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欣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1
(一)什么是微信。微信,一种新起的网络社交软件,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是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无偿应用程序,包括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功能。另外还支持多人群聊。
(二)什么是微信营销。微信营销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伴随着微信的发展而发展。是商家利用微信平台通过文字、图片等对产品进行描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及销售的过程。
二、如何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微信营销
(一)利用微信特色功能
1、朋友圈。朋友圈是微信上的一个互动平台,微信加入好友后,在朋友圈的消息均可被朋友获取,朋友圈是互动与增进感情的极好平台。所以,微信营销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与自己产品有关的图片及文字信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宣传,同时可附上自家店铺的链接,如果有消费者想购买或者多了解产品的信息可以直接点击链接进入商店,方便且节省时间,不用再另找店铺网址。利用朋友圈进行营销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口碑宣传。在营销中,口碑是营销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朋友圈内一般都是常联络常互动的好友,因此朋友圈可以充分发挥用户稳定性这一优势增加人气,扩大对产品的宣传范围及影响力。
2、摇一摇和扫一扫。微信与其他交际软件相比,多了摇一摇和扫一扫功能。摇一摇是指在同一时间摇手机便可有机会加为好友,不局限于认识的人和地点的约束,扩大了交际圈,有助于扩大产品宣传范围。扫一扫主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商家通过网店等将线下商品信息到网上,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得到商家的商品信息,再进行商品交易。扫一扫的O2O模式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且可以对多加商品进行反复比较,避免在实体店反复比较的尴尬。并且使商家的信息在网上可以范围更广、时间更快地传播。
3、附近的人。微信的“查看附近的人”主要是指微信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在地域位置,查找其方圆两公里范围内的开启同样功能的用户。商家可以利用这一独特的功能通过建立自己的微信账号,并且用独特的语言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简洁的描述,就可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只要商家24小时登录微信并且开启“查找附近的人”这一功能,就可以使自己的微信账号随时被用户查找到。因为微信是基于移动通信的,只要商家有可移动上网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使自己成为活体广告牌。同时,这种营销方式特别适合刚到新地方的外来人员,最高效便捷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4、公众账号。由于微信具有高质量性和高度活跃性的特质,因此微信的公众账户功能可以实现与用户的点对点营销,增加营销的准确性,提高营销的效率。微信用户通过添加商家的公众账户关注该商家,商家获得关注后,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有目标地进行产品营销。另外,商家要特殊注意消息发送的频率,发送消息过少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发送消息过多会使用户产生抵触情绪,对商品的推广不利。因此推送消息发送频率很重要,一般是一天一条推送消息即可。商家还可以设计一些特色环节,随时随地的与用户互动,随着发送信息的增加,用户的习惯也会随之有些变化,这些变化是随时间的增长才会显现出来。
(二)注重产品的选择和质量。无论是否进行微信营销,产品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先选择一个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产品,如果选择产品很大众化,那么竞争势必很激烈,造成一部分客户的流失。其次,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一个产品想要有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产品质量,口碑对一个品牌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当一位顾客认可了产品的质量,才会再次购买和主动向朋友推荐,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建立一个好的口碑。
(三)诚信。因为微信是基于网络存在的,在网络中会有一些虚假信息来影响消费者。因此,诚信是营销的前提。诚信包含很多方面,例如商品的介绍、商家组织的产品促销活动信息,商家的信息以及与客户交流时的态度,等等。微信营销只限于网络,客户见不到实物,对产品的感觉完全靠商家的描述,如果商家在介绍商品时夸大了其优点,当客户看到实物与网上不符时势必会引起纠纷。商家为了扩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会采取一定的宣传方式,如促销时也要注意符合产品事实,不能欺骗消费者。客户与商家交流主要通过文字、图片,有时可能会有语音交流,但始终不如面对面真实,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商家要用最真诚的态度去解决客户的需求,不能只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味地介绍产品而忽略了客户的反馈。
三、微信营销的优势
(一)群众基础庞大。微信自从被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13年7月25日,在国内,已有超过四亿的用户注册了微信账号;2013年11月突破了6亿,成为亚洲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组。之所以用户这么多,主要基于腾讯公司的庞大用户基础,微信好友可以来自于QQ好友,手机通讯录以及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等多渠道,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和交际圈,也不局限于认识与否,因此微信的好友具有稳定性和广泛性。微信中的人大多是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力,自我认知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比较强。对于新事物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购买欲望,并且也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商家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洞察到背后的巨大商机,利用微信进行产品推销。
(二)发挥空间大。2011年微信推出了1.0测试版本,到2014年1月28日,微信升级为5.2版本,微信三年来经历了多次升级。目前,微信不单单支持文字功能,还包括图片、视频、位置、名片、表情、实时对讲、视频聊天、语音输入等多功能。这就为微信营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商家可以用图片、表情对产品进行形象的描述,避免造成对单一文字描述的阅读疲劳,消除商家与顾客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另外,视频聊天和实时对讲功能更能表现出产品的性质和功能,增加立体感。只要策划人员有足够的想象力,就能将微信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三)灵活性增强。微信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灵活性强。在智能手机推出之前,台式电脑是人们上网的唯一工具,智能手机微信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使微信有了发挥的平台,只要有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无论你在哪,只要在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就能发送和接收信息。商家可以随时随地的发送商品信息,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到商品信息,不用担心地域和时间问题。与传统的营销方式,例如电视等相比,具有时间的优势。当然,商家要特别注意消息推送的时间和频率,避免引起用户的反感情绪。
(四)用户积极性高。随着微信的不断发展,版本的不断更新,微信所具备的功能不仅仅是跟朋友沟通联络感情工具,还是集阅读、音乐、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微信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微信的用户也随之急剧增长,使用频率也不断增高,活跃度增加,积极性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对于电商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个电商企业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较高的用户活跃度来支撑,有活跃度才能获得更多关注,获得更多的收益。有一些电商企业利用商品打折促销的方式昙花一现,活动结束不久就没有了音讯,就是因为他没有持续的用户活跃度。一个企业不可能一直用打折促销来维持用户的关注,还应该采取一些其他方式,例如折扣优惠、增值服务等。在2014年3月,微信推出手机支付功能后,使整个购物过程都能在微信中完成,更加促进电商企业的发展。
四、微信营销的不足及其解决方法
(一)微信营销现状
1、微信本身存在的问题。微信现处于刚发展阶段,由于发展速度较快,其功能有一些跟不上其发展,因此微信软件本身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发送表情闪退问题、部分通讯录好友查找不到等问题。随着微信的不断更新与改进,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2、安全问题。微信基于互联网而存在,而网络又存在一定的虚拟性。首先,无法确定微信信息是否真实,用户身份和买家身份都无法保证真实,身份认证方面存在一定漏洞,用户在社交过程中个人信息可能在不经意间泄漏出去,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其次,用户无法确定商家的信息是否真实,存在商家夸大其商品优点的可能性,造成用户上当受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支付的安全性。目前,微信还没有完整的支付安全平台和法律保障体系,虽然在微信上可以实现交易的封闭性,但支付安全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支付的安全性有保障,才能更好地进行微信营销。
3、二维码形式单一。目前,商家利用微信营销主要依赖于O2O模式,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商家公众账号,再通过商家描述和推送的消息了解商品信息。这种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于商家来说过于被动,形式太过单一,不具有普遍性,如果用户不扫描该商家的二维码,那么就算该商家的策划做得再好、再有特色,用户也看不到,也就没有了意义。
4、信息传播单方向。微信营销现在局限于商家单方向的向用户发送商品信息,而忽略了用户向商家的反馈信息,商家与客户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商家不知道客户想要什么,一味地根据自己的判断推送信息,与此同时客户也不知道商家到底有怎样的商品。虽然有些商家会在自己的微信平台上设置自动回复等,但如果真的是用户提出一些建议,不是自动回复中涉及的内容,就无法得到回答,自动回复也就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5、得不到商家的重视。微信在2011年推出,虽然发展速度较快,用户量增加也迅速,但作为营销方式来说,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微信营销还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许多商家对此还不太了解,他们大多持观望态度。有些商家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宁愿采用传统营销方式,其实他们不是不想重视,只是他们还不了解微信营销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收益,有怎样的好处,对微信营销方式还在摸索之中。
6、品牌推广效果不明显。让消费者与商家达到共赢效果的营销形式才是成功的营销方式。显然,以现在微信发展的水平来说,还达不到这种效果。现在的微信公众账号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不是一个成熟的系统,用户想关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公众账号,要自己检索查找,相对于成熟的微博营销来说比较麻烦,除非商家的二维码出现在明显的位置,扫一下就可以。这就造成一部分客户流失,降低了推广的效果。
(二)应对对策
1、完善微信平台。现阶段的微信平台主要解决以下这几个问题:一是微信系统的操作方便性,微信平台操作繁琐是影响用户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将商家分门别类,使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商家,避免用户像大海捞针一样;二是解决支付安全问题,支付安全问题一直是让用户望而却步的原因。支付安全问题不解决,微信营销不可能持久发展,可以采用第三方支付方式或直接与银行建立关系,降低支付存在的风险,解决支付安全问题;三是提供用户想要的信息,商家不能只凭着自己的意愿,毫无调查地发送信息。应该足够了解用户的需求,知道各类用户需要什么产品,有根据、有目标的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信息。
2、提高商家对微信营销的重视程度。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所以商家应重视起微信营销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一是把微信营销加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把它当作企业营销的一部分。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微信营销体系,加强对微信营销人才的培养,企业从员工到领导都应对微信营销有所了解。三是注意信息推送的频率,在不引起用户反感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对产品进行描述与推销。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会使用户取消关注,适得其反。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2
关键词:商业客户;重点市场;需求特;营销服务策略
1商业客户市场现状
福建省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较为发达,近年来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加之全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商业客户越来越受到电信运营商的重视,商业客户的价值也越来越高。福建省商业客户市场主要特征有:(1)商业客户市场容量巨大据福建省工行行政管理局统计,2015年全省新增内资市场主体52.9万户,其中企业15.6万户,增长30.8%;个体工商户36.9万户,增长27.2%。截至2015摘要年底,全省实有各类企业70.7万户,个体工商户161.6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从业人员约达700万人。分行业来看(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属于大客户,不在研究范畴),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5个行业聚集了省内大部分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雇工人员,其中以上5个行业的内资企业数及个体工商户数之和占全省总数的89.2%,雇工数之和占全省总数的82.9%。(2)商业客户投入产出效益高商业客户具有地域聚集或行业聚集的特点,因此针对商业客户的营销具有规模效应,与大客户及公众客户对比,商业客户的投入产出效益比是较高的。(3)商业客户市场具备发展潜力近年来,商业客户在市场上发展迅速,宽带业务及移动手机业务的客户发展速度均远远超过商客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然而,重点业务在商业客户市场内的渗透水平还较低,数据显示,福建某营运商的宽带业务在商客市场的渗透率低于50%,移动手机业务的渗透率低于25%,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分行业来看,宽带渗透水平最低的五个行业依次是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移动手机业务渗透水平最低的五个行业依次是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业及批发零售业。基于以上特点,电信运营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商客市场做到“保存激增”,就需要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商业客户的通信需求特征,从而构建起高效的营销服务体系,做到有的放矢的营销推广,实现商客市场的规模拓展。
2商业客户通信需求研究
2.1潜力行业筛选
基于商客市场规模巨大且具有行业聚集的特征,运营商若要高效利用有限的营销资源,就必须甄别出庞大的商客市场中的潜力行业,通过对潜力行业中的客户开展市场调研,摸清客户的通信需求特征,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潜力行业筛选的主要思路是:聚焦发展机会较多的潜力行业,从行业规模和重点业务渗透水平两个维度来推算可能的潜力行业。其中行业规模主要由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及雇工数量两大指标来衡量,运营商渗透水平主要考虑宽带及移动手机两大重点业务的渗透水平。通过潜力行业筛选模型筛选得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四大行业发展潜力较大(如图1),其中制造业虽规模较大,但针对制造业已有较为成熟的推广方案,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不建议作为调研对象,固将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作为市场调研对象。
2.2商业客户通信需求特征
通过对潜力行业中近900家的商业客户进行市场调研后,发现三大不同行业的商业客户在通信需求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价格是影响用户选择通信产品的首要因素商业客户在通信消费方面的最显著的特征即以费用为先导,首先看需要花多少钱,然后再看能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调研发现,福建某运营商的移动业务缺乏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商业客户认为该运营商移动业务价格高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调研数据显示,85%的客户知晓该运营商的移动品牌,但仅有25%的用户对其感兴趣,其中保底消费价格高是导致客户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超过50%的用户表示若有较大的优惠力度推出更多低价套餐,将考虑使用该运营商的移动业务;在已使用该运营商的移动业务的商业客户中,约有50%的客户者抱怨当前的产品价格偏高。宽带业务方面,64%用户因资费便宜而选择其他运营商的宽带产品。(2)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是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除去价格因素,影响商业客户通信产品使用满意度的因素便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商业客户希望运营商能够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质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实用性,提供完善的从售前咨询到售后维护的一条龙服务;在产品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快速响应、准确定位故障并尽快排除。调研数据显示,产品质量及服务的不完善显著降低了商业客户对通信运营商的满意度,超60%的用户抱怨现有宽带速度不够快、30%的用户抱怨运营商服务态度差、20%的用户抱怨宽带故障处理不及时、15%的用户抱怨运营商存在乱收费行为。(3)处于信息化需求初级阶段调研数据显示,30%的被访客户未安装宽带,而在已安装宽带的客户最常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或休闲娱乐,仅40%的用户有使用网络进行一些简单的业务处理。在选择信息化增值产品时,商业客户态度较为谨慎和保守,风险承受力低。虽然对电信运营商的一些新业务有一定的认知欲望,但更愿意使用成熟的低端主流产品,如总机服务等。(4)电子渠道成为办理业务的首选渠道调研发现超80%的用户首选业务办理渠道为电子渠道,但目前运营商的电子渠道仅是实体渠道的线上版本,还存在功能不全、表现形式呆板、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使用需求。商业客户最希望电子渠道能够实现提供通信消费发票等需要到营业厅才能办理的业务功能。(5)行业协会影响力大超过50%的商业用户经常从相关的行业协会获取信息,超60%的商业用户称购买通信产品时会受相关机构的影响。此外,商业客户具有跟踪追随型的消费特点,较为关注行业标杆的做法,当看到别人使用产品可带来实惠,就会果断决定使用,具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和模仿精神。
3运营商商业客户营销服务策略
通过以上对商业客户通信需求特征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福建省内通信运营商在商业客户市场的营销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运营商要想占据商业客户市场的至高点就必须透过问题表象深挖根本原因,针对性采取市场营销服务提升策略,实现商业客户市场规模拓展。建议可采取的营销服务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费透明度经过多年的价格战,各运营商基本套餐的价格已相差无几,福建电信语音资费甚至较竞争对手具备优势,但被访客户仍对资费满意度低,“印象价格”高,一方面是因为客户通信消费支出增长,弱化资费下降感知及降价期望值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运营商收费不透明,资费推广和宣传不规范,捆绑增值业务、组合营销操作不规范等。因此,运营商在通信产品的资费方面应做到“六要”,即资费设计要简单明了、资费宣传要透明、套餐数量要减少、计费标准要准确、收费行为要规范、消费提醒要到位。此外,运营商应灵活运用价格杠杆,通过丰富的产品和价格组合,激励客户更多使用业务的优惠策略。(2)持续提升服务质量随着市场的规范和商业客户心态的成熟,提高服务质量才是竞争制胜的不二法宝。近几年各运营商服务态度均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后端支撑乏力、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运营商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灵活团队。由管理导向、功能型的组织向任务导向、任务型组织转变,缩短工作流程,提高灵活性及响应及时性;第二,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对服务流程的执行进行监督管控,并定期分析制定流程改进优化方案;第三,不断提升人员基本素质。塑造学习型团队,建立科学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有技术背景的营销人员,一批熟悉市场运作的技术骨干,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3)充分挖掘用户潜在需求目前,运营商在语音、短信等业务方面已触及天花板,需要更多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支撑总体的业务发展。运营商应充分挖掘商业客户对数据业务、互联网以及信息类业务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客户宣传新业务,加深用户的业务体验,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着重满足客户的信息化初级需求。(4)做好直销渠道与电子渠道的协同营销通过直销渠道与电子渠道的协同为商业客户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一方面在确保电子渠道缴费、查询、业务办理等基础功能的稳定性,保证客户良好的使用感知的基础上,做好电子渠道引导迁移工作,提高电子渠道分流率,并通过电子渠道进行业务推介,找到意向客户或成交客户;另一方面,应建立起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直销经理队伍,提供上门推介产品或成交交互等服务。通过直销渠道与电子渠道的有效互动,满足商业客户多方面需求,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5)多渠道开展营销推广第一,运营商可着重加强病毒式营销在商客市场的应用。在行业内树立示范店或榜样企业,利用客户之间的口实施多户办理,集中优惠等策略,降低价格门槛,实现规模拓展;第二,建立业务触网计划,通过网上营业厅等电子渠道为商业客户免费提供增值业务等产品体验服务;第三,争取与行业协会等具有影响力的机构进行合作推广,可采取在相关网站投放产品宣传、设立产品论坛、通过搭建行业短信平台促销信息等措施。
作者:康榕 单位:中国电信福建公司
参考文献
1屈雪莲.商业客户市场及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3,12(4):29-31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3
电影欣赏是指人们观赏电影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视觉定位是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这种选择具有变化性。电影作为艺术,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色彩、运动、摄影机角度、声音等诸多元素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从而影响观众。如何“定位”视觉,始终是电影欣赏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电影欣赏是有实际意义的。通过对电影欣赏中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使自己在电影欣赏时得到纯粹的视觉享受和真正的感官愉悦,实现电影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分析法 图表法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视觉元素”是人们在观赏电影过程中感官感知的第一要素,然而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这种选择具有变化性。电影作为艺术,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色彩、运动、摄影机角度、声音等诸多元素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从而影响观众。色彩是电影欣赏中最直接的视觉元素,在电影欣赏中“色彩的客观特性与人们对它的主观性认知,形成了色彩的神秘感和紧张性。当这两种感知被投摄到影视作品之中,色彩便成为电影电视充满活力的源泉。”(彭玲,2019年)。电影作为艺术,运动是电影的本质。“正是这种电影特有的运动使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绘画、雕塑是刻画运动中的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时间的片段与瞬间,是某一动态的凝固;舞台戏剧、舞蹈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运动受舞台空间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定性;电影是在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的幻觉,在虚拟的流动的画面空间中感受空间的位移和时间的变化。”(吕益都,2019年)。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在影视观赏中的视觉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影视观赏中,由于受观影者的思想、文化差异、观影目的、欲望、出发点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具有变化性。“总之,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正如它是任何其他具有理智的东西的基本特征一样。在它们喜欢选取的东西中,最多的是环境中时时变化的东西。”(鲁道夫·爱因汉姆,1981年)。
四.论文撰写框架
第一部分:结合伊朗电影《小鞋子》,论述色彩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结合画面,论述运动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简略分析影响电影欣赏的其它视觉元素。
第四部分:总结电影欣赏中影响视觉元素选择,确定的原因。
五.研究时间安排:
2019019年12月——2019年1月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019年2月——2019年3月初认真阅读文本,分析整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和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大体框架,准备开题报告。
2019年3月初——2019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
2019年3月——2019年4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 2019年5月完成论文修改,参加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贝诺埃尔·卡罗尔 :《神话电影:当代电影理论的时尚与谬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2]伊美特·皮洛者:《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 ,北京:中国第一个出版社,1951年。
[3]陈晓云:《电影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4]彭玲:《影视心理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
[5]格·巴·查希力扬:《银幕的造型世界》,伍菡卿、俞虹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
[6]吕益都:《电影视听语言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9年。
[7]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8]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杨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文学名著;电影改编;教学功能;综合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项目。
英语文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的文本资料,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兼比较文学系主任詹姆斯·安格尔称,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拓展一个人的灵魂”,并给他带来“终生的(审美)愉悦”。(2008:6)然而,文学教育的效果一时不那么明显,因此往往被一些短视和功利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所忽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在扩招带来的激烈竞争下,在高等教育长期与市场脱节造成的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象牙塔中的很多大学生开始重技能轻人文,热衷于追求四六级、口译或BEC等在劳动力市场上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文学经典在他们看来成了没有“钱途”的鸡肋。不少高校一再压缩文学课的课时,无法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有些教师授课时空有激情而不讲究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文学教育逐渐式微,陷入越来越尴尬的境地。
一些文学课教师在感到忧心焦虑的同时,开始求助于名著改编影视这种现代化手段来挽回学生对于文学经典的兴趣。的确,电影观摩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我院的刘仪华教授关于英美文学必修课的问卷调查中,有65%的学生表示对此有浓厚兴趣。(2008:138)而笔者2008年对于选修英美女作家与作品这门课的222位学生所做的调查中,高达88%的学生最欢迎这种方式。(2010:127)不排除相当一部分学生避重就轻,怕苦畏难,在细读文本领略文字的美和对经典进行“快餐式”消费之间选择了后者,但也有学生在欣赏完电影后自觉找到原著来读,甚至把它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来立题。“一部成功的电影会促使文学原著的畅销,甚至使其成为文化热点”,(王松林、李洪琴,2003:24)现在的“90后”大学生疯狂追捧的《哈利·波特》系列和《暮光之城》系列正是典型的范例。当上一部电影留下一个悬念,观众如果等不及在续集中看“下回分解”,就会去找原著揭秘。在正式的中文译本出版发行前,网上已经流传了很多“哈迷”和“暮迷”自愿分享的译文,可见只要有兴趣的驱使,貌似很难的文学作品也不见得就啃不下去。
对于教授英美文学课程的老师来说,电影是他们苦心孤诣引导学生重新接受文学经典的“垫脚石”,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然而笔者认为应该从基础英语的教学开始,更充分地发挥电影的功能。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上,大一大二是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学生接受的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然而教师往往发现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言之无物,头脑空洞。到了大三大四的高级英语学习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之类专业知识,教师这时又发现学生理解经典名著有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名著改编电影正好可以解决两个阶段脱节的问题。系统充分地利用电影教学手段,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语音课上,教师往往以学生的发音标准化为己任,其实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达到交际的目的才是最主要的。学生如果只是接受英式或美式的标准发音,会影响他们对其他地域和阶层的人群发音的理解。日本人、印度人、俄国人、阿拉伯人说起英语常常会带有本民族语言的口音,而他们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也没有问题。在英语国家里,不同的人群也会因为身份、职业、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带有不同的发音。因此,很多接受标准化发音训练的中国学生到了国外,听起千差万别的发音时觉得无所适从,而他们说英语时,得到的评价常常是标准而没有特点。教师可以播放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说话的方式,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然后举行小组配音比赛,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如果只是发音标准无懈可击,而在需要交流的时候无话可说,那也只能沦为学舌鹦鹉而已。在口语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往往发现有些学生不愿意开口。教师提供的一些抽象的话题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灵感、诱导他们表达的欲望。播放名著改编的影视可以给他们增加不少鲜活的话题,让他们热衷于讨论剧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训练他们用翔实的材料去充实自己的观点,用严密的逻辑去反驳他人的观点。
听力上的问题未必完全是技巧性的,有时是文化性的。笔者在教授听说教程的时候发现:即使词汇和语音没有任何障碍,学生也不能理解一个简单句子的含义,原因就在于文化背景的隔阂。书上讲到韩国民族信佛教的家庭和信基督教的家庭对圣诞节的接受大相径庭,前者根本不承认这个节日的存在,后者则用传统的韩国食物庆祝。学生对这段听力很难理解,因为我国缺少基督教氛围,圣诞节只是一个商业化的噱头。在欣赏了改编自狄更斯的同名小说《圣诞颂歌》这部影片后,他们对圣诞精神有了具体的认知,也明确意识到这个西方节日的宗教属性。
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学生很少会用到曾经阅读的内容。他们常常读归读,写归写,把两者完全分裂开来。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往往是碰到一个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单词和词组的使用,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结构的把握却一带而过。这样下来,学生对读过的文章内容没有印象,记忆里只剩下单词和例句,写作的时候也联想不到课本里现成的引言和实例。然而,很多学生却往往对很久以前观看过的某个电影片段记忆犹新,在作文中也经常引用。笔者建议用电影作为学生写作的资料库,给他们提供不竭的鲜活材料。
蒋静仪主编的《阅读教程》第一第二册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Reading Salon,推介两本文学名著供学生阅读。比如第一册的第一单元推荐的是《简·爱》,而此单元的主题是亲子关系。关于这部小说学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内容,但一般对童年简·爱同情怜悯,而对成年简·爱赞赏钦佩,并没有关注两者间的有机联系。笔者要求学生在观看电影时重点思考简·爱的童年对她成年后的性格的影响。在写作观后感的时候,很多同学发现了简·爱年幼时她的舅母一家对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虐待和她后来不顾社会地位的悬殊和传统礼仪的束缚勇敢地向罗切斯特表白爱意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因为从小就在一个缺爱的环境中成长,简·爱对爱的渴望才如此不顾一切。
到了高级英语学习阶段,英美文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上涉及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教师限于课时只能蜻蜓点水,学生也因此只能走马观花。对于文学作品本身没有感性的认知就很难形成鲜明的印象,而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在两三个小时中,学生就能领略一部作品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授“英美女作家和作品”这门选修课时,笔者在课上穿插了诸如《诺桑觉寺》《时时刻刻》《奥兰多》等名著改编电影的欣赏和讨论,让他们见识到除了《简·爱》《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乱世佳人》等他们熟知的名著之外,还有很多“次著名”的文学经典也值得研究。每一部电影笔者都会给学生提示关键点——奥斯汀在《诺桑觉寺》中所讽刺的哥特式文风在电影中的呈现,《时时刻刻》中三代女性对命运的反思和生死的抉择,《奥兰多》中所表现的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让他们边观看边思考,而不只是耽于视听享受。
电影改编有三种类型,一是移植型,即电影尽量忠于原著;二是再解释型,即电影对原著进行个性化的解释甚至评论;三是模仿型或再构思型,即电影对原著的故事结构和人物进行别出心裁的彻底改写或模仿和讽仿。(王松林、李洪琴,2003:22)比如1968年版佛朗哥·泽菲雷里导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仅布景和服装符合16世纪意大利维罗纳的特点,男女主角的年龄也都接近原著,就是经典的移植型。1996年巴兹·鲁赫曼导演的《罗密欧+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虽然沿用莎士比亚的台词,却让罗密欧与朱丽叶穿越到了当代时代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维罗纳海滩,他们家的世仇也成了两个对立帮派间为了争夺地盘而导致的械斗和枪战,这属于再解释型。1961年的歌舞片《西城故事》借用莎翁原著的基本架构,却把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名字换成了托尼和玛利亚,台词也换成了现代语言,并通过歌舞去呈现,是再构思型的杰出代表。与第一种相比,第二种和第三种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因此更适合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研究的对象。
自2007年以来,笔者一直担任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所指导学生通常只涉猎过古典文学。笔者通常建议他们比较影视改编和经典名著在人物、场景、情节等方面的异同,然后再得出孰高孰低的结论。每年都会有不少优秀文学作品被搬上舞台,除了传统文学经典(如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的作品)之外,还有现当代的得奖作品(如获诺贝尔奖的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和获布克奖的拜厄特的《占有》)或畅销作品(如尼芬格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和邝丽莎的《雪花和秘密的扇子》)。学生可以选择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也可以选择现当代的热门作品的翻拍,以便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评论中找到一个新鲜独特的切入点。迄今为止,笔者指导学生撰写了《小说〈傲慢与偏见〉与其2005年电影改编版之比较》《小说〈名利场〉与其2004年电影改编版之比较》《后现代版的莎士比亚——比较1961年的〈西城故事〉和1996年的〈罗密欧+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被隐藏的文本——比较拜厄特1990年的小说〈占有〉和2002年的电影改编》《成功乃失败之母——比较2002年电影版〈认真的重要性〉和1895年的原著剧本》和《从小女孩到大女人——比较刘易斯·卡罗尔的小说〈爱丽丝漫游仙境〉与2010年蒂姆·伯顿的电影改编》共6篇毕业论文,学生在比较之后往往会发现:虽然影视有原著所不及的感官冲击力,但是由于时间所限,必然在大量删改中损失原著的广度和深度,有时导演还会为了电影的商业价值牺牲原著的艺术价值。
在基础英语阶段,名著改编电影不啻为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灵丹妙药;在高级英语阶段,名著改编电影依然是学生亲近名著的有效手段,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原著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安格尔.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谈英语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8(04).
[2] 刘仪华.名著改编影视与外语研究性学习——以高校英美文学课为个案[J].电影文学,2008(18).
[3] 黄立丰.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文学课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教学目的 策略 电影欣赏 分析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教材和适当的教学资料、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研究的投入不足等:“目前,我国英语影视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扬先明,2007)。同时,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仅是抱着看电影的目的选择了这门课程,加之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这门课程并未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很大,甚至导致将影视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杨先明,2007)。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高校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还没有形成英语影视教学的理论体系,对英语影视课程应该教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教学模式如何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杨先明,2007)。
处于这个体系核心位置的应当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存在的意义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教学策略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保证。
二、教学目的
目前在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即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这门课程与其它英语专业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未形成明确的教学目的。
客观地说,当前有不少教师正在积极地从事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普遍的观点是认为这门课程应该实现两个教学目的,其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的技能,其二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诚然,赏析英文电影的确能够起到这两方面的作用,但据此就将这两点作为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有待商榷的。
确定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考虑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的水平和特点。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或多或少地引入英文电影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是把英文电影赏析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一般都是在三年级之后。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仍在专门的听力和口语课程中接受着系统的训练:同时,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还包括专门讲授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的课程,例如《英美概况》、《欧洲文化入门》等。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赏析英文电影的目的仅仅是提升语言技能和学习文化,那么完全可以在英语专业的听力、口语、视听说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课程中引入英文电影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不必将其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开设。
顾名思义,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英文电影,因此和英语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一样,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目的也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具体的说是教授学生英文电影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英文电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明确了教学目的,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课程设计和确定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力求达到“赏”与“析”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英文电影欣赏的教学策略
客观地说,很多学生选择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初衷就是看电影,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用审美和认知学的理论来规范欣赏英文电影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英文电影的相关知识,而不仅是观看电影。根据电影欣赏过程论,电影欣赏“应当包括准备-进入-共鸣一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袁智忠,2000)。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从而使其形成“审美活动所特有的一种态度一审美态度”(袁智忠,200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影片的选择
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在选择影片时首先要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即影片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艺术性的、值得探讨的。随着世界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优秀英文影片不断涌现,因此,在保证以上所提到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对英文影片进行分类选择,从而保证影片选择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当谈论到某一部电影作品的时候,人们首先想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拍摄的以及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因此历史和类型是给电影分类的两种基本标准。电影诞生于一百多年前。它的历史并不算漫长和复杂。按照时间顺序对其分类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作为西方电影艺术主流的好莱坞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早期电影、经典好莱坞电影和后经典好莱坞电影。影片类型的划分主要依靠电影的题材、形式、风格或效果:根据题材可以划分为社会问题片、爱情片、黑帮片、战争片、科幻片、奇幻片、西部片、灾难片、犯罪片、诗史片等。根据形式可以划分为动作片和音乐片。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强档片、黑(新黑),根据观众的反应可以划分为喜剧片、恐怖片、惊悚片。
在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的前提下,英文电影欣赏课程所播放影片的选择应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根据电影的历史分类和类型分类标准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影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客观而科学地认知英文电影的全貌、系统地学习英文电影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避免因重复播放同一类型的影片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在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可以在第一堂课上做一个问卷调查,在选择的每一种电影类型中列出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影片,问卷的结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参考。
(2)电影理论的讲授
向学生讲授电影的基本理论是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关键一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学生才能够实现从被动地观看影片向主动地欣赏和分析影片的飞跃。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着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受到课时和学 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的理论进行讲授,例如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有别于影视理论课程,学习电影理论并不是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而是进行赏析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单纯地讲授理论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在选定了某部的影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在这部影片中得以体现的一些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理论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这是一部风格突出的电影,象征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播放影片之前,教师可以先讲授电影风格和象征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去发掘“羽毛”的象征意义。
(3)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影片之前应该让学生对影片的背景有所了解,包括片中讲述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主创人员简介、男女主角简介、故事情节梗概、影片所获奖项等。
鉴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自学能力。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分成小组去收集影片的背景资料并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为之后的电影评论打下基础。
(4)欣赏指导
每部优秀的英文影片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教师应在播放影片之前就影片的亮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欣赏。以《音乐之声》为例,“其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巧妙地把人物、歌舞、情节、气氛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是所有的场面都实地拍摄…还选用大量湖光山色的秀美画面,令人陶醉…;三是高明地交织了三对矛盾冲突…”(徐阿李,2003;122)。
2、进入和共鸣阶段
进入和共鸣阶段是学生进行电影欣赏的实质性阶段,也是教师播放影片的阶段。一般说来,电影的播放方式有三种:通篇放映、分段放映和定位放映。鉴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电影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为回味性延留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之后的电影评论做好准备。
3、回味性延留阶段
影片播放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便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下一步分析影片做好准备。
仍以《阿甘正传》为例:影片放映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进行对象征手法的运用的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羽毛”的象征意义。课后习题则可以布置学生思考和讨论这部影片中另一个象征元素“巧克力”的象征意义。
同样,《音乐之声》放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影片亮点之一即三对矛盾冲突的交织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具体指出这三对矛盾。
基于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同时加深对电影理论和影片内容的理解。
四、英文电影分析的教学策略
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不应只停留在影片欣赏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对影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论。“赏”与“析”相结合才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为以后的学习乃至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1、常见的评论角度
主题分析:分析电影的主题是电影评论的传统方法。主题是一部电影的主要观点。是编剧和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主题是电影的中心思想,它使所有其它的电影元素一类型、角色、叙述、风格一都围绕着它。主题的本质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题有:广泛的人类问题、人生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历史问题、国家和国民特征以及社会问题等。
作者论:“作者”指的是在商业化的电影工厂制度的局限下仍然可以在电影中烙上自己独特烙印的人。作者通过运用视觉风格让电影成为一种艺术。
结构主义:这是一种分析现象的手段,其方法是在二元对立系统中分析这个现象的基本结构。
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分析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针对妇女遭受的偏见和歧视进行批判。
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学是西格蒙・弗洛伊德建立的关于性格的理论,它从很多方面帮助电影研究。首先,最简单的形式就是通过分析作者的心理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其次。对角色的内部心理进行分析:第三,通过分析观众的心理来研究电影。
2、教学策略
电影评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思考能力、语言水平和论述技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影评者的电影评论文章,供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影片进行评论,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同时,鉴于这门课程形式上的特殊性,期末考试可以改变传统的方式,采取以电影评论为内容的论文形式,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五、结语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泰坦尼克号》
现代社会,电影产业作为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担负着传承优秀文化与展现现代风貌的重要使命。电影文化在国际范围内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思维模式与语言环境,在电影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暴露出国际之间语言交流障碍问题,电影字幕翻译顺势而生。电影字幕翻译作为展现电影情节,最大限度地传递语言信息的一种翻译模式逐步为大众所接受,成为翻译界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的主要社会功能包括教育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交流功能这四大类,其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是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在实践生产过程中逐步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国内外针对电影字幕翻译特色的研究,余倩(1985)对电影文学中的语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文字是语言的艺术,电影是以造型为主的艺术,通过电影与文学的有效结合来反映社会复杂的生活状态;尤虹(2002)在硕士论文中认真探究了外国影片的字幕翻译,对电影字幕翻译模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目的是能够引起翻译工作者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兴趣和重视,更好地发挥电影跨文化交际的功能;贵州大学赵婷(2006)在硕士论文中对英汉电影字幕翻译文本外因素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从考查影片字幕翻译中的改写现象入手,分析了文本外因素对语言转换和文化传播的影响;赵蕙(2010)针对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研究了字幕翻译的策略,指出电影字幕翻译必须根据电影字幕让翻译具有口语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大众化的特点,以译语观众为中心,着重强调电影要达到的目的,进而启发译者使用适当的翻译策略;韦运会(2012)论述了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基本要素与方法,以影片翻译材料为基础,结合电影语言的特点,提出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的要素,同时提出了字幕翻译方法。本文充分总结了电影字幕翻译发展的历史沿革,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为例,对其字幕翻译特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电影字幕翻译策略与建议,研究结果是其为电影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电影《泰坦尼克号》字幕翻译特色研究
(一) 电影《泰坦尼克号》内容简介
1997 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其展现的是一艘皇家游轮泰坦尼克号沉船经历的过程。1912 年 4 月 10日,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首航从英国南安普顿启程,贫穷的青年画家杰克在下等舱,社会上层阶级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未婚夫卡尔坐上了头等舱。引发故事的根源是罗丝与卡尔虚伪的上层阶级生活与令罗丝不满的爱情,罗丝决定跳海自尽,却被杰克所救并产生了爱情。1912 年 4 月 14 日的晚上,望台上工作人员发现了正前方的冰山,在驾驶舱全力使客轮减速转变航向的过程中由于惯性原因最后轮船还是撞上了冰山,泰坦尼克号将在两个小时内沉没,船上马上陷入了一片恐慌。而恰在此时杰克被霍里栽赃偷窃钻石,被关到了下层船舱,罗丝回到船舱拼命寻找到了杰克并将其救出。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船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求女性先上救生艇,在杰克的极力劝说下,罗丝终于上了救生艇。然而在救生艇缓缓下放的时候,罗丝想到要和杰克在一起,因此坚定不移放弃了最后逃生的机会,跳回到甲板上。杰克带着罗丝跑到船尾,并坚持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最后一刻。两人从漩涡中挣扎出来,杰克将罗丝推上了一块漂浮的木板,但这单薄的木板根本就无法承担两人的重量。几次尝试后,杰克决定放弃,将自己浸泡在刺骨的海水中,并鼓励罗丝一定要活下去。几个小时后,奄奄一息的罗丝被赶来的救援船救起,杰克生命却从此而终止。在84 年后,罗丝回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方,将“海洋之心”抛入海中,以此来祭奠杰克的在天之灵,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电影在一段灾难的旅程中刻画了一段荡气回肠、凄惨绝伦的真挚爱情,映现出特殊的时代下人们的生存行为、思想情感的生活背景。
(二) 电影《泰坦尼克号》字幕翻译特色研究
字幕翻译是指在电影放映期间显示在屏幕画面的下方,对于影片中演员对白进行的文字翻译。电影字幕翻译作为电影情节完美展示的一部分,从听觉和视觉两条途径同时进入两种语言系统之中,借此为目标观众提供了一个比较的平台,目的是帮助观众解决语言障碍问题,了解故事情节,最大限度传递电影情节的语言信息。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国内外瞩目的票房业绩,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影片故事情节、演员技巧与配音等环节之间相融合的成功性,其字幕翻译的准确性、聆听性、综合性、口语化、大众化等特点也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从字幕翻译的语境效果分析,《泰坦尼克号》的字幕翻译首先体现在措辞方面,充分体现了影片人物在不同教育背景、心理倾向下的人物对话贴近现实世界的特点。以影片中杰克与罗丝二者对白为例,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杰克的语言特征表现为非正式语言及口语化,语言略带粗俗,这就是杰克作为贫穷人民阶级的语言风格,在字幕翻译中也较为真实展现了杰克影片语言的平实、地道与通俗,尽管语言不够文雅华丽,但正是当时年代下层阶级语言风格的现实展现,通过对影片主演的人物性格、心理变化及思想情感的完美映现,很快与观众的心理倾向产生极大的共鸣。罗丝在接受了上层教育的背景下,其语言风格较为正式与考究,字幕翻译也较好体现出罗丝作为上层阶级富家女的形象与心理、情绪特征,能够较好表达原电影要向观众传达的语言信息。语境效果分析另一方面体现在跨区域文化在字幕翻译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以影片两处字幕翻译策略为例,其一影片中杰克参加晚宴环节叫做 “snake pit”,字面意思是“去蛇洞”,然后在中国的文化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是面临巨大危险的内涵,通常用“羊入虎口”或是 “龙潭虎穴”来比喻,字幕翻译中采用“羊入虎口”是充分考虑到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的语言环境,消除了观众的语言障碍,实现了电影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效果;其二是在影片杰克描述自己的环节中出现了“tumble wee” 一词,字面意思是“风滚草”,字幕翻译为“你可以叫我无根的草”,通过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充分考虑了中国的文化背景以达到中国观众较好理解影片人物想要传递的信息。 从字幕翻译文字处理方面分析,通过字幕翻译体现出电影语言的聆听性、综合性、口语化、大众化等语言特点,兼有电影中犹豫与停顿、重复的会话语法,对影片中的禁忌语言采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手法恰到好处折射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生活。综合分析《泰坦尼克号》字幕翻译特色,从观众欣赏与影片播映的互动中可以看出观众在影片播映时对影片语言环节的理解较为顺畅,折射出《泰坦尼克号》的字幕翻译能够将电影本源想要传递的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心理及思想情感较好展现出来,为观众传递的影片信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观众内心情绪与思想情感跟随影片的故事情节而波动,字幕翻译因此而达到了最大限度传递原电影信息的目的。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技巧与策略研究
影片播映与观众欣赏整个过程是影片传递信息与观众认知、交际的过程。电影字幕的翻译作为影片传递信息的辅助环节在时间、空间的有效传递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要求。时间限制是影片播映过程中要求字幕必须与屏幕图像同步配合,空间限制是对影片屏幕上的语言符号数目有所要求。最大限度对影片字幕翻译时空限制的有效处理,与观众欣赏的心理诉求完美共鸣是影片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对电影字幕翻译的技巧与策略进行探究,首先任何电影字幕翻译技巧策略都要以电影情节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特色为前提来决定,不能脱离所要展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生活原貌与时代精神诉求,一旦脱离,电影所有的情节就已经丢了“魂”,整部电影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也因此无法展现;其次电影字幕翻译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在字幕翻译时要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所用语言尽量直白、大众化,就像观众平时说话一样对进入自己大脑语言系统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舒适感,具体翻译策略主要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翻译过程中以观众为核心,充分考虑到大部分群众的思维方式、情绪感情等因素,对影片进行恰到好处的字幕翻译;再次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要重视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及文化因素对影片时代的限制,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电影的情节节奏,减少跨区域文化之间的距离,翻译最大限度符合影片放映地区的会话习惯。综合分析电影字幕翻译的技巧与策略须以观众的思想情感、会话方式为核心,以影片情节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心理、思想情感、文化特色及情深诉求为基础,运用目的论等原则,直译、意译等技巧对影片情节通过字幕翻译的形式最大限度传递出观众所需求的有效信息。
三、结语与建议
电影是一种融合多种艺术传播手段的大众媒介,承载着引导世界人们的教育认知、审美、娱乐、交流等社会功能。字幕翻译作为电影情节展现的一个重要补充是电影信息能够有效传递的重要环节,是跨区域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是电影文化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电影的字幕翻译是否能够恰如其分,字幕翻译得恰到好处是实现电影教育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交流功能的基础,是将整部影片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及思想情感完美展现给观众的核心环节。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要充分考虑到电影拍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特征,以广大观众的精神诉求为核心,注重跨区域文化会话方式、语言思想、文字内涵的异同,引进电影字幕翻译的技巧与翻译策略,力求使字幕翻译在语境效果与文字处理等重要环节上与影片故事情节相融合,吻合观众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与精神诉求,进而实现与观众思想情感的共鸣,达到最大限度传递影片信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玉梅,程志江.浅析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策略[J].电影文学,2011(23).
[2] 武燕燕,马烁.评析英文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字幕汉译[J].电影文学,2012(04).
[3] 葛晓剑.从关联理论看《泰坦尼克号》的字幕汉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08).
[4] 尹鹏.电影语言特点在翻译中的再现――基于电影《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的描述性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