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教育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教育研究

智慧教育研究范文1

《窃读记》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这里的读不仅指朗读,还包括阅读和理解。但是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被进行了放大,经常出现为了读而读的现象。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读,如何通过读正确地理解、感悟,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难以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也难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背景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2.无意义的问题设置,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

设置问题的目的是引发思考或检验学习成果。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常常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有的问题在课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却还要不停地发问,虽然看似师生配合得很好,但这都是浅层次的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3.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渗透不足

现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具体的文章看得非常重要,将文章中的句、段分析得滴水不漏,但是对这篇文章所承载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却没有强化和渗透。

4.教师的精彩胜过学生的精彩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看到教师的专业素养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氛围或者热热闹闹,或者潸然泪下,但是学生却表现得很平庸,完全成了教师表演的陪衬。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快速入境

上课伊始,首先放映老北京的视频(选自林海音的电影《城南旧事》),将学生带入情境,体会到那时读书对于一般人家的孩子来说很难。这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窃读”的含义及原因,为理解文章的主旨奠定基础。

2.有效的任务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窃读之后,没有让学生直接去学习课文,而是出示了按照原文制作的动画,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请学生仔细观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一个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及其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对比阅读,感悟至深,方法渗透水到渠成

当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之后,再出示课文,进行对比,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让学生找出他们认为描写得好的地方,并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通过经历和作者一样的经历之后的深入思考,再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这样主动寻求写作技巧便水到渠成。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还能力给学生

教师合理有效的任务驱动,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的思考、积极的表达,再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写作的技法。

案例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窃读记》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文章主题非常明确,那便是因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而心存感激。实际上,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得到不同的人的帮助,让学生懂得这一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传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文章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极为纯净、生动。

2.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身处现代,很难理解作者当时因家庭贫困买不起书而又非常渴望读书的痛苦心情。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对于刚上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3)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有一定难度。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住课文中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文章中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通过与作者的描述进行对比,深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的同时,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滋润,也需要爱的关怀的道理。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4.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背景呈现,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段,让学生认识老北京,并进行教师引导下的递进式提问:“这是九十多年前的北京,谁能谈谈那时的北京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那时人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主要是通过读书。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她就很喜欢读书,可是她家生活并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供她买书来读,怎么办呢?”“书店老板会允许她这样只看不买吗?”从而引出“窃读”。

设计意图:“窃读”这种行为在当今社会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通过视频的方式再现课文的时代背景,将学生带入情境,帮助他们体会那时读书对于一般人家的孩子来说很难,为学生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偷着看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调动思维

步骤一,再现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活动:呈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动画,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思考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小女孩窃读的经历,并选择一种顺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女孩窃读的经历。

步骤二,小组交流,充分表达。

教师活动:将你对叙述顺序的思考结果和你对小女孩窃读经历的描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之后,进行小组汇报,汇报叙述的顺序及小女孩经历的过程。

学生活动:小组进行交流,叙述顺序可能为地点转换的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

步骤三,小组汇报,成果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课文的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每位学生都在通过视觉的输入,经历着和作者当年一样的情境,他们并没有被文本所束缚,而是会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去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他们经历了视觉输入、语言转化、语言组织、表达输出这样一个过程,他们是在主动思考。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能力和按照一定顺序表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对比阅读,技能提升

步骤一,对比中感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研究作者是怎样写的,并与自己的描述进行对比,发现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对作者的描写进行评述。

步骤二,细细品读,寻求技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和词语是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细细品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

学生活动: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和词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当学生们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再与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经历过思考之后再与文本对话,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这种方式远比直接学习文本收益大,且更有效率。通过这样的对比,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写作技巧。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不但能使学生从内容上领会课文的主旨,还能从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真正达到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指导朗读,效果自然更好。

第四环节:通读全文,再次感受

引导学生再读全文,从内容或写法上谈谈收获,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评价及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升华情感。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也来写一写。

(2)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让小女孩不再窃读?

设计意图:写一写自己小时候的事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小女孩想一个不再窃读的好办法,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智慧教育理念所提倡的。

智慧反思

常规的语文教学在讲授这种类型的课文时,一般都是先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再逐段分析,不管是采用以读促讲,还是采用小组研究,都摆脱不了将课文解剖的模式,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总是很难达成。本课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有效达成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反思内容如下:

首先,语文教学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主动学语文,这样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

智慧教育研究范文2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园;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10-04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整体跃升,智慧教育形态已初现端倪。泛在化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服务等智慧教育特征日益凸显。智慧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实施智慧教育战略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智慧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大部分文献中,智慧作为哲学名词而存在。笔者认为哲学层面的智慧内涵有助于我们对智慧进行溯源式的追踪和探讨,但从教育视角来看,智慧与知识紧密相关,若能从知识与智慧的比较分析中明确二者的不同,将具有更为直接的教学指导价值。一般认为:知识表现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被公认并经实践检验的是正确的,能指导决策和行动的结构化信息,包括事实、经验、技巧。知识虽然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其具有静态属性,可以通过识记和传授得以传承。而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并提前进行决策和行动。智慧是基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其核心要件是思维。智慧无法通过识记习得,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经历和体验。

2.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

从相关文献来看,“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均源自英文“Smart Education”。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国内学者在翻译、引用时略微产生了差异,在大部分文献中二者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文献将“智能教育”译为“Intelligent Education”。对于智能教育,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认为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该类观点重点关注技术手段,如蒋家付(2011)认为智能教育,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处理、分析,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决策和反馈评价的教育方式。[2]二是认为SMART是由自主式(Self-directed)、兴趣(Motivated)、能力与水平(Adaptive)、丰富的资料(Resoure enriched),信息技术(Technology embedded)等词汇构成的合成词,认为智能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李洲浩,2012)。[3]该类观点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三是认为智能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该观点直指教育目的,与智慧教育异曲同工。关于智慧教育目前也尚无统一的认识,国际学界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祝智庭(2012)为代表的国内教育信息化权威学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认为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4]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的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的重点与前提在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智慧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从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比较来看,前者更为强调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后者更为关注技术手段的适宜性,也即智慧地使用技术从而促进学习者形成并发展智慧。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术层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分析,进而辅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采用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体系,实现了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和易用性。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对家校互通提供立体化的网络支持。智慧学习环境中部署了传感网,利用各类传感器能捕获并识别各类学习环境中当前的温度、湿度、照度等物理信息,并根据预设,将其调整为最适宜的状态,为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通过传感网技术还可实现对重要设备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进行捕获与跟踪,实现智能安防和校园智能化管理;通过部署在教室和其他学习环境中的智能录播系统,可在不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将师生的教学实况自动录制,并实时存储于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学生可借此进行巩固复习,老师可借此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观摩;智慧环境实现了传感网、有线网、无线网的无缝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为构建家校互通的绿色学习社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

云计算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储、共享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资源建设体现出全新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从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已从传统的静态、封闭的文本、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幕课资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社会化网站(SNN)学习资源建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与学也体现出了崭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实时、便利的教学资源获取及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获和存储。智慧的教学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打断原有思路的情况下便捷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实时拓展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动态、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此外,可将学生的笔记、课堂问答,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标注、修改等生成性信息实时存入资源平台,为学生巩固复习、交流经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资源支持; 第二、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智慧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统计与分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可基于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第三,实现了自然、高效的课堂互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人与技术、设备、资源、环境的多维度互动,创设了高效、自然的体验环境;第四,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智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互动交流,协作分享的工具,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竞争性学习将会易于开展;第五,教学将突破明显的时空界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进入资源系统点播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可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获取帮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和课堂时间。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教育装备与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学习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为突出。

1.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于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黄荣怀等(2012) 从环境构建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5] 蒋家傅等(2011)经过长达两年的智慧校园项目实践,从智慧校园与传统校园环境相比较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应具备九大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6]也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如严大虎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到教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7]周彤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8]可见,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其内涵和特征各有不同又趋于一致。总体上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系统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

在实施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联合江苏金智科技于2010年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南邮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平台、身份平台、门户平台、GIS平台,建立公共的信息标准,进行数据融合、服务融合、网络融合,实现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目前南邮智慧校园已经上线运行(http:///ccs/main/loginIndex.do)。为师生提供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感知等五大类服务;浙江大学与中国电信于2011年7月签署了“智慧校园”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里协助浙大建设“智慧校园”项目。该项目将基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建设浙江大学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等智慧校园应用,并凭借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建成安全监控、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此外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同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正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承担了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项目是由佛山市政府于2010年启动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面向基础教育,创新性地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多方优势力量,历经两年多的研发、实施,开发了智慧校园教育云资源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家校通系统、智慧文化系统等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研制了电子书包、电子课桌、智慧讲台等多个教育产品;建立了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场室;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该项目已于2012年通过政府验收并上线运行(http://),是国内目前较为系统、完整,且已投入使用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2.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台湾地区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 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 计划效果良好, 开始向全港1000 多所中小学推广。在内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 个城市试推广;2003 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已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2011年11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虹口区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南京从2012年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学成为试点学校;2012年,广州四所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学校也于2011年开始试用电子书包,目前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电子书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应用遍地开花,除上述城市外,重庆、青岛、宁波、山西、陕西等地都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面向基础教育低年级阶段,定位于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与移动学习相结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

电子书包虽然广受重视,但实际试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中“逐分”导向与电子书包的“育人”理念产生冲突,使得电子书包的大面积推广遇到障碍;其次,电子书包的安全、价格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第三,现有电子书包产品,基本上是由IT企业主导研发,一线学校被边缘化,导致现有产品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第四,与之配套的优质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匮乏,使得基于电子的课内外学习难以全面开展;第五,电子书包涉及硬件终端、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数字内容等诸多方面,使其处于多家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范围,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通力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大面积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导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研究较少,多停留在个别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各系统、各产品间的兼容困难,难以真正发挥系统优势,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缺乏有效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利于有关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产品和技术多为企业在各自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应用,缺乏创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台与基地,新技术、新设计难以有效转化为教育服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仍没有形成,难以实现智慧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23):109-24.

[3]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智慧教育研究范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开放教育;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教学有效性

1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侵入高校课堂已成为日常现象,低头族的普遍化给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强硬的制止学生使用手机从现实角度上来看也不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由于_放教育的特殊性,开放教育学员难以进行长时间的整体化学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交互性以移动性等特点实现碎片化、移动化学习,将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融人到教学活动中,使其成为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时间分配最优化,帮助开放教学学员打破时空的界限,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了开放教育构建智慧课堂所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综合现今国内各在线教育平台、教学管理微信公众号的实践经验,笔者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开放教育智慧课堂构建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以期为提高开放教育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2相关理论研究

1)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于远程教育方式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学可考”终身教育价值理念。区别于传统的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对于学生的学历、年龄、职业、学习能力等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你想学、愿意学、用心学,在通过入学水平测试后就可以注册获取学籍,通过互联网登录电大远程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相应专业课的学习,在线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难题。同时,开放教育学员还需定期的到学校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或参加小组教学。在修满既定的学分之后,开放教育学员就可以获得国家认证的本专科学历证书,其中,对于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还将为其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2)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指在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以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的教学课堂,从而有效培养、开发学生智慧能力学习的新型课堂。智慧课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二是协作交流互动,智慧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而良好的协作要以良好的交流沟通为基础,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三是个性化内容推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推送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陛化学习需求。

3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开放教育智慧课堂必要性研究

3.1顺应时展趋势,提高教学趣味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通讯设备也不断入侵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根据网络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截至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有率达34.5%,中国智能手机使用率高达74%。现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面:教师在讲台上面声情并茂的讲课,学生在课桌下小心翼翼的玩手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犹如教师个人的“独角戏”一般。而为了制约这种现象,教师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往往效果并不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时代变化以及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其一味的压制、制止学生玩手机,还不如正确的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展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资源丰富性、移动陛来构建智慧课堂,提高教学趣味性。

3.2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是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1)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相较于传统的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参与群体不管是在年龄、学历、学习能力还是职业等方面都更为综合化、复杂化,因此他们对于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层次等需求也不统一。以专业课教学为例,部分学生专业课与其职业是直接对口的,因此本身对于专业课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其他学生由于从事的不是与专业课相关的职业,学习水平较低,若采用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最大程度上的因材施教。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碎片化的知识点,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制成微视频、PPT等教学课件上传至移动教学平台上以供学生学习。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相对应的教学课件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完善教师团队建设的需求

传统的开放教育是以远程网络教学和课堂面授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还需要设计网络教学课程,身兼数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虽然想要兼顾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往往连最基础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有助于重构教师角色定位,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微课教学为例,教师之间分工明确,由微信公众号责任教师将教学内容制成微课程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以供学生进行移动在线学习,由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角色定位清晰,减轻教师所承担的职责,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助于集中各种教师资源使学生能获取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4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开放教育智慧课堂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大多以翻转课堂、微课、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以及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课教学模式来创新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在结合相关学者对开放教育智慧课堂相关研究以及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开放教育教学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微课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如图l。

如上图所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教育智慧课堂的构建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组成。在课前预习阶段,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点,同时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多媒体音频、动画等媒介资源制成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习题等在内的微课程,并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上以供学生的移动学习。对于开放教育学员来说,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有职业的人,无法像全日制大学生那样全天、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时间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最大问题。而教学微视频大多控制在5-10分钟,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的特点十分适合开放教育学员的需求,他们可以在上班途中的地铁上、公交车上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到微信公众平台,选取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微视频进行学习,抑或是在休息期间,完成相应的微习题以清晰了解自身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状况,从而实现时间分配的最优化,最大化满足不同开放教育学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课堂教学部分,由于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大多很久才能与教师进行一次课堂面授教学;另外,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教育智慧课堂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过程发生在课外,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学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互动的一次好机会,课堂伊始,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线移动学习过程中所积压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讲解以消除学生的疑虑。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开展小组协作活动。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学生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小组协作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贤ǎ心灵的碰撞,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结束并不代表教学活动的完结,课堂教学之后,教学还应为学生分配下一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有序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馈的问题教师还应对相应的微课程进行优化补充,方便学生的课后在线移动学习。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开放教育智慧课堂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更为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实现了开放教育学院个性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

智慧教育研究范文4

域;行动智慧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22―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日渐加快,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对教研工作的行动愿景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高效课堂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可谓毁誉参半。其痛点在认知层面、其盲点在行动层面,也早已不是秘密;智慧课堂的具体内涵与操作流程也已为有志于教学改革的同行所熟知。然而就其操作的关键点而言,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特别是行动缺憾!因而,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在智慧教育的平台上,全方位开展基层教研工作与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那么,作为基层教研工作者及其延伸主体――中小学一线教师,怎样才能将教育智慧与行动研究做科学整合,并以此为有效抓手做强做实自己的工作呢?

一、行动模式的创新

何谓创新?其目的是为了进行研究还是要提升教育智慧?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关乎传承与积淀。近年来提倡教师向研究型发展,成效至伟、不容磨灭。但在功利性极强的背景下,却颠倒了手段与目的的位置;而在重视理论修养的同时,又忽视了对实践经验的传输。因此,笔者所要强调的创新,实则为继承传统、注重实践基础上的扬弃,重视理论指导实际的行动革新。理念固然重要,但方式方法也即教育行动的承续探索,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而言,恐怕更加重要!譬如语文教学的识记和背诵,既为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任你如何改革,终究难以撼动其地位。其创新的突破点,也只能在科学的重复上做文章,舍此再无捷径可行。

二、行动路线的设计

目前比较流行的行动研究,主要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行动和提出报告几个步骤进行。而实际上完全可以浓缩为三大步骤,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依笔者愚见,其顶层设计的关键所在乃在如何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用之于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以提升其效率,故提出问题的依据十分重要。教师个体素质的差异、具体科目的差异、中小学的差异、城乡之间的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等等,都应在行动路线图设计的视界范围之内。所以,因人、因地、因时、因不同情形而动,才不失为选择创新突破口的必要条件。而事实却是,我们的行动由于缺乏长远的眼光与宏观的视野,往往是规规矩矩做匠人,修修补补过日子,因而很少有立得稳、叫得响、经得起考验的品牌效应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先进的经验也只能像一阵风,轰轰烈烈刮过后,留不下印象久远的任何痕迹。

三、行动领域的拓展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智慧所搭建的平台,以培养智慧型教师为终极目标,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拓展行动研究的领域。就目前形势而言,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更加纵深的层面,科学实施新课标和灵活推进新课改,实乃当务之急。在全方位掌握前沿信息,多渠道借鉴课改模式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深入钻研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借他山之石,来攻克教育行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方面的瓶颈。以历时态的眼光加以观照,从孔夫子、朱文公到陶行知、于漪、魏书生,抑或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生本教育等等,均有可借鉴的地方;从共时态的角度进行审视,杜威、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甚至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格式塔完形心理学、接受美学等等,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吗?进而言之,我们身边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同仁,在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探索后,其具体做法当中,难道就缺乏可借鉴的闪光点吗?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并总结、提炼和推广。视界的宽窄,认识的高低,往往决定着行动的指向、力度和自觉程度。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讨,若能和追求智慧的行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焕发出的正能量一定是不可估量的。

智慧教育研究范文5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多元智慧

一、前言

多元智慧理论是Dr. Howard Gardner 于1983年出版的“智力架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来的观念,它打破了传统对智慧理论的二个基本假定:第一,人类的认知历程是一元化的;第二,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慧,就可以正确地描述每个个体。多元智慧理论对于人类认知历程的描述,采用更多元的途径,承认每个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文化差异,指出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具有各种发展的潜能和可能性,此种发展和学习上的无限性,提供教育学者更多思考的方向,在教育历程中,应该以更宽广的方式,指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独特性,进行适性的学习。其实,中国古代便是注重多元智慧的,因为古代讲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与现代多元智慧的精神不谋而合。在符合基本教学节数的原则下,学校得打破学习领域,实施大单元或统整主题式的教学。在新的学校课程中,健康与体育领域乃为七种学习领域之一,多元智慧理论恰好可以提供国内中学体育教师另一种教学的尝试。

二、多元智慧理论的涵义

Gardner综合了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神经心理学和伟人的研究,截至目前发现人类至少具有八种智慧,兹简述其涵义如下:

1.语文智慧: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以表达自己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慧: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3.空间智慧:能以三度空间来思考,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内在的空间世界表现出来。

4.肢体动觉智慧:善于运用肢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并运用身体的部分生产或改造事物。

5.音乐智慧: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人际智慧:觉察并区分他人情绪、动机、意向及感觉的能力。

7.内省智慧: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慧:能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型态、辨认并分类物体、且能洞悉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三、多元智慧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多元智慧是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然而事实上,每项智慧都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的智慧是独立存在的,智慧总是相互作用的。例如在一场球赛中,球员必须有很高的肢体动觉智慧来运球、投篮,而在传球、投篮时必须运用其空间智慧准确的将球传、投到正确的位置,同时也必须要有相当的人际智慧,才能和队友合作无间,必要时还得应用其语文智慧向裁判争取分数或罚球的机会。可见,体育课并非只有教导肢体动觉智慧。Gardner多元智慧理论,提示各教育阶段的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同时兼顾各项智慧的学习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批判思考、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同时提供有利于八项智慧发展的学习情境,让每个人都有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以下乃以中学体育教学为例,列举出各项智慧可能的教学策略,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课程设计的参考。

1.语文智慧:说故事、写报告、脑力激荡、录音、写心得;

2.逻辑数学智慧:计算与定量、分类与分等、有逻辑的回答、启发式教学法;

3.空间智慧:影像立体呈现、思维速写、图画比喻;

4.肢体动觉智慧:使用肢体语言/手势表达、肢体语言回答问题、课堂戏剧表演、概念动作化、操作练习;

5.音乐智慧:旋律、歌曲、倾听内在的音乐意象、心情音乐;

6.人际智慧:合作学习小组、模拟、小组出主意时间;

7.内省智慧:一分钟省思、个人经验的联系、情绪调整时刻;

8.自然观察者智慧:制作收藏品、田野调查。

四、多元智慧体育教学举例

任何教学方法的新型式,均必须从计划的改变开始,然后再进行实际教学、评估、修正、再教、再评估,以致建立教学的特殊型式。多元智慧提供教师一个全新的思考模式,可帮助他们于确定课程目标后,在发展单科的课程架构时,可以借由考虑各项智慧的问题,以协助教师尽可能包含多种智慧的活动,以中学体育课徒手操为范例,统整各项能力:

1.单元名称:自编一套徒手操

2.单元目标:让学生透过八项智慧的活动设计,能掌握一套简单的徒手操。

3.预期学习者的成果:学生会利用八项智慧,演示徒手操。

4.教室资源或材料:光盘与有关的图片。

5.学习活动:语文智慧(全班一起讨论广播体操的动作);逻辑数学智慧(对学生说明广播体操动作要领,让学生加以分类);空间智慧(利用图片,进一步说明广播体操动作);肢体动觉智慧(小组合作,创作一套徒手操,在课堂上演练);人际智慧(分成数个合作学习小组,创作动作);内省智慧(让学生发表感想,自我评量学习活动);自然观察者智慧(比较各组的优缺点)。

6.评量程序:各小组互评、各组演练。

五、中学体育教学落实多元智慧的方针

多元智慧教学理论的提出,扭转传统对人类智能及认知思考历程的观念。在教学上应该提供学习者更多选择的机会,降低来自课程与教学设计、学习者本身限制而产生的各种挫折和焦虑感。让学生从学习历程中,发展自己兴趣与性向的特质,体会从有兴趣的领域中,获得智慧的乐趣。为使多元智慧得以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中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设计应从传统的观念中挣脱出来,作更新、更积极的反省思考,以传统理念为基础,开拓崭新的里程,提供中学体育教学者与学习者更多的选择机会与弹性空间。中学体育课程发展不再以固定的理论为取向,作单一的规划设计;教学设计不再以单向的目标为准,做固定的流程设计,如此,才能达到多元智慧发展的理想。基于此,下列几点可以作为中学体育教学落实多元智慧的方针:

1.建立有利的情境:在多元智慧的冲击下,教育当局应适度的松绑给学校自力,学校应建立实施多元智慧体育教学的情境,如:建立学校人员、师生、家长共同的目标与愿景、领导者的支持、学校行政的支援、提供适当的资源、建构专业的教师、充分的教师专业自主,让多元智慧的种子散播开来。

2.看待学生的观点必须改变:中学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以及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八种智慧,这样才可以打开自己的观察视野,从这八种智慧棱镜去观察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3.重视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在从事多元智慧体育教学时,由于是一种多元智慧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设计不同,最好透过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以探讨出教学的共识与聚集智慧教学的教学方式。

4.中学体育教师应自我专业成长:这是帮助教学的最大助力,教师可透过自我探索与自我成长,或透过同事成长团体,发展与开展自己与同事的多元智慧,并透过教学合作模式,得到更多的资源与支持,呈现多元智慧的教学内容。

六、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理论贵在运用与实践,体育教学研究贵在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和解决方法,并对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做更有效的连结。我们期待多元智慧教学能更丰富中学体育教学的内涵,也期望透过多元智慧的运用,使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样的教学接触和领会,徜徉在教学与学习的乐趣之中。牛顿说“如果我能够看的比别人远的话,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为期落实未来中学体育新课程,深盼所有中学体育教师,都能提供肩膀,共享教学资源,为改进传统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和评量,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郑利霞.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生评价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07(21).

[2] 刘树仁.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个性培养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7(07).

[3] 马帅迪. 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 百色学院学报,2007(03).

智慧教育研究范文6

关键词:智慧校园;数字校园;技术载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信息服务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2010年,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蓝图。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比如: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手段单一,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自动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信息化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云计算平台以及物联网平台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给智慧校园带来了新技术,更好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特别是智慧校园中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比如:身份识别信息、刷卡消费信息、银行结算信息、图书馆信息服务等的交流互动。

一、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概述

1.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web的服务,通过整合、管理、{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以统一的界面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它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云平台和云服务。云平台是指提供资源的网站,具有动态扩展性。云服务是指基于抽象的底层基础设施,可以弹性扩展的服务。云计算由三个架构组成,分别是: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它的作用原理是,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最后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本地计算机上。这使得学校能够轻松地获取经过云计算平台处理的信息资源。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2.智慧校园概述

什么是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中的校园卡可应用于统一的门禁管理,掌握公用房的使用情况,并与科研团队的绩效挂钩,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率。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环境。这种环境是一种新型智慧化的环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校园中人、财、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同时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和,使校园管理智慧化、信息化。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来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

二、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构建

云计算在应用方面有自身的特点,给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便利。

1.给教育注入新血液

在智慧校园中可以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合理地利用软、硬件资源以及各地的教育信息和教学服务。比如:在中国有很多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实现全国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解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落后地区资源匮乏的问题。由此可见,云计算平台也能够更好地为智慧校园服务,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2.最大幅度地减少资源重复建设

传统的远程教育系统由于各自属于不同的单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资源只能各自建设,很少能做到资源共享,由此造成大量资源重复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系统可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各地的远程教育中心进行统一部署建设资源,有效地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智慧校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很便捷地在云计算平台中得到存储。

3.资源共享和就近访问原则

智慧校园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使智慧校园的搭建更加流畅化。智慧校园的使用者无需知道资源在哪里,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能够统筹管理全部的资源,通过资源列表就可以提供最合理的服务。使用起来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对于智慧校园平台的资源访问者,系统可以自动分析IP、确定路由,寻找离他最近的资源并建立好连接,提供最快最好的访问。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因此能够减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地工作。

4.结构灵活性

不同用户用不同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校园都无需做功能上的定制,不用再独立部署就可以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文件管理体系和访问权限等均可由用户自定义,这样就可以使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系统还可方便地进行调整,以支持单位的变化与发展,达到按需使用和随处可用;如果用户数大量增加了,仅需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就可以支撑应用规模的增长。

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共享

1.信息资源处理模型

为了使用户轻松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可以利用Mapl~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来实现。MapR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把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Map(映射)和Reduce(化简)的方式。各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经过数字化转变后先通过Map将数据切割成不相关的区块,分配(调度)给大量计算机处理达到分布式运算的效果,再通过Reduce程序将所有的结果整合,最后输出需要的结果。

2.智慧校园信息共享云服务模式

智慧校园的信息服务具有很好的效益,但是不足的是没有好的数字资源公共平台,各种类型数据库资源之间共享能力较低。有些资源就无法最优化利用。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模型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方法,云计算可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个服务方案,银行、城市、图书馆、学校等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的接口,这些用户可以通过这样的统一接口进入数据库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资源上传到“云”中,让不同的用户分享。高校代表、数据库服务商、政府部门代表组成一个云委员会掌握着云计算网络,它的职责是负责制定服务协议、管理日常运营、推广服务市场。因此,智慧校园利用类似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可行性。

云计算是当前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构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必将为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例如:给智慧校园中的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互动提供了生机,在理论上实现了用云计算技术在PaaS,SaaS,和IaaS服务层次上对各种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共享以及互动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