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叶商业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1
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创新,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动互联网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去年底才在中国大陆兴起的公共免费wifi,仅半年多时间就在许多城市开始普及,日前广东省率先提出要实现全省免费wifi覆盖,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把wifi覆盖定位成城市第五大基础设施建设,这种趋势下中国将很快实现wifi全国覆盖。同时,宽带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在移动终端设备快速崛起和普及下,也将促使宽带免费开放使用的局面尽早到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空前的变化。
韩国百分之八十的商户在利用wifi作为自媒体工具,日本也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商户在使用wifi作为营销工具。中国市场虽然只有极少数商家懂得利用wifi做为自媒体工具,或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端口引入网店流量,而移动终端设备这个新媒体工具会在未来一年内得到快速普及运用。
中国的茶叶电商总体上对网络的认知度不高,许多茶企跟风进入电商领域,不久就因业绩惨淡而挂出免战牌,笔者在去年就撰文指出2014年将出现茶叶电商的网店关店潮,今年果然不少茶叶网店在天猫等网络商城销声匿迹。
许多茶叶电商的失败都是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茶叶电商是把线下的传统商业模式硬套在互联网去的,只会把茶叶包装盒做出一些特色,把茶叶价格略微下调,把产品照片摆上网店,最多的技巧就是自己刷单或请人刷单,有钱的茶叶电商做点直通车广告,此外就没有任何网络推广的手段了,所以这类在茶叶电商队伍中占据绝对多数的电商,承认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根本无力维系网店的不亏本经营。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茶叶电商要做好网店,关键只在于做好PC端的网络推广,即只要考虑电脑端口流量的引入,尽管只有一个PC端而没有移动端的情况下,许多茶叶电商也还是做不好网络推广,绝大多数茶叶电商只开店不推广,网店自开张时起也就处于名存实亡状态。笔者去年也曾多次撰文指出茶叶电商的推广应该把精力放在站外的推广,即网店所在平台以外的网络推广,包括各大搜索引擎和QQ等平台的推广,通过网店的站外推广赢得更大流量。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网店是不能依赖于站内平台的单一流量,站内平台给网店带来的合理流量只能占到网店总流量的30%左右,另外的70%网店流量都需要从网店平台以外的网络渠道去获得。事实上,那些经营不善和倒闭的茶叶网店,无一不是因为没有流量而导致饿死才关店的,一些至今虽然还好死不如赖活而没有关闭的业绩极差网店,能持续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的。
开茶叶网店就必须懂得网络推广,必须能够赢得大量的站外流量,才能赢得更多的交易机会,传统茶企做电商的死因恰恰是忽略了网络推广这个关键技术,包括目前业绩尚可的茶叶电商,也很少能够通过网络推广技术把网店经营更好,而是借助资金的实力投入大量的广告或者玩些避开平台耳目的违规手段,如通过建立很多QQ群,发动QQ好友表面上下订单,背后电商给QQ好友退款,再送上一份礼品,通过这种暗箱操作换取海量的好评,制造茶叶热销的虚假景象。所以一些茶叶网店表面上看销量很大,而实际上店家却是亏本赚吆喝,试图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能抛砖引玉,让大量的虚假购买客户带来一些真实的消费者。这种做法的确可以迷惑一批消费者,但从电商的运营成本来看,这样的虚假繁荣还是不能让电商良性运行,最终还是会让茶叶电商惨败而归。
茶叶电商该如何做好生意?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对绝大多数茶企来说,是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因为传统茶企迈不过新观念、新思维这道坎,网络推广人才的奇缺严重制约着传统企业向电商领域进军。今年初,福州一家媒体举办一期传统茶企渠道创新论坛,笔者应邀参加了该论坛,本以为既然是传统茶企研究渠道创新的论坛,茶企应该会特别关注包括网络营销在内的新渠道,结果却让笔者大失所望。因为参加论坛讨论的全是传统茶企,更让笔者惊讶的是与会传统茶企不仅没有特别关注茶叶电商领域,相反还都对茶叶电商持否定态度。传统茶企认为,全国的茶叶电商年销售额总和还不如一家成功的服装电商的销售业绩,足见茶叶电商的做不大的。笔者听到传统茶企的声音后,更加坚信中国茶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该次论坛感到十分失望,以至于媒体在发表论坛总结时,笔者拒绝记者在文章里体现笔者的任何观点,就当笔者根本不知道这个论坛的举办。参加这个论坛的所有传统茶企,最终也没有就渠道创新提出什么具有创新价值的见解和共识。实际上,茶叶电商和服装电商两者是不同行业的电商,本身没有可比性,如果把茶叶电商与传统茶企相比较,情况又是怎样呢?
以茶叶大区福建为例,传统茶企不乏经营十几二十年的企业,但传统茶企中除了玩转于资本市场的极少数企业,以及极少数外贸茶企以外,茶叶公司年销售额过千万的都是行业中的凤毛麟角。让我们再看看茶叶电商,经营时间最长的也没有达到8年,但福建茶叶电商年销售额达五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要比开传统茶叶店的企业多,一些茶叶电商已经向年销售额过亿元冲关了,相比之下茶叶电商远比传统茶企的发展速度快,发展后劲也比传统茶企足,发展前景也比传统茶企光明。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2
网店买茶更重包装与价格
记者通过浏览以上三家综合性购物网站的茶类价格以及销售量、评论数量比较得出:目前茶叶电商的主战场为淘宝,但淘宝的平均客单价在60至80元之间,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相比之下,线下顾客在门店单次消费的茶叶价格最低则在300至500元之间。对此,一家茶叶自有品牌的负责人这样表示:“网上买茶的人里99%都不懂茶,他们更多地关注包装和价格,而不是品质。”
德州市福建茶城一家赵姓店主主营杭州西湖龙井,今年年初,他在淘宝开了一家茶叶网店,线下线上同时营业,价格持平。截至目前,2013年网店营业额明显低于实体店,但是销量却与线下持平。“赵老板解释,”正是因为线上网民所购买的茶叶多为低端产品,包装精美者销量更佳。很多人还是对‘网购茶叶’表示不放心。“
茶叶市场缺少强势品牌
记者在上网浏览以及采访德州茶叶市场时发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茶行业始终存在的困扰是缺乏知名的茶叶品牌。譬如消费者通常了解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茶品类,但并不熟知具体有何代表品牌。这造成了茶叶电商,尤其是垂直类平台,缺乏知名的品牌吸引用户,难以形成足够的用户粘性。
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茶叶“有类无品”的现状同样困扰着线下商家,茶叶的销售由各地茶叶公司主导,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有极强的地域性,产生的也只是地方品牌。记者在福建茶城附近随机采访了十余名市民,仅一位女士说出了一个茶叶品牌。
另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西湖龙井、乌龙茶、普洱茶这三类茶占据着线上销售80%的市场份额,茶叶销售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这也导致了茶叶渠道商难以在短期内寻找到核心优势。
网络渠道与顾客品饮感受难结合
茶叶电商的另一个重要短板在于无法实现网络渠道与顾客品饮感受的有机结合。相比于网络,传统门店的茶叶“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尝得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记者在金华茶城采访时遇到正在买茶的王先生,他说:“茶叶是需要品饮、闻香的。只在网络上凭着电脑的图片看不出好坏优劣。相对比于网络,我更喜欢去实体店买茶,那里的茶叶试喝,能现场观看到茶叶品质,喝到茶味,品到茶香。”
但相比于线下,茶叶的线上销售也存在着独有的优势。一方面,近些年,线下茶业市场“加盟”模式已趋于饱和,高昂的店租使得大部分茶叶的加盟门店无利可图,部分茶叶企业开始开发线上渠道。而这些茶叶企业大多数拥有极强的生产能力,而没有营销能力,这为上渠道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差收窄 盈利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利差较大,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证作用。但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现在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进行到成熟阶段,利差开始逐步收窄。面对日趋缩小的存贷利差,银行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日趋加大,促使商业银行思考如何加快转变盈利模式。
一、利差概述
1.存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按照约定条件存入银行账户的货币,一定时间内利息额同贷出金额即本金的利率。影响存款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通货膨胀率、金融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以及中央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是指在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率。通货膨胀率、银行业的目标收益率以及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基础利率影响贷款利率的变动。
2.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是存款与贷款平均利率之间的差额,是银行获取利润的来源。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在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有一定浮动权限的利率差额。存贷利差包括名义利差和实际利差,其中更有意义的是实际利差。实际利差是衡量银行盈利的指标,是指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实际利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从公式可以看出,实际利差扣除了不良贷款等因素对银行盈利的影响,真实地反映出商业银行资金经营管理状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变动的特点与趋势
(一)利差变动的特点
在当前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名义利差的高低,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根据表1,从2007年开始,我国国内货币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回归到稳健的三次转变。在此期间,中央银行共15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上升至7.47%的高点,后逐步回落到5.31%的低位,目前上升至6.06%的位置。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上升至4.14%,接着下降到2.25%,后又上升至3%。从 2008年9月16日至今,存贷利差基本保持在3.06%的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1.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刺激投资、消费和贷款等需求,中央银行采取了将贷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而存款利率不变的措施。
2.存款利率上浮和存款定期化对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产生影响。在这期间,一共有4次不对称调整,商业银行的名义利差不仅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还出现了近年来的最大降幅,与 2006年的高点相比累计下调了0.54个百分点。
3.2010~2012年,经历了第二次的降息,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大于年定期存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的调整,2012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进一步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由于2011年上半年加息后存款重新定价造成资金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利差下降。
(二)未来利差发展的趋势
根据国家的政策,自 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此次改革政策无疑推进了利率完全市场化。其意义:
(1)融资成本降低,银行对产品定价更具多元化、自主化。
(2)银行竞争加大,企业、居民贷款门槛降低,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完成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推动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这也会引发存款利率的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的松动,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利差将逐步收窄,我国商业银行终将告别高利差的时代。
三、利差收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虽然大型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实现收入结构转型方面有可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利差缩小对所有银行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管理能力方面
在利差收窄前,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和以扩大存贷款为主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但在利差收窄的趋势下,大型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竞争的冲击,信贷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削弱。而中小型银行没有大型银行的销售渠道和定价能力的优势,随着利差的收窄则无法通过利差来增加银行的收入。
(二)业务创新能力方面
在存贷利差收窄趋势下,依靠经营传统业务的利润增长岌岌可危。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合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导致了金融的“脱媒”。金融行业交叉渗透经营趋势日趋明显,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加大,经营传统业务的利润越来越少。
中资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收取服务费或代客买卖差价的理财业务、咨询顾问、基金和债券的买卖、代客买卖资金产品、收费、托管、支付结算等业务。虽然这些也务不触及银行自有资金、不承担市场风险,但是业务又集中在支付结算等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上,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吸纳型和模仿型创新较多,原创型和再创型较少,较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开辟新的盈利途径。
(三)监管方面
利差收窄向银行监管发起挑战。第一,面对传统业务的收益日趋下降银行务必加快业务的创新,而产品的创新是有风险,面对这些不可知的风险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和能力需要更高要求。第二,银行的竞争愈演愈烈,金融衍生品的交叉,金融秩序的稳定更为艰巨;第三,利差收窄也很可能造成单体银行机构资金流动性困难甚至危机整个银行的营运。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强化危机处,提高监管。
(四)风险管理水平方面
1.一般来说,做好风险的对冲、转移和分散,把风险控制的恰到好处,高风险才能获得高收益。,实质上,利差收窄是考验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会面临来自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利差空间缩窄,盈利压力加大,商业银行可能更倾向于扩大表内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这会增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同时,目前国内银行同质化经营程度较高,资金同向性强,可能有积聚系统性流动性的风险。所以,稳定和提高盈利能力,拓展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积极地调险的偏好是商业银行必须做的。与此同时,较强的风险的管理能力是更需要具备的,但目前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经验仍有不足,需要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收窄的趋势背景下,经营的风险与环境趋向复杂。由于银行汇率风险增加,可能会使得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各类变化相互作用影响。银行汇率风险的增加,可能会引发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许多重大的金融改革是紧密相连的,比如人民币的国际化、资本的项目开放和汇率的市场化等等金融改革。我国的经济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然能够保持速度较快的增长,如果在未来利差收窄后,我国国内的利率上升,不能自由浮动的汇率,将可能会导致热钱的加速流入,我国的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相反地,如果更加放宽我国汇率的浮动幅度,又会导致银行汇率风险的增加,套利行为的复苏和创新,更有可能会使人民币发生较大波动和迅速升值,汇率风险必须控制的恰到好处才能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维护金融秩序。
(五)业务结构方面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各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所占份额比高达3.5:4.1,其中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平均所占份额是2.5:1,这也与商业银行依靠信贷规模扩张获取主要利润收入的现状相符。而存贷利差缩小可能会改变上述的业务结构,并给商业银行定价能力提出挑战。而在这其中,不同规模银行的净息差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商业银行由于在营销渠道和议价能力方面的相对优势以及庞大的资产规模基数,使其净息差的收窄程度总体上好于中小银行。
(六)收入结构方面
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收入分为利息与非利息收入,其中利息收入主要来自银行的利差收入。因此,随着利差减小,商业银行自身的利润状况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会带来较高的相对竞争性,同时降低银行收入过度依赖利差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必须主动地拓展非利差收入业务,改善收入结构,从而降低对存贷款业务、利差收入的依赖。
综上所述,各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相同的,在利差收窄下造成利润被压缩,银行业受利差“保护”的时代已经结束。面对多方面挑战,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已势在必行。
四、在利差收窄趋势下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
(一)加快调整经营模式,从存贷款的传统模式中,向新型营业模式转化。
由于在传统模式中,存贷款都发生于银行。银行成为了一个融资中心。从而想要获得利差收入变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商业交易模式中,银行扮演着交换中介角色,利用资金证券化,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一做法,有利于银行突破资本约束,继而发展壮大。但是还是会有一些风险是分散不了的;而在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这种模式中,银行又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色。银行通过提供信息给客户,从而让客户自主选择的融资方式,比如像私人银行、投资银行这些业务。这样银行就不必承担市场风险及其信用风险,一切风险由客户承担。
现在,我国经济正在向着结构调整发展中,商业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调整,普遍都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盈利便成为商业银行的大势所趋。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息,很多国内商业银行并不常使用银行的基本资财,通过依靠科技、互联网、资金以及信誉等方面的长处,以中间人或其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结算、咨询、担保以及其他委托事项,并从其中收取一定费用。
国内商业银行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通过单独向企业收取利率作为咨询费和顾问费,将利息收入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中间业务收入科目下,这种现象在同业存款中也是相似的。
(二)改变传统信贷模式,实现经济增长和银行业发展的有机协调。
因为伴随着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大规模急速发展,以及企业投资增长的减缓,这使客户的议价能力逐日增强,同时贷款市场间竞争越发激烈,利差收窄后商业银行收益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同时再加之客户对于银行业贷款的需求的逐步下降。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将信贷资源分散开来,改变原有的传统信贷模式,把越来越多的信贷项目投放给一些小规模企业以及绿色生态领域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也可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增速的目标。
为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下三个方面来改变传统的信贷模式。
1.积极开发新的融资产品,增强网上银行贷款功能,从而拓宽中小企业申请和发放贷款的渠道。
2.开发新型贷款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质押物缺乏的问题。加强以商标权、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知识产权等作为抵押、质押工具。
3.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成本,全方位建立分层次委托授权体系和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全面拓展各层次援助创业贷款、各商业领域融资和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租赁等服务,由此可以促进我国实际经济体系的发展和民生问题改善,从而实现银行业利益最大化并促进其加快发展的有机协调。
(三)设立多样化的机构内部监管,提高自我监督管理效率。
1.设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得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商业银行各级机构管理层,为了保证其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能够尽可能实现,通过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的、 对机构内部各单位和人员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措施、制度和程序。使之成为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能够抵御利差收窄的完整体系。
2.设立商业银行的同业自律机制
从全国商业银行同业自律机制设立的现状来看,同业组织的公会或协会是为了维护商业银行业公平竞争、共同利益、行业协调和监管的需要自觉建立起来的。这是对央行金融管理的拓展,也是银行业的自我民主管理。故我国商业银行业应积极设立起商业银行的同业自律机制。
3.优化商业银行机构内部人员控制与审计机制
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调控制度,推动银行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各级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集体议事功能,着重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结构治理。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银行自我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监管新新的有效性,充分行使自身职能,有效解决银行公司治理问题。
(四)调险偏好,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当今,信贷资产质量和利率市场化之间互相制约、相互影响,这两者显然已经成为全国各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若利率风险一旦转化为信用风险,这现象将会冲击银行业的经营,使其发展变得更加困难。所以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而导致利差收窄问题,商业银行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1.银行业应抓住重点来控制各个领域,其中应该增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管理,提高管理风险能力,加强信贷风险防伪控制的预见性,避免重蹈其他国家利差收窄后银行业信用风险激增的悲剧。
2.银行业在全面调整客户等级结构和银行金融产品的同时,应当要进一步完善多样化的信贷资产管理流程和顾客的信用风险管理,完善审批、委托授权制度,优化地区和各行业政策,由此来配合信贷结构调整的需求。
3.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部门还应该尽快创出新一轮的资产证券化、土地房产权证大众化以及信用保险化等相关政策,诸如此类的相关政策都是为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的流动性而设下的前提。这也是为了应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而创造出来的有利条件。
(五)加快拓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推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转型。
1.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是业务和客户,所以商业银行必须紧抓并落实这两大基础:首先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深入发展,其次积极调整客户结构,丰富客户资源。
2.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推动商业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由“存贷批发型”向“全面综合型”的经营理念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理念转变。实现商业银行走“低资本、低耗用”的特色化经营道路
3.首先要加快拓展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收入趋向多元化,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深入发展。其次要加快推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布局广度的进一步扩大,争取在证券、基金、保险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在存贷利差逐渐缩小、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经营模式,向以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经营模式转变,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作为商业银行客户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逐步丰富和完善客户资源。由此可见,大力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转型,是商业银行全面改革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兰.存贷利差趋小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策略研究[J].金融学院,2012(6)
[2] 赵国栋.商业银行利差研究[J].财经之窗,2010(1)
[3]陈双成,黄守信.商业银行利差水平与盈利模式研究[J].金融视界,2010(5)
[4]吕铮.中国商业银行实际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R].东北财经,2010(12)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4
昨日笔者的助理把IT界的“快公司”梳理一下,又结合笔者策划的服装界两家“快公司”,总结出现代企业就应当为自己铺就快车道的结论,当她把这一发现拿来给我点评时问道:“许老师,你说茶叶行业也可以做成块公司吗?”笔者不假思索地告诉助理,茶叶行业可以成就“快公司”,但要茶叶行业具有“赌徒”心态又洞察行业市场走向的老板出现以后。随着茶叶行业的日渐发展,笔者乐见这样的奇迹出现。
记得“快公司”的概念是源于曾有记者在描写史玉柱和马云的创业时,对他们闪电般成长起来的企业的描述,同时也给史玉柱和马云安上“赌徒”心态,史玉柱和马云这两位中国现代的商业巨人,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早就了他们的商业帝国,在行业内各自占据了巨无霸的地位。因而有人认为史玉柱和马云的成功,是基于他们的赌徒心态,甚至例举出史玉柱本人也不回避“赌徒”心态的表露,这样的观点也在市场上拥有不少支持者,因为很多人相信史玉柱和马云的成功都有偶然性,都是商业场上的个案而不具有样板作用。
笔者许孙鑫作为亲历过两家“快公司”的策划人,对史玉柱和马云的成功有自己的看法,我不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偶然,因为他们的“豪赌”不是没有方向,对他们而言是有着可预见的未来,这种预见未来的先知本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慧”,这种智慧也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而是建立在对市场明察秋毫的与常人不同的洞察力上,如果用常人的习惯性思维去理解,那的确会归功于“赌徒”心态方面去。客观上的史玉柱是极为重视产品研究和消费者研究的企业家,他的决策源于他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笔者策划过“快公司”,经历过“快公司”的成长历程,“赌徒”之说就显得冤枉之极。2009年笔者出任“衣时代网”服装公司总经理时,那个在福州市区只有3家门店的微型企业,笔者就是从了解行业入手,发现服装行业在对加盟商的做法上,都保留着厂商自身利益至上的做法,加盟商的风险总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改变加盟政策无疑是商业模式突破的关键,继而有了加盟商无条件退货的做法,在外人看来这做法在当时也是一个“赌徒”行为,实际上我们看到了这个做法的后果只会“让加盟商蜂拥而至”,只会对企业有利,如今回过头去看当时的决策过程,我们是有智慧的决策者。在企业经营管理得细节中,“赌徒”心态依旧起着拉动企业发展的强大作用,如当时笔者为了拉动服装店的销售业绩,制定出的绩效工资制度就饱受争议,笔者根据门店半年平均业绩制定级数和增长倍数,当销售业绩翻倍时店员的底薪也随着翻倍,实行这一绩效工资制定的结果是门店员工不再有人迟到早退,而且大家起早贪黑地加班加点,门店业绩呈数倍递增,门店业绩的暴增自然成就了公司业绩的暴增,公司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半年后的“衣时代网”不再是3家门店的个体户,而是福建服装折扣行业的老大。同样的商业模式,在不到一年前的时候,又一个服装零售品牌“汇衣美”瞬间崛起,在福州市区突然间冒出50多家“汇衣美”的门店,无论你带着何种情绪去认识它,它就是一家生存得滋润的“快公司”,做这样的有智慧的“赌徒”也没什么不好。
日前闽南一家茶企邀请笔者前去探讨他的企业该怎么走,和笔者以往所了解的茶企一样,传统的产品加传统的做法就是茶叶公司的现状。要改变茶叶公司经营的落后现状,从产品形态到市场策略都需要全新的变革。茶叶产品作为特产产品,产地是消费者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买普洱茶的消费者会喜欢找云南或云南茶企在外地普洱茶企业去购买,买大红袍自然喜欢到武夷山或武夷山的茶企那里去买。这样的消费习惯却被许多企业所忽略,不少茶企舍近求远去开茶叶店,身边的市场却拱手相让给他人。或者虽然守住身边的市场,却没有观察到身边市场潜在的庞大需求,也就没有应对做好身边市场的方法。当然,要做成茶叶行业的“快公司”,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无疑是前提条件,这种商业模式又往往具有“赌徒”表象的特征,许多茶人还是难以痛下决心去实施一件前无古人的商业行为,因为市场又风险,因为“赌徒”的豪赌又是企业自身看不到的智慧。笔者在关注茶叶行业近两年间发现,茶叶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不乏“赌徒”老板,但成败的关键在于“赌徒”是否了解市场,是否了解产品和消费者,否则是难以做成茶叶行业的“快公司”的。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5
关键词:茶叶企业;经营调查;财务分析
随着人们养生理念不断发展,如今关于健康与绿色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因此如何才能享受到健康与养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茶叶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饮用历史,但是在近代,随着西方饮料和咖啡等融入,致使茶叶的地位和市场受到了一定影响。
1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新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分析
随着互联网应用发展不断成熟,如今O2O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在我们国家发展迅猛,取得了长足进步;O2O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紧联系在一起,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这一模式。茶叶企业也不例外,更是如此。对于O2O模式应用来说,企业经营及具体财务状况直接充当了企业发展的供给角色,因此可见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整个茶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因此暂时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维持上百家共同争夺茶叶消费市场的现象。所以,在现阶段,茶叶企业除了要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和内涵,丰富销售渠道、完善自身宣传推广途径以外,还需要对自身经营模式及盈利思路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摸索和调整。可以说,当前所处的互联网电商时代,这是时代的最大特点,因此,茶叶企业想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充分融入这一时代要求。O2O模式无疑于当前茶叶企业发展的新变化。O2O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凭借其良好的商业前景,能较容易获得其他资本的有效支持,助力自身发展。然而,随着改革深入,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如今O2O模式经营也在面临全新问题,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大,茶叶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遭遇更大阻力,因此茶叶企业如何有效适应时代特点,打破经营困局,就值得自身有效研究。此外,随着80、90逐渐成为消费主流,其消费观念对整个消费市场也起到了极大影响和作用。除了产品特点外,其消费习惯中更倾向于互联网消费,因此这就为茶叶企业探索应用新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但茶叶企业在应用新的经营模式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全新经营模式应用的同时,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状况及发展融资来源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就当今经济发展形式而言,资金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是否能够及时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实效的实质性结果。因此,科学、合理有效应用金融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将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2企业O2O模式应用发展概况阐述
从2003年开始,各种生活服务类网站兴起。其成功打开了生活服务市场,让广大网民享受便利生活。此后几年,随着消费者电子商务理念及支付能力逐渐成熟,O2O模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适用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如今通过京东商城、天猫商城和淘宝网,进行交易的茶叶量已经远远大于实体店消费。可以说,O2O模式在茶叶企业的应用、发展,助推了整个茶叶行业的发展进步。当前,互联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成熟,茶叶企业只有结合时代变化,调整自身经营方式,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经营状况,有效助推自身经营发展,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注入新活力。O2O运作模式主要包括运营平台、线下经营实体、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他相关方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整个模式运转的关键,通过有效借助互联网和相关终端,从而完成整个交易。对于整个O2O的模式运作而言,加强O2O平台管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全面合作,才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和关键。这一模式的运营价值,首先,O2O模式应用过程中,有着巨大、复杂的价值体系,通过将这一模式应用到商品线上的预约,线下茶叶企业来说,可以科学、准确依据顾客的订单信息,合理安排自身资源,从而有效降低经营支出。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消费者对自身消费理念有更清楚的了解。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实效,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通过利用O2O模式,不仅符合时展特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弱化了茶叶企业生产地较为偏僻这一客观劣势。当然,随着互联网电商应用不断成熟,任何茶叶企业只有走O2O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一模式的盈利点主要在于:首先,是产品的利润差,O2O模式能提供客户的就是生活服务,引导其线下消费,增强用户良好的消费体验。这种差价就是产品的利润差。通过利用这一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也能让企业让利消费者,从而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共赢。企业O2O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其资本来源是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但当前很多茶叶在应用这一模式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竞争、资源环境条件限制、经济形势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作用,很多茶叶企业经营面临较为困难的境界。在企业资本融合方面,多数茶叶企业仍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因此很多茶叶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但现阶段很多茶叶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缺乏担保资金,加上申请流程较为繁琐,所以茶叶企业发展需要有资金做支撑。
3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分析
根据有效数据显示,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发展遭遇巨大困境,其主要表现在对消费市场发展方向和趋势把握不够,很多茶叶企业的产品很难与市场消费实际相匹配,致使很多茶叶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占据相应的位置。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一旦产品营销受阻,其企业运营和资金回笼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受国家政策、金融组织和企业自身三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存在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3.1政策不完善,茶叶企业融资缺乏有效保障从现阶段茶叶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看,“老字号”茶叶企业仍然是整个市场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国家政策对这一类企业的支持力度大于其它新兴茶叶企业,从而造成多数茶叶企业面临政策环境失调。根据目前整个茶叶行业发展情况看,现阶段整个茶叶市场中,新兴茶叶企业占比重超过了一半。而从目前茶叶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看,现阶段整个法律机制中很少有关茶叶企业新兴融资模式的法律法规制度。茶叶企业融资政策不健全,没有较强执行性的专项法律对茶叶企业融资过程进行具体细化。此外,在茶叶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存在完善的保障机制做有效支撑。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缺乏完善的支持机制。而目前多数茶叶在经营过程中,其资本筹集多依赖民间借贷。这一方式不仅缺乏有效担保政策,同时也很难保证资金借贷链条的完整性。一直以来,很多茶叶企业的经营规模都不大,其在资金利用上,缺乏对国家政策的有效研究,因此很难寻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的资本。但客观上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国家政策体系不到位有直接关系。3.2金融保障机制不到位,企业缺乏有力资金支撑很多金融机构组织对茶叶企业发展贷款不“感冒”。通常情况下,银行金融机构都热衷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金借贷机构,这大大增加了茶叶企业的融资难度。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茶叶企业凭借自身经营实力很难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无论是自身经营模式,还是发展规模水平都亟需提升。但目前多数金融机构有着一系列极其复杂、较为严苛的审批机制,因此在现实情况下,茶叶企业需要经历更为严格的审查机制,时间成本很高,从而错过发展机遇。3.3茶叶企业财务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经营管理能力水平的地位和价值日益重要。财务经营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效益。当前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时展环境,电商和互联网时代,茶叶企业只有高效运营,才能实现时代需要。现阶段多数茶叶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经验较为匮乏,其经营利润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完善有效的发展资本做支撑,目前很多茶叶企业缺乏有能力的资金运作能力。较弱的财务管理能力,使得很多茶叶企业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在互联网电商时代,茶叶企业想要满足市场竞争要求,必须有针对提升财务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自身资本运营能力。
4结语
如今,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加上人们健康理念日益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发展成为自身的生活习惯,而这就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对多数茶叶企业来说,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茶叶企业来说,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茶叶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企业运行资金的充足状况也影响到企业发展。对当今茶叶企业发展经营来说,最大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在于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不断兴起和发展,也就是茶叶企业能否适应O2O模式,直接影响到茶叶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黄华珍 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涛.茶叶企业经营形势特点分析[J].经济论坛,2013(9):58-63.
[2]李孟.电商时代企业经营思路调整研究[J].理论界,2013(17):189-193.
[3]付强.茶叶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5):73-77.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6
高调亮相厦门国际茶展、夺下亚洲最高水平的空手道比赛――第十届亚洲空手道锦标赛唯一茶业合作伙伴称号,均显示出了名茶小镇犹如“原子弹”般的爆发力。
何为茶行业第三次革命?
名茶小镇,中国茶叶集团旗下全资控股品牌。“只做原产地品牌茶”,是名茶小镇的前进目标。
作为业内率先导入“知识与品牌”结合的股份制集团化运作模式的茶企,名茶小镇与中国十大茶叶原产地的知名品牌结成战略合作联盟,通过共建终端零售的渠道平台、整合茶产业的专业产品、集中知名品牌的统一运营,迅速推动原产地名茶由区域向全国,由中国向世界的市场延伸与扩张。
名茶小镇的掌舵人――香港中国茶业集团林董,对茶行业的未来走向有着独到理解:“截至目前,中国茶行业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称之为‘产品运营模式’,其特征在于通过现代化的生产、包装及储藏等技术大幅提升产品内在品质;第在新世纪之初,我们称之为‘品牌运营模式’,其特征在于通过形象塑造为产品注入附加价值,通过品牌连锁加盟扩张市场网络。中国茶行业变革的间隔期日渐缩短,现阶段是发动行业第三次革命的关键时期。何为第三次革命?简而言之,就是‘渠道运营模式’!”
林董表示,渠道运营模式之所以将成为茶行业的发展大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有六大茶系十大名茶数百种茶品,能称之为品牌运营的绝大部分是单品类运营。然而,饮茶习惯的因地而异,造成单品类品牌在市场拓展过程中已开始遭遇强大阻力,难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饮茶喜好,在新鲜感过后大多昙花一现。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一、二线城市均为不同地区人口混居,外地人往往难于购买正宗的“家乡茶”。名茶小镇所开创的渠道运营模式,具有全品类、原产地、品牌联盟和专业化四个特征。
据悉,名茶小镇致力于为消费者奉献纯粹、正宗、原生态的品质,对所有入驻品牌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四有标准:拥有自营的原产地绿色茶园;拥有获得一定商誉的品牌商标,如: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省知名商标等;拥有产品种植、生产及销售等相关质量或标准认证,如:QS、绿色食品、有机茶等;拥有成熟的品牌形象系统,如:统一的VI形象等。
打造茶界的国美电器
名茶小镇总经理张木林表示:传统茶企之所以面临发展缓慢、后劲乏力甚至普遍不为资本市场青睐的困境,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新的品牌运营模式与产业整合能力。”
为此,名茶小镇推出了原产地品牌模式、业主分红模式、品牌联盟商股份模式等九大模式,并逐步铺设渠道网、资本网、市场网、品牌网、产品网、客户网、产业网,立志将名茶小镇打造为中国茶行业的新锐渠道品牌的标杆,成为茶行业的“国美电器”。
本着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名茶小镇只选择与不同品类的强势品牌结成联盟。在目前达成合作的品牌中,包括安溪长和茶业的铁观音、云南龙润集团的普洱、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的御牌西湖龙井、四川竹叶青茶业的竹叶青、武夷星茶业的大红袍等,均是业内市场销售与社会口碑兼具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