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合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业绩合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业绩合同

业绩合同范文1

关键词:核心业务系统;主机系统架构;SAN;集中备份;远程容灾

1 引言

随着基金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绩的稳步增长,信息系统在基金交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而信息系统能否适应业务量的增长、能否实现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交易体系不停顿以及是否具有抵抗灾难的能力已成为该基金公司考虑的主要因素,信息系统要为全体客户服务,要适应业务量的飞速增长,要具有业务持续运行的特征,不能因各类意外导致交易系统的终止和停顿。因此,基金公司开始重新构架一个体系先进、管理简便、安全性能高的信息化系统,并为以后的灾难备份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基金公司业务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作为基金公司赖以生存的信息平台,其建设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是关键着眼点,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机房环境建设、核心应用系统建设、主机平台建设、存储系统建设、网络架构搭建、安全系统建设、远程容灾系统、呼叫中心建设等。本文主要针对主机平台及远程容灾部分给出相关建议。

2 应用系统现状

根据基金公司的行业特点和应用功能分担,其核心业务系统可分为两大类:

①. 一类是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研究报告管理系统(Report)、基金投资交易系统(FM)、基金估值系统(FA)、风控与绩效评估系统(Risk)。

②. 一类是基金业务系统

基金业务系统主要包括:登记过户(TA)、直销系统(DS)、CALL CENTER系统、网站系统(EC)、网上直销系统(ET)、销售过程管理(CRM)。

各个应用系统的关系结构图如下:

从上图可知,整个基金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以TA登记过户系统为核心的基金交易和基金管理两大部分,作为核心系统,TA登记过户与估值、直销、客统、资金结算等周边系统均有接口,每天完成基金份额、费用、分红等计算和登记中心工作,TA系统通常进行T+1清算;

基金销售则是通过柜台、传真、经纪人、网上直销、电话销售来完成,基金直销系统与资金会计系统有接口,资金的变动情况以接口文件的方式提供给清算会计系统进行自动入账。同时,直销系统与CallCenter系统有接口,以实时服务方式和接口文件形式为CallCenter系统提供交易接口和查询接口。直销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有接口,提供网上交易和资金实时划转等后台服务,以便日终资金对账。

3 主机系统解决方案

3.1 业务系统应用架构分析

上述大致描述了基金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下面具体描述各个业务系统的应用架构和运行这些业务系统的主机平台,下表给出了各个业务系统的应用架构和交易特点:

系统名称应用系统架构交易特点TA系统二层与三层C/S相结合定时交易(当天证券交易结束以后)FM投资管理系统三层C/S实时交易(证券交易时间)DS直销系统三层C/S实时交易(证券交易时间)CRM三层B/S不定时网上交易三层B/S实时交易(证券交易时间)网站三层B/S实时(7*24)Call Center三层C/S实时(7*24)风控系统二层C/S不定时估值核算二层C/S定时交易(TA交易结束以后)投研系统二层C/S不定时

TA系统一般采用两层与三层相结合的应用架构。涉及到账户类、交易类业务处理的功能采用三层架构,查询、系统管理、报表打印等服务功能采用两层架构;

投资管理系统一般采用三层架构,与研报系统、估值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有机结合,完成对投资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的过程;

直销系统一般采用三层架构,完成全方位销售渠道、资金渠道和资金模式管理及销售业绩考核;

CRM系统通常采用三层架构,完成客户信息管理、营销活动管理、销售机会管理、渠道管理(包括合作伙伴等)、销售业绩管理、合同管理、客户服务请求与投诉管理等,同时也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产品管理、竞争对手管理等功能;

网站和网上交易通常采用三层结构,基于面向对象的JAVA组件技术进行开发;

CallCenter一般采用三层架构,完成收集客户信息,为客户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满足客户7*24服务。通常利用自动语音技术、语音信箱、自动的呼出服务、自动传真服务等技术;

此外,风控系统、估值核算、投研系统通常采用二层架构。

3.2 核心业务系统主机平台架构设计

为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可扩充性,一般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架构体系来构建整个系统,主要技术包括:

①. 主机核心系统采用安全、稳定的UNIX平台

②. 关键应用系统采用集群(Cluster)技术

③. 根据业务特点,系统架构采用C/S两层架构与B/S三层架构相结合的方式

④. 采用存储区域网(SAN)技术,保证系统的灵活扩展

⑤. 采用集中统一的系统备份管理

系统逻辑架构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基金公司主机平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位于图的左上角的“核心业务系统平台”,一部分是位于图的右上角的“辅助业务系统平台”,这两部分功能组成基金公司的主机系统,完成整个基金交易的业务与控制流程,各系统的平台设计建议如下:

3.2.1 核心业务系统平台设计

考虑到核心业务系统的重要性,一般会采用两种方案构建其主机平台:

一种方案是采用高端小型机设备,并通过分区技术将服务器分成多个物理或逻辑的分区,作为各个核心业务系统的运行环境;另一种是采用相对中端的小型机设备构成各个核心业务系统的运行环境。各个核心业务系统之间的集群设计依据:

①. 根据系统的交易处理时间不同组成集群,如:TA/估值核算处理时间为晚上19:00以后,而网站/客服处于24小时运行,因此将两套系统做成集群热备,避免切换时造成服务器资源争用。

②. 根据系统的不同重要程度组成集群,如:DS/网上交易系统的重要性高于风控系统,因此做成集群热备。发生切换时可以暂时停用不重要的系统,保证交易系统的正常运行。

3.2.2 辅助业务系统平台设计

由于基金公司的辅助业务系统相对繁多,会用到十台甚至几十台pc服务器,因此建议采用刀 片中心作为整个辅助业务系统的运行环境,采用刀片的理由:

①. 节省空间:十几U高范围内放置十几片刀片服务器,避免机房挤满机柜现象。

②. 降低TCO:由于刀片中心、刀片服务器、交换机、管理软件打包购买,所以一步到位,避免PC server周期性升级即购买配套设备造成的长期成本及人力的投入,从而将第总体拥有成本

③. 省电、减少电缆连接:刀片中心所有刀片服务器共用风扇、电源、网络交换设备等基础设施,所以简化了电缆连接及用电消耗。

④. 简化日常管理:由于整个刀片中心有统一的管理口,对所有的刀片服务器进行统一的安装部署、日常监控及虚拟技术带来的刀片中心资源灵活使用使整个系统的管理简化。

⑤. 由于基金行业信息系统的特点造成,整个信息系统需要大量的PC server服务器,所以一般在业内信息系统超过4台PC server都建议采用刀片服务器的方式。

4 存储、备份系统解决方案

4.1 存储系统架构设计

考虑到基金公司数据的重要性,建议结合各个应用系统功能特点,将重要的系统数据及数据库数据存储在专业的磁盘阵列设备上,建立一套能保证数据可用和最佳访问性能的存储系统,一般会采用存储区域网的架构设计,SAN交换机是整个SAN架构设计的核心,其决定了整个SAN架构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未来的可扩展性。

建设面向应用数据分类的存储模型-分级存储;可以根据多种模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并放置在分级的存储上,例如按照保存时间要求分级、业务连续性要求分级、性能要求分级、成本要求分级;通过分级存储,将数据按照数据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降低整体成本,一般Tier 1为在线关键的业务数据,Tier 2为非关键数据,Tier 3一般为备份或者归档数据。

通过存储分区技术映射主机逻辑分区技术,建造专属逻辑分区、专署存储网络分区、专署存储分区的高度集中架构模型,将业务、应用隔离,提高数据安全保证和性能、应用服务品质保证。

4.2 备份系统架构设计

对于金融行业信息系统,数据是用户最重要的资产,如果数据发生灾难,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应该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数据备份环境来保护系统及应用的关键配置和数据信息,同时,要保证在数据意外丢失或毁坏的情况下,日常的备份数据可以通过备份系统快速有效地进行恢复,以保障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生产系统开始上线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备份管理体系架构。基金公司通常会采用LAN-Free(SAN备份)与Backup over LAN(局域网备份)备份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辅助业务系统一般会采用Backup Over LAN方式备份,该方式服务器一般不配置FC HBA卡,不能够访问SAN网络环境。在备份时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均通过管理网传至备份管理服务器,备份管理服务器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并将备份数据写入带库。

对于数据服务器一般采用LAN-Free方式备份,该备份方式服务器配置有FC HBA卡,接入到SAN网络环境中。在做数据备份工作时,仅控制信息通过管理网传递至备份管理服务器用于数据的管理,而备份的真实数据则通过FC卡和SAN交换机直接写入带库(即LAN-Free方式)。因此,不存在备份数据对网络造成较大压力问题。

5 总结

通过对多家基金公司生产系统及容灾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了解到该行业信息化的重点关注内容是如何控制信息系统风险及系统设计需要与业务相结合两个方面。

业绩合同范文2

【关键词】 销产转换 两化融合 余材充当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技术、经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同时也是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14年,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成效,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同时,由于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资金紧张凸显等,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瓶颈期。2016年初,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发展继续承受下行压力。受需求下降影响,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显,价格竞争日趋激烈;进口铁矿石价格垄断进一步上升,环保压力也有所加大,钢铁行业困难更加明显。从总体钢铁行业发展情况看,2016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公司充分意识到产销一体化是整合企业整体资源改善运营业绩的重要手段,而高级排程系统是协同各个分厂计划及运营质量的关键核心。公司通过APS对各个分厂及整体产销的协调,致力于稳步提升订单承诺精度(从“月”提升至“周”)及提高订单按时交付水平。从而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为客户创造价值,来提升销售业绩及内部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唐钢整体业绩的进一步提升。

1 产销一体化协同发展,精益求精

公司立足发展的高度全面构建全流程一贯制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产销业务流程再造,促成整体质量管理的健康运转,改造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引导全员树立质量管理新理念,促使产品和质量管理实现新的突破,彻底解决用户最关心的"质量"、"按合同交货"、"售前售后服务"三个问题,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创造良好企业信誉。

在原有ERP、MES等系统之上,公司集成了全新的高级排程APS系统、全过程质量管理QMS系统、支持冶金规范落地和质量设计的ODS系统、钢区动态排程MSCC系统,实现了与市场和用户的无缝衔接、快速反应,全面提升公司生产组织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APS系统搭建整个信息化系统架构,实现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APS系统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按精益生产管理理念设计产销一体化平台,实现从销售订单评审、销售订单接收、销产转换、公司及各分厂生产计划充分协同的一贯制计划优化建议与管理,对销售合同及生产订单的未来计划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跟踪。

APS系统对于公司的整体方案由三个子系统方案组成,分别为全局计划系统、钢轧件次系统和冷轧作业系统,三个系统的有机结合成为产销一体化计划平台。其中,全局计划系统总管公司全局,一览当前所有的库存情况以及全部销售订单当前执行状况,以此制定未来生产计划,为钢轧作业系统和冷轧作业系统提供件次级别的机组排程数据。钢轧作业系统和冷轧作业系统分别分管热轧以及冷轧部分的机组排程,在接收到全局计划系统的件次排程要求后,具体为各个件次工序任务分配加工机组和确定加工时间。

2 APS系统与外部系统数据通讯及内部流程处理

如图1所示。

APS系统作为整个产销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将负责从接收客户订单或询单开始,直至最终现场生产完毕、包装入库前的整个计划协同流程,其业务流程需跨越从ERP到MES的生产信息化系统。它主要负责接收由SAP系统发出的订单信息,并依照ODS系统的设计数据,结合当前的产能负荷,给出询单应答;同时针对实际销售订单通过自动与手工结合的方式进行销产转换,创建主生产计划,并以此下发给件次作业排产系统,待计划员精细调整后下发给MES执行。

当系统从ODS接收到销售订单及工艺路径组信息后,计划员可以通过系统中的物料计划模块,根据当前系统中收到的MES系统发送的物料信息,进行成品余才充当操作。将库存物料中满足订单需求的成品直接做发货指令来满足订单需求。当成品不能完全满足该订单需求时,计划员在库存物料中选择物料可以进行下一步加工来满足订单需求,即半成品余才充当。这样做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库存物料,也可以及时满足订单的交货期需求。当余才充当完毕后订单还有净需求的时候,进行计划销产转换,创建计划制造订单。制造订单创建完成后进行拆解,并下发给热轧和冷轧件次系统,由件次系统进行件次计划在工序机组上的细致排序,形成件次生产计划下发给MES生产执行系统。其中连铸计划有所不同,是由钢轧件次系统下发给钢区动态排程系统(MSCC)。当生产完成后,件次计划的完成情况会由MES系统反馈给APS的全局计划系统,便于APS系统进行订单的跟踪和管理。

当出现紧急订单或者订单信息调整时,相关运维人员会通过SAP对应的接口信息发送给APS全局计划系统,便于计划员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当公司进行定修时也会通过SAP系统将定修计划发送给APS系统,便于APS系统进行产能的计算。当现场出现生产问题或者需要拒绝APS生产计划时,会通过MES给APS的计划反馈接口将信息传递给APS系统,便于APS系统进行相应的计划调整。

3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进一步提升公司服务水平

通过近两年的实施与积累,APS系统配合SAP、ODS、QMS、MES构成的冶金规范体系,公司实现了对销售合同、销售订单、生产订单、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合同跟踪的全过程一体化计划管控,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公司提高计划管理精度、提升生产管控水平。APS系统通过业务知识库的管理和维护,把不同计划层次计划中需考虑的约束、规则自动应用到了相关的用户功能中,防止手工编制的不必要错误。同时在复杂的计划决策上,系统提供自动或者半自动的功能,帮助用户解决手工难以计算的复杂难题,真正达到对计划与生产的精细管控。

同时,通过APS系统公司提高了协同计划能力,增加了工厂有效产出。全局计划系统通过考虑销售订单完整供应链,协调上下游的生产步调,避免真正瓶颈资源的产能浪费。同时借助APS计划优化算法引擎,系统可以自动优化选取工艺路径,配平工厂的能力,从而平衡设备负荷,提高工厂产出。而在一体化排产中,系统充分考虑工序与设备的联动,最大化保证需要连续生产的工序间协同(例如出坯与热轧);此外通过对大量异质化工序的自动归并,提高了设备的批量通过能力,提高工厂的实际产出。

此外,公司借助APS计划平台,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在制品库存,优化了炼钢、热轧、冷轧等内部生产工艺之间协同,减少瓶颈现象以降低不必要的在制品库存。特别对应热轧计划中的外卖与供下游的热轧物料平衡,借助优化算法引擎,系统能自动平衡外卖与供下游物料的平衡,避免下游冷轧厂断料或积压,从而加速整个生产供应链上库存流动速度,降低在制品库存及生产周期。

业绩合同范文3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建造合同;施工企业

作为我国会计改革最重要的部分,新会计准则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理论界、实务界各方的广泛关注。我国基本建立了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的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如此大规模的准则变动,势必会对施工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深远影响。

一、新建造合同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及与旧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新的建造合同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只对原准则的会计核算与相关信息披露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一)建造合同定义更加规范

新准则第二条规定的建造合同定义为:“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旧准则建造合同定义为:“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资产或者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数项资产而订立的合同”。虽然本质没有变化。但是文字更加规范。

(二)规定了建造合同减值准备

旧准则没有规定,新准则增加了建造合同减值准备的内容。

(三)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

新准则增加了“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合同总收入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同时,按照合同预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费用”的规定。

(四)合同成本

新准则只是对合同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同时明确:“合同成本不包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本规定意味着对于可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能够计入合同成本。

(五)信息披露

《建造合同》准则减少了对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金额、合同总金额、应收账款中尚未收到的工程进度等内容的披露。

(六)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新准则增加了追加资产的建造内容规定,追加资产的建造,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作为单项合同:该追加资产在设计、技术或功能上与原合同包括一项或数项资产存在重大差异;议定该追加资产的造价时,不需要考虑原合同价款。

二、实施建造合同准则的优势

(一)更加符合企业的管理目标

由于投入衡量将投入与产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累计发生的实际成本与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完工百分比,从而有利于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减少项目风险,并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更加符合目前施工企业普遍实施的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

(二)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由于运用投入衡量法需预计合同总成本,而对项目成本的预测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另一方面,目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促使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三)这种方法在国际上更为常用

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及许多国家规定可用投入衡量和产出衡量两种方法计算完工百分比,但由于投入衡量更为先进可行,所以被广泛采用。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会计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将我国的会计完全融入世界会计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与国际会计的可比,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提供真正的信息支持。

三、新建造合同准则在施工企业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一)可靠估计合同结果存在一定的难度

可靠估计合同的结果是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前提。也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可靠估计”与“随意估计”的界限不是很分明,因此,合同结果可靠地估计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合同总收入的可靠估计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合同总收入除了合同初始收入之外,还包括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实际工作中,有些合同有确定的合同收入,但由于工程复杂、工程变更多,索赔也多,而且工程变更、索赔得到业主确认的程序比较复杂,结算滞后,这就为合理判断合同预计总收入带来了难度。

其次,合同预计总成本的预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不仅仅与财务部门有关,还需要其他各部门的配合,才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合同总成本。如果没有其他部门有效地配合,合同总成本的预计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此外,施工企业没有成本预测方面的资料积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定额,即使其他部门配合,合同总成本的预计也仍然不准确。

再次,对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的估计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经济能流入企业与不能流入企业在实际中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两种判断结果所反映的财务状况迥然不同。

(二)应收账款确认与收入确认相分离为调节收益提供了通道

建造合同准则对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时间规定与其相关的应收账款不一致,收入按完工进度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而应收账款则按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办理结算时确认,使应收账款和其相关收入不在统一期内确认。这会使部分企业一方面可高估完工进度,高估收益:另一方面,推迟工程款结算账单的签发,拖延对应收账款的确认,少提坏账准备,从而达到双方面调节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目的,不利于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因此,应变更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每期末确认收入时就应与客户办理款项结算确认应收账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完工百分比的确定也存在缺陷

完工百分比的确定是确认建造合同收入的关键环节,而完工百分比法却有与生俱来的缺陷。因为完工百分比法的关键是确定完工进度。完工进度的确定又有三种方法:第一,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第二,已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第三,已完成工作量的测定。第一种方法需要合同预计总成本,在前面讨论过合同总成本的预计有一定的随意性,第二种方法需要预计总工作量,因为工程项目很难同时完工。且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和其他核算的基础工作又比较薄弱,所以预计总工作量也具有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很难合理正确地估计。第三种方法已完合同工作的测量,由于建造合同往往涉及多种计量单位不同的工

作,采用技术测量方法由专业人员现场进行科学测定,成本高、测定合同完工进度的难度也较大,对施工企业而言,实务操作困难。

(四)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还不规范

最近几年,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市场,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发包方故意拖延工程结算时间,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现金流入,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折现率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折现率为企业购买或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但在实务中,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无法获取的,可以用替代利率估计,这就让企业有一个选择的弹性空间。

(六)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资产可收回金额是公允价值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较高者确认。存在活跃市场的,可能会出现同一市场不同价格的情况,以合同的协议价格为公允价值的,如果双方存在关联关系,也难以保证公允性。

(七)企业的收入与赋税时间不一致

本准则是按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虽然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更能准确地核算施工企业的经营业绩,但确认的利润要立即缴纳所得税,在目前工程款收入远远滞后于工程完工进度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用于赋税,这对于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施工企业,好比雪上加霜。这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和所得税上。

1、营业税

按照现行的营业税税法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当天。而建造合同准则规定收入确认的时间点有三种,即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成时、能得到补偿的费用发生当期(且所确认的收入是指已完工部分预计可以收回的收入,并不一定都取得了收取款项的凭证)。二者对收入的确认存在两方面的差异:一是确认收入的时间点不同;二是准则确认的收入是指完工部分预计可收回的收入。而税法确认的收入是指已收取的收入和取得索取凭证的收入。显然,建造合同准则会对营业税的核算及应交税金的披露产生较大的影响。

2、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纳税期限为按季预缴,年度终了4个月内清缴。由于准则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存在时间和标准上的差异,从季度预缴来讲,通常会产生时间上的差异;从年终清算来讲,如果年终办理工程结算及时,与完工进度一致,不会产生时间上的差异,否则也会产生时间上的差异。此外,当预计一部分合同收入不能收回时,会计总收入要小于纳税总收入,这部分不能收回的收入所形成的纳税差异只有在冲销坏账时才能一致,这也使所得税的核算变得复杂。

四、建造合同准则在施工企业实际运用中的建议

(一)做好建造合同成本核算的各项工作

首先,应建立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报废和清查制度: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和工程量统计制度;制定或修订人工、材料、机械等各项企业内部定额;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严格计量检验制度,使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其次,必须及时、系统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建造合同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对于未完成合同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必须准确地进行归集和登记。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界限、未完成合同成本与已完成合同成本的界限。

(二)提高对成本的预测与控制能力

施工企业应利用实施《建造合同》准则的契机,将成本预测与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执行《建造合同》准则的关键是对合同总成本准确的预测和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成本有效的控制。在具体应用中,预计合同总成本和目标成本将趋于一致。制定目标成本,既有助于准确估计合同预计总成本,又可加强成本管理,挖掘企业潜力,还可利用于评价和考核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业绩。目标成本应由财务部门会同预结算、工程管理、技术质量、物资设备、劳务管理等有关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

(三)加强对建造合同的管理

实施建造合同准则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要规范建造合同的签订,保证建造合同的严格执行,减少合同风险。此外,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合同执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因变更设计、非可控因素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变化应及时取得单位的签认;要充分利用国家关于清欠工程款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合同中要附加开单结算期和收取工程款时间的有关规定,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地计算合同收入,进行工程结算,及时收取工程款,真实反映施工企业的经营业绩。

(四)强化企业内部审计

建造合同准则中合同结果可靠估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合同总收入、总成本的预计也要求财务人员有较强的判断力与预测力,同时也要求对工程项目比较了解,因建造合同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财会人员。但这仍无法避免财务人员利用建造合同准则的漏洞人为地调节收益。所以施工企业还应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事中审计,这样可以对不合理的会计处理及时作出纠正,客观反映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

业绩合同范文4

【论文摘要】在当前民营企业贷款困难这一经济现象的基础上,本文在回顾控制权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从会计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会计信息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不一样,产权性质影响银行贷款活动中进行信息甄别,商业银行通过产权性质来判断企业未来还款可能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较弱的市场法律环境。

一、问题提出

在市场经济下,银行与企业间的信贷行为属于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市场行为,这种行为通过两者间的信贷合同完成,签订合同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信誉。尽管目前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特别是在实行宏观调控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专门给出中小企业信贷额度情况,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反映银行贷款难,原因何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现象为何会更为突出?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高、风险控制难,是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大银行视野的主要原因。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本文将从会计信息含量的角度来对我国民营企业与银行间的债务合同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转型中的政府、企业、银行——一种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国家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在这里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又各自拥有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控制权。经济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银行的角色都会重新定位,逐渐使市场主体按照市场的规则运行。

产权的保护、合同的实施、适当的监管需要政府成为执行规则的第三者。为了维持市场秩序,引入政府是必然的。我国的转型时期,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债务合同有两个方面的影响。(1)政府对金融信贷合同的直接影响,包括对中央银行权利和地位的界定、政府金融发展战略和对金融形势的判断及政策取向,此外也包括政府对金融机构经营、金融市场运行的监管和直接干预等;(2)政府对金融信贷合同的间接影响,是通过金融的外部环境的传导来实现,主要体现在政府与经济运行、制度基础的关系和政府的有关决策之中。

虽然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除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都已经上市,但是其控制权仍然归国家所有,由于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安排和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安排,转型期的各级政府赋予了国有企业特殊的地位,商业银行在贷款时必然会考虑到政府角色定位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由于政府根据惯性依旧会对经济进行管理,尤其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这些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人事任命权在政府人手中。因此,政府政策目标自然而然会波及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经理人的经营决策,经常做出偏向于国有企业的选择,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有时候不得不“仰人鼻息”,扭曲了正常的金融关系。

三、会计信息、债务契约与所有权性质

会计信息是借助一定的载体,遵照相应的规则,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会计描述。会计信息作用的研究已从传统的经济收益计量观逐步转移到现在流行的决策观和契约观。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决策观是从评估公司价值的角度来看待会计信息的作用,说明涉及投资者如何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企业价值;而契约观则从评估人业绩的角度来分析会计信息的作用,契约各方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对契约进行治理。

完整的债务契约通常包括三个部分,事前的签约、事中的控制与事后的履约。在这三个过程中会计信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前签约中会计信息主要是起到了选拔作用,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可持续经营的可能进行考核,从而确定是否贷款以及贷款的方式和额度;事中控制的过程债权人将考察企业的资金投向以及使用情况,同时债权人需要关注债务人所采取的会计政策,这些都可以通过会计信息表现出来,债权人就是通过观测这类会计信息掌握资金再投入到企业后的应用情况,做到较好的事中控制,一旦发现企业违反债务契约约定,将及时收回贷款;事后履约过程中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是向债权人继续提供企业财务状况,有助于确定企业再贷款的信用程度,同时在企业无法按期归还贷款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债权人确定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还是债务重组,进一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良好的事前选拔是保障债务契约得以顺利履行的重要一环,是保护债权人根本利益的基础。但选拔的标准其实有很多,即包括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基础的会计信息或财务指标标准,也包括一些非会计信息,如经理人员的个人能力与努力程度、借款企业的商业信用等等。在某些情况下,非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还能够形成良好的替代。如对于个人能力较强、信誉程度较高的企业家提供贷款,即使该企业当时财务状况不佳债权人也有可能提供资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出现了多种企业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而不同的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的人员构成、组织结构、运转模式等均不相同。与信誉机制在债务契约中表现相同,所有权性质问题将显现出相同的作用。所有权性质不仅将影响到债权人的决策,而且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在债务契约中的应用。具有声誉特征或能够保证债务契约履行的所有权性质将使得债权人降低对会计信息或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所有权性质这一非财务信息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

四、启示

在当前民营企业贷款困难这一经济现象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权性质如何影响银行贷款活动中进行信息甄别、信息甄别程度有哪些差异等。我们认为,之所以通过产权性质来判断企业未来还款可能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较弱的市场法律环境。我们上文曾经提到信誉机制是法律机制的良好替代,尤其是在法律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信誉机制更是重要的保证履约的基本方式。但是,如果以所有权作为信誉的基础,政府虽然对企业提供了信誉,但同时也会造成更多的政府干预。完善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和管理决策,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低下的经济效率已经告诉我们,政府的任务只能是提供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制度基础,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况且当前我国开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经济发展越活跃的地区,政府与企业关系越薄弱,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越少。结合我们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预期,越是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当地的企业由于缺乏政府支持反而无法得到相应的贷款支持,从而使得社会资金无法实现良好配置。当前,经济发展活跃的江浙地区,民营企业就往往存在严重的贷款难问题,当地往往存在较多的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组织,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因此,如果能够完善针对债权人保护的法律机制,银行就会得到更多的信心向非国有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法律也就替代了所有制信誉基础。

参考文献

[1]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业绩合同范文5

合同编号: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实施以下项目,并支付项目报酬。

1. 项目名称:

2. 服务内容:(商业计划书撰写、投融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

3. 实施地点:(在甲方地点办公、在乙方地点办公、甲方与乙方地点相互结合办公)

4. 项目报酬:总额(大写)人民币 万 千 百元;(小写)rmb¥ 元。

一、履行责任甲方履行责任:

1.签订合同前对项目报酬的确认;

2.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乙方要求的相关资料;

3. 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与乙方沟通协作;

4.项目实施过程中 如在甲方地点办公则有必要提供乙方要求的工作条件并支付相关费用;

5. 项目实施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按协议规定金额和方式支付项目报酬。

乙方履行责任:

1.签订合同前对项目报酬的确认;

2.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甲方项目资料的接收与要求完善资料;

3. 项目具体实施和客户资料的保密;

4. 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与甲方进行至少三次的沟通协作;

5. 按照协议规定方式、时间交付项目结果;

6. 向甲方提供项目结果打印版一份(a4纸大小)、电子版一份 (1.5英寸磁盘或刻录为光盘);

7. 在合同签订三个月内负责项目的电子版修改(不包括框架性修改)、咨询和 项目答疑。

二、项目实施流程细则

1. 甲方阅读乙方的保密承诺并向乙方提供项目所需资料;

2.????年?? 月?? 日签订协议,在3日内向乙方支付第一期款项;

3. 乙方与甲方沟通联系,甲方继续向乙方提供项目所需资料已促成早日完成不带格式的初稿;

4. 乙方与甲方沟通联系, 并在 个工作日之内完成计划书初稿(收到订金时开始计算);

5. 乙方向甲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递交不带格式的初稿(用时一天);

6. 乙方与甲方沟通联系,在 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带格式的完整版商业计划书(收到第二期款项时开始计算);

7. 乙方向甲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递交带格式的完整版商业计划书(用时一天);

8. 乙方向甲方以邮寄或当面递交形式提供项目结果的打印版一份(a4纸大小)、电子版一份(1.5英寸磁盘或刻录为光盘);

9. 在合同签订三个月内负责项目的电子版修改(不包括框架性修改)、咨询和项目答疑。

三、款项支付(商业计划书撰写项目)

1. 双方签约时甲方需支付第一期 元款项,项目报酬总额的50%;

2. 乙方递交不带格式的商业计划书中文版初稿,同时甲方支付第二期 元款项,项目报酬总额的40%;

3. 乙方递交带格式的完整商业计划书中文版,同时甲方支付第三期 元款项,项目报酬总额的10%.

四、违约条款

1.甲方必须及时提供项目所需的资料,若出现问题而使乙方延误项目的交付或导致不能完成,甲方承担后果;

2.乙方按照项目实施流程执行,若无故拖延交付项目结果时间应承担后果并赔偿委托方经济损失 ;

3.若甲方不按协议规定时间方式付款、提供相关资料,乙方有权终止履行合同。

五、项目撰写标准一)商业计划书项目

1.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第一章:执行概要;

? 第二章: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

? 第三章:盈利模式;

? 第四章:市场机会;

? 第五章:营销策略;

? 第六章:技术策略;

? 第七章:竞争优势、风险分析、政策分析;

? 第八章:运营管理、管理团队、社会责任;

? 第九章:财务分析和融资;

? 第十章:附件。

2. 结构明确、条理清晰,符合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惯例。

3. 错别字发生比例不大于千分之一。

1)投资咨询项目(根据甲方具体目的和标准详细协商后制定)

2)管理咨询项目(根据甲方具体目的和标准详细协商后制定)

六、协议纠纷的解决方式协议若发生纠纷与争议,双方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其次是仲裁解决,最后是诉诸法院。

七、其它条款

1.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可以传真形式盖章和签字,但需附上签字人的身份证;

2.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以做出补充规定,并以书面形式确定为附件;

3. 本协议壹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从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个月。

4. 甲乙双方联系人:

甲方主要代表: 电话: 电子信箱:

乙方项目经理: 电话: 电子信箱:

委托方:(甲方盖章)

法人:(签字)

代表:(签字)

开户银行:

帐号: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电子信箱:

年 月 日

受托方:(乙方盖章)

法人:(签字)

项目经理:(签字)

开户银行:

帐号: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业绩合同范文6

关键词:问题 建造合同 施工企业 对策

中国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57-01

2006年2月财政部针对建造合同的运行情况修订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的建造合同准则对施工企业建造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施工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了与国际会计的可比性,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提供了真正的信息支持。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施工企业仍显现出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新建造合同准则顺利实施。

一、施工企业在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中显现出的主要问题

1 可靠估计合同结果存在一定的难度。准确地确认合同总收入与预计合同总成本是正确核算建造合同的前提,而当前施工企业出现了影响建造合同收入与成本的确认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建筑市场还不规范,有的工程项目合同总价不确定;有的工程项目经常发生设计变更导致合同总价变化较大;有的工程项目边设计、边施工,根本没有合同总价;还有的合同总收入除了合同初始收入之外,还包括合同变更、索赔等形成的收入;另外有的工程成本受市价影响较大,难以准确预计合同总成本等。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给施工企业执行建造合同带来了一定难度,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 施工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总收入与合同预计总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当前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有关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判断能力较低,从而导致了合同总收入确认与合同预计总成本预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大大降低。另外,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建造合同的运行效果。

3 完工百分比法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建造合同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这也成为了将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进行配比,准确地分配计人实施工程的各个会计年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建造合同准则规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完工百分比法有多种方法,目前确定完工百分比主要采用成本法、工作量法两大类:(1)成本法。即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百分比,采用这种方法较为简单、直观。但对处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发生额,有时会不成比例。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了无效的成本投入(如工程返工、窝工),成本发生了变化,但完工进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以成本投入多少反映完工进度就会出现偏差。(2)工作量法。即按已完成的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或通过实际测定确定完工百分比,这种方法在工程内容一致,施工难度均衡且合同造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简便易行且准确性较高。另外,受工程勘察技术影响,实际施工环境与设计图纸时常存在偏差,工程变更经常发生,施工企业在完成合同外工程后,如果采用工作量法,在已变更工程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就确认收入,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4 对企业纳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该准则是按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的,虽然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但利润一经确认即要缴纳所得税,在目前工程款收入远远滞后于工程完工进度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用于赋税,加大了企业负担。

5 易产生人为调节利润现象。建造合同准则的实施,不仅对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企业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人为操纵利润空间。合同结果的估计与完工百分比法的选择由于缺少科学的操作规则,大多是由企业自主决定。因而企业可以以此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如完工百分比采用成本法,企业收入不够时,可加大成本投入,但工程实际进度可能变化不大;如账面利润过多或不够时,企业可通过调整目标利润的方法,进行人为调节,导致收入与利润失真,但是施工项目跨年度、工程量大的特点,使得这类人为操纵行为很难被辨认。

二、针对显现问题的对策

1 合同结果的确认问题。国家应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解决建筑市场中长久存在的工程变更问题与工程款拖欠问题,保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2 施工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施工企业应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和决算制度,对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的预测进行动态管理与调整,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概预算、耗费定额、成本分析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提高测算估算水平,为工程项目合同收人、合同成本的合理预计提供准确信息。另外,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对建造合同结果的预计能力,强化会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了解。

3 完工百分比法的选择问题。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能够完善各项成本测算的项目,采用成本法比较适宜,因为采用此法会更加符合施工企业的管理目标,有利于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减少项目风险,并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另外,对于无效的成本投入(如因管理原因造成的返工及窝工成本)在计算完工百分比时可以从合同成本中剔除,以消除对完工进度的影响。

4 影响税金的问题。解决办法是:(1)对于纳税时间性差异,会随着工程进度的完成,差异逐渐消失,只是由于纳税时间的前后不一致,会形成一定的资金成本,对此,在确认收入时要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成本。(2)对纳税金额差异,我们应加强变更工程预计的谨慎度,防止将不能实现的变更工程确认为收入交纳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对于建造合同的执行与税务上的差异,施工企业的主动权很少,只能是尽量避免,更多是寻求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减少会计核算与税务方面的差异,降低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

5 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应加强审计与监督:(1)上级主管部门、财税部门等在规范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加大对企业的监督检查与处罚力度,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2)企业通过激励性机制,把企业的经营业绩与经营者的收益相结合,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3)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监事会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加大监督力度,避免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因委托与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

总之,新建造合同准则的实施,改变了以前的核算模式,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一步规范了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但由于新的建造合同准则在我国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为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企业的发展以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形势下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岩.施工企业执行建造合同准则有关问题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

上一篇加油合同

下一篇钢材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