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建筑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建筑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 智能家居;家庭自动化;家庭网络;LED灯
引言
作为住宅建筑采用的家居方式之一,智能家居在住宅生活中,将信息通信技术与只能安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构建出适合住宅居家的科学系统与家庭事务管理体系。作为新一代光源,LED 光源已经开始在各个照明灯饰品类中被广泛应用。LED 灯是目前惟一可替代普通白炽灯、节能灯的新型照明产品,节能、环保性能好,除能提高家居安全、便利,实现艺术性的家居住宅以外,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保的居住环境。
上个世纪末,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在我国住宅建筑开始萌芽,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在市场上还处于初步发展的状态。2012年之后,随着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实施,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明显加快,迎来了第二次市场革命。智能家居市场也即将步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1.概述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 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统筹管理, 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 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 还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 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 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 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舒适性, 甚至合理控制各种能源的使用。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LED 灯已在社会阶层的各个领域应用,与传统光源比较,LED 照明比节能灯节能百分之五十以上,1 个5 瓦的家用LED球形灯泡,可以替代1 只10瓦左右的节能灯。相比于传统节能灯还具有具有无频闪、无辐射、无铅、无汞众多特点。凭着节能省电,寿命长,健康环保等优势,未来会在民用家居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全面取代荧光灯,成为智能家居照明灯具的首要选择。
2.当前对我国智能家居发展产生阻碍的因素
笔者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在很多从事智能化建筑行业推广的工作人员中,很多极力提倡建筑家居智能化的专业人员,他们之中不乏建筑工程师或者是企业部门的主管,他们的家中大都没有实现家居智能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住宅者本身没有对智能家居有明确的目的;
(2)智能家居产品不成熟;
(3)智能家居系统操作太繁复,不利于操作者学习;
(4)购置智能家居的过程不简便,不能像购置家电一样随心、随喜好;
(5)价格超出承受范围;
(6)在法律上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以上现象的出现,凸显出市场中蕴含的不成熟的工作。智能家居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存在停留在人们的视线中,用户在渴望家居智能化的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真实需求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满足。此外,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在社会服务中存在滞后现象,这也是造成现在智能家居市场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3.简析当前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并提出相关策略
目前能进步我国民众视野的智能家居一般都标榜着高档楼盘的字样。这样的销售策略虽然在一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民众角度而言,也潜意识的传输给民众一个“价格高”的观念。因此,智能家居的发展需要创新一个合理的经销模式,以此提高民众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3.1 打造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品质
智能家居作为信息时代与网络时代的新兴产品,其与传统家具有着特殊的作用。智能家居所推行的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这部分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尽要求安全度高,而且注重产品品牌。目前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没有龙头品牌,没有绝对占领市场的引领产品。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注重智能家居产品的品牌的打造。通过产品的品质、品牌,树立一个消费者信得过的,乐于接受的品牌产品。
3.2 提倡体验式营销策略,提高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认知水平
智能家居市场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还是一个不太熟悉的市场领域,大部分人对于智能产品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字面理解上,或者只是通过媒体传媒得到一些简单的理解。因此,作为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需要借助有效的营销手段来提高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认知。体验式营销策略就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营销方可以建立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验中心,让消费者通过体验智能家居的服务促进对其的理解。作为现代化的智能设备,只有让消费者体会到它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有兴趣去做深一步的理解,才能切实了解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功能。因此,体验式营销策略是促进客户接受智能家居的有效手段。
3.3 拓宽合作渠道,提升产品信誉
新生事物要想让人民尽快接受,就需要在推广方面努力做好行业资源的整合工作。智能家居的推广不能仅限于市场推广。它可以拓宽自身的合作渠道。比如利用房地产商的宣传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一方面可以提升房地产商的市场竞争力,让智能家居成为房地产商的热卖点。另一方面,与房地产商的合作,将智能家居的成本加入到房产开发的预算中,在无形中就告诉消费者,智能家居的消费其实不是那么的昂贵。智能家居还可以与装修公司合作,一起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借助于装修公司的宣传平台,让消费者从装修的角度了解智能家居的产品及其功用。例如,在家居装修中融入智能家居LED照明,让消费者体验家居装修中智能元素所产生的光色调节效果及其便捷可调、体积小、隐蔽性强等特点。同时,也让家居装修方增加了一个宣传点。让消费者体会到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建立一个舒适的良好的家居环境。
4.结束语
我国要想实现家庭信息化,普及现在家居智能化,构建让人们更为轻松舒适的家居生活,首先就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并接受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智能化家居将注入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并引领新时代新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会因为智能家居的融入步入一个新的台阶,让人们过上更为舒适安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千讯行业研究机构出版,2012.
[2]杨士元.中国智能家居发展新概念和新发展[J].智能建筑,2010(01:75-76.
[3]杨祖泽.浅谈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和推广[J].中国公共安全,2012:76-80.
[4]祁志强.智能家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平台,2008:56-58.
[5]《2005-2006年智能家居网络领域投资机会研究报告》[R]计世资讯,2006.
智慧建筑研究报告范文2
智慧城市建设是历史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是中国当前面对的重大挑战和重大机遇的汇聚点,也是推动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好抓手和好平台。[1]但目前在所有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或是顶层设计中,对城市气候学信息知识加以应用的非常有限,这对一个具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智慧化的城市,显然是一个明显的失误。这一失误将对城市建设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及城市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从城市规划和管理角度来看,如果不重视城市发展对地域环境气象条件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城市区域的影响,很可能会造成难以逆转的严重后果。尽管在污染治理上投入大量资金,最终改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收效可能会被抵消。相反,如果在城市发展中合理考虑气象条件,科学规划布局,会对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条件,实现良好的人居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这种考虑在实际工作中成为可能。
大数据(Big Data)作为当前最时髦的话题,它的内涵和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和EMC公司于2011年提出,目前业界公认的涵义是指以更经济和高效的方式从大容量、高频率和异构数据中获取价值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是海量异构数据和分析方法(Analytics)的紧密结合。就大数据的实质而言,并不仅在数据规模之“大”,而在于由于应对此挑战而随之带来的思维、技术和方法上的全新变革,通过大数据能够“发现大价值、推进大科技,实现大发展”。正如麦肯锡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大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2]如同互联网一样,大数据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将在政治、经济、生活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驱动城市智慧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气候图
我国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镇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的蔓延式发展,改变了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和下垫面特性,使得原有的自然植被或土地被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以及大量的沥青、水泥马路所代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改变了城市大气的热力和动力状况,进而城市生产、建筑物、气候和环境间的矛盾也日趋凸现。城市工业排放的大量烟尘、气溶胶、颗粒物以及城市道路上汽车尾气和工地扬尘等对于城市的气温、湿度、能见度、风和降水都有影响,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产生了“城市热岛”、“城市干岛”、“城市浑沌岛”、“城市洪峰”等城市特有的现象,反过来又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和改善城市形态,从而创造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是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3]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感知、通信、网络、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市政管理、经济产业和社会民生等系统的核心信息进行感知、传输、处理、分析和共享,最终实现反馈控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由于不同城市信息化发展基础不同、城市发展侧重点不同、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城市文化的不同,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形式。但无论何种特色,在规划中关注城市环境气候的影响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传统的城市规划及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中,关于气象因素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的影响已经有所考虑,主要是以风玫瑰图和污染系数为依据。客观上这种方式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客观性。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的突出,这种方式就出现了局限性,迫切需要寻找基于大气环境优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新理论和新方法。智慧城市的建设为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途径。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所汇聚的海量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手段,通过数据的智能分析得出城市运行相关的各类智慧信息,包括气象因素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的影响,深刻认识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区域间相互影响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各级城市政府应对发展不确定性、规避市场风险和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环境气候图是建立在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由一系列基础数据输入图层和城市环境气候图构成。其中基本输入图层包括气候和气象数据的分析图、地理地形图、绿色植被覆盖图以及规划数据。城市环境气候图分由两张图组成,分别是城市气候分析图和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图。
(一)城市气候分析图
城市气候分析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热环境的分析,主要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以及不同城市生物气候的分析状况,特别是受冷压或热压影响的不舒适地区;二是针对风环境的分析,主要描述和表达当地空气交换循环风流动的模式及阻挡风流通的建筑物或工厂等;三是确定空气污染区域,特别需要描述出人为污染源和受污染影响不同程度的区域。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利用建立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上的基础数据输入层的信息,对城市的热环境、空气流通以及空气污染分布状况都可以得到精细的了解,对解析现存城市气候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二)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图
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图的制作过程就是利用城市气候分析图的气候信息和评估结果,结合其他相关数据,通过智能化的分析,指出明确的气候问题和敏感区域,并提出在后期土地开发、城市发展、人口布局等方面相应的规划策略。
在绘制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图的过程中,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应该遵从其所处的自然气候这一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中的外部气候,以及城市发展如何影响其内外气候,避免规划实施后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避免其应对措施只集中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去评估规划进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二、智慧城市建设赋予城市环境气候图新的内涵
智慧城市的建设只有信息技术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的概念,它包含市民素质的提高,创造力的提升,城市交通、污染问题的解决,整个社会的透明、公开、公正、公平,这些都应该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范畴。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服务于市民、服务于企业和服务于政府。而城市规划也并非一项纯工程技术行为,也非发展蓝图的描绘,它具有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因此智慧城市使“规划就是向权力诉说真理”[4]成为可能。
另外,智慧城市建设程度越高的地区,越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智慧城市运转高度依赖于一个综合复杂的网络体系以支持其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及能源和通讯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之间密集的交叉关系会使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更加复杂。如降水和暴雨会造成“城市洪峰”,高温影响会造成“城市热岛”,干旱和水资源短缺会造成“城市干岛”等。也正是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绘制城市环境气候图,在城市规划阶段就严密地考虑这些气象因素的影响,使得克服这些城市通病成为可能。
首先,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能够综合考虑影响城市发展和运行管理的各类因素,这其中就包括气象因素的影响。绘制更加精准的城市环境气候图是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其次,智慧城市的城市环境气候图可以帮助实现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细、由静态到动态、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再次,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环境气候图的绘制不仅仅依赖土地利用信息,而是在土地利用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建筑楼宇信息、生物气候学信息等,制定更为完善的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
最后,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的应用范围远远超出城市规划辅助工具的范畴,其应用将扩展到环境治理、人口布局、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工作。
可以预见,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下,对城市环境气候影响的重视将被提到空前的高度,将在政策保障、工作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提高。通过宣传教育,从市民、企业到政府部门,对城市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会有显著的改变。
三、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绘制思路与实施策略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得能够实时收集城市乃至全世界不同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综合分析气象、气候、土地利用和地理地貌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智慧城市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信息平台,利用该平台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可持续智慧城市规划建议,从而改善城市千城一面的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健康舒适的生活。这就是绘制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的主要思路和目的。构建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信息平台是绘制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的关键步骤,参与平台构建的不应仅仅是气候学研究人员,还应该有城市规划人员、建筑师和房地产商等相关人员的参与。此外,平台数据要尽可能包含方方面面的相关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绘制出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环境气候图。
大数据为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绘制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必须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而大数据的质量、数据来源及挖掘应用的方式和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绘制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在政府部门层面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提升数据采集能力
在政府内部,首先是要明确构建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建立所需基础数据资源的标准,完善数据资源采集、共享、利用和保密等相关制度。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一是要对跨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实现对绘制环境气候图所需数据的全收集、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主题数据库。二是要注重非结构化数据的汇集。某些文本、音频、视频形式的数据,往往会被传统的系统忽略,今后要加强收集。另外在日常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个人经验,以往也未受到重视,也没有系统性地整理和存储,实际上这些“隐性”的知识也是构建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信息平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政府内外部相关数据,并在政府部门和公共范围机构之间,实行无偿数据共享。要加强统筹建设跨层级、跨部门环境气候评估与大数据应用信息平台,完善交换共享平台的覆盖范围,打通信息横向和纵向的共享渠道,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5]
(二)建立信息比对和更新机制
目前,我国政府的数据采集仍以部门各自采集为主,缺乏横向比对,这就给数据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智慧城市环境气候评估与大数据应用信息平台同样存在如此问题,主要体现在记录遗漏、数据错误、信息过时等。因此,应完善数据的采集机制,建立数据更新策略,通过条块结合比对、第三方验证的方法,即部门权威数据与条块化数据核实相结合,同时引入数据涉及到的个人和企业、其它部门的相关数据加以校验,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推进大数据挖掘应用和有序开放
在提高数据数量和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绘制环境气候图的大数据应用方式和方法。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数据分析的复杂度和可能的效益等因素,确定应用的重点和时序。当然,大数据应用不限于智慧城市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信息平台的应用,政府还可以将非的政务数据逐步对社会开放,提高整个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应用,优化公众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信息平台应该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之中,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应用,成为城市动态规划的主要依据。动态规划现已逐渐在国内外被规划界所接受,把规划看成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既注重建设行为的协调性,更注重运用政策杠杆,关注近期的需要并强调灵活性,使规划不再是被动的蓝图,而成为一个改善城市主动而具体的工具。[6]智慧城市的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平台从传统的单纯辅助制图向规划信息管理、决策支持方面扩展,从单个城市的规划信息平台向区域一体化、城乡统筹的规划信息化应用拓展,这将成为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支撑手段。[7]通过构建智慧城市的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平台,可以实现城乡区域性规划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空间信息数据和应用资源的整合,顺应了未来区域层面各类规划信息数据共享化趋势。
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的绘制应该充分考虑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和要求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各级政府可以召集发改委、规划、国土、气象、环保等部门联合制定有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在各部门资源汇聚共享的基础上,开发研制智慧城市环境气候评估与应用平台,依据该平台绘制出环境气候图,并确保在实际规划、环保及土地利用过程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建荣,童隆俊,邓贤峰.智慧南京城市发展新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麦肯锡环球研究院.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D].麦肯锡环球研究院,2011(5).
[3]任超,吴恩融.城市环境气候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毛其智.规划是否掌握了真理?[J].规划师,2000(4).
[5]何军.大数据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2).
智慧建筑研究报告范文3
摘要:借助智慧校园的建设平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拓展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文章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建设,并提出了建设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展望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130-03
自2008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它带动了无线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发展,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也成为近几年建设的热潮。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智慧化的环境,通过各种应用服务平台,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进行集中融合。2010年,浙江大学描绘了智慧校园的蓝图:无所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1]。
1智慧图书馆
伴随着智慧校园的发展,图书馆界提出了全新的概念“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借助智能技术建造的信息化图书馆,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设备[2]。而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灵魂则是在此技术与智能的建筑上,“以人为本”的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它是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为数字化、网络移动化、智能化的更高效、便捷和泛在的图书馆运行模式。智慧图书馆的实践最早应用于欧美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博物馆。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新服务“Smart Library”,即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图书馆服务[3]。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多所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与博物馆建立了以“智慧图书馆”命名的联盟,使用同一个搜索引擎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2005年,我国图书馆界也开始从数字移动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再到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高校图书馆相继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短信提醒、短信查询、短信推送和宣传等服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公共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较早推出了WAP方式的手机网站,先于国内图书馆提供各种模式的移动服务。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整合了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体感技术、语义检索技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来建设智慧图书馆,能够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将信息整理成研究报告展现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4]。
2常信院智慧校园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从2003年整体搬迁到大学城,就开始构建信息化的高职院校,2008年形成了完善的网络基础环境,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开发了各种功能的应用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涌现,从2011年开始,常信院成立了“智慧校园”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将数字化校园升级建设成智慧校园,构建了五大平台[5],实现了管理与服务透明公开、无所不在的教学与便捷创新的科研、智能的节能与平安感知、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生活:①“阳光院务”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阳光院务”以学生全学制周期为主线,重点建设行政办公、招生就业学工、教学、科研、财务、人事、后勤、党团、工会等应用模块。关键业务网上协同,嵌入融合了一卡通、图书与离校系统。该平台实现了学院管理与服务的网络化、协作化,公开透明运行。②网络学习平台。各部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有学校专业课程、网络课程和名校公开课,开发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微课程等,引进了网络课程、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视频公开课等;教师和学生发展中心集备课、选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借助通信技术,结合数字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提供自助和个性化服务,发展图书馆智慧化。③平安校园平台。校园边界运用传感技术安防联网,对主要道路、重点场所设置视频监控,重要建筑出入口门禁、电子巡更、防火防盗与联网报警等系统建设,校园内全天候动态全面感知、传递与智能处理。④节能校园平台。通过最优能耗的资源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水、电、气等能源消耗进行控制管理,用太阳能技术改造学院热水供给设施。⑤和谐校园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多重交流沟通渠道,可通过院领导信箱、师生心声、学生建议等民主参与路径;宣传模块有常信日记、常信生活、媒体报道、常信要闻等;互动的社交新媒体有学院微博、常微信、QQ群等。
3常信院图书馆智慧化的发展
常信院图书馆系统是智慧校园五大平台之一的网络学习平台的一个功能模块,凭借智慧校园的发展,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嵌入平台,提升了图书馆的智慧化。常信院图书馆的智慧发展,从传统图书馆模式,经历了由数字化到移动智能化的升级,并最终向智慧化发展。
3.1融入智慧校园平台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心脏,是教学科研的资源储备所,在智慧校园建设之际,将图书馆信息孤岛融合在学校信息统一平台里,与其他院系、教务、学工等教学管理部门的信息整合互联。在校学生的信息采用统一格式,方便图书馆通过数据挖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师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常信院综合服务平台中嵌入图书馆业务系统,通过信息门户平台身份验证后,在相应模块界面显示图书借阅情况:工号、图书名称、借阅日期、应还日期、归还日期等;同时构建了与校园系统对接的硬件平台与相应的软件平台,数据库服务器坐落于学院信息中心,图书馆专用的汇文系统因安全性考虑,平时独立运行,在办理离校期间,两个软件平台平稳对接,数据每间隔一定时间会自动传送到离校管理系统。
3.2基础网络建设升级、一卡通互联
借助智慧校园的IT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图书馆网络访问效率,实现WiFi全覆盖图书馆,读者可利用校园无线网或移动、电信、联通等移动运营商搭建的WiFi和移动网络,不受时空限制访问图书馆信息。常信院图书馆刚搬迁到大学城时,是手工自制的条形码识别借书证,与学生的其他各种校园卡不兼容。2012年建设智慧校园时,图书馆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相连后,图书馆不再制作单一功能的借书证,读者也直接使用一卡通借还书、自助打印、通行门禁等。读者用校园一卡通进行超期或遗失扣费、自助打印刷卡扣款,无须另外刷卡或进行数据传导,优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用户体验。
3.3泛在的读者服务
常信院与专业公司合作,利用超星移动图书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新技术为读者服务。常信院图书馆提供了3种手机APP接入图书馆资源库方式,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使用习惯自由选择:①爱常信统一通信平台。它集成了教务的课表与教室查询、成绩查询、体育考勤、图书馆、考勤、一卡通查询等。②常信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通过关注微信号与OPAC相联,可进行文献检索、借阅查询、图书续借、新生入馆培训、信息推送、公开课、参考咨询等。③安装超星移动图书馆。该方式可以进行图书查询、续借和访问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功能。这三种方式的优点不同,爱常信统一通信平台是智慧校园的微门户,集成多种综合功能;微信公众号作为宣传新媒体具有分裂式传播特性,有广泛忠实的用户群体,是师生用户最喜爱的交流新媒体;超星移动图书馆能够提供海量电子图书、报纸、视频,资源丰富,APP可实现在移动终端上的一站式服务。
3.4其他
在常信院图书馆二楼大厅已使用电子书借阅机,读者在借阅机上挑选到合意的电子书后,只需用手机扫描电子书的二维码就可将图书下载,方便离线阅读。同时,图书馆引进了自助文印服务系统,可提供复印、扫描、打印服务。用户只需要下载安装“自助文印系统客户端”就可轻松自如地进行复印、打印与扫描,自助文印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相结合,全程实现自助式无人化管理。在图书馆的卫生间、楼道等安装了体感式自动化照明系统,绿色节能且环保。2016年暑假,整个图书馆的照明系统将统一更换升级为新节能系统,并增补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全方位网络安防。
4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4.1智慧化发展的展望
智慧图书馆成了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而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阶段性特征,依赖技术的不断发展来满足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责任属性是为读者服务,智慧图书馆最终能够实现用户追求的5A目标,即任何图书馆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为任何用户提供任何服务[6]。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信息技术基础,以能够全面感知、立体互联、共享协同、节能低碳、灵敏便捷、整合集群、无线泛在、个性互动为表现特征,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构建的智慧图书馆最终能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地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库库相联、馆馆相联、网网相联、人物相联,最终达到深度多样的融合共享[7]。
4.2智慧化发展的挑战
智慧图书馆,既是智能建筑与自动化图书馆系统的软硬件结合,又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集成分析感应数据,它实现了资源与服务的无缝对接,这是需要顶级设计、系统规划的浩大工程。从全面感知互联的信息技术的实现,到服务管理创新模式的智慧化,是物质条件与精神内涵的双重建设。目前,较为成熟的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包括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构成要素也就是智能设施、智慧系统、智慧服务。智能物质建设如3G/4G、WiFi、WLAN等网络基础和实现云计算技术的基础设备,各种存储器、服务器、交换机、RFID相关的感应设备、视频安全监控设备和其他自助借还平台等自动化控制设备。要构建智慧系统,将智慧图书馆融入智慧校园云平台,技术层面需要运用数据库开发与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数据挖掘与整合、物联网的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服务层面应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只有通过全面感知的RFID或智能穿戴设备和网络数据传输,馆员借助深层数据挖掘和信息分析,通过智慧化的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型信息服务,才能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8]。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构建需要庞大的资金,除了前期投入费用,硬件配套设施和管理系统、导航系统等配套软件,还要有持续投入费用与维修保养费用,因此,高校智慧图书馆不是独立存在的,应融入智慧校园建设之中,是其平台架构的组成部分。
5结语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效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模式、载体形态也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应用高科技技术建设智慧图书馆,改进创新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图书馆界未来的发展趋势。常信院的智慧校园还在不断地完善,随着技术发展与师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需求而持续升级改进,常信院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也在不断跟进。虽然当前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提供日益精进的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同时,从数字化图书馆提升到移动图书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达到智慧的标准,但图书馆搭乘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秉承智慧化发展的理念,高效、便捷、泛在地服务读者用户,正向着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于敏,王宗运.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2(21):62-64.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3]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4]祝森生.大数据时代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几个研究问题探讨[J].图书与情报,2013(5):126-128.
[5]中.构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五大平台[J].职教通讯,2014(5):1.
[6]郎玉林.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5(4):77-79.
[7]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7.
智慧建筑研究报告范文4
多层因素,催生智慧物流
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万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26倍。物流业增加值每多一个百分点,就会多10万个工作岗位。可以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和基础产业。2009年2月25日,金融危机时,国务院就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成为惟一入选的三产行业。
电商网购业务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物流业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然而物流行业相对的落后状态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时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7%,美国上世纪就已低于10%。而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市场研究公司 Yankee Group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每年约为 400 亿美元,相当于其销售额的 3.5%,只要看看堆满空集装箱的世界港口和跑冤枉路的集装箱卡车就能明白这一点。
此外,低效的物流供应链消耗了更多的油料,造成大量的碳排放,污染环境,损伤了产品竞争力。我们知道,汽车、轮船、飞机每天都在陆地、水面和天空留下碳排放的足迹,不但产生油费,还增加了成本。为发展绿色产业,时下英国的零售商会在产品包装上粘贴一条标签,标明碳排放量,当产品价格都一样时,顾客会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专家认为,也许不久之后,欧美国家会在碳排放标准上设置门槛,如果中国产品碳排放量达不到标准,或将失去出口的资格。为此,欧美零售商、消费者将来会选择更多来自巴西、墨西哥的产品,因为来自中国的产品运输路线太长,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大为增加经营成本。
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推进我国物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成本降压、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多层因素的推动下下,催生了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 ILS)。智能物流,又被称作智慧物流,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全面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智慧物流”风生水起,应用广泛成效明显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许多大型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而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随着全球技术的日趋进步与广泛推广,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亦纷纷进入国内一些企业和公用单位应用领域。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先进物联网技术特征,打造智慧物流。
时下,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实现智慧物流,以较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四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德隆物流公司每辆配送车上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通过网络与客户共享物流信息。被德隆物流运载的产品则在包装中嵌入RFID芯片,芯片具有识别各种产品特性的功能。通过芯片,在物流过程中,不只是物流公司,相关的物流客户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物流货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而物流货物上的芯片,装卸时会自动收集物流货物内容的信息,卸货检验后,用嵌有RFID的托盘,经过读取通道,放置到具有读取设备的货架,物品信息就自动记入了信息系统,实现精确定位、入库,缩短了物流作业时间,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中远物流包揽了几乎所有家电企业的物流配送,如海尔、海信、康佳等。以海信为例,中远在西安、沈阳、天津等都设有制造工厂,如何把每一台冰箱以最优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低的碳排放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全国近八千个销售商手中,对中远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后来中远采用IBM的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创建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通过智慧物流系统,中远成功将全国分销配送中心的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分销成本削减23%,节约了25%的燃料,并减少了10%~15%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83公顷阔叶林。
食品跟踪与追溯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国内智慧物流的一个亮点。如在一个现代超市,各种食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拿起一只苹果,再用扫描器对准苹果的条形码,瞬间,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运输”、“果园”、“超市”三个项目。点击“果园”后,苹果的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农药喷洒时间及数量、采摘入库时间、装车出库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运输公司名称、驾驶人及行驶路线等信息便自动展现在记者面前,而那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还可以通过点击运输过程中的不同地点,轻松获知温度、湿度等情况。
而目前,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
企业如何创建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我们离智慧物流或已不远。先进的企业及其CIO应洞悉未来,先人一步,提前布局,把建设智慧物流迅速上升为企业战略,抢占先机,全面建设推广智慧物流,使之成为驱动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而未来在引进物联网、推进智慧物流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未雨绸缪,遵循怎样的推进步伐、建设内容,创建企业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愚以为:
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建立内容全面丰富、科学准确、更新及时且能够实现共享的信息数据库是企业建立信息化建设和智慧物流的基础。尤其是数据采集挖掘、商业智能方面,更要做好功课,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进行建模,为智慧物流的关键应用打好基础。
二是推进业务流程优化。目前企业传统物流业务流程信息传递迟缓,运行时间长,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组织缺乏柔性,制约了智慧物流建设的步伐。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客户的利益和资源的保护为出发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包括观念再造、工作流程优化和再造、无边界组织建设、工作流程优化(主要指对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和智能监测等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三是重点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信息采集跟踪系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RFID射频识别系统和Savant(传感器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组成。每当识读器扫描到一个EPC(电子编码系统)标签所承载的物品制品的信息时,收集到的数据将传递到整个Savant系统,为企业产品物流跟踪系统提供数据来源,从而实现物流作业的无纸化。而物流跟踪系统则以Savant系统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对象名解析服务和实体标记语言,包括产品生产物流跟踪、产品存储物流跟踪、产品运输物流跟踪、产品销售物流跟踪,以保证产品流通安全,提高物流效率。当然,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要先做好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的选型工作,而其中信息采集跟踪子系统是重点考察内容。
四是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车辆调度:提供送货派车管理、安检记录等功能,对配备车辆实现订单的灵活装载;车辆管理:管理员可以新增、修改、删除、查询车辆信息,并且随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信息,监控车队的行驶轨迹,可避免车辆遇劫或丢失,并可设置车辆超速告警以及进出特定区域告警;监控司机、外勤人员实时位置信息以及查看历史轨迹;划定告警区域,进出相关区域都会有告警信息,并可设置电子签到,并最终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还要能做到高峰期车辆分流控制系统,避免车辆的闲置。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可以通过预订分流、送货分流和返程分流实行三级分流。高峰期车辆分流功能能够均衡车辆的分布,降低物流对油费、资源、自然的破坏,有效确保客户单位的满意度,对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车辆人员智能管理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式,在选型采购要加以甄别,选好选优。
五是做好智能订单管理。推广智慧物流一个重点就是要实现智能订单管理,一是让公司呼叫中心员工或系统管理员接到客户发(取)货请求后,录入客户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客户信息,管理员就可查询、派送该公司的订单;二是通过GPS/GPSone定位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派送员,将订单任务指派给最合适的派送员,而派送员通过手机短信来接受任务和执行任务;三是系统还要能提供条码扫描和上传签名拍照的功能,提高派送效率。
六是积极推广战略联盟。智慧物流建设的最后成功需要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同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各相关企业、IT公司等通过签订协议契约而结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具有节省成本、积聚资源、降低风险、增强物流企业竞争力等优势,还可以弥补建设“物流企业”所需资金、技术、人才之不足。
七是制定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智慧物流的建设不仅要加强企业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应在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智能监测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危机决策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对智慧物流建设的冲击,尽力避免或减少对客户单位、零售终端、消费者和各相关人员的人生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实现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智慧建筑研究报告范文5
本项目由高中一年级学生完成,项目实施时间为一学年,参考的教材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1.项目选择
在项目学习中,项目的选择很重要,它既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定,同时又要考虑体现该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还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并且所选择项目应该和学生日常的经历相关,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相符。
(1)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目标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传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能力水平。
高中一年级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性和表现欲,有较强的认同意识,需要同伴的认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他们的技术素养水平较低,不会综合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较大。
(3)地域文化特色。
笔者所在校的学生来自全市30多个镇区,每个镇区都有一些古民居建筑,如茶山南社古村落、寮步西溪古村落、桥头迳联古村落、石排塘尾古村落等。学生对民居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产生了较强的探究兴趣。
综上所述,笔者选取“中国民居研究”作为项目并设计相关任务,将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目标结合到项目中。
2.项目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多样,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民居。考虑到方便学生的分组,本项目仅选择“四合院”“围龙屋”“窑洞”“干栏式”“蒙古包”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进行研究。全班分五组,每组研究一种民居,分别研究它们的自然条件、建筑特色、更新发展、装饰艺术、村落形态、历史演变、民俗文化以及分布类型等,选一个最能代表该类民居的村落,研究它的特色与价值,并为它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
下面是项目任务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的对应表:
3.项目学习成果呈现
项目学习的成果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分别是民居研究报告(电子书)、申遗材料(视频短片、中英文文档、演示幻灯)、电子板报、民居网站等。这些作品通过多个活动任务来完成,一是小组分工撰写民居研究报告书各章节,二是举办“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模拟会”,三是制作民居研究电子板报,四是建设民居研究网站。
二、项目实施
项目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组织下的系列活动,其包括确定项目主题、项目规划与安排、收集资料、整理与加工资料、完成项目作品、项目汇报与活动评价等环节。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项目主题并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便开始实施项目。下表从项目的规划与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加工、完成项目作品、作品展示与项目汇报、活动评价五个主要环节来介绍“中国民居研究”项目学习实施过程。
1.项目的规划与安排
全班54名同学,分为五组,每组10~11人,选择一种民居,然后再进行组内分工,每位组员都要参与项目规划中的各项活动。
活动一:通过研究民居的自然条件、建筑特色、更新发展、装饰艺术、村落形态、历史演变、民俗文化以及分布类型等方面的内容后撰写民居研究报告,每人选择一部分研究内容展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各自撰写研究报告。下表为活动一的任务分工表。
活动二: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申请模拟会”,学生为这个申遗会准备材料和作品,作品包括介绍相关民居的视频短片、演示幻灯片、中英文文档等。下图为“活动二”的任务分工表。
活动三:在申遗会结束后,每组收集相关材料和活动一、二的心得体会,制作一份关于项目学习的电子板报,用以记录和展示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活动四:建设民居研究网站。一是项目博客,它贯穿项目的始终,用来记录小组分工、项目进展及完成情况等民居研究的过程,是项目学习的师生交流平台;二是建设中国民居研究网站,展示民居研究的资料和成果作品。
2.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加工
对项目进行规划并安排好分工后,就开始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收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各自寻找自己所研究部分的资料,但关于民居的资料很多是综合在一起的,一份资料里往往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藏夹实现资源的分类与共享,如“360doc个人图书馆”。每组申请一个帐号,为每个组员建立一个文件夹收藏其所研究内容的资料,组员在找资料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的研究资料也可以放入相关的文件夹,实现分工与合作。如下图所示:
3.完成项目作品
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学生就开始撰写自己的研究报告。教师拟定研究报告的要求与格式,并把操作方法放到项目博客上。每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子报告书。
在完成第一项任务后,各组接着准备制作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模拟会的作品材料,组员根据分工各自制作视频短片、演示幻灯片、中文文档、英文文档、电子板报等,每两位同学共同负责一项。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讲授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即各类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并每周在博客上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供学生参考。
4.作品展示与项目汇报
学生在完成作品后,分别将作品上传到民居研究网站,供全体学生交流和评价。同时,举办“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模拟会暨项目汇报会”,展示各项作品,对一学期的项目学习进行汇报总结。
5.活动评价
最后,是对项目学习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项目规划、研究过程、成果质量、成果交流的评价。评价形式以教师评小组、小组评小组、小组评组员、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各个分数分别占一定的权重,得出每个小组的得分和组员的得分,作为评价结果。左面两个表分别是小组的综合成绩和组员的最终成绩评定表。
三、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各种能力完成项目工作。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通过对博客、邮件、网络书签、网络共享等多种网络资源的利用,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不但掌握了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增强协作与交流、表达与展示、敢于面对困难并积极解决等一系列社会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养。
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因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反思性、能力培养的创新性和思维激发的智慧性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分析、判断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项目的实施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够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小组化的学习方式,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又蕴涵了分层教学;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有助于学生个体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项目实施注意事项
一直以来,学生都习惯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对于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要顺利开展项目学习,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角色要转变
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鼓励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教学方式要多样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利用QQ、博客、电子邮件等补充教学,这样一方面能兼顾到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沟通要及时有效
智慧建筑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使得水利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备受关注。特别是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利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随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进程的明显加快,对于水工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有效控制成为建设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建筑质量,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设计方案,还要加强对于施工细节的管理。
一、小型水利工程建筑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小型水利工程建筑可以分为两类,即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水利工程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和河道整治建筑物;专用型水利工程建筑为专业性建筑组成,包括小型水电站建筑、港口水工建筑、渠系建筑物等。
二、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特点
(一)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的整体性特点
小型水工建筑包括主体建筑和各种配套设施。主体建筑为水闸、堤坝、泵房以及配电室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多为日常建筑,包括存储用房、生活用房以及各种厂房等。小型水工建筑设计要从工程场地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水工主体建筑以及配套设施的设计,对设计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断地完善和处理[1]。特别是水工建筑的功能以及所发挥的作用,要通过设计使这些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合理设计,提高水工建筑工作效率,以达到小型水工建设的目的。另外,由于水工建筑施工建设多为滨水而建,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地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避免破坏工程周围的生态平衡。
(二)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的平面空间设计特点
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的平面空间设计中所涉及到建筑、水利等多个专业,需要综合考虑,做到统筹合作。设计单位要对各相关专业的设计图样汇总,并根据工程实际进行优化,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平面空间设计方案。具体的设计操作中,要从专业关系的角度将设计图纸确定下来,要求设计的内容要根据建筑功能性需要合理规划,将设计样式确定下来,拟定空间结构[2]。
三、小型水工建筑施工特点
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水资源调节、防洪排涝,对自然生态环境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比较常见的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堤加固工程、渠道防渗工程等。由于工程延续时间长,耗资大,且在工程施工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施工时出现问题,因此,对于小型水工建筑施工特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型水工建筑工程量小,施工项目多
小型水利工程的单项工程量不大,比如说一个抽水泵站的施工建设,主要的施工项目就包括建设进出水口、站房的施工建设、安装设备、硬化应急绿化道路等,其中需要涉及到的专业就包括施工的放样、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的安装、钢筋工、模板工以及混凝土工等。但是因为它的规模不大,有些泵站装机只有几十千瓦,泵房屋盖的混凝土也比较少,这样就会给施工管理造成比较大的麻烦。
(二)小型水工建筑施工具有季节性
小型水工建筑施工往往是在一年当中的枯水期进行。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对于工程质量没有严格把关。为了保证水工建筑施工顺利完成,就要提高施工质量,在保证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对建设管理要求严格规定。水利工程施工场地环境局限性较大,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都会随着季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现场环境以及场地温度、受水文条件影响的程度以研究[3]。特别是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考察、勘测工作,以避免工程施工中受到影响。
四、小型水工建筑设计的完善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设计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工作内容是对水文参数以拟定,对施工场地的地质问题以明确,还包括小型水工建筑的建筑物级别、形式、轮廓尺寸以及枢纽的布置方案,还要明确主体建筑施工的方法、进度等,以对小型水工建筑的工程成本以确定。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确定小型水工建筑的等别,还要对特征水位、坝型、输水线路以选定,进一步确定主建筑的形式、尺寸和枢纽。然后,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施工设施以及运输等等确定下来。同时,还要论证分析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做好工程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避免小型水工建筑施工中影响到环境质量[4]。
(三)对设计方案以优化
当小型水工建筑的施工图纸设计完成后,要系统化分析建筑设计方案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和刚度,并优化建筑设计方案,以使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还能够提高施工安全性。为了进一步确保水工建筑的安全可靠,要注重抗震设计并进行验证分析[5]。
五、小型水工建筑施工的完善
在小型水工建筑施工中,要根据行业建设标准对工程施工的程序和标准以明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实施。小型水工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它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出优质水利工程。
要强化小型水工建筑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是加强对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上的管理。当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有出入,就要做好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协调工作,经过变更处理后,能够确保水工建筑施工质量符合要求[6]。在水工建筑施工之前,要审计图纸,与施工单位做好交底工作,使施工单位对于图纸的信息能够准确理解。核查和检测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建设质量标准来执行。关于人员的管理,要以培训的方式对有关责任人开展教育工作。施工人员要接受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以避免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虽然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施工难度并不会降低,因此而对于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水工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对于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并实施必要的施工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文俊,姜伟华.水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9):132-133.
[2]廖炎杰.高科技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方向[J]. 价值工程. 2011(12):15-17.
[3]王智慧,冯艳丽.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 [J].科技资讯,2013(05).
[4]刘兴华,葛连东,刘培山,陈伟,张新丽,张波.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新进展[J].科技与生活,201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