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点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翻转课堂;跨界课堂;智慧课堂
一、传统课堂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属于讲解、接受型,教师服从于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传授给学生已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课堂上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双向信息交流。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进度掌控有度,符合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要求。其缺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充当听众和配角,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乏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又因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教学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教学新常态
(一)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与学习资料,在学校特定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观看,提前自学,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填补了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的缺憾。当实施这种方式时,学生就会意识到教师是在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内容和掌握相应的技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授课。师生之间可以多边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跨界课堂
跨界课堂是以跨界思维为指导的,促使跨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表现的集合,跨越自身定位、超越物理界限的跨界思维模式特别适用于职业教育。在跨界教育中,学校提供的平台很重要。教师抓好软件建设、跨界教学机制建设,学生自带终端设备,共同参与跨界课堂。跨界思维下的融合实践有两个重要案例——德国双元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大跨界)与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人本跨界大课堂(校内师生、教学资料的重新组合式的跨界教学)。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与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同德国实行的职业教育双元制不同,以铜都双语学校为代表的人本跨界课堂,正在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人本跨界课堂的核心内涵:第一,课堂是一个学习型共同体,即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提高的共同体。第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是跨界的宗旨。第三,在充分解放教师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上述两例的跨界教育与跨界课堂,突出的是不同专业、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贯通,是新课堂的理想境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学就要跨界思维,打破教室这个空间局限。新常态跨界课堂,以跨界思维引领教育,以跨界理念指导教学。
(三)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智慧课堂的最大特征是:教得睿智、学得优雅,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由教师向导师的转换,由学知识到知应用、练能力的转变,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课堂教学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以发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智慧是目标,更是过程、方法。掌握了智慧的方法,就可以智慧地工作、智慧地生活。
(四)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全面性、差异性、开放性、协调性、平衡性的意识,创设有生机、有生力、有生气、有生成、有生命价值的课堂情境,以理解、交往、互动等为教学路径。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探索者,生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师生生命价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生态课堂三类教学模式:第一,以教室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一课堂;第二,以学校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二课堂;第三,以社会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三课堂。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树立大课堂观念,以第一课堂为主,以第二、第三课堂为辅,把三个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发展策略
(一)跨界融合
翻转课堂关注学的先后问题,跨界课堂解决学的时空拓展,智慧课堂探索学习效率与效果,而生态课堂研究人的精神培养、人格养成。课堂是教师提升、学生成长的地方。教师教的都是有形的、显性的知识与技能,而对于无形的、隐性的精神素质等内容,必须跨界融合、重点养成。教育与培养隐性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是难点,也是当前教学改变的热点。如何显现这个精神层面的能力、素质,是智慧课堂、生态课堂所重点关注的。跨界与融合,是未来的新常态。
(二)顶层设计
职教课堂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管理者以学校为平台,依托互联网思维,实行“互联网+”行动,对本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等统筹规划、全面梳理,提出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并广泛应用。打造风格迥异的课室,是时代的要求,学校要突出专业特色,彰显课堂活力,抓住人才培养本质,创造品牌课程和学校。
参考文献:
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点范文2
1、90年代初的献“五心”活动。衷心献给事业,诚心献给同事,爱心献给学生,放心献给家长,专心献给自己。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涌现出方淑玲、李世兰等典型和全国劳模关英霞。
2、90年代后期结合全市塑形工程对老师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涌现出十佳教师、十佳校长李秀华等典型。
3、20世纪初开始的“三树两做”活动。
4、20*年开始的“阳光师德三步曲”。(阳光师德感召我、阳光师德伴我行、阳光师德我引领三步)。
5、20*年强调师德建设新突破,开展“智慧好办法”的积累活动,效果不错。
6、20*年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研究:从智慧班主任入手,做了细致思考,确定爱的力量,做智慧型教师,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教育的个性风格,强调德技双馨。体现在爱的力量,智慧积累和教育个性风格三个板块;
3月24日在市师德建设年动员会上只展示了第一板块《师爱的力量》。
二、经过一系列活动,在年前年后的调研讨论中研究出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形成问题
1、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2、社会环境影响使教育过程中师德引领不充分。金钱、虚荣心的诱惑,优秀典型树的少。
(二)教师方面
1、职业倦怠:表现在不紧张、不规范、自我约束力不强,不求上进。
2、教育界本身对师德的思考不足,教书匠的现象严重。(教师补课现象:只教书,没有育人)
三、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师德建设问题重点应该关注教师个体单位的发展,也就是每个人的发展。培养教师的专业个性,挖掘师爱的本能,丰厚师德底蕴。确立了*区教育局2009年工作重点:关注教师个体单位的发展,培养教师专业个性成长,挖掘师爱的本能,丰厚师德底蕴。
四、结合师德建设年方案,联系区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区2009年师德建设暨“岗位明星”评比活动方案》文件。(解读此文件)其实,为了更好的落实师德建设工作,在准备之冬就下发了《*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和《*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暂行标准》两个文件。3月18日进行了各校网站评比,网站中的教师风采,德育之窗等栏目为师德工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各校网站与*区政府网、*区教育局网都进行了连接。
(一)确定此方案的三个优点。
1、主任、班主任(低段、高段)、科任四岗评选,使每位教师都参与。
2、要求各校结合学校全面管理来落实活动方案,使师德建设好操作,既有校级明星、又有区级明星。
3、四个岗更好的促进了教师专业个性的成长,形成教师教育上的个性风格。
(二)实施渠道:
1、通过考核手段、重点以学校考核评比为准。
2、通过全区评选机制,激励教师德技同进,树立典型。3、通过社会督评,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办人民满意学校。
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点范文3
【关键词】云时代;个人数据管理;困境;策略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大量的标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非结构性数据。但就目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作为学校数字化变革的关键主体,面对海量的教学数据,仍然无所适从。云时代如何对个人数据进行管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据价值?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对个人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分享,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决策,提升自身的数字智慧,完善自身的专业发展?这是云计算时代教师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一、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意义
(一)适应时展
在云时代,我们所说的“数据”已经实现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膨胀和数据模式的深度复合,呈现“非结构化、分布式、巨量化、可视化”[1]等特点。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来说,数字化建设是整个学校终端云建设的物质基础,成为数字化学校的重要资产。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懂得理解数据、相信数据、应用数据,还要将数据与专业发展、教学智慧整合起来;未来的智慧校园,学校不仅要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分享数据,还要将数据与学校发展、校长领导力结合起来。
(二)提升教学绩效
在云时代,数据不仅仅包括了简单的教学成绩,还包括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思维状况、学习反馈等。这些数据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行动提供了决策依据,由经验思维转换为数据思维,将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完整地转换为生成性的教学数据[2]。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逐渐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去监控自己教学的实践和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记录、聚合、分析全体学生的行为记录,将多元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梳理,更加科学地描述学生的思维状况,深入分析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维模式,革新教与学的传统方式,让教学走向精确化和科学化,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或改善教师教学。
(三)促进科研产出
云计算时代,数据的搜集、管理、分析、分享等已经成为任何一位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数据,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宝贵财富,而这些财富必须通过科学的搜集、管理和分析才能成为有效的具备科研价值的数据。一个具备数据素养的教师使用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对自己在一线教育教学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挖掘和合理使用相关数据的价值,并从中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趋势和规律,从而发挥出它应有的科研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提升了教师之间的整体科研协同能力,并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科研产出。
(四)发展数字智慧
在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冲击会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抵御这种海量数据带来的无所适从,就需要依靠教师在分析和处理个人数据时发展的数字智慧,通过提升和发展数字智慧来进一步分析和解释数据。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由教师先处理好来自于自己的第一手数据,通过个人数据管理来发展自身的数字智慧,从而建立持久的、高效的教学决策和实践体系,只有教师个人的数字智慧提升了,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二、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困境
(一)心理层面:对数据的畏惧感教师对数据的畏惧感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数据常常指向结果,它能毫不留情面的揭示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二是数据变革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变革对既有习惯、能力所提出的挑战,让教师感到失落、无助,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事实上,教师拒绝使用包括网络公共平台、大数据在内的诸多信息技术手段,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对技术的畏惧和担忧。这种畏惧感使教师对技术整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下降,使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要颠覆,教师的主导地位将被取代,这样的畏惧感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心理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数据层面:数据价值效度低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发展,海量的数据正在不断膨胀,数据之间的离散造成了数据在认知层面的低效率运用。它们不能通过分析显示出应有的关联和模式,也就无法被理解和运用,成为黑暗数据(darkdata)。同时,一些数据被重复地存储和使用,这些数据事实上毫无价值,冗余、陈旧、失效。这些腐烂数据(rotdata)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有限的空间资源,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查找相应更有价值的数据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个人数据管理,这些离散的数据不仅占用有效的数据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们将阻碍“知识金字塔”(如图1所示)的合理进化,成为教师获取数字智慧的极大困扰。2师之间的整体科研协同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科研产出。
(四)发展数字智慧
在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冲击会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抵御这种海量数据带来的无所适从,就需要依靠教师在分析和处理个人数据时发展的数字智慧,通过提升和发展数字智慧来进一步分析和解释数据。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由教师先处理好来自于自己的第一手数据,通过个人数据管理来发展自身的数字智慧,从而建立持久的、高效的教学决策和实践体系,只有教师个人的数字智慧提升了,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三、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困境
(一)心理层面:对数据的畏惧感
教师对数据的畏惧感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数据常常指向结果,它能毫不留情面的揭示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二是数据变革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变革对既有习惯、能力所提出的挑战,让教师感到失落、无助,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事实上,教师拒绝使用包括网络公共平台、大数据在内的诸多信息技术手段,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对技术的畏惧和担忧。这种畏惧感使教师对技术整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下降,使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要颠覆,教师的主导地位将被取代,这样的畏惧感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心理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数据层面:数据价值效度低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发展,海量的数据正在不断膨胀,数据之间的离散造成了数据在认知层面的低效率运用。它们不能通过分析显示出应有的关联和模式,也就无法被理解和运用,成为黑暗数据(darkdata)。同时,一些数据被重复地存储和使用,这些数据事实上毫无价值,冗余、陈旧、失效。这些腐烂数据(rotdata)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有限的空间资源,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查找相应更有价值的数据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个人数据管理,这些离散的数据不仅占用有效的数据空。
(三)技术层面:技术能力薄弱
云计算时代,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并不要求教师在数据的统计、收集方面成为专家,它更关注的是教师对数据的掌控和决策能力。但就目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一线教师面对的是数据太多而时间太少的矛盾,数据管理实践与教师个体之间产生分离,就出现了所谓“数字化鸿沟”。[4]教师与数据关系之间的不和谐直接造成了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教育数据成为垃圾数据,教师在技术能力层面的缺失达不到数据系统的应用要求,被快速膨胀的信息浪潮所抛弃的不止是那些看似没有价值的垃圾数据,更是教师在应对海量数据面前被撕碎的自我效能感。
(四)思维层面:数据思维尚未形成
云计算时代,具备良好数据素养的教师能习惯性地将数据结合经验和现场观察,依据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数据检验其实施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从而做出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教学决策。目前,教师在个人数据管理方面的不作为恰恰表明教师的教学思维的发展仍延续以往的靠经验和直觉进行的模式,这种固化的预成型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事实上形成了对立和矛盾。在大数据时代下,教与学的过程将被极大程度地量化,涵盖着有关学生特征、学习活动特点、成长变化反馈的海量数据已经扑面而来,这些数据真实、确证、毫无争议。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实证型(evidence-based)教学思维的发展已是事实。而实证型教学思维建立却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反思上重视证据(数据),尚未形成良好数据思维的教师在这个教育革新的关键期又将败下阵来。
四、教师个人数据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数据素养的培养
要解决教师个人数据管理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培养自身的数据素养。目前学界对数据素养的内涵界定各不相同,一般认为教师的数据素养由数据意识、数据能力与数据伦理构成。首先,数据意识的培养应摆脱对数据的恐惧心理,真正主动地接触数据,理解甚至赞赏数据带来的便利与科学;在接受数据的前提下,重视数据的价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造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培养自己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在教育教学的反思总结中,培养敏锐的数据观察力,提升对数据的理解、感受和评价。其次,数据能力一般又可以分为数据的定位与采集、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数据的反思与决策、数据的交流与分享。数据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赋予数据意义的过程,而不只是技术。数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而逐渐凝结为教师身上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特质。再次,在云计算时代,丧失了知识产权的全开放数据不可能促进大数据时代的良性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个人数据管理不仅需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还应该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数据采集和分析的重要前提,否则,教师将面临巨大的法律责任和道德压力[5]。最后,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个人数据管理必须避开走单纯的技术路线和理论学习的方式,而需要转向学习、反思、成长为一体的智慧型教学模式,将数据素养的提升与自己的专业成长联系起来,将个人数据管理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决策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个人数据管理的有效发展。
(二)基于数据的教学革新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教师不太可能使用数据洞察的手段,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归类、存储、分析和应用,而只能通过这些多元数据改进自己的教学,以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当基于这些数据的需求产生时,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便有了执行的初始动力。首先,从教学准备来看。数据驱动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模式,它将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类似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进一步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被颠覆的教学流程需要通过教师更加细致的课前教学准备来弥补,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数据管理上也要更加全面和精细。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数据反馈预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准备,另一方面,根据平台或相关数据系统的反馈,对个人数据库做好相应的梳理和数据分享。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基于数据的课堂情境应是数据采集和教学实践的重要环境变量,对学生已有学习潜力、学习状态的分析以及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差距的预判,对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相应的调整的数据变化,将相应地体现为教师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的把握、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对学习任务完成度的反思,通过数据信息对学生的多元需求进行区分和回应以规划、调整和实施差异化教学,强化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再次,从教学评价来看。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能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化的自动监控、数据分析与科学评价,对教学双方进行及时、准确、科学、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通过应用自动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系统,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行为数据进行采集、跟踪,结合学生评教、专家评价、同行互评等信息,互相验证,在提高评价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充分梳理和利用教师个人数据,让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更加有效、易用和准确。
(三)网络平台的数据共享
云时代,海量多元的数据沉睡于教师的电脑中,经年累月却始终无法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为黑暗数据(darkdata)。当教师个人数据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后,个体的经验知识就可能上升为群体的结构化知识,原先处于教师个人数据库中的一些看似无用的数据可能一跃成为其他教育工作者争相传阅的宝贵资料。通过平台的数据阐释和数据聚合,将数据表征形式从量化数据转变为质性资料,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并通过这种渠道再次收集信息反馈变成数据,反映到平台的管理系统中,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反思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人数据被盘活并得到梳理,教师与各级数据系统、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基于数据的交流得以顺利开展。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各种平台的建设和系统的联通会更加完善,我们将很快面临各级各类数据系统联通之后数据的应用挑战。对于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而言,如何实现数据的最大化利用,如何将个人数据管理与各级各类平台以及教育数据系统完美联通,这将是今后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教师作为整个数据技术整合的中枢,在应用数据的教学交流上将责无旁贷,通过数据分享让广大的教育利益相关者传播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模式、发现教学问题、做出教育决策,从而推进教育教学的社会认知进程。
(四)团队协作与数据文化
团队协作是教育教学信息化革新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师之间的协作,不仅可以减轻教师个体的变革压力,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构建基于数据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由学校在宏观层面上整体规划和引领,根据各校实际,策划不同层面的学习共同体,利用现有的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共享彼此的数据库,并为共有的公共数据库提供数字资源。二是创新数字化建设,构建教师应用数据的服务支撑体系,这个服务支撑体系包括在职教育信息化培训(微课、电子白板、数据管理系统等培训),应用技能帮助和硬件维修服务,网络平台和数据管理系统、成绩批改系统等建设和维护。三是开拓教学数字化应用情境。围绕数据能力,丰富数据应用情景,设计相应的数字化体验课程,同时根据不同维度的数据能力,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和教学关联密切的方方面面都容纳到数字情境中,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数据理解和迁移,促使教师关注个人数据管理建设,并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数据能力。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看起来是教师个人的事,但学校如果没有在宏观上加以引导,进一步营造学校协作型数据文化氛围,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只能是一潭死水。只有学校增强自己的学校数据领导力(dataleader),组建相应的数据团队(datateam)构建服务支撑体系,教师在教学层面上展开基于数据的协作型会话才能够真正发生,教师的个人主义文化才能真正避免,和谐开放的校园数字文化才会真正养成。
参考文献:
[1]杨忠君,李艾欣.大数据时代教师教育的新问题与新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6,(7):39-41.
[2]阮士桂,郑燕林.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功用与发展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1):60-65.
[3]王萍.大数据时代提升教师数据智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30-38.
[4]柳叶青.教师数据决策实践:内涵、困境与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2015,12(1):11-19.
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点范文4
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参训实效,一直是各校关注的焦点。其实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方面,提出五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2013年教育部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重点解决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和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提升教师参训实效,激发教师参训动力的具体要求。
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也在思考:培训对教师有效果吗?教师对培训有热情吗?如何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举办教育教学“果餐会”就是我们的有益尝试。
教育教学“果餐会”,其字面含义为共同品尝大自然的瓜果,其内涵为共同享受教育智慧之果。它如同一个教育智慧之果的交易市场,又像是一种教育文化传播的平台,在这个生态环境里,所有教育者的生活状态是共创、共享、共生、共进。它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1环节:阳光组合,携手共进。全体老师报数―“1,2,3,4,5,6”,报相同数的老师坐在一起,分为一个组,大家一起讨论,确定组长、组名、口号。
第2环节:游戏心情,头脑风暴。教师参与心理活动游戏,在游戏中体味着一个个朴素的教育教学原理。组员通过游戏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个个参与交流,人人分享智慧,所有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学习者。
游戏一:“你戳我爆”。活动要求:每组内2人一小组,给A发一个气球,给B发一条绳子和一根大头针,然后A吹气球(将气球吹起来),B绑气球。B用大头针戳气球,大头针要戳到气球,但不能将气球戳爆。成功原理:气球两端较松弛,表面张力小,所以不容易爆炸;中间绷得紧,表面张力大,所以容易爆炸。其实,这个物理原理和人际交往是相通的―在和他人交往时,你千万不要触碰对方的紧张面。例如,有的同学家境贫寒或个子很矮,很不乐意别人谈论自己这一点,你就要避开这个话题,否则,容易像大头针戳气球一碰就爆,引发反感、争吵甚至打架;反之,你可以找对方“松弛”的一面去交流,这样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游戏二:“你夸我笑”。活动要求:每组老师围成一个圈,由主持人确定一名老师坐到圈中央,依次接受其他老的夸奖,每位老师都必须看着“圈中人”的眼睛,轮流说出三个优点。要求老师们的赞美必须真实,即对方确实有所具有的优点。每人夸的角度还须不同。游戏寓意是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喜欢别人的赞美的。因此,当学生有值得褒奖的地方时,你就要毫不吝啬地真诚赞许,这样能带来和谐而温馨的师生关系。
游戏三:“你搀我行”。活动要求:组内教师2人一组,给A一段绳子,将B的眼睛蒙起来。B在A的搀扶下走过一段坎坷的道路,大家整个过程中不能说话。走完后互换角色,从原路返回。游戏寓意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会让彼此在相互信任中养成一种合作的意识。在学校工作中,你是在一个团队中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你要充分相信同伴,同时也要争取得到同伴的信任,只有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工作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团队成功了,个人的成功才能得到升华。
既然参与同一个游戏,完成共同的任务,这就少不了同伴互助,而且抱团完成任务的既有成熟教师,也有青年教师,他们都有不同的学科背景,这种同伴互助的过程会不断地把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由单一转化为多元,同时也营造了见微知著的研究氛围。
第3环节:案例分析,智慧共享。每组写出最困惑的德育和教学问题各1个,给每个问题想出不少于3个解决方案。
德育案例:一天中午,校长在教学楼巡视,发现八(2)班热闹非凡,学生吵成一片,教室里没有老师。下午,班主任王老师被校长喊去批评了一顿。王老师回到班级,狠狠地批评了全班同学,他说:“就怪你们午自习太吵,害得我被校长批评,现在我批评你们也是活该。”请问:你赞同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幔壳胨得骼碛伞H绻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去做?
教学案例:两位老师的对话。甲:“今天下午有教研活动的吧?”乙:“是的,又要听课了。唉,两个班的作业我还没改好呢,我准备听课、批改两不误。”甲:“教研活动,混混而已,说说聊聊,考核不愁。”请问:你对这两位老师的对话有何看法?考核不是目的,如何让听课活动真正体现价值?
“聚焦问题”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教师要围绕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它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作出选择。“聚焦问题”对教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隐含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作出教育智慧、专业发展的抉择。这些“聚焦的问题”会促使教师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做到用自己的所学、所感、所获与身边的同事沟通、交流、分享,达到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4环节:总结点评,反思提升。以温馨智慧的引导和鼓励,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质,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启迪使每位教师清楚: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正的专业化提升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及校本教研,应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教育,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点范文5
关键词:智慧校园;物联网;三网融合;ZigBee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10-00-03
0 引 言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校园网与物联网相结合,建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深化,对信息的再加工、再利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智能化的业务处理方法,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的信息化环境。智慧校园是将人、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及环境以及社会性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的一种独特的校园系统。
物联网是利用传感器、RFID、采集器、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发展对智慧校园的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物联网技术可用于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拓展课外教学活动等教育环节,能够应用于教学技术、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改变教职工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构建感知全面、响应及时、高效运行、智能综合的校园。
1 总体应用框架
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体系(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并结合智慧校园的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总体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该总体应用框架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层面和两大支撑体系,分别为统一校园综合信息服务门户、应用服务融合层、数据融合层、通信网络融合层、信息规范与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1.1 统一校园综合信息服务门户
统一校园综合信息服务门户提供了统一的接入门户和业务界面,基于不同的授权角色向不同的用户提供其个性化的展示界面。该统一门户服务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WEB门户服务形式和WAP移动个人信息门户服务形式。师生用户通过统一的校园综合信息服务门户来进行与之学习、工作和生活相关的各种事务的申办和查询、资源的统一获取、交互和协调。
图1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总体应用架构图
1.2 应用服务融合层
应用服务融合主要包括用户身份管理、图书馆管理、校园公用设施管理、校内消费管理、校园安保和校园手机短信息通知管理六大智慧校园应用服务。
1.3 数据融合层
数据融合是指通过对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一个智慧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智慧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既包括身份信息、应用数据、消息、教学内容、感知信息五大数据的融合,也包括数据存储、中间件以及支撑软件的融合。
1.4 通信网络融合层
通信网络的融合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它是指将智慧校园内的各种网络(如校园有线网、校园无线传感器网和移动通信网)通过技术的手段进行集中和融合,实施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综合利用各种网络接入手段,提供开放的标准接口,使用户在智慧校园中能够统一访问各个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感受不到之间的隔阂。
2 基于ZigBee的智慧校园网设计
通信网络融合层由校园有线网、校园无线传感器网(WSN)、移动通信网(GSM)共三种网络组成,即在校园已有的有线网络的基础框架上,进一步部署校园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从而实现校园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无线全覆盖。
在整个智慧校园内,校园无线传感器网主要作为校园各个局部区域(如宿舍楼、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等)的网络,承担着该局部区域无线传感器之间的通信。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传输率、高可靠性、可愈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其层次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能够很好地解决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节点间网络连接的问题,因此,选用ZigBee技术作为校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支撑技术。移动通信网主要承担校园手机短信息的收发,该网络的建设工作主要由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负责。
2.1 三网融合设计
本智慧校园网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案进行校园有线网、基于ZigBee的校园无线传感器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即通过ZigBee网关设备的使用实现三者的融合。
其中,通过ZigBee网关系统总线内置GSM模块来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的连接;通过提供以太网接口以有线的方式或内置无线上网卡以建立WLAN的方式来实现与校园有线网的连接。校园有线网通过总的学校网络网关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
2.2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由于各个校园的规模和建筑物地理分布的不同,其校园网具体搭建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其整个校园网的拓扑结构设计可大致相同。本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网采用“物理上总线型,逻辑上星型”拓扑结构。
ZigBee支持星型、树型和网状三种拓扑结构。其中,星型ZigBee网可看作为简化版的树型ZigBee网,两者均有逻辑层次鲜明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整个网络的性能受协调中心的制约、通信路径唯一、通信不可靠”的缺点;网状ZigBee网具有网络自组织能力,具有灵活、通信可靠的优点。因此,我们在进行智慧校园无线传感器网建设时,可依据实际情况(所需布置传感器节点数、覆盖范围、数据通信量、数据传输速率等)部署不同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图2 三网融合示意图
3 教室监控子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服务系统的范围较广,笔者谨以教室监控子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进行阐述,图3为教室监控子系统构建示意图。
教室监控子系统利用单片机作为监控模块的控制器,实现感知、控制、显示和服务功能。监控模块布设在教室内,利用射频读卡器识别人员信息,由温度传感器采集教室温度,通过光敏器件采集教室内外亮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经过控制器处理后一方面提交环境监控服务器,供整个系统使用;另一方面,智能调节教室电灯、电扇等设备的开关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浪费。同时,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内温度、亮度、人数等有关信息也会通过在安装在教室内的监控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教室管理员通过查看信息采集模块发往远程控制服务器的相关数据,解除部分或全部智能控制模式,并进入手动控制模式,开放数据讲台灯和电教设备的控制权。在教室内的控制终端也允许通过遥控器,解除部分或全部智能控制模式,并进入手动控制模式。这样,管理员在查看各教室的环境信息和设备使用状况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教室进行远程控制。
图3 教室监控子系统构建示意图
在此种终端节点较多的情况下,部署树型ZigBee网会影响网络数据的传输性能,故而部署网状ZigBee网最好。我们在进行校园无线传感器网组网时,如果网络结构较复杂,或对终端的数据传输有严格的中继和管理要求时,我们应优先考虑网状拓扑。
4 结 语
本设计方案统一网了WEB和WAP的门户,实现了应用服务的融合以及数据的融合,采用了三网合一的思想,网综合融入了各种网络接入手段。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系统是融合多种功能异构子系统的大集成,包括如教室监控子系统、安检系统、食堂管理、学生宿舍水电管理、日常教学管理、智能图书馆、实验室管理等。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校园的实际情况,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支持等多方面加以考虑,才能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实现,提高智慧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和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平,刘臻.智慧校园的物联网基础架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1):141-146.
[2]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报,2011(6):122-125.
[3]沈苏彬.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 2010,30(4):1-8.
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点范文6
什么是好课堂
课堂首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互动交流、展示等环节,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通过情感体验、思想碰撞、质疑、争辩等促进学生个性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理想的课堂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学有所得。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加以引导和发展。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应该充满生机活力,蕴含丰富的智慧,成为智慧汇集的地方,成为学生的学习场所。
7年来学校逐步走出了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和教条化。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不做硬性的要求,初步形成了因学科而异的教学特色和因教师而异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会读、会听、会议、勤思、善问、敢说”的六个学习习惯。
学校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积极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认真设计问题,采用“问题型”教学,通过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引学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巧妙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质疑兴趣;分层设计提升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进行争辩与质疑,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二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动静转换中学,在情境故事中学。三是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选择权和自主权。教师要构建一个多向度的平台,采用多要素组合的方式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四是教师的精讲要适时介入、画龙点睛、切准要害。
什么是好学校
本校的办学理念是“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爱心和智慧是对教师而言的。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仅有爱还不够,教育还需要智慧。多年来笔者一心想办一所好学校。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师生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什么样?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学校里师生的精神状态应该是: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学校应该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好学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气息,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是师生向往的地方。好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培养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好学校应该有一位学术渊博、胸怀宽广、勇于担当、执着追求、富有人格魅力的校长以及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领导团队和具有爱心、智慧、奉献精神的教师团队。好学校一定要有属于自己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好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现在已形成了自主学习和行为习惯自管自育的良好格局。学校制定了《学生的星级评价办法》,以此为抓手把学生的自管自育落到实处。
什么是好教育
教育首先是人性的唤醒和生命的呵护,每个生命都有他独特的成长方式和规律,教育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让有差异的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需要耐心,需要静静地等待,正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所说的那样,“教师要做一个牧者”,是种子总会发芽、开花、结果、成熟,只是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