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健康行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健康行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趋势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被成为创业投资,是一种投入到新兴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权益资本,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是风险投资青睐的对象。风险投资公司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在进行投资之后,一般会通过参与创业企业董事会、对创业企业进行实地经营和管理、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使企业的运营更加顺利。纵观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目逐年提高,被投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风险投资风靡全球,因为它有以下几个优点:1.促进创业公司技术创新。2.促进信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高科技领域的公司成长,增强竞争力。3.促进高新技术成果有效投入实体经济,主要是由投入的风险资金填补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出现的资金缺口实现的;4.激发高新技术研究员的创业动力;5.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化合理化。
一、医疗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存在很多问题,设备落后、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严重滞后等问题众多,已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消费需求,医疗端、医药端以及医保端等环节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伴随我国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持,医疗健康行业涌现大量投资机会。具体表现为需求增长、技术支持和行业政策支持。
(一)需求增长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使未来在养生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其次,我国迈入人口老龄化进程。调查统计,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9.7%,这对推动医疗保健服务发展有积极作用。第三,人口结构与健康需求变化,增加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二)技术支持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新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先进技术、商业模式能很快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更加高效、个性化。
(三)行业政策支持
医疗服务弊端日显,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模式更新等方面着手出台政策,仅2015年就出台10多条相关政策,昭示对医改的决心。互联网医疗伴生重大机遇。特别选择与之联系密切的六条政策,如下表1-1所示。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现状
资本快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数据表明,在2013-2014两年时间里,我国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共发生66起创投事件,投资机构共计活跃91次,披露融资额有5.8亿美元之多。2015年上半年,国内该领域风险投资总额就实现了近8亿美元,在该流域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前两年全年投融资额。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29.5亿元,预期的2015年的市场规模是42.7亿元,增长率达44.7%。
2014年总共发起的58起互联网医疗项目主要分为四类:穿戴式设备类(16起),医疗服务类(10起),移动医疗应用类(13起),健康应用项目类(6起)。随后,几乎每隔两月,投资机构就向互联网医疗,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并且主要集中在C轮。与此同时,2015年BTA巨头也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比如腾讯就在丁香园C轮中投入7000万美元,随后又向挂号网投入1亿美元。马云参办的私募基金云峰基金,出资3200万美元,购买医用成像设备制造商华润万东的股份。
三、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模式
按照“控端―导流―变现”的思路,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大致分为:医疗端、医药端、健康端这三种模式。
(一)医疗端
医疗端模式是指把医院资源、医生资源充分利用,通过提供诸如远程医疗服务,如网上问诊,形成一个医疗生态链的闭环。通过销售医疗产品,实现盈利。这个模式中,医院及医生资源居于核心地位,谁的资源越多越有优势。
其代表企业有春雨医生。作为我国首家基于手机终端的医疗品牌,春雨医生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用户就医难题。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建立移动医疗体系。其合成伙伴包药商、可穿戴设备厂商等企业,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健康大数据实验室,能够实时监测使用者数据,特别在慢性病方面,能够提前提醒,降低发病率,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合的医疗服务。
(二)医药端
随着《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中药品采用电子监管码的实行,以及网上销售处方药的政策放开,医药电商业务、医药O2O行业直接获得很大提振。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医药馆是典型代表,实现由过去单纯的药品提供商向健康方案服务商的转变,使其医药的生态链更加完整。
(三)健康端
健康端指把依托大数据平台的APP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端,通过分析整合海量数据提供医疗服务。目前,体检健康平台、医疗服务平台是健康端的主要载体。代表企业有专注于运动社交平台服务和软件开发的咕咚,天猫医药馆。
四、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1.医药电商实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处方药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和监管模式不断打破原有规则,未来处方药网售权限开放值得期待。医药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能有更多采购、销售的途径,利于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医药电商有望爆发。
2.软、硬件结合更加充分,数据价值进一步放大。随着医疗设备、配套技术的完善,医疗服务通过软、硬件结合可以实现更迅速、更高效智能的服务。未来对数据价值利用得越充分,比如在精准医疗等方面,谁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3.线上、线下整合增强。具备线下整合能力、能够更好融合线下资源的健康医疗类应用的竞争力会更强。企业通过加强线上线下整合能够更具优势。(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5(2):1-10.
[2] 孙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医药行业投资评价》,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第12-18页,21-29页,33-37页,42-29页
[3] 张卫华,戴淑芬,《风险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分析――导入期风险企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经济》,2000年
[4] 吕雅娜,曹阳.以风险投资解决医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J]上海医药,2011(04):195-197.
医疗健康行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口腔医疗;PEST分析;产业生命周期
一、行业现状概述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口腔患病率高达90%。虽然相比前两次调查,我国居民口腔健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主要体现在儿童口腔健康方面,但中老龄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无明显改善,单就龋齿一项,我国35岁~44岁的人群,患龋率为88.1%,龋均4.5颗,治疗率为8.4%,65岁~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14.65颗,进行有效治疗的更低,仅为1.9%。
另一方面,直到2014年,我国口腔医院机构数为432所,相关从业人员为107,818人,同期全国人口为136,782万人,平均每家医院需要覆盖300多万人,每位从业人员需服务1.27万人,对比发达国家的人均牙医配比等口腔医疗资源,我国口腔医疗资源非常紧缺。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的高发病率和口腔资源的紧缺导致我国口腔医疗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0052014年,我国口腔医院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53%,同期GDP增速为14.64%,在整体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口腔医院的增长成绩仍然非常抢眼;再关注近年来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规模以上企业合计收入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9%,增长情况超过了大多数行业。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一国卫生费用支出与该国GDP正相关,其中美国、瑞士人均GDP增长带来的卫生费用支出的增加更多,目前中国、印度该数据比较接近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卫生费用支出占GDP比重向发达国家靠拢,我国口腔医疗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医疗行业是国家重点监管行业,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制定了行业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行业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
二、监管及政策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行业采取市场化运作的代表之一是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的制造相关环节,行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联合监管。其中发改委负责从宏观层面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把控,比如拟订行业发展规划、调整行业结构、补充制定行业产业政策等,卫生部主要负责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相关的目标、政策以及起草行业相关法规草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总局的监管重点是制定行业准入、技术标准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行政监管。
(一)法律法规
编号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文号生效日期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6号2000年1月4日
2《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8 号2014年10月1日
3《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7 号2014年10月1日
4《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 号2014年10月1日
5《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5号 2004年4月1日
6《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2004年10月1日
7《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2014年6月27日
8《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2号 2000年7月1日
9《医疗器械广告审查标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40号 2009年5月20日
10《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食药监械监〔2014〕235号2014年9月30日
1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食药监械监〔2014〕234号2014年9月30日
12《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82号2011年7月1日
13《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2000年4月1日
医疗行业对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的要求较高,因此,政府制定了行业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标准,并不断加强企业注册、产品备案、广告营销等环节的监管,以切实保障产品安全和性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二)行业政策
序号相关政策政策文号相关内容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2006年人口与健康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先主题有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
2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2030)国发〔2010〕32号文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2020)国发[2013]40号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4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工信部,2016年制定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包括行业增长速度、创新能力、质量安全、行业集中度等
5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1〕705号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环境、突破若干医疗器械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性能、低成本以及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包括增加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覆盖面、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健康服务业、发展医疗保险,加强妇幼健康、公共卫生、精神疾病防控、儿科等薄弱环节建设
为了促进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国家出台了长短期配套、不同期完美衔接的一系列产业政策,长期政策确定了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短期政策主要包括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医疗行业相关的政策。
十二五期间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医疗行业的年均增长率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时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将健康中国战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政府对国民健康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三、行业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
十三五规划纲要打造健康中国、政府加大医疗投入
行业标准逐步建立、法律对消费者和劳动者的保护加强E
人均收入增长、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但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部分朝阳产业增长迅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健康相关产业政策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S
人口老龄化、口腔医疗资源紧缺、口腔疾病的高发病率和低就诊率、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就医能力和意愿的提高强T
行业准入门槛逐渐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互联网的应用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二)产业环境分析―生命周期分析
口腔医疗设备及器具制造行业目前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主要体现在:
1.行业内竞争加剧,成长期销售收入增长快、利润空间大的特征开始消失,行业内企业对销售的投入增加,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开始亏损,能有效控制成本的企业在竞争中更有优势。从2014年数据发现,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应的成本下降更快,故在销售费用略增的情况下,行业实现了利润总额的增长。
2.行业内企业资质良莠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终端消费者对产品性能、质量不了解,导致行业内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政府从14年9月起密集了一系列办法和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企业分类进行监督,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逐渐被淘汰,行业正在形成良性、健康发展的局面。
3.行业毛利率水平趋于稳定,关注行业近10年数据,行业毛利率在2009年达到了最高水平,为31.83%,从2012年起,行业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9%左右。
四、发展趋势
综合来看,行业呈现出如下几大趋势:
(一)行业标准逐步建立,不合格的将被淘汰。目前行业内仍有部分企业不符合行业准入的资质要求,产品不合格、成本低于市场水平,一方面导致合规企业不得不降价与之竞争,另一方面产品不合格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技术进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消费者将能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口腔医疗服务。一是企业原材料、制造工艺的改进有助于研发出性能更好的口腔医疗设备,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和制造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样产品的价格势必会跟着下降。
(三)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渐普及和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将逐步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临床连锁化将口腔医疗服务标准化,建立与消费者的实时沟通渠道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更快作出反应,企业向消费者开放可供参观并向消费者科普口腔健康及基本口腔设备的知识,可减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刘思麟;李刚;公文,等.社会大众口腔医疗支付的现况分析与发展对策〔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第27卷第1期
[3]南东旭;陶红兵;张汝柠.基于我国社区口腔健康需求的公立口腔专科医院营销策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年第1期
[4]瞿星;王萌;施文元,等.中国口腔医疗保险发展之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医疗健康行业现状范文3
图1
1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现状
1.1 医疗旅游的定义
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是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指以治病和防病为目的的出国旅游,如高水平的健康检查、整容、住院治疗、美容等。但目前为止,医疗旅游概念界定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从医疗旅游服务角度出发,定义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其中,一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病愈后的旅游活动为辅助,通常分为基本无生命危险的项目、有生命危险且医疗资源较为稀缺的项目以及客源国尚未开发或被法律禁止的项目;另一种以康体、休闲为目的,如温泉疗养、中医保健、人工按摩、美容体检等,正逐渐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的主旋律。
1.2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现状
国际医疗旅游目前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仍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在美国、瑞士、匈牙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已流行已久。2010年,全世界全年有600万人到本国以外的地方寻求医疗服务。2013年度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可见,医疗旅游已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产业的新宠,人们能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享受他国风光,在康复过程中体验异国风情。
匈牙利以拥有丰富且独具医疗效果的温泉地热资源及其旅游地完备的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吸引大量旅游者前往治疗。据预测,每年将有数10万来自东欧的退休老人到匈牙利接受治疗,给匈牙利带去稳定的国家收入。印度作为亚洲最早开展医疗旅游项目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国。2014年印度工商联合会和毕马威会计公司对亚洲国家医疗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印度、泰国、新加坡医疗旅游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其低廉的医疗费用、优质的医疗资源。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也为医疗旅游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如日本的高端医疗之旅、韩国的美容整形之旅、他们都希望能后来居上,从国际医疗旅游这一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
从上述这些国家发展医疗旅游现状来看,价格低廉、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语言交流能力强等是有效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医疗旅游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都还有待完善,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也主要分散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或医疗保健资源丰富的地区。虽然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医疗旅游成本较低、中医疗养特色等众多潜在优势,但还存在诸多弱项不容忽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行业监管机制不健全、医疗旅游高附加值项目少,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医疗旅游人才匮乏等。
2 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集医疗、旅游、养生、保健于一体,寓休闲于治疗、寓治病于休闲,所以旅游资源也是医疗旅游患者考虑的因素之一。优质的旅游资源可以增加行业竞争力,形成品牌优势。上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都市娱乐休闲旅游资源,至2013年年末,上海共有星级宾馆271家(五星级60家)、旅行社302家、A级旅游景点88家(其中5A级3家、4A级42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接待国际入境游客757.4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3.37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5990.6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68亿元。上海与周边的苏州、杭州、南京、黄山等城市实现了大上海旅游经济圈资源互补,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旅游活动有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医疗旅游者。(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网)
2.1.2 医疗资源丰富
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这些都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上海拥有多家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I)认证的医疗机构,以及美国医学协会(AMA)认可的国际质量协会保健护理类(ISQua)认证的医疗机构。其中,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标准是全世界范围内验证医疗机构质量的国际“金字准绳”,更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评审,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从2008年至2015年,上海和睦家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分别通过JCI认证,全面提升了上海国际医疗旅游的服务水平。
2.1.3 医疗旅游成本较低
低廉的医疗价格仍是吸引医疗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和人力资源相关的成本一般约占医院总成本的71%,我国很多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约占医院总成本的20%-30%,虽然上海人力资源成本在全国范围内较高,但相对于优质的医疗服务,仍赋予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极大的优势。例如,心脏搭桥术治疗在美国医保者需要8万美元,无医保者需要17万美元,而在上海治疗的费用大约是美国医疗保险者的1/5。与此同时,上海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干细胞临床治疗、“体部伽马刀”治疗、质子刀治疗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些性价比极高的项目也受到大量国际医疗旅游者的青睐。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医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国家也开始着力开发制定一些法规、条文对其进行管理。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尚无建立有关医疗旅游的法律法规,也无相关行业规范,医疗旅游相关立法基本空白。医疗纠纷、医疗黑市、医院认证标准、医生资质、资源分配不均、市场缺乏监管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上海国际医疗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2.2 复合型人才欠缺
医疗旅游不是医疗和旅游服务的简单叠加,因此只有做好医疗和旅游双重工作,才能满足医疗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旅游产品及服务。从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的数据显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客户以北美等国的中产阶级为主体,由此可见,语言也是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印度来说,上海医护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但双语人才相对匮乏。医护人员缺乏语言沟通和服务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外加文化差异,本土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安全感易受到患者质疑,对上海开展国际医疗旅游具有一定消极影响。
2.2.3 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医疗资源水平是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基础。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公立医院。伴随国际医疗旅游的大力发展,大量外来患者势必与本国居民争夺有限的优质资源,使得医患矛盾更加突出,这对处于医疗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势必将阻碍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
2.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3.1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迅速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现代通信技术和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国际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医疗旅游既成为医疗国际化的产物,也成为旅游国际化的产物,并以每年以20%-30%速度递增。根据有关研究部门报告,医疗旅游是目前全球成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消费水平约为一般旅游消费的两倍以上,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2014年上海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高达791.3万人次,比2013年同期增长4.5%,旅游外汇收入57.05亿美元,同比增长6.8%,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提供了客源基础。(图2,图3)
2.3.2 健康意识提高、老龄化程度加剧
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健康,并对医疗保健旅游等服务产品有较大需求。目前,全世界已有约6亿老年人,有6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必然带动医疗旅游的升温,给上海发展医疗旅游提供机遇。
2.3.3 国家、政府大力支持
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医疗健康旅游到201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无不看出国家对于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信心。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也十分重视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于2010年6月16日在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商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旅游局等多部委联合支持下,在上海市发改委提供的“服务业引导资金”保障下正式投入运行,为上海开展国际化、多元化医疗旅游服务提供保障,填补了中国在国际医疗旅游方面的空白,成为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重要模式。
同时,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上海还成立了上海国际医学园,以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为导向,逐步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医疗保险、医疗会展等,形成医疗服务相关产业链。这些都为推动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事业创造了条件。
2.4 威胁(Threats)分析
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医疗旅游市场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医疗旅游产业中心也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从市场份额来看,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所占份额靠前,新加坡、韩国、日本等紧随其后。
泰国已经成为世界医疗旅游产业的“领头羊”,目前正欲打造“世界医疗旅游服务中心”。马来西亚也雄心勃勃,欲打造“下一个顶尖亚洲医疗旅游目的地”。新加坡将“亚洲医学中心”列为发展目标,并开设专门网站以便游客咨询。菲律宾也计划在2015年实现医疗旅游收入30亿美元。印度则表示未来六年医疗旅游产业年产值将达170亿美元,并一举超越泰国,成为医疗观光产业新龙头。韩国的医疗观光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其高速发展之势将有望成为亚洲新观光医疗中心。自2007年成立“韩国国际医疗服务协会”后,致力修法并推动“医疗观光特区”发展,修法通过医疗院可合法招揽外国观光医疗客,韩国将下一个目标设定为2020年以前吸引100万医疗旅游者。
3 促进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对策
3.1 创建医疗旅游产品特色
从各国医疗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如瑞士的羊胎素、匈牙利的温泉、日本的体检、韩国的整形,印度的瑜伽等产品都各具特色。上海不仅具有高端的医疗技术,中医保健疗养资源也极为丰富,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努力构建具有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休闲观光等多元化、有特色的医疗旅游产品,积极开拓中、高端医疗旅游市场,形成上海国际医疗旅游产品品牌特色。
3.2 完善医疗旅游相关法律体系
医疗旅游是一种与医疗相关的旅游产品,其专业性强、风险性大。为保证上海国际医疗旅游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快医疗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医疗旅游行业市场行为、加强医疗旅游行业市场监管,促进医疗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从准入体系、运营流程、评价体系、监管体系等四个维度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保护医疗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3.3 加强医疗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
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必须大力培养国际医疗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系统医学知识和旅游服务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医疗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外语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4 建立医疗旅游行业协会
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上较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印度、中国台湾地区,大多具有全局性的合作、协调机制,以解决如入境签证发放、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医疗旅游资源整合以及相关法律保险问题。上海可借鉴成立“医疗服务国家化专案办公室”或在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国际医疗旅游办公室、在旅游部门设立国际医疗旅游协调处,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与高效联动。上海应尽快成立医疗旅游行业协会,加强对医疗旅游行业的指导与规范管理,实现上海国际医疗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3.5 促进医疗旅游产业融合
医疗旅游产业贯穿保健养生、餐饮住宿、交通出行、购物娱乐、旅游休闲、医疗旅游保险、市场宣传推介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环节。上海应结合区域医疗旅游已有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配合医疗卫生改革的战略布局、顺应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利用好上海(浦东)国际医学园区、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旅游产业资源、上海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等既有优质资源,借鉴国内外特色旅游品牌综合配套服务的开发模式,开发适合上海市自身特点的医疗旅游产品,促进上海医疗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
医疗健康行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医疗健康产业 发展现状 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自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互联网+医疗”产生的背景
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健康医疗产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事实上,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社会日趋老龄化也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市场。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的不断突破,则在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医疗器械、养老服务、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等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医疗健康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是政府引导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国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政府也大力引导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是健康产业需求巨大。从发展形势来看,未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仍将保持上升走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居民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对健康服务的消费意愿也日益增强,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共同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市场
三是人口老龄化。在老龄人口中,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等医护需求高的群体占据较大比例,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在医疗器械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病床护理、老年康复中心的各种器材、保健器材等都是医疗健康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食品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养食品等也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互联网+医疗”在大健康领域的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技术与医疗领域跨界融合,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医疗各个环节,给人们就医习惯、就医方式等带来重大变化。
(一)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借助互联网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突破了传统的现场服务模式,使医疗资源匾乏得以缓解。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可有效解决患者看病无序现象,通过建立疾病数据库和整合医生资源,将需要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导诊到相应的部门。在远程医疗方而,可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联网实时共享相关信息,有望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充分利用稀缺的医疗资源。
(二)重塑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通过移动应用增强与患者的实时互动,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环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院通过开发手机App软件,将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传统服务全部在移动互联网实现。患者通过移动应用可实现自助旌拧⒚耪锖妥航煞选⒓觳楹突验报告查询、专家排班等信息查询及满意度评价等,不仅解决了挂号、候诊、缴费时间长和就诊时间短等问题,而且增强了获取服务的便利性,提升了满意度。
(三)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合理就医,实现分级诊疗
大医院的拥堵很大程度上卡在了慢性病这一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对慢病群体进行管理,包括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可合理分流患者,实现分级诊疗。单从互联网医疗角度出发。拥有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仅仅是分级诊疗的基础性资源,提高医生接诊效率的模式才是关键,慢性病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医疗的大数据优势,实现分级诊疗。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无疑成为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既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重点,也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当下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也给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而得益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已逐渐成为医疗健康产业中一个较为独立的分支,市场潜力巨大。有相关专家指出,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医疗设备发展不足的困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处于产业中低端环节,与全球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未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将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
再以养老服务产业来说,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步入老龄型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遇。
不过,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观念不到位、资金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健康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医疗健康+养老
2015年11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医养融合,就是为了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楼上养老,楼下看病”的医养结合模式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养老院的入住率,同时也减轻医院病床的压力,使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得到诊疗和护理的服务。发展医养结合,强调的就是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将集中在大医院或者长期在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导到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等措施,让一些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老人根据健康情况和自身l件在医养结合机构中接受服务同时,加强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建立起“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和护理在医养结合机构或养老机构”的综合连续的服务模式。
(二)医疗保健器械家用化
根据9073养老模式来看,今后的养老模式主要是社区养老,97%的老人都会通过社区居家来养老,国家也提倡社区养老,要把医疗健康与养老相结合,未来的医疗器械向家用化发展是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这种产品适合于家庭及老年人家居使用。家用医疗器械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控,方便实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是不可或缺。随着生话水平与生话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保健,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庭护理器具、家庭保健器械、健康远程监控预警、家庭医疗康复器具等各种自动、半自动的电子家用医疗器械今后也将成为普通居民家庭消费的一部分。
医疗健康行业现状范文5
如今,跳出来聒噪几声,只是想透过“神医”现象,让大家看到行业的又一个春天。
揪心:避重就轻的养生乱象
绿豆、茄子可以替代打针、吃药,可以治愈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红斑狼疮等疑难杂症,明明是天方夜谭,可是电视上天天讲,正规出版社不断加印卖书,也不见管理部门查问,没有哪位权威、哪个部门站出来登高一呼,能怪老百姓跟着张大师走吗?
回头再思量――百姓不是没有起码的健康常识和辩别能力,医改年复一年仍在摸索中,看病仍然太难、太贵,患病的普通人家去不起大医院,而张大师说绿豆就能把你的病治好,宁信其有也是万般无奈。因此,全民热捧张悟本的背后,是对医疗现状的病态控诉和全民的养生饥渴。媒体近乎无底线的炒作造星运动,政府主管部门后知后觉的放任自流,以及社会大众的盲从跟风,才是张悟本“被神化”的真正推手。
剖析:医疗机构为何无法承担全民养生之重任
面对巨大的全民养生需求,谁该来肩负起这个社会责任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但笔者认为,全民养生依赖医疗机构在理,但并不“靠谱”。
1,社会职能的法律局限。
国务院在1994年颁发实施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149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之表述:
“本条例适用于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其实已经把医疗机构的社会职责定义为“疾病诊断、治疗活动”这一领域。尽管第三条明确了“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但是防病也局限在重大疾病、传统疾病和突发性瘟疫的防治上面,对于非疾病性的亚健康状况,其性质是在其管辖领域(领导职能),却不在其日常工作范畴。
2,我国医疗体系自身能力的局限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应付目前20%的患病者都已经疲于奔命了,如果将75%的亚健康群体纳入到医疗体系的社会责任,就需要将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个体系增加3~4倍的规模性投入,包括技术人才、服务场地等。而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本身的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都刻不容缓,再让医疗机构担负起如此重任,更缺乏现实性。
3,医患矛盾对全民养生热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看病难、看病贵绝对不是老百姓无病,医改年复年,医患矛盾依然紧张,只好盼着全家老小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
“绿豆和茄子总比那些花花绿绿的西药片和打吊瓶便宜”。
拷问:美容行业能否把握住机遇
实践证明,单靠“神医”们几本书籍,确难实现全民养生的良好心愿。而与之接近的医疗机构无论是资金、场地、人才、服务设施等的局限,又担不起这个新时期的民生需求。那么,谁该站出来,谁又有本事可以担负起这个时代责任呢?市场需求才是真正的“蓝海”!美容行业如果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迎来一个为自己扬名赢利的难得机遇。
美容行业自诞生以来,其行业定位和服务定位于25~55岁的一个相对狭小的女性群体。但若能真正关注和服务于全球亚健康群体,不仅可以将美容行业的服务受众拓展5~8倍,还能全新阐释美容行业的社会价值,使美容行业实质性地进入到“民生行业”之列,提升美容行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社会地位,这无疑是实现行业突围的一个历史机遇。
论证:美容行业能否担当起全民养生之重任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是目前中国已有2D00多万人从事美容或相关行业。这是美容行业能够担当此任的人力基础。只要加强对从业者的专业培训,将一部分从业者培养成养生师,总比其他渠道来得快。而且,养生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美好的市场前景会吸纳更多的有德有才之士加盟其中。
医疗健康行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阿里健康 资源合理配置
一、引言
基于医疗刚性需求的不停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快速成长。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当前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5%,估计2030年该指标将达到16.2%。在可预见的未来老年群体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因人口老龄化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失衡的医疗资源配置将成功的为互联网与医疗行业提供完美切入点。
《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医疗仅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就达到19.8亿元,同比增长50.0%。而这一数值在2017年将达到200.9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8.5%。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医疗设备制造商、移动医疗服务商、IT巨头、移动运营商、风险资本、应用开发商、保险企业和数据公司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可穿戴设备和在线医疗为主的产业格局。2016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并多次提及要利用“互联网+”力量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未来,跟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成长、新产物开发的加速和企业筹划实力与立异能力的不停加强,互联网医疗将通过提高医疗机构效率、让患者掌握主动权、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式突破传统医疗服务短板,将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服务模式产生倾覆式的影响。下面将以阿里健康为例来浅谈中国互联网医疗。
二、阿里健康发展的根本及前提
对于中国医疗的现状可以得出中国医疗问题重点突出表现为“看病难”及“看病贵”。
1、“看病难”:一方面是等待的时间,国外预约后的时间去看病就成,从预诊到就诊者中间的时间,患者可以有自己的各种安排,就算这中间的时间很长,患者有其他的事情做着,也不会觉得长,因为你没有漫无目的的等待;而国内的预约很不健全,很多都是去排队挂号,排队的时间全都是等待,排一个小时,会感觉过了一天,等待消耗着患者的耐心。另一方面,国内缺乏杰出的基层医疗体系与转诊制度。你知道2014年中国医生的工作负担量吗?来看表1。
我们不难看出,越高级别的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越多,形成一个倒立的金字塔。这还只是医院级别,如果在考虑中国地域间的巨大差距,现实就可以浮现出――东部大城市的大医院,医生每天忙得没工夫吃饭,中西部农村小医院的医生,恐怕一个星期也没几个病人,他们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技术。所以看似是“看病难”,实际是医疗资源利用不合理。如果那个医生负担分布变成了一个正的金字塔,基层医院治疗最多的病人,而有需要的重症或疑难杂症才被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院,医疗资源分配合理了,看病也就并不存在难了。
2、“看病贵”:对于这个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和信息不对称及信息不透明化有很大关系,一种药生产出来可能只要一元钱,到经销商手里可能要五十,而到医院可能就要八十。商品中介的存在很大程度提升了一种产品的价格。如果信息透明化了,商品中介减少了或者消失了,我想能很大程度的消减看病的费用。
三、阿里健康面对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就提出“实施分级诊疗室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性制度设计,事关医改成败”。老百姓抱怨看病难、挂号难是因为信息的获取不对称,互联网大数据的存在可以帮助患者在选择所需医生时掌握主动权,将患者和医生相链接,将就医数据相连接,实现挂号、诊断、查房、缴费等数据共享。而通过接入一些基层的数据信息系统,可以为患者自动匹配一些合适的医院,这很好的迎合了国家推行的“分级诊疗”。所以互联网医疗出现了,所以“阿里健康”出现了。
“阿里健康”依托阿里巴巴的在线支付、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能力、大数据平台等领域的优势,迅速的布局于互联网医疗。阿里健康的前身是中信21世纪,中信21世纪是中国第一块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牌照的获得者,并掌握一套完整的药品监管码体系,这表明其将获得药品流通过程当中的全部数据。阿里健康的原本的目的是作为一款吸引用户的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在医院获得的处方,于该软件上进行对应药物的比价,该软件可以将价格最低的合作药店推送给用户,而后用户可以自取也可以通过药店的配送拿到价格较低的药物,这样阿里健康便达到网售处方药的目的。仅仅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阿里健康必须扩大自己的产业链及多样化自己的服务模式,后来阿里健康成功的与新浪爱问医生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功的接入新浪爱问医生业务,拓展了购药的上方产业链。天猫医药馆的接入,使阿里健康网上售药成为可能。2015年以来,阿里健康不断扩充自己的规模,与多家互联网服务与医疗设备方面的公司达成合作。由此可见阿里健康的目的是打造成一座医疗平台,集药房、医疗机构、医疗器材、保险公司等于一体的医疗平台。
而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阿里健康想挑战传统医疗必然会遇到挑战。众所周知医院和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处方药,阿里健康想让用户拿着医院提供的药方,通过药店竞价的方式来降低医疗费用,而医院和医生想办法拒绝提供处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医疗点等基础医疗服务机构或许是不错的合作对象,基础医疗机构缺少流量而恰恰阿里健康可以引入流量,这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中国看病难的难题。但如果无法与更高级别的医院达成合作意向,阿里健康便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医疗平台,重病患者则无法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院。问题在于更高级别的医院重来都不缺少流量,他们不会愿意开放自己的数据接口。好消息是政策层面的支持,阿里健康可以将目光放于一些大型的军医院,邀请其开放数据接口。
四、互联网医疗对传统医疗的冲击及其成长前景
(一)传统医疗的痛点
对于传统医疗的痛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得出:
1、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优质的医疗设施及医生过分的集中于三甲及以上医院,区域性的分布也不合理,大都集中于大中型城市。这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及技术水平下降严重,也使得大型医院的资源得到不合理的应用。
2、分级诊疗的推行效率低。医院都想得到更多的优质资源因而努力向三甲医院发展,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努力向三甲医院看病,扎堆现象因此形成。
3、以药养医问题严重。医院的主要的收入便是药品收入,而运营上的很多成本便被摊在药品上,这直接导致看病贵这一难题。
4、医保系统性风险,医保连续多年的支出增长率大于收入增长率。
5、医院、医生、患者这三者的关系复杂。
(二)互联网医疗的优势
而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为这些难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1、对于分级诊疗难推行,我们如今缺乏的是从三甲到中间、到基层的统一化信息平台,而互联网医疗中的远程医疗及医生交流论坛可以很好的促进分级诊疗的推行。
2、网上竞价售药对于消减药品的中间利润扮演着重要角色,互联网的出现可以消除商品中介,消除中间利润、
3、医保的互联网化,可以精化医保的管理,减少医保的不合理支出,使医保的支付更加便捷。
4、在传统环境下,因事业编制的存在,使得医生和医院是隶属关系,医生和患者是服务关系,患者想见到医生就必须到医院。互联网医疗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改变了,一个医生可以看到更多的病人,解决了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的问题。而未来,越来越多的医生会走出体制龋自由的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五、研究结语
中国传统医疗行业“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催生了人们寻求一种崭新的医疗方式的想法,而当下最火的当属互联网,各种互联网+的出现,启迪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的快捷方便对很多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很方便的,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对称,这可以消除很多成本,商品可以由厂家直接到消费者手里,消除了很大一部分中介成本。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大的概念,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一存在,好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开发这一概念,我们已经可以具体的去感触这一概念。阿里健康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让人们已经开始去发现去体验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快捷,市场导向已经开始。每一个伟大事业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摸索,去发现挑战,并克服挑战。我们可以从阿里健康的发展历程中感触到,传统医疗的阻挠,上下游壁垒的打通,各种层面的博弈等等。于其解决的方案我们也可收获良多。中国历史上很多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然后倒逼整个体制进行改革,相信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对传统医疗的冲击能够加速中国的医改,为人民营造出贴心,舒适的医疗环境。在这里我想以一句话对如今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做个总结:“关山路远,道阻且长”。
【参考文献】
[1] 赵平.2015年互联网医疗最具投资潜力的五大领域[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Z1)
[2] 2015年最有可能IPO的14家互联网医疗公司[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08)
[3] 李洪磊,王强.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
[4] 晏茜勤.我国互联网医疗运作模式比较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
[5] 郝宇航.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融资渠道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6] 张卫华,戴淑芬.风险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分析――导入期风险企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J].技术经济.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