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作业成本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 体系
一、引言
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缩写ABC)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全球性市场竞争的需要,产生于 20 世纪80 年代末美国的一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当今世界会计学界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作业基础预算(Activity-Based Budgeting,缩写 ABB)正是适应这种形式的需要,将作业管理(ABM)应用于预算领域的一种全新的课题。随着“作业”概念被引入到企业管理活动中并取代“部门”而成为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作业成本法相应取代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而成为企业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作业基础预算也逐步引入到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成为企业作业管理时代最主要的预算管理形式。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最初出现是为了满足新型生产组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产品品种的多样化,传统成本计算系统对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的扭曲日趋严重。传统成本计算对制造费用的分摊是以部门作为成本库,然后再将它分摊到产品中去。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先进的制造企业中,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将企业所消耗的制造费用通过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形成作业的成本,然后再将作业的成本通过作业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形成成本对象的成本。通过这一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改进了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采用单一成本分配基础(例如: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等)的弱点,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产品成本。
二、作业基础预算与传统预算的区别与联系
1、 作业基础预算与传统预算的区别
作业基础预算与传统预算不同,传统预算的重点在于成本的构成要素,而作业基础预算强调完成各种作业的预计成本。作业基础预算促进企业不断的改进。作业基础预算的编制过程有利于降低成本,消除无效的作业。作业基础预算减少了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最低水平的工作量。但是,过去人们只重视传统预算。在传统预算里,任何作业都需要资源,除非这个组织已处于困境。传统预算将范围局限在组织内部,很少考虑公司之外的问题。这类企业将供应商或顾客的行为看作是预算编制的给定条件。相反,成功的作业基础预算需要与供应商协调,需要去分析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一种控制工具,传统预算致力于使差异最小化、责任单位业绩最大化。而在作业基础预算中,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同步协调整个企业的活动,并为顾客服务。
2、作业基础预算与传统预算的联系
传统预算和作业基础预算除了上面所描述的差异,两者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知道,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更好的对企业员工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以激励员工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最大贡献。从预算控制的角度看,作业基础预算是基于作业分析与流程优化的预算,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通过作业与流程工具将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加以传递,从而及时调整,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也就是说作业基础预算是一种不断改进的动态预算,而传统预算相对来说就是静态预算,对外界的反应不及作业基础预算灵敏。
三、作业基础预算的优势
与传统预算相比,以作业为基础的预算管理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1、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由于传统预算方法的诸多弊端,已无法适应激烈动荡的环境,对传统预算管理必须进行改进,作业基础预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的。作业基础预算从战略和顾客需求出发,通过预测计划期生产、销售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从而预测相应的作业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资源的需求量,并与企业目前的资源供应量进行比较,使资源配置更加可信客观,其最大优势就是通过这种预算管理模式,力求达到企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2、把作业管理纳入预算过程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程度。将报告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采用同一种方法,增强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可比性,从而使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3、ABB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在作业基础预算法下,通过战略目标细化,将战略分解到“作业”层次, 可以使每一名员工都更清楚自己所面对的作业层面的战略目标,激发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作业基础预算以业务流程优化为前提。作业基础预算是在确认各个部门的主要作业的基础上, 进行作业分析和作业改进,从而优化企业的作业链,使得预算能够在一个合理有效的基础上编制。通过流程优化,可以使流程在对周围环境产生最低干扰的情况下运转。
5、作业基础预算可以避免资源配置的盲目性。作业基础预算是以作业为基础的,实质是将企业的资源配置于不同的作业,避免了对不增值作业配置资源。而且,作业基础预算还特别强调作业与资源、作业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有利于加强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管理。作业基础预算以作业或作业中心编制,可以消除无效作业,作业预算的透明度较传统预算大大增强。
四、基于作业的预算管理框架的设置
1、企业战略向年度预算的转化
(1)科学的战略和强有力的执行手段是企业成功经营的两个基本方面。预算是实施战略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预算管理手段必须与其他财务管理手段、经营手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为战略保驾护航。预算指标的确定与分解过程实际上是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过程以及围绕战略目标进行的资源配置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应抓好两个关键环节:即将企业的战略按实施路径的要求转化为公司的预算指标;将公司的预算指标按利润驱动因素和权责转化为各部门的预算指标。在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践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预算脱离战略。将战略转化为年度预算战略在计划和预算中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没有好的战略,公司很可能就无法充分利用其优势来把握机会。一次次的错失良机会使企业停滞不前,更恶劣的情况可能是,不当的战略或根本没有战略会使组织走向衰亡。战略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2)把战略计划行动所需要的财务和人力资源需要纳入年度预算年度预算包括两部分:战略预算和经营预算。战略计划是战略研究的结果,由公司的五年计划、三年滚动计划及当年实施计划组成。具体包括:产品开发计划、科技发展计划、人才开发计划、组织结构调整计划和资本结构调整计划等;战略预算则具体确定要求什么新的经营模式;需要创造什么新的能力;需要开发什么新的产品;需要服务什么新的客户、市场、技术、地区;需要建立什么新的联盟等,以确保战略行动计划的落实。
2、作业基础预算的实施步骤
(1)进行价值链分析与作业分析,优化企业流程因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而“若干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称为流程”位于以流程为基础的组织最上方的是客户需求。作业管理是一种支持以流程为基础组织的工具,它通过提供计划、管理、控制和指导业务作业以改进流程、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与数据来消除浪费,并实施企业的业务经营与战略。因此,企业在实施作业基础预算时,首先应该进行价值链分析和作业分析,对企业流程和作业进行优化,因为预算只有在优化和重组后的流程的基础上才有意义。(2)预测计划期的产、销量,产品和顾客的结构同传统预算过程一样,作业基础预算也需要进行销售预测。但作业基础预算法下的销售预测不仅包括将要销售的产品,还包括预期的客户。产、销量预算需要比传统预算详细的多。例如,生产预算必须包括为了达到预期总产量的所有过程的信息,如每种产品预期的流转次数、原材料的定购频率以及运输方式。对于客户,要估计订单的数量、平均的订单规模、客户忠诚度等。(3)预计作业和资源的需要量传统上,公司仅为各种作业如材料采购、工作时间、机器时间等作业做出详细的预算。作业基础预算则通过预计诸如制造、营销、销售、运输等作业的需要量拓展了这种分析。
五、小结
经过文章的论述,可以看出,作业基础预算克服了传统预算的一系列缺陷,将预算管理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可以预见,随着作业成本法的广泛实施,作业基础预算的重要性也将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1]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114-116
[2] 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1):256-258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2
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形成了一套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虽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以及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进行探索,更进一步的完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本文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简要分析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形势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
在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企业的经营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如何根据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存活下来,这与企业内部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密不可分。企业在任何的重大决策面前都需要会计成本核算作为可靠的依据,通过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各项费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通过企业会计管理可以将一切的经济活动的效益利用到最大化。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内部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有着重要的联系。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定义及其作用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定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耗费的资金的成本计算。通俗来说,就是计算企业某个生产活动的成本。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真实的成本费用数据,能够帮助管理人员相应的做出企业规划,设立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定义
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通过成本核算得到的成本费用数据,来制定相应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策略,以保证产生的质量和企业经营成果为出发点,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将成本效益利用达到最大化来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率。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作用
1.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通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得出的详细数据,企业领导者能够根据数据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资源以及生产活动的成本进行合理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资源的利用效率,将生产活动的投资支出利用到最大化,实现节约资源,将生产活动成本的经济效率利用到最大化,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2.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
通过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够大大的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节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资源。因此,在市场上与同类产品竞争的时候,我们的产品能够有价格上的优化,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能够帮助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科学有效的使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够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对生产活动的投入资金,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合理分配企业的经营利润
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够合理的分配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利润。根据生产经营获得的收入计算出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利润。再通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所得出的成本数据以及各类资源的应用数据,能够将经营利润进行合理的分配到各个部门以及各类资源上,企业的管理者能够通过详细的数据制定企业现阶段的生产经营决策与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不仅关系着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成本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影响着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会使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中会产生许多问题。下面简要分析讨论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理解不够透彻
从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现阶段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很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甚至做出一些错误的数据报表,这会导致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遇到许多困难。由于会计成本核算的信息准确,会导致企业领导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忽视了成本核算的作用,导致企业产品在市场上价格方面不能与同类产品相竞争,导致市场占有份额较少,长久下去企业的经营发展会越来越不容乐观,甚至会因为产品失去竞争力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准确
企业成本核算内容不准确主要表现为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不合理与成本核算内容不完整等方面。首先,由于企业会计人员没有根据科学的计量方法去核算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成本,在工作方面应付上级的检查。因此,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方面。例如,在对一些资源无法准确的进行计量,许多的会计人员不会将这些资源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核算成本相对于实际成本偏低,导致产品的定价降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够完整,没有将生产活动整个过程中投入的资金纳入到其中。在一个生产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将工厂里工人的工资纳入到成本,还要将前期产品设计、市场经营和营销等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纳入到成本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只有确保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确性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决策标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缺乏科学性
首先,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同,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很复杂,只选择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很难对实际的生产经验做到准确的成本核算。其次,每个企业里面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不一样。由于对实际的生产活动成本核算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成本核算上面存在着许多误差甚至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企业的决策者很难了解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企业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再次,企业领导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许多企业很难做到控制生产成本,直接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价格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企业落后于其它同类企业。
三、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相关策略
(一)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意识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认真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者应该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会计成本核算意识,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每一个会计工作人员都能够重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尽可能的减少资金的投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界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范围
只有界定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范围的前提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才能合理的将没有被纳入到生产经营成本中的项目补充纳入到其中,对于一些不能准确核算的资源,会计核算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种类的资源纳入到不同种类的成本中去。对于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能够科学性的从最初的研发阶段到产品的营销阶段所产生的成本纳入到整个产品。这样才能让管理者了解到真实的生产经营过程产生的成本,让管理者对企业的经济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
企业应该以自身的生产经营出出发点,制定一套科学的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利用不充分的情况,保证企业成本核算报表中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时候,企业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对着账目上的各种成本进行实地调查,确保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定位产品的价格区间,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企业会计高层管理者应该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为本企业制定一套科学的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体系,确保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小结
我国提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发展。而一个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因此,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定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的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这样才能达到控制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代晶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商论,2016(21):53-53,54.
[2]孙正.试论通信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J].财经界,2015(17):190,281.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 成本
一、引言
会计界对人力资本成本构成分歧一直较大,对人力资本成本计量问题上也是众说纷纭,人力资本成本核算构成人力资本深入研究的瓶颈。本文将就人力资本成本计量问题展开讨论,改进人力资本终身收入计量模型,初步构建人力资本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框架。
二、人力资本成本分析
(一)人力资本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作为已经耗费的价值,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能力在逐步形成的投资过程(也包括人力的再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成本,属于尚未补偿的投资成本(吴泷,2010)。与其它物质资本成本相类似,人力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在筹集和使用人力资本过程中所支付的代价。筹集过程中的代价主要是人力资本招聘费用,如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考试与面试费用、培训费用等(向显湖、李永炎,2004)。使用人力资本的代价(不包括机会成本或隐性成本)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中除用于补偿人力资产摊销以外的部分,即员工以人力资源为资本向企业投资取得收入中的收益部分,薪酬包括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各种经济性薪酬①和非经济性薪酬②的价值总和。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从资本性质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人力资本股本的返还,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本出资人资本收益性质的股息、红利。
人力资本成本中经济性薪酬易于统计,非经济性薪酬需要货币化,货币化的前提条件是能够商品化。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考虑,非经济性薪酬能够满足商品的条件为:首先,非经济性薪酬对员工具有使用价值;其次,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价值的成本,非经济性薪酬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复合体,具备货币化的先决条件。对非经济性薪酬计量须将企业总成本(按照现有的财务体系,将员工人力资本投资取得的收入视为企业成本,这里应将这部分剔除)支出中,属于员工非经济性薪酬部分进行归集。划分非经济性薪酬依据两个条件:一是以员工为支出对象;二是能够满足员工个体或集体的工作、生活需求。按照目前会计体系,非经济性薪酬主要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中的部分账户核算,例如劳动保护、工作环境改善、定期培训、私人秘书等支出。需要指出的是私人秘书等以企业员工为服务对象的员工,需将其总收入扣除收益部分后计入被服务员工的非经济性薪酬。具体分配方法为:集体性非经济性薪酬常规部分经过归集,可以按照企业的薪酬体系,分配于各个工作岗位,某一员工在此岗位工作,视为享受相应数额的非经济性薪酬;偶然性的非经济性薪酬,需要按照收益对象分配给特定员工,在实务中可以按照会计年度对每个岗位重新调整其常规非经济性薪酬份额,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非经济性薪酬货币化。
(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平等地位
以企业为主体的人力资源成本是立足于货币资本强权理论的提法,认为是物质资本购买、开发人力资源,形成企业的人力资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平等的契约合作关系。人类社会从商品经济时代开始,历经工业经济时代,并向知识经济发展,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由商品经济时代的被支配地位到工业经济时代的从属地位,再到目前所处“后工业经济时代”与物质资本取得平等地位,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将以企业为平台形成平等合作的契约关系。这在客观上决定:第一,企业核算对象为人力资本成本而非人力资源成本,这种成本类似于目前的股权融资成本,而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载体对自身人力资源投资耗费的价值,是人力资本成本的重要依据,但与企业人力资本核算无直接相关性;第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即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与物质资本收益率③相同,双方有平等权利从未来收益中获取自己的产权收益,片面强调任何一方产权收益都是不公平的。企业角度的人力资本使用成本即员工以人力资源入股企业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当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当期人力资本收入-当期人力资本收入/(1+当期人力资本收益率)。
三、基于消费投资属性核算人力资本成本
(一)关于消费投资属性
贝克尔提出:“通过增加人身上的资源来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心理收入的活动”,“好多称之为消费的东西,就是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消费投资能够提高人的知识技术,增加人的劳动生产能力”。人力资源载体的消费过程同时也是人力资源载体对自身人力资源投资的过程,是人力资源成本形成的途径。
由于人力资本天然依附于载体,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人力资本载体以各种消费的形式完成的。其他主体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人力资本载体为主体看是人力资本载体的收益,载体主观能动地消费得到的收益,形成对自身所拥有人力资本的投资。这种投资是否能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量取决于载体是否将其主观能动地消费质量,并且最终由人力资本市场给出判断。
(二)人力资本成本核算
将人力资本引入会计体系需要对现有会计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本文只对人力资本成本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1.人力资本筹集成本。设置“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账户,企业从外部取得人力资本过程中支出的价值,一部分由现有员工消费;另一部分由被招聘人员消费,现有员工消费的价值视为其薪酬的一部分;由被招聘人员消费的价值,若被招聘人员进入企业则构成人力资本成本,计入“人力资产”账户,若未能进入企业则计入“管理费用”。在重构的会计体系中“管理费用”账户,将不再用于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而是用于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薪酬和意外行政损失。管理费用原有内容可以分解后分别并入员工的薪酬;“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与之类似,归并原则是是否满足前文薪酬的条件。有争议的问题是员工为企业工作而消费的价值,这些价值的消费未必出自员工自愿,是否应计入员工薪酬?本文认为应计入当事员工薪酬:被消费的价值以当事员工为支出对象,并能够满足员工工作或生活需求,符合薪酬的内涵;至于员工是否自愿则属于消费效用问题,与消费性质无关,例如出差过程中在旅馆住宿可能员工并不情愿,而入住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员工也许乐于接受,我们不能以前者的不情愿则计入企业成本,后者乐于接受则计入员工薪酬收入,二者的实质区别在于消费效用的不同。
2.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企业人力资本当期使用成本可以按照如下思路构建计量模型:当期企业人力资本使用成本等于企业向员工支付总薪酬中扣除当期企业总人力资本消耗(表现为企业资产中人力资产消耗,下同)。薪酬数据容易获得,至于当期人力资本消耗可以按照改进的人力资本终身收入模型得到估计值:
3.人力资本成本核算。设置“人力资产摊销”和“应付人力资本股利”账户,企业向员工发放的薪酬,在期末汇总后,根据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将薪酬总额分配至“人力资产摊销”和“应付人力资本股利”账户,如果企业员工工资按照月份发放,在发放过程中企业会计核算视为员工预借性质,以“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期末与“人力资产摊销”和“应付人力资本股利”账户冲销。
具体核算:
(1)月末核算员工薪酬,薪酬按照预估分配于成本费用类账户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账户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预估)
利润分配——应付人力资本股利(预估)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发放薪酬
借:其他应收款
贷:银行存款
(3)期末,按照实际收益率调整各期预估偏差,并核销人力资本
借:管理费用(差额调整)
贷:利润分配——应付人力资本股利(差额调整)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人力资产摊销
应付股利——应付人力资本股利
借:人力资本
应付股利——应付人力资本股利
贷:其他应收款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贝克尔.人力资本[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89.
[3] 汪小曼,李武珍.现代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与分析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理论),2008(10):64-65.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之间原本已非常激烈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而这种严峻的市场竞争现状也为施工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够在行业中立于不致之地,实现施工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工程工项目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的控制,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能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力求将成本、费用降到最低。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获得最大的效益。
1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企业拿到中标的工程,首先对中标价格进行复合分析,哪一部分可以获利,哪一部分是让利,然后根据施工图纸,由预算人员编制工程预算(即财务预算成本)。工程预算是成本控制的依据,编制的科学、合理、实用,对成本控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工程预算的编制
2.1 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
工程预算的编制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法)、取费来编制的。目前,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有2种:即单价法和实物量法。
(1)单价法是采用地区统一单价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首先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分部分项工程量;其次根据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单价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然后根据取费规定,计算项目相关的间接措施、规费及税金等,汇总计算得工程预算造价。
(2)实物量法:此种方法是实际用工料数量来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计算程序首先利用施工图设计计算材料消耗的数量、按照劳动定额计算人工工日、按照机械台班费用定额计算施工机械使用费;其次根据人工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费用单价等资料,计算单位工程直接费;然后算出间接费、利润、税金,并与直接费汇总成工程预算造价。
2.2 影响工程预算编制的因素
工程预算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预算编制超前性注定了从一开始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问题。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一项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3个阶段,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产物,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
(2)设计修改与变更。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
(3)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繁杂的工序之一,正确的工程量计算结果是整个预算的基础。在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往往在图纸中已有明确标示。
(4)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合理正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达,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的材料及新的工艺不断涌现,导致预算定额缺项或需要编制补充定额,如缺少依据、缺少资料、缺少调查和方法,就有可能所补充的定额中的人、材、机单价是否合理,这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因素。
2.3 编制程序
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工程第一线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其预算编制需要依循以下程序及步骤:
(1)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勘察现场、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
(2)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熟悉和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及相关各专业间的衔接和所有的设计技术资料,依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合理的划分项目,了解工程的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的内容,按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注意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合理的套用定额,注意学习日常的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的含义,对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及甲方的要求也应做到心中有数。
(3)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正确的确定取费标准。一般取费时,应遵循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和规定,依据相关的要求和文件的时效性,按工程性质合理的确定取费基础,正确的确定取费标准,即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到公正、合理计费。
3 成本控制
3.1 成本目标分解
据工程预算和费用项目,将工程价款分为两大块:一块是项目直接费用即项目责任成本,包括工程完成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和其他直接费,由项目部各施工队、班组控制;另一块是项目间接费用,由项目部直接控制。对于第一块的成本目标,要按可控成本的要求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成本目标分解的越细,责任落的越实,成本费用管理的效果越好。
3.2 项目责任成本
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是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也是全员的管理。分解后的目标成本就是各施工队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标准和额度。整个经营过程自始至终围绕成本目标规定的消耗水平和费用开支标准进行工作。因此,企业需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计量、统计、奖惩等制度,全员参与,坚持做到开支有控制,消耗有计量考核,节约有奖,浪费有罚,使成本目标管理一直处于受控状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
3.2.1 直接费控制
成本目标确定后,各施工队根据已确定的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计划,计算出计划用工工日、材料计划消耗量、机械台班消耗量,确定项目月、季成本计划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
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4项内容。各施工队按目标成本计划,编制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料、机成本开支计划并下达到各班组,重点是前3项费用的控制。
(1)人工费的控制
项目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合理定员定编,制定企业内部先进的劳动定额,以确保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保护。
各施工队和各班组根据生产任务,合理安排工序,合理配置人员,避免窝工,减少返工作业,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按工作部位和工作内容统计实际用工数,将每月实际用工情况和成本目标对照,发现超用工时、人工费支出过大等问题及时分析调整。
(2)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65%-70%,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部的效益,这是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目标,重点是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和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对于主要材料和地材不仅要有金额控制计划,而且要有数量、价格、质量控制计划,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采购费用。材料采购计划不能过大,否则库存过大造成积压浪费;也不能过小,计划不够补充采购会加大采购成本。采购材料的价格和质量对成本影响也很大,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价格再低也不能买。理性处理材料价格和质量的关系,采用招标采购、比价采购等方法同供货商签订合格的采购合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钢材等主要材料要编制排版图,定尺定量,把定额损耗控制在3%以内。建立健全材料的计量、验收、保管、领退、废旧料回收等制度,根据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定额消耗量,确定各种材料限额领料总量,材料领用时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填制限额领料单,随时对照分部分项工程用料计划,发现有超领材料的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把材料消耗控制在计划之内,防止超耗和损失。
(3)机械使用费控制
充分发挥自有施工机械设备的作用,减少设备闲置,提高设备利用率。选用合格的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定期保养和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修理费用。如有闲置设备,可采用出租的方式对外出租。对于其他单位借用设备,及时办理单项费用结算,以降低设备固定费用。
3.2.2 间接费控制
间接费用是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间接费用涉及的内容很多,较难控制。因此,项目部要根据预算取费,编制出详细的控制计划和开支标准。一方面定岗定编,压缩非生产人员数量,建立项目内部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3.3 施工过程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执行的好坏,是项目成本控制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和分析,同成本目标比较差异,采取措施对目标成本执行情况检查,才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根据每月计划工作量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及实际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逐项对比。每季度终了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实际用工、材料消耗、分包结算等情况,展开细致分析,对比目标成本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保证成本目标顺利实现。
检查费用支出是否按开支标准列支,有无超支现象,分析超支原因。如果因工作量增加,在调整变更和签证的同时调整费用的开支标准,使费用开支始终保持有可比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并且还要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和实施科学的控制方法。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会使工程项目降低成本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参考文献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预结算,工作,成本管理,基础
1、成本计划与预结算
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工作,不应仅仅把它看作是几张计划表的编制,更重要的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决策过程,即选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降低成本方案。通过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按目前国内建设工程管理的普遍模式,为准确的编制成本计划,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必须重视施工预结算工作,建设工程预结算工作是成本管理的基础。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编制中的关键前提是确定目标成本。成本目标通常以项目成本总降低额和降低率来定量地表示。项目成本目标的方向性、综合性和预测性,决定了必须选择科学的确定目标的方法。 在概、预算编制力量较强、定额比较完备的情况下,特别是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编制经验比较丰富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可由定额估算法产生。
所谓施工图预算,它是以施工图为依据,按照预算定额和规定的取费标准以及图纸工程量计算出项目成本,反映为完成施工项目建筑安装任务所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它是招标投标中计算标底的依据,评标的尺度,是控制项目成本支出、衡量成本节约或超支的标准,也是施工项目考核经营成果的基础。施工预算是施工单位 (各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定额编制的,作为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中的计划成本的编制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施工预算法。施工预算法是指主要以施工图中的工程实物量,套以施工工料消耗定额,计算工料消耗量,并进行工料汇总,然后统一以货币形式反映其施工生产耗费水平。以施工工料消耗定额所计算施工生产耗费水平,基本是一个不变的常数。一个施工项目要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即提高降低成本水平),就必须在这个常数基础上采取技术节约措施,以降低消耗定额的单位消耗量和降低价格等措施,来达到成本计划的目标成本水平。因此,采用施工预算法编制成本计划时,必须考虑结合技术节约措施计划,以进一步降低施工生产耗费水平。
2、搞好工程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搞好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能够预测完成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以及大型工具的数量,并能很好的做好材料购买计划,不会造成材料缺货、积压或浪费等现象,能为购买材料提供价格参考依据,因此可以确定工程应投入的实际成本(即计划成本)。再通过与施工图预算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单位工程的目标成本和实现的利润,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工程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以获得计划利润。因此,搞好工程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准确的施工图预算是每月工程成本的基础,因为当施工预算完成后,我们可以知道整个工程的造价大约是多少,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控制每月的成本,预防出现遗漏现象。施工图预算编制,可以提高成本的效率,例如这个月的结构完成至三层梁板,这样就可以把结构预算中三层梁板的计算式用电脑抽取出来,然后打印装订,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不用每次成本都要算一遍。为确保施工图预算的准确性必须做到:了解招标文件所指定采用的《预算定额》和《编制方法》;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费率进行编制;预算编制人员应熟悉设计资料、设计图表、设计意图,确保工程项目和工程数量的正确性。
掌握设计变更及时调整预算并纳入成本核算中。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实话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作出的改变。包括因设计原因有设计单位提出的对原设计的变更和业主提出的变更要求,项目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对已有的设计资料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而引起的工程变更。应注意在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向承包人下达工程变更令后,承包人应执行变更内容,并于接到变更令后及时提交一份涉及费用及工期的变更报价书。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对该报价进行评估。如果变更项目与工程量表中某一项目的内容一致,而且项目监理工程师认为的工程量或其实施度没有造成的单价变化,那么工程量表中相应的单价将用于计算变更的价格,如果工程量的单价发生变化或变更的工作性质与实施时间,无法与工程量表中的项目一致,则承包人对有关项目提出报价采用新的单价,现场的预结算人员应熟悉合同规定,及时办理签证,善于捉住签证的机会,增加获得补偿。如果平时不注意现场签证工作积累,等到对成本的时候拿不出有力证据,当变更的工程量发生后,应当及时将其纳入当月预算,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完事性。转贴于
3、工程结算决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还与最后阶段工程决算编制的正确、完整与否息息相关,工程项目做得再好,如少算、漏算都会给自身造成损失,包括对前面的一切的成本控制所采取的措施,一切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所以最后的汇总也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中标价加上各种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费用便形成了最终结算额。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造价工程师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如发现实际支付和应收入二者之间有差距,应查明原因,确保取得应得额。
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在完成承发包合同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并交工验收之后,根据工程实话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及合同的有关规定而编制的,向业主提出自己应得的全部工程款的工程造价文件。竣工结算由施工单位编制报业主后,业主将自行或委托造价咨询部门审核,其审定后的最终结果,将直接牵涉到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如何把已实施的工作内容,该得的利益,通过竣工结算反映出来,而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是每个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竣工结算是施工单位考核工程成本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是总结和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依据。通过竣工结算,可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找出施工浪费的原因,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服务。
要搞好竣工结算工作,首先企业领导重视是前提。在现行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其首要任务是在投标竞争中获得任务,但所接任务能否盈利,又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这就牵涉到工程成本管理、竣工结算等一系列环节,企业为保证综合效益,应正确处理好各环节的关系。为此要求企业领导能尽力保证各方面的有机结合,在重视投标工作的同时在结算编制方面也应当配备足够的高水平的人员,让其参与投票决策分析。另外,为调动结算编制人员的积极性,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件,对相关工程的结算成果进行检查考核,同时还可建立以集团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现场核算相结合的一整套的成本管理体系,为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很好的组织保证。其次,编制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是编好结算的基础。要编好工程结算,编制者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能正确理解定额内容,准确套用定额项目,能对定额项目单价进行必要换算;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合同条款对该调费用进行调整;及时掌握计价信息(如各地的补充定额、规定调整的计价文件等),并能吃透精神,准确运用;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现场情况,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签证和费用计算;能主动把握索赔起因,根据索赔程序,利用索赔技巧进行索赔,同时应懂得必要的法律知识为其服务;针对新材料、新工艺,能利用定额原理自行组价等。结算编制者的工作态度是影响结算编制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结算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如果抱着算多算少与我无关的思想,只对其他人员或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被动计算,或对资料收信不全,对现场缺乏深入了解,盲目编制,则其编制结果必将有失水准。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让职工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培养他们的敬业爱岗精神。同时,建立必要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把结算编制人员同具体项目结合,安排他们常跑工地,改变以前那种坐办公室凭图纸编结算状况。
成本计算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加强;成本会计核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143-02
经济新常态下,工业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原料成本以及土地成本在不断的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出现了亏损,尤其是在我国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工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低,因此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本会计核算是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结合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包括:行政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的生产执行单位、生产人员以及其他环节。基于2013年财政部对成本核算制度的规定“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求,确定多元化的成本核算对象。”因此目前工业企业普遍采取最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资源消耗会计(RCA),其是将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因素的信息都考虑进来,满足了企业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够实现对企业成本信息的全面核算。基于当前工业企业所处于的特殊环境以及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工业企业要存在与市场竞争中,就必须要从成本管理入手,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因此需要做好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核算与管理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与否之间影响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比如企业会计核算不准确就会导致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工作不切合实际,进而导致企业所做出的决策不符合企业实际;当然如果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不完善,就会导致企业成本信息不准确,而成本核算是依赖于会计信息的,因此其结果就会导致核算结果的不科学。同理企业的经营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会计成本核算结果的,因此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目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范畴过窄
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是考虑产品成本,而忽视了其它因素。产品成本包含的内部比较多,其不仅包括生产产品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机械制造费用,而且还要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研发投入费用以及产生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损耗的费用等等。但是目前工业企业对产品成本会计核算只是考虑产品生产所产生的直接费用,而忽视了设计与间接损耗的费用。以创新型企业为例,一般工业企业的产品研发投入比较大,而科研人员的工资支出要站到企业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但是企业却在成本核算中没有体现出科研人员的费用,结果人为的缩小了成本核算的范畴,导致企业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
(二)成本核算主体不明确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贯彻与企业生产的任何环节,但是受到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目前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主体存在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一是财务人员缺乏独立的核算意识。在实践中,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不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会计信息核算,而是根据管理者的意愿进行;二是企业的生产人员参与到会计成本核算中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实践调查,很多车间管理人员没有参与到成本管控中,虽然有些企业的生产者会参与到其中,但是其存在参与程度低、参与人员范围小的缺陷。比如一些生产人员在参与企业成本核算时它们将自己划分为只是做成本搜集工作。
(三)成本核算的思想落后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模式的影响,工业企业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因此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存在思想落后的现象:一是缺乏资源消耗意识。在节能型社会背景下,工业企业对环境的损耗也属于一种成本支出,企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大力发展节能型工业,是提高企业可持续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却忽视资源消耗的计量;二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过分重视成本的降低支出,认为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就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但是如果一味压缩的话就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受到影响;三是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在构建生态资源的工业体系下,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新的会计成本核算理念,但是实际上很多财务人员缺乏创新的理念,而且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新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
三、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基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构建生态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要加强对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通过成本管控实现企业盈利价值的最大化:
(一)提高企业工作人员成本会计核算的意识
基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为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决策,工业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全员参与的成本会计核算氛围:一是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将成本核算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议程中,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杜绝出现人为干预会计信息的现象,避免出现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而干扰会计人员工作的现象;二是工业企业的生产人员要参与到成本会计核算中。生产人员处于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它们是生产的具体操作者,因此它们的行为对企业的成本支出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他们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是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承担与执行者,因此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此满足工作需要。
(二)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减少资金成本
开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工业企业内部的订单数据进行市场链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应子订单也会被分配给会计部门所属的专人负责。这种责任制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有效地实施,如果加以适当的机理及时,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任务的实现也就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应收账款。一些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形象,成立一个标志性的、独立的品牌,提升企业的信誉,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完成款项的收回。此外,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负营运的方式,即在得到订单而未销售产品前便取得账款(预售账款),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资金成本。
(三)通过逆向拉动式生产减少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成为适时制,企业所运用这种形式的生产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将客户订单的相关参数(例如对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等)要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组织生产活动的进行。这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由后向前组织生产,可以保证与各项工序相邻的上一工序严格依照标准实施。这种逆向拉动式的生产系统,可以有效保证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的环节的紧密结合,减少甚至消除企业的存货和缺陷。因为各个控制环节都有明确的订单数据作为参看,无积压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库存成本。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以及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例如技术改进、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环节流畅化等。
(四)构建成本核算模型降低生产成本
工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模型,并且将模型应用到企业生产的具体环节,以此引导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具体的成本核算模型就是以RCA核算为依据,根据作业动因对生产工序进行分解,以此实现生产资源的最大化。以某工业企业为例,企业根据资源消耗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内部生产部门岗位进行划分,以成本动因作为分配的标准,确定不同岗位的成本分配率,最后将各个岗位消耗的动因量与成本分配率将资源消耗分配进去,以此实现成本成本的降低。通过实践在实施以上的措施之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提升:精确的成本核算结果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分层级的成本信息,实现对企业绩效的管理考核;提高了工业企业闲置生产能力的预算能力,将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管理者,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调整成本管理策略,切实解决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而言之,只有良好地协调好核算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保证二者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才能实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朝晖.浅议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对外贸易,2011,22.
[2]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Z].财会[2013]17号,2013.
[3]田中禾,高颖.资源消耗会计在预算编制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