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建筑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智能建筑 工程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26-02

1 智能建筑的背景与发展

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已建项目中,智能建筑工程在设备上的费用一般占总投资的4%~8%。从智能建筑物分布的行业来看,目前主要用于金融业、行政机构、商业、公共建筑、高级住宅、交通枢纽等。智能建筑的含义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即BAS;通信自动化系统,即CAS;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S,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3A建筑。智能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例如相当数量的工程中的智能化设备因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投资浪费。对这类新型建筑,国家还没有相应的审批、监管、检测等管理手段。

2 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几点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见,任何一个阶段或环节,都可能影响智能建筑的使用效果。为使智能建筑在我国健康有序地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要研究相应的对策,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使智能建筑纳入法治和规范化的轨道。为此,笔者对智能建筑工程实施如何实施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提出几点有效措施。

2.1 政府规范和指导智能建筑的建设管理

政府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系,完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系统集成商、工程监理单位(专业咨询机构专业)资质审批制度,建立设计方案审批制度及工程验收制度、备案制度。制定和完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及使用维护的国家规范、标准,使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有据可查,并制订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智能建筑的设计纳入审批范畴,符合要求的设计方可施工;对智能建筑施工队伍实行资质准入制;对智能建筑的智能化部分验收后采取备案制。各级主管部门应对从事智能建筑施工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明确规定相应资质等级应达到的各项标准和可以从事的工程类别,杜绝无资质等级者从事智能建筑的施工业务。对资质的认定要从严把关,认真考核。并对具备资质等级的单位加强监督管理,对于不能胜任等级要求或出现质盘事故者,要取消或降低其等级。

2.2对建筑智能化同工程建设实施专业监理和系统验收

政府必须建立具有智能建筑市场的监理制度,为投资方在智能建筑技术中所涉及的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并协助投资方进行方案实施。智能化系统的监理和系统验收,必须十分强调其专业性。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测评,审查核对系统配置图、接线图、点数表等技术资料,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三者一致,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保证审核符合接口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严格进场产品的质量复核;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审核技术变更;在阶段工程结束后进行验收。对有资质的验收单位还应进行资质年审。

2.3加强对国内外智能化产品的技术测试和评审由国家主管部门对已用或待用的国家及进口产品进行全面技术功能评测和等级考核,根据系统以及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功能等级,发放不同等级的市场准入证,以防止市场误导并保护使用单位的利益。

2.4启用智能化项目管理公司,加强技术管理

由于业主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对智能建筑技术、设备和系统等方面缺乏深入了解,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对智能建筑咨询管理公司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投资者的意向,对智能建筑的总体方案的投资可行性、风险性进行咨询,对智能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质量、进度、投资目标的实现,提供工程咨询和工程管理服务。业主启用智能化项目管理公司,便可以从工程项目的功能定位开始,到各子系统的技术定位,设备的性能选择、设备及工程费用的控制,使项目的总体功能、总方案设计、各子系统的设计更加合理优化、节约投资;从设计开始,工程的每一子系统的配制都考虑到全系统的集成和信息互通,实行统一管理分步实施,使各子系统形成统一的整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了各子系统自成体系,出现系统打架或重复设置;从施工开始就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工程管理,充分考虑各系统间的交叉作业,协调配合,使工程施工安排科学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施工冲突,节约人力、物力,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进度。

2.5加强协调,统一管理

智能建筑是个跨行业多层管理的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装饰、物业管理,跨过的行业较多,各行业法规、标准相对独立的,行业的相互沟通及管理的相互渗透及协调都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笔者认为,成立全国统一的行业协会是相当必要的,这个协会应由与建筑管理紧密联系的建设部发起,将一部分权力按国际贯例移交给协会,各省市的协会业务应由上级协会指导及领导。协会应该由法规制定单位、设计单位、系统开发单位、房地产及物业管理,媒体等多个行业的单位组成,行业协会是一个面向建筑智能化全行业的服务机构。智能建筑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专业部门负责本地区本部门建筑智能化和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具体工作,杜绝目前智能组成建筑行业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管理的现象。

2.6提高智能建筑相关企业的素质

目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连片的智能小区发展到智能城市可能是很快的景象。我们必须紧密跟踪该领域的每一项技术突破,同时要不断地创新,因此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刻不容缓。有关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讲授、集体指导,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争在短时期内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工程人员,组建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建筑工程师队伍,从整体上提高国内智能建筑的水平。同时,积极开发中国自己的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产品,逐步改善国内智能建筑产品过分依赖进口国外昂贵产品的现状,扶持相关企业尽快组织开发出中国技术的新产品来与之抗衡,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使我国的智能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3 结束语

以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费用占建筑总投资的比例越来越高,一般约占5%~15%左右,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一项基础工作没做好,必然会影响后继网络系统无法正常开通,从而最终会影响建设方的维护和管理,长期以来,智能建筑的系统质量一直不佳,其中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对智能建筑的某些子系统的检测与验收尚未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马鸿雁.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发展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

[2]陈振明.住宅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述评[J].建筑电气资讯,2003,(1).

[3]Rob Moult.智能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12).

[4]寿大云,韩宁.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建筑学报,1997,(2).

[5]孔利加,程大章.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思考[J].智能建筑论坛,2004,(2).

[6]陆伟良.论加快我国智能建筑咨询产业的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3).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成本控制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上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中国的智能建筑于90年代才起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的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其工程总投资目前占到国内建筑工程总投资的8%-10%。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智能建筑是以普通建筑为平台,将通讯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等智能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融合,进行最优化设计、施工、管理与服务,智能建筑工程造价昂贵,工程结算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困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更新越快、复杂程度越高,其成本控制风险就越大,如何通过成本管理来控制智能建筑工程的投资,需要每个从业者认真思考。

1 智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智能建筑工程包含众多的智能系统,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以及具体工程施工大部分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来进行,或者依靠其协助设计来完成,这使得智能建筑的工程成本控制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1.建设单位对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决策存在误区。很多建设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不能明确智能建筑的要求,关于智能系统的定位和功能选择不清楚,智能建筑项目未经过充分的调研,在论证阶段进行项目决策时就求全贪大,盲目接受各种先进技术。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建成的智能化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所具有的功能,系统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智能建筑流于形式,导致巨大的资金浪费,资金的使用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工程中智能系统的造价失去控制,成本也难以管理。

2.对智能系统的设计缺乏深度规划,导致智能系统的投资成本不明确。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都滞后于建筑的设计。在准备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的选择尚未确定,再加上相关专业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的不足,往往造成设计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具体工程的要求,设计图纸与建设单位功能需求不相符,大多数的方案工作留给系统集成商去完成,在智能系统二次深化设计时解决,往往造成前期设计方案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出现智能系统设计上的缺陷,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返工、浪费现象。

3.智能建筑工程中招投标的不合理,给工程成本结算带来很大问题。由于智能建筑的系统型号的选择和设备材料选择的不确定因素,造成智能化系统的各种不同配置的方案、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采购单价有很大出入。这样就往往造成低价中标的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随着工程的进行,以设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由,提出对原有设计进行变更,使得建设单位在智能系统的投资上不断加大。

4.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专业的预审人员不足,导致工程结算不能准确的反映工程的成本。预审人员对智能系统整体系统认识的不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经常出现工程结算审核时出现很多矛盾和争议。

2 加强智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控制智能建筑的工程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建设单位要充分培养与配备自己的专业人才,发挥其主导作用。还要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跟踪审核,落实到各个具体阶段。针对上面阐述的具体问题,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规章,使得对智能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能够有序有效进行。

1.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相关人员在项目决策进行阶段就要参与其中,在项目开发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就要多方面的收集相关资料,做出详细的需求性分析。同时依据智能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具体使用的情况提供准确的需求方案,给决策层提供参考,精确的进行投资与收益的分析。依据建筑物的具体使用情况配置相应的智能化子系统设备。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而且可以充分的发挥资金的利用率,减少和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在源头控制智能建筑工程成本,为后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智能建筑设计对整个项目的功能、造价都起到关键的作用,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成本的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决策层通过专业人员的具体需求分析,要求设计人员的设计在适应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深化设计,依据智能建筑性质的定位来决定系统技术水平的定位、设备的性能选择和设备种类的选择,以及后面设备安装时的工程费用。使智能建筑的功能定位、整体设计方案、各种子系统方案的设计更加合理,从而尽量减少图纸修改、返工误工现象,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标。

3.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制定招标文件时应明确建筑智能系统招标的范围、设备型号、关键材料品牌及质量要求等。智能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合,不能仅以报价的高低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依据。不同的施工设计方案,不同的设备材料选择将导致评标人员从报价上无法鉴别投标方的实力。智能建筑的评标应该采取综合评分法,在评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技术方案,报价高低,还要考虑智能建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评标人员除了严格控制招标过程外,还要预留活口,避免在结算时造成重大成本偏差。

4.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普通建设项目一样,建设单位要及时掌握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引起工程成本变化的设计必须由施工单位提出报价,经建设单位核定后才可实施,避免施工单位事后的漫天要价。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必须及时签证备案,做好相关经济、技术信息的处理,在工程结算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于工程设计变更引起的费用的增加、工期的延误要进行必要的索赔。这些手段对控制工程成本起着显著作用。

5.项目结算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结算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成本的最后关口,除要求预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智能建筑专业水平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握好这最后关口。针对智能建筑工程中复杂的设备和施工的特点,仔细做好工程量的审核,需要时要会同施工、监理单位深入现场核实其准确性。其次要认真做好智能工程设备材料价格的审核,坚持原则,以相关职能部门的价格信息为依据,同时参考市场调研价格。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涉及智能工程成本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因此,建设单位必须紧跟智能领域的每一项技术革新,培养本单位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加强对工程各个阶段成本的管理,准确控制工程成本,以“低成本、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绍胤.智能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2]姚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推进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J].智能建筑,1999,(1):1-4

[3]吴建荣.对智能建筑建设的几点看法[J].智能建筑,2001,(6):17-19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范文3

关键词:智能建筑能源管理节能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目前,全国现有房屋建筑面积已达430亿平方米。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中,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2009年建筑耗能占全社会耗能总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10%上升到30%左右。我国每年竣工建筑面积约为20亿m,其中公共建筑约有4亿m。2万m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到4%,但是能耗却占到建筑能耗的20%以上,中国工程院的相关人士在对居民住宅、公共建筑的用电量进行比较之后发现,一些写字楼、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平方米年耗电量在100度~300度之间,是居民住宅的10~15倍。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馆酒店、高档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

在我国现有的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是现在的3倍以上。在国家大力推行节约型社会之时,酒店、大型办公楼、商场等能耗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开始意识到设备运行中能耗过高的问题。因此,做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对实现国家建筑节能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

二、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基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基础上一套计算机智能化的管理软件平台。该系统通过对建筑物内各类能耗参数的收集、分析,运用科学算法发出合理的操控指令,通过楼宇控制系统实现其动作。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计算机、通讯设备、测控单元为基本工具,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实时数据采集、开关状态监测及远程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它可以和检测、控制设备构成任意复杂的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一般分为三层:管理层、网络通讯层和现场设备层 。

1)管理层

站控管理层针对能耗监测系统的管理人员,是人机交互的直接窗口,也是系统的最上层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工业级计算机、打印机、UPS 电源等组成。监测系统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采集的现场各类数据信息计算、分析与处理,并以图形、数显、声音等方式反映现场的运行状况。

监控主机: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转发。为系统内或外部提供数据接口,进行系统管理、维护和分析工作。

打印机:系统召唤打印或自动打印图形、报表等。

模拟屏:系统通过通讯方式与智能模拟屏进行数据交换,形象显示整个系统运行状况。

UPS:保证计算机监测系统的正常供电,在整个系统发生供电问题时,保证站控管理层设备的正常运行。

2)网络通讯层

通讯层主要是由通讯管理机、以太网设备及总线网络组成。该层是数据信息交换的桥梁,负责对现场设备回送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传送等工作的同时,转达上位机对现场设备的各种控制命令。

通讯管理机:是系统数据处理和智能通讯管理中心。它具备了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讯控制器、前置机等功能。

以太网设备:包括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

通讯介质:系统主要采用屏蔽双绞线、光纤以及无线通讯等。

3)现场设备层

现场设备层是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智能仪表组成,采用具有高可靠性、带有现场总线连接的分布式I/O控制器构成数据采集终端,向数据中心上传存储的建筑能耗数据。测量仪表担负着最基层的数据采集任务,其监测的能耗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并实时传送至数据中心。

三、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设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能源规划(Energy Planning)

根据建筑具体情况,全面规划智能建筑的能源使用,建立建筑能源使用模型。包括建筑物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各系统集成,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模型。

按照世界能源委员1979年提出的“节能”定义: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以此延伸开来,建筑物的节能可以定义为:在基本不影响建筑物功能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耗。所以,判断一个建筑物节能与否,节能多少需要有个参照物,通过和参照物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对于改造的建筑,通常可以用同一气候条件下的历史能耗数据作为参照。而新建建筑则相对比较复杂,日前在实际工程中常见下列几种方式:

类比法:以类型、规模、功能相仿的建筑的能耗作为参照。主要适用于连锁酒店、连锁超市、连锁商场等建筑条件相仿,管理模式相同的同一集团或管理公司旗下的建筑物。

测试法:在建筑物正常运行后,分别在各气候条件下测试采取能耗管理措施和未采取措施的日能耗数量。通常可以在夏、冬两季各选择数天,采取隔日测试法,即第一天,测试采取能源管理措施日能耗量;第二天,关闭能源管理软件测试日能耗量;以此类推。这种方式缺陷是测试的时间跨度偏长。

计算法:通过为建筑建立模型,设定参数,模拟计算出该建筑物的能耗。这种方式优点很明显,通过模型能对建筑物的各设备能耗全面计算,为能耗管理提供方向性指导。但采用不同的软件计算出的能耗值有差距,目前对计算出的能耗值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均存在争议,计算结果能否作为节能合同内的节能率计算依据是主要的分歧点。

2、能耗监测(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

监测建筑物内的能耗使用,具体到各系统分项监测,环境参数与设备运行参数,对机电设备进行动态管理。数据可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系统)采集。

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实时监测建筑分类 、分项能耗情况,及时报告能源及设备运行状况,包含建筑物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各设备能耗数据等。获取的参数越多、运行的周期越长,越容易得到准确的结论。但若参数过多,又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大量增加,因此可根据各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把数据分为: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基础数据和辅助数据(可选数据),在管理效果和建设成本间取得平衡。

3、能耗分析(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

根据能耗监测数据,进行能耗分析。没有大量的数据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没有有效的分析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能源管理措施。对智能建筑中各系统,各设备用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模型数据,历史数据进行综合比较,为节能运行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建筑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结合模型建筑物能耗对比,确定建筑物能耗对比,确定建筑物的能耗状况和设备能耗效率,从而提供建筑物能源管理优化措施。能耗数据分析模块是能耗管理软件的精髓所在,目前市场上各家软件的算法不尽相同,其效果还需市场验证。然而,以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将极大推动能源管理水平。

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历史能耗分析、能耗比例分析、能耗分布、能耗排名等各项能耗分析,并通过图表进行展示,帮助用户直观了解能耗变化情况,把握重点能耗;

系统具有能耗标杆库,将用户能耗情况与标杆值进行对比,实现能耗对标,帮助用户了解与同行业能耗水平之间的差距;

系统可通过对用能费用预算完成率、用能结构、管理节能情况、安全情况及设备情况等各项评价指标的分析,对用能情况进行评估打分,有助于提升用能效率,降低用能成本;

能源管理报表:用表格和图片的形式体现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情况、设备能耗、设备运行效率、能耗历史曲线等,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系统一般应能提供WEB服务,获得授权许可的远程用户能通过浏览器了解建筑物的能源使用状况

4、节能控制(Energy saving control )

根据能耗监测与能耗分析,通过楼宇智能化控制各系统设备,达到经济运行,合理运行,降低能耗。建筑物的节能措施主要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系统)来执行。能源管理平台和BAS系统的完美结合,是能源控制和管理措施实现的保障。目前,能源管理和BAS还分属不同智能化系统,两系统的相互融合应该是智能化系统发展的方向。

节能控制采取的主要方法:

1)时序控制法:根据大楼工作作息时间按时启停控制设备,如风机、照明等。

2)运行模式控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工作模式设置设备运行数量与工作模式。如:夜间工作模式、节假日工作模式等。

2)温度―时间延滞法:根据大楼内温度保持的延滞时间,提前关闭空调主机或锅炉达到节能之目的。

3)调节供水温度:根据室内外实际温度调节空调系统的供水温度,设定合适的供水温度减少系统主机的过度运行,实现节能。

4)经济运行法:在室外温度达到13℃时,可直接将室外新风作为回风;在室外温度达到24℃时,可直接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在这样的情况下,系统可节约对送回风系统进行处理的能源。

5)设备等寿命运行:对楼内冷热源主机、泵机、风机等设备进行等时间交替运行,延长设备的运行寿命,节省维护费用。

5、节能改造(Energy sources reconstruct)

系统能够记录每一次节能改造的过程及成果,使原来无法说清楚的能源管理,变得可量化、可比较、可评价。

四、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展望

针对能源需求日趋紧张的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与环保,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曾大致估算了建筑节能这个市场的市场值,“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市场容量很大,据测算,有5000亿元的空间。”有专家表示,“在建筑节能方面,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统计表明,我国节能减排市场每年至少有3000亿~5000亿元的市场需求,2020年我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至少是1.5万亿,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

对此,认为建设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将有如下几个方面特点

1. 全面的能源解决方案,可以节约20%-30%的能源成本控制;从建筑设计阶段-建筑使用-建筑节能改造,进行全面的能源管理,包含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使用管理等全方面的能源控制,真正做到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降耗控制;

2. 快速安装调试、便捷管理。操作界面更加灵活,便于人机交互。灵活科学的安装控制方案可减少30%-50%的安装和重新配置时间;

3. 在整个楼宇生命周期内可以灵活改造,建立能效控制中心,持续监控能源使用效率;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范文4

关键词:宽带接入 宽带网 ADSL HFC

众所周知,Internet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而用户对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一批宽带网接入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就标准化程度和商用化程度较高、技术成熟的ADSL接入方案作简单的介绍。

1 ADSL的定义

就从属关系而言,ADSL是xDSL家族的一种。DSL英文全称是Digital Subscriber Li ne,意即数字用户线路,是以铜芯对绞线作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ADSL(Asymmer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的含义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高速率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信号借助普通电话线传送,使得普通固定电话用户以较小的投资,实现家庭办公、多媒体通信、视频点播、快速访问Internet等诸多业务。

1.1 ADSL为何能在普通电话线上实现高速率的传输速度

理论上,电话线约有2MHz的带宽,而平常的语音通信仅占用了0~4KHz的频段,电话线的带宽未得到充分利用。ADSL采用了频分复用技术,在电话线4KHz以上的频段传送数据,研究表明,ADSL工作频带为25K~1104KHz。正是因为ADSL信号的工作频带和语音业务(电话)的工作频带互不重叠,并且ADSL数据流并不通过程控交换机,所以通过一条电话线,用户可做到一边打电话一边高速上网。

1.2 何谓非对称

我们说ADSL的不对称,是指其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bps)的非对称性。

1.3 ADSL的系统结构

ADSL系统主要由安装在网络侧的ADSL局端设备(ADSL接入复用器)

DSLAM和安装在用户侧的用户端设备ATR-U(ADSL-Modem)组成。

除此之外,线路两侧还要安装POTS信号分离器(ADSL滤波器)。在网络侧,POTS分离器将电话信号和ADSL信号分离,分别送入程控交换机和ATM交换机(或者核心路由器)。在用户侧,POTS分离器负责将下行方向的混合信号分离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分别送给用户电话机和ADSL-Modem,并且在上行方向上还负责将来自电话机的模拟信号和来自ADSL-Modem的数字信号复用在同一对双绞线上。

3 ADSL的技术标准

ADSL的技术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全速率(Full-rate)的ADSL标准——G.dmt,支持640Kbps/8Mbps的高速上行/下行速率;另一种是简化的ADSL技术标准——G.lite,最高上行速率降为512Kbps,最高下行速率降为1.5Mbps,另外在用户侧还取消了POTS信号分离器。

我们说ADSL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ADSL技术标准仅有两种(HFC宽带网有四种技术标准);其二是两种技术标准并非截然不同,G.lite仅是G.dmt的简化版本。实际上,这样给工程技术人员留下了极大的回旋余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案:

第一,就高档社区和小型办公室而言,对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我们不妨采用高配置方案,使用全速率的ADSL宽带网接入技术。

第二,对于普通家庭用户,适合推广简化的ADSL技术方案——G.lite。虽然速率有所降低,但用户端省去了POTS信号分离器,降低了设备的购置费用和安装成本,性价比占有一定优势。

第三,一般而言,电信局为了最大范围的扩展市场,抓住庞大的普通消费群体,要对ADSL宽带网限速(一般提供512Kbps的接入速率),以降低用户费用。在这种背景之下,G.lite有着更好的市场前景。

4 ADSL的特点

4.1.ADSL的优点

相对于某些地方试点的混合光纤同轴网(HFC)而言,ADSL有着如下的优势:

①技术标准比较统一。前面已经提到,ADSL有两种技术标准——G.dmt和G.lite,并且后者仅仅是对前者的简化,而目前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存在四种不同标准:北美的MCNS以及IEEE 802.14工作组,欧洲的DVB/DAVIC以及ITU-T。标准的不统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HFC的发展。

②ADSL不需对现有线路改造。而目前我国小区的共用天线系统(CATV)属于单向有线电视网络,采用HFC宽带接入技术时,必须对现有线路进行改造,更换原有的同轴电缆,把线路原有的单向放大器换为双向放大器,这样线路上的投资较大。

③ADSL用户独占带宽。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讲,由于ADSL为每位用户提供单独的一条线路,相当于星型的拓扑结构,其带宽为每个用户所独享。而具有带宽优势的HFC接入方案,采用的是分层树型结构,本质上是一个粗糙的总线型拓扑结构,那意味着用户将和邻近用户共享带宽,当同一时间同一线路上上网人数增多时,网络速度将明显变慢,其带宽优势将大打折扣。并且总线型网络的安全性差是其固有的缺陷。

和普通拨号Modem和ISDN相比,ADSL的速率要高很多,后两者速率分别为56Kbps/128Kbps。除此之外,ADSL的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不需拨号,专线上网,不需支付电话费。

4.2.ADSL的缺陷

当然,ADSL也有它的缺点:

ADSL对线路要求较高。前面已经提到,ADSL是基于铜芯对绞线的传

输技术,双绞线能有效的抵抗外界电磁场干扰。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电气设计人员(或者甲方要求)较多的使用了平行电话线(如HPV-2X0.5),如果还有强弱电的箱体设置和线路敷设不合理、管材选用不当和接地问题等因素引发的电磁干扰,将对ADSL传输非常不利。

ADSL-Modem目前价格还比较昂贵。除此外,电信局还得收取一定的连

接费(或者初装费)。

ADSL亟需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

ADSL的应用和展望

在国外尤其是在北美及亚太地区ADSL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国内,

ADSL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河北、新疆等地电信局已经推出这项业务,并且得到成功推广。从用户的反映和实测数据看,应用情况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有的采用了G.dmt标准,有的采用了G.lite标准,并且各地的收费标准有一定差异。综合各地情况看,合理的收费将成为决定ADSL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就新疆的乌鲁木齐来说,收费较高,2001年电信局推出的包月制费用是2500元/月,提供1.5Mbps的接入速率;不包月则按时计费,费用为6元/小时,提供512Kbps的接入速率。当然了,有的地方实行包月制虽然只有数百元,但是要限时的,超时另有计费标准。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外电信运营商必然看好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竞争结果必然是费用的降低,相信ADSL宽带网接入技术在我国必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住宅智能化电气设计施工图集99X601.1999.10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智能家居;嵌入式系统;Linux操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5-7194-02

Intelligent Home Systems of Remote Control Based On Internet

CHAI Zheng1,2

(1.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2.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Home smart home control center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research, it is also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used to manage intelligent home appliances. In this paper, intelligent home server as a home control system of intelligent home solutions.

Key words: smart home; embedded system; Linux operating system

智能建筑起源于美国联合科技建筑集团(United TechnologiesBuildingSystems,简称UTBS)所介绍的康涅格州市政府大楼(City Palace Building)。而智能住宅的发展几乎与智能大厦同步,早在1979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就提出了在建筑物内将家用电器、电器设备的控制线统一为家庭总线的概念。之后,在美国成立了现代住宅研究会,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1983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开始制定家用电器的设计标准。1984年,第一幢智能建筑在美出现后美国住宅建筑者协会成立了现代住宅开发公司,开始有关基础性研究工作,并在1989年推出了将电力供应、空调控制和数据通信合成一个整体的布线系统示范单元。

由于我国的房地产、自动化技术等起步较晚,对智能住宅的研究刚刚起步,但己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总的来说,我国智能家居信息化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研究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智能家居系统必然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1 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太网能与Internet进行无缝连接,还有比较大的带宽,能适应家庭语音、视频等数据量较大的通信场合。用以太网组建智能家居网络平台具有其它网络无法达到的优点。嵌入式设备可以通过以太网口直接与Internet进行交互,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如协议转换网关等。

智能家居系统是为适应现代家庭生活而设计的家庭网络智能控制体系结构,它集成了当今的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整体来看,智能家居系统由家庭智能应用终端、嵌入式家庭内部网络通信平台、和嵌入式智能家庭网关组成。一方面,家庭内部网可以通过内部智能通信平台在家庭内部通过摇控板、按键操作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如无线控制设备的开关、异常事件如煤气泄漏、漏电、漏水、火情的语音报警等。另一方面,家庭内部网也可以通过网关与Internet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Web来访问或控制家用电器设备(主动访问),或者家电设备可以通过手机模块进行短信群发或邮件群发等方式向用户报告家庭内部状况(被动访问)。

本文中着重讨论了利用以太网口以嵌入式计算机为硬件平台,开发家居控制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2 主要的创新点

1)由于采用的嵌入式WEB服务器BOA为单任务服务器,因此不具有并发性。通过采用Linux的内核定时器机制使系统具有了并发执行多个任务的能力,同时提高了WEB页面的响应速度,改善了用户的体验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2) 系统所采用的用户界面贯彻了“傻瓜化”思想,简单易用。即使不会用电脑也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学会。同时系统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改善。

3) “一键通”。即插上网线后打开电源就能使用。同样贯彻了“傻瓜化”的思想。

3 开发平台的选择

开发平台的选择依据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系统的功能需求。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实现用现代嵌入式技术来解决智能家居的远程监控问题,并实现与Internet的无缝联接。同时,在处理器速度、处理能力、价格、实时性需求等方面也是考虑的重点,如低端的控制设备可以选择价格较便宜的处理器,这样可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大多控制设备选择ARM9核的微处理器比较合适,它是RISC 32位处理器,主频最高可以达到200MHz,在处理流量不太大的家庭网关中也能够很好满足需求。

3.1 嵌入式开发硬件平台

EL-ARM(DSP)-E100型教学实验系统属于一种综合的教学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目前在国内普遍认同的ARM920T核,32位微处理器,实现了多模块的应用实验。它是集学习、应用编程、开发研究于一体的ARM教学实验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不同的CPU适配板,包括ARM7、ARM9、DSP等。实验系统上的Tech_V总线能够拓展较为丰富的实验接口板。除此之外,在实验板上有丰富的扩展资源(数字、模拟信号发生器,数字量IO输入输出,语音编解码、控制对象、人机接口等单元)。

3.2 嵌入式开发软件平台

3.2.1 安装交叉编译环境

交叉编译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执行的代码。这里的平台,实际上包含两个概念: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同一个体系结构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样,同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在不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

就ARM而言,之所以使用交叉编译是因为在该硬件上无法安装我们所需的编译器,只好借助于宿主机,在宿主机上对即将运行在目标机上的应用程序进行编译,生成可在目标机上运行的代码格式。

3.2.2 配置NFS网络文件系统

为什么要使用NFS网络文件系统?主要原因是为调试驱动程序提供方便,由于linux系统在编译驱动程序时,可以用模块的形式来动态加载,这样给实验、调试带来极大的便利,通常的做法是:把编译好的动态模块和应用程序放在主机上的一个共享文件夹内,启动主机的NFS网络文件系统服务,关闭系统的防火墙服务(如果系统安装了该项),用交叉以太网线把主机和实验系统连接。在终端下启动minicom,在实验系统起来之后,利用ifconfig eth0 xxx.xxx.xxx.xxx命令改变实验系统的IP地址,让该地址的前三段和主机的前三段一致,最后的一段,可以选择和主机不重复的小于255的任意值。之后把主机上的共享文件夹挂载到实验系统上的一个目录上。通过相应的命令进行实验或调试。

3.2.3 移植和编译Linux内核

本实验系统运行的linux版本是针对2.4.18进行移植的linux-2.4.18.-rm7-pxa1版本,由于移植内核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且也较复杂,同时,在涉及到的中断切换、内存管理方面的复杂移植,一般也不必太过关心,网络上有专门的非官方组织在完善该事情。我们所做的大多是把该移植好的内核,让它如何在自己的硬件系统上正常的运转起来。因此,我们所做的移植也偏重于应用。

一般在每个目录下,都有一个.depend 文件和一个 Makefile 文件,这两个文件都是编译时使用的辅助文件,仔细阅读这两个文件对弄清各个文件这间的联系和依托关系很有帮助;而且,在有的目录下还有Readme 文件,它是对该目录下的文件的一些说明,同样有利于我们对内核源码的理解。因此,移植工作的重点就是移植arch目录下的文件。

4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实现

4.1 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采用32位嵌入式系统作为控制终端和家中各种家电设备相连,完成数据采集和控制信号的传输。控制终端和Internet的互连和用户的交互,则由控制终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Web服务器来完成,在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中存放着我们设计好的控制页面,该页面位于服务器默认的目录下,当控制终端配置好IP地址并运行Web服务器后,远程用户在网络上任何一台客户机上输入控制终端的IP地址,就可以访问到服务器的监控主页。

图1为嵌入式家庭远程监控系统结构。

4.2 Linux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该系统中采用了三个模块模拟家电设备。用步进电机模拟空调,直流电机模拟窗帘控制器,温控模块模拟电饭煲。为了便于直观理解,下面给出窗帘的用户界面为例,如图2所示。

其中窗帘拉开程度在驱动中反映为DCMotor_customizeOpen函数中的global_argument_ptr->running_time,即直流电机的运行时间。

参考文献:

[1] 余永权,嵌入式智能家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电子世界,2003.

[2] 魏振春,韩江洪,张建军,等.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751-754.

[3] 肖健华.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家庭网站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5,8:206-208.

[4] 王圣强,刘鑫元,Fireworks4.0金典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范文6

关键词:太阳能;引导;无线传输;停车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机动车数量屡创新高,停车场理所当然成为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传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在安全性和人性化方面的不足,使其已不能满足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其运行效率、安全性能的需求。因此设计一套高效智能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1 设计方案

1.1 研究方法

(1)无线传输技术;(2)传感器检测技术;(3)单片机技术;(4)太阳能应用技术。

1.2 技术路线

2 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2.1 车辆检测模块

用光电开关传感器检测技术实现有无车位的检测,有车时传感器接受到信号,控制系统使得LED灯发红色光,无车时LED灯发绿光。

2.2 发光导标模块

收到有车存在的信息,控制中枢控制导标发红光,收到无车存在的信息,控制中枢控制导标发绿光;同时此模块还进行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2.3 停车场整体引导显示屏

导标屏幕由LED和数码管组成,数码管显示车位号,红色LED显示车位信息,LED灯亮时代表此车位有车辆存在,不亮表示无车位存在。

2.4 计时计费

计时计费功能的实现依托于Matlab图片处理技术完成,系统计费采取车牌号识别处理的方式,利用两幅图片的差别实现计时计费,使收费合理化。

2.5 太阳能自动追光系统

为了更高效率的采集太阳能,设计自动追光系统辅助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使其和太阳光始终保持合理的角度,实现采能的最大化。工作原理:通过光敏电阻采集光强信号,经过电压比较器比较光强信号传送到单片机从而控制步进电机和舵机转动,使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成理想角度。

2.6 系统总体模型及线路图

3 理论设计计算

该系统用到单片机AT89S52最小系统 电压范围:4.0-5.5V 频率范围:12 MHz

红色10mm LED灯:P=1.7v *0.02A=0.034W 红色5mm LED灯:P=2.1v *0.0075A=0.01575W

绿色 5mm LED灯:P=3.325V *0.0135A=0.0448875W

0.36英寸一位数码管P=1.9V *4.5MA=0.00855W

PT2262:P=9V *0.02?A PT2272:P=5V *0.02 A

4 系统优势

4.1 发光导标均采用低功耗LED灯,利用发光导标系统引导车辆,使驾驶员在能见度低(晚上、大雨、大雾等)的环境下也能够迅速的找到车位,同时还能够明确显示车位界限,从而高效利用停车场的有限空间。

4.2 为实现更加快速便捷的停车,设计一个整体的车位显示屏幕,显示出停车场中的空车位,初步的引导驾驶员寻找车位。

4.3 自动计时计费。计费采取车牌好号识别处理的方式,在进、出停车场时扫描车辆牌号,利用两副图片的差时实现计时计费,使收费合理化。

4.4 车位信息数据传输使用zigbee无线传输系统,自组局域网,传输信息稳定、可靠。同时传输到上位机显示停车场车位停靠的实时状态。

4.5 系统能源选用环保清洁新能源-太阳能,并设计太阳能自动追光系统辅助能源的采集,保证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使用单片机的睡眠、唤醒功能使系统更加节能。

5 结束语

太阳能智能停车导标计费系统是经过长期观察与摸索后结合生活实际而设计的一种高效快捷、公正准确、科学经济、节能环保的停车场管理手段,使停车场对实现对车辆动态和静态管理。系统由导标模块、车辆检测模块、计费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以太阳能为能源,供给检测、导标等模块的运行。这个系统中还加入了传感器、单片机、无线传输等技术,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准确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深基.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J].科技广场,2008,10:162-163.

[2]陈颖健,孟浩.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J].高技术通讯,2008,l2:1321-1325.

[3]邓兆康.公共交通的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09,1:47-55.

[4]邹亮,朱玲湘.露天停车场太阳能导标系统[J].广东轻工业,2011,10:8-12.

[5]马可,苗志全,张波.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实现[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3):72-74.

[6]宋夕阳,张忠.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9,10:95-98.

[7]曹建军,文忠科,宋蕾.小区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214-217.

[8]冀红举.基于ARM的停车场管理系统[J].计算机信息,2010,2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