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带来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带来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正视 捕捉 非预设生成 错误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我们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的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具备多种智慧和潜能。学生不同个性经历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会为课堂带来各种可能。从生成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生命信息,我们教师如果能够捕捉到学生机灵生动的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对师生的成长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数学课堂活动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有两种,即尴尬或精彩。对教师个人来说,都希望非预设生成能给课堂带来精彩,但更担心非预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于是对非预设生成就不报以太大的希望了。因此,教师们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包括语言、眼神、脸色等,或者对学生非预设的学习生成采取漠视的态度,让学生们有尽量多的预设生成,尽量少的非预设生成。久而久之,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思考一个附带的问题,即:我这样说对吗?老师会满意吗?当然也会有个别的学生是例外的,他们可不管老师高兴还是不高兴,只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依然会出现许多的“非预设生成”。主要分为两种可能:
一、学生的生成超越了老师预测的答案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老师预设的答案,却没有学生回答的精妙,这样不得不令老师拍案叫绝,也就是众多老师在课后所述:真是没想到!其实,我们如果能留意一下平时的作业批改,就会发现,往往我们经常所用的方法也未必就是最佳的,我们也会常常为学生的精彩方法而惊讶。我认为,这样的没想到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件好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这样的“没想到”越多,那么说明老师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成功的,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面对学生的生成超越了老师的预设,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都会肯定学生的思维的,这是当然。但是,仅仅是口头上的精神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有的老师会把解题方法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一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看看谁的方法更好,哪怕是否定了老师自己的预设,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满足感。当然,如果在讨论之后也有可能会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很完美,那么我想学生也是会心服口服的。有时,学生的方法,也许会让老师措手不及,那么老师也要实事求是承认自己的“没想到”,可以让学生来个集体讨论,把问题抛给学生,也许学生的众人智慧会帮助老师解决的。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师”恐怕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的确会发现,学生的认识和知识有时会超越老师的。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能够弯下腰来向学生学习,那又何尝不可呢?
二、学生的生成远离老师预测的答案
当然,学生的生成也要适度。比如,一些无需讨论的或是与本课无关的问题,一些在课堂上即使花一节课时间或者无论多少节课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答案的问题,一些明显的钻牛角尖的问题等,还是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了,毕竟课堂四十分钟要讲究高效的,好高骛远,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没有多少好处的,所以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还是要经过老师的筛选,该停的则停,该探讨的再探讨。
例如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我拿出两个体积非常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来判断哪个的体积大,哪个的体积小。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争论,从而引导出这样一个结论:有时通过观察我们无法判断体积的大小,这时需要找到一种计算体积的方法。但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想出了许多种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有割的、有拼的,还有放在水中泡的,但都与我所期望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相差甚远,这时我立即停止了学生的讨论,指出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课后,我分析学生之所以没有给出期望的答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不太明确。可以预想,如果让学生继续说下去,他们可能还会想出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这无助于本节课正常教学内容的学习,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忍痛割爱,适可而止,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再比如,在教学分数转化成百分数时,问“为什么除不尽的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在讨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时,问:“圆锥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等之类的,与本课无关的话题,那么我们不妨就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查阅资料自己去解决。也就是说,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老师需要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智慧课堂带来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策略教学;创新式教学
初中的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室内外活动的协调配合,以达到锻炼身体为目的而开设的一门的教学课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对室外动作技能的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才能把外界的影响、干扰降到最低,一直是体育教师长久以来必须积极探索的主要教学热点与核心课题。如果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以对体育的创新式策略教学为基点,加之提问式的教学探索,并融合健美健心的教学因素,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对初中体育创新式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深刻的探讨与研究。
一、基于课堂主任务,提问策略是关键
1.体育课堂主任务
初中的体育课程主要肩负着三项教学任务:首先,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体质基础;其次,就是体育教学的本质体现,在课堂中,要加强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以及基本技术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活打造坚实的行动基础;最后一项就是通过体育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升华。
2.提问是策略教学的关键
首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气氛添加剂。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皮层处在兴奋状态的时候,就是建立学习反射的最好条件,这时如果引入提问式的教学手段就会对学习的效果大大提升。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而围绕主体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前提的。因此,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就必须在课堂上规避一切外界干扰。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带回课堂问题上。同时,也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体育对他们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争取做到不旷课、不早退并按照课堂要求认真上课。另外对学生来说,利用提名提问的办法比利用点名批评的办法更能让学生尽快地回到课堂。不但能使课堂气氛保持良好,还能使学生增加自我认同感。如果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着降低,情绪低落的学习情境只会让教学效果反其道而行。
二、创新式策略教学,生成智慧是目标
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信息的知识爆炸意味着社会正在以一种超前飞速的发展趋势行进着。但是,伴随发展的不仅是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还有随之而来的学习问题,即初中学生如何以当下的学习方式来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时代进步。据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学仍然处在传统阶段,体育教师只是一味地、枯燥地、乏味地向学生讲解着课本内容,在体育的课堂教学上,很多关于体育技能方面的知识是不能够被明白确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因此,体育的学习不仅要室内的理论能够讲解得面面俱到,还需要室外实践来进行验证。如果不注意室内外体育活动的相结合,只会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实践缺乏概念,对体育技能仅是浅薄的了解却讲不出所以然。而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育理念还只停留在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单项层次上,几乎没有把以方法、策略、创新的理念付诸于体育课堂教学。
当前,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立体化,对人们技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体育教学必须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这种信息爆炸、体育技能的广阔知识海洋里,紧抓学生自身特点,用最快的速度、最适当的方法来取得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智慧源泉。这种智慧方法不仅能够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恰到好处的纠误还能在提升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方面得到极具价值与高效率的成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种学习智慧的方法不可能单纯地只从体育课堂生成,它既需要课堂理论知识的指导,又需要课下实践活动的承接。由于社会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种体育知识的增长、体育技能的更新,使得学校的体育教学难以达到社会时代的要求。因此,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知识记忆了多少,最终还要落实到对体育技能、体育技术的掌握运用上。
三、融入健美健心的体育教学
如果能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健美健心的体操训练,就会使体育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感受力、创造力。体操是一种以人体为行动对象、以健美强体为最终目标、以艺术造诣为个性升华的一项非常新潮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在简洁明快的节奏中,随自身脚步翩翩起舞。它不仅可以带动舞者全身关节、全身部位的有节奏的运动,还能随着节奏的韵律,融入艺术的境界,实现自我艺术价值的升华。现在,健美运动正在以它强大的生命力风靡着全球各个角落,如果能在体育的教学中融入这些健美的因子,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注意力的问题,还能够在运动中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力,使得我们的体育教学事业更具灵活多样性。
总之,通过对体育课堂创新式策略教学的探索,使得学生能够通透地了解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进行正确的体育技能学习。只有适当地抓住学生课堂心理,带动学生的创新式思维,同时融入健美健心的感受力与创造力,才会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堂,使我们的体育教学事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带来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生物课堂 预设 生成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精心地预设才能预测到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想到更为复杂的可能,从而预见到更为周全的“策略”。只有具备了不俗的课堂机智和精心的课前预设,面对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生成,才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要达到这个状态,我们生物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获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提出富有个性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模糊意识。尤其是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要正确面对,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可笑、狂妄以及单纯。正因为出错才会有教师的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和交流,以提出问题为“砖”,为学生搭建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去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形成独特个性和生成创新成果,从而引出更多、更美的“玉”。在讲解《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提到了HIV病毒、冠状病毒及H1N1病毒及其带来的危害时,学生一致认为病毒很坏要消灭它们。但讲到病毒经过处理可以做疫苗等一些好处后学生就会有不同想法,教师及时出示问题“那么人类是作为消灭其他生物的统治者还是与之友好共存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到学生的“生成”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可以使学生对教育中的人文思想进行感知和体验,达到对事物认识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使他们的社会理想、生存意识在自我实现中得到升华,让学生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权利放在首位,这样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
二、 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合理利用生成性的资源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于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能意识到这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最好时机,要鼓励学生自由畅想避免教师基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转贴于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及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才能使课堂变得富有研讨性,富有创意和动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从而产生不断创新求知的欲望,产生向善向美的情愫;才能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如我们在学《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时用到了一个笑话:一天一个美女遇到了萧伯纳,美女说:你看,我们两个结婚生个孩子拥有你的头脑和我的外表,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么!假如你是萧伯纳你如何回答?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生那样一个孩子的机会在理论上是100%么?这个事例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问题的讨论和知识的应用。有效地利用了生成的资源让学生深刻理解在人类诞生的过程中不同基因的融合充满了人类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和坚韧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科学。
三、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对于那些不曾预设的师生即兴互动教学环节,不但需要教师沉稳的课堂心理素质和敏捷的课堂应变机智,而且更有赖于教师课前充分周全的精心预设。因为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是预设;教师的读书、爱好、生活也是预设。只有精心地预设,才能预测到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的课堂生成。只有具备了不俗的课堂机智和精心的课前预设,面对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生成,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才能对课堂教学中根据生成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需要对教学作即兴的策划和调整。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像,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旅程。”我也希望自己在课前做到最精心地预设,在课上及时捕捉到预设外的生成,让它成为课堂中的亮点,给我的生物课堂创造精彩,也让我和学生从各个角度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把自然当做人类生存资本和情感想象的源泉,学会欣赏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让我们与自然建立和谐的相处方式,积极健康地生活。
参考文献
1.张鸿亮《有效课堂教学》。
智慧课堂带来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幽默艺术 初中语文 教学 运用
在各种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繁重而枯燥的学习往往是学生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同时,学生学习的被动和疲惫也是教师最感头疼的。作为教师而言,一节课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整节课能够让学生集中精神又很有兴趣地听讲,教学效果肯定是不错的。能用什么魔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那就是幽默艺术。
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使学生在看似说笑打趣中进行严肃的思考,从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幽默是语言的调料,可以让人觉得什么话都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智者多幽默。幽默是引力强大的磁石,能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入它的磁场,让学生脸上绽开欢乐的花儿。
教师风趣的语言能够给枯燥的教学带来笑声,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得到乐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幽默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学生喜爱,不仅仅在于它能博学生一笑,而且还在于它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学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寓教于乐”的机智。教学幽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疲劳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就必须用充满情感的幽默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它可化“死水”为“活水”,变“隔膜”为“相融”,避免师生之间产生较远的心理距离,有利于课堂教学在和谐的状态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不善于运用幽默,具不具备幽默感,能不能充分发挥幽默的力量,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机智与教学口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国家把幽默作为衡量一位好教师的12项指标中的第一组成要素。
一、幽默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幽默是师生心理距离的剂。语文课堂上的幽默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感情隔膜,建立起师生间的人格平等,使师生相处得更融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步入有趣的语文天地。同时,对于课堂上违纪的学生,教师如果能运用幽默的、委婉的语言提醒他们,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教师在给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语文课的时候,面对几十名陌生而又拘谨的学生,教师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被教师幽默的语言所感染,变得活跃起来,从而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学幽默最明显的作用就在于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幽默艺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善于借助幽默艺术来激活课堂氛围,创设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境,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感受、认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学生都期望的。课堂气氛活跃,一堂课45分钟,老师和学生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就过去了。
3.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幽默能够把教学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特别深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幽默在人的理解和记忆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教学幽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幽默的表情,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并能够维持和延长记忆的持久性。
4.能塑造学生开朗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幽默是一个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开朗个性的反映,同时也是聪明才智的一种体现。如果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艺术,则会使学生受到影响,开启心智,激发灵气,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和幽默的品质,使学生不断进取,促进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5.是消除师生课堂疲劳的良药。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特别是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很容易疲劳,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学生疲劳,调节神经,让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幽默
1.巧用修辞。指幽默运用比喻、类比、拟人、借代、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出来,从而增加幽默语言的效力。形象比喻、反语倒置、夸张变形、谐音双关、仿造比拟等方法,如能巧妙运用,则会产生和增加幽默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比喻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印象深刻。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育学生不要吸烟时,他没有用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运用了幽默风趣的谈话:
提起吸烟,我认为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能引起深度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是节省衣料。长期吸烟,会成为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不用化妆;四是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寿命一短,当然活不到老了。
这就是反语倒置的运用,话虽不多,但吸烟的危害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效果肯定是不错的。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2.巧解熟语。即利用巧解熟语和学生熟悉的其他语言制造幽默效果。民间有句鼓舞人的话说: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上课的时候,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时,教师说:“哪里跌倒就趴在哪里,因为趴在地上就不会再跌倒。”学生开始时一脸疑惑,随后就笑了起来。接着再问学生:“不起来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教师紧接着引导:“人得面对现实,不起来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找出原因,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差错。”
3.有意差错。在教学中,教师故意设置一些错误,引起学生注意和反思,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懂得变通。
《木兰诗》中的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教师在讲到此处的时候说:“将军们经过上百次的战斗都死了,壮士们十年之后都胜利回来了。”听课认真的同学已经发觉好象不对。教师接着问:“这样理解对吗?”学生有的回答说不对,有的还在思考。教师接着提问:“打仗会只死将军而不死士兵吗?”学生开始笑了起来。教师继续强调:“这里‘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文见义,百战中牺牲的有将军也有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有壮士也有将军,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将军和壮士们经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比教师直接讲解更深刻。
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讲道:“水调歌头”是啥意思呢?就是把水倒在锅头。要干啥呢?马上开始煮饭!不过吃饭还早,我们还是先上课,再吃饭。这样,学生很开心地听起课来。
智慧课堂带来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主体参与;生命价值;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在高中阶段的深入,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使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讨论,一次又一次地除去我们思想上的尘埃,以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表现。强调紧紧围绕“三个定位”: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基点);努力解决好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落点);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关键),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到课堂教学中来,就是彰显课堂的生命价值,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一片绿洲。
课堂教学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生命经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它有令人激动的矛盾冲突,有难以躲避的困惑焦虑,有角逐智力的欢腾愉悦,有切磋琢磨的师生情谊……可以说,这里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大舞台”。
在这个“大舞台”里一切都可能发生,课堂就是流动着生命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中应让那些没有生命色彩的知识活化。而知识活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活化使这些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活化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润泽。
一、积极思考,在思维共振中体现生命价值
《课程标准》的颁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但是“标准”的颁发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是常常万般无奈地看到:课堂上花哨的东西多了,而学科本身的东西却不知何处寻觅。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师生双方的思维默契中去积极思考,去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所谓思维共振,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双方的思维能够相互呼应、步调一致、达成共识。教师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有直接的影响。要达到师生的思维共振,关键是教师要创造师生思维的“共振”条件。第一,理清教材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尊路识斯真。”而编者的思路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理解教材,理清编者的思维线索和方法。第二,熟悉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平时的思维方法、思维特点、思维态度的倾向、思维活动的准备状态等,教师都应了如指掌。第三,设计教学思路。教师在进行教学构思时应注意教学思路和学生的思路的合拍,恰到好处地在关键之处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创造性的火化随时都可能迸发。
二、主动创造,在情感共鸣中展示生命价值
传统课堂的讲授法可以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接受尽可能多的知识,见效明显,但容易导致知识与能力相脱节,缺乏发展后劲;教会学生体验生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很难立竿见影,但学生一旦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就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教学中,讲授法是必要的,而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根本。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蕴含在知识中的智慧价值和情感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情感能力发展的内在统一。新的课程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加侧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努力寻找情感的真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课堂上只有做到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对学生而言,如果课堂上总是让他们被动地去掌握知识、接受事实,而缺乏积极的情感投入,课堂生活被简化为知识的传递与接受,那么学生就无法体会到创造的智慧与激情,这样的课堂将由于缺乏对智慧的挑战而变得萎靡不振、沉闷和程式化;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只有在教师不断的创造性的实践中,才能充分提升其生命的价值,教师的自由活动才会充满个性特色,才会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
三、返璞归真,在探索实践中实现生命价值
近来文化研究,学者们多有引用“草根”一说。我们追求的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应当在很大程度上学习“野草”的精神,在探索实践中让教学内容返璞归真,更能让学生实现其生命价值。“探索实践是学科教学的生命线。”学生学习知识是主动建构的活动过程,教学必须创设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习能够成为给学生带来发展和满足的一项有意义的也应该是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满足自身“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需要。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智能发展,如知识的积累、技能的习成、思维品质的培养等,又要重视给学生以生命的欢愉和享受,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探索而倍增兴趣和信心,获得激励和满足,并因此而产生新的心理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智慧课堂带来的好处范文6
案例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片段
师: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生:见的次数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山。(众笑)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是饿了要睡觉,困了要吃饭。(众大笑)
生:白天升起的是太阳,晚上升起的是月亮。
师:一天又过去了。(众笑)从来没有想过这流过去的时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些现象都是司空见惯的。你们对“司空见惯”的理解是就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有谁想过“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呢?
生:(惊异地)没有!不知道!
师:我们对于熟悉的事物常常失去好奇心、探究欲,也就没有问号了!“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建设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原是一首讽刺官员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诗,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明白了吧?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
师:不问不知道――
生:一问吓一跳。(众大笑)
师:你吓什么呀?那叫――问了才知道!
评析:对于“司空见惯”这个词语的理解,薛老师采用了三步走,第一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词语意思的理解;第二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哪些事情是司空见惯的;第三步老师告诉学生这一个词语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讲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什么。教学的过程体现了薛老师一贯的课堂教学风格,即“实”,没有花架子,实实在在,本本分分,学生的学习就是脚踏实地进行习语习文;“活”,富有变化,不拘模式,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轻松灵活,充满智慧;“趣”,老师的评价以生为本,妙趣横生,历史故事的引入,更添生趣,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快乐享受的过程。而最重要的是,对于“司空见惯”这个词语的理解已经高效地达成了预期目标。
案例二:《蕃茄太阳》教学片段
师:你知道,卫宣利阿姨在第一自然段里告诉你什么了?
生:我觉得她告诉我们她生活很艰难,心情也很差,灰暗无比。
师:心情灰暗无比。对,她告诉你她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但是,她还有一些话,没有跟你讲,老师可以告诉你,卫宣利阿姨,在十七岁那年,遭遇了一场车祸,她的双腿瘫痪了,再也不能够自己走路了,只能拄着双拐,如花的少女一下子跌入了痛苦绝望的深渊。体会一下,现在你再来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看,这次的朗读,就有了变化,因为,她知道了卫宣利阿姨遭遇的不幸。老师还要告诉你,24岁那年,卫宣利阿姨因为婚姻,跟自己的父亲大吵了一架,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以写作为生,但是投出去的稿子,常常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体会一下,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生更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好吗?掌声!
(众生鼓掌)
师:了解了一个人的身世,知道作者她在告诉你什么,在倾诉什么,你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那一份特别的感情,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现在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相信我们同学会读得更好。
生:………
师:这样的心情啊,用作者的词形容,就叫,读(手指板书:灰暗无比)。
生:(齐读)灰暗无比。
评析:“灰暗无比”一词的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薛老师无疑是借助朗读来突破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结果所在。学生在老师的语言点拨与唤醒中,一遍遍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由以上教学实录,便可感受到学生的朗读一遍比一遍动情,一遍比一遍深入。学生借助对“灰暗无比”这一词语的理解,读懂作者卫宣利最初的心情,通过有感情的声音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者内心的共鸣,而这也为接下来课文作者内心的巨大变化进行铺垫,为突出文章主要人物内心的美好做好情感上的对比。以词语的理解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以文本的理解又促进对词语的理解,以朗读为平台,理解得到了最大化的外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