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建筑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建筑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智能建筑; 电气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一、建筑电气的定义
“建筑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包括:建筑供配电技术、建筑设备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照明技术、防雷和接地与电气安全技术、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建筑信息及传输技术等。
二、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
智能建筑的发展史,是一个从监控到管理的发展过程,也是楼宇设备监控的演变史。早期的超高层大楼一般设备非常多,诸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保安系统、消防系统、停车场系统等各种专业系统同时共存。操作和控制这些系统,仅靠中央临近室很难实现。80年代,微电脑技术的崛起再加上信号传输技术的进步,基本上实现了所有设备都可以显示于大楼内的中央监控室,并且较容易地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高了效率。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称之为(City Place)的大厦,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纷纷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楼(HI-Tech. Building),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
三、智能建筑的概念及组成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工程与艺术、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智能建筑系统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四、智能建筑电气的五个主要范围:
(1)建筑供配电技术:变配电所及建筑供配电系统;城网小区规划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2)建筑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建筑设备(继电器-接触器、PLC控制)控制线路设计、安装、维护。
(3)电气照明技术:照明配电设计、施工、维护。
(4)防雷、接地和安全技术: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施工。
(5)现代建筑信息及传输技术:电话通信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楼宇综合布线、综合布线工程测试及楼宇信息管理系统 。
五、我国智能建筑电气的发展情况
智能建筑电气按习惯分为强电和弱电两部分,强电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变配电系统、电力和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
随着光纤的广泛使用,光纤到区(楼),光纤到户(桌面),为智能建筑宽带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实现Internet接入,进行本身网站的建设,满足用户访问Internet服务的需求,在Internet上对智能建筑的某些功能进行远程监控和综合管理等是当前智能建筑信息网发展的新动向。智能建筑中选用无线通信技术是发展的趋势,今后若干年,随着Internet的无线访问、无线局域网、无线家居智能系统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无线通信技术将会在不同建筑中应用。视频传输技术的应用。在数字化社区中视频传输系统包括视频点播系统(VOD)、会议电视系统(MTV)、可视电话系统、可视对讲系统以及家庭内各种视频传输系统,这些视频传输技术在智能建筑宽带网上将会大量使用。
系统集成和信息融合是智能建筑电气发展的趋势。在目前的智能建筑中,实际上已经存在局域网、电话网、双向有线电视网和控制网四类网络。在信息化的智能建筑环境中事实上存在着数据、语音、视象和控制四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必须注意系统集成与多种信息融合的问题,其目的有利于优化网络结构、避免功能重复建设、减少投资;有利于资源集中和信息共享;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管理、集中维护以及系统的发展和扩充等。实践已证明系统集成和信息融合是必要的,其优点是明显的。楼宇控制系统集成的最新发展是Internet/企业信息网(Intranet)技术及Web技术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采用OPC技术的集成方案;产品化的集成软件。
建筑电气技术的新趋势如下:(1)采用现场控制总线技术;(2)融合弱电技术和强电技术;(3)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4)以弱电通信的方式控制强电。
随着智能建筑在中国兴起,1995年3月,中国工程建没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2004年又颁布了《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C-B50343―2004。建设部于2003年7月颁布了GB/T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从而基本上达到了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各重要环节均有章可循。
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通过对建筑智能功能的配备,强调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至今为止全国已有数千座智能建筑相继建成,令世界建筑界瞩目。
六、我国智能建筑电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具有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AC)和办公自动化(OA),简称3A系统。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展不平衡。
(2)、智能化技术和产品依赖进口,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成套的智能建筑电气系统集成产品。
七、结语
本文浅述了我国智能建筑电气的发展情况,系统集成和信息融合是智能建筑电气发展的趋势,如何应对智能建筑电气的市场竞争,亟需使智能建筑产业走向集约化发展的道路。集约化可以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将是提高我国建筑电气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建筑照明术语标准JGJ/T 119-9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智能建筑的现状范文2
1.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建筑行业的革新。近年来,智能建筑发展迅速,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顾客群体。在网络信息时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体现出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的特点。智能建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将信息化设备全面应用到建筑的设汁和施工中去。智能化的建筑具有完善信息设施、优秀的服务功能、简单的操作使用、安全的防御系统等内容,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节能环保的人性化服务。目前,各国对智能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我国也在国家颁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明确了对智能建筑概念的定义。总的来说,智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信息集成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如何利用系统集成技术使建筑物得到最佳的利用,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愉悦的体验是智能建筑的焦点。
智能建筑体现了当代人注重效率、节约资源的精神。在智能建筑的研究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上,人们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很多大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促进了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
2.建筑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
2.1 建筑智能化的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智能建筑一般包括三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以及通信自动化系统(CA)。建筑智能化主要是通过信息、资源的综合共享和各个系统间的交互来实现的。智能化技术下,建筑内部的系统都是相互联通的,通过操作计算机系统就能对大楼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从而节省人力。建筑智能化的子系统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相关电子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不断增强,建筑的自动化设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去,极大地提髙了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拥有先进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物,能够基本实现建筑功能的最优化,将大楼的供电、通风、供暖等进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全面实现办公场所的自动化。同时也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加多样化,实现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
2.2 建筑智能化的实际应用
与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建筑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点。主要体现为:
1)高效。建筑智能系统能够对建筑的常规作业进行自动化的操作,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人工操作。这既能节省人力成本,也能更加准确地保障建筑管理的高效实行。智能化还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速的信息获取渠道,利用数据库、图像、视频等众多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安全。建筑的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了视频监控技术和防盗报警技术的支持,建筑物内部的财产安全和人员安全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3)便捷。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便捷性成为人们对建筑物的另一大要求。智能建筑里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以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需要的资料,保持与外部世界的沟通,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工作任务。
基于以上优点,建筑智能化的子系统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集成和更为普遍的使用。建筑智能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集成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采用能够提高办公效率,改善办公环境,减少人为失误,及时高效地完成工作。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依靠先进的办公设备和办公技术进行信息的储存、加工、处理和传输。使用办公系统记录资料比纸质档案更加安全牢靠,而且能节省办公空间,降低成本。在数据处理上,办公技术的使用也能使信息加工更加系统、快捷、准确。
2)通信自动化系统。通信技术是建筑智能化的关键部分,能有效连接建筑内部和外部世界。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不断收集、处理信息,再把加工后的信息通过通信方式反馈给外界,从而形成一个流动性强且开放包容的信息交换网。常用的通信方式有:语音通信、网络通信和电视、广播通信。
3)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的智能化是推进建筑智能化的强大动力。设备自动化即指对建筑内部的机电设备、消防设备、安保设备等进行自动化管理。例如,对电梯、照明、排水、消防等大型机电设备系统进行自动管理,定时运行,定期检查,及时开展管理和保养工作。设备系统自动化能够极大地促进建筑设备的使用安全和性能。设备的可靠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3.结语
智能建筑的现状范文3
(商丘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文章简介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招生现状及就业前景,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形成背景、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就业趋势等方面剖析了该专业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依据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该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起源;招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98-02
1 引言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对建筑的影响越发潜移默化,科技使建筑功能有了“质变”的飞跃。现代IT技术赋予建筑以“灵魂”是对建筑最为突出的特征赋予,使可持续性建筑(Sustainable Building)具有高产出、高效能和生态平衡能力的特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使得建筑能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逐步成为具有与人和社会和谐、与人和自然平衡共生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智能化”建筑或“智慧型”建筑。
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
从1984年美国的一座38层高的旧金融大厦取名为City Place(都市大厦)开始,“智能建筑”一词便形成且得以广泛的应用。从第一座大厦诞生后,智能建筑便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形成。
我国智能建筑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是智能建筑的雏形。1993年建成的广东国际大厦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它具有较完善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CNS),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信息网络。政府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先后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规定,2001年建筑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目前,智能化建筑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表征。智能建筑可以利用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快速数据处理的手段,预先计划并周期性地作出报告,且当今世界,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应运而生了。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2006年新批准开设的本科专业,此专业的设立顺应了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历史需求。截止2009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高等学校有近30所,设置相关专业方向的有近百所,申请该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
3.1 基本概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
3.2 技术基础
(1)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构成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集中式系统、集散式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是智能大厦的核心技术。涉及通信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延伸到大厦的各个楼层及角落。
(3)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是实现大厦内部、大厦与大厦、大厦与国内、国外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现代通信的内容涵盖了多媒体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个人通信、数字图像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程控交换、信息高速公路等。
(4)照明系统
当今建筑,灯光越来越重要,且照明系统的改善、节能和科学管理在现代建筑中也被更加重视,采用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系统,合理的选择光源、灯具、电线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提高照明质量及节能效果,改善现代建筑的环境。
(5)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要求与各种灭火设施及通讯装置联动,形成中心控制系统。即由自动报警、自动启动灭火、安全疏散指令、系统过程显示及消防档案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消防控制系统。
(6)BA系统的检测技术基础
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大量检测设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设备,在智能楼宇内对各种物理量的检测与控制的执行和这些设备运行状态密切相关。
(7)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基础
楼宇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冷冻站设备的控制和监视,空调机组的控制和监视,新风机组的监控和监视,给排水系统的控制和监视,供配电设备的监视和安防系统等。
4 就业趋势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从事建筑电气的构图、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作为近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电气智能化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及经济效益,是现代建筑行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其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5 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为新开专业,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且缺乏对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目前招生现状并不乐观,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形成矛盾,除此之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满足社会的切实需求,所以,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应加大对该专业的宣传,让报考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基本信息及就业前景,鼓励学生向社会最需要人才方面发展,更要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供配电设计及管理,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修等知识技能。
2.能够从事信息科学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方面有关的工程设计、实验分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
3.能够从事自动控制工程及智能化领域的工作。
4.能够从事物业管理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5.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公司的现场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
6.能够从事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管理、调配与维修工作。
6 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综合多种学科的新专业也是一种新事物,往往新产生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疑问,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质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奠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景芝,李志平.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论[M].2005.12.
[2] 杜明芳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涵及发展定位探析[J](ICCCT2010).
[3] 杨绍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入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
智能建筑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电气;监督;控制
前言
在我国建筑系统迅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电气成了人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话题,电气工程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其强 电系统主要设备有:干式变压 器、柴油发电机、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 电盘、电线电缆 及动力照明等。进线系统一般为二路 10kV 独立电源进线,分列运行, 自动切换;配电系统大部分采用双回路自动切换方式,应急电源除了箱内设置 自动切换及整流装置外,还可能设置多套UPS电源。弱电系统主要有:楼宇自控、火灾报警、综合布线、 电磁屏蔽、安保监控、电视电话等。各系统本身设备精密,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投资、质量、工期目标明确,指标要求高,总体要创优质工程 。所以整个工程建设中 的投资、质量、工期 目标明确,指标要求高,总体要创优 的责任心严格要求,争创一流。在智能化综合大楼 的电 气施工中,着重抓住以下L个关键环节的监控,使大楼的电气系统安装达到了分项的优质工程标准 。
1.协调环节
1.1适时办理交接手续
专业队伍入场,总包单位就要求限时扫管,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允许穿线。而专业队伍从自身效益出发,匆忙办理交接手续怕漏项,总是边穿线边扫管,拖延时问。针对这个问题, 管理人员一方面要要求专业队伍增加人力, 集中扫管, 抓紧办理交接手续:另一方面要做总包方工作,办交接手续后对漏做的管盒,只要是图纸上有的,定要补做,并要求双方顾全大局,互相体谅。
1.2 现场督促补管
在穿线过程中,经常遇到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的问题;开始总包方的对漏做的管盒处理比较容易接受,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拖着不补。为此,尽量要求弱电专业施工方将漏做的管盒一次查清、搞准确,并耐心与总包方说明: 大面积的管盒, 要求一次性查清,确实不易。甲方和监理要不怕麻烦,多找双方人员交流,深入现场,找部位、指地点,随时补管。并及 时组成一个 由双方参加 的临时小组,专门处理补管事宜,防止出现 互相指责,推诿的局面。
1.3 分清专业施工界面
强电和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往往分不开,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让强电方施工有依据,避免扯皮现象。
1.4 耐心摩合,交错施工 .
专业的建设,调试,需要精心布置,早做分析,进行协调。如:电磁屏蔽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前进,随着各专业的协调要求。电磁屏蔽挂网涉及民事风,水,电和其他专业的协调和专业一般只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利益,施工方便,没有深厚的技术测试,导致互相埋怨,嘈杂的情绪。甲方,监理人员应深入到现场,掌握专业的施工进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与风,水,电及其他专业人士必须监督土建施工,专业的施工建设前,应组织的电磁屏蔽团队汇签订,施工进度与发展的本地程序,检查落实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微不足道。做专业的建设,逐步适应计划,以达到一个更好的运行中,高品质的保证。
2.设备环节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环 节,“ 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 实际、抓住工程 中的关键环节、 坚持报难制度、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 避免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状 态的发生。
2.1 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 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 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问题,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 造成供电可 靠性下降, 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 为此,对配电装置从设 备进 货到安装调试,都要毫不放松,严格 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大楼 内变压器、 高压开关柜、 低压开关柜等设备都比较先进, 其生产厂家一般出较具规模,按常理是还会出现技术性 问题的。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经过认真检查,常常会发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 电流 与设计不符、 供货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等现象。因为整定 电流是保护下级设备和 电缆的动作值,整定电流小了, 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了,系统出现过 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 全事故,施工 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监控过程中应仔细检查,核对图纸,消除事故隐患 。
2.2 电力电缆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中使用的电缆绝大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规格从 4~85mm 的三芯至五芯电力电缆不等,如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 就会出现施工混乱、以次充好,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发生危险的现象。如工程 中电缆型号有 GNHYJE22、GNHYJE、 GNHYJV22、 GNHYJV、 GZRYJV22、 GZRUJVZRYJV 等 , 施工单位在布放强 电竖井的电缆时,将 50mm~ 的 GNHYJE 型电缆换成了 GZRYJV 型 电缆,将10mmz的 GNHYJE 型换 成 了 GNHYJV 型电缆, 降低了防火标准和使用性能。我们及时通知了路工单位并更换 电缆, 追查责任,避免了类似现象的发生。
2.3 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受 电能和分配 电能的表量也是电力负荷 的现场在直接控制器 。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能配 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 电箱 型号复杂、数量多,大建部分配 电箱还受 楼宇、 消防等弱电专业的控制,箱内原理复杂、 上下级设制合严格。电气系统路工队但多各号业又有自己的使受 用特点,在设计 中受各方干扰的情况较多, 会造成 设计 修改通知集单增加, 配 电箱 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 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专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 在 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刊进行技术审核, 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甲方、监理方应对现场的 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 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的错误 。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 合是相当严格的, 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 埋下事故的隐患。
2.4 弱电设备功能
大楼 内弱 电设备多, 专业性强,每个弱电子系统均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安装调试, 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诸多智能系统不可能都精通, 应在抓好线管、 线槽施工质量的同时, 着重对系统设备的功能进行监控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 专业队伍为了竞争夺标, 往往提出实现系统的许 多功能, 许多测控点, 而报价又不高,以增加竞争优势。在施工时,为了省钱,往往去掉某些功能,忽略一些测控点。管理人员若不按合同监控,就会使工程少测控点、缺功能。
3.严格质量监控
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 自身的素 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做好质量的监控。
3.1认真阅图是做好质量监控的前提
图纸是施工阶段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消化图纸, 对工程每一系统做到心 中有数, 才能在现场发现 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在电气施工前的每一阶段,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地进行管理,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只有利用这样的修改蓝图,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 才能纠正错误, 保证 系统的安全性、 正确性和质量的安全可靠性。
3.2 熟悉规范, 把好质量关
电气施工质量规范条框较多,监控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边干边学,不断积累,牢记规范条例。在监控工作中,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仔细认真,不怕麻烦;深入现场 , 严格质量管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J关键, 要始终把材料设备质量 的监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只有严禁伪劣产品用于工程, 才能保证电气施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3.3 实现质量目标的预控
既然质量 目标是优质工程,那么如何具体来实现呢? 我们认为:甲方、监理、施工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凡事有预则明,有明则清。反之,不预则废,在 电气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管、 补管、 交接等重点协调环节,明确关键, 制订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后 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监控。电气工程除了设备材料的施工质量外,系统的功能也是重要一环。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先进的设备不断出现, 功能不断增强, 而同一产品,功能的差异往往造成价格的明显不同。所以,在监控中,一定要根据合同仔细推敲,严格管理,实现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成为分项的优质工程的要求 。
智能建筑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
1.智能建筑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是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诞生的。它是由美国联合技术建筑系统(UTBS)公司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定名为“都市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改建后为38层,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m2。该大厦的特点是运用当时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传感器等技术对整个大厦的建筑设备(包括空调、照明、供电、电梯、消防)等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客户不必自选购置设备,便可获得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和情报资料检索等项服务。使客户感受到舒适、方便和安全。
2. 智能建筑概述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建筑功能不断朝着满足人们要求信息快捷和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智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所谓“智能化”就是采用科学有效的高新技术手段传输、监控、管理多元信息,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智能建筑发展的程度成为各国综合应用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以修建智能大厦为主导方向。
3.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通过“4C+A”技术有机组成: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athode Ray Tube, CRT)。建筑本体的基础及配套设施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提供,从而为客户营造一个快捷、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其追求的目标主要有:使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工作效率的提高及工作环境的舒适;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楼宇,减少人力成本;能够适应环境及变化。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娱乐、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图1是智能建筑营造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图。
4. 我国的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技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部分地应用于中国建筑。1986年国家的七五计划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列为重点攻关课题,并于90年代初通过国家级鉴定。20世纪80 年末90年代初智能建筑在我国兴起,自9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北京发展大厦被认为是中国智能建筑的雏形,其呈现以下特点:
1)为办公自动化创造的条件:一部分楼板荷载定为300kg/m2;在楼层高度和平面管井布局中预留配管空间。
2)提高大厦的舒适性:大厦拥有宽敞的门厅、休息厅、绿地、水池、庭园。设计办公室和整个大厦内部的空间环境、色彩环境和光环境尽求舒适宜人。
3)在节能方面:外窗及玻璃幕墙用双层中空反射玻璃,外墙、屋顶、地下一层车库与首层之间有良好的保温设施。
之后又建成了上海金茂大厦(88F)、深圳地王大厦(81F)、广州中信大厦(80F)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末,国内已建成1400多幢智能建筑,其中上海约400幢、北京约300幢、广东约250幢、江苏约200幢。其中180米以上的智能建筑已达40多幢。
5. 智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智能建筑理论没能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而得到深入研究,相关研究及技术多数建立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之上,智能建筑缺乏理论指导。我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虽然在80年代已提出楼宇及办公自动化的概念,但是直到2000年才颁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2)尽管我们智能建筑市场十分巨大,然而我国在建筑市场上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的集成产品,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国外如Honeywell,Johnson等厂商能够对智能建筑系统产品成套供货,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都比我国的高一层次,所以外国公司控制智能建筑技术及产品,工程也由外国公司把持。
3)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尽管有相对完善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及办公自动化(OA)系统),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集散式和分布式控制,但是智能建筑只集中在大城市未能推广到其他欠发达地区,呈现不均衡发展。
4)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并非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智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维修,尽管我国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水平落后,但主要还是因为我国正处于智能建筑的发展初期,很多承揽建筑工程的单位和工人鱼龙混杂,很多都达不到专业水准,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低水平的管理下,缺乏技术员工,很多设备老化,加之维修费用过高缺乏必要维护,从而使资源和设备造成浪费。
6. 智能建筑发展的建议
1)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智能化将融入到各类建筑中,内容将变得更加丰富。所以必须加紧研究智能建筑领域的理论,同时既要政府要加强智能建筑领域的资金及政策的支持。又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只有全面学习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才能赶上国际发展的步伐。
2)加强对国有智能化建筑企业的扶持,迅速建立一批品牌企业,使其具有通车与国际企业竞争,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局面。我国建筑企业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对智能化产品不断创新,保证产品质量,完善今后服务
3)深化改革工程建设体制,按照市场需求推动智能建筑的发展。建立及管理专业施工队伍,同时完善资质审查、招标、投标、监理制度使国家及投资方利益得到维护,为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要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制订技术标准,使市场公平竞争。
4)将智能建筑技术推广到民用建筑及中西部,总结东部地区智能化建筑过程的经验及教训,以高标准、高起点应用于民用建筑及中西部,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5)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发展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和经验,组织行业成立“智能建筑协会”,使行业专家学者能够互相交流研究,让理论成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6)建立一支掌握建筑智能技术及日常运行维护的队伍
智能化系统的操作与运行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及维护能力,在系统运行后,不同的操作岗位要安排相应的操作管理人员,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很多未经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在工程中负责操作和管理,出现损毁设备和系统瘫痪的现象。因此,建议高校增开智能化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为智能建筑行业输送人才。
通过技术及业务的培训,培养智能建筑物业管理队伍,并且设置智能化物业管理岗位,要求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在培训中既要让员工了解设备更新及功能升级的基本知识也要掌握系统原理、设备分布、操作方法、例行检查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
7. 结束语
我国智能建筑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而随着国家加入WTO,市场不断开放,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智能建筑必做要以人为本,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建筑的服务、管理和安全功能进行提升,同时根据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不同对其智能化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要细分及优化市场并制定能让建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总之中国智能建筑既充满希望又存在着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总结自己发展的经验,从而促进智能建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爽。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J】。2009(1)。
智能建筑的现状范文6
作为智能建筑领域的专家,郭锡坤教授退休后仍然一直奔走于各个城市的大小工程项目忙于评标和评审,年过半百的他对国家建筑业贡献不少力量,扎根行业几十年对很多工程项目曾有不少经历与感慨。今天,就国内智能建筑标准漏洞及其现状郭教授在采访中发表了许多看法。
智能建筑存在“标准漏洞”急需走入标准化时代
随着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IT技术、以太网逐渐进入建筑,将建筑带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我国建筑智能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相关标准能否顺应完善呢?针对中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现状,郭锡坤教授在采访中表示称道,在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时候,有些行业标准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必然出现标准滞后的严重现象,制约着国内智能建筑向前发展。现在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多,建筑情况越来越复杂,有些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技术发展的要求。当技术人员碰到具体的问题时,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性能指标,无法指导后期的工作。因此,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建筑服务。
郭锡坤教授还称道:“中国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经过十多年制定、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要求。由于国内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系统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有的标准的内容有不断补充的空间”。
自动化变手动、手动变不动,中国智能建筑徒有虚名,制约向前发展。
曾有业内人士称道:“自动化变手动、手动变不动,中国很多智能建筑徒有虚名”。造成“智能建筑不智能”现象的原因与当前不完善的行业标准是否有必然的联系。针对这一现象问题,郭锡坤教授对此现象表示深有感触,同时对此表示称道:“我们验收时发现有的工程“智能建筑不智能”(如自动变成了手动)。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较多(如智能设备选择不合理、工程设计方案或施工安装存在问题等),但与当前不完善的行业标准有一定的联系这是不可菲薄的事实”。另外还指出,有些先进技术能否应用于建筑,在业界还有许多争议,现在大家看见的工程标准只属于推荐性标准,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就如同其他业界专家说的那样,这种推荐性标准也容易出现一个弊端,缺乏法律强制性,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硬性约束,将阻碍各项工程质量的保证,严重影响国内智能建筑发展。
中国智能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有待加强制定力度。
据业界呼吁中称道,缺乏施工标准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只是标准问题中的冰山一角。标准不深入、执行力不强……问题也屡屡出现。
郭锡坤教授对此业界呼声称道:“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标准存在许多严重问题”。1、工程验收规定不完善、操作性较差2、能运用标准规范去较好指导智能建筑工程设计的不太多。由于实用性较差,没能使设计人员养成熟练运用标准进行设计的习惯。3、标准中“宜”字过多,“应”字过少,标准的力度较弱。
智能化建筑“标准漏洞”值得业界深思
智能化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法规落后,难以跟上时代步伐。郭锡坤教授在采访中重点称道:“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建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