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范文1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它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各级政府及专家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也越来越关切。虽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仍然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下面我们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
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从2009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和水利部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每年投入资金达50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引起国家和相关事业单位的重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面临建设水平低、工程不配套、缺乏资金投入等问题,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前期的规划、建后的管护工作都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建设标准低
农田水利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不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在监管工作中投机取巧,减少监管次数,致使违规行为不能被及时监管。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用劣质材料,不按照图纸私自操作,责任落实不清,出现监管互相脱节、施工秩序混乱的现象,如果对这些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管理,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工程竣工后管理粗放,水利设施损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规划方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工艺流程就开始施工,或者规划较为片面,所以导致随意、盲目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出现许多没有预见的问题,例如水旱调节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无法显现等问题,与实际施工脱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又耽误了施工进度,影响效率,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3、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策划者的知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我们不乏看到许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设备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的培训,直接上岗作业;而且施工单位缺乏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发挥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参与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4、缺乏资金投入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中机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影响施工进度。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电费和水费是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给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积广、数量多,所以国家在管理和扶持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目前来看,国家对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设备维护、技术革新、水费补贴等一系列资金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5、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缺乏配合意识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脱离了行业部门的规划盲目施工,缺乏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和经济难以实现。水利工程必须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进行,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形:工程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配合意识差,对实施的项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工程纠纷现象普遍,导致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三、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机制,从施工开始到结束,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监管内容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一切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处理;施工后的监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验收,以科学的工程方案为指导,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2、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完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作为管理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要搞好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资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为工程的规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在分析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进度计划等;详细规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好各个工序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最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实行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利益的回报。老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先进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的培训、工程质量的监管等各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加强对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费用,用于对现有工程进行定期的养护,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根据各地的地质、气候等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以不同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范文2
1、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全面完工已通过市级验收组验收并取得市验收组一致好评。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1、2012年度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48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
2、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a镇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栽种防护林1.25万株,推广频振式杀虫灯400台。
b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0.38万亩,推广频振式杀虫灯400台。
3、2012年度支持少数民族乡建设工程项目:改造中低产田0.16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800亩,新建水陂1座,电灌站2座。
4、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a、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700万株高产嫁接油茶容器育苗新建项目》,财政资金总投资1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5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5万元。
b、市蘑菇开发有限公司《1200万袋茶树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新建项目》,财政资金总投资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
2、2012年度成功争取到1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及支持少数民族乡建设工程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8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35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432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54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54万元。2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中央财政资金28万元。
3、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过省级评审并获得通过。
二、下步工作思路:
1、做好迎接国家、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验收准备工作。
2、认真做好201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测量、设计工作,按时完成“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报告。
3、对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的渠道衬砌及配套建筑物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施工。
4、提前实施201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土方工程。
5、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的新建水陂、电灌站及倒虹吸等水利措施工程项目。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范文3
引发原因 难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 A 1.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中,存在设计与现实相冲突的问题。规划设计与当地群众意愿的关系在农田整治实践中往往产生矛盾。项目区受益群众的意愿是将现有的灌排体系和田间道路进行维修加固,不赞成新修沟渠道路,也反对废除现有的沟渠道路,最终的结局是施工中只能在现有的沟渠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而新修的工程很少,打破原来的布局,重新开创建设的则更少。所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更需要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便于规模集约化经营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需对现有田块的灌排道路设施重新进行组织,这就可能带来基于综合效益最优的规划方案和农户习惯的田间管理方式的矛盾。另外,项目建设后形成的良田因为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便利会成为地方政府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如果不注意推动现代农业的方式方法,可能会产生盲目推动现代农业 经营和农户沿袭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之间的矛盾、基于政府推动的 耕作制度和基于农户个体偏好的耕种意愿的潜在冲突,不利于保 持农村社会的稳定。要避免这些潜在的冲突,在规划设计方案制 定环节,不能单方面地追求所谓的 “先进合理”,一定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愿,能够让群众接受。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相关工作时,更要做好充 分的解释、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先示范后推广。如果是群众心存疑虑、不理解、不接受的,应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允许其沿袭 目前的田间管理、耕作经营方式。
2.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中资金难题的引发原因
2.1 农田水利建设的筹资机制滞后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农业生产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兴修水利与农业生产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所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农村土地数量的减少,更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农民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大的特点,而且强调建设中的专业化与机械化,农民的投工、投劳需求大幅下降,而传统的筹资机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特别是在取消“农业税”与“两工”的背景下,当地政府自筹资金的能力相对较弱,单纯的依赖于财政拨款是不现实的,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局面。 2.2 资金投入不足,主体责任不清
在我们已经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中,各级和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占据主体地位,其次为社会资金筹集。由于国家对于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递减。虽然当地政府比较重视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但是由于自身财力资源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另外,在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中,由于受到历史原因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导致很多在建农田水利工程因后续资金不足或资金管理不善,而出现管理日渐荒疏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进程。
3.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的对策
3.1 广辟投资渠道,用活用好各类资金
在今后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积极开辟投资渠道,如:政策融资、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个人捐资等,以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在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后,应注重各类资金的用活、用好,特别要强调“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而且要逐步完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制度,积极建设民营水利工程,从而实现由存量资产向增量资产的转变。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将民间资本作为主要筹资渠道,并树立民营农田水利建设的主导地位,实行“捆绑使用资金”的方式,有效提升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体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实施铁路线两侧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的战略决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美化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生产能力为目标,开展线两侧田园风光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农田建设、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铁路沿线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面貌。
二、建设原则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解决沿线农田排灌为核心,以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实施排灌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改造为突破口,把农田建设与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对整治范围内的沟、渠、田、林、路、湖泊进行以综合整治,做到沟渠顺畅,排灌畅通;将沿线观瞻范围内的农田整理成为东西向的条田档,坚持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宜田则田,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宜林则林,营造铁路沿线高标准的田原风光。
(二)铁路线沿线生态建设工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立足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以铁路为中轴线,以塑造田园风光和生态景观为主题,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立地条件适地适树,乔、灌、花、草相结合,由责任单位负责进行密植绿化;选择耐水湿、耐盐碱、抗严寒、抗干旱的乡土树种为主,达到多树种、多林种搭配的景观防护效果;坚持湖泊、湿地、农田、林网、庄点绿化相结合,保证生态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
(三)铁路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城乡环境面貌、推进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规划先行、典型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以投入的最小化,取得整治效果的最优化。以线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分段负责,着力解决铁路沿线环境面貌的“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铁路沿线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目标任务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在铁路沿线米以外至米范围内,规划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万亩,整治池塘、低洼地亩。通过整治,初步形成树成林、田成方、沿线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新风貌。
1、建设高标准农田亩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四址界线为:东至铁路,西至扬水支渠东林带,南至西干渠,北至景观水道,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整修路旁林带公里亩,整修高速公路以南铁路西侧米范围内林带亩。
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林带平整亩,四址界线为:南起景观水道,北至区养殖场,铁路西侧米范围内的林带整修。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其中:完成铁路西侧亩,四址界线为: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梁公路西林带,东至铁路东侧所属耕地米。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修整农田道路条公里;整修林带条公里亩;新开挖湖泊湿地亩。
完成林草场队农田亩。四址界线为:东至园林二队居民点,西至国道,北至村,南至北,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
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址界线为: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西两侧各米。主要任务是整修林带并造林亩,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道路条公里。
农场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至界线为: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专运线两侧各米。主要内容是整修林带亩,新挖渔池亩,清挖支、斗、农沟条公里。
2、完成“秋季三项任务”亩
其中,机翻地亩,;秋施肥亩,秸杆还田亩,其中两镇各完成机械秸杆还田亩。
3、完成畦田建设亩
其中:镇亩畦田在建设片区内完成,镇亩畦田要求集中连片完成。
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由农牧水务局牵头,两镇组织实施。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铁路沿线米以内为铁路保护区范围,只能进行绿化。对绿化范围,采用密植方式,体现田园风光。种植耐盐碱、耐贫瘠、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乡土树种,以灌木为主,适宜地段可营造经济林;对现有原生态地段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保持生态原貌。对沿线农田区域,可自铁路线向西延伸米,营造大网格的农田林网;对芦花地区铁路沿线铁路保护区范围以外的池塘、低洼地进行改造,发展以“农家乐“等形式的适水产业;沿线节点可依地顺势营造园林景观。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总规划面积亩,其中:镇芦花地区亩,农场亩,镇沿线亩(规划好的米铁路保护控制线),对以南铁路保护线以内成型林带的缺株断带进行补植。今年,结合秋季农田建设,完成规划地段的林带整修,个别地段今秋可进行栽植。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由园林管理局牵头,两镇、有关街道组织实施。具体建设内容以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与两镇、有关街道共同核定的设计图纸为准。
(三)铁路线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整治范围和内容。此次整治范围为铁路线沿线区段米的控制保护范围。对于农田区域或空旷地段,整治范围可扩大到米;对整治范围内现有的合法建筑物进行美化粉饰,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对整治范围内的有碍观瞻的圈舍、灰厂、砖厂实施搬迁;由所在的乡镇、街道、农场组织实施。对整治范围内违章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依法清理。
2、整治任务。重点解决线沿线区段整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面貌“脏、乱、差”问题。对线沿线铁路保护带范围内的城乡道路、公共场所、小区和村庄、城乡结合部、农田等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治理;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管辖区域内的环境整治,确保责任区内环境卫生面貌整洁,卫生设施完好,并通过此次整治,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对铁路控制线范围内的庄点进行规划,实施以道路硬化、围墙砌护、改水改厕、院落清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综合整治,美化绿化生产、生活环境。
(1)镇完成铁路西侧西干渠至高速景观水道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打垅畦田,摊平景观水道南侧公路桥下的土方,并进行绿化美化。
(2)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四至山路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沿线垃圾,对一时不能拆除的旧房及垃圾场协调所有权单位修建加高围墙并进行粉饰美化。
(3)山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山路至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公路两侧的垃圾,协调公路东侧的个体户及企业修建加高东围墙并粉饰美化,对公路两侧的树木进行涂红刷白。
(4)镇完成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良公路西林带边界,东至所辖土地铁路东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平整林带;拆除新公路以东的自建厕所和废弃扬水站、渔池看护房;拆迁顾家桥村8队庄点东边一排农户的土坯房,修建东围墙并美化粉饰;三闸村1队、队,良渠稍村的队、队庄点东侧墙体整理和美化粉饰,良渠稍村7队铁路平交道口处的围墙粉饰;摊平废弃的平交道口土堆并种植树木花草;将铁路涵洞进出口整修成造型美观大方的树池,公路两侧的树木全部进行涂红刷白。
(5):完成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加高修整并粉饰面向铁路的墙体。
(6)农场:完成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修整渔场及加高修整并粉饰其他建筑物面向铁路的围墙,拆除铁路东侧的零星土坯和危旧房屋。
铁路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由爱卫办和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各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四)有关协调事项
根据属地管理和土地权属的原则,凡铁路沿线属铁路保护地界范围内的目标任务,请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协调铁路相关部门,由铁路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并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一)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年月日月日)
1、 年月日前,召开区铁路区段沿线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及年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任务。
2、各镇在月日前分别召开镇、村动员大会,进一步细化任务,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组,落实责任,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实行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包片,层层落实责任制。农牧水务局要分派技术人员负责做高片上的技术指导。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两镇要认真组织,尽早安排,落实镇村干部包扶责任制等好的做法,每个镇要建设个以上的示范片,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工作,掀起建设热潮。
督查组和技术指导人员要加强工作督查和技术指导,促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按照区、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标准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全面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三阶段:检查评比阶段(月日月底)
对照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对各责任单位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结合市农田水利建设检查验收效果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月,落实造林地块,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做好造林前整地、工程招标、苗木招标工作。
年月日前完成造林地块的落实工作;月日至月日前完成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工作;月日开始,结合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全面做好造林前的整地工作,要将造林地块全部整成小畦田方式,灌足冬水,为明年春季造林打好基础。同时,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以进行秋季造林。
第二阶段: 年月月为春季造林工工程实施阶段。年月底前完成土方填换、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安装等工作;月初开始按树种萌芽适宜期进行栽植;月中旬前完成全部栽植工作。
第三阶段:年月月为营造林抚育管护期,主要抓好林木管护工作。月初进行现场抽查,对成活率达不到的由责任单位进行补植。
(三)铁路沿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 年月日前)
由爱卫办牵头,两镇政府和有关街道、村委会配合,对铁路沿线露天厕所、垃圾、废土堆进行调查摸底;由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和各有关街道配合,对铁路沿线的违章建筑进行调查摸底,并将汇总结果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由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经费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年月日至月日)
按照整治方案和责任分工,两镇、各有关街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铁路沿线整治范围内的村庄环境面貌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是拆除乱搭乱建的土坯房、庄点巷道硬化、粉刷墙面、砌护围墙、实施绿化,确保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 年月日至月日)
组织财政局、建设交通局、农牧水务局、扶贫办、城管局(爱卫办)等相关部门对整治工程内容、质量等进行全面验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两镇、各有关街道、部门要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强大合力,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工作格局。为推进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取得失效,专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和质量验收组、宣传报道组、规划组和及效能考核组,技术指导和质量验收组负责制定和告知和指导各有关单位施工技术标准,对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规划组抽调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编制工程规划并指导监督工程规划实施;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工程的总体进展、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导;效能考核组由效能办、督查室组成,负责对工程完成效率质量、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各工作组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又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爱卫办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对三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指导,把好工程质量关等,确保三项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二)科学规划,讲求实效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立足高标准、高质量,修订完善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提高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工程的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尊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既要着力解决好当前的问题,又要考虑长远,把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三项工程和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实现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三)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农民投工投劳管理制度,在开工前认真测算投劳数量,按照工程轻重缓急,统一安排人力物力。要严格按照农业、林业、水利及新农村建设相关规范标准建设,做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严禁走过场。工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设计放线,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工程术人员要亲赴现场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同时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到建设有亮点,整治有突破。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范文5
(一)重点工作考核指标。指标值75分,自评50分
1、高标准农田建设。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量为2万亩,其中存量项目胡寨镇1万亩,增量项目栖山镇1万亩。按照省、市、县局的要求,各施工队按照序时进度,抢抓工期,各项单体工程正在有序的推进中,截止目前,胡寨镇高标准农田已完成合同工程的85%,栖山镇已完成合同的56%,通过自验,工程的合格率100%。自评8分
2、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农业综合开发成功与否,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和认同,因而在开发实践中,注重建立和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开发机制,建立了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全面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项目申报要得到多数农民的同意,项目工程的类型、建设地点、要交村民代表进行表决,工程实施阶段聘请农民当现场监理,工程的管护于农民负责,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主体。自评6分
3、机制创新规范管理。2012年按照省市局的部署,重点开展项目的选项、执行与监督的三权分离机制创新,相应的成立综合计划处、土地治理科、监督检查科及人员的配备。同时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下,我们在农业开发项目管理上也探索了新的机制与做法。如责任负责制、风险抵押制、质量奖惩制、投标加分制。通过各项机制的综合运用,2012年在工程进度、质量与项目形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栖山镇项目区的工程质量与外观形象上受到市局的表扬,及兄弟单位的参观、学习。自评6分
4、农业开发品牌创建。根据市局五项品牌创建要求,结合我县2012的工作成绩,五项品牌创建,我们有能力争取三项品牌创建。自评3分
5、支持农业抵挡升级工程。2012年土地治理立项的前提是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与我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特别是我县的“一区十园”建设相对接。重点支持了栖山镇万亩食用菌种植园、沛城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及张庄镇6000亩的高效设施农业。扶持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胡寨镇中闸稻米专业合作社、春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评25分
(二)项目管理考核指标指标值45分,自评41分
1、前期工作。2012年度土地治理项目的选项及年度项目均在《2010-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市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规划2012-2015》规划内。按照省市的要求规范建立项目库,高质量编制项目建议书且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1万亩,一般项目8000亩以上,形成规模开发、连片治理的要求。自评5分
2、计划管理。按照省市局的要求及时、完整、真实地完成了编制年度初步设计与年度计划的编报,内容详实,数据一直,手续齐全,格式规范,图表制作符合要求。2011年11月25日按时保质保量上报了《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项目的年度计划》。
接到市《关于下达全市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和支出预算的通知》文件后,我们于2012年3月5号以《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在15个工作日内批复到项目镇单位。2012年度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批复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未调整变更、终止项目计划。自评5分
3、项目实施。①项目计划实施情况,2012年度存量项目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位于胡寨镇,治理面积1.0万亩,总投资13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00万元。涉及胡寨、鹿口、中闸、皇城、狄庄、双楼、陶庄七个行政村,建设内容为:开挖和疏浚大沟3条,长8.4公里;中沟5条,长7.8公里;小沟16条,长10.95公里,共计土方24万方;新建电灌站9座(配300HW-400HW泵)、配置80kVA变压器4座。大沟桥2座、中沟桥13座、小沟桥35座、渠系建筑物397座、新建砼衬砌渠道27.11km,供电线路2.46km。;铺设道路17.53公里,其中3.5m宽的砂路长9.28km,3.0m宽的混凝土路长8.25km;植树1.852万株,农田林网折实面积400亩;围绕项目区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需要,引进推广优质良种1个,优良品种覆盖率100%。推广新技术3项,推广面积1万亩,进行技术培训920人次。截止目前土方工程完成24万方,完成计划的100%;电管站9座,完成计划的100%;桥计划50座,完成43座,完成计划的87%;渠系建筑物完成393座,完成计划的98%;供电线路2.46km,完成计划的100%;新建砼衬砌渠道27.11km,完成10.2公里;道路工程及林网工程正在推进中,预计12中旬完成任务。
2012张庄镇土地治理一般项目项目区涉及田楼、黄寺二个行政村,建设任务为:土方8.9万方;电管站6座;农电线路2公里;渠系建筑物84座;机电井71眼;井房18座;道路工程13.35公里;林网1.8475万株,目前除去林网工程已完成计划100%。
2012栖山镇土地治理一般项目项目区涉及孟寨、蒲庄二个行政村,建设任务为:土方10.68万方;电管站2座;渠系建筑物46座;机电井58眼;井房6座;道路工程13.32公里;林网0.97万株,目前除去林网工程已完成计划100%。
2012栖山镇增量项目项目区涉及胡楼、王店、林楼、袁集、李集五个行政村,建设任务量为:土方15万方;电管站2座;渠系建筑物117座;机电井93眼;井房20座;道路工程29.2公里;林网1.4万株,由于国家计划下达时间晚,计划要求2013年4月分完工,目前完成计划的45%左右。②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根据市局的统一安排我们委托益诚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存量)和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增量)进行招投标工作,在市建筑交易建设网公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择优选取15家中标单位。③实行“三位一体”质量监管机制。由市农开监理公司负责工程质量监管,切实加强质量、进度和资金控制。项目部人员负责工程建设质量和监理工作的督查,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抽查、中期检查验收等手段实施质量监管。聘请5-10名群众代表作为质量监督员,参与工程施工现场监管。通过实行“业主+专业监理+群众监督员”三位一体质量监管机制,保证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全部合格④自筹资金配套按照群众的决议,通过一事一议原则,以劳折资方法,完成了土方、清淤工程。⑤按照市局的统一要求,标志、标牌和编号规范设置。自评14分
4、检查验收。2011年度的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顺利通过县、市、省三级验收,特别是省级验收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县、市、省三级验收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落实到位。我们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2011年度项目进行竣工审计,对审计提出的问题,责令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不留死角。档案方面,归档齐全,整理规范,装订整齐,符合农业开发档案的要求。自评12分
5、建后管护,提高认识,落实经费,做好建后管护工作。①是加大管护工作宣传教育。杜绝“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思想,做到建设与管护并重。②是明确项目工程产权,落实管护经费。“工程落地,管护上马”,将验收合格的项目工程产权全部移交给项目所在乡镇,同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③是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开发办不是将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移交到乡镇后就万事大吉,而是定期到项目区实地查看工程设施的完好程度,督促乡镇落实管护责任。④明确分管领导、成立科室、配备经办人员,定期巡视已建工程管护情况,年末向市局上报已埙工程修复计划。自评5分
(三)资金管理考核指标指标值12分自评12分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范文6
关键词 梯田;成效;做法;发展思路;宁夏隆德
中图分类号 S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80-02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全县国土总面积985 km2,辖13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27个行政村、18.8万人,人口密度183人/km2。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全县海拔高程1 720~2 942 m,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主要地貌类型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道区,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县之一。该县海拔高,气温低,干旱少雨,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
1 隆德县梯田建设取得的成效
面对隆德县自然资源贫瘠的实际情况,当地群众努力寻求摆脱贫穷、生存发展的出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县委、县政府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大措施常抓不懈,开始了梯田建设的“接力赛”。截至2010年,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梯田3.014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0.3%;治理小流域32条共312 k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8 km2,治理程度达58.4%;农田灌溉面积达6 400 hm2。基本形成了集防洪、灌溉、人畜饮水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工程体系和布局合理,流域相连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2005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并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4条小流域被水利部命名为“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1.1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通过多年的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县3 100条沟道得到了有效治理,年拦蓄径流3 200万m3,拦截泥沙113万t,土壤侵蚀量由345万t降低到166万t,土壤年侵蚀模数由3 500 t/km2下降到2 200 t/km2。达到了“泥土不下山、暴雨不成灾、洪水不泛滥”的目的,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1.2 改善生产条件,拓宽人类生存环境
围绕“水保立县”的新思路,坚持“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把坡改梯、造林种草、生态修复和沟道坝系及小型水保工程等建设结合起来,改善生产生态条件,拓宽生存环境,自强致富之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0年,共建成小(一)型水库11座,小(二)型水库17座,水保骨干坝38座,中小型淤地坝183座,砌护防渗渠道515条446 km,发展农田灌溉面积6 400 hm2,配套乡村及田间道路2 750 km,兴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9处,解决了全县15.5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力,促进了劳务产业的发展。
1.3 提高了粮食产量,群众的温饱得以彻底解决
通过以梯田建设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有效地拦蓄了降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据调查测算,水平梯田较坡耕地产量增加750~1 500 kg/hm2,即使遭遇大旱,产量也仍能达到2 292 kg/hm2,在抗旱减灾中发挥出巨大作用。199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总产量却增长了35.9%。由此表明:隆德县的梯田建设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供需平衡。
1.4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的增加,为产业结构特别是现代优势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舞台,实现了由种粮型向粮经饲结合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传统自给自足型向现代商品型的转变,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通过退耕还林、实施林药及林草间作,为中药材、草畜等后续产业的培育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业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土地产出率得以提高,走出了一条“梯田安家、产业带动、劳务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为建设和谐、富裕的新隆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2 隆德县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梯田建设上,隆德县坚持从县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梯田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结束了隆德人民长期不能温饱的历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秀美山川营造了美好的前景。
2.1 坚持以基本农田建设为抓手
县委、县政府把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水土流失,夯实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突破口来抓,坚持“人修”和“机修”相结合的办法。把每年的10、11月作为农田建设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农田建设大会战,由于组织到位,认识到位,截至2010年,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梯田3.014万hm2。
2.2 加强组织领导,措施得力
县委、县政府把梯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以政府县长为组长的梯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程实施;二是领导小组每年都同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建设任务、完成时间,并提出了要求;三是把梯田建设工作纳入成员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中,实行奖罚兑现;四是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五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领导经常深入一线,监督指导。做到了“五个有”,即有安排、有落实、有督查、有考核、有奖罚。
2.3 统一思想,坚持大搞农田建设不动摇
隆德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农业基础条件差,“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收入渠道少,收入低下是该县的基本县情。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多年的抗旱抗灾斗争中充分认识到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立足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山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条件,才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借“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的东风,在全县广泛宣传动员,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基本农田建设由“感性认识”跃升到“理性认识”,使全县大搞梯田建设,改变山区面貌的新热潮[3]。
2.4 统筹规划,注重质量
隆德县在梯田建设规划过程中,将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长远效益与眼前效益并重,坚持以梯田建设为突破口,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生物、封育保护措施相结合,按照“山顶戴帽子,山坡系带子,山腰修台子,沟底穿靴子”的模式,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实现了农田基本建设由进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2.5 综合开发,提高综合效益
隆德县将农田基本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一是把兴修水平梯田与基础配套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二是把兴修水平梯田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三是把兴修水平梯田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四是把兴修水平梯田与推广运用科技,挖掘梯田潜力结合起来;五是把兴修梯田与小流域治理结合起来[4]。
3 发展思路及建议
梯田模范县的建成,实现了隆德县梯田建设的第一次创业,为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隆德县应以此为动力,立足实情,精心策划,以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增产、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目标,争取将隆德县建成环境优美,社会安定、人民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隆德。
3.1 构建生态经济区,促进农业综合开发
在大幅提高梯田利用率的基础上,结合隆德县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在全县建成四大不同生态类型的高效生态经济区:一是利用六盘山高寒阴湿的有利条件,发展道地中药材和球宿根花卉;二是在河谷川道区,充分发挥区域的水、日、光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三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建成以草畜为主导、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区;四是在城镇第二、三产业区,培育壮大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龙头企业和以农副产品、小百货、建材为主的产业开发区[5]。
3.2 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现代特色优势农业如中药材、花卉等,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梯田。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达到总产稳定、收入增加的目的。
3.3 加强综合治理,促进梯田建设步伐
一是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不动摇,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和产业开发;二是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项目建设,解决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差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陕甘宁坡改梯、退耕还林口粮田项目继续加大梯田基本建设力度,彻底改造低标准梯田。
4 参考文献
[1] 鲁嘉林,赵永光.秦州区梯田建设的成效及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11(5):25-26.
[2] 赵永强.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47(11):30-31.
[3] 师桂琴.原州区后期扶持移民黄堡村水平梯田建设技术要求[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5):39-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