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行业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行业规范

医药行业规范范文1

一、医药行业存在的主要涉税问题

(一)医药行业税负明显偏低

由于人们存在对医药行业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使得医药行业高增长和高收益性非常突出,据调查医药销售行业经营中实际进销差价率在20%左右,粗略推算整体增值税税负不低于XX%,而医药销售行业实际平均税负仅为XX%左右,其中有的企业几百万的销售额应纳税额仅为几千元,税负水平明显偏低,与医药行业市场潜力大,利润可观等特点不相应,存在明显疑点。

(二)医药行业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现象

医药零售业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还比较规范,税务机关基本能核定月销售额。但医药零售业大多属定期定额户,不能提品进销存登记簿,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准确核定月销售额。即使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存在帐外经营、有意隐瞒销售收入等现象,如现金收取货款不申报纳税、购进货物用于促销奖励应视同销售未申报纳税等。这些情况说明医药行业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现象。

(三)医药行业发票管理混乱

医药行业发票管理混乱,普遍存在未按规定领购发票,未按规定使用发票,明显违反了《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不开发票拒开发票,消费者购买药品通常不索要发票,就不开发票;消费者有时索要发票,找各种理由拒绝开具;二是不按规定开具发票,有的只填写名称和总金额,名称一栏只填写“药品”,无具体品名,数量和金额,很难从普通销售发票上看出具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三是滥开发票,有些单位购买的药品与收费单据上开具的药品品目不相符,有些明明销售的是日用品和护肤护发品,而在发票上开具的却是医药品。

(四)医药行业税收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税务部门对医药行业税收管理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少数税收管理员长期没有更换,造成与医药行业关系逐渐密切,在管户过程中,存在巡而不查、查而不严、知情不报、以补代罚现象,极个别税收管理员甚至与医药行业互通信息,应付和蒙蔽税收检查。

二、医药行业存在涉税问题的原因

(一)医药行业经营者缺乏依法纳税意识

由于医药行业一直没有纳入规范化轨道管理,税法宣传力度不够,为数众多的医药行业经营者了解、掌握税法知识了解不多,不清楚如何计算税款和申报纳税。同时,部分医药行业经营者缺乏依法纳税意识,为利益驱动,产生偷逃税心理,钻税收管理空子,采取非法手段偷逃税款,给国家带来损失。

(二)医药行业税收管理滞后

医药行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和经营渠道的复杂化,给税务管理不断带来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医药管理体制未理顺。医药与卫生职能重叠,政策打架,医药市场竞争无序,引发管理混乱,给税收管理带来困难;同时税制也没理顺,医药经营征收增值税,医疗卫生征收营业税,对大量既经营医药又有卫生诊治的业户如何征税,标准不好掌握,国、地两税部门都可管可不管,不仅造成管理权矛盾,也极易发生漏征漏管现象。二是医药行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少数医药行业财务核算不严,帐务不实,造成对实际经营、现金、库存难以有效控制,其应缴增值税计算很不规范,很不准确,增加税收管理困难。三是医药行业小规模纳税人进货不易控管,销货无法掌握,直接影响到增值税的核算,从而造成税款核定数额普遍偏低、税收负担率低的现象。

(三)医药行业的经营特性增加税收管理难度

一是各医药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许多是个体经营者挂靠在其名下,名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实际是自主经营、自行核算、自负盈亏。多数个体医药经营者不办理税务登记,不申报纳税。二是医药公司与大多数商品零售企业一样,生产商或上级经销商会在销售额之外按销售数量给予经营者一定比例的平销返利,这部分返利就直接导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样化,既有现金、银行卡,又有医保卡,各种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点,对税务部门来说不利于控管,税收管理难度比较大。

(四)监管部门职能协调不够

医药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药品监管是药监局,行政管理卫生局,税款征收是国、地税部门,虽然这些监管部门的职能没有交叉,但在职能行使过程中协调不够,尤其是医药与卫生之间政策不统一,各医疗机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造成事实上的征管困难。

三、解决医药行业涉税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税收法治建设,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

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税收法治观念,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增强医药行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引导和规范医药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要加强财务和纳税辅导,不断完善发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督促有条件建帐的医药企业及时建帐,从源头上堵塞监管漏洞。要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切实增强为医药行业纳税人服务意识,规范纳税服务内容,完善纳税服务措施,简化办税程序,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要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增进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广泛开展综合治税活动,提高税收执法力度。

(二)加大税收控管力度,建立税收监管长效机制

加大医药行业税收控管力度,建立医药行业税收监管长效机制,税务部门要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医药行业发票使用的管理。从药品经营企业“进、销”两个环节入手,抓住“发票”这一切入点,对使用发票、取得发票的程序进行控管,有效堵塞税收漏洞。要完善以票控税的制度,医药品在一级、二级销售过程中许多环节可能都不需要发票,有一部分直接收取现金交易,经营者收取现金后不开票也不入帐,财会信息具有更大的隐蔽性。税务部门在“以票控税”的基础上要完善财会制度,建立健全严谨的金融监管制度,压缩现金交易空间,管住医药企业经营的资金流。二是加强对医药行业零售环节收款形式的税收监管,协调医保监管部门,调取纳税人的刷卡销售信息,获取医药企业及批零业户的经营情况,按一定比例测算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三)严厉打击医药行业税收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税收秩序

税务部门对医药行业比较普遍的管理性违法行为,要及时提醒,使其做到管理规范。经提醒,长期不规范管理,拒不改正的要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对医药行业偷、抗、骗税行为一经发生就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通过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让违法者得不偿失;要对医药行业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公开处理,真正做到处理一个,教育一大片。长期的实践证明:对医药行业违法行为一味偏袒、迁就、放纵,甚至对应缴的税款还要打折扣,就会使税务部门的执法处于被动,执法质量永远不高,难以形成医药行业自觉守法的氛围。

医药行业规范范文2

关键词:医药流通行业;价值链模型;医药物流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药品流通行业经历了从计划控制到市场经营的逐步发展,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家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医药流通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作为医药流通企业在市场兼并整合的大潮中如何明确自身定位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分析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问题,而从医药行业层面的分析相对比较少,本文正是基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分析,来给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二、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状

1. 市场化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药品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在我国,药品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1984年,政府开始取消统购统销、按级调拨的规定;1999年,医改方案开始实施,正式加快市场化建设步伐;2009年,新医改正式推出,旨在加快行业集中,完善市场机制。

由于市场化机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对于本地的医药企业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医药企业往往带有很浓的地方色彩。由于区域壁垒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做强做大。此外,我国医药分业制度尚未确立,医院在医药流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药品的正常定价以及医药市场化建设都有着很大的冲击。

医药流通行业对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是医药行业的主要规范性文件。GSP虽然对于医药流通行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其门槛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行业现状。

2.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一直处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截止2009年5月,我国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流通企业就有1.31万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中中小企业占了80%以上。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销售额过千亿的医药流通企业,只有3家超过200亿规模,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九州通,2010年的分销规模分别为692亿元,291亿元和212亿元。2009年,我国前三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整个行业的20%左右。而在成熟市场,医药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例如美国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为96%、日本则是75%,欧洲国家略低为64%,可见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3. 企业盈利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总体上呈现出流通成本高,利润率普遍偏低的特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率,费用率和利润率指标分别约为8.2%、7.0%~7.6%、0.6%~1.2%,美国和日本医药流通企业这三项指标约为2.5%~4.0%、1.0%~1.5%、1.5%~2.5%和2.0%~3.0%、1.0%~1.5%、1.0%~1.5%。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医药物流水平比较低,运输、仓储等手段依旧比较传统,运行效率较低,造成行业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是我国药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复杂,分销环节过多,导致市场营销的成本比较高;此外,由于整体医药流通行业尚不规范,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也导致了整体的利润率不高。

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行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

4. 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域壁垒的存在,弱化了企业建立自身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最终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少,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同质化严重的结果,往往直接表现为同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市场兼并重组的不断加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逐渐面临生存危机。除了几家大型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传统的药品批发,服务对象也局限与当地的医院和药店,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低下,将导致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面临淘汰的危险。

三、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分析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最初的价值链模型被应用于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价值的传递。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行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间的这种价值链关系,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在产业链中、在企业竞争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称之为行业价值链。

医药行业价值链一般由医药原材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店和顾客等共同组成。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医药行业价值链为基础的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

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整体目标是追求整个行业的边际利润,也即行业价值链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不再是单独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或竞争能力。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院或零售药店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是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而顾客则更多的是产品和价格的接受者。

(1)医药生产企业。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一个较为高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从2001年的2 040亿元到2010年的11 741亿元,增长了近5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0%以上。伴随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新医改,医药行业将继续不断增长。在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相对于其他节点企业,有着较高的议价能力。

(2)医药流通企业。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医药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关键节点,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于医药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上游的药品来源渠道管理和对于下游的营销网络控制是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3)医院或零售药店。早在21世纪初,我国便开始实行医药分业试点,2009年3月出台的新医改中也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业体制改革尚未真正全面启动。医院药店仍是我国重要的药品直接销售渠道。随着国家对于药品管制的放开,医药零售行业的利润较高,医药零售行业在前期发展迅猛。然而,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药零售也面临着洗牌,整体利润率趋于合理,服务水平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零售药店也已成为医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的主体即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此外医药市场规范机制、技术研究与开发、医药物流服务和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等作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保障措施对于医药行业的边际利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医药市场规范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于行业的规范,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国家对于行业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医药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对于行业的自治和管理。

(2)技术研究与开发。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研究与开发是行业竞争力的最直接来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将有效的提高行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3)医药物流服务。药品的保存和运输相比于一般商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医药物流服务,特别是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大大加快医药流通行业的运作能力,对于医药流通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医药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这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对策

1. 向前整合,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控制营销渠道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向前整合,即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下游延伸,加强对于零售终端的控制。我国的医药零售终端主要分为零售药店和医药两个部分。针对零售药店,可以采用战略合作、参股或者并购的方式,加强与其联系。例如九州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快发展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2011年6月九州通完成了收购河南杏林大药房有限公司,收购后公司间接控股90%。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医院药房托管等业务,巩固医院医药销售市场份额,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总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控制更多的药品销售终端,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又可以获得对上游供应商更大的话语权。

2. 向后整合,通过委托加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向后整合指的是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上游进行延伸,而委托加工是指医药流通企业委托医药生产企业为其生产,从而发展自有品牌。委托加工有利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自身品牌建设,提高其知名度,同时推出自有品牌的药品还将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为例,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都通过与医药生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或者依靠集团内部的工业生产资源,先后推出其自有品牌的药品。此外,向后整合还包括与医药生产企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以保证其药品的稳定来源。

3. 向内整合,推行现代化物流,提高运营能力。所谓向内整合,指的是医药流通企业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同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流能力,特别是仓储、运输和配送是医药流通企业的主要业务能力。然而我国医药物流相对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只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传统服务,没有真正成为医药流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推行现代化物流,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物流作业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4. 向外整合,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医药流通企业除了考虑向上下游整合以及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外,还可以考虑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的形式来获取更高的价值。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与行业的集中度低导致了医药流通企业同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此外由于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最后往往演变成价格竞争,从而大大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所以实施同业联盟或策略性合作,有利于建立较为规范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行业资源的整合,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四川医药物流协作联盟通过资源整合,按照产业链建立其自上而下、纵向延伸的协作联盟,从而避免了同级别的企业因利益相同造成恶性竞争,使各个环节都可以获取合理利润。

五、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保障措施

1.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从政府的角度,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实现定价规则的科学化,定价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要堵塞新药审批和单独定价制度执行中的漏洞,实现政府对药品价格的有效监管,避免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价格混乱现象。此外,政府应该加大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淘汰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医药流通行业等组织,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参与行业自治,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行业定价机制,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实现行业内的资源有效配置。

2. 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新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将改变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从而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运营能力,增强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和对于下游的盈利能力。在医药物流技术方面,条形码,RFID等标签技术的应用将更有利于药品的管理和监控,GPS、GIS等技术的应用将加强医药运输和配送过程的管理,此外物流信息平台如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不断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医药流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医药流通行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有效应对措施之一。

3. 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医药第三方物流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流通速度,有利于优化医药流通行业的仓储、运输、配送等流程,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伴随着药品的流动,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对于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相比于物流服务,上下游的医药网络建设更为关键。对于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帮助下,实现商流与物流分离,能够使其更好的专注于核心业务,加快市场布局。对于整个医药流通行业来说,更是有利于行业的整合速度,快速提高行业集中度。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是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4. 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人才战略历来是企业发展之本,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医药行业以及医药流通行业近几年保持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态势,导致医药行业管理人才以及物流人才相对缺乏。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培养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性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医药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匮乏。对此,应该重视我国医药行业相关人才不足的问题,采取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相关的人才。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从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纳国外行业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郭凡礼.兼并重组催生医药流通新格局.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6):78-79.

2. 郑晓红.从行业价值链探讨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之路.海峡药学,2009,21(7):188-189.

3. 陈彪.医药行业整合与物流发展现状.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5(6):74-77.

4. 陈志和,马爱霞.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趋势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2,(5):270-271.

医药行业规范范文3

人无信而不立,企业无信也不能立。诚信,其本意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作为企业来说,不仅依法经营,严格遵守成文合同是诚信,而且言而有信、文明经营、公平竞争、诚实交易、不欺不诈也是诚信。企业违规违法必属失信,而失信却不一定违法,所以,企业在市场上,要更多地以向市场守信、向社会守信来保证自己守法。

诚信经营是医药行业的传统美德,是医药行业的镇业之宝。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事关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他行业,失信一分,损失一分,医药行业,失信一分,可能带来终身的危害甚至因为致命。医药行业,诚信就是生命。古代医药不分,病人只凭医(药)家一句话,就出钱接受诊治、服用药物,靠的就是行业的信誉和个人的诚实,古往今来,医(药)德始终高于、重于、大于、先于医(药)术。所以,东方有“医乃仁术、药乃仁品”之赞,西方有“白衣天使”之称。一百多年前的江南药王胡雪岩,更是把“戒欺”二字高悬堂上,作为企业的堂规和自律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追求的目标,无可厚非,但优秀的企业家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社会的效益和公众的形象,诚信正是其综合的体现。

在当今医药市场,也确有失法失信的行为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倾斜了一些医药人士的良心。比如制售伪劣药品;不按规定保管药品导致变质和失效;不按病人实际需要过量配销药品;虚假广告甚至使人作“托”推销药品;大量存在的医药回扣等等。这些行为,不仅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应当受到社会舆论的鞭挞和自身良心的责备。

应当在医药领域大力推崇诚信。

应当在医药领域大力宣传“医德”、“药德”。

今天,杭州市医药行业协会组织了部份会员召开诚信经营座谈会,与会企业家们作了发自肺腑、感人至深、掷地作金石声的发言,说明了我们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是诚实守信的,是重视名声的,是营药以德的。他们以诚待客,重人甚于重利,不赚昧心钱,不制售伪劣药,不对病人巧取豪夺,无愧于中国医药文化的最高境界——仁。

诚信,是企业立世的根本。不讲诚信的企业,可能得利于一时,决不可能存世于永久,一旦失信事发,必然千夫所指,不疾而终。

诚信,是企业形象的标志。作为人,德为才之帅;作为企业,诚信是规模之帅、效益之帅,是播于社会、流于后人的口碑。

诚信,是企业竞争的基础。信用竞争不失分是企业市场竞争获胜的必要条件,只有诚实守信,企业才可能有竞争力,一旦失信于人,企业其他竞争将化为乌有。

诚信,是企业道德的体现。法律是硬约束,诚信是软约束,敢于直言诚信、自觉接受软约束的企业,必定是守法的企业、自律的企业、重德的企业。

诚信,是企业自觉的规范。企业对社会讲诚信,员工对他人讲诚信,都是一种庄重的承诺,是先辈药师“炮制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精神的升华和延拓。

诚信,也是社会对医药行业的强烈要求和迫切希望。多少病人对医药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呼声日高,看不到这一点,解决不了这一点,我们就是不知民情、不重民意、不察民苦、不得人心,就是失去了医药行业存在的价值。

诚信,言易行难、失易树难。今天杭州市医药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发出的诚信宣言,几年来杭州医药行业凭借自身的诚信行为在社会上树立的口碑,已经奠定了行业的诚信基础,今后,必将继续发扬光大,以诚彰业、以信立世。

医药行业规范范文4

[关键词] 中药行业;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37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70- 02

0 前 言

中药材的生产环节直接决定了中药材的药效,中药材的药效又直接决定了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传统中药材的生产是将药材通过特殊炮制方法制成的,不同的中药材不同的处方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这些泡制方法和处理过程是古老中医智慧的体现,更是药品质量实现必不可缺的过程。中药现代化是我国传统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医药行业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历程,在中药行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药材的生产炮制理论与现代化的食品药品萃取提炼技术相结合,将能使中医药行业得到巨大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对中医药生产的监督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也使得当前存在以次充好、药材掺假、硫磺熏蒸、药材污染等与中医药生产相关的恶劣现象。市场是追逐利润的,只有监管跟上才能保证中药材生产的规范,才能保证中成药的药效。

1 中药材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药材生产环节

中成药药材的选种育种工作没能跟上需求。中药材大多取自野生植物,虽然从建国到现在中药材的选种育种、栽培技术有了不少的进步,但由于中药行业前期发展的缓慢性,导致了大多数中药材的选种育种、引种栽培技术仍然欠缺,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中药材的生产依然处于野生状态,即只能靠传统的野外采集来收集药材。这不仅不能满足相应的市场需求,无法实现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更重要的是无法自主栽培的中药材的质量和数量都存在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将大大的抑制中药行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野生中药材都具有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往往会赋予这种药材高额的价格,在利益的驱使下,野生中药材必然会遭到掠夺性开发,再加上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措施的不健全,最终将会使这种药材及其生产环节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冬虫夏草、肉苁蓉、川贝母、石斛等,由于掠夺性的开发导致生产环境的恶化,使得这些药材生长区域逐渐减少。

1.2 中成药生产环节

中成药的生产专业性强,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中药泡制理论和处理方式,更需要掌握现代化的药物萃取技术。要想将传统的中药泡制技术用现代化的可规模生产的现代化技术进行提炼,将传统人工过程转变为现代化机械生产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证药品的药效,专业技术人员是必不可缺的。如相同的药材不同的处理将发挥不同的药效,如绵马贯众久滞将会使断面改变颜色从而影响药效;特殊药材要经过特殊处理方可更好的发挥药效,如牛黄的“挂甲”,天竺黄的“吐舌”。中成药的生产环节可以说是传统中药泡制环节的机械化替代和升华,其基础理论来自于中药古老的智慧,并与现代科学结合。现实中,企业虽然可以获得相应的生产规范、生产器具,但是细节的把握往往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把控,一旦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那么就难以很好地处理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中医药生产管理监督工作新视野

2.1 药材生产环节的管理监督

积极引导市场资金投入到野生药材的自主栽培引种工作上,加大对野生药材的保护力度,制定实施药材生产管理规范。中药材是中医药行业的基础,中医药行业的现代化离不开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中药材的高质量供应为基础,这里所说的高质量不仅仅是中药材在药效上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中药材的生产数量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积极引导市场资金投入到野生药材自主栽培引种工作的基础上,从法律上建立健全野生药材的保护制度,并严格监督实行。从2003年我国第一次试点颁布GAP规范《中药材GAP生产试点认证检查评定办法》到现在争取将ChinaGAP得到EUREP认可,在中药材的生产环节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方面已经有相当多的建树。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我国中药行业的特点,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中心,对市场中的中成药进行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企业送检相结合的检查体系,根据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要求监测市场中中药材的质量,并对相过企业的产品进行评价,如对多次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符合标准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农颁发相应的证书称号,并建立起一套药品采购的评价体系,使得高评价的企业或药农在中药材的销售上更具谈判优势,以激励中药材的高质量生产。

2.2 中成药生产环节管理

建立相应的中药生产从业资格体系和中成药生产企业评定体系,提高中成药生产人员的理论素养,帮助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组织体系,提高中成药生产行业的规范性,最终达到规范中成药生产的目的,提高中成药的质量。

3 结 语

中药材的生产包括药材生产和成品药的生产,中医药行业的现代化离不开这两者的现代化,在药材生产上要积极引导市场资金投入到野生药材的自主栽培引种工作上,加大对野生药材的保护力度,制定实施药材生产管理规范;在成品药的生产上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和生产企业的评价体系,提高中成药生产行业的规范性,从而最终达到保证中成药药品质量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医药行业规范范文5

医学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应用性、交叉性、复合性的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医学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提出了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

1医学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培养具有健全的体魄、专业的技能、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的,能够在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医药行业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中从事营销管理的卓越营销人才。按照教育部关于地方高校转型的要求,地方医学院校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应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医药行业急需的卓越营销人才。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的营销活动将日趋规范。此外,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慢性病成为了我国居民面临的首要健康威胁,预防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传统医药行业的营销管理将从单一的医药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转变为全面的健康管理,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出井喷之势。

2医药行业的基本特征

医学院校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大多依靠学校医、药学科的背景,面向医药行业培养营销人才。医药行业具有两个典型特征:

2.1高技术性现代科学技术

不断应用于医药领域,使医药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点,需要系统地、综合地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人们所面临的疾病问题。

2.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由于医药行业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消费需求兼有公私两重性,要求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注重社会效益,讲求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

3医学营销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基础

3.1医药学

鉴于毕业生绝大部分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工作,因此,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均开设了医学和药学方面的课程。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习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医学和药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是以后了解医药行业相关产品和服务、开展医药市场营销工作的前提。

3.2经济学

经济学是市场营销学之父,正是因为市场营销学科借鉴吸收并运用了经济学理论,为这个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理论主要指导人们如何在医药系统的活动中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合理地运用,追求微观组织和宏观系统效果最佳。

3.3管理学

管理学是市场营销学之母。管理学为医药系统及其活动提供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法,为医药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4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4.1明确专业定位,体现具有医药背景的特色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出发,一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威胁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面临的弱项与不足,从而做好企业的定位及发展战略。办好学校如同办好企业,也必须依托自己的历史积累、学科优势与特色,开放式办学、特色办学。医学院校开办(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医学、药学方面的学科积累与优势,突出医药行业特色。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紧密依托中医药学科背景,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大力培养医药行业市场营销专门人才,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

4.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之课程体系是一个以管理学科为基础,以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为支撑的交叉发展的多学科网络式结构。在完善“全国工商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各医学院校要根据医药行业不同层次营销工作的特点,开设具有自身特色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方向课,同时,应该减少选修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近年来我们适应社会需要,开设了医药+营销的交叉性课程,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好评。

4.3着力培养实践型教师,积极探索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有应用型教师。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高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相应专业领域的实践经历和能力。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市场的大有人在。因此,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行开放式办学。一方面,在组织校内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聘请企业有营销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担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的兼职导师;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组织专业教师进企业定期轮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理论

4.4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营销教育,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医学院校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层次上将本科教育作为基点和主体,尚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层次营销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夯实营销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教育,如申办MBA专业硕士教育;与医药行业知名企业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等。此外,亦应举办成人专科教育,培养适应基层市场营销工作的实用型营销人才。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密切与知名医药企业合作,根据当前卫生改革政策与社会实际需要,大力开展职业化的岗位培训。

参考文献:

[1]韦小兵,杨东红,马露霞.基于创业型、实战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04).

[2]李富荣,张萍.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学决策.2008(11).

[3]刘恰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导师制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商贸,2012(23).

医药行业规范范文6

一场关于医药垄断的审判,已经开庭。

今年伊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始对国内药品市场的药品成本价格进行摸底。这是继白酒与奶粉行业之后,国家发改委锁定的下一个垄断“重灾区”。

7月4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对部分企业进行成本价格调查的通知》,明确宣布将在今年7~10月之间,派调查组前往药企进行实地调查。一场以“更公平,更透明”为主题的调查正式开始。

让国家如此重视医药行业垄断问题的,是垄断行为对医药行业的严重负面影响。医药企业的垄断行为不仅会对医药企业、整个医药产业产生影响,并将严重伤害到消费者本身。由于医药行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行业,整个医药行业的不健康发展终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

但也有业内人士给出不同声音。“对医药行业的反垄断不能一棍子打死,需要差别化对待。”国金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敬雷认为,如果一味地只以成本价或者最低价来评估医药市场垄断的话,那么可能会导致部分药品质量的下降或者药企创新力的丧失。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国家相关政策方面从紧趋严的趋势之下,医药产业又该如何发展,能否突破自身的瓶颈,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垄断之弊

2009年4月16日,世界两大医药巨头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与美国辉瑞公司宣布将联手成立一家专门研制和销售抵御艾滋病的药品的公司。

此消息一出,舆论大惊,一时之间全球范围内抗议声不断。

尤其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非专利药物公司反对声音异常强烈,他们均表示辉瑞与葛兰素史克的联手,意味着新一代抗艾药物将被这两大巨头垄断。

这次事件的深层次含义是,在医药行业中通过专利垄断药物是一种“合法但不合情理”的竞争方式。在医药行业中,专利药品有一个外号,叫做“提款机”,放眼全球的大型药企无一不是靠着手中无数台“提款机”在开足马力取钞票。

而对消费者而言,专利药的另一个含义就是昂贵的价格。对于药品厂商而言,通过专利药实现基于成本1000%的利润率,并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神话。

由于国内医药企业在某些产品的研发、资金和技术方面相对薄弱,使得外资药企在某些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而外资医药企业可能会利用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从产业层面来看,一旦外资药企在国内市场上进行垄断,必将会挤压国内医药企业的生存空间,而国内医药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来源可能会被外资企业占据,从而影响国内医药企业长远的发展。”赛迪智库消费品工业研究所研究员陈娟分析说。如果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存在问题,那么整个医药产业也会出现问题。“长远来看,这个行业可能会被扭曲,甚至被外资医药企业控制,不仅技术由外资医药企业说了算,而且这个行业的进入标准也可能由他们来制定,这样的后果很严重。”陈娟分析称。

但中国医药市场的垄断现象并不仅存在于外资药企之中。在寻求通过专利药实现市场支配碰壁后,很多国内厂商采取了“换个打法”曲线获得市场支配地位。

“目前中国很多的医药企业是自产自销的发展形式,企业生产出产品销售给医院,这是一种B2B的模式,而这种交易的过程在很多时候是不透明的。”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分析称。流通环节是整个医药产业链上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企业要派出自己的推销员将产品销售给医院,而这里面就可能涉及到层层加价的问题,甚至可能产生腐败问题,如销售人员通过行贿手段来垄断医院的药品销售。

而那些原本拥有“专利药天然优势”的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上也很快学会了这套“曲线打法”,从而加剧了市场的紊乱。

“最为典型的垄断行为就是外资医药企通过独家的形式,控制货源,抬高价格。此外,它还可能像国内的某些药企一样,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贿赂当地的政府官员或者医院医生,然后逐渐地控制市场。”资深反垄断律师魏士廪分析称。

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是,相对于国内的电力、石油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而言,中国医药行业并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自从废除了“国家专卖”和“统购统销”之后,中国医药行业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就早已走向市场化。

但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医药行业里的垄断行为却一直存在,整个市场环境如泥沼一般拖住了大多数药企,整个行业一直处在低透明度中。

造成如此“垄断泥沼”的是国内医药行业市场体系建设上的有所欠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依然存在着部分医院以药养医、利用药品销售创收的情况,这是中国医药垄断行为产生的根源之一。此外监管缺失、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医院垄断药品销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专利药垄断还是曲线手法获得市场支配地位,这种紊乱市场生态、有悖商业精神的行为对中国医药行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致命性的。

2011年11月,医药行业出现了首起垄断重罚案。

由于控制复方利血平原料强迫下游生产企业抬高投标价格,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被国家发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开出巨额罚单,总计687.7万元和15.26万元。

在当时,全国有上千万的高血压患者长期依赖复方利血平,而且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该药品每年的消费量约为80亿~90亿片。复方利血平的主要原料为盐酸异丙嗪,当时仅有辽宁省东港市宏达制药有限公司和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2011年6月,山东省顺通与辽宁省宏达,山东省华新与辽宁医创分别签订产品销售协议书,垄断了盐酸异丙嗪在国内的全部销量。在控制了原料药货源后,山东这两家公司便将销售价格提高多倍,导致多家复方利血平生产企业无法承受,甚至被迫停产,最终市场出现供应紧张。

“这种垄断行为的存在对患者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抬高价格使一些患者没办法买药治病,从而面临生命危险。”魏士廪说。

需要警醒的是,一旦国内医药企业倒下,那么会加剧高度垄断的局面形成,下一步受到伤害的对象或许就是消费者。在魏士廪看来,国内的医药企业倒掉后再扶起来的过程必将非常困难,且成本更高。

破冰之策

其实,针对医药行业里的垄断行为,国家也下了大力进行整治和规范,但是收效甚微。

有专家表示,这样的状况与国内对垄断行为的处罚力度较低,司法体系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像国家发改委之前查处的茅台垄断案件,最终开出的罚金只占其企业年销售额的百分之几。如果能够加大处罚力度,这样将对有垄断行为的企业产生较大的威慑力,对中国的老百姓才能带来真正的福利。”魏士廪说。

而国外有关医药行业的垄断案例或许能够给我们以启示。

2012年2月,智利史上最大医药连锁价格垄断案宣判,智利反垄断法庭对涉嫌价格共谋的医药连锁企业“绿十字”和萨尔科布兰德实施了总额达380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的裁决。另外一家连锁企业法萨因此前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与智利经济检察院采取了合作态度,提供了相关证据并对消费者进行价格补偿之后就免遭。

在智利,医药销售体系独立于医疗系统,医院除急救药物外绝大多数需要患者在药店采购,“绿十字”、萨尔科布兰德和法萨这三大连锁药店占据了智利92%的市场份额。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间,这三大连锁药店通过“一方发送价格信号其他对手跟随”的方式对206种药物集体涨价达48%,从而实现价格垄断。

对于此裁决结果,智利经济部长隆盖拉曾说:“该项数千万美元的罚款,在智利反垄断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那些试图通过市场垄断地位牟取暴利的企业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严格追究企业的垄断行为,加大了对各行业的反垄断调查,这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在发展。”曾实名举报辉瑞公司行贿的律师郝俊波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只要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必将会对具有垄断行为的企业形成较大的威慑力,最终将减少和避免垄断行为的产生。

而对于国家发改革委员会的反垄断调查,曹和平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国家发改委对企业进行价格核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通过行政手段对它进行控制,其实有一定的缺陷,在行政管理之外还有更好的管理方法。”最好的反垄断方法就是建立第三方平台。

曹和平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医药产业园区里,有一些为医药企业提供的配套的园区政策,有一个为医药企业的研发、市场销售、信息披露服务的第三方平台,那么园区里的医药企业与医院、终端之间的交易过程,也就是BtoB的过程就将变得透明,从而就避免了流通环节中出现的层层加价、行贿情况的出现。

“厂商间的第三方平台的建设,其实就是通过市场的方法来介入垄断存在的条件,以此进行反垄断,在目前我们国家医药产业的情况下,这样的反垄断方法将比行政反垄断更为有效。”曹和平解释说。

此外,由于国内医药企业在技术和研发上与外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医药企业要想长远发展,还得靠自身努力去进行研发和创新,在提高药品的安全和质量方面下工夫。

不过,由于国内的企业在资金和人才等资源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国内的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的能动性不是特别高,所以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国家要给它们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并且还需不断的完善和健全我国的司法体系。

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愈发的严格,医药企业的压力和挑战也会逐渐增大,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这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淘汰整合局面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