应。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往往为了方便,将生产收入和提供服务收入合并在一起计算。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如果企业既生产产品,又提供应税服务,当然这里指的是两个行为。企业分开核算的,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不能分开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则关键看其应税行为是否涉及到减免税,不管是销售产品还是提供服务。

企业可以自行设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纳税人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需要对节税的时间价值与采用现销方式下净现金流入进行比较。或许采用延迟纳税所节省的税负不能抵顶企业尽早收款进行投资所得的收益。因此,企业不能仅考虑税负,还是要从整体的投资收益来考虑筹划方案。

2、免税收入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免税。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看,主要涉及到股息和投资转让所得。股息和投资转让所得承担的所得税税负不同,前者根据投资双方的所得税税率差异补缴所得税,如果投资双方的税率相同,则股息不再补税;后者全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从税收筹划的角度,投资方转让股权时应避免将股息转化为投资转让所得。可采取的方法是投资方转让股权前,由被投资单位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进行分配。因为企业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所得免税。所以说,企业在进行投资转让时应尽量选择在被投资方分配股息、红利之后。扣除项目不变,转让收入越小,企业税负便越轻。企业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可以大大减轻税负,实现转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3、各项扣除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中的各项扣除应遵循真实合法的原则。其扣除项目主要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1)成本支出。企业的成本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销货成本。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影响着企业不同时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我国税负规定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择一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其所影响的还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前面已做阐述,在此不再赘言。

(2)费用。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中主要是企业的利息费用,也就是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企业可以选择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方式。选择权益筹资,向股东分配股利是税后利润进行的分配,其已经交过企业所得税,并且,股东分得的股息、红利还要按“股息、利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可以达到45%的税负水平。而选择负债筹资,在严格控制财务风险的情形下,企业是可以得到利息抵税的好处的,也就是利息税盾的作用,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如此利用利息避税时,要注意《企业所得税》发的反避税条款,即资本弱化管理。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所以企业在进行负债筹资,调整资本结构时,一定要注意反避税条款。

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有扣除限额。《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对于业务招待费支出,我们可以测算出一个临界点,根据往年的销售水平和今年的经济环境可以应该有一个大概的测算,只要按这个临界点来做本年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就不会纳税调增。

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如果企业的广告费用过多的话,如可以另外单独设立一个独立的销售公司,将销售额做大,从而提高扣除标准。

4、捐赠支出的筹划

其他支出中要强调公益性捐赠支出。在社会遇到自然灾害,像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很多企业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捐赠。在捐赠的税收筹划时,要从以下两点入手:选择捐赠时机;选择捐赠形式。

(二)税收优惠的筹划

1、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企业投资方向的选择

企业在项目投资时,可以选择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等国家鼓励类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此外,企业还可以选择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雇佣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员工资薪金加计100%扣除等方法,增大扣除项目,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减轻税负。

(三)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

纳税筹划的收益范文6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策略

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比重,其推进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增强国力、促进就业、繁荣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企业纳税筹划对于现代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在纳税筹划无论在理论研究或实践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纳税筹划是一项新的重要的研究课题。通常认为,纳税筹划思想最早由20世纪30年代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提出,其在“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判例中对当事人依据法律达到少缴税款作了法律上的认可,这一判例逐渐得到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法律界的认可,并成为纳税筹划基本理论基础。

一、纳税筹划理论概述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

1.企业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也叫税收筹划,税务筹划,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国外税收理论体系中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其在各国税收法律中尚未有明确的定义。

2.企业纳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合法性是纳税筹划最基本的特点,是将纳税筹划与偷逃税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2)计划性。纳税筹划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与企业很多活动密不可分。它是一个事先的有计划的程序,可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但不可能是事后的一个活动。

(3)经济性。企业在税收筹划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4)风险性。收益与风险并存,纳税筹划活动亦是如此,它可以为企业降低税负,节省成本,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3.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1)纳税筹划最原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为企业减少税收负担,增加税后净利润,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从而直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2)纳税筹划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

(3)可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宏观调节作用。通过合理选择纳税方案,既可以使企业税负有效减少,同时国家也可通过税收杠杆实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4)有利于促进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二)纳税筹划的主要形式

广义的纳税筹划有五种主要形式,避税筹划、税收转嫁筹划、节税筹划、规避“税收陷阱”和涉税零风险筹划。

1.避税筹划。主要是指纳税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法律漏洞及空白完成筹划躲避税收的目的。其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并不违反法律,当然也并不完全合法。

2.税收转嫁筹划。主要指指纳税人采取调整商品价格的方法,而把税负转嫁给了与其有经济活动的其他人,从而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目的。

3.规避“税收陷阱”。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别陷入到某些税收政策里的陷阱条款之中。

4.涉税零风险筹划。主要指企业需要确保经营账目规范清晰,纳税申报及时准确,并足额缴纳税款,税收方面不要发生违法乱纪现象,也就是确保企业涉税方面处于零风险或者极小的风险状态。

二、企业纳税筹划的策略

企业纳税筹划有很多的策略和方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思路:缩小税基,适用较低税率,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利用成本费用的抵税作用,延缓纳税期限,合理归属所得年度等。

(一)筹资过程中的筹划。企业要想开始经营,首先必须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一是通过向投资者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形成企业的自有资金;二是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等。

(二)投资过程中的筹划。针对投资者来说,税款作为抵减投资收益的一项手段,税收对于投资收益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所得税方面更为关键。

(三)资金运营过程中的筹划。通常企业会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筹资,再将这些资金进行科学投入,从而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周转需求,该阶段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通过该阶段加以实现,并且纳税筹划贯彻始终。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上述的纳税筹划的几种风险,可以总结出一些风险控制策略,具体包括:

(一)加强风险意识。通常情况下纳税人在经济行为未发生时已经做好了纳税筹划,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并且经常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纳税筹划时刻都存在风险。

(二)密切关注政策及税收法律的变动,保持纳税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成功的纳税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的变动趋势等,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做好筹划方案,有效降低风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必须全盘加以考虑,权衡利弊,不要因为筹划而进行筹划,而应充分体现企业的总体投资情况,体现企业的经营策略,并符合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不要有税种的限制,当然也不能只为了减少税负而筹划。

(四)加强培养,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的能力水平。通常情况下,作为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其自身的能力水平越强,则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也越强。所以,企业应加强对纳税筹划人员的培养,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减少企业的筹划风险。这就要求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即要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相关的各方面法律法规、处理惯例等,并能够熟练加以利用,切实把握好税法的发展变化趋势等。

参考文献

[1]黄秋芳;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问题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

[2]柳海鹰;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3]李建忠,徐咏梅;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