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33-1

1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1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

农村的土地开发整理应按现代农业的要求,将分成小片的农田进行整理,使之适应水利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拉长产业链,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1.2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宽裕”的基础

首先,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有利于提高耕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土地整理为农业走向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打下了基础,有效减少了农业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向城市,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增加收入。

1.3 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基础

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农村的建设缺少规划,功能区没有区分;另外农村的垃圾及各种污染物没有经过科学处理,各种各样的废弃物、粪便随处可见。土地整理必须要做好村庄整理土地规划,村庄整理可以做到村容整洁、合理的节约用地、新增有效高质量耕地。

2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2.1 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把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每一个开发整理项目都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尊重农民意愿,从农村地域多样性和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产权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和农田建设的需要,依法、合理调整土地权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2 统筹规划,规模发展的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选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布局。申报的规模项目区要相对集中连片;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要达到项目区面积的10%以上;复垦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要达到项目区面积的40%以上;农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要不低于项目区面积的3%;基本农田整理后的耕作条件和质量应达到当地基本农田的较高水平。

2.3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选址,实施的形式必须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土地利用相对粗放的地区以土地整理为重点,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结合中低产田改造进行土地整理,完善道路、渠系、电力等配套工程,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资源枯竭型的重点矿区和砖、煤窑厂的塌陷、挖损和压占等废弃地以复垦为重点。

2.4 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

面上土地开发整理应优先对各大灌区耕地进行集中整理,扩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发展节水灌溉设施,充分利用水资源。对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区,减少明渠输水,发展暗管输水,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高效农业。点上土地开发整理应兼顾丘陵、山区等一些贫水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匮乏,但局部也有部分水资源,可也适当上一些项目,要因地制宜确定项目规模和范围,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2.5 质量第一,协调发展的原则

把质量建设作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命线”。把补充耕地的质量作为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标准,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注重全面协调发展,把是否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否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整理和复垦在改善农村和矿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功能。

3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应把握的重点

一是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目标开发土地整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工作。二是紧紧围绕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开展土地整理。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基本农田保护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农民农业增收、维护农村自然生态方面发挥着最核心、最积极、最有力的作用。有些地方基本农田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不配套问题,基本农田抗灾能力低;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比例偏少。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建设促保护,大力开发基本农田建设,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范文2

还林的大好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发挥自身优势,扎实苦干,在全县开展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植树造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活动,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项工作开展情况,笔者到林业局和有关乡镇进行了调研和实地察看。

一、*县退耕还林的历史背景

*县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450个村,5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7万,其中农业人口95.4万,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白等27个民族。*县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部位,南北*

江支流分水岭地带,属珠江水系。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最高海拔2807米,最低海拔740米。由于受南北*江的强烈切割,形成了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面破碎的高原山地地貌,水土流

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难度大。全县现有耕地259万亩,绝大部分耕地挂在高山陡坡上,耕种困难,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一直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县是我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源点,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贮量1*亿吨,远景贮量为38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给*县经济带来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县煤炭工

业发展迅速,煤炭产业成为*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全县70%以上的收入直接和间接来自于煤炭工业。目前,*县共有地方煤矿210多对,年产原煤量在1000万吨以上。有年产原煤700多万吨

的*江煤电(集团)公司和百万千瓦级的火电厂—*县电厂;有在建的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火电厂—*南电厂和与之配套年设计生产原煤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在煤炭工业发展的同时,因采矿导致的山

体滑坡、沉陷等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大片的植被也因此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建设生态大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

措来抓,将“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为*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森林面积已达18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县委、县政府20*年提出建成珠

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后,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均以1.5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将超过35%,森林面积将达到213万亩以上。

二、退耕还林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县2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四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9.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6万亩,涉及37个乡镇、298个村,有5.2万户,19.3万人受益,在退耕还林的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做

到“五个结合”。

一是将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实现人均不少于0.5亩的基本口粮田,确保粮食安全作为稳定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从1991年至今,

全县累计完成坡改梯面积5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区实施坡改梯工程8万亩,建成小水窖713口,拦山沟22079米,河堤46918米;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6万亩,其中在退耕还林区3.2万亩。通过实施以坡

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配套小水窖、拦沙坡、排洪沟、水毁工程、植树种草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现退耕还林工程区已建成人均基本口粮田0.4亩。在水塘镇和

板桥镇退耕还林工程区,通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25度以上陡坡地实行退耕,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建成引灌渠道23428米,确保该流域内2万余亩水田的适时灌溉,并推广良种良法,使每亩年

增产粮食100斤以上。红果镇旧铺村共实施退耕地造林1600亩,人均退耕0.65亩,全村累计实施坡改梯2800亩,现人均拥有1.07亩基本口粮田,大部分村民把原来种庄稼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县城打工,每

天能收入20—30元左右。

二是将退耕还林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20*年以来,全县已在*、*、*、*、*、*等乡镇建成沼气池14500口。按每口一年节约煤炭2.5吨或薪材4.6吨,节约电58400度,生产氮

肥200公斤计算,每年每口沼气池可产生经济效益900元,1.45万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万元,一年节约煤炭资源3.6万吨或薪材6.7万吨,相当于一年营造3万亩的薪炭林或使3万亩

的林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共营造栎类、刺槐等薪材树种600余万株,折合面积3万余亩,成林后每年可生产薪材4.8万吨。20*年已在大山、普田、保基、马场四个缺煤乡镇实施

薪材林0.5万亩。

三是将退耕还林与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县是一个煤炭大县,因采煤诱发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严重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很多灾害点群众需要搬迁。近年来,通过争取和努力,全县共实施

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和地质灾害移民搬迁8670户、32582人。在生存条件恶劣和生态条件最薄弱的村、组,将移民搬迁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一方面解决移民问题,另一方面对灾害点种树实施环境治理。到

目前全县共安排生态移民1730户,使6480人受益。如产煤大镇洒基镇由于采煤导致地质灾害频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镇安排生态移民210户、792人,农民土地退耕后,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

的到煤矿打工或做生意,每年收入增加5000—8000元;有的搞运输每年增收2—3万元。

四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到2010年建成“贵州畜牧大县”是我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实施退耕还林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年以来,全县共实施

林下种植多年生牧草21000亩,饲养大牲畜4200头匹。在退耕还林区封山禁牧39.6万亩。全县现有大牲畜22万匹,全部实现圈舍饲养。为推广圈舍饲养,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全县已建畜牧品改点134个,

补助农户建圈舍的经费达400余万元。20*—20*年畜牧业产值由1.43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净增4400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34.1%提高到41.6%。特别是退耕还林区畜牧业产值从3575万

元增加到5510万元,净增1935万元,人均增加100元。作为省级一类贫困乡的*乡,共实施退耕地造林6400亩,在林间种植黑麦草5140亩,在退耕还林区实施联户养牛520头,并建成沼气池625口,形成

了林—草—畜—气的综合治理模式。

五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后续产业相结合。为充分发挥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县政府统一协调,整合林业、财政、农业、金融、劳动等部门资金和项目,将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贷款发放、劳动

力转移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努力探索各种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营造坑木林3万余亩,茶叶、板栗、银杏、桃、李等经果林5000余

亩。引导退耕农户种植折耳根、生姜、芭焦芋、西瓜、土瓜、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或在本地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外出务工人数近20万人,一年的务工

收入达3亿多元,每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0.5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

退耕还林实施四年来,*县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一些水土流失严重、耕种困难、收成差的陡坡地得以退耕,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山变绿、水变清的可喜面

貌正逐渐恢复;二是兑现的补助款和粮食解决了退耕地农户的基本口粮问题,保证了农民收入和吃粮的稳定,避免了因退林还林造成缺粮现象。许多地方光补助的粮食就超过原来种地的收入;三是退耕

后农民的基本口粮得到保证,退耕农民从种地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四是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大力推广节约能源、科学饲养等科技兴农措施和方法,激发

了广大农民对科学知识的接受,促进了这些地方农民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许多农民发展养殖业和技术含量更高的种植业,增强了发展经济的后劲和能力;五是通过退耕还林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步伐,优化了农村种养业结构,拓宽了农村致富途径,改变了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现象,使这些地方找到种植、养殖、务工、发展个体经济等多业并举创收门路。

三、退耕还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县的退耕还林能够取得综合效益,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将其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扶贫工程来抓。从工程启动开始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有林业、粮食、

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参加的退耕还林还草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退耕还林工作,把退耕还林列为年度考核目标实行考核

。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每年挤出1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并对荒山造林每亩一次性补助管护费7元、工作经费1元,退耕地造林每亩配套工作经费不低于5元。此外,为了减

小农民因烧煤对生态的破坏,保护退耕还林成果,我县从20*年起对全县农村家庭生活用煤由有证煤矿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实行供应。

二是狠抓落实是保障。县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定方案,强化协作配合,狠抓措施落实,有力保证了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林业部门认真抓好退耕地块的规划、苗木的供应、技术服务等

工作;乡镇政府负责分户丈量、张榜公示、组织实施等工作;财政、粮食部门及时兑现补助粮食和资金,保证资金、粮食的及时足额到位和按时发放。与此同时,狠抓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认识实施退

耕还林的重要意义,体会退耕还林带来的的好处。利用报纸和电视开辟专栏,宣传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生态建设中的典型人物、经验和好的做法、退耕还林的进展和成效;制作了大幅宣传标语,在林

区树立了永久石碑标语;制作发放《退耕还林政策问答》14万份,《退耕还林条例》3000余册;印发《退耕还林文件选编》200余本。各乡镇、村还利用召开群众会和举办各种民族节日等机会,通过张贴

标语、讲政策、说好处、作对比等方式抓好宣传。通过宣传,广大老百姓认识到了退耕还林的好处,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有力促进了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综合治理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把本职工作和退耕还林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捆绑使用资金,高标准实施,做到

了既抓好本职工作,又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退耕还林工作与基本农田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和圈舍饲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沼气建设、小额贷款发放、

移民搬迁、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和发展农村后续产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好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

展。

为今后进一步搞好我县的退耕还林工作,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鉴于近两年全国粮食呈恢复性增长,请省向中央反映,建议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的实施力度,保持这一惠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同时,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促进生态恶劣地区群众的脱贫,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鉴于贵州属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生态和粮食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低,

不是主要产粮区,粮食生产不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大的影响。建议中央在贵州进一步加大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把贵州列为退耕还林的重点省来抓,对贵州给以特殊政策。三是鉴

于贵州生态脆弱和处于珠江上游的特殊生态关系,建议中央向下游经济发达省份征收生态建设基金,适度用于补偿上游的生态建设,实现社会公平,达到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四是鉴于实施退耕还林的

地方多是经济落后,生态脆弱的地区,建议中央、省在这些地方加大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扶贫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这些地方的沼气建设力度,力争在较短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范文3

一、优势条件

***县***镇因油田开发而建,因油田带动而快速发展,因区位独特促进经济繁荣,因城镇功能全而集聚人口,因环境优美而知名度高,***镇建设区域性中心重点镇具备许多优势。

一是人口规模优势突出。***镇总人口5.2万多人,镇区建成区已达3.5平方公里,镇区常驻人口3.2万多人,镇区流动人员达1万人以上,镇区常住人口占县域总人口的7.2%以上,常住人口在全县排名第2位,城镇化率达60%以上,是***县西部乡镇和***镇周边县镇农民进镇居住的最佳居住地,人口集聚能力较强。二是区位优势明显。***镇位于***山与**盆地交汇处,居于***县、**县之间,是山区、丘陵、平原地形的过渡区,是辐射***、**、**、**四县周边十余个乡镇的经济、文化、物流、商贸中心,劳动力资源丰富。镇域内**国道、**省道、**铁路穿境而过,紧临**铁路、**货运站和**高速出入口,镇区及各个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通四级以上公路,其中镇区道路全部硬化,总长度62公里,路网四通八达,是***县、**县、**等区域间的交通枢纽,***镇已是***县城乡一体发展试验镇,**市重点镇,**市五十强、**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体推进乡镇。三是经济发展潜力大。***镇处于***油田腹地,石油产量占到***油田总产量的70%,***油田2个处级单位、40多个科级单位建在***镇区,是***油田各类石油化工资源要素的集中地,石油化工产业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循环产业链。近几年,***镇工业上规划建设了轻工专业园,引进15家以上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项目,形成装饰建材、机械电子、服装鞋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尤其是装饰扣板形成***省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值达3.6亿元。农业上大力引导发展富农产业,林果、畜禽、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呈现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同时镇区商贸、餐饮、汽配维修、家俱、运输、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猛,成为周边商贸物流集散地,不包括油田部分国内生产总值达10.2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14:68:18,年财政收入达14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3元,农民人均收入5841元,是***市发展重点镇、***市五十强乡镇。四是服务功能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镇区内有高中一所,初中两所,小学6所,幼儿园12所,三级甲等以上医院2个,宾馆4所,大型购物中心5处,银行、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建有大型休闲广场2处,游园、公园、健身场所20多处。能为周边乡镇提供水平较高的教育、医疗、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镇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不在镇区的6个村稳步延伸,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乡镇、***省卫生镇、***省生态镇。五是规划管理水平较高。***镇按照建设小城市目标,坚持三十年不落后的要求,立足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先后编制和修编了5平方公里的《***镇总体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配套完善了空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绘就了“产、城、村”一体化近、中、远期发展蓝图。规划执行中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依据一个法”的方针,保证了建设依法依规有序进行。六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坚持建设低碳绿色城镇,在建设上推广环保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省禁实工作先进乡镇。在全镇开展造绿行动,广泛植树造绿,获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大力推广太阳能、节能灯、液化气等节能产品和绿色交通、绿色出行。工业上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油田多项技术领先国内水平,引资企业**电气承担了“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获得30多项技术专利,绿化、低碳、环保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镇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按照“产、城、村”一体化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小城市为目标,以轻工专业园区为支撑,强化领导,创新机制,采取“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产业支撑”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合力共建小城镇。

(一)强化领导,协调联动,建立城镇建设推进机制

***镇广大干群深刻认识,加快城镇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二、三产业整合的引擎,是引导农民变市民的必然趋势。多年来,***镇都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一号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全体班子成员为副指挥长的小城镇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六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协调推进等工作。每年都根据建设情况,研究制定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把小城镇建设任务明确各个部门,责任到具体人,确定具体建设进度及时限,每月不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把“一改双优”工作与城建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体系,从而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和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管理机制。

(二)科学规划,严格执行,优化小城镇发展格局

一是立足实际谋规划。结合***产业基础、经济结构、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城镇布局,把***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和轻工专业园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整体规划。二是高标准制定规划。按照建设小城市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XX年,聘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修编完善了5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XX年,根据发展需要,投入190万元,聘请***城市规划设计院、***省城乡建筑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对全镇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空间发展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绘就了全镇“产、城、村”一体化发展蓝图。三是严格执行规划。为认真落实规划,健全完善了规划管理程序和工作制度,严格坚持“六不批”原则,即沿街建筑不按要求退红线不批;建设性质与用地性质不符合的项目不批;不符合街景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不批;规划区内新征地建平房不批;居民沿街建独户住宅楼不批,引导和推动农村居民向镇区和社区集中。

(三)高标准建设,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承载力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巧借***油田的各种优势和社会民间资本,多方筹措资金5亿元以上,拓宽改造了中心大道、创业路,埠东路等十几余条道路,新建了新区、府南等5个专业市场,建成了中心广场游园、创业游园、李营游园、新区游园。二是加快安居工程建设。城镇社区建设按照油地合作与居民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十几年来在镇区先后建设北苑、东苑、新苑、怡苑、香苑等8个示范性居民社区,安排2万多居民入住,将率先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从XX年开始,紧依镇区规划启动建设埠东、锦江、锦埠、中心社区等4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成后将安排2万多农民进入,实现农民变“市民”的转变。三是大力实施“三项工程”。“绿化工程”:在道路及各个居民小区栽植香樟、广玉兰等花木15000余棵,建设花坛120多处,绿化总面积达23.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亮化工程”:筹资240余万元,在各个主干道、8条背街小巷安装路灯700多盏,装饰灯20多盏,进一步提高城镇品位;“美化工程”:铺设彩砖23万平方米,粉刷美化墙体2500平方米,新建水冲式免费公厕4座,建垃圾压缩中转站一座和一处垃圾填埋场,配备垃圾运输车3台,洒水车1台,镇区主要干道放置垃圾箱及垃圾桶180个,镇区环境卫生实行物业化管理全天保洁。

(四)以人为本,树立生态理念,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一是加快市政设施建设。采取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和***油田联建的方式,建成镇自来水厂2个,镇区供水管主干管道长度6.6万米,不但保证镇区需要,而且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能保证7万多人安全饮水问题。采取与***油田共建的方式,建成污水处理站,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二是切实加强管理。先后出台《城镇监察管理办法》、《城镇环卫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将城镇管理纳入规范化、经常化、法制化轨道;建立协调高效的城镇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综合执法队,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重点整治镇区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乱占地、乱建房等行为;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创建文明城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活动,提高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实施“平安工程”筹资60多万元在镇区、居民小区和主要路上安装了闭路监控系统,提高了安全,镇区实现安居乐居。三是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理念。倡导生态政绩观、消费观,着力创生态业、打生态牌,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规划和发展导向的生态环保型项目,扎实做好现有生态农业、生态工业项目的推进落实,切实推动生态经济集群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五)创新理念,坚持均衡发展,完善小城镇发展功能

近年来,***镇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强化政府在基础服务供给上的主导作用,较好地推进了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一是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中心幼儿园和中心小学等重点项目建设,满足镇区群众享受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强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设施、设备水平,镇卫生院已经成为周边区域性的中心卫生院。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管理,发送医疗卫生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农村低保金、城镇低保金、城镇、农业救济金、五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有序推进各项惠民工程。目前,镇区内有高中一所,初中两所,小学6所,幼儿园12所,三级甲等以上医院2所。

(六)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小城镇发展动力

***镇因轻工业而兴起,因特色农业而扬名,实现小城镇发展,产业是重要支撑。一是打造产业集聚区平台,做强轻工业。该镇自XX年起规划建设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轻工专业园区,将其作为新型工业化的载体,招商引资的平台,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农民创业就业的舞台,采取“政府牵线、大户建设、企业租赁、合作共赢”和“大户建设、政府转租”的建设模式,筑巢引凤,全方位对外招商引资。目前,1.5平方公里的产业园核心区已基本建成,形成石油化工、装饰建材、机械电子、服装鞋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建成全省最大的装饰扣板基地,集聚工业企业25家,其中***油田企业除外规模以上企业21家,XX年,园区年工业总产值1.6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完成利税7996.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进园区务工农民已达2210人。二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做优规模高效特色农业。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在产业、突出示范、打造精品”的原则,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建成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家庭果园、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100余家。以桃、黄梨为主的经济林已发展到7000多亩,年出栏生猪15万头以上,优质高效经济林和畜牧养殖业已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三是挖掘市场潜力,做大做强服务业。***镇立足于镇区40多个油田单位、全镇5.2万人生产生活的市场优势,以及位于豫鄂两省三市四县的区域性中心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产业,加快提升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扩大群众就业,繁荣城镇经济。目前,镇区建成三星级宾馆3所,大型购物中心4个。

三、发展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截止XX年,镇区建成区达3.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达3.2万人,城镇化率达60%以上,不包括***油田部分国内生产总产值 达10.2亿元,固定资产完成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3元。培育形成石油化工、装饰建材、机械电子、服装鞋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一)城镇建设与管理

1、建设投入:XX年城镇建设资金投入1260万元,其中市政公用设施资金690万元,公共服务设施投入570万元,投入资金除政府资金外,主要依靠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目前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

2、社区建设:已建成北苑、东苑、新苑、新苑、怡苑等8个城镇社区,XX年启动建设埠东、锦江、锦埠、中心等4个新型农村社区,3年后全镇80%农民将居住到镇区。

3、道路建设:10个行政村全部通四级以上公路,镇区道路及背街小苍全部硬化,总长度达6XX米,道路两边全部铺设彩砖,道路两边安装路灯700余盏。

4、交通运输:每天途经***到***、**等地的客车上百辆,10个行政村全部通客运班车,镇区开通4条公交线路,居住出行便捷。

5、供水设施:争取项目与油田共建的方式建成2个水厂,供水管网总长度达81000米,保证了7万人的饮水问题。

6、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污水处理站1个,日处理污水0.8万立方米,修建排污管网及排水沟1万多米。

7、环卫建设: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镇区环卫实施物业化保洁,镇区摆放180余个垃圾箱,建成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厂1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分本镇处理,部分转到县处理。

8、园林绿化:栽植香樟、广玉兰、法桐等各类绿化树木2万多棵,建设花坛绿地120处,绿化总面积384000平方米,街头绿地、景观绿地等公共绿地面积2400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

9、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医疗、金融、通讯、保险、物流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镇域小学12所,高中1所,初中2所,共有2所医院,每千人口医疗床位达60张,每千人拥有技术员10人,是***西部5个乡镇新农合、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镇区有百货商店16座、超市4个、便利店138个,建成府南、新区、李营、江河等5个商贸市场。镇区内有工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营业银行7个。

10、公共娱乐设施:镇区建成文化活动中心5个,图书馆2个,图书室26个,体育场1个,影剧院1个,各类健身场所20多处,当地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处。有线电视使用率达90%以上。

11、城乡规划:XX年修编了《总体规划》及详规,做好城镇建设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镇级规划建设管理人员15人,其中规划建设管理专业人员5人,规划建设管理经费36万元,镇区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已建成3.5平方公里。

12、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基本农田面积24693亩,镇区耕地面积37068亩,总体规划确保建设用地规模8.77平公里,其中镇区建设用地规模8平方公里。

四、政策成效

(一)***镇是***油田采油一厂和**社区所在地,城镇建设多年来一直得到***油田资金支持。近5年得到小城镇建设的中央支持政策及补助资金842万。其中文化站建设补助30万元,垃圾中转站项目补助60万元,7000人安全饮水项目补助资金428万元,中心幼儿园建设补助资金324万元。

(二)近5年得到小城镇建设省级支持政策及补助资金90万元,主要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XX年以来镇建设的创造性工作措施以及取得突破性进展。

1、促进经济发展。XX年提出了产(产业园)、城(小城镇)、村(新农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政府东的前埠村规划建设3.5平方公里轻工专业园区,通过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意见》等政策,采取“政府牵线、大户建设、企业租赁、合作共赢和大户建设、政府转租等模式,轻工产业园区已建成1.5平方公里园区核心区,引进**电气、**鞋业、**科技、**塑业等20多户企业,安排XX多人农民就业,企业与人口聚集,带动镇区新增1000多人经商,商业性建筑面积增加10万多平方米,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2、文化遗产,传统风貌,特色景观资源保护利用。近两年修缮名胜古迹***关爷阁,挖掘整理和支持二胡、唢呐、大鼓、曲剧等文化遗产和民间习俗,坚持开展夜晚健身舞蹈等文化活动。

3、农房建设指导。紧依镇区边规划建设了埠东、锦江、锦埠、中心等4个新型农民社区,对入住社区的每户农户补助2万元建房资金,引导农民向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房或购房,在镇区集中居住。同时成立执法队,严厉打击乱建房、乱占地行为。

4、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功能提升。5年来镇区全部实现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和亮化,污水、垃圾做到当日处理,做到了城镇布局合理,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实现“绿、洁、畅、亮、美”。农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和农田水利化。

5、节能减排。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出台《***镇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开展以“绿色、低碳、环保”为主题的节能减排宣传活动,推广和普及节能环保新观念,倡导节能环保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倡导公交车出行,对入住新型社区安装太阳能用户每户补贴500元。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畜禽养殖业全部实现减排目标,对未按要求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农业上大力发展优质梨、优质桃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

6、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编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创新模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依法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土地执法,节约保护耕地。同时积极争取土地整治项目及配套政策,XX年争取市土地整治项目资金360万元,现已完成;XX年争取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450万元,该项目在江河村、林岗村实施,现已完成,加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7、促进农业发展。按照建设新农村、建立新机制、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的思路,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意见》、《加快土地流转实施方案》等3个文件,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发展规模高效生态农业,形成“南桃北梨、东牧西莓”的发展布局,优质桃、晚秋黄梨为主的优质林果达7000多亩,年出栏生猪15万头以上。

8、社会保障。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低保五保应保尽保,各种优抚款发放到位,凡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加强对儿童多种疾病防疫工作,儿童免疫率达到100%。全面落实各级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组织开展“送岗位、促就业”活动,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和帮扶,培训下岗职工869人,就业762人。

9、科技创新探索。一是出台《***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工程扶持计划》,每年拿出10万元奖励成长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基金,**电气已获得18项国家专利;二是注重科技招商,引进***、**电气等6家科技创新型企业;三是加强科技普及,开展了科技成果、科普知识,食品安全、防震减灾等科普知识普及,并邀请上级专家开展科技讲座、科技推广活动。

五、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镇已成为经济人口规模集聚、城镇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区域性中心小城市。但***人心中有着一个更大、更美的“中国梦”,那就是:至“xx”末,***轻工专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要达2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安置当地劳动力就地转移5000人以上;镇区要新增转移人口2万人以上,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包括外来流动人口),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使***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产业突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市,2020年前在***乡镇中率先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翻一番的目标,率先在全市建成镇级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发展措施

1、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产、城、村”一体化发展战略。

2、继续实行三个集中(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民向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园区集中)。

***省***县***镇人民政府

XX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