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的现状

智慧课堂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智慧凝聚;课堂高效;策略思考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资源均衡,实施规范化办学,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新举措迫使我们向45钟的课堂要质量。应当说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学生的智慧去解读我们初中语文文本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性一着。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倍感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亲近性、和谐性、高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其根本就是在语文教学文本的解读中高度而又高效地凝聚学生的智慧,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几点肤浅的思考以及不够成熟的做法,权且抛砖引玉。

一、凝聚学生智慧,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高度亲近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变自己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首席。这就从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教师将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霸主,经常不顾一切地去霸占着课堂的现象应当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亲近。因此在诸多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讲台被移出,教师在行间来回的诸多亲近学生的相关形式在逐步出现。但笔者以为这还完全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亲近学生,严格意义上的亲近学生应当是教学之间师生互动语言的高度相通,试想一堂语文阅读鉴赏课,师生之间多次冷堂,教师与学生不时地互动不起来,即使你在激情呼唤每个学生,学生也只能在那儿目瞪口呆的。因此,亲近学生的课堂首先要从课堂的预设去做起,语文教学篇目应当说是比较接近我们初中学生生活的,但初中学生缺少一张张诸多不同的面孔,又多是一颗颗迥异的大脑,而且所有学生所受教育的家庭背景也大相径庭。所以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我们需要与学生的高度亲近,当然也就需要我们去高度熟悉学生。学生们有了些什么?还需要些什么?还有哪些是我们学生难以掌握的?我们又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去突破这些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都能够去有效把握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亲近则无需我们再去装腔作势便可水到渠成的。我们平时的一些语文随堂课,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配合好我们老师,其问题不是学生,而多半是出在我们老师的身上。

二、凝聚学生智慧,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高度和谐学生

学生智慧的高度凝聚应当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比较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平时诸多语文课堂教学,我们的同仁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未曾很好地去去把这个工程建设好,总是在应付着一个目标去拼课堂、揪学生,有时弄得矛盾激化,师生对立,也总是在极力将自己的意志尤其是文本的感悟强加给我们的学生,致使诸多学生只好去永远保留自己的意见。试问这样能把我们学生的智慧凝聚起来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与生之间的和谐吗?笔者以为是万万不可能的。要想使得课堂的和谐,我们首先要有尊重教学对象的理念,尊重学生也不是凭嘴上说的,需要有实在的心理和实际的行动,这实在的心理是高度相信学生具有无穷的智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想使得课堂的和谐对文本的解读就要允许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存在,更要允许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出现。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作品的主人翁到底应当是谁?说是于勒,对!说是菲利普夫妇是否就是错了?或者就应当是肯定错了!而说是“我”是否就一定是站不住脚了呢?笔者曾凭借此了个创新阅读鉴赏的尝试,在学生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我就干脆向学生抛去前面所讲的几个问题,而后由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并让合作学习的小组进行激烈的辩论。同学虽然只是十几岁,社会阅历还不是那么的丰富,语言组织的能力还不是那么强,但所作的相关表达还真代表着自己的感受,尤其是独到的见解以及有板有眼的语言确实令人赞叹不已。虽然学生所表达的见解还不能完全去说服我们大家,但我们毕竟由此看到学生那无形的智慧力量,毕竟看到因为课堂的和谐学生所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溅起来的五彩缤纷。

三、凝聚学生智慧,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高效引领学生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虽然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变了,但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还是要保留的,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当好这首席。平时的教学我们也发现很多的课堂我们不是在当好首席,而是在经常性地形左实右。这样的实际现状引起我们诸多的反思,这利于学生智慧的高效凝聚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有效凝聚我们学生的智慧还完全必须我们教师去引领,只不过是高效引领罢了。如何去高效引领?窃以为歌唱家刘欢“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词对我们而言则有着比较深刻而又贴切的借鉴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摒弃引领学生创新阅读鉴赏中事必躬亲的不良习惯,多多养成凡引领就要力求高效的良好习惯。高效引领学生也不完全局限于对学生难点问题的突破上,窃以为要多考虑对全体学生的高效引领上,一定要考虑其全体性,因为我们无论怎样的课堂教学都要去面向全体的,所凝聚的智慧也不能就局限于少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智慧,更应当是所有学生的智慧。譬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曹操何许人也?我们初三年级的学生应当说已从一定的文学读本以及古代戏剧影视中有所知晓。但怎样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观沧海》所表达的诗人之思想情趣而又应当是通过对众学生集体智慧的凝聚,这就有着一定文章可做,需要我们去做一番的思考。这首古诗的精神主要集中体现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从诗人所描写的这景象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吗?应当说是很有可能不尽然。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现实,尤其是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曹操毅然北上征伐乌桓的战斗中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场景,学生们感到:当时曹操是何等的喜悦,而当人们在极为喜悦之时又会做出怎样的遐想甚至惊人的决定呢?学生便从当时的历史现状、曹操的形象以及曹操所写《观沧海》中的四行诗比较顺利地感悟出当时曹操的胸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3

智慧课堂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27-001

一、两种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现状与问题

【案例一】《IP地址及管理》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2.2节的内容,以下是两堂不同的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态:

传统课堂:1、导入:“IP地址”概念的理解,学生是一张白纸来到课堂。2、讲授:确定“IP地址”分类。3、总结:学生阅读课本,老师总结IP地址目前管理方式和现状。4、学生活动:完成课堂练习,评价学生掌握情况。

翻转课堂:1、自主学习微课课件,学生以探究者的角色进入学习场。2、活动:进行IP地址点名等。3、反思微课学习的问题:如二进制的转换等,是最关键环节:关注遇到的困难,解决的过程。4、知识的获得:IP地址的最值、分类、分配、管理,情感和态度的实现:我国IP地址短缺的现状和原因。

对比这两种课堂可以看出:传统课堂的主导者基本上还是老师,学习这样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兴趣不大;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大,知识是被动接受的。而翻转课堂上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能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

【案例二】场景一:高一3班的张同学是一名思维跳跃性强,涉猎广泛,具有独特见解,但他却容易紧张,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举手却总是说不清楚,于是我说:“好的,我们先来听听其他同学的说法。”但是,他坐下后就没有再举手。

场景二: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我知道”、“老师我来说”;高一8班的禹姓同学,很兴奋的来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一种二进制换算法,你看5201314,我是这么算的……”学生探究的自主性完全释放。

不难看出传统教学中没有一种方式是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随时交流自我见解,学生在互动中表现比较消极被动。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等都是由教师设计、实施和监控,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少有主动向教师提问、驳斥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讨论自己关注的话题的习惯。而信息技术介入优化教学环节,实现了差异化的分层教学、协同学习,学习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很多学习薄弱的学生也能全情投入,也更自信,学习效能得以提高。

二、“深度融合”的What、Why、How

What?何谓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国际上有很多系统的研究,美国也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新规划,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更是放弃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法。深度融合是“融合”和“深度”两个概念的组合。如果将课程整合比喻成“金镶玉”式的教育,信息技术往往用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形象化工具,其弊端是只见技术不见人,很难使课堂教学有实质性突破;深度融合则可以比喻成“合金金属”式的教育,目的是各系统要素实现相对保持的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平衡状态,乃至成为一种常态。

Why?信息技术与教学何以能深度融合?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问题的解决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希望和可能,更有吸引力、更强大的学习经验,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更加真实、有意义、持续而有效的学习评估已成为可能。

How?信息技术与教学不断融合,落脚点在课堂。如何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智慧课堂? 以微课程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核心价值是“基于学、指向学、引导学、促进学”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以“微课”为突破口,从优化课堂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出发,思考如何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翻转课堂教学。

三、构建“适合学生的智慧课堂”的思考

什么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智慧课堂呢?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适合学生的智慧课堂不仅包括教师教学的智慧,学生学习的智慧,更要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智慧。

思考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从“以生为本”和学生主体层面,关注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否则,“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个学生”,则会沦为空谈。

思考二:适合学生发展的系统观

好的课堂能够引导、促进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发展。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是教与学的顺序,事实上更重要的是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例如《IP地址及管理》微课设计成模拟《档案》栏目,设疑探究的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显性知识进行类化、消化,也便于学生对知识形成个性化、具体化和操作性的认知、体验、理解与感悟。

思考三: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在教育评价目的、功能方面,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很显然,“适合学生的教学”需要有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要以“改进与发展”为评价导向,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成长性评价。例如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积分和等级功能等,融合成统一信息化教学资源,指导、学习、评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思考四:适合学生发展的文化氛围

智慧课堂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智慧教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资源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特征

所谓智慧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智慧的教学,包括认知智慧、情感智慧、道德智慧、生活智慧和创新智慧。它一改过去教师成为课堂主宰,将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等“重教轻学”的现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修身、学会生活,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享受快乐与幸福之旅,既为学生的现实负责,又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真可谓是走出了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全新之路。

智慧教学的特征,教学一体,多维合作,自主建构,动态生成,情智交融,智慧共享。如:预设合作研讨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深入思考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梳理,来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问题。以问题为学生提升的阶梯,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帮助学生“跳一跳”来“摘到果子”。

二、智慧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1.丰富的教学设计内涵

智慧教学的策略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激励赏识,自主建构。如:新授课学案设计重在全程导学。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在利用学案预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这说明我在学案设计上还比较粗糙,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所以在学案设计时,在摸准学生学情的前提下,要在导学激励上下工夫。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设计学案的想法是:低起点、重基础、强化重点、适度拓展。学案的第一模块是智慧启航,学校的导学方式是“前滚后翻,做好铺垫”,即把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回顾,然后再把预习旧知识和衔接新知识相联系。在预习新知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做到重视教材,强调基础。针对教材例习题稍做改动就可作为学案的一部分,不要变化太大,否则提高了难度,会影响多数学生的预习质量,这样也降低了学生预习的起点和知识的难度。在学案设计最后一环节,智慧珠峰这一模块,学校设计的习题是拓展题,前面的基础部分是中等生发挥的舞台,那么这部分则是优等生展示才华的天地。

2.利用课堂资源合理诱导

一堂好的语文课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能够使学生坚定信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很多时候,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塑造一系列美的意境,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美。比如,泰山的雄峻峭拔、荷塘月色的恬静幽美以及康河的迤逦婉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需要承担的任务是如何使学生思维与教材作品描绘的意境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例如,在进行《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时,文章中有着很多优美的语言,如:“小屋却像小鸟一样,像蝶一样,憩于枝头”“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这些语句都描绘出小屋的多姿多彩,教师需要构造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使学生思维能够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需要对这些课堂衍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诱导。学生的错误为教师的教学赢得了契机,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首先做的并不是批评,教师的耐心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这是智慧教学的一种表现。

3.幽默语言活跃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幽默的语言会引起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活跃。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照着书本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氛围显得僵硬。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组织幽默的语言,才能使课堂氛围变得灵活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幽默的语言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轻松,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更加容易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美。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因为没关手机出现铃声干扰课堂的现象,这时候会打断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教师这时候需要做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趁机讲“暴发户相亲”故事,并告诉学生要在一些场合注意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在重大场合情况下,手机震动是很流行的,你们看老师是不是很时髦。这种带有教育意义的幽默语言能够打破僵局,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课堂上,这就是教师教学的智慧,能够有效地增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育凝聚着智慧,但要把智慧直接转化为学生的习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必须从一般教学走向智慧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需要的是灵活、轻松、高效,只需要教师利用其智慧来实现。智慧教学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悟和积累,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进步。

参考文献:

[1]徐金梅.职高语文教学应注重快乐教学法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1).

智慧课堂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1智慧物流时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为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水平、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2016年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化、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等要求[1]。智慧物流时代,先进信息技术将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智慧物流时代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首先必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物流业务流程与企业资源组织方式,掌握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优化、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处理方法;②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企业智慧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资源组织方式,采用信息技术精准对接供应商、分销商、合作商、配送车辆、配送网点、配送客户等各环节信息,并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③具备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的能力,能有效构建适应“互联网+”大规模定制的智能集成式物流模式,同时也能为具有小批量、多品类、快速交货和连续补货等需求特征的企业提供全程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

2我国高校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几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比较好,为企业提供了许多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还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①师资力量来源过于单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比较晚,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大都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经济专业转变过来,不太了解物流行业,难以提供真实的物流教学案例与最新的物流操作方法[2]。而且,由于高校引进师资时,非常注重学历,许多引进的博士师资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仅仅具有相关理论,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够吻合。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有一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凸显地方特色。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趋同,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多样化需要。③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尽管许多高校建立了一些实训实验室,但与物流实践操作还存在一定距离。有一些高校与物流企业合作设立了物流实训基地,但大多仅仅只提供观摩功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物流操作。使得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薄弱。

3智慧物流时代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智慧物流时代,企业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智慧物流人才首先需要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还要掌握智能物流流程设计、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方法,更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为有效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合理制定符合智慧物流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智慧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归纳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据此制定智慧物流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购置相关物流教学设备设施与仿真软件、申报智慧物流创新计划训练项目[3]。②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来源结构。邀请国内外物流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物流师等。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来校兼任教师,让他们真正下课堂,传授物流实际操作与项目管理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挂职、下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与物流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科研攻关、项目合作,一起解决物流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能力[4]。③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物流协同教学平台。采用校企合作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相互参照,将专业能力标准与专业素质模块相对照,搭建高校智慧教学资源数据库、企业实习基地资源数据库与社会培训资源数据库。采用情境化数字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为目标,实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操作、职业资格证书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④落实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毕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切实参与现代物流环节的基本流程,了解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法与职责。让学生学习物流相关软件与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物流设备与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将毕业论文与物流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用物流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设计物流方案的综合能力[5]。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Z].发改经贸〔2016〕1647号,2016.

[2]李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的分析及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248.

[3]吴影辉.智慧物流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研究思路[J].价值工程,2018(5):161-163.

智慧课堂的现状范文5

我们在新课程语境中,把生命发展的理念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开放的课堂中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对比名师们的课,我们总觉得缺失什么。

这些缺失的总称,我把它归结为一个词:智慧。

在构建对话场时就近取材,是智慧;教师讲解恰到好处,是智慧;课堂开合有度,是智慧;引领的深入浅出,是智慧……借我一双慧眼吧!智慧何来?

有人说:人类丰富和提升自我的三大支柱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当我们把教学说成是“一门艺术,也是科学”时,我们失去了哲学的审视。

课堂辩证法以哲学的视点而高于技术层面,从而弥补我们的这份缺失,帮助我们实现对教学智慧的追求。

一、以三大规律为指导,获得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和规律性认识

我们知道,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律,它是三大规律的核心。以之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就会用矛盾的观点来处理课堂众多因素的关系。比如,基本目标的达成与个体的差异发展的对立与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对立统一,生命体机能与心智的对立统一;又如,课堂的民主开放与学习活动有效的对立统一,知识学习与人格塑造的对立统一等等。课堂是生命发展的圣地,教学的作用正在于把对立统一的因素调整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素养。赫拉克利特说:“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我们要有协调和转化的意识,既要看到课堂上的对立面,又要看到统一面。恩格斯说:“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把握这个中间环节,使课堂要素和谐统一,为生命发展高效的服务,就能提升我们教学的智慧。

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庄子说:“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课堂上,我们把生命成长的元素种植在学生的心田,日积月累,就会在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起到质的变化。所以,我们不必把课堂容量无限扩大,要知道教育教学决不能揠苗助长,相反,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发展的细节,从学生成长的整体出发,把关键点细化,注入学生的生命发展历程中。从课堂设计看,我们都习惯首先唤醒学生的元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文本的感知渐次推进,力求学生思维与理性的对应。在这个过程中,感性材料量的积累是关键,浅尝辄止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质量互变规律还让我们正确对待训练,在知识学习中,我们不应该怕谈训练,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实际上就有复习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习产生质变的意义。

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课堂教学相联结,我们可以形成学生发展“周期”的意识,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也要从教学论上,正确对待教学方式方法的继承与变革。

二、在辩证法范畴中求取课堂教学艺术智慧

辩证法范畴可以为我们建立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使我们走出技术,走向艺术地教学。

原因和结果与课堂教学。“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原因与结果总是相伴而行的。怎样的原因,就会有怎样的结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也。从这对范畴出发,我们要重视课堂预设,重视促成课堂优化的因素。“凡事预则立”,只有厚重精准的预设,才有厚重美妙的课堂结果。同时,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我们就会在课堂展开的时候,筛出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突出。

必然性和偶然性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旨归,以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质素,这是教学活动的必然性。我们在重视这个必然性时,不要忽视课堂活动的偶然性。比如,环境的突然变化,比如学生回答问题脱离预想的轨道;再如,经验的偶然对接等等,这些不可预知的偶然性很可能是学生发展的机遇甚至是捷径,如果我们缺乏敏锐发现的能力,就会错失良机。

可能性和现实性与课堂教学。课堂上的现实性是指正在发生的对学生良性发展起作用的课堂因素,可能性则是指潜在地包含这些因素,并预示课堂效益的趋势。我们在课堂上以学科手段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就是立足现实性,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生成时,我们就在关注可能性。教学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教师总是创造一切条件求得最有利的可能性,这是对教师课堂调控艺术的检测。

现象和本质与课堂教学。“金蚕无吐丝之实,瓦鸡乏司晨之用。”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向导,但未必就具备本质的要素。学生的

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诉求,一定的学科负载也是其本质诉求。我们的课堂,应该以有效为向度,不能以花哨的现象来掩饰本质的缺失。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透过课堂的表象,把握学生学习现状,求取学生发展的本质。这是追求真正智慧化课堂的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和气质。

除了以上所述,能够对接我们课堂智慧的辩证关系还有特殊与一般,动与静、局部与整体、本与末等等。我想,当我们的课堂具备了辩证法的质素,我们就已经在寻求课堂艺术的智慧了。

三、辩证地审视课改,探寻课堂教学的行为向度

课程语境下的课堂教学,曾经出现过保守与激进的论争,也出现了中庸的调和,中庸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但不是辩证法。审视课改,最能武装我们思想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依然是辩证法。

诚如姚文忠教授所说:“文化是课程的灵魂和精髓。”这就是现代课程语境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文化的群众性与绵时性,决定了教学实施的渐次性,从辩证法的角度审视,这里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这个过程,是形而上学的行为。

以此为思想基础,我们就能明了课程语境下课堂行为的向度。

智慧课堂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09-02

一个有活力的高效课堂,它是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它是学生海阔天空的探究世界,它是学生展现自我、享受成功、体验愉悦的乐园,它是师生互动催生智慧的大舞台。从生命领域来审视课堂,它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个性发展、潜能开发,如是,课堂才能让智慧点燃智慧,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活力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

古人云:“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那么学习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会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宽容的长者;他能随时捕获孩子的兴趣点,分析孩子的需求,从而确立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其最高境界是心心相印,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要达成这种相知相融的完美境界,关键是为师者要有“蹲下来,沉下去、融起来”的基本态度与习惯,真正熟悉学生的所想、所思、所为,与学生打成一片,心与心相贴,情与情相融,共同感受、共同成长。师生心灵对话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是语言,有的则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细节。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能就在这些细节交流中逐渐凝成。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可以视作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的平台。课堂不是教师按教案表演的“独戏”,课堂搭建的是互动交往的舞台、开启的是心灵对话的窗口。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是师生互助互学的“共同体”。它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实现互动生成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采用多样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敏锐地捕捉课堂互动的信息,从而产生出凝聚活力和智慧的数学课堂。

二、活力课堂是学生海阔天空的探究世界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游。课堂要给予以学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是一个学生自由探究的天地。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学生以何种的方式,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获取知识,关乎学习方式的运用。新课程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建立在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之上,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习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有利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以探究方式来建构知识,一堂课或许就是一次探索知识宝库的“神奇旅程”。在旅途中,教师只是一个资历较深的“同行者”。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行进路线,允许走“弯”路、走“错”路。但因为是自己走出的一条路,沿途能领略到无限风光,能采撷到丰硕的成果。陌生世界中的一个个疑团,成为吸引他们走完全程的动力。行程中的挫折、失败都是他们记忆深刻的体验。当这次发现知识的学习旅程成为一种内在需求时,学习就有了主动性,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当学习潜能被充分开发,学习经验不断积累时,学习就有了独立性,不仅“我要学”而且“我能学”。

课堂教学应从围绕学生的“学”来推进教学。学生的需要是探究新知的主动力。课堂教学的探究过程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包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乐于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丰富情感。

课堂中教师利用学生知识的起点与内在的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设计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的探究问题,让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力。知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已解决。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来审视,开放学生的视域和思域,让学生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三、活力课堂是师生互动催生智慧的大舞台

课堂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催生智慧。课堂应从知识走向智慧,引领教师和学生追求智慧、生成智慧。因此,智慧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因此,智慧课堂没有显性而固化的形态,它是教育的一个过程,一种境界。智慧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智慧学习”,学生的潜能和智慧需要激发的载体,学生的思维也需要自由挥洒的空间。我们的教学应该给学生大的智慧,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应尽量成为与学生智慧碰撞、智慧分享、智慧共生的过程。打造智慧课堂、情趣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灵性。

智慧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其核心是引发“思维互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指标,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应把互动的本质把握在“思维互动”上。一是趣味引“动”,即用生动的事例,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学有情趣,想有所趣;二是问题激“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在遇到问题时,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问题解决策略在启迪中生成,学生的智慧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即用课堂中生发的问题来激发互动。由学生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剖析、交换观点、深化理解;三是交流带“动”。合作交流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时相互对比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从中互相启迪、自我反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让学生学有趣味,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首先要给学生灵性。课堂要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释放本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带着机智去感悟文本,感悟人生。其次要把准教材。深人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独特个性,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设计教学思路,做到流程清晰,重点突出。智慧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四、活力课堂是一个充满体验与感悟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比数学事实更重要,它是数学素养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数学经验是学生从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获得的。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学生渐进发展的过程,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教师要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为学生获得数学感悟创设情景、搭建 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我感悟。

五、活力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享受成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