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改进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改进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改进建议

智慧课堂改进建议范文1

一、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目标

一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减少讲授环节,以学定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焕发课堂的生机活力。

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阳光自信、卓尔不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是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规范、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引领的导学案”为着力点和路径,以“合作探索”为组织形式,借助平板电脑,落实“预学、导学、合学、延学”四大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施策略

1.建章立制,学术引领

学校结合过去几年课改经验,制订了《沧江中学“智慧课堂”实验改革实施方案》,设置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综合评价等内容。同时,分别成立“智慧课堂”实验领导小组和“智慧课堂”实验项目教研小组,由校长挂帅全面督导,副校长负责具体的组织和监督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让教师们深刻领会课改精神、深入参与课改活动,并为课改的推进提供指导和助力,校长赵文林作了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验的动员报告,后又作了“走在课改中央”“可见的学习”等主题讲座。

3.开展培训,提升水平

(1)培训教师。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思维可视化”培训,先后组织了4次微课制作培训,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还为实验班教师配发《后“茶馆式”教学》《混合式学习》等课改书籍,使教师通过阅读领会先进的课改理念;开设“智慧课堂技术”微信群,拓宽了课改交流与研讨的空间。

(2)培训学生。针对学生独学与合学的不足,学校专门开发“独学”与“合学”两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展示。

(3)经验学习与交流。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改研讨会,并广泛联系国内课改名校,掌握课改前沿信息,剖析成功案例,吸收成功经验。同时,把课改专家“请进来”,举办专题讲座,把脉课堂,给教师们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4.大胆探索,稳步推进

(1)启动学科“种子”。组建智慧课堂实验教研小组,设立蔡海珍、詹绪琴、陈艳晖等11位学科“种子”教师,以“种子”的力量撬动改革。

(2)鼓励入模课。面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学校推行了“先入模,后出模”教学方式,组织语文、数学、物理等9个学科共27名教师上了34节次的入模课,提倡智慧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做到“推陈出新,各放异彩”。

(3)提倡探索课。为促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走在中央”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学校学术中心组织了“人人上好一次备课组公开课”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是上公开课节次多,听课人次数量大;二是涌现了一批研究型教师和一批具有典型性的课例。

(4)上好展示课。展示课是课改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强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学校课改的风向标。三年来,学校开展了各类展示课,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堂改革向纵深处发展。

三、评价

在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始终围绕“构建智慧课堂、走在学生中央、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致力于智慧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在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沧江中学风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更新了一个观念

经过实践,智慧课堂教学改革触动了教的神经,更新了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深刻领会了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教得多不等于学得多。

2.提出了一个模式

“一个模式”即“预学、导学、合学、延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先学后教”为导向,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预学,教师根据预学结果进行“以学定教”,实行“三不讲”(已学会的不讲,能学会的不讲,学不会的不讲),进行简洁的导学(一般不超过5分钟),把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为主的课堂模式。同时,每节课留出5~10分钟进行自信小测,反馈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调整。这一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改变。

3.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三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勇上、争上入模课、探索课的研究型教师,他们爱学习、肯钻研、下功夫,大胆试用新方法,对照新模式,使课改效果明显,课改成绩斐然。教师巧用微课,少讲多练,导学点拨,走在中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大胆探究、展示纠错抢答等环节,为智慧课堂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4.建立了一套制度

(1)建立了组织与管理制度。学校制订了《沧江中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等,确立了“校长(总指导)―项目副校长(组织与监督)―年级部主任(协调)―学术委员(引领、诊断)―教师(落实)”五级研究制度。分工明确、任务清晰的工作制度,保障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2)建立了服务和指导制度。建立“智慧课堂技术”微信群、微信服务号,讨论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困难,制订《“智慧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方案》,印发《“智慧课堂”平板电脑管理约定》,严格执行学术委员听课与诊断制度,及时跟进课改进程,参与课堂听课、研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保证了课改的顺利进行。

智慧课堂改进建议范文2

现象与观点

“课堂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学生自然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评价主体之一,共同参与学习评价,并在自主学习与评价过程中生成智慧,感受并获得新的成长和发展。

笔者观摩过许多教师的常态课,但很少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精准的学习评价,更多的是“好”“不错”“声音不够响亮”等一些没有具体含义的短语,不能很好地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去评价,只言其表不及其里。换言之,学生不会评价,不擅长评价。在师道尊严的氛围里,学生没能很好地享受评价带来的快乐,评价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个虚浮的词汇而已。

学生评价如此没有市场,很大程度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教师重知轻能,重写轻说,看重即时效益而忽视学生的后续发展,担心学生评价误时,甚至会偏离教学,以致教学无序,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更多地用教师评价代替学生评价,没将学生参与评价看做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

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但很多时候更需要得到同伴的认同。很多数学题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学生个体的不同解法和不同思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完全会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教师常会按一般思维进行比较择优,去繁就简,进而演绎成一种数学方法艺术地输入学生大脑,学生仅能感受到瞬间的喜悦。而让学生参与评价,便会触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神经,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刺激他们在参与评价过程中自主寻找不同思路、不同解法以及差异所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还能帮助思维独特的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追求卓越。作为教师,只有将学习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进而达至自主发展,这才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最大关怀。

理念与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就是让学生以课堂学习知识点为载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然后开展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以判断他人或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彼此共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评价,可以让学生对问题与结论有新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能力、思辨与应用能力、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现自主评价呢?

一、以生为本,让学生敢评

法国作家沃维纳格里说:“藐视人性是人类理智的错误。”新课改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人性”“生本”的凸显。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学习评价的主体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伴的学习,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评价书本,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敢于挑战权威,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们要把“尊重”落实到课堂的每个细节里,因为错误总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课堂要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不惧怕犯错,敢于在学习中暴露自己的思维,倾诉自己的想法。比如,面对新知习题的综合练习,或许多名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答案,正误结果隐匿其中。是急于梳理,还是留下空白?或许只是微笑一问:“还有吗?你是怎么想的?”静静等待的背后,学生会在比较中厘清思路,从中筛选出正确答案,还教师以更大的惊喜。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爱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续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能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当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的机会,让学生明确自主评价的好处,就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那份强烈的主动积极表现的需要。教师可以让学生给同伴的答案作出判断,给同学的回答补充依据,为同学的解题思路作出点评,为同学的解题方法提出见解,为持不同意见的两方开展观点交锋作评委,给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在课堂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是一种智慧的抉择。我们要善于发现、捕捉和制造评价的“关键点”,把更多的评价发言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给学生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在学生自主评价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评价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对学生间的评价要多肯定,委婉地指出不足,给学生做好示范,将评价过程作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拓宽时空,让学生乐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用成就感作催化剂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并使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习惯。

教学中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当一个数学问题抛出后,只要有一个学生敢于回答,同学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老师也能从态度、情感、思维方法等诸方面选择性地给予适当点评,日后,只要有回答问题或评价他人的机会,他也都会争先恐后,乐此不疲。课堂上,如果我们“只报春而不争春”,低姿态进入,让学生在各种诸如:自评、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找对子评等评价形式中“逞强”,甚至就一些开放性问题或富有实验操作性问题采取延时评价或滞后评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分析综合的能力,从而诱发新颖而有意义的独特想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点拨方法,让学生会评

教育评论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要让学生正确参与评价,促进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评价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智慧课堂改进建议范文3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观念;成功与不足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同时,它能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高效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写到:“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由此看来,教师要不断地思索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教学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为即使再完美的一节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所以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只有教师做到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1.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大背景下,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课改永恒的主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如此,教师不作深刻的反思,仅仅得到的是一些零散、片面、肤浅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也许会过时,不可能在教法上有较大的改进。经常反思的教师,其专业成长的步伐就会加快,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进行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进入21世纪,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进入角色、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学生喜欢民主、平等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期待自己在课堂上有精彩的展示,享受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要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精心打造民主、平等、包容、互助的课堂,才能使每个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拓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如,在备课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备课程目标、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学法指导,更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参与、启发学生思维、照顾个体差异以及促进个性的发展。

3.教学反思能够激发教师自觉的学习行为

“教然后知困”,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促使教师经常翻阅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和报刊、杂志,上网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借鉴名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二、如何写教学反思

通俗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即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对教学行为进行哲学思考,创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写好教学反思,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写成功之处

成功之处要有: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师生相互交融的具体做法;临时应变得当的具体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应用过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训练的到位及知识的灵活运用等。

2.写课堂教学不足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始终带着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瑕疵之处,所以要把课堂上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如教学重点突破不够;难点没有有效分解;学科兴趣的诱导欠缺;个体差异照顾不够;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处理不当;学生的作业出现差错等。

3.写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因为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快速应对,在巧妙地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自觉的行为,若不及时利用待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令人遗憾不已。

写作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不断整理、推敲、深化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只有形成文字,才能逐步深入地开展系统研究,使之完善。总而言之,写课后反思,贵在认识,贵在坚持,贵在及时。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以思促研,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最终成为一名专家型名师。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改进建议范文4

一、上交情况:

123位专任教师中113位教师及时在3:00前上交;6位教师迟交(在晚自修检查时上交)(分别是:李先明、章显军、黄贤庆、金子蓬、梁孝达、项光亨等);未交者5人(分别是:杨道密、余松青、陈吉岳、胡细枢、陈克林)。

二、检查方式:

同一教研组内,不同年级备课组互换检查;主要检查备课态度。

检查指标要点:

要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设计、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及教学后记的比例分别予以abcd等级,再予以综合评判abc等级作为学期教师考核的教案分,再在表格的优缺点栏对每位教师予以详细的优点及问题建议的描述。

三、检查结果:根据态度与教学环节的详细与完备评出a等 人。

四、总体情况(综合各备课组长的优缺点及问题描述建议的描述)

1、思想认识:

绝大部分教师在思想认同上都形成了共识,都高度认识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写教案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基本工作,备好课后,写教案也就是修正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案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课堂知识点的落实情况,最终关系到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生命线。从检查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好多年未落实此项常规检查,但本次的备课检查,引起了广大教师们高度重视。

2.情况反馈

(1)总体情况反馈:

绝大多数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结构比较完整,内容详实,条理清楚。主要体现在能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渗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能把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自己的教案中,在加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也动了脑筋。教学过程,层次清楚,能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备课。特别是部分老教师以及年轻教师。整个教案的设计过程能注重前后课堂知识点的衔接,对学生的主体活动也具备较明晰的教学设计过程。

但也有少数教师,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没有按照学校要求来备课,学校明确要求的各教学环节有严重缺漏,甚至有应付了事的痕迹。多数教师都缺漏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2)问题反馈与建议

①部分学科,部分教师的教案,仅仅体现课堂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没有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设计要求和过程。比如备课组长提及,数学组物理组化学组,很多教师的教案,只写例题的简略解题过程,而无具体方法分析过程、知识点落实过程、难点化解步骤以及知识点拓展深化的内容。

(教师的备课教案绝不仅仅是把书本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体现如何把知识点落实方法引导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学的方案)

②缺乏课堂旧知识的复习与新知识的引入环节。

(“固而知新”,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如此,更何况我校学生的基础较差;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入,将会使你的课事半功倍)

③有部分教师缺少教案的课题名称和相应的执教时间和课时。

(与规范要求不符;给管理部门常规检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④缺少课堂小结,教学后记,和对学生的下节课相应预习要求等环节。

(建议任课教师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各教学环节进行相关备课)

五、一点说明和体会

智慧课堂改进建议范文5

关键词 集体教研 幸福课堂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集体教研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操作方法

1.1 统一协同、群体钻研、分工备课

在每周备课前,教研组长制定具体计划,统一安排、分步实施。主备人在深入研究课标、学生、教材和教辅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重难点、教学环节,作业分层设计、培优补差的内容等),提前制作导学案初稿,在集体备课前两天将初稿发到每位老师手中,各位老师提前审阅,做完学案中的每一个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2 集体研讨、头脑风暴、共同提高

集体研讨时,先由各位老师交流在上一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有哪些好的方法和经验;然后由教研组长将《课程标准》在备课中再一次给大家解读,并说明其中要注意的地方;接着主备人对主备的两个课时进行说课,主要针对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方法指导、重难点进行说明,教学设计中每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怎样处理进行解读,例习题中对题目的难易程度、选则原因加以解释;每位主备人说完一个课时后,大家共同研讨,组长和主备人引导,按照头脑风暴的形式,引导每一位老师进行讨论;在全体发言阶段,每一位老师都做好细致记录,力求把好的方法和建议记录下来,每一个课时在大家的集体研讨后,教研组长再进行总结,强调本节应注意的问题,综合每个人的看法进行总体上修整,将初稿中大家认为不合适的问题进行调整,再由主备人进行导学案的二次定稿。

1.3 发挥特色、个性处理、课后小结

导学案形成后,鉴于每位教师的风格和各班的层次不一样,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这样,既吸收了集体智慧,又彰显了教师自我个性,达到了统一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结合。同时,教师在上课时,会及时将课堂中出现的不足与亮点加以积累记录,作好课后小结,并做好深层思考,以备下一次集体备课时的交流,并对先前形成的导学案作一修订和补充,利用公共邮箱,共享资源,以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更好地使用导学案。

2 集体教研模式实施的创新点

2.1 用组长引领,真诚合作,铸造和谐团队

在集体教研模式的实践中,教研组长担当起了引导培训协调的角色。对教学有成效的教师,积极总结其经验并及时推广;对青年教师的先进思想,不断激励,使之较快地成为教学骨干;对教学有一定困难的教师经常关心和指导,提出好的建议和方法,使其不断进步。在组长的带领下,每次的集体研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成了一种期待,一种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的方式,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组内进行交流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形成了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团结协作的教研氛围。

2.2 以学生为本,注重实效,创新处理教材

(1)教材所提供的情境素材往往是学生比较陌生的,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将它替换成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情景教学方式,力争让学生在新知识面前感兴趣、想学习。(2)教材是重要知识点的浓缩,往往言简意赅,导致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对这些跳跃性的内容通过集体备课进行加密,给学生的思维搭桥,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3)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以及定义一般较为抽象,容易形成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集体备课在教学中多做一些铺垫,逐步引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4)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不适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适度调整,使我们的学案最大限度地尊重教材、活用教材,让学生感到数学课不再那样深奥,而是简单易学。

2.3 靠集体教研,推进课改,打造精品课堂

通过集体备课,全组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共同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不仅形成了导学案的基本模式,也改进和创新了教学方法,教师的个人才智与集体智慧不断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提高了整体课堂质量。正是在这种集体教研中,每位老师正在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课堂,积聚了无限“正能量”。同时,授课方式的改变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学生的学习不断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正能量”。

2.4 破教学常规,有破有立,追求教学角色互换

创新是我们推进课改的追求,在集体教研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借鉴吸收,但更追求打破传统的常规模式,建立新的有效新模式,做到有破有立。例如,在作业批改方面,注重了“以人为本”的作业评语。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写了针对性强的批语,如学生做错作业出现计算问题时,批语是“再细心点,你会更加出色”;学生卷面比较乱时,批语是“思路很好,但不太美观”;当学生用了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批语是“一题多解,有创新!”等等,让作业批改成为“老师和学生说悄悄话的地方”。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更密切了师生关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利用自习时间,注重了与学生的面批,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同时能更有效地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最快的反馈。在课下辅导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精心选取适合他们的题目,题量、难度的选取要根据个人的水平,引导他们逐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他们成了数学课忠实的“粉丝”,并主动找老师要题做。同时每个班级也借助“每日两题”的活动,让每个小组轮流做题、讲解,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错题本的使用上,将错题本“一本多用”,即错题、好题、定时检测题、规律方法等集于一本,并鼓励学生经常翻看,方便而实用。

2.5 以科研为载体,促进教学,力求教学科研同进步

智慧课堂改进建议范文6

一、要求学生坚持预习,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预习是各学科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能够充分体现预习环节的作用,就容易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一些能够通过自己的课前分析研究解决的问题都集聚到了课堂,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率提高。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预习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无论是什么内容的学习,在课前都要进行针对性预习,并且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保证预习活动能够有效夯实学习的基础。其次,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方面的技巧辅导,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这一点对于加强学生预习的效果帮助较大。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既熟读教材、认真思考,又搜集资料、探讨研究,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另外,笔者针对性地提出预习的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内容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了解的背景,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了解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以及对的内容、意义、失败教训等方面初步熟悉,在此基础上开展新课内容的学习,必然能够提高互动有效性,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学习探究也能够更为有效。

二、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实现学生智慧的有效集聚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载体与组织,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更需要将学生的集体智慧集中起来,使个体学习转变为集体学习,单打独斗调整为合作探究。为了配合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笔者在历史学习中设置了互助合作小组,首先对每一个小组的规模进行适当控制,小组原则上控制在6人左右,最多不超过8人。这样的规模比较有利于在班级建立扁平化的学习承载组织,数量适中,人员规模恰当,可以保证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也能够将历史学习的各项任务承接、组织、落实到位。其次,在合作小组人员的安排分布上侧重于体现均衡原则,一个小组里面既有优秀生,又有中等生与学困生,保证小组之间基本均衡,体现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另外,每一个小组都安排了一名牵头学生,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提纲分析研究问题,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完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提高重难点突破的效率。每一位学生在小组里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知识、锻炼能力,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体现,较好地实现了历史教学的素质化目标。

三、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在历史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是一大重要目标,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针对这样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改革。一方面,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启发引导的新型模式,这样的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知实际、身心发展状况,能够满足学生历史学习中的参与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要切实转变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将自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整个历史学习的主角,在教师引领下突破难点、掌握要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充分改进,例如在《“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不再进行直接灌输与传授,而是通过一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港澳问题的由来是什么,解决港澳台问题和途径方式存在哪些异同,不同途径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怎样的显著成效,当前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如何,具有哪些积极因素及抵制因素,“”势力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不光彩角色,台海关系下一步的走向将会如何,我们应当怎样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力量?这样的一组思考题既体现了对学生知识考核的目标要求,又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教育等方面也进行了有效兼顾。在这样的思考题的引领下,学生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相互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完整、正确的答案,学习目标任务完成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开辟课外活动空间,自主实践中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