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的实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的实质范文1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属性;商业模式
引言
商业模式具体的是指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自身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将企业的客户以及相关的利益者以及资源、渠道等等整合在一起,得到一种企业利益链条,同时也是对于企业制度的一种结构安排。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属性较为特殊,同时包含文化的属性与商业的属性,但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盈利方式是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感,较之于其他的产业更加的复杂。所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以简单的文化产业属性与模式将其概括在内,也不能真正的确保在一定的商业模式条件下都能产生相应的价值成果。
1.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
1.1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再创造过程,是将文化作品通过一定的商业化处理变成一种实质性商业经济的过程,文化产品是一种相当抽象的经济产品,通过文化作品自身的原创性与创作者自身的精神融入形成文化作品,之后再经过一定的商业模式进行包装与转变,最终形成一种经济化的商品呈现在广大的消费者面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对于消费模式与生产模式转变的刺激性因素,从消费上来看要是想要不断的提升消费水平,改变消费结构就要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入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着整体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高,开始逐渐的从外在的追求转变为内在的追求,从而不断的提升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从这一点上看也是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拉动。一般情况下物质消费主要是看物质的自身价值,而文化消费主要是看对于消费者自身的精神满足程度。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消费者们开始追求一种个性化的消费,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对于自身个性化精神的一种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就不断的促进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文化产业自身结构的不断更新。消费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借助于文化产品来彰显自身的价值观念,文化产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予人们一种社会认同的,这也是文化产品自身的特有属性的展示[1]。
一般而言,物质需求的满足主要表现为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精神需求的消费更多地注重满足情感需求和自我表现。随着物质需求的逐渐饱和,交换价值或炫耀价值越来越扩展或放大,促成消费者运用商品的符号意义去表达社会角色认同,以及表达消费者的自我形象。消费者也会藉由具有符号、文化象征意义的文化产品建立自我形象,表现自我风格。
1.2作为资本的文化产品
文化是一种资本的形式,可以将文化投入到一定的经济运作体系之中,形成一种资本之间的转换。但是在之前的发展中经济学家并没有将文化当作一种资本因素投入到经济生产之中,这当然与文化产业自身的独特属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很多的经济学者对于文化产业在经济上的发展有了新的解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文化资源只有真正的投入到市场运营机制之中才有可能真正的转化为经济资本。就比如现如今市场中的一些策划公司、传媒公司、文化中介等等,都是一种文化资源资本转换机构,这些文化机构将文化资源与文化服务投入到一定的商业模式之中,将其转换一种文化经济以供广大的消费者们消费,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挖掘文化商业潜力的一个商业化的转化过程。
2.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2.1价值主张
所谓的价值主张就是文化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这种价值主张实际上是对于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点,有的时候会促使一个商品与独特的服务模式进行组合,形成一种新的价值亮点。这样的组合可以向客户传达出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让消费者们用最低的价格享受到相对较高的消费服务。一个企业想要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很好的传达给消费者,就要以价值主张为中心,企业在运转过程中一切的策划与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点。只有抓住价值主张这样的一个中心,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企业相关活动的安排,才能够将自身的一种价值观念更加完善的传递给客户,不断的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
2.2消费者目标群体
所谓的消费者目标群体就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划分,文化企业对于目标群体的划分上是遵守着一定的共性的,在进行文化消费的时候一个方向文化产品总是对应着一种消费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之中就有着自身的消费共性。企业在进行消费者划分的时候也就是利用了这样的一种共性特征,实际上消费者目标群体的确认也就是一种市场的划分,依据自身的文化产品特有属性,来对于市场进行一个较为精准的定位,从而制定出最为适宜的战略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想着占领所有的消费市场,也不能想着自身的文化产品生产可以满足所有的消费者,这种目标制定往往会得不偿失[2]。
2.3分销渠道与合作伙伴网络
分销渠道是企业公司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接触到消费者的各种途径,其中就包括了公司自身的营销方式与市场竞争力。合作伙伴网络是指公司与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一种合作关系网,这种合作关系网在之后的营销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分销渠道与关系网络的形成与建立是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必要手段,发达国家在合作伙伴网络的建立上已经形成一种相当严密的运作模式,在适应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对于一些文化产品的经营公司进行了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产业模式,其产品有着自身的特殊属性,与消费者产生精神上的联系。在产业发展实践过程中,在某些环节的运转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原因出现一些障碍问题,在出现问题之后就要及时的进行整体结构的重新排列,再次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而商业模式则是以一种绝对盈利的思维来进行一定的商业运转,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会有很多个不同的形式,各个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自身的具体特性与条件去选择不同的形式,找出最为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顺应于社会市场的发展发挥商业模式的最大效应。(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晓超.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12,29:133-134.
商业模式的实质范文2
关键词:顾客价值;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0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08-05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唯一的使命在于创造顾客,正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商业模式变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研究顾客让渡价值下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为研究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选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竞争策略制定者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为企业实施成功的商业模式变迁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对商业模式变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商业模式变迁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为企业价值的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商业模式创新综述
(一)商业模式创新兴起缘由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形态,人们关注它的历史很短,也就是10年左右。商业模式创新引起广泛的重视,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互联网在商业世界的普及应用密切相关。互联网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特点的媒介技术,它有许多特性,如无处不在、消除时间的局限、具有无限的虚拟容量、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等。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标志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使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一批基于它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1998年后,美国政府也因此甚至对一些商业模式创新授予专利,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保护。无论对准备创业的,还是在已有企业的人,这些都激励他们在这个经济变革时期,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赚钱的方式,思考自己企业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开始受到重视。
到2000年前后,商业模式作为人们最初用来描述数字经济时代新商业现象的一个关键词,这时它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产业领域,被扩展到了其他产业领域。不仅企业家、技术人员、律师和风险投资家们等商业界人士经常使用它,学术界研究人员等非商业界人士也开始研究并应用它。随着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许多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虽然可能有很好的技术,但又由于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而破产倒闭。2003年前后,创新并设计出好的商业模式,成了商业界关注新的焦点,商业模式创新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商业模式创新被认为能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是新时期企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兴起,在全球商业界,更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2006年就创新问题对IBM在全球765个公司和部门经理的调查表明,他们中已有近1/3把商业模式创新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而且相对于那些更看重传统的创新,相对于产品或工艺创新者来说,他们在过去5年中经营利润增长率表现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Pohle等,2007)。
(二)商业模式创新含义
要理解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虽然最初对商业模式的含义有争议,但到2000年前后,人们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商业模式概念的核心是价值创造。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的,通俗地说,就是企业如何赚钱的(Timmer,1998;Linder等,2000;Rapper, 2001)。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组成部分、各部分间连接关系及其系统的“动力机制”三方面所组成(Afuah等,2005)。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即其构成要素,如下表所示,大体有9个,可归为5类。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新引入的商业模式,既可能在构成要素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也可能在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
(三)国内外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商业模式理论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理论界试图把商业模式看作是能够解释不同企业之间出现的绩效差异原因的工具而加以研究,而企业则把商业模式的正确选择作为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始终关注商业模式的设计、选择和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侧重于挖掘其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价值。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方兴未艾,提出了许多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成果。但这些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焦点大部分聚焦在两个方面:第一,内涵研究即着重考察商业模式的基本内涵。尽管各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得出了许多不同的商业模式内涵解释,但基本上对商业模式形成了一种总体看法:那就是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简单点说,就是指企业“赚钱的方式”或者“做生意的方法”;第二,性质研究。具体表现在对典型案例的分类与经验总结研究,着重考察各种具体商业模式,进行性质分析,特别是其利润效应问题,代表性成果包括亚德里安提出的22种盈利模型(亚德里安,1999)与32种商业模式(亚德里安,2001)以及迈克尔.莫里斯(Michael Morris,2003)、阿福亚赫(Afuah)和图西(Tucci,2000)等提出的其他商业模式分类方法。
由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转换又非常复杂,因而,当前,商业模式研究面临的一个集中性挑战就是关于商业模式变迁问题的研究。尽管人们对各种已有商业模式的性质研究越来越系统,研究的触角越来越广泛,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对从一种商业模式变迁到另一种商业模式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还显得非常薄弱,基本上还处于没有展开的状态。
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综述
(一)顾客让渡价值的含义
顾客让渡价值是著名管理学家菲利普·科特勒于1994年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Total Customer Value)与顾客总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之间的差额。
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
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因此,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由于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等降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在选购产品时,往往从价值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价值最高、成本最低,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产品作为优先选购的对象。企业为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就必须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为消费者所注意,进而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为此,企业可从两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一是通过改进产品、服务、人员与形象,提高产品的总价值;二是通过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与体力的耗费,从而降低货币与非货币成本。
(二)顾客让渡价值的意义
顾客让渡价值概念的提出为企业经营方向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分析思路。
首先,企业要让自己的商品能为顾客接受,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纵深地改善生产管理和经营,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多种行为的函数,以往我们强调营销只是侧重于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一些具体的经营性要素,而让渡价值却认为顾客价值的实现不仅包含了物质的因素,还包含了非物质的因素;不仅需要有经营的改善,而且还必须在管理上适应市场的变化。
其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良好的整体顾客价值只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成功经营的前提,一个企业不仅要着力创造价值,还必须关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中所倾注的全部成本。由于顾客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力和精神降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实际利益。因此,企业还必须通过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减少顾客购买商品的时间、精力与精神耗费从而降低货币非货币成本。
显然,充分认识顾客让渡价值的涵义,对于指导工商企业如何在市场经营中全面设计与评价自己产品的价值,使顾客获得最大程度的满意,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若干方法
1、在顾客购买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顾客取得价值。在顾客购买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顾客取得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的每项因素变化都对总价值产生影响,进而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绩效。产品价值是顾客需求的核心内容之一,产品价值的高低也是顾客选择商品或服务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产品价值的实现是服从于产品整体概念的,现代营销学认为产品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核心产品(主要利益)、形式产品(包装、品牌、花色、式样)和附加产品(保证、安装、送货、维修)。现代的产品价值观念要求企业在经营中全面考虑产品的三层价值,不可偏废。服务价值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满意所产生的价值。可分为追加服务与核心服务两大类,核心服务是消费者所要购买的对象,服务本身为购买者提供了其所寻求的效用,追加服务是伴随产品实体的购买而发生的服务。核心服务差异趋同的情况下,追加服务越多,顾客的让渡价值越大。高度重视对企业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激励、监督与管理,使其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质量与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决定着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从而决定顾客购买总价值的大小。形象价值是指企业及其产品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总体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塑造企业形象价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象价值是企业“含金量”和形象力的竞争。
2、在顾客取得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顾客购买成本。顾客购买成本是由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及体力成本共同构成的。通常情况下。顾客购买商品首先要考虑货币成本的高低,因而货币成本是构成整体顾客成本的主要和基本因素。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价格只是整体顾客成本的一部分。陷入价格战争对于企业来讲并非明智选择,除非企业明确让利行为或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切实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降低顾客货币成本。所以,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更多地研究如何通过降低非货币成本来降低整体顾客成本。如何在正常货币成本甚至相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货币成本之下还能获得顾客青睐,这才是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如通过多种渠道向潜在顾客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对于结构性能比较复杂、装卸搬运不太方便的机械类、电气类产品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等,就可以减少顾客为获取产品情报和购买使用产品所耗费的精神和体力,从而降低顾客购买成本。
3、增加顾客取得价值的同时适当增加顾客购买成本。给顾客带来的总取得价值远大于竞争对手给用户带来的总取得价值,适度提高顾客的总成本,依然可以保持企业给用户带来的顾客让渡价值的领先优势。反之,降低顾客取得价值的同时,大量降低顾客购买成本,在理论上依然可以保证顾客让渡价值的领先优势将面临产品和市场的重新定位及营销组合的变化。总之,现代营销导向强调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满足顾客需求的最佳办法是向顾客提供高顾客让渡价值。市场营销强调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展开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采用任何一个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价格策略等,如果不能起到直接或间接增加顾客让渡价值的作用,则都是不成功的。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开展,也应围绕增加顾客让渡价值,形成价值优势这一中心展开。
三、顾客让渡价值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联系及其影响
(一)顾客让渡价值是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顾客让渡价值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终极目的
商业模式创新的3种基本路径分别是顾客价值创新,成本结构优化和利润保护机制转换。其中,顾客价值创新为核心路径,而成本结构优化和利润保护机制转移则是顾客价值创新战略基点的延伸,它们基于顾客价值诉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对我国企业的实际考察表明,在给定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往往首先关注和利用顾客价值方面的创新机会。企业必须通过创新和优化价值活动结构,减少或压缩支撑每一种价值活动的成本结构,提高价值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收益水平。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就是顾客价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著名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所著的《营销管理》一书中就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额。总顾客价值就是指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组利益之和,而总顾客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所引起的顾客所有损失或费用之和。实质上,企业在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顾客价值是由顾客而不是由企业决定的,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感知价值。既然顾客价值本质上是顾客感知价值,那么顾客如何感知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一个代表性研究是Woodruff教授基于信息处理的认知逻辑所提出的顾客价值层次模型。(如图1)
这个模型认为,顾客使用途径——结果模式形成期望价值,从最低一层开始,顾客首先会考虑产品的具体属性和属性效能。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顾客会就这些属性对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形成期望和偏好(第二层)。顾客还会根据这些结果对顾客目标的实现能力(最高层)形成期望。从分级表的顶部向下看,顾客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确定使用情景下各类结果的重要性。与此类似,重要的结果又引导顾客认定属性和属性表现的重要性。顾客使用同样的期望属性、结果和目标来评价产品,形成获得价值(Received Value)。使用情景在顾客的评价和期望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使用情景发生变化。产品属性、结果和目标都会发生变化。例如,顾客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在工作中和在家中进行娱乐这两种情景下的价值等级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商业模式改进
顾客价值概念模型是由Zeithaml等人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发展起来的。这个模型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根据顾客对期望和感知价值之间的比较对服务质量的定义;二是这两种质量在传递过程中的差距的定义。顾客价值概念模型(如图2)展示了产品从模糊的创意到传递给顾客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包括来自顾客的感知价值的形成,也包括公司对顾客感知的反应。在产品发展的初始阶段,公司可能只有许多企图提供顾客价值的模糊创意,这种价值依赖于公司对顾客需求的感知以及公司的战略、能力和资源,我们把这叫做公司计划价值集合(即公司在产品的概念阶段,根据顾客的特点,企图给顾客提供的一系列价值)。
通过市场研究,公司将尽力去使它的计划价值与未来用户的偏好和欲望相匹配,来创造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公司设计、创造出产品,并把产品介绍到市场上。公司所设计的产品价值在顾客价值模型中叫做设计价值集合。由于在市场和产品发展之间的技术限制和错误的沟通,设计价值是不同于计划价值的,这种差异就导致了设计差距。当产品在出售时,产品代表了顾客的许多种第一层次的价值。顾客对产品表现的期望都基于他们的感知,在顾客价值模型中这种期望叫做期望价值集合。这种价值集合不同于渴望价值集合,因为市场提供的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准确与顾客的渴望相匹配。因此,顾客不得不选择那些能与他们的期望最相匹配的产品或服务。这种让步的差距越小,公司成功赢得顾客的机会就会越大。感知的差距反映了公司设计的价值与顾客对这种感知价值间的潜在的不匹配性。购买和使用之后,顾客将能得出他们经过实际经历评价出的实际感受的价值。在我们的顾客价值模型中,顾客的这种评估价值叫做实受价值集合,顾客满意的差距反映了期望和实受价值间的差距。
这里我们基于顾客让渡价值分析的体验营销要素的几个方面,就是基于该模型之上的进一步分析。计划价值和渴望价值是从消费者需求的层面来进行阐述的:设计价值和感知期望价值则是通过体验营销策略进行分析,顾客实受价值则是顾客接受一种新的商品或者说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保持持续购买、重复消费的关键。
五、结论与展望
(一)企业应在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前提下创新商业模式
让渡价值是吸引和保留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创新都应当把让渡价值的承诺和履行放在首位。具体措施应该提高让渡价值,降低成本的角度来实施。努力提高品牌社群给社群成员提供的四种价值:财务价值、社交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如提供社群成员更多的折扣优惠,给社群成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是社群成员在与其他会员沟通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提升顾客的品味与地位在提高价值的同时要降低参与品牌社群给社群成员带来的四种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约束成本、精神成本。具体包括会费及其他名目收费的合理化,举办有趣的活动让会员觉得值得投入时间,放宽积分消费的规则给会员更多的消费选择自由,以会员许可的方式来联系会员等。
(二)基于提高顾客让渡价值,运用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出现导致产业格局发生激进式演变的实力不在少数,甚至,技术进步成为某些行业发生巨变的主导因素。当某一重大技术出现时,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敏锐的商业者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内的任何技术信息,特别是那些能够给顾客带来实际利益,甚至是改变其消费行为方式的前沿技术。现在成功的创新商业模式中,以淘宝网、携程网为例。前者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了B2C网上交易,极大地丰富了顾客的选择空间,满足了不同顾客的不同购买预期:同时更是极大地降低了顾客总成本(TCC)中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提高了顾客让渡价值。深受顾客欢迎,且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至于携程网的成功,同样是利用了IT技术的先进性,便利了顾客订购机票的过程,并且通过网络极强的整合能力为顾客提供了更多低廉的折扣机票,使得总顾客价值得到提高。因此,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创新出可以极大地便利顾客消费的商业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超越单一商品化,提供个性化商品及服务有利于提高顾客让渡价值,有助于商业模式创新成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某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要变成为行为的动机,人们渴望着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他们更个性化的需要和欲望。由此,新的需求不断出现,这给很多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企业应该从增加顾客让渡价值的角度上去分析顾客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从而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戴尔电脑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家进行网络直销的公司,它为顾客提供了电脑定制服务,使得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电脑配置组合,甚至于电脑外观漆色都由顾客自己决定,这正迎合了人们对新的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追求。人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金钱。这正是在总顾客成本不变,甚至是提高的情况下增加了顾客获得的价值。使得戴尔电脑公司一跃成为了全美销售量第二的电脑公司,成为了商业创新的经典案例。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从选择、运用到调整、再造,直至被新的商业模式所取代的整个循环过程。每一步都是在创新,不断创新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没有永恒的商业模式,只有永恒的创新。深入挖掘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要求企业在商业实践中,灵活运用商业模式的思维框架,采取有效的创新路径和策略,有效锁定目标市场,提出卓越的价值主张,创造高效的盈利模式,整合内外部关键资源和能力,逐渐形成一套独特、卓越的价值创造和获取机制,并与外界环境和企业战略实现高度的动态匹配,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浦·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大卫·J.莫里森,劳伦斯·H.艾伯茨,保罗·G.克利福德.发现利润区(第2版)[M].中信出版社,2003:71—86.
[3]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4] 李东、李庆华、王翔.企业能力缺陷:权变分析模型与相应的路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52—55.
[5] 李东、王翔、陈良华.企业价值战略——现代公司的绩效解析与成长奥秘[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 (美)约瑟夫·博耶特杰米·博耶特.经典营销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商业模式的实质范文3
在我们看来,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的“关键所在”。何谓商业模式?我们认为,商业模式主要是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设计的整体运营方案。
因此,精准抓住消费者需求成为重中之重。“人生有三大自由追求。一是财务自由,有足够金钱养活自己和家人,用钱时不发愁;二是时间自由,有可支配时间灵活安排工作、休息和娱乐;三是心灵自由,能够跟随自己内心,不让梦想憋屈。”这则微博上广为流传的语录精确概括了消费者的理性追求。
运用切割之法,从消费者的角度对金钱、时间、影响力等要素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划分,或能一窥商业模式之魅。
切割之法
切割之法读者或许还比较陌生。简单来说,就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消费者需求。比如,苹果公司首先将手机切割为智能与非智能手机,而后将智能手机切割为高端和普通,从而一举奠定了苹果智能手机的地位。
此外,苹果公司还将便携式电脑切割为掌上和非掌上两个部分,在掌上电脑市场准确定位,强势占据了大块市场份额。简而言之,苹果公司将新技术和卓越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机融合。
“战略是一把刀,得看你握哪一面:如果你握住刀背的那一面,最坏的结果也会保护你;如果你握住刀刃的那一面,最好的结果也会伤害你。”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路长全表示,伟大的企业往往离不开巧妙的切割。
从金钱角度切割:赚钱与省钱
从“第一层自由”——金钱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切割,可分为“帮消费者花钱”和“为消费者赚钱”以及“为消费者省钱”三大块,其中“帮消费者花钱”早已成为商家的圭臬,而后两者都可以开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让消费者成为获利者,是商业模式设计中对消费者价值最大的一个模式。”劲释咨询集团董事长倪旭康表示。
最常见的帮用户赚钱模式,当属C2C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通过让用户在电商平台上开设几乎无店铺成本的网店赚钱,第三方支付则为庞大的网上交易提供资金安全流通保障。援引艾瑞咨询的分析数据显示,今后3年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发展前景巨大,预计2011年交易规模将达到1.72万亿元,至2014年则有望突破4万亿元。
直销模式也是一种典型的帮消费者赚钱模式,诸如安利中国,目前年度业绩已超过200亿元。安利经销商本质来说都是安利的用户,他们既是安利产品的消费者,也在向外推荐的过程中获利颇丰。
“直销最核心的理念是消费者即经销商。只有自己用好了,才能在给别人推荐时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获得更大的利益。”倪旭康表示,“也正因如此,各大直销企业纷纷努力构建经销商层级,将大批既是消费者又是销售员的群体留在体系中,成为对直销的最大贡献者。”
赚钱之外,帮助省钱模式也被普遍看好。“人的本性中都有趋利避害的一面,因此在商品质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省钱是锦上添花的大好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新媒体专家魏武挥表示。
刚卸任阿里巴巴Cgo的马云也曾谈到,淘宝的快速发展归根结底是通过渠道层级的减少,形成了对消费者让利的局面,从而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足够粘性和消费力的关注群体。
“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和利益,永远会受到消费者欢迎。中国庞大的人群基数,更让大部分理性的消费者还处于价格敏感型阶段。所以省钱的模式往往会引来追捧。”倪旭康以国外一家名为Happy Buy网站进行例证。
该网站提供了电子商务价格跟踪监控功能,给用户带来省钱的体验。用户只需在网站中输入想购买的商品,网站就会出现众多大型购物、团购网站的商品价格信息、商品被网站追踪价格的天数及比价后的购买建议。
用户还可进一步进行筛选,如按照最流行或相关度进行排名。网站会给出商品更详细的信息并标示商品的最高、最低和平均价格,便于用户做出选择。此外,用户还可提交邮件地址,当价格下降或出现购买时机时,网站会通过邮件进行提醒。
商界国际俱乐部总经理刘丽华则将SaaS(软件即服务)归为帮消费者省钱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SaaS是一种软件布局模型,其应用专为网络交付而设计,便于用户通过互联网托管、部署及接入。
目前,“SaaS”应用软件的价格通常为“全包”费用,即包含通常的应用软件许可证费、软件维护费以及技术支持费,将其统一为每个用户的月度租用费。“SaaS提供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
刘丽华告诉记者,企业可按实际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节约了成本,因此中小型企业用户往往对SaaS模式青睐有加。
从时间角度切割:节约时间
常言道“时间面前,人人平等”,现代人忙碌的工作,使时间变得异常宝贵。因此消费者对时间自由的盼望,令帮助用户节约时间的商业模式能够大展身手。
针对消费者对排队缴费和还信用卡等业务的怨声载道,“拉卡拉”通过提供多种缴费和还款业务,帮消费者节约了大量时间。随着手机的智能化的普及,“拉卡拉”也升级推出了手机随身版,成为与用户形影不离的终端产品,一举奠定“江湖地位”。
“拉卡拉的成功,本质来说是降低了消费者的时间使用成本,真正将便利、便捷归于消费者。”倪旭康表示,“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现代社会,很多东西可以用钱去买,但只有时间不能回头,因此能为消费者节省时间的模式将得到极大的关注和认同。”
帮消费者节约时间的模式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避免用户在信息爆炸时代中浪费时间精力的“需求媒体”(Demand Media),2011年在纽约上市后,首次公开募股以每股17美元的价格卖出890万股,次日其股价上升35%达到22.61美元,使公司市场资本总额达到19亿美元,超过美国老牌传统媒体《纽约时报》公司15亿美元的市值。
“需求媒体”的本质是一个“内容工厂”,借助搜索引擎筛选热门话题,招揽文字和视频作者制作大量相关内容的低成本文章和视频,每天可为用户生产超过5000份文章和视频作品,使得不同兴趣爱好的网民,均可按个性需求浏览。虽然其内容并不精深,但覆盖面广,大大节省了用户寻找信息的时间。
从梦想角度切割:树立影响力
从消费者对心灵自由的渴望以及希望能够跟随内心而不让梦想憋屈的想法,可切割出帮消费者树立影响力的模式。
“什么是影响力?本质来说就是同一件事,别人做,默默无闻,而你做,就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引来更多的追捧。”倪旭康表示,使用平台,获得关注,为后续带来更多利益,这是让很多消费者梦寐以求的。
在倪旭康看来,百度的竞价排名模式,就是让消费者通过百度为自己创造影响力,然后引爆商机。因为有了竞价排名,使得很多企业有机会在被检索的过程中“脱颖而出”,顺利被最终客户发现,从而赢得竞争。
“帮人成名自古以来都是好生意,尤其在IT产业中,数字世界本身就具有高强复制性,一旦模式可以复制,那么一个庞大的产业就会浮出水面。”
在魏武挥看来,腾讯QQ在推出伊始就已经在帮助用户树立自己的影响力,越早申请的QQ,其号码越短,于是短数的QQ号给用户带来了虚拟世界中的盛名。同样,微博让用户赚足了“粉丝”的眼球,众多网友为保持影响力甚至不惜夜以继日地“织围脖”——于是,一种新的经济——“粉丝”交易也由此催生。
在为消费者树立影响力方面,还有一个另类的案例,即树立限量版的影响力。有一家名为“百万美元首页”的网站,其网站的首页被平均分成1万份,每一份只是一个小小的格子,售价高达100美元。
消费者可在自己购买的格子中随意放置任何内容,包括网站的LOGO、名字或图片链接等,这种限量版的模式使得一个几乎零成本的网页变成了一个总价值百万美元的网页。别出心裁的创意吸引了不少广告商注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百万美元首页”的1万个格子即告售罄,而在网站的首页上也布满了千奇百怪、让浏览者眼花缭乱的内容。
从需求本身来切割:潜在需求与显性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分为潜在需求和显性需求,如饿了要吃饭是显性需求,而是否去看场电影,则因为需求的不显著和非必须性,是一种潜在的消费机会。对于众多消费者而言,真正的显性需求虽然时刻存在,但都是基础性的消费,而只有潜在需求才具有更多的价值。
“谁能激发消费者的需求,就能真正创造出消费。如果一个商业模式能够解决消费者最关注的顾虑,那么就创造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很多时候拉动消费者的需求,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倪旭康认为,发现需求,找到解决方案,最终激发需求,这就能为企业创造真正的价值。
在为消费者创造需求方面,奇虎360可谓一个代表,其产品通过重定义网络安全的概念,创造了一个消费者急需,而反病毒厂商却没有想到的市场,即不再只是反计算机病毒,而是包括反流氓软件、木马,以及具备操作系统打补丁及垃圾清理、系统恢复、安全下载在内的免费泛安全领域。
对此,奇虎360的切割逻辑在于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不懂安全,传统的安全公司又不懂互联网,于是就可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国外一家名为的网站,通过回忆词组域名推出追忆过往的网站,制造了帮助网民共同“返老还童”的概念。RetumToMind网站的首页是六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分别标有1950年代到现在的2000年代。
用户点击某个年代,便可浏览属于这个年代的一些特殊印记,即网站主推的“年代主题”,包括音乐、电视剧、发型、穿着及当时特有的游戏或玩具。该网站通过怀旧的定位,分门别类的年代归属让各个年龄层的用户均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容。
此外,每个注册用户还可添加自己的“年代主题”,与他人分享属于不同年代的特色,也可对别人的记忆进行评论。该网站炮制的“年代怀旧”社交模式,推出后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好评,吸引了众多风投的目光。“炮制概念制造用户需求是最胆大的一种商业手法,通过生造概念来做出一个市场。”魏武挥认为。
双赢共活,独赢肖亡
“如果对手极其强大怎么办?不管拿到的牌多么糟糕,一定要在现实条件基础上思考规避强者、以弱击强的解决方案,切割就是努力将市场从某个合适的角度一分为二,规避竞争对手正面阻击,逼对手让出一条通道,实现难得的成长空间和时间。”路长全表示。
商业模式的实质范文4
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经营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商业逻辑,或者说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逻辑。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整体性。即一种商业模式需要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等诸多要素来支撑,而并非某一要素单独构成;二是系统性。商业模式是一个商业体系,这个体系既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又体现企业运营特色,还体现利润实现途径;三是主题性。商业模式应该具有一定特色与主题,并且简单可提炼,诸如IT行业零售商宏图三胞的“WDM模式”借鉴和融合了沃尔玛的规模采购与平价销售形式、 Dell电脑的专业定制生产和直销模式以及麦当劳的标准化服务,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四是关联性。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并确保实现企业的价值主张。
为什么一些强势品牌或者颇具规模的企业也会失败?抛开非经营性因素,就是因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知道去寻找、创新商业模式,还在延续老的商业模式。有专家在谈到企业创新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在竞争对手毁灭你之前,先自行毁灭”,实际上这也是笔者所要强调的观点,即企业要善于进攻自己,如果不被自己打败,就一定为会为竞争对手打败。不断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品牌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
我们都知道惠普,这家公司提出了针对企业发展的“动成长理论”,即“动成长所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中主动适应并做出改变的机制”。无疑这对于一个挑战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当强势品牌的一种商业模式老化之时,就是挑战品牌以一种新模式进攻的最佳时机。
商业模式就是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商业模式的竞争力在于其创造了一种差异于竞争对手的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并且这种方式更具挑战性与先进性,对于消费品来说是生活方式,对于工业品来说则是一种生产方式。其实这很好理解,如今卖品牌就是卖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已为业界所认可,但是要知道一种品牌产品或服务只有在特定的商业模式下才能把这种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诸如在百货商场与超级市场卖相同的商品带给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也有所差异,尽管卖的可能是相同的产品。
商业模式竞争是一场“系统战”
在此笔者强调过一个观点:商业模式的客户价值是其成功的关键。为了实现为客户提供预期的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必须通过商业模式把各种经营管理要素整合到特定的“环境“之中,这个“环境”就是“客户价值”,即各种经营要素要向客户价值回归(如图1)。
商业模式竞争离不开产品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是产品或服务创新,因为对任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而言,其物质功能都要由产品或服务来实现。说到这儿读者可能要问,尽管传统百货业态做不过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但他们卖的不都是一样的东西吗?其实他们卖的已经不是一样的东西了,诸如在销售环境、销售方式、销售价格、延伸服务等方面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际上产品或服务创新往往能为商业模式创新创造很大便利,也能为颠覆竞争对手增加砝码,诸如超级市场中的量贩店以“大量批发、低价销售、自助消费”为特征,这就需要从商品上进行配合,即采取大包装产品,放弃小包装产品或者单包包装产品。
在过去,许许多多的企业吃亏之处就在于谋求在营销上的快速成功,但却立足于产品或服务差异化不足甚至同质化的基础之上去谋求通过短期刺激或过度投入资源的方法来获得市场的成功,结果成功往往是短暂的,并没有得到企业所预期的长期利益,实际上这是“杀鸡取卵”式的自杀式营销。企业为获得长久的竞争利益,应该谋求在产品或服务创新前提下的商业模式化创新,这才是长久之计。我们知道,戴尔的成功就是能够提供差异化产品的定制模式,再与其高效的直销模式结合起来,做到了客户价值(好品质、低成本、优服务、高效率)最大化,结果才长期在PC市场独领。
图1
客户价值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
一种优秀的商业模式,首先考虑的不应是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而是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很多企业在经营上张口闭口必言“市场导向”,可“市场导向”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准确地讲应该是“客户需求导向”。实际上,一种商业模式所提供的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能否得到客户响应,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客户价值。
那么什么是客户价值?可以理解为客户在你提供的商业模式下为获得这种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比。还有一个更为确切的概念即客户让渡价值,就是客户所获得的“价值产出”与“成本投入”的差值。对于挑战品牌来说,如果能够比其他品牌创造更大的客户让渡价值,实际上就拥有了成功的资本。
在IBM与惠普的分销模式下,计算机为客户提供的是功能价值,即计算机能够提供运算、文字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强大的功能;而在戴尔一对一的直销模式下,计算机为用户提供的却是用户价值本身: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戴尔的销售人员所做的无非就是对用户个性化价值的理解与把握,从而能够把这些不同的需求挖掘出来,这就是其商业模式最独到的地方。对于移动通信行业,由于基本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之间的比拼已经集中于两点:增值服务与细分服务。对于增值服务,实际上就是在比拼客户价值;对于细分服务,则是在比拼价值,通过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让客户得到最大化满足。
可见,一个品牌只有在设计、生产和提品时以顾客为导向,为客户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价值,把客户从竞争对手及领导品牌那里“解放”出来,才能够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客户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最后请大家记住“一点点”,在为客户的价值创造上一定要比竞争对手多那么“一点点”!
商业模式要能克服竞争对手的弱点
挑战品牌如果与领导品牌的商业模式一致就很难颠覆领导品牌,除非领导品牌在经营上犯了大错误,实际上竞争对手的最大弱点就在于其与客户相脱节之处或者客户需求没有被满足之处。那些成功的企业总是善于寻找挑战、打击竞争对手的角度,诸如竞争对手的产品线“短缺”(即产品线深度、宽度都不够)、竞争对手高价营销束缚了消费潜力、竞争对手的渠道便利程度不高、竞争对手的客户服务效率低下……
在设计商业模式时就应该把竞争对手的问题都考虑在里面,正如前时代华纳CEO迈克尔・邓恩所说:“在经营企业过程当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在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在某一个环节的改进或是对原有模式的重组、创新,甚至是对整个原有的经营规则的颠覆。商业模式的创新形式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创新都可能变成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我们都知道携程网,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让很多旅行社失去了价值!携程旅行网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集宾馆预订、机票预订、度假产品预订、旅游信息查询及特约商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行服务网络公司,现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宾馆分销商,提供可供预订的国内外星级酒店多达2100多家,遍布国内外二百余个城市。携程还建成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机票预订服务网络,覆盖中国的35个大中城市。此外,携程推出的以“机票加酒店”为主的度假游业务为中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然而携程不是做经销,而是提供信息服务,它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一方面使全国的旅行者能及时找到所需要的酒店,能获得最低的客房价格;另一方面又能使遍布全国各地的宾馆、酒店能得到应有的消费者,而携程公司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携程未来商业模式是提供旅游、机票和酒店的一站式服务,其业务是最传统的旅游服务业,靠收费作为经济增长点。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站在竞争对手的肩膀上去设计商业模式,那就能比竞争对手看得更远,走得也会更远。既然有领导品牌这个标杆与参照物,为何不充分利用呢?
商业模式市场化需要战略保驾护航
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战略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从投资中获得回报。”利润是公司战略的基石,以利润为前提才能保证公司战略的有效。商业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赚钱方式,包括企业独特的战略定位、独特的市场营销方式和独特的竞争策略等,商业模式所要解决的是企业赢利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赚钱,所以其战略主要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而商业模式需要战略来保驾护航,需要在核心上的坚持。
商业模式的实质范文5
关键词:广义价值链 企业商业模式 创新
引言
在长期的竞争实践中,各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几乎每一个优秀的企业背后都有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明确指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在认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潜在价值后,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也变得日益迫切。而广义价值链视角将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从而创新出更多有更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来助推企业发展。研究广义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
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根据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状况,为维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而设计出的一系列方案和计划安排”。
前面已经指出,企业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目前对商业模式研究最流行的主要有四种视角:企业运作视角、价值链视角、系统论视角、业绩与财务视角。本文主要从价值链角度切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并简要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这一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形成了很多非常成熟的理论。而不同的学者所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罗氓教授等(2003,2005)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制度结构,它是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一定的前提下,用于整合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翁君奕教授(2004)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三维空间,它为商业模式的创意思维和决策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他通过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分析体系,以此来获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程愚(2004)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不仅仅是价值创造活动,而且是一种交易活动,可以从“交易-价值”的范式来认识研究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和创新问题,这样可以得到更高的企业运行效率。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定位和企业价值链活动。
安纳利·萨克森宁(1994)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和与之配套的组织结构,它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企业组织结构。詹姆斯·弗·穆尔(1999)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包含生产技术、企业管理方法和消费者划分等一系列内容。欧洲学者Timmers(1998)在对电子市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产品、资金、信息的运作机制。Venkatraman和Henclerson(1998)将商业模式和IT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商业模式。他们认为,知识运用在商业模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客户互动、资产组态共同构成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沿着这三个方向设计战略的协作计划。Amit和Zott(2001,2002)从电子商务的背景研究商业模式。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内容、结构和治理进行设计,以此来创造商业机会,创造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很早就开始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问题。但已有文献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上,而忽视了企业商业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针对这一研究局限,从广义价值链角度对整个商业模式分析框架进行了研究,重点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分析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与维护途径分析。
广义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改进与创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环境分析是建立有效商业模式的基础。企业是由土地、资本和人力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方式组合而成的,任何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都会与外界进行互动,因此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现代企业的发展都以产业链的形式存在,单个企业是广义价值链中的一个单元,价值链上任何一个单元的变动都会造成整个价值链的变化。只有通过对广义价值链的环境,包括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交易方式、产品创新方向等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才能为明确企业在广义价值链上的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单个企业的发展总是受制于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不同的产业阶段会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只有认清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才能认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才能对企业发展作出明确定位,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
现代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政府、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企业管理人员、雇员等。根据博弈论的理论知识,企业发展过程实际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只有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才能获得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全面考虑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维持利益平衡来维持系统稳定。
商业模式的实质范文6
商业模式革命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互联网与手机的融合。通过与互联网连接,手机成为人人拥有的可以上网的工具。二是现实世界与手机的融合,通过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连接,催生了给消费者带来新附加价值的商业模式。如果现实世界与网络服务器实现全天候连接的话,那么人们的见闻以及购物场所都将无限地扩大。
考虑到全球手机数量的巨大规模(60 亿)以及高普及率,大家都十分期待手机领域的新发展。比如,中国移动公司就开发了面向农民客户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手机向农民发送农耕信息,例如何时播种、何时浇水。通过这种信息服务,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而在非洲地区,通信公司通过向渔民提供港口鱼类装船方面的信息,也为提高当地渔民的收入做出了贡献。同样在非洲,通信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M-PESA”(一种移动支付业务)的手机汇款平台。通过该平台,人们可以进行现金交易。其流程是,采用预付方式往手机里存入一定的金额,通过手机邮件发送金额信息给对方,接收方则到指定营业厅里提交身份证明以及手机邮件,领取现金。非洲与日本不同,那里的银行和ATM (自动柜员机)尚未普及,这类手机服务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柱。
跨国手机服务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日本近海的捕鱼人在船上通过手机上传捕鱼信息,在上海的中国人看到该信息后,马上通过电话进行订购,船到达港口后便马上将鱼冷冻,空运至上海,第二天,日本近海的鱼便出现在了上海人的餐桌上。像这样跨越国界的新型交易形式,其实现前提是60 亿部手机的数量规模以及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手机网络。
为什么传统手机、智能手机引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商业模式革命呢?原因在于“手机的五种功能”。这五种力量支撑着手机的五大特性:本人性、经常性、定位性、网络性、向现实世界的扩张性。
手机五大特性的任意组合都能促使消费的5W1H 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过渡,因此消费者能从中获得更加便利的服务。这五大特性又催生出五大商机:个性可视化、个性需求的显现化、商品服务的微型化、提供商品服务的适时性、商品服务提供渠道的便携化。
智能手机的五大特性
本人性
所谓本人性,是指绑定手机的所有者。在大多数场合,手机都是人手一部的,因此绑定手机所有者就很容易。绑定之后,服务商便可以掌握所有者的年龄、性别、居所等个人信息,并通过此个人信息平台向所有者提供配套的个性化服务。反过来,若手机所有者通过这个平台上传相关信息,服务商也可迅速了解信息来源。
经常性
所谓经常性,就是经常将手机放在身边使用。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随身携带手机,很多人甚至晚上睡觉都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都是最亲密的伙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定位性
定位性使用户可以实时掌握手机的所在位置。只要开启自动GPS 定位功能,在本人同意的前提下,便可以以五分钟一次的频度进行定位。以基地为基础的定位,只能将所在范围缩小至数千米内,进行一个大概的估计;而GPS 定位可以将误差缩小至几米内,精确地显示所在位置。利用这个功能,服务商可以向用户提供所在位置附近的饮食、娱乐等信息。
网络性
所谓网络性,是指各种各样的人、物通过手机轻松地进行联结。正是因为手机的特性,一个人在一天中才能接触到如此多的人、如此大量的信息。若配备通信模块,便可实现事物本身与网络的连接。比如,汽车导航系统中就含有通信模块,可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向现实世界的扩张性
是指通过手机将网络虚拟世界与外部真实世界相连接。日本在2004 年开发了非接触式智能卡,从而开展了电子货币、电子优惠券、定期券、会员证等业务。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从网络上下载的价值和权益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虽然一开始并未在智能手机上配备这种智能卡,但现在也在逐渐推广运用。
手机时代的五大商机
个性可视化
掌握购买自家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信息是商业的基础条件之一。在物资丰富的时代,把握个性化需求的必要性提高了,为应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各种服务也层出不穷,如会员制、调查问卷、使用者注册登录等。手机的本人性、经常性、定位性、网络性和向现实世界的扩张性,使得掌握顾客个人信息、个性化需求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催生了个性化的新型商业模式。
个性需求的显现化
在现代营销中,只把握顾客的个性需求已远远不够,还要深入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手机的五种特性,即本人性、经常性、定位性、网络性和扩张性,使得掌握顾客个人信息、个性化需求的成本大大降低。商家能够深入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最适合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通过手机便可轻松向到店的顾客展开问卷调查,或是向人们询问意见并挖掘其潜在需求。
商品、服务的微型化
在消费者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策略是以最合适的数量卖出去。以前,为了控制销售的固定经费和流通成本,商品销售主要以捆绑的形式展开。但是,手机的本人性、经常性和网络性降低了销售的固定经费和流通成本,商品、服务的小份额销售才得以实现。
商品、服务提供的适时化
在最合适的时间回应顾客对商品、服务的需求,并将之与交易行为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手机的本人性、经常性和定位性,商家提供商品、服务相关信息的成本降低了,灵活把握时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由于手机的存在,商家才能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适时地把信息传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