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1
1.引言
农产品冷链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类等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个要素,并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
河南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又具有承东启西、传承南北的地理优势,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障消费安全、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分析
2.1.1地理优势
自古,河南省就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改革开放后,河南成为东西交会、南北沟通的中枢地区,也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北部经济开发地区过渡的中间地带。同时,由于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省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民航交通运输网络初具规模,为我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1.2市场优势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肉制品行业集中度高,食品加工业发展迅猛。伴随着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加工的快速增长,冷链物流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河南是全国的人口大省,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据相关统计表明,全省易腐食品的总消费量约为8000万吨/年,而目前已应用的冷链消费仅为700万吨左右,存在着巨大的空缺。
2.1.3产业优势
河南省的冷链物流发展在全国属于先进水平,不仅拥有较高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的各类企业,还形成了较强的冷链物流装备制造能力。
首先,我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其次,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如:众荣物流、双汇物流、众品生鲜物流等;再次,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初具规模;最后,河南省冷链物流设备制造产业发达,拥有冰熊、红宇等一批冷链装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所具备的资源和服务为河南省发展冷链物流业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2.2劣势(Weakness)分析
2.2.1技术劣势
冷链整个过程要使用低温贮藏以及特殊设备,对冷链物流技术含量较高,作业难度较大,预冷、制冷系统也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运输和仓储成本是一般货品的2-3倍,且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另外,冷链物流的高投资成本也成为制约河南省的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大规模、高水平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
目前,河南省开展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食品加工企业自营物流。尽管已经出现了具备一定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从服务业务领域、服务范围的覆盖率,还是服务的时效性和质量上都无法很好地满足河南省各类企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
2.2.2人才劣势
与常温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要求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冷链物流人员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例如,冷链物流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还必须掌握冷库里的压缩机等设备的使用;除此之外,冷冻技术与产品特点等也是冷链物流人员必须要了解和熟悉的。但是由于冷链物流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很多,所以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专业人员就必须对物流管理、系统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食品工程等知识都有系统的掌握。而我省的相关高职院校并没有直接的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使得河南省冷链物流人才储备严重短缺,严重制约了我省冷链物流的发展。
2.3机遇(Opportunity)分析
2.3.1国家政策
无论是国务院还是河南省都先后出台政策,明确指出要重点打造以食品冷链为首的十大物流行业。这一系列冷链物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河南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2.3.2潜在的市场
河南省是冷链相关产品的主要输出地之一,发展冷链物流有着强大的产业支撑。我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但河南冷链物流的市场缺口巨大,所以,发展冷链物流前景广阔。
2.3.3食品质量安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成为确保食品的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但大多数食品的分销渠道都没有严格的冷链控制要求,79%的易腐食品在运输中没有温度监控,超过60%的零售商在接收到物品时不进行温度测量。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居民对于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社会对高价值的易变质、需冷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加大了冷链市场的缺口。
2.4威胁(Threat)分析
2.4.1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除了本省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另外,传统物流企业也开始涉足冷链物流业务,如中外运等,凭借已有的物流网络,通过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冷库网络,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同时,以众荣物流为代表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快速成长,国外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如夏晖集团、招商美冷等,凭借其拥有的技术、资金、人才、经验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也开始在河南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2.4.2行业标准不规范
在国外,冷链标准是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积累出的流程规范,是企业共同推动的,通过行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而在我国,目前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既不健全也不规范。第一,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众多,使得标准并没有形成体系。第二,一些冷链物流行业出台的标准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大量的标准涉及的都是技术问题,却忽略了对一般水平的规定。第三,标准众多却无约束力,名目繁多、相互交叉且无实际约束力的冷链物流标准,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几乎没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2.4.3成本控制难度增大
冷链物流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成本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初始投资来看,冷链硬件设施是冷链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冷库和冷藏运输设备两方面。一个中等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其固定成本投资至少也需要几千万元,远高于一般物流企业。从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来看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时,由于不同的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运输线路各有不同,很难整合客户资源来开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对各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冷库闲置、车辆空置空驶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机会成本。此外,国际油价的变动、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等,都会进一步加大冷链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难度。
3.大力发展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3.1加强冷链物流系统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一个地区的农产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农民通力合作。我省应该结合河南省省情,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从河南省实际出发,制定农产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增强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加强冷链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冷链行业组织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和农村中介组织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3.2建立多种模式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形的农产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食品冷链体系;二是以保证大量农产品的一般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根据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生鲜农产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3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技术
在冷链物流的硬件规划上,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提出冷藏链硬件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
冷链物流系统的软件规划就是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它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4个子系统的规划。引入信息系统既可保证冷链农产品和物流方向正确,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农产品成本,使其尽快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B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做到上下游各方信息共享。
3.4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农业产业化运作中,是目前的主流趋势。河南省在建设冷链物流时,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来,尽量把链条做到最长、最完整,加固其上、中、下游的联系,将原本简简单单的一段链条无限延伸。由于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木高且回收期长。应在政府的支持下,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
3.5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推进专业认证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外,政府为确保冷链物流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最大农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方面。我国政府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绿色农产品”行动,争取在农产品质量标准方面与国际接轨。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应该制定各项法规,对我省的生鲜农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实行全面质量监督与管理;除此之外,积极推进有机产品、 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使河南省更多的生鲜农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3.6采取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冷链物流
以河南省目前的平均消费水平,全面普及冷链物流的可能性不大。本着一种探索的精神,采取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从建设特色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入手,发展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目前为止,河南省已逐步形成以鹤壁、信阳为重点的禽肉;漯河、周口、许昌为重点的肉类;郑州为中心的食品加工;三门峡为重点的苹果;南阳、商丘为重点的辣椒;信阳为重点的淡水水产等出口基地,如果这些出口基地都有完整的冷链系统与之相配套,我们有理由相信河南省的生鲜农产品对外贸易将更上一层楼。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2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物流配送;对策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第三利润源泉”,特别对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由于当前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个性化,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以较大优势占领市场,物流对零售业企业在当前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零售业物流的内涵
关于物流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常可以理解为实体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流通过程。零售业的物流是随着零售业产生的,承担着商品从生产者或批发业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功能,消除生产地或批发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弥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并由部分的商品的简单加工。现代零售业物流是零售商在其购、存、销业务活动中,商品从供应商经零售商向消费者移动的物理过程,包括商品输送、搬运、保管、包装、配置和陈列、简单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功能要素,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商品的部分形质改变效果。
二、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流对零售业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现代物流高度重视,并认识到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球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的物流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国内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到社会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比率在国外是高得不可想象的。一件普通的商品其物流成本大概占成本价的30%至50%,一些对时间、空间要求苛刻的商品的物流成本都达到成本价的70%至90%,因此,国内零售商物流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成本。
2、物流规模有一定局限
2004年12月我国零售市场已对外开放,外国零售商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统一的高效采购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在华扩张。我国的零售企业很多,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经营,因此物流规模还有一定局限。
三、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研究。
1、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如何降低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要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就要加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即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自身所有的外部资源,就能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
2、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对于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如“人人乐”,要能更有效得加强物流管理,就要实现物流信息化,条形码技术应为更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便利店、超市、商品流通等领域。之后,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成为物流自动识别领域一亮点。沃尔玛公司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补发货系统和激光识别技术,也为沃尔玛节省了很多成本。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尽可能的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零售业物流领域,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改变物流观念,加强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即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具体含义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指在整合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现冷链物流业务,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中,肉制品、乳制品、农产品、速冻食品占有相当大比例,而对于这类特殊商品,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业务逐渐被实现,冷链物流是基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 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进而促进零售业物流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零售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其物流管理,只有采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措施,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经验,改变物流观念,开拓新的物流模式,才能够使我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
[3]黎继子,杨卫丰.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
[4]韩志华,杨春艳,孟祥明.沃尔玛连锁经营战略带给我们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3
如果说共同配送是物流业的一个大主题,那么冷链物流就是这个大主题下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专题。因为,城市共同配送目前最大的难点就是“最后一公里”,而和“最后一公里”关系最密切的恰恰是冷链物流行业。
近年来,食品宅配的蓬勃发展,使农产品冷链“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加凸显。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单个企业独建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回收期较长,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冷链配送服务是不经济的。结合我国的冷链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必须整合社会冷链资源,走联合经营之路,这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独自或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其好处多多,具体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大层面来分析。
微观实现企业互利
从微观角度看,第三方物流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单个企业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散,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享良好市场环境。
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冷链网络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城市节点构成,这些城市的节点不仅仅起到温度的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集货或分拨。采用“共同配送”的城市配送模式,可以使得通过网络化操作的物流运作其成本更加经济。众所周知,全程冷链运输的价格相对其他的货物配送,成本相对较高。哪怕只是一件货,也必须用冷藏车进行派送。如果能搭建一个平台,将所有需求组合在一起,通过集聚货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仅能为有冷链要求的企业改变营销思路,也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而对于有冷链物流需求的企业来说,如果将产品冷链运输环节外包出去,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在运输车辆购买、车队建立、冷库建设等多种冷链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可将运输责任转嫁于第三方,一旦由于运输不当而出现了问题,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也能够降低企业的相关运营成本,减少这方面的人力、物力支出。
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没有能力自营冷链物流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冷链物流是得不偿失的,而完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能够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物流服务,帮助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从而以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有助于冷链企业规模化发展
当前,冷链物流企业普遍仅重视发展冷链物流的仓储、运输等单一环节,没有把冷链物流放在统一的食品供应链中来考量,这就使得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间缺乏统一的规划。这种零散的冷链运输模式,让冷链运输效率低下,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果能用共同配送的方式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并且合理调配,则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助力冷链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并提升本地农产品和冷链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批较有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其成功的前提都是首先实现了共同配送。如快行线、光明领鲜、双汇物流、众品物流等,都在全国实现了冷链共同配送,业界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冷链蜘蛛计划”。
宏观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讲,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能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根据初步统计,我国约80%的肉类、7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未实现冷链全程保障。一个普遍现象是,冷鲜品物流“两头冷、中间断”,而“从厂门到店门”这段“中间”的冷链物流过程亟待规范。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冷链共同配送体系的支撑。
如今商超的不少配货商,冬天还在用普通货车加棉被的方式配货,而小型超市根本没有检验货物温度的能力。正如光明领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海平所说:“就上海而言,小超市和便利店遍布全市,不可能每家都配一台冷藏车,城市交通也不允许这么多冷藏车大规模集中上路。”
两种模式的探讨
第一种为联合模式,我国农产品或者食品批发市场,常常结集大量的食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冷库企业、冷链运输企业,甚至大量的个体经营户。相关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这种模式适应食品冷链涉及面广泛的情况。
第二种为整合模式,目前,我国的冷冻冷藏物流服务商多为小企业,但是大多积累了一定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和特定的客户群。因此,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资金、管理和网络优势,整合众多小型冷藏物流服务商的现有资源,在冷藏物流项目的不同环节上,与小企业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系统,为冷链需求方提供完整的冷链共同服务,使冷链配送服务更大程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护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整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观察,2008.12.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5
关键词:咸宁物流业 农超对接 冷链物流
一、咸宁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及市场优势
(一)咸宁物流业发展的环境
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长江黄金水道依市而行,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纵横南北,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存,区位适中,交通便捷。全市现有通航里程564.4公里,以长江码头建设为重点,兼顾主要内河码头,加快形成了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运输体系,新建了石矶头1000吨级码头1座,加快黄沙、赤壁、陆溪、鱼岳、潘家湾和牌州6座码头的完工配套,使港口装卸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共有生产用码头58座,泊位85个。2006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达到1226万吨、货物周转量11.68亿吨公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4.02万吨,分别是1990年的1.4倍、1.2倍、8.6倍。邮政业务量11317万元,是1995年的1.3倍。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十二五”时期,充分依托湖北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逐步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将武汉城市圈的现代物流圈建设成为以武汉为核心枢纽的华中现代物流中心区的总体目标要求,咸宁要加快接轨武汉,以市场及产业需求为导向来建设物流供应链。努力使咸宁市成为武汉城市圈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服务特色农业、电力、纺织、森工、机电、汽配、冶金、建材等产业,重点建设咸宁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区、咸宁临江港口物流园区和咸宁永安商贸物流园区。
(三)咸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咸宁市咸安区地处武汉市1+8城市圈,有武汉“后花园”之称,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城市,而咸宁依托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等,构成了区位优势。咸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一是要大力加强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连锁配送中心、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等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并争上粮食物流项目和建设流通加工型现代物流园区,以此来提供优质服务,并为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和强力支撑,使咸宁成为网络鄂南、辐射湘鄂赣的区域性农副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和江南重要农产品集散地。
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咸宁已初步形成电力能源、纺织服装、森工造纸、机电及汽配、冶金建材和特色农业6大支柱产业,农业已形成楠竹、苎麻、茶叶、畜牧、水产、苗木花卉、有机水果、蔬菜等十大基地,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二、咸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一)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
咸安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位处咸安经济开发区内,距咸宁中心城区约5公里。园区发展定位:依托咸宁市咸安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资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走集约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展示、销售、物流于一体,打造咸安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园区从功能上分为:农产品加工区、配套产品加工区、产品展示区、产品研发区、配套居住区、物流中心。六大产业分布:森工建材、苎麻纺织、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水产加工、饮品制造。依托咸安丰富的桂花原料资源,整合咸安区从事桂花加工企业,形成桂花食品产业链。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园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突出平台建设、调整结构、创造环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或优势产品,拉长产业链,实施链条式开发,增加附加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信息化程度低,管理体制有待改革
由于咸宁市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传统规模企业演化而来,物流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差,物流设施设备水平落后,还未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农产品特别是季节性、区域性农产品滞销时有发生,而且频度在增加,推动产区和销区对接工作。
我市物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不能很好地开展业务外包,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不畅,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资源闲置分散、增量资源浪费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整体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
咸宁市最大冷链物流即将建成使用,咸宁市咸安区供销百源物流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冷链系统,物流系统,设备购置等,集冷冻、冷藏及物流配送、销售农产品功能于一体。项目于2011年开工,本着边建设边收益的原则,部分仓库已建成投入使用。整体项目计划于2014年全部完工。现有分散的经营模式难以整合现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主要是由以前的运输公司、冷藏库等单位发展而来,经营模式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缺少联系。由于利益和体制因素,各种信息交流欠缺,各自独立运营,整合难度较大。
三、促进咸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咸宁以开发“四乡六业” ,实施“特色农业”战略。咸宁嘉鱼蔬菜基地,嘉鱼水产基地、崇阳水果基地、咸宁桂花苗木基地等。生产的水果、蔬菜、鱼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消耗。
建立蔬菜、果品、水产物流冷链是提升农产品产业绩效的基础。为了保证质量,嘉鱼蔬菜、崇阳的水果、咸宁的桂花等从采摘直到销售,冷藏链的预冷保鲜、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特殊的冷藏链专业技术和先进的供应链综合管理技术给予支撑,使整个冷藏链完全保持在一个完整的低温链中。
蔬菜采摘后未经预冷在运输途中,还是会腐烂。蔬菜采摘后携带大量的田间热,呼吸热会使环境温度升高,促进呼吸作用加快,减少寿命。运输中需要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才能有效保证货物的保鲜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进入批发和零售环节后,需要继续保持低温或冻结的状态。
(二)加大农超对接力度
咸宁农超对接,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引导规模菜农和当地的大、中超市形成对接关系,达成销售协议,让农户走出了卖菜难的困境,也是市民“菜篮子”和农民“钱袋子”的对接,实现了最大的双赢。采取“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的方式,直接将部分蔬菜卖入学校、企业的食堂。可以在城乡结合部及城市大型社区推广平价蔬菜连锁店,减少菜场菜价肆意上涨,不做“秤上文章”进一步推进“农社对接”。
农企对接工作,不仅受益农民也受益企业。政府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在当地建设冷库、净菜加工生产线和蔬菜检测中心、桂花食品的加工等基地的配套服务中心,保证农产品质量和货源供应,是完善农企双方合作机制的关键。加强农企、农超对接也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提高品牌效应,可通过促进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使居民得实惠、农民促增收。
咸宁市还应加大对合作社、基地参与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的政策支持,不断地拓宽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渠道,鼓励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建设冷链系统、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等,形成超市+基地对接、超市+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最终实现双羸的目的。
(三)加工农业推广技术力度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快速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随着特色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各县区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需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着眼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密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生产、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流通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实现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http:///(国家统计局网)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6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共同配送模式
1 引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逐步加快,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生鲜农产品特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上市时间集中,农产品收购者常压低收购价格,导致菜贱伤农、农产品滞销、腐烂。同时,由于冷链物流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导致冷链成本偏高。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快,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冷链设施落后、物流企业小而多、行业标准缺乏等问题都对冷链运输提出了挑战。据此,本文结合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改善冷链物流的战略。
2 文献综述
上世纪中叶,冷链物流就已在西方国家获得高度重视。美国学者提出的“3C原则”、“3Q要求”、“3M条件”,为冷链物流奠定了基础。我国学者也对冷链物流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丁俊发认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缺少统一规划和协同。张喜才等指出我国农产品冷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产地、批发市场以及销地配送中心。文晓巍提出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散、乱的特点。以上学者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方案,但仅聚焦在个别领域,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共同配送为切入点,探究冷链物流的发展新模式。
3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存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由农户、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这些节点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物流模式。随着农产品电商化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冷链模式的比重持续提高,但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小。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需经过农户、产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等多重环节,物流主体以贩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和个体运输人为主,第三方冷链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发展缓慢。经过多次周转,农产品的流通时间长、腐烂的风险大,各级流通者的加价也导致农产品的最终售价高。我国农产品物流具有规模小、分散化、多环节的特点,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物流成本占总流通成本的30%~4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仅占10%以下。
4 冷链物流的模式创新
4.1 依托农产品合作社,建立产地共同配送体系
农村作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的起点,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农村冷链基础设施落后、冷库容量低,可储存的农产品数量少,农民担心农产品腐烂,因此将农产品一次售完。农产品上市时间集中、到期一次出清,前来收购的农产品经纪人往往将价格压得很低,极大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出现“菜贱伤民”的现象。农产品跨季节需求强,缺乏冷库的储存也会导致供需失衡。相比于规模小且分散的个体农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具有更高的组织效率、拥有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依托农产品合作社,将众多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建设冷库和冷藏车等基础设施、共同使用,能有效解决个体农户自营物流落后、规模小的问题。合作社通过提高运输规模,进而降低单位冷链物流成本;利用自建的冷库储存农产品,合理调节供需平衡,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农产品因一次出清导致的价格偏低问题,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的“小生产、大市场”结构类似于日本,日本正是通过专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将众多小农户集中起来共同应对大的市场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农产品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无法发挥共同配送的功能。因此,可以冷链物流为基础、以地域为纽带,实现一定区域内各农产品合作社的联合,利用不同农产品成熟期的差异,将其分期分批入库冷藏,充分利用冷链设施。此举也可有效缓解农产品跨季节需求的压力,提高农户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定价权,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规模配送也将降低单位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既能扩大需求、也能实现惠民。
4.2 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销地共同配送体系
我国目前的批发市场以交易为主,主体众多,物流规模小而薄弱,在冷链方面的投入尤其不足。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导致物流效率低、冷库利用率低、单位物流成本偏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配送模式是由批发商组织货源,自行安排后续的配送环节,这就导致批发市场的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环境脏乱。
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利用掌握的市场供需信息和自有的冷库,以共同配送为切入点,联合众多经销主体和周围的冷链物流企业,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建立大型的配送中心,进一步拓展自身的职能范围。这样不仅可以为驻地批发商提供一体化、综合性的物流服务,还可以实现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零售终端的小批量、多品种、多频率的配送,缓解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困境。共同配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从单一的批发交易转型升级为集农产品交易与展示、冷库储存、共同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同时也可使驻地批发商避免从事繁杂的物流业务,增强其主营业务的竞争力。
4.3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共同配送网络
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作为连接产销地的中间环节,其时效性和保鲜性十分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逐步推广和应用,通^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可引导物流节点企业实现物流活动的无缝衔接,为共同配送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农产品流通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全过程涉及的物流主体众多、环节繁杂,需经多次中转配送才能完成,但目前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大规模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在共同配送的基础上,仍需要依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和物流操作的可视性,大力推进“一站式”冷链配送网络的建设,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在共同配送联盟节点企业间的标准化操作、快速流转与无缝衔接。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可通过事先制定明确的物流配送协议,有效监控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全程操作的规范性和温度控制情况,杜绝为节省成本而故意不制冷等违规行为,切实保证生鲜农产品品质。
5 Y论
共同配送能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但需要进行系统建设。任由市场发展会导致过程漫长,因此相关主体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从各方面着手共同推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
首先,政府必须起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也要提供财政支持以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促进企业加快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主动从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向共同配送联盟体系转变,快速提升自身的组织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并购、优胜劣汰,催生综合化、一体化的全程冷链物流企业。此外,也要鼓励相关农业企业改变“小而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努力将物流业务外包,持续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12):133-135.
[2] 赵琦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5,16:27-29.
[3] 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80-82+84.
[4] 任宏达.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2:1-2.
[5] 黄圣晶,马晓旦,夏晓梅.我国生鲜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系统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191-193.
[6] 王微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5:66-67.
[7] 宋志兰,于皎,李婷.“农超”对接背景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面临问题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17:72-73.
[8] 王志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15,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