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范文1
推行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过去企业把软件作为一次性产品来卖,而增值服务却是无限的。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通过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的设计以及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来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
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通过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的设计以及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来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是继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之后的又一创新,是新经济的显着特点,也是杭州发展高端产业的新增长点。大力引导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一、目前杭州市涌现的成功商业模式
杭州市现有的商业模式主要有9类:一是电子商务类,如阿里巴巴全球B2B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二是软件技术服务类,如阿拉丁三维仿真城市平台提供商模式;三是信息服务类,如中国绿线三网合一互动呼叫搜索模式;四是娱乐与文化旅游服务类,如中南卡通影视动漫及衍生品模式;五是服务外包类,如网迅视频会议服务外包模式;六是金融投资(电子支付)类,如中新力合“点石成金”与“桥隧模式”;七是人才服务类,如网程T2S服务互动教育平台模式;八是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类,如颐高IT连锁市场经营模式;九是网络与电视媒体虚拟店铺销售类,如淘宝网C2C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二、杭州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的优势。
科技和市场有机结合。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新技术,但它比技术创新更现实。科技与市场的结合要靠商业模式创新,靠从技术研发到被市场接受的“临门一脚”。如恒生电子提供web2.0、手机银行解决方案和金融信息交换平台(e-swITch)等,充分说明只有按市场需求搞研发,依靠商业模式创新去占领市场,才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通过细分市场或改变消费方式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如“星期八公司”的网络互动娱乐社区模式就很有创意,在网上唱卡拉OK,改变了消费方式,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
推行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过去企业把软件作为一次性产品来卖,而增值服务却是无限的。软件业正在从传统的光盘套装、授权付费型,向在线托管、租赁使用、按需付费型转变。在线软件服务即插即用,用多少付多少费,还可面向全球客户,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如获得“最佳商业模式大奖”的阿里软件SaaS模式,浙大恩特公司SaaS模式。
建立国际化的服务平台。杭州注重国际化的平台打造,形成集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架构。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17.3G,因特网宽带用户120.44万户。尤其是杭州华数实施“四网合一”,打造了“无线数字城市”。杭州已有13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其中阿里巴巴拥有遍及全球的3100万用户,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更低廉的成本、更快捷的方式将信息到世界,将产品远销到全球。
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价值视角;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一、 引言
21世纪以来,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战略、创业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本质上,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做生意的方法,是企业利润实现机制和价值创造机制的结合体,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从价值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Chesbrough(2007)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创造的作用,还具有价值获取的作用;高闯和关鑫(2006)也指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优化选择价值活动,创新核心价值活动,并在进一步的重新排列和优化整合中形成。可见从价值视角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共识。
当今互联网经济时代,从互联网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十分重要。因为商业模式研究的兴起正是源于电子商务的发展(Amit & Zott,2001)。互联网消除了时间限制和空间距离,为商业模式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改变了传统运营商所提供的单一沟通方式,促进了运营商的业务转变;在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孕育了余额宝,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些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例表明了商业模式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因而从理论视角分析互联网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即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对于指导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通过文献回顾,本文发现尽管诸多学者基于不同技术支撑、不同行业特点研究了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但大都从一般企业出发,缺乏针对互联网企业独特特点的讨论,更是缺少针对互联网企业应该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类问题的系统性思考和回答。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互联网经济背景,从价值视角出发,对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结合互联网企业特点的基础上,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三方面梳理了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以求为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二、 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界定
在商业模式的概念方面,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企业为了利用机会而进行的一种跨边界组织安排(Zott & Amit, 2007);或是企业实现战略的一种反应;抑或是企业将技术商业化的一种有益方法。可见研究学者在定义商业模式方面并未达成一致(龚丽敏等,2013;高闯、关鑫,2006;田志龙等,2006)。众所周知,商业模式的目的在于创造并捕获价值(Zott et al.,2011;郭毅夫、赵晓康,2009),它不仅使企业通过设计盈利方式和成本结果来获得利润,而且也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识别关键资源,能力,和过程来产生价值(Guo,Zhao & Tang,2013);另一方面,商业模式是一个深思熟虑而设计的开放价值网络,它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紧紧相连。因此,商业模式的设计通常需要本企业与其外在利益相关者建立一个跨边界的商业网络,从而有效地利用机会和捕获价值(Shafer et al.,2005;Zott & Amit,2007)。
基于上述两方面,并进一步拓展Porter在1985年对价值链的概念,本文为商业模式提出了一个价值网络基础(Value-network Based)上的概念。根据价值网络的观点,企业并非线性的创造价值,而是在一个更加复杂,精巧结构化的商业网络中创造价值(Guo,Zhao & Tang, 2013)。因此,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由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价值创造系统(Value Creation),价值捕获机制(Value Capture)这三个关键因素构成的跨边界价值网络。其中,价值主张定义了企业的供给(产品或服务),所确定的目标客户;价值创造系统则包含了与价值创造相关的行动者、资源结构、交换机构以及治理机制这四个子维度;而价值捕获机制则反映了一个商业模式的财务方面,即成本结构、收入获得、以及利润模式。不同于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反映了“企业进行经济交换新方式的概念化”(Zott & Amit,2007)。科技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企业重塑其跨边界商业网络的重要方式(Guo Zhao & Tang,2013)。因此,基于Zott和Amit(2007)对商业模式设计以新奇为中心的定义,本文将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企业通过提出新的价值主张,设计新奇的价值创造系统,以及构建本质的价值捕获机制来创造或重塑现有商业模式的活动。
三、 价值视角下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1. 价值主张。当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价值主张更加转移到顾客需求方面。需求基础观(Demand-side perspective)这一强调从价值捕获中区分价值创造,聚焦在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顾客导向方面,并将其视为动态以及某种程度上潜在的理论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Adner & Snow,2010b;Priem,2007;Priem et al.,2012)。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方面,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发现新顾客,满足新需求,从而实现顾客价值创新,具体路径包含以下几种:
(1)现有顾客分类,定位顾客需求。企业的价值活动都是围绕着满足顾客需求而展开的(方志远,2012)。对目标顾客的需求分析成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将顾客分为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由付费用户承载企业的所有收入来源,从而通过免费用户提供服务以吸引客源。例如淘宝商城将入驻企业作为付费用户,而其他商户和用户则是免费用户,以此在这两种用户的交互中实现商业模式的价值。而定位顾客需求则要求企业根据需求变化来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并在可行条件下建立起新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规则。例如,猪八戒网为那些有创意需求的企业或个体以明码标价的方式将其需求到网络平台上,然后通过“威客”(卖方)将解决方案提交给自己从而获利。这一商业模式就是在准确定位各方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创造需求的满足方式,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2)产品服务更新,创新提供方式。市场环境的多变,顾客需求的多维发展迫使企业及时调整更新产品、服务以满足顾客多样且个性的需求。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由于产品或服务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能否及时更新自身产品或服务已成为其建立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英特尔公司凭借在CPU领域迅速的速度创新,取得了该领域公认的市场领先地位;华为依靠海外研究所、国内研究所以及成千上万的技术研究人员,缩短专利研究时间,其产品创新速度远超国内同行,成就了华为独特的商业模式。由于互联网企业大多以提供虚拟的产品或服务为主,因此该类企业的提供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将单纯的销售产品与顾客解决方案相结合,绿盛公司将之前简单的购买关系转变为产品、服务的深度合作,既实现了现实产品的销售,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创新了产品的提供方式。
2. 价值创造。价值创造主要回答企业的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讲,互联网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主要采用以下途径:
(1)解构企业价值链,实现价值链创新。许多学者将价值链理论融入到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中。例如,Magretta(2002)认为新的商业模式类型应该是对本企业现有价值链的进一步重构和调整,即对基础和辅助活动的进一步创新;高闯和关鑫(2006)则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机理、实现的方式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相对应的商业模式创新;赵绘存(2014)则从价值链和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角度,提炼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很难在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价值创造,因此许多互联网企业通过对自身价值链进行解构或重构,以此形成本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在价值链的解构方面,互联网企业一般将价值链分解成若干个子价值模块,使价值链以此为基础被重新组合设计,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在价值链的重构方面,互联网企业通常将价值链中的若干种活动整合起来以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例如亚马逊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店面销售、图书供应、广告销售等环节链接在了一起,成就了亚马逊独一无二的网上书店模式;戴尔则通过取消分销商这一营销渠道,将价值链进行精简整合,取得了“直销”这一独特商业模式的成功;在价值链的延展方面,腾讯公司则是从即时通讯入手,逐渐发展其价值链,如今该企业已在门户网站等领域迅速发展。
(2)整合价值网络,发展价值生态系统。价值网络的思维超越了价值链思维的单一性、线性特征。价值网络将企业的重心从过多的关注企业自身转向网络整体,强调企业不仅要在与竞争者展开竞争的基础上获得价值,而且还要与利益相关者互利合作以实现共赢。凌晓东(2007)认为价值网络在企业价值链的模块化、解构和重构的基础上得以产生。特别是,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该类企业的创新更多的是处于一种价值网络中,而非价值链(纪慧生,2013)。许多互联网企业在考虑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伙伴机制,发挥协同作用,以价值网络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因此,建构价值网络也逐步成为了互联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王琴,2011)。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建构围绕顾客需求而展开,这是价值网络赖以生存的基础。诸多互联网企业在整合本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联合外部利益相关者构建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在协同共赢的目标下构建价值生态系统,实现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一家极具商业创新思维的互联网企业,“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下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处于生态链阶段的乐视,初具生态系统雏形,正以“颠覆”思路,以乐视生态的模式整合顾客需求,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进一步跨越发展。
3. 价值捕获。不同于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价值捕获主要解决企业的盈利模式问题,是产品或服务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市场盈利的过程。具体而言,互联网企业进行价值捕获主要经由以下几种路径:
(1)免费方式。互联网企业依靠“流量”挣钱的例子十分多见。免费方式一般都会在先期提供免费产品,以求短期内增加用户数量,之后再进行后续的增值服务以实现价值。例如百度、新浪等都是依靠免费的、丰富的内容来增加用户数量以及用户的使用频率,以此来向商家获取广告费用;还有的互联网企业不仅获得广告费用,还在一般产品的基础上,依靠后续产品获得收入。例如腾讯最初以免费的方式吸引顾客进行即时通讯,之后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使用范围的不断增大,腾讯开始对QQ聊天中的一些附加产品进行收费。
(2)企业与顾客价值互动方式。很多互联网企业借助网络特性,将顾客融入到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中来。例如,小米公司创造了“粉丝经济”。该公司吸引手机发烧友,通过与手机顾客不断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将顾客深入融合到小米手机的策划、研发、设计、测试、销售等环节中来。这一商业模式创新使得小米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成本挖掘、利用顾客的价值,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达到与顾客一起实现更大价值的目的。
(3)供应链联盟整合方式。供应链的联盟整合是通过将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创造价值的目的。互联网企业依靠供应链伙伴资源丰富自我,通过伙伴资源提升自身内部资源价值的例子十分多见。例如,2015年天猫国际与大润发等全球九大超市集团达成战略联盟,将借助天猫、聚划算、淘宝等零售平台体系帮助海外商品开发中国市场,从而与全球体系链接价格、渠道、供应链。这一模式不仅使天猫保证了后方的产品供应,也为海外产品的销售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将供应链联盟整合进一步开发,为实现价值创造、利益共享创造条件。
四、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价值网络定义了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并结合互联网企业的特点,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以及价值捕获三方面具体分析了该类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主张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将现有顾客分类,定位顾客需求,以及进行产品服务更新,创新服务方式的基础上,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开展;价值创造反映了互联网企业内部价值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价值链和价值网络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出发,促进价值创造过程的有效开展。解构、重构、延伸甚至压缩价值链,整合价值网络,发展价值生态系统均是基于价值视角进行价值创造的具体路径;而价值捕获则具体体现了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盈利方式。免费方式、企业与顾客价值互动,以及供应链联盟整合方式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盈利方式从单一直接向多元间接转变的趋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复杂和多变性,互联网企业在提出价值主张、进行价值创造、实施价值捕获的过程中,会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整合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具体路径的变化。因此,未来研究可从多方面整合出发,深度探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
参考文献:
[1] 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83-90.
[2] 龚丽敏,魏江,董忆.商业模式研究现状和流派识别: 基于1997-2010年SSCI引用情况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3,(6):131-140.
[3] 田志龙,盘远华,高海涛.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42-45.
[4] 郭毅夫,赵晓康.资源基础论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J].贵州社会科学,2009,(6):78-82.
[5] 方志远.我国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3):207-214.
[6] 王琴.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1,(1):79-88.
[7] 赵绘存.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12):7-10.
[8] 凌晓东.企业价值网的形成与模型分析[J].世界科学,2007,(8):37-40.
[9] 纪慧生.基于价值的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65-72.
[10] Adner R, Snow D.Old technology responses to new technology threats: Demand heterogeneity and technology retreats [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2010,19(5):1655-1675.
[11] Amit R, 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12] Chesbrough H.The logic of open innovation: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3,45(3):33-58.
[13] Guo H, Zhao J, Tang J T.The role of top managers'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i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2013,7(3):447-469.
[14]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5):86-92.
[15] Priem R L.A consumer perspective on value cre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219):219-235.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16XNH085)。
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范文3
我们经常提到的商业模式有:BZB模式、BZC模式、电子市场模式、拍卖模式、反向拍卖模式、鼠标加水泥模式、广告收益模式、会员费模式、佣金模式、社区模式等,但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模式。真正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第二,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描述了不同参与者和他们的角色,以及这些参与者潜在利益和最后收益来源。Petrovi等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隐含在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罗氓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Rappa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Rappa的定义与企业界普遍的理解一致,本文采用这种定义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问题
从根本意义上讲,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是企业对模式的再设计,在模式创新中,需要对行业中的既有模式进行分析,寻找新模式的存在机会,整个过程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其核心问题也就是发现和寻求新的模式创新的机会是否成立的问题,无论是新创模式还是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都是如此。模式创新不同于企业运营改良和运营优化,它意味着发掘出新的需求,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经营任务,开发出新的产品,提供客户新的服务,或者以新的方式完成企业运作的其他活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化企业的经营职能性差异。一家企业,即使其人力、物力与竞争对手相差无几,也可获得竞争优势,办法就是事先确定什么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及赢利能力的成功要素,然后明智地将资源重新调度分配,借以改进在该成功要素方面的表现。
2、利用对手的弱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尽量看准对手的弱点,乘弱而入,才有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要清楚掌握对手的弱点,企业就需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做一详尽的比较,这样做可以提供线索,为企业定价和成本构成方面奠
定竞争优势的基础。
3、不断问为什么。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一种看似非常简单,但却极其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地问:为什么?特别是一些普遍为人接受的产品设计及生产运作概念,更值得质疑。
4、为使用者寻求最大利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考虑到:越能为用户带来更大利益的产品,在市场上越受欢迎,也就越有竞争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事实上,企业的商业模式既不新鲜,也不神秘,如何一个企业无论从事何种业务,都一直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人们对它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已。如果人们能够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抓住并突出至关紧要的经济特征和竞争的关键因素,由此构建整体的运作模式,那就是企业实施经营活动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手段。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企业创新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大的不同,模式创新包括了企业从内部到外部的资源、制度、模式的整合。此外,模式创新还必须实现价值创造的目的,包括顾客、供应商、股东和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应获得更大的价值或价值预期。因而,模式创新涉及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出发,归纳出以下几种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1、重新定义顾客需求的模式创新。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是常态的,企业必须能够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洞悉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重新定义顾客需求意味着企业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在的细分市场的目标顾客进行需求的不断确认,这种确认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2、重新定义产品/服务的模式创新。这种创新的特点是基于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提供的营销物(包括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并由此出发来进行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意味着对现有细分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替代,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它改变了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形式或款式的改变。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所包含的技术信息进行重新规划,实现与既有产品和服务在价值上的区别。
3、重新定义顾客接触方式的模式创新。顾客接触方式涉及到顾客界面的设计和选择,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如何送达顾客的;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在这两个方面,企业与顾客之间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接触。顾客接触方式反映了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现状,也反映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价值。因此,顾客接触方式的选择和创新的目标是基于不断提高顾客接触效果的同时也达到合理的成本控制。针对顾客接触方式的界面分析已成为当前模式创新研究的一个焦点。
4、重新定义供应链组织方式的模式创新。供应商界面是商业模式的基本结构组分,供应链组织方式关系到企业如何向顾客提供价值实现,我们把向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都视为供应商,提供相似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视为一条供应链。这种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核心业务上集中更多的资源,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构建新的供应链组织方式,从而使自身更具竞争力。
5、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网络协同模式创新。这种模式创新围绕顾客价值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内容而进行,企业可以通过价值创新的各种手段,相对于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需要以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与其他企业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展开模式创新。企业与其他组织间进行协同的模式创新,可以包括多种形式,运作此种模式的企业以顾客价值需求出发来创新其商业模式,并与其他企业产生协同构成某种价值网络。
四、商业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
过去,人们在认识创新的时候,并未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考虑在内,实际上,企业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还是模式创新活动,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局部或暂时地改变竞争格局,对市场和竞争最深刻的影响还是在模式创新上,即使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能与有效的企业商业模式相结合,这种创新就可能无法创造价值。企业从模式创新中可能获取巨大的收益,也可能由于创新的失败迅速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模式创新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可以说,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创新中最重要的不确定性,也是创新活动的最本质特性,远远高于创新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五、商业模式创新中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商业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或者根本就没有自觉的商业模式,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产品导向阶段,对企业业务经营缺乏清晰的规划。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要了解商业模式理论,打造适用的商业模式。不管采用哪种途径创新商业模式,都离不开业务流程的再造,在原有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彻底地改造流程。企业需要摒弃流程中不创造价值的环节,改进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将被割裂的过程联结起来,成为通畅的流程。在流程再造的同时,根据需要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使部门之间职责明确,组织系统更加柔性,能够满足顾客随时改变的需求。只有业务流程有效地再造,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变革,必然带来某种程度的震荡,这需要充分沟通,使股东、员工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产生的利益建立共识,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保障创新的实施。企业有必要创造适宜的组织环境,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例如实施知识管理等,发展有利于创造的企业文化,推动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范文4
一、 商业模式的概念
根据MarkW.Johnson,ClaytonM.Christensen和Henning Kagermann等人的观点,商业模式包括顾客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四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顾客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定义了顾客和企业各自的价值,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则描述了如何为双方提供价值。
1.顾客价值主张即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关键需求的方式。确定顾客价值主张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找到顾客尚未满足的关键需求,并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来满足顾客。著名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DELL公司采用直接面对最终顾客的按单生产模式来销售电脑,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的核心抓住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按照顾客的需求量身定做个人电脑,顾客可以自己进行配置、选择喜欢的外形和色彩等。
2.企业盈利模式是指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为自身创造利润。大家通常认为企业的盈利模式等同于商业模式,但是盈利模式只是商业模式的一个方面,商业模式需要多个要素共同支撑,才能实现盈利。Mark W. Johnson, Clayton M. Christensen和Henning Kagermann等人提出,确定盈利模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首先确定提供给顾客价值所需的价格,然后追根溯源来决定可变成本和毛利润,也可由此来决定生产规模和资源的周转率。DELL的直线订购模式省去了中间商环节,同时降低了库存成本,不仅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定制,同时也实现了低成本运营,保证了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3.关键资源指的是企业独有的人、技术、产品、设备、渠道、品牌等资源,这些资源一般企业都有,但是关键资源具有独特性,而且必须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必须占有关键性的资源,才能支撑其商业模式获得成功。
4.关键流程指的是使企业能够提供顾客价值,并可以重复进行的运营和管理流程,例如制造流程、预算流程、计划流程、销售流程和服务流程。关键流程也包含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内容。DELL公司的关键流程在于其供应链运作流程,DELL没有自己的仓库,完全依靠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来迅速满足顾客需求。DELL的供应商在DELL公司周围都建立了自己的仓库,而且DELL与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共享顾客信息,DELL要做的就是将顾客订单需求反馈给供应商,由供应商完成组装,这一些列的供应流程既减少了DELL的库存压力,又实现了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为DELL的低成本直销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 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根据商业模式的四要素,Mark W. Johnson, Clayton M. Christensen和Henning Kagermann提出了建立新商业模式的关键点。
1.要确定顾客价值主张,找到顾客尚未满足的关键需求,并想方设法来满足顾客。一般而言,常见的阻碍消费者获得满足的因素主要有资金、渠道、技术、时间等四个因素,其中任何阻碍消费者需求满足要素都可能成为企业形成顾客价值主张的关键着眼点。Tata汽车公司管理者在看到印度孟买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载着大人小孩的小型摩托的时候意识到,为这些家庭提供一种更为安全的交通工具或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他进一步了解到,印度最便宜的汽车的价格是小型摩托车价格的五倍,很多家庭负担不起汽车的价格。因此,Tata公司敏锐地意识到,阻碍印度家庭满意的关键因素是资金的问题,如果能提供一种能负担的、安全的、适应各种气候的汽车,则公司就能抓住顾客的关键需求,提出有力的顾客价值主张。
2.要设计相应的盈利模式。Tata公司为印度顾客生产替代小型摩托的汽车时,将汽车价格定为2500美元,低于当时最便宜的汽车价格的一半。但是由于潜在的顾客群体非常庞大,只要能够提高销量,公司还是可以获得利润。根据这一价格定位,Tata公司必须大幅削减成本构成的各个要素。
3.要识别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不同行业的公司有不同的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例如服务业的关键资源通常是员工,其关键流程也就是与人相关的流程。通常而言,单个的资源和流程并没有多大的意义,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独特的整合方式。这种整合方式要根据前两个要素,顾客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来确定。Tata公司确定了为顾客提供的价值和盈利模式后,建立了一个相当年轻的工程师团队来设计、制造和分销Nano这款车,之所以启用年轻的团队是因为他们能避免公司现有的盈利模式的影响和限制,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年轻的工程师们尽最大可能减少Nano的零部件,外包了85%的零部件制造,减少了销售商的数量,以此来降低成本,并实现了较理想的经济规模。
4.需要考虑的是规章制度和相关准则。规则的制定往往是在新产品测试之后进行,因为在产品开发的最初时期需要商业模式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来支持创新活动,因此必须具备充分的制度自由才能发挥商业模式的动态创新能力。
值得重视的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要素本身的创新,而是要在四个要素之间建立创新的联结方式,使得四者互相影响,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系统,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营。
三、 商业模式创新可能遇到的阻力
商业模式创新与其他的创新行为一样,在执行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来妨碍它的顺利进行,我们主要从组织结构、路径依赖、员工认知、资源配置和权利等方面来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1.组织结构。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很多基础性的改变和深刻的变革,而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载体的组织结构必然需要作出改变,因此现有结构的特点可能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与否与组织内部权力结构有关,分散的权力中心不利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进行。而且,创新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就是企业对创新活动的资源投入,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匮乏都将影响创新的质量和速度,而企业的资源大都被现有的商业模式占用,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还会遇到资源配置方面的阻碍。
2.路径依赖。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对于新创企业而言,不存在成形的商业模式,企业在路径依赖方面的阻力几乎没有,但是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企业,其原有的商业模式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现有路径的依赖,这就使企业很难从中跳出来,采用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3.员工认知与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从主意的产生、主意的评价到主意的执行,都需要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员工的认知和行为会贯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从模糊概念到具体执行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员工对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将会产生较低的创新意愿,或者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员工可能会因为现有习惯被改变或者是既得利益受损,而产生抵制创新的行为,阻碍商业模式创新的顺利进行。
经研究分析,我们将以上阻力归类为两大类:原有商业模式的惰性和企业员工的认知及行为。因此,要想成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必须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突破性的改进,坚定地对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和路径依赖做出适应创新需求的改变。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不断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员工的思维方式,扫清商业模式创新的认知障碍。
四、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主要有突破性新技术、变化的竞争环境和新的市场技术等三个。因此当企业需要商业化一项新的技术,现有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顾客需求,或者竞争基础发生了剧烈变化,企业不得不做出回应的时候,企业可以选择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虽然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大家竞相追逐的领域,很多企业也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企业也必须对此保持谨慎,因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当企业可以用聚焦的、有吸引力的顾客价值主张来解决顾客的关键需求,能够设计出一个能够很好地整合四要素的模式并使其避免现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消极影响,而且该模式能够给对手带来巨大打击的时候,企业才能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范文5
Abstract: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an greatly decline the level of risk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succes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dimension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s inter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rocess. Moreover, it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level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aking use of Fuzzy-AHP metho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ime dimension accord with risk dimension on the risk management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ompletely analyzes risk factors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provid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improv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Keywords: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Fuzzy-AHP;Estimated mode
0 引言
互?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带来新技术经济范式,深入地影响着传统的经营理念,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实现利润的增长,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逐渐由产品服务竞争转向商业模式创新,促使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1, 2]。商业模式创新也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家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破除限制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障碍”。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有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3]。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模式创新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局限性与企业价值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联的多元性,使得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环节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与否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平衡商业模式创新和风险之间的矛盾,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正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重点。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有效地辨识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的各种风险及其组成,从集成的视角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化管理模型,提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控对策。既可丰富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也可对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建议,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1 集成管理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三维”研究框架
1.1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研究综述
从企业经营的逻辑角度来认识商业模式,主要涉及顾客价值主张、创造价值和传递/获取价值三个基本方面,并将其看成是一个商业模式概念化模型[4]、商业模式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5]和商业模式创新基本步骤[6]。由此,构成企业经营的价值三角形[7]:① 价值主张不仅要与目标顾客的期望相符,还必须得到价值创造伙伴的认同;② 价值创造是企业通过建立和协调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把各方资源转化为顾客价值的过程。③ 价值传递/获取是企业通过某种方式或渠道将企业创造价值传递给客户,并从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中取得一定份额的过程。三者间相互关联且彼此影响,价值主张对价值创造、传递与获取的产生重要的影响,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获取高度相关,企业只有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才有可能获取价值。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组织层面的系统变革,将涉及对原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内容以及架构进行局部或者大范围的调整和更改[8]。据以上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对企业价值主张重新定位、价值创造过程优化、价值传递有效性和价值获取能力提升的全面塑造,是一种企业生产经营的新模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创新性、积极性与承受风险性的特点,风险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性[9]。国外关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0]:一类是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体系结构、驱动要素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对创新体系结构面临的风险进行探究[11];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来评价商业模式创新风险[12];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子要素进行的风险分析[13]。另一类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风险评价。如从价值链角度对新商业模式中的制造和销售过程的风险进行了测评[14];从经济计量角度提出年度损失预期的商业模式风险分析法[15]。国内已有的研究中,以当前经济发展为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有以互联网经济为背景,结合某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的一般性研究[10,21],也有从多个方面对创新效果评估和结合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风险等特征对设计出的商业模式进行预评[16]。而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少数从某个角度或层面进行分析。从集成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显得不足,进行测评的定量分析方法的文献还不多见。
1.2 集成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三维结构
集成是指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整体功能,将2个及以上的单元(要素、子系统)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过程[17]。风险集成管理是对面临各种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风险处理的技术,有效整合各类投入风险管理的资源,实现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集成理念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实质上是将集成思想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活动中。1969年,美国人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述系统工程问题的三个维度:时间(阶段)、逻辑(步骤)及所需专业(知识),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的时间安排;逻辑维表示研究某个问题的步骤,专业维指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18]。本文借鉴霍尔的三维结构和集成管理思想,结合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特性,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该结构涵盖了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过程维、对象(风险源)维和风险管理功能维:
①理论界普遍认同商业模式创新涉及洞察价值提出价值主张、运营模式创造价值、营销模式传递价值、盈利模式获取价值这四个环节[19]。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阶段即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获取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由此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时间域的三个维度;
②“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等”构成了企业价值网络,在创造网络价值实现“共赢”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是风险的主要来源,结合企业自身共同构成了风险的对象域(风险源);
③功能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思维,主要包括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和处理风险等。该模型既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整体水平把控,又对商业创新不同实施阶段的每种风险对象(类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u价和处理,使时间域、对象域与功能域实现充分耦合,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并以此作为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的理论框架。
2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评价模型的构建
由于各类风险存在于在各个创新阶段中并由各种风险对象所致,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风险对象在创新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本质是利用系统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各阶段的各个风险对象、各类风险进行整合,实施集中管理的过程,即建立基于过程维和对象维集成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层次模型。由于风险描述的模糊性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评价具有模糊性。本文以上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建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层次评价模型,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2.1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组成
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均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带来冲击,商业模式创新风险应由内部及外部风险构成。内部风险指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市场或其它利益相关者变化而出现的产业环境风险和由政府政策变化引发的宏观环境风险[20]。三种风险按风险产生对象不同组成:①产业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消费者风险、合作者风险、竞争者风险、供应商风险。消费者需求变化或支付意愿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作者风险控制能力弱或对新商业模式不认同而产生退出合作的风险;竞争者竞争力及模仿能力会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或削弱创新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商议价能力影响企业成本,导致利润水平波动或下降的风险。②外部宏观环境变化风险指政策风险,主要包括政府监管和支持力度,较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本和创新成功率。③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成功。技术成熟度、技术选择水平等因素易造成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21]。企业自组织能力和企业文化与领导者精神构成管理风险,管理水平与商业模式创新息息相关。管理者和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风险包括研发人员素质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22]。具体如表1所示。
2.1.1 顾客价值主张阶段风险组成
价值主张是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商业模式创新首先向目标顾客展示其新价值主张[23]。从产业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企业需要洞察顾客需求的变化,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24-26]。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主张来源于不断变化和多样性的顾客需求,价值主张要体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且为顾客创造需求。其次,促使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27]。从宏观环境分析,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给予鼓励与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领先的美国,政府通过授予专利等形式保护商业模式创新。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因此,企业价值主张的创新还需关注并积极运用相关政府政策,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新客户价值主张。从企业自身来分析,企业家的洞察市场、挖掘顾客潜在需求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对价值主张创新尤其重要。埃森哲公司的Lindqr和Cantreu(2000)通过对来自不同行业的70家企业CEO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内部领导者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28]。同时,企业的创新文化也形成创新价值主张的良好氛围。企业融资能力高低会影响价值主张定位,融资能力强的企业相对而言,会对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由以上可知,在客户价值主张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宏观环境包括政策风险中的政府监管力度和支持力度;企业自身方面包括财务风险中的融资能力,企业管理风险中的企业文化与领导者因素;产业环境方面的消费者需求变动风险、竞争者的竞争强度风险。
2.1.2 价值创造阶段的风险组成
此阶段是顾客解决方案制定并实施,企业专注于如何以某种方式创造价值来实现客户价值主张,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如何给顾客提供的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和手段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的独特价值性和难于模仿性的关键资源,二是可持续管理和可重复活动特性的关键流程。在此阶段,通过建立独特的资源、资产或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协调与合作者的关系,运用关键流程转化为顾客价值传递给顾客。在实践中企业运用的新技术或企业投入资金自主研发,嵌入价值创造活动中,生产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和服务。另外,充分运用各类价值网络资源,强化供应链建设,提高合作者的风险控制水平等,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开展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活动如运营、营销、财务等,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还会面临外部宏观环境如政府颁布政策、法律法规出台等的影响,有些地方政府还发挥服务中心作用,更好地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这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创造价值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价值创造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企业自身会产生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人力风险;产业环境因素如消费者、合作者和竞争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创造。宏观因素如政府管制风险等。
2.1.3 价值传递/获取阶段风险组成
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获取更多利益。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传递和获取是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环节。企业获取价值的关键:一是如何拓展收入来源,二是如何控制成本支出。企业通过产品组合重构改变和优化营销渠道等业务形式,增强客户体验,传递产品价值给顾客,提高其付费意愿,以合理的定价获取收入;成本结构包括商业模式运营所引发的所有成本的构成,主要有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等,融资成本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企业逐步实现了供货、库存、销售等数据的融合,精准营销提高价值传递效率,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全面提升,降低了运营成本。合作者的利益诉求和竞争者的定价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赢利状况。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产生的溢出效应,政府政策支持则会进行补偿,从而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且政府对所支持产业的产品服务的宣传,加速新商业模式价值传递,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会产生由于融资成本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则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所影响到的营销、库存成本,产业环境风险的消费者付费意愿程度、供应商成本高低、合作者利益诉求和竞争者价格策略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获取。政府政策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
按照上述风险集成管理三维模型的思路,建立评价层次模型,如图2所示。风险集成管理评价模型从下至上,依次分为三级层次:第一层次,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不同过程的风险对象分别进行风险评价。首先,确定不同过程中不同风险对象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再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类型一般分为六种,分别表示为:R1是政策风险,R2是企业技术应用和研发的风险,R3是财务风险,R4是管理风险,R5是人力资源风险,R6是消费者需求和供应的风险因素,R7是竞争强度风险因素,R8是合作者的风险因素,其中,R1是宏观环境风险,R2~R5是企业风险因素,R6~R8是产业环境风险。第二层次,对实施阶段分别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即对不同实施阶段的风险对象进行集成。第三层次,对不同实施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基于过程-对象集成管理的总风险评价,评价的结果按计算的分值确定风险级别。不同层次的风险水平表示如图2所示。图中各层次中的元素用“H”标记出来。
2.2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模糊综合评价[29,30]
2.2.1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各层次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诸要素的权重,权重确定方法可表示为:构造判断矩阵,表示因素i相对j相对目标重要性),且具有以下性质: ;
; 。相对权重可表示为:
根据企业商业模式方面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各层次的权重分别为:相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整体水平,价值主张、创造和获取阶段的权重分别表示为,对于价值主张阶段的政府、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同理,价值创造阶段的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表示为 ,价值获取阶段的风险因素权重分别为,对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的权重按风险因素的权重和风险事件的排列序号依次分别表示,如价值主??阶段的宏观因素所导致的风险1,分别表示为 ,依此类推。
2.2.2 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构造
根据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状况,选择若干个评价级组成一个评价集,即:U={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危险、很危险}。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具体过程是:首先每位专家在综合考虑风险类型所包含的具体风险组成的基础上,对各具体风险组成指标数值实行标准化处理,保持指标同向性,为负向指标。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或层次分析法对风险类型包含的具体风险重要性进行确定,即明确各具体风险组成对相应风险类型的影响程度。其次,对不同类型风险程度从五个等级打分,打分范围在区间(0~1)之内,且打分总和为“1”。根据专家的打分,采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法分别确定各风险类型(最底层)的隶属度Rijk,表示第i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第j个对象的K种风险类型隶属级别的模糊判断矩阵。运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确定隶属度,详细过程参照文献[16]。
2.2.3求各层次的评价矩阵
逐层计算各层次的评价,首先建立同一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不同类型风险的单因素评价Bij=Wijk?Rikj,再分别建立商业模式创新同一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Bi=Wij?Rij,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2.2.4建立目标矩阵
建立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风险集成目标矩阵B=(B1T,B2 T,…,BI T)T,其中“T”表示转置矩阵。
2.2.5 模糊综合评价
进行整体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集,即权重向量W与模糊矩阵B的合成所得的模糊子集S为:S=W?B
由S=W?B得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水平的评估值,从而可以确定该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值,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2.6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集成水平评估分值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评估值可表示为:
在实际中根据评价结果,按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整体水平,且可进一步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环节中,每个环节的安全级别,从而由果溯因,从“企业、产业环境、宏观环境”风险对象角度分析,逐一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是哪种风险类型促使某个环节出现风险,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原因。根据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风险类型,对风险组成内容明确的来源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应针对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准导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主要原因,整合企业现有的核心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风险类型进行管控,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提供保障。
3 结论
3.1 构建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该结构涵盖了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获取过程所构成的时间域、“政府、企业、产业环境”三方所构成的对象域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功能域三个维度,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时间域和风险对象域在功能域上的充分耦合,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有效整合,有效地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效率。
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 商业模式 创新实践
引言
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颠覆性的营销战中,模式创新尤为重要”。自主创新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创新环境的提供和改善,还需要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路风、慕玲,2003)。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这种自主创新战略关注的新焦点,企业无论是内在发展要求,还是外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推动,加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工作都势在必行。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见图1)。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盈利和发展,企业价值链可以覆盖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有价值的活动,并可以通过价值链延展、拓展等重构方式创新价值体系,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价值链理论弥补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传统视角的不足,可以解释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性和可行性(郭锴,2010)。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只是技术上的创新,也可能是对企业经营某一环节的改造,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的资源开发、研发模式、生产方式、营销及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郑艳,2010)。
产品设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四川成都格林格电气公司,从企业创办之日起就立足于产品和营销创新,本文以其首款产品厨房抽油烟机为例,来说明格林格是如何以产品设计为出发点而引发商业模式的创新。
经过营销调研,格林格总结出消费者对抽油烟机的三大不满意:抽油烟机罩壳碰头;油烟出锅后快速弥漫,吸不干净;抽油烟机的内壁难以清洗。基于此,格林格将注意力转移到价值链的起点,产品研发、生产阶段,开发出一款全新的抽油烟机――侧斜式旋流抽油烟机。这款厨电行业革命性的产品有以下特点:斜侧式挂在墙上,离锅灶更近,且更美观,节省了厨房空间;使用旋流装置,使吸烟口离灶近却不吸灭灶火;通过独特的旋流装置使油和烟彻底分离,从而达到完全的空气净化。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检测显示,格林格旋流抽油烟机的吸净率达到99%,而普通抽油烟机最多达到70%。格林格以消费者不满意为突破点,将关注点集中在消费者较关心的产品上,提供技术上先进可靠的产品,深得消费者欢心。
同时,格林格在技术上申请到专利后,大胆决策,共享专利,宣扬“让蛋糕做大”的价值主张和发展战略,树立行业领先者的地位。“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共同树立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掌握竞争主动权,逐渐在这些企业中间达成共识(陈旭军,2011)。这家先天性含有颠覆细胞和创新基因的企业,注定了其黑马角色,被誉为我国家电业的“苹果”不为其过。
原料采购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日本新古书店由坂本孝创办于1990年,并以其独特的采购方式和精确定价方式,衍生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商业模式,为从事二手书经营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本。
坂本孝的创新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传统按重量收购的书本回购方式,而是将旧书分为A、B、C三个等级区别回收:A级,看来像新书,买后可以直接出售的,按原价10%收购;B级,擦拭整理后可以出售的,少于10%收购;C级,如果有怎么都处理不掉的,每本10日元左右。封面脱落、有笔记和涂鸦的,一文不值。收购时不关心书本有没有获过奖、作者是否有名,只关心书本是否干净、完整。
另一创新之处在于,所有回收的书籍一律按原价的50%出售。同时,该书店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设计“100日元(约7.6元人民币)专柜”。任何一本书只要超过3个月没有卖出,则100日元出售;如果当天收购旧书较多,书柜放不下的,则100日元出售;同样一本书,库存超过5册,第6册起100日元出售。
正是这种简单的出价和定价方式,操作方便,复制简单,迅速为新古书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二手书王国。
资源整合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多数旅行社将服务对象定位在大中城市的富裕阶层,小城市中产阶级的广大游客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在价值链上处于劣势地位。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春秋国旅)则已经认识到小城市人群的消费潜力,并致力于开发这一市场。
在新航线上,80%的春秋航空座位是留给春秋国旅的客户,这种垂直整合资源的方式不仅为顾客提供廉价旅行服务,同时也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司经营的利润率。同时,春秋国旅还提供我国西部的低廉旅游项目和免费将客户送至上海机场等定制服务,从不同方面满足了来自小城市的消费者需求,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向小城市转移给公司带来了大量初次出行的游客,培养了新的客户群,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开发一批重要的潜在客户。
春秋国旅以其低成本航空公司起步,进而扩大到旅游市场,又在旅游消费市场进行新的市场细分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开拓出旅游消费市场的一片新天地,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并具潜力的发展契机。
渠道销售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旗下的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源于其从未停止的创新,不仅以其产品的技术和外观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后续渠道销售环节的创新更成为其制胜的不二法宝。
苹果从2001年开始推广的ipod系列数字音乐播放器,占据了美国75%的市场份额。2010年8月5日,苹果又在日本推出其第一家iTunes在线音乐商店(iTMS),把这一领先业界的下载服务带到世界第二大专辑销售量市场日本。iPod系列产品之所以能够创造巨额的销售收入并成为数字播放器市场的佼佼者,原因除了该播放器自身具有的优良品质外,还在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和付费模式。即将iPod硬件与iTunes软件和iTMS在线服务成功地整合到一起,进行捆绑销售,拓展了价值链,拓宽了获利路径。iPod播放器由于iTunes软件的支持和iTMS业务的开展而销量大增。
苹果公司通过iTunes让音乐下载变得简单易行,又在Applestore上为众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平台,通过将产品及其相关后续服务进行捆绑,将硬件、软件、服务融为一体,为顾客提供高度整合的服务产品,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该模式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苹果在价值链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强大,其掌握了价值链的两端,上游是自由软件的开发者、音乐厂商,下游就是用户(马新莉,2010)。据统计,苹果公司2010年销售额为652亿美元,税后净利润为140亿美元,利润率高达21.5%,创造了商界的一个新神话。
客户服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简单的商业模式往往能够避免误入歧途,让消费者和投资人都容易理解和接受(马文刚,2011)。一分钟诊所正是在客户服务环节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才开创了医疗服务行业的新前景。
由Rick K rieger创办的“一分钟诊所”(Minute Clinic)称,包括等候时间在内,平均每位患者在诊所的逗留时间是15分钟。每天只要有20名患者光顾,诊所就实现盈亏平衡。Minute Clinic在开诊时间上力求每周7天24小时营业,为了方便居民随时就医,不延误治疗,诊所大多开在居民区、大型超市或各大连锁药店附近。为减少候诊时间,诊所主要诊治18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的普通疾病,不必预约,病人随到随诊、随治随走。该模式大大降低了诊治难度,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就能应付病人需求,减省人工成本之余,造就了一分钟诊所的15分钟超短看病时间。
该模式关注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客户服务,及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填补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不足,形成了“高效、便捷、可负担”的医疗连锁模式,创办6年后即被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美国保健标志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马新莉,2010)。Minute Clinic从病人角度出发,提供了这种方便快捷的标准化医疗服务模式,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即时看病需求,也为自己赢得了利润空间。
品牌塑造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在传统书店业普遍萧条的今天,诚品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让读者除了看到书本,更是真切体会到诚品带来的“文化+美学”的内涵(马文刚,2011)。这种内涵的培养过程,也是诚品书店品牌文化的塑造过程,诚品就是在此过程中,开拓了图书行业的全新商业模式。诚品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培育了一种特有的品牌文化内涵,不仅创造出一种实体书店经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更成为吸引香港及全球华人游客的重要人文景点,每年顾客人数更是高达9000万人次,已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重要指标。
这家台湾本土自创品牌,跟传统书店迥然不同。整个卖场的布局结合了文化百货商城和生活博物馆的风格。在明亮、开阔的空间里,书香与咖啡香结合,加上欧洲图书馆风味的设计,配上不同区域亮度各异的灯光,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动美学氛围,让每一个读者在这里都能有完美的美学享受。
诚品除了经营各色书籍,还将文具、玩具、花店、瓷器与咖啡店配合,并提供各种动态的“文化服务”,比如:在食谱区域,有厨师现场烹饪;学术类书籍区域,有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而在文化生活类阅读区域,会安排一些小型沙龙。诚品通过此类活动,配合书籍的内容,与顾客互动,使其深刻体验到文化美学的魅力,收获更多书籍之外的生活体验,让书店成为一个时尚的文化活动汇聚场所(吴丽芬,2011)。该书店每天24小时不打烊,处处洋溢着文化和艺术气息,真正做到了让阅读永远不打烊、知识永远不打烊。
格林格、春秋国旅、苹果、新古书店、一分钟诊所、诚品书店虽处于不同行业,但其成功的相同点都是在价值链上找到突破口,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创新思路可以为众多企业所借鉴。创新无所不在,企业能否在商战中取胜,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若想在这场战争中巧胜,价值链理论是一把很好的利器,但最终能否获得胜利,还要看能否将其适当运用。
参考文献:
1.Jones G.,Educators M.Electrons,and business models:a problem in synthesis[ J] .Account ing Review,1960,35(4)
2.KAGERMANN H,张维迎.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12)
4.张志成.调整产业结构 创新商业模式[J].城市开发,2010(9)
5.郭锴.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个理论框架[N].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0)
6.郑艳.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零售业发展思考[J].中国商贸,2010(17)
7.陈旭军.诚品:隐形冠军的滋润活法[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4)
8.马新莉.苹果正从技术创新走向商业模式创新[J].商学院,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