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营销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营销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营销学

互联网营销学范文1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发展规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顺势而为。对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同样需要思考这一趋势带来的挑战、机会和因应之道。本文试图从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挑战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对自身商业模式及营销策略的影响,自然也包括对移动互联网发展需要的营销人才的需求。

 

以我们对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看,毕业生所在单位对互联网营销人才需求的紧迫感很强烈。受访毕业生中这一比例高达七成,而不太需要和不需要的比例仅占7.96%。

 

正如科特勒所言,互联网虽然没有改变营销的本质,但极大影响了营销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全国高校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上还严重落后于市场需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单薄,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校所受教育仍然是以传统营销的理论和方法为主。绝大多数院校在互联网营销方面也仅有网络营销一门课,或者通过选修课增加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二是课程相对空泛,绝大多数院校在课程内容和授课过程中还基本是理论演绎,无法有效结合应用场景展开实践性较强的方法与技能传授。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学生是受教育主体,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如何做,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上。2004年,奥地利学者林德纳于提出了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随着媒介终端设备的微型化,尤其是手机端的互联网化,移动式的微型学习有了天然的物质基础和工具条件。

 

目前,高校学生人人有手机是普遍现象,随时随地上网也渐成趋势。从学习行为上看,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的学生们也越来越看重网络渠道的学习。这从我们对现有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的一些数据上可见一斑。

 

三、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对网络环境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定位

 

基于网络环境下互联网营销人才需求的强劲增长及学生移动式碎片化网络化学习行为的凸显,我们认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内容和手段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要把互联网营销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二是手段上,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技术为人才培养与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简便高效的平台与工具。

 

为此,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正和调适,强化互联网营销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把“理解互联网对组织与商业的影响,把握互联网营销的趋势,掌握互联网营销的知识与技能”列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同时,整个人才方案在保留传统互联网营销专业知识和理论专题的基础上,专门开拓互联网营销专题,在互联网营销的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上作深度挖掘,集中全系师资和关联院系资源向互联网营销倾斜,力图把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列为专业的亮点和特色全力打造。

 

四、对接市场需求,围绕应用型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开展实践教学

 

营销学是应用科学,营销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背景下,高校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理应面向市场强化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与培育。

 

为了达到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围绕“三个课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

 

(一)第一课堂:以课程为载体,增加互联网营销的相关内容,或开发新课程。目前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将互联网营销列为专业必修课,并在专业选修课课程组中拓展了互联网营销的课程,如大数据分析与营销、互联网消费洞察、移动互联时代的微营销、网络传播学、新媒体营销、电商平台运营实务等;

 

同时,课程教学强调以案例研究和情景实训为主要教学方式,强化方法的系统性和技能的实践性,强调通过应用让学生把所学的方法和技能固化下来,真正转化为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第二课堂:以互联网营销研究中心为载体,组建学生兴趣小组,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开展互联网营销的专题研究;

 

研究中心作为教师自治的非行政组织,一方面是教师进行互联网营销研究的学术组织,另一方面也是对外合作,推动互联网营销实践教学的平台,培养互联网营销的专业人才。研究中心聚焦三大模块:互联网消费行为、数据挖掘、全网整合营销,其组织结构如下:

 

中心将在三大模块能力的积累基础上,实现三大功能:

 

第一,整合团队,开展科研,申报互联网营销的相关研究课题;

 

第二,对接企业,承接项目,提供互联网营销的培训与咨询;

 

第三,组建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互联网营销专才。

 

(三)第三课堂:以实习基地和企业项目为载体,承接互联网营销的相关课题与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增强应用能力。为此,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发力:

 

1.增加校企合作基地,尤其是互联网营销的合作基地,合作基地对象向一些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倾斜。

 

2.扩大合作内容和形式,不把合作基地等同于毕业生实习实践基地,而是开展了更深度的合作,一是请合作企业的营销相关人才到校开讲座或沙龙;二是以合作企业为样本,作为全方位了解企业管理和营销管理的窗口;三是以合作企业面临的具体营销问题,展开专题研究或合作项目,增强学生的实战感。

互联网营销学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正逐渐改变着传统行业的运行模式,“互联网+”是近几年出现的热门词汇,也是国家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与新模式,它的出现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法进行辅助教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固定,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课件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进行更新,容易造成知识传授过程中过于呆板、僵硬、机械化,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接受过程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大学英语的学习效果。为了消除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本文尝试将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移动学习理念等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出一种以“互联网+”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主的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际教学应用检验其教学效果。

一、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互联网+”与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关联

“互联网+”通俗地讲,是指让传统行业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形式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的融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其进行线上线下的统一,从而推动其可持续性、高速、健康发展的一种新途径。以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为例,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到教学环节当中,就是要解放传统的、禁锢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在线学习、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在线互动、云计算等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一种“互联网+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翻转课堂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后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的出现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它通过课前观看授课视频自主学习、课中分组讨论答疑解惑、课后布置完成作业等教学环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翻转”,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仔细观察,不难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隐含着很多与“互联网+”的相关性,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课前学生在线观看课程视频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资源查询,在线互动交流,在线自测,课上分组讨论,答疑解惑,教师点评等,正是“互联网+”理念所倡导的线上线下融合统一的思想。同时,翻转课堂又是一种包容性强的教学方法,其中又包含微课、移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授课视频制作,其从课程时间设定,反映课程重点、难点等课程核心内容选取、课程视频制作流程、课程视频的压缩封装格式上,与微课的制作要求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在翻转课堂的在线授课视频中,每节课程视频都是一节微课[2];又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一般通过在线观看授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当前高校无线网络、学生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传统的通过台式PC机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形式正逐渐被淘汰,而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借助校园无线网、手机无线网进行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灵活且自由度高的自主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这正是移动学习理念的具体表现与应用,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利用大学英语学习云平台等网络学习空间[3],利用云技术进行英语学习资源共享、互动在线交流、在线英语学习资源查找、在线英语测试等,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4]。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单一、独立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集互联网信息化于一体,多种教学方法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集成的一种复合式教学方法,它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对传统课堂教学逐渐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2“互联网+”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将“互联网+”、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微课理念与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进行深度有机融合,构建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本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英语教学”,以及移动学习、微课教学的理念,本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1)在上课前教师自行录制一段10分钟左右,反映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的微课视频上传到英语学习云平台中,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在自己喜欢的时间,自由选择校园中、食堂、自习室、寝室等地点,访问英语学习云平台,进行在线课程观看、在线查找资料,并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在线交流,畅谈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共享学习资料等,如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教师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的学习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2)课上学生们被分为若干个小组,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运用英语,对课程自主学习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讨论,进行自主的答疑解惑[5],如遇到讨论过程中进入持续焦灼状态,问题无法解决,那么教师在此时将担当导师和协调者的角色,运用一些教具,或通过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6],加以引导或提示,缓解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压力,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当所有讨论结束后,进入学生提问环节,每组派出1名代表,针对讨论过程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对教师进行现场提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最后,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对学生未学习充分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3)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访问大学英语云平台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学生则在线下载作业,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完成并上传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教师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访问大学英语云平台整理、批改作业,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批改意见推送到每个学生的手机端。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及效果

1前期准备

为了顺利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具体准备如下:(1)学校应能提供视频录播教室,供任课教师进行多机位互相切换的大学英语课程微视频录制,并能够通过录播软件自动生成课程视频文件。(2)任课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会使用非线性编辑软件,通过编辑录播软件生成课程视频原始文件,以及会运用视频压制软件,压制并生成用于在线播放的课程视频。(3)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需要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保障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校园无线网接入校园网,同时校园网核心带宽应达到万兆及以上,保障在线课程视频播放不频繁缓冲、不卡顿。

2教学实验及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笔者在学期开始时,对所教的所有班级学生进行了随堂摸底测验,挑选了两个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差异、自学能力差不多的班级,划分为实验班A班和对照班B班,进行对比实验,每班各有40名学生参与,实验班A班,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对照班B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A、B两班摸底测试成绩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班A班的测试平均成绩为77.18分,对照班B班的测试平均成绩为76.25分,同时p值等于0.317,p值大于0.05,表明教学实验前,实验班A班与对照班B班的英语水平没有明显差别,可以进行两班的对比实验。在经历了一个学期及期末随堂测试后,对两班的期末测试成绩进行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班A班的期末测试平均成绩为81.40分,主要得分分布于80—89分区间内,对照班B班的期末测试平均成绩为75.93分,主要得分分布于70—79分区间内,同时p值等于0.000,p值小于0.05,表明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验班A班,比采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照班B班英语学习效果有了提高。为了更加直观地显示A、B两班的成绩差异,通过SPSS23软件对两班实验前摸底测试成绩与实验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绘制出实验班A班和对照班B班摸底测试成绩与期末测试成绩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A、B两班学生的摸底测试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分布情况,图中圆圈代表A班学生两次测试的成绩分布,方块代表B班学生两次测试的成绩分布。通过图中所示可知,圆圈的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于图表的右上方,而其他区域相对较稀疏,方块的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于图表的中部,同样其他区域相对较稀疏。由此可知,A班学生的英语成绩期末测试与摸底测试比较,有了一定的提升,而B班的英语成绩期末测试与摸底测试比较,基本没有变化。因此,通过图中圆点和方块在X轴和Y轴构成区域内的分布密度,可以初步推断,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验班A班,比采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照班B班英语学习效果有了提高。同时,为了获得学生对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评价,笔者对实验班A班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有80%的学生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自身的英语口语提高有帮助;有82.5%的学生认为上述教学方法对自身的英语听力提高有帮助;有90%的学生认为上述教学方法对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有帮助;有90%的学生认为上述教学方法对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提高有帮助;有85%的学生认为上述教学方法对自身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有帮助。针对调查问卷中的5个问题选择“尚不确定”和“没有提高”的学生只占小部分。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的反馈结果不难看出,上述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同时,笔者评估了本次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通过SPSS23软件分析出本次问卷调查的信度值为0.845,效度值为0.834,信度值与效度值均大于0.8,可见本次问卷调查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互联网营销学范文3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企业对O2O商业模式的青睐有加,带动了线上企业电商网站和线下传统渠道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迅猛增长。与互联网时代相应,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同时,大数据时代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市场调研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提高,这已成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顺应时局应积极应对的问题。目前现代线上教育也正在挑战着高校的生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必须顺势而为,积极变革。

[关键词]

互联网+;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动趋势

(一)“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增长迅猛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运用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更为青睐O2O(即OnlineToOffline)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促成交易,为顾客提供更加体贴入微的系列服务的快捷方便的通路,成为帮助众多的企业打破时空界线,开拓广阔的世界市场的开放的扩展平台,以及与顾客亲密接触的便捷的链接媒介。艾瑞咨询《2015年度数据电商O2O篇》显示,伴随着中国网购市场的不断成熟,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成为新的增长点,移动网购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交易额高达2.1万亿元,年增速为123.2%;其中B2C网购交易规模增长迅速,高达2.0万亿元,占国内网购交易额的52.2%,首次超越C2C交易规模。B2B电商运营平台营业收入超200亿,增速高达6.9%。从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看,已高达16.2万亿,增长了21.1%。2015年12月27日《中国自营式企业网购分析报告》预测,2016-2018年,我国企业网购交易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30%,到2018年末,B2B网购规模将达到28.6万亿元。我国网购市场可谓发展势头猛进。国内众多的企业已纷纷借助互联网,将线下的体验、促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与线上的市场推广、客户服务、交易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立体式全方位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众多电商企业不断加快了线下渠道的扩展步伐,以苏宁与阿里的结盟、阿里入股银泰、京东与全国百家便利店联手等即可见一斑。传统企业也正在不断向线上发力,借助电商服务机构加速企业线上电商运营平台的构建,国内电商企业平台的数量和规模正在迅速增大。与之相伴,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多的企业对市场营销理念的精髓的领悟也在不断深入,众多的企业正在丰富着市场营销的理论,推陈出新,把营销理念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去进行科学的布局。以上诸多因素,都使得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猛增的态势。据羊城晚报2015年12月08日14:15《会计专业:供应过剩热转冷市场营销:需求旺盛再吃香》所述,“近来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需求也很旺,学生就业不愁。”“电商的兴起,给市场营销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500余家招聘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占四成,京东商城招聘人员中终端销售管理类人员就达到55人,占招聘总数的68.7%。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上升明显。

(二)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网络化复合型趋势

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的O2O商业模式的快速扩展,在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提供了数量巨大的空缺岗位的同时,也对营销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呈现出网络化复合型的变动趋势。“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急迫需要一批踏实敬业、勤奋肯干的懂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规律的能够进行营销策划,文案撰写,可以熟练使用网络促销新媒体工具的营销复合型人才。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对市场调研及数据处理型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扩大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运用,为众多的企业有效地分析客户端碎片化、个性化的大数据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大数据分析为企业在未来精准营销,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定制化营销服务成为可能。《大数据大利润–数据信息图》指出,若企业通过数据分析,举办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与群发邮件相比,促销产品可获得288%平均利润增长。《消费升级里的中国:电商消费大数据勾勒出在线商业图景》以数据分析为我们清晰科学地解读了当前我国电商消费的变化趋势……众多的企业以及像亚玛逊等网站已由电商平台角色向大数据服务机构转变,他们通过对客户端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和运用,为企业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用到了刀刃上,从而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回报。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个性化营销促使企业更加强调市场营销队伍整体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向市场调研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倾斜。

二、“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专业品牌的塑造往往是通过依靠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来构筑的。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动态变化紧密接轨。而课堂教学则是有效落实专业培养目标的致胜关键,也是链接理论教学与实践转换的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互联网+”背景下,伴随移动终端的普及,高校学生所能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再加上全球开放的互联网MOOC、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层出不穷,这些社会教育服务机构汇积了全球最优秀的师资力量于一体,在线教育正极大地冲击并挑战着传统高校的生存地位。当前,高校若单纯依赖于单一层面的知识传授,已然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作为高校以及高校的教师,如何进行定位,已迫在眉睫。当前,针对网络化复合型人才需求加大以及大数据时代对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紧迫需求,《市场营销》课堂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以学生网络化复合型素质培养为核心,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进行积极改革,以适应企业对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现就《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模块

互联网———知识大爆炸时代,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已不再困难,知识获得的渠道多样而开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习是知识的获得”的认知心理学作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角色地位,即俗称的“填鸭式”教学当前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激发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建构主义理论倡导通过“学习环境创设”,以“学习是知识的建构”为核心理念,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特设场景,大胆尝试以职场项目的工作过程为线索,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引导学生不断地模拟和演练职场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翻转课堂教学,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化为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热情,以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教中学”,来推动学生从单一地吸收理论知识向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科学转换。以燕京理工学院《市场营销》课程为例,自2013年一直积极尝试着以营销管理的工作流程即市场分析→战略定位→营销策划→营销计划的组织管理为逻辑脉络,来构筑课程教学内容模块。自2013年初至2015年,一直以模拟项目教学为主进行尝试,当前已参加学校的福特基金“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课题研究,通过引入英纽林等企业的产品进入课堂,把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按照企业产品项目市场开拓的全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分解成从市场调研分析→产品营销战略定位→产品营销策划→项目方案的实施几大模块,通过项目小组的“做”,亲身体验工作设计以及方案的实操,以项目组的实际业绩作比较,来验证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积极引入企业经理人进校园,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带动学生进行项目实施

“互联网+”背景下,大量的免费网络公开教学资源供应对高校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改变单一层面的知识传授角色,以“树人”为核心,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积极健康的人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方面的核心价值,以此作为超越互联网教育平台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来应对线上教育和全球化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的严重冲击。在处理教授理论知识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关系时,《市场营销》课程需要积极建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通过引进企业经理人进课堂,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构筑产品项目执行的工作全过程,将学生导入不断的“处理问题→调查分析→策划→实施”的学习过程中去,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升学生项目的执行能力。互联网时代,网络化复合型营销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通过依托状元汇企业的线上平台,请企业经理进入课堂,让学生在线上实际演练网上建店、网店的装修,包括店标的设计、产品的图示以及产品文案的撰写、网店促销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内容,让学生在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去深入体会理论知识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三)变革教学方法,尝试翻转课堂,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

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广,教师必须努力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向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转变。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布置项目和任务,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做中学”,学生“教学生”,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有利的引导,以协助学生项目小组进行问题的探索→思考→实践→再探索,”授之以渔“,将工具和方法教给学生,组织学生亲自去做,搜集资料,学习知识,结合项目去研究,并且将课程模块内容分配给各项目小组的学生,每个项目组将理论模块的知识以PPT的形式呈现并在课堂进行讲解,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撰写以及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四)课程教学测评体系由应试评价向过程评价和能力评价转化

“互联网+”背景下,营销专业为突破并超越MOOC、微课等线上教育迅猛扩展所形成的困窘之势,必须深度挖掘传统教育不同于现代线上媒体教学的独特价值及其魅力所在。现代线上媒体教学的确在突破时空界限,学习灵活,富有弹性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然而仅仅依靠现代线上教育媒体单一的知识传授,尚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诸如创新创意思维、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健康人格的方面的塑造,这正是其无法比拟和难以完全取代高校地位的根本所在。正因为如此,《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立足以“树人”为核心,应以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健康人格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提升作为重点,积极调整课程教学测评体系,由单一的应试评价向过程评价和多维度的能力评价相转化。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测评体系,通常采用期末成绩这种单一的应试评价来甑别学生的优劣,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平时课堂的参与热情不高,只是期末突击学习,背诵课本重点内容来应付学习,从而导致所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测评陷入缺乏科学性的恶性循环。此次改革需要将课程教学测评的重点放在过程中,以能力素质所能得以体现的阶段性成果,分阶段进行考核评价,按照知识和能力素质所形成的规律,激发学生“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从感知→概括→应用的思考的全过程中去建立和形成科学的思维逻辑方法、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习惯、健康的人格,并培养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形成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拟以阶段性市场分析报告、营销策划案、策划案的执行报告按照职场营销工作的全过程,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的前题下,将学生测评体系向过程测评和能力测评进行转化。当然,若想真正贯彻实施,这需要学校层面人事部门在对学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同步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确保并且激发教师敢于尝试和大胆改革的意愿。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线上多种教学模式的冲击,高校必须积极思考其立命之根本,防患于未然,积极改革,以“树人”为核心,变革课程教学,以增强其竞争力。

作者:李玮 单位:燕京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15年度数据电商O2O篇[EB/OL].

[2]冯雪.2015年电商交易达16.2万亿元[EB/OL].

[3]余晓玲、刘艳、谢晶晶.会计专业:供应过剩热转冷市场营销:需求旺盛再吃香[EB/OL].

互联网营销学范文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给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新内容。这种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入实际教学活动的做法, 是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突出内容, 势在必行[1]。

1.1 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丰富

现阶段, 得益于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和加深并做到与时俱进。移动互联网, 是这个时代的独特产物, 不同于以往的单一互联网技术或者是移动通讯技术, 移动通讯技术既包含互联网技术信息量大、开放共享的特征;也包括移动通讯技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联络的特征。移动互联网技术, 可以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相关内容时, 为其提供各种类型的有效信息;可以在教师设置教学内容时, 为其带来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和讲解方式, 使得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和新颖。

1.2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受互联网+的影响, 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 这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电脑或者是手机下载某个社交软件, 进行视频或者语音通话, 就可以实现线上授课、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问答等诸多环节。这种授课形式, 不仅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支出。另外, 教师还可以选择将自己录制的课程上传到网络, 让更多的学生甚至是老师也能够学习、借鉴, 并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和意见, 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以便能够在下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予以更正、改进。

2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消极影响

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来看, 现阶段各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形式并不乐观。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及授课教师, 应该对这个现象予以重视, 对症下药。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

2.1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的决定性逐渐降低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 都是以开设专门课程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是经过多位教师进行筛选、归纳、总结整理的成果。课前, 任课教师会根据归纳、总结出的内容进行备课;课上, 学生所学习到的思想政治内容只有教师传授的这些。由此可见, 对于思想政治不同的信息资源是采用还是废弃, 教师具有绝对性和决定性。但是, 以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这种绝对性和决定性, 却因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正在逐渐减弱。大学生对于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猎奇心和接受力, 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刚好可以满足他们。随着在校大学生应用移动网络的人数越来越多, 学生和教师搜集资料、了解讯息的途径出现重合, 有的时候学生所掌握的信息可能会比教师更全面、更系统、更实时, 各种信息和资源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共享。学生从单纯地接受教育者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在获取信息方面学生和教师并无差别, 不像传统教学方式那样在接受信息时划分出不同层次和级别, 然后进行区别对待。受互联网+的影响, 信息具有时效性、开放性以及共享性。在各种社交软件上, 在校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不会因为年龄、身份、地位等客观因素被剥夺话语权[2]。

2.2 左右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来看, 当今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独立能力, 但是稍有不慎就会偏执的以自我为中心;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是往往会受外界因素影响, 使责任和使命带有功利性;具备极强的自信心, 但是对于挫折、失败、他人否定的承受能力却极低;对于各种新鲜事物具备极强的猎奇心、接受能力也极高, 但是由于社会经验较少, 学生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变得易怒、冲动, 从而失去冷静分析和处事的能力;收集、浏览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 但是对于信息是否健康、是否符合自己的身心发展却模棱两可。互联网+时代, 虽然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及信息, 但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 一些不良信息就这样被堂而皇之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 而且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缺少处事经验, 面对这类信息基本无法给出正确的抉择。

3 结语

现阶段的高等教育, 应该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对不同时间段所产生的不同社会思潮、时事政事等进行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的分析。与此同时,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时, 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质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 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力度和实际收效程度。

参考文献

互联网营销学范文5

关键词:网络;学生;学习;生活;西部地州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273-03

本世纪以来,网络已成为一种全新的传递和人际交流工具,被人们称为继书刊、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给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及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学生是网络普及应用的主要群体之一,更不能置身其外。

曲靖师范学院作为西部地州新建院校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代表性。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321份,回收293份,其中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为86.3%,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一、互联网对高校学生影响的基本情况

互联网在高校的蔓延正如校园水电、电子通信设备一般在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庞大的学生宿舍之间连接和延伸,它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每个角落,触及各个领域。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网络已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网络已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1.上网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CNNIC认定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1小时或1小时以上的人就是普遍意义上的“网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学生均处于“触网”状态,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角和积极参与者。根据问卷的调查反映较大多数学生都偶尔上网,有31%的学生隔两三天就上网一次,几乎每天上网的学生达到23.9%。可见,网络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的网龄已有四年以上,“触网”时间几乎都在一年以上。网络与学生生活相伴而行。

2.网络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上网的目的看,查找感兴趣的图片与电影占24.6%,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占16.7%,收发邮件占9.2%,同时还涵盖了聊天交友、查看新闻、购物、游戏、论坛发帖等多种目的。可见,网络意识已深入人心。从网络行为来看,学生中88.7%的学生都有E-mail,近20%的人几乎每天都使用电子邮箱,网络服务覆盖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需求,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咨询、网上订票等行为在高校学生中日益普及。

3.网络已成为校园最主要的媒体之一。传播学对大众媒体的认定标准是使用人数达全国人口的1/5以上。随着校园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递速度快、互动式交流等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校园最重要的媒体之一。调查表明61%的人认为“网络扩展了个人交往的空间”、“网络是人们了解外部社会的最好工具”,85%的人认为“网络使现代人的生活变得便利而迅速”。网络信息在高校师生中的日常信息量占相当比重,学生中51.6%的信息来源于网络。资料信息来源中有,网络作为学生查找资料的首选方式,网络查找方式占72.6%的比重。网络作为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媒体的影响力从总体上讲,网络扩大了高校师生的信息量,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开阔了视野。

(二)网络丰富的资源和交互手段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1.网络扩充了学生的学习资源。物质使用的损耗性不同于信息使用的创新性。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并整合了零散的信息,迅速扩充并创造着学习资源。从互联网对学生日益渐增的影响力看,学生对电子图书资源的使用也明显上升。大学的图书馆已打开了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自习室、宿舍检索书目,借阅图书,浏览期刊或数据库。网络为学生把握学术动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许多网站提供了专业、外语、计算机知识等知识内容和学习服务。学生可以进入各种数据库收集或查询资料,进行远程在线课程及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学习。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悟,以前需要四处收集而不易获取的信息及学术资料,在网络可以轻松获取搜索下载。本次调查显示,在网上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占上网主要目的的42%,有72.6%的人把网络作为查找信息的首先方式。

2.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校现已具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本条件。一方面,网络课堂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和学习的时空界限,实现弹性化教学,增强了学习的自由性和自由度;另一方面,增强了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的交流。近几年来,学校均实行了网络选课和部分课程网络化教学和监评。使用智能手机上网通过建立的QQ群学业信息并进行讨论。以此相应,学校的教育管理,如学籍、选课情况、成绩查询都已实现网上办公,网络使学习生活变得便利而迅速。

3.网络带来了新的教育和学习观念。“信息素养”①已成为信息时代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对有用信息的判别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重新配置了教育资源,撼动了教师作为传统信息源的地位,教师由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由信息传递者变为成长的引导者。网络强大信息的普及能力使“终生教育”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大学教育阶段,网络已成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三)网络改变了学生精神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1.网络促进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网络拓展了人际交往的渠道和空间。调查反映,45.7%的同学有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而且快速低成本地和他人联系是上网的一大益处之一。QQ是最常用的个人交往工具,经常使用QQ交流比例达80.8%。BBS、论坛则提供了网络社区形式的集体交往空间。一些人认为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决定了利用网络交往会使人从现实中走向孤独。从我们调查中看,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75.8%的同学主观上认为“网络扩展了个人的交往空间”,但对于“网络使人在现实中容易走向孤独、封闭”有42.5%的同学不同意,3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上网过多会给人在现实中的交往和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有26.4%的同学不同意,28.6%的同学认为一般。为了获得相对客观的结论,我对“上网频率”与“网络使人在现实中容易走向孤独、封闭”、“网络在您的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网的频率” 与“网络使人在现实中容易走向孤独、封闭” 并无显著性相关关系,而与“网络在您的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相关(见下表)。可见,上网对人在现实中走向孤独和封闭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网络对人际交往的促进体现为三个维度。一是将现实中的交友发展到网上,不少人通过网络与家人、朋友、师长联系。在学生群体中,电子邮件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信件,提高了交往的效率和频率。二是网络交往范围的扩大。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传统的交往行为往往基于血缘、地缘或政治经济的关系,交往的条件和范围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网络信息传递突破时空的限制,为交往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许多同学在网络上结识了不同地域、国家、民族的朋友,这是现实社会中通过传统途径很难实现的。三是将网上的交往发展到网下,如通过电话、书信、见面等建立起个体之间的现实联系。网络对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还来自于网络交往具有平等性、自由性,双方的交往以符号的形式出现,掩盖了现实中的身份、地位。

2.网络为学生情绪调节提供了有利平台。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活动必然带来生理的反映,不论是积极或消极的情绪都会对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主张人们通过有效的渠道将情绪表达出来,而非压抑。现实中,因为角色需要、利益冲突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造成了压抑的心理状态,当各种条件和情况悬殊日趋扩大时,情绪的压抑就越来越深刻。匿名的网络给人的精神世界营造了平等自由的空间,使情绪易于表达和宣泄,网络具有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提出的“安全阀”的作用,避免因情绪的压抑和积累造成心理障碍和极端行为。本次调查反映,61.5%的人在寂寞无聊时会选择上网排解,18.4%的人认为在网上的主要收获是使自己的压抑苦闷得到缓解。

3.网络丰富方便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网络丰富改变了学生的娱乐方式。网络可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集多种媒体功能于一身,拥有强大的娱乐功能和丰富的娱乐资源。网络提供的音乐、影视资源易于下载播放。网络一方面将原有的种种娱乐电子化、虚拟化,另一方面又不断创造新的娱乐内容和形式,如Flash的制作。网络娱乐丰富而成本较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对传统的娱乐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一部新影片在国内的首映,同学们几乎通过网络互相下载欣赏。

同时,网络改变了学生的语言习惯,“网语”也十分流行。常见的网语包括数字型,“886”(再见)、“8147”(不要生气);汉语型谐音,“斑竹”(版主),“大虾”(计算机高手);符号形象型,如::-)表示高兴,:-(表示难过;汉语简略型,如CU“see you”,mm(妹妹),bb(宝贝),faint(郁闷)。这些网络用语已成为校园生活的流行用语。

此外,网络在丰富和改变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学生的精神生活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网络信息的泛滥容易使学生的精神生活迷失方向,甚至走向消极。网络信息无所不包,纷繁复杂,使人应接不暇,美国密歇根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詹姆斯·弥勒曾说过:“一个人接受的信息超过他能处理的极限时,可能导致紊乱。”网络为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无数可供选择的形式和内容,但由于网络的绝对自由,容易导致某一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的偏执甚至沉溺,例如对网络游戏的迷恋,甚至有同学沉溺于不能自拔。从这个意义上,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同样性质的问题,网络交往的自由性随意性也使之带有明显的游戏色彩,在缺乏信任感的情况下,在网上难以找到真正的精神寄托。本次调查显示,在网络互动中95%人都不愿意或对部分人透露自己的身份,网络交友大多限于同龄和异性之间交往,在某种意义上缩小了交往圈,学生与成人之间的互动减少,代际之间的学习交流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心理障碍和人格分离。许多同学畅游于网络的虚拟社会中,通过网络与陌生人侃侃而谈时,也逐渐形成了有意回避现实世界进行交往的心理习惯。

二、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对网络对生影响的基本情况概括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一)西部高校网络文化已初步形成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学将一种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的内容:观念层,最主要的是核心的价值观念;制度层,包括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维持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的制度体系;器物层,是反映文化的物质载体。当我们的学习交流和生活大多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时候。当“电子校园”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空间的时候,网络已拥有了文化的意义,对校园的影响涵盖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伴随着WWW的浏览、E-mail、OICQ、BBS、FTP、网络游戏的广泛使用,电脑和网络已成为基本的学习和生活工具,电脑、四通八达的网络连线及各种软件和网络服务已构成校园网络文化的器物层面。随着网络交际的迅速普及,网络社区的不断涌现,网络文学登堂入室,网络用语风蘼一时,在共同的网络生活中,既形成了各种文明的网络规则,又在长期的网络活动中约定俗成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同时也改变着现有的群体存在方式,形成了诸多新的群体,这构成了网络文化的制度层面。网络所蕴涵的共享理念、全球眼光和创新精神、平等原则等观念体系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而构成校园网络文化的观念层面,网络已经与师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从网络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看,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消极影响是次要的。消极影响仅表现在某些方面,程度也相当有限。网络大大地方便了同学们的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创造了精神生活的新形式;网络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理念,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

从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来看,网络促进了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分化,在分化的过程中积极的影响是主要的,绝大部分人体会到网络带来的方便,并能扬长避短为之使用。

马克思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网络的诞生与运用具有时代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绝对的,消极影响是相对的,主要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三)我校学生的网络意识和运用水平相对较低

本次调查显示,近80%的学生没有使用电子邮箱的习惯,在网上的活动也以浏览信息为主,可见学生的网络意识和运用水平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下列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1.地理位置决定。由于西部地州院校的地理位置,地处西南边陲与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相比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相比还处于较低状态,校园的网络建设也比较滞后,从硬件设施反面制约了学生网络水平的提高。

2.学生基础决定。西部地州院校学生由于基础较薄弱,一些地区在中等教育阶段还未接触网络,网络的运用水平薄弱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互联网营销学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学;创客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68-03

“互联网+”是一种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成为人类表达自身智慧的重要内容。[1]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已成为提高国家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模式研究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与认同。

笔者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基于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将学习者培养成具有创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创客教育融合了项目教学法、做中学等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模式都以学生为中心,丰富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基于创客教育的理念,笔者构建了创客教育的实践框架(如图1)。

“互联网+”模式下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

1.创客课程开展的流程

中小学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从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活动开展、评价反馈四个环节入手,形成活动主题鲜明、过程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3D打印机、开源硬件、各种信息资源、认知工具等,并根据活动任务与活动流程的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反馈评价系统。目前,很多中小学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成功的课程案例,如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开发的“人工智能”和“Scratch编程”课程。[2]

通过实践与总结,笔者也开发了“机器人竞赛与搭建”“3D创新与设计”等课程,下页图2为创客教育课程开展的模型。

2.“互联网+”模式下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模型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创客教育,要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并掌握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科学地将创客理念融入教学,下页图3为中小学创客教育模式模型。

创客教育模式发展的若干路径

创客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现代科技和教育制度的保障,依赖于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及推广,也依赖于人的信息化素养和ICT应用能力的提升。结合现阶段技术水平及其应用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创客教育发展的若干途径。

1.以学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导向,建设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应以STEAM课程为基础,结合机器人教学、3D打印教学,采取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与探究,立足解决现实问题和真实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变成作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成就和快乐,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根据年级的不同,学习内容也相应地分为多个课程,从最初的激光切割、三维打印、编程到自主探究、参加相关比赛,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技能,掌握技术,还能够开拓知识面。例如,2016年,笔者有幸带领学生参加了FTC机器人挑战赛,此次比赛的主题为FIRST救援团,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制造出机器人小车,还要清理场地上的障碍物并攀登悬崖解救登山者,该项目的难度较高,涉及到计算机编程、物理、电路知识等,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根据任务安装程序软件,设计比赛方案,构建3D建模图,最后通过工程笔记记录机器人从设计到搭建的全过程。在搭建的过程中,对底盘、机械臂、舵机的设计,学生不仅要了解MATRIX器材的具体型号、搭建技巧和方法,还要懂得马达、传感器等电子元件的性能等。另外,赛前还要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现场解答。这对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展开的相应知识辅导和建立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以做中学为教学主要方式,培养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

杜威的“做中学”的基本教育原则是:课程的架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核心,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游戏的方式展开学习。创客教育中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最为突出的就是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大多是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寻求各种帮助,并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的。例如,在3D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做中学教学方式,利用3D打印进行建模,设计并打印机器人及各类零部件,把学生的想象转换为现实作品,在构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绘制中,学生就自然完成了创造者的蜕变。

3.组建校企等多方战略合作联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及参与度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技术先进、产品丰富、服务到位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参与到学校创客教育活动中是保证创客教育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组建校企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打破传统课堂,以及学校和区域之间固有的堡垒。因此,教师要以创新创业引导式教育为合作目标,与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引导式的教育,并将有创新创意兴趣的学生以兴趣式观摩学习的方式链接到创业孵化平台,激发学生的创客思维。以笔者带领学生开发的自动扫地车为例,项目具有扫地和自动避障功能,用于家庭地砖地面和地板地面的清洁,车体内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当传感器接收到障碍物信号时把信号传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小车自动躲避障碍物,重要的是还要联合企业,进行推广和生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4.培育学校创客师资团队,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创客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创客指导教师最好是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的,熟悉电路和程序。例如,笔者开发的创客资源库,就汇集了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等多种资源,Arduino普及了用c++开发嵌入式软件,c++面向对象的特性等。另外,创客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对不同学科要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在教学中能够承担更加多样的角色。

目前,创客教育方兴未艾,尚未形成燎原之势。中小学的创客教育基本上由感兴趣的一线教师兼任,创建高水平学校教师团队成为突破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始时选择Scratch、App Inventor、DFRobot等多种可视化软件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客思维。同时,作为创客教育的首选,开源硬件是重要的推荐工具,Arduino是为实现创意、设想,可自主设计的智能控制器,虽然是以硬件为载体,玩的却是创意和分享。在创客教育中,学生变为知识的创作者,学校转变成知识传授的中心实践场所,而教师则是创客教育的主要推动者。

结束语

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着完成产业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巨大挑战。[3]“互联网+教育”时代,技术正催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行为、认知方式、学习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项新兴事物,从国家课程、地方政策到校本课程,中小学创客教育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教育形式,缺乏完整、成熟的课程和应用实践。已开始创客课程的学校,在教法、学法及采用的硬件设备类型等方面虽然不尽相同,但学校应力争为创客教育提供平台支持,把创客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实现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自然融合,维护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开展创客项目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吴永和.“互联网+”时代STEAM 教育应用的反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6(2).

[2]柳栋,吴俊杰,谢作如,等.STEM、STEAM与可能的实践路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