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

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范文1

一、引言

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始于信息革命和大数据时代,自2013年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凭借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联网金融显示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它的特殊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创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和直接。互联网金融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和发展模式。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营销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实践的主要内容。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营销成为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指导商业银行提高市场效率。有了金融科技的帮助,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商业银行可以分析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精确地定位客户的需求,并实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的目的。所以说,精准营销为商业银行在市场环境下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和精确营销

(一)互联网金融

强调数据驱动的操作的互联网金融通常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融资的行为。它主要依靠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支付和其他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融资,支付和信息中介。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平等,合作和共享”;它还强调了“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体验”的经营理念。通过逐步重建市场,客户,产品和价值链,互联网金融正在全面改变传统银行业产业链的面貌。

(二)大数据分析

银行业务特征注定拥有大量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进步,数据收集和使用已被上升到战略高度。如何收集、保存、维护、管理、分析和共享数据,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大数据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大量增加对数据的分析和使用,通过交换,集成和分析这些数据,进而发现新知识并创造新价值。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增长,人们正在尝试使用数据进行决策,使用数据进行管理以及使用数据进行创新。通过数据挖掘实现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是大数据的意义之一。通过特定的算法自动分析大量数据,该算法可以揭示数据的隐藏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并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参考。

(三)精准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精确的营销概念。精准营销是建立在个性化客户定位基础上,依托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的个性化客户沟通服务系统。精确营销的核心思想在于精确,即针对目标客户,采用更精确的营销方法以获得可衡量的营销结果。精准营销建立个性化营销通过精确评估营销链上的一系列因素以及精确定位和数据分析来制定计划。通过可以操纵和评估的精确度量,它努力准确反映营销过程并实现精确的客户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精确营销更加关注业务活动的有效成功率。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营销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受到了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影响,其盈利能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不仅需要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而且还需要分析自身情况,同时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商业银行应该引导客户更多地关注效率和成本,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应该更加重视客户体验,并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营销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其产品设计和业务实践均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处理。在同一时间,它可以关注单个消费者群体。互联网金融使市场结构升级到买方市场。商业银行作为卖方,需要在日常业务活动中进一步关注个人消费者。

(二)金融服务中介化

“脱中介”通常是指直接在供需双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并跳过所有中介。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支付和结算必须通过商业银行来实现。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中介化,这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最低的成本争取最大的价值。

(三)业务环境虚拟化

商业银行的传统营销主要是通过客户经理的线下宣传和促销以及媒体广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打破了商业银行进入的壁垒,无需任何物理网络就可以完成网络营销。客户可以选择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提供的银行产品,并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快速支付等便捷方式在家中完成支付,这有助于客户在体验过程中逐渐养成新的金融消费习惯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关注传统营销渠道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虚拟营销渠道的建设。

(四)基于数据的营销决策

科学决策需要一定数量的信息来支持,并且大多数信息来自数据或隐藏在数据中。整个营销过程无法与数据分开,正确使用数据通常会决定营销的实际效果。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银行资金中的中介功能将大大削弱,信息中介功能将继续增强,数据已成为银行的核心资产,数据利用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商业银行应具有依靠数据决策的意识,通过直观的感受,经验判断来改变传统的实施管理方式,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辅助管理决策。

四、 商业银行的精确营销策略

营销在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并制定精确的营销策略已成为商业银行在营销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商业银行,首先,应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其次,应该对用户的需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最后,通过实施精确的营销策略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营销效率和竞争能力。

(一)精确的客户需求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有可能收集和存储大量数据。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建设能够满足数据存储,分析和检索要求的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以从数据中恢复所有客户的信息,借助大数据,商业银行甚至可以比自己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产品的研究应从构思之初就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只有金融产品有效地满足个性化客户的需求并迅速创新并推出产品服务,商业银行才能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商业银行应建立大客户数据信息平台中心,以供各分支机构共享,每个分支机构还应从基层收集客户信息,并将其收集到大数据平台中心。大数据信息平台应该对客户数据信息和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主数据库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统计分析。商业银行应探索在互联网上捕获和过滤信息的有效方法,通过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获得有效信息,并提高处理损坏数据的技术水平。基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资源的集成,商业银行可以完整地描绘出客户的肖像,计算出客户的风险偏好,消费习惯,嗜好和其他个人信息,找到营销点,发现客户需求。如此,商业银行就有可能根据分析结果将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向客户,从而实现差异化营销。

(二)精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

精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是要使商业银行的产品或服务形象在客户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当客户有相关需求时,他们可以立即考虑产品和服务,并做出购买决定。在金融科技的背景下,精确营销要求商业银行使用大数据来完善市场细分。商业银行应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对应关系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决策树和协作过滤进行市场细分。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的使用是为了实现客户细分,从而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商业银行可以了解目标客户的特征,将目标客户群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判断消费者行为模型和目标群体的价值并进一步细分,并区分忠实客户和普通客户。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分析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并指导其随后的市场定位活动。商业银行应为客户建立服务档案,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客户提供适当的服务和产品组合方案。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服务满意度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还应收集消费习惯,投资理念和偏好行为,挖掘消费者需求。通过准确定位用户,商业银行业务将变得更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大大降低商业银行成本。

(三)精细的营销组合

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和喜好,建立精确的营销组合,综合运用个性化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组合策略,促销策略,实现精确的营销。

1、产品策略

基于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与客户相关的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可以找出规律和潜在模型,结合客户的特征,专注于提高客户价值。客户细分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标签设计属于客户群的不同产品。在对目标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后,使产品的属性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组成最佳的产品搭配,并有效地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一方面,客户可以体验个性化产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有效地组合各种金融产品。

2、价格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不是盲目定价,它们需要充分收集消费者需求数据,衡量竞争对手的定价因素,然后根据对商业银行目标利润和成本的分析来进行差异定价。

3、渠道策略

科技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满足他们的需求,人们倾向于在互联网上购买需要的产品,而只把商店当作展览平台。银行的主要竞争策略是创造和转移客户价值。商业银行只有接近客户的价值需求时,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建立实体渠道,成为客户咨询的平台,沟通与客户体验互动站点,加强自助智能渠道建设,促进业务联动处理,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深度整合,形成良性互动。在大数据时代,客户越来越多地参与创造价值的过程,他们已成为核心价值创造。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的行为特点和个性偏好与客户进行沟通,通过客户的行为打动那些具有明显消费特征的客户。收集数据,分析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商业银行借助电子邮件,SNS,网络帐户和DSP的帮助,采用个性化推送技术,该技术基于方法、平台、内容以个性化推荐产品或服务,帮助客户避免浏览大量无用的信息,商业银行允许客户亲自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指定,从而实现客户的全面定制需求。用户体验是客户购买或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构建的主观感觉,它决定了客户是否将继续购买产品并成为商业银行的忠实客户。商业银行应找出客户最关注和关心的因素,为这些因素提供相应的改善和服务,并改善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四)准确的控制和评估

商业银行应建立精确的业务营销控制和评估系统,采用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客户信息反馈机制,并及时调整策略。在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商业银行应举行各种用户体验活动。在体验过程中,他们为选定的精确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体验服务,并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和依赖路径。当客户选择商业银行的产品时,商业银行应帮助客户感受增值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够找到服务水平和所付价格之间的平衡点;商业银行为客户完成服务后,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商业银行应及时回应客户的评价,通过实时互动对话,引导客户发送有关产品或服务的正面信息,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应利用声誉影响客户来引导公众舆论,不仅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增强了客户的存在感以及对品牌和服务的感知,从而成为了忠实的客户;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客户生命周期评估系统,分析相关客户信息,测试信息质量,整合系统数据,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并预测客户行为。

五,总结

本文以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营销发展策略,主要结果如下:

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范文2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应用前景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农业发展;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把金融运用到互联网业务中,以在传统互联网功能下再实现融通资金、管理风险、信息中介的作用,达到互联网和金融的有机结合。1995年首家互联网银行SNFB成立,是互联网金融起步的标志。2012年,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中国,人们对这个新型模式关注度逐渐升高。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飞速发展势头,随后几年,该模式在各行各业不断取得突破。迄今为止,欧洲70%以上的客户选择网络银行完成基本业务,中国的网络渠道实现了50%以上业务,电子渠道正成为主流的业务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前景引起各行业关注,可通过该模式的视角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农业互联网金融融合了金融对资金使用的敏感性及互联网提供的广泛平台,又注入农业属性,开创了一个新领域。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农业的特性,农业互联网金融应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使农业互联网金融不仅具备金融和互联网的特性,还兼存农业具有的特色发展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农业应用问题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固有问题

第一,农产品过剩以及价格不稳定。由于国际竞争力低,大量的农产品只能自销国内市场,我国主要消费地是城镇,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农村,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49.68%)少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而我国城市消费(占总消费86%)远远高于农村消费(占总消费14%),供需之间的地点和时间的差异常造成产销过剩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发展存在断层,农户没有农产品销售渠道,往往只能等待中间商收购,常常造成某些区域产品供不应求而其他区域产品滞销的问题,不仅使农产品生产过剩,还使价格存在区域性差异。第二,国际间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大。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其他国家输入输出农产品贸易增多,其中美国农业基本上以大面积的农场和牧场为主,其国土面积940万km2,耕地有28亿亩,而仅500多万的农民却为2.9亿人口提供食物生存保障,且美国是世界范围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为规模化是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农场主平均耕种面积达600英亩,其生产的农产品成本低、产量高,然而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而耕地面积仅占1.43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1.4亩,未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中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较高,这种现状下,我国粮食等农产品的出口的竞争力远不及发达国家。第三,农产品供求之间的直接信息缺失。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多通过中间商的采购,不仅增加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削弱农民的实际收益,还抬高了农产品价格。而“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农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有助于供给和需求的对接,使得供给需求随市场变化同步,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推广运用问题

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而农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需要知识基础为前提。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大型机械化设备应用不高,农产品大多通过中间商收购买卖,少有未涉及网络电商模式,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是制约该模式在农业应用的瓶颈。同时,正因为这种模式市场未被深度开发,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是一片蓝海。

三、互联网金融促进农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创新营销策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农业企业最核心的内在动力是产品品质,诚信经营加之适当的网络营销方式,可以迅速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网络市场占有率。以安徽小蚂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具有生产育苗、种子配种、服务配送、生态观光等多种新型业务,坚持“从农场到餐桌”原则,发展产业链平台的“一条龙”服务。将互联网金融模式贯穿于整个产业链,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直销通路。同时开展农业园观光和农业基地旅游创新业务,增大影响力的,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二)拓宽销售渠道,丰富经营多样性

应用互联网与网络技术能拓宽农产品的供销渠道,争取更大的发展平台。社交软件如微博提供了新型销售渠道,而这种销售渠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广,能有效提高市场认知度,增加市场份额。农户个人或企业应选择在农村地区使用较为广泛的社交软件,建立公众号并利用软件转账以及支付功能,直接促成商品交易,并将产品直接邮递到顾客身边,降低中间环节的时间成本。此外,农产品企业或个人也可构建自身的网购平台,如安徽的小蚂蚁优选和厚土农牧有限公司都分别创建网站,开放会员注册,与电子商务紧密接轨,结合农业服务性和高效性。

(三)规范农产品生产,赢得客户的信任

农产品的规范生产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因此,现代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其逐渐规范化,减少人力、时间的消耗,提升生产效率。如小蚂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运营管理、物流及客服团队,不仅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服务,同时赢的客户的信赖与选择。可借助互联网应用各种传感器对作物的环境湿度、光照情况以及温度进行分析观察,通过农产品生长状况图片的拍摄,将农作物信息进行定时定位,通过综合整理分析,判断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使农作物的生长更规范、更科学、进而改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规范农产品的生产。

(四)创建农产品溯源体系,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

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中的应用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预定、选购、配送等一系列需求。运用互联网云端,建设多重监督的农产品溯源系统,比如农牧产品的生产记录档案及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摄像传递。建立VIP手机客户端以及建设现代农场互联网,使得客户在生产、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可以参与监督。云端在农业中的运用最终可以为有需要的顾客“定制”农产品,将种植养殖过程全程摄像,并传递到顾客的手机客户端。在这种新媒体运用的情况下,客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属于自己的产品,还在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作用。

作者:徐阳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秀霞.浅析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J].科学与财富,2015

[2]谢方舟.互联网金融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

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服务方案提供商提供的综合金融方案,包括融资方案以及理财、结算等方案。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产品与供应链金融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产业链上各成员企I的信贷评级不再依赖过去的对单个授信企业财物状况评估及抵押评级而在于对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准入评级。再者就是供应链金融关注的是金融融资企业还款的自偿性模式,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贷款。

二、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新趋势

互联网正以飞速发展的姿态改变着传统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也不例外。这是一股不可逆的时代洪流。互联网的发展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了交易成本下降,产业链分析成本下降、客户获取的便捷性等变化趋势。

1.风险管理措施的变化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是基于对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现金流的控制,对特定账户实行封闭式账户管理。利用直接对现金流账户的控制实现贷款的回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在上述风控措施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收集,储存海量的客户数据成为可能。

2.与物流企业合作模式的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繁荣,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的结合下产生的物联网正是这一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利用互联网的灵活性与灵敏性深入物流的各个环节,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资源整合,获得数据后不只是储存,还充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建立自动化的预警平台,及时与物流企业进行互动、信息反馈,及时将风险问题扼杀。

3.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的变化

商业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营销模式主要是用过梳理产业链,寻找产业链中的核心大型企业,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与分销商进行营销。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互联网思维不断撞击传统行业的前提条件下,供应链融资营销模式出现新的趋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1.对融合互联网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除了资产业务能够得到增长,创收利润以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通过供应链金融全套服务方案的提供,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其他业务的增长,从存款业务到中间业务都能够由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驱动。而结合互联网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更是另一个未来的战略高地。

2.部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要逐渐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在这一适应过程中,有的商业银行能够快速地接受市场变化,无论是从机制灵活性上还是营销思维上都能够与互联网接轨。在营销上、在渠道整合上、在互联网的利用上没有深层次的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进行彻底改革。商业银行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即使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商业银行也要居安思危。对自己进行革命,这才是最佳的市场生存之道。

3.风控措施手段单一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采取的最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现金流控制和结构性的授信制度安排。虽然这种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供应 链融资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但这种措施的实施成本以及实施效率相比目前基于互联网采用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评级的方式显得更为复杂。不利于开发目前的高频低金额客户。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1.将融合互联网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升到战略层面

商业银行应当加深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认识,将其提升到战略业务的层面。并在企业当中将这种战略目标与各级员工进行沟通,从而实现企业全局的认识统一,利于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进入2.0时代

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货物的仓储运输,以及物流企业基于仓储运输累积的大数据和对供应链的理解。商业银行在于资金优势以及风控技术。目前物流企业主要是采用收取监管服务费的模式,商业银行可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基础开发出相应的理财产品。通过吸纳物流企业资金,一方面让物流企业通过服务赚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盘活物流企业流动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将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捆绑的更为紧密。

3.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风控措施

建议商业银行采用基于互联网的风险控制手段并与国王风控手段相结合,发挥二者最大的功效。在融合过程中,双方的风控技术、风控思维如何融合,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对消费者行为记录的数据质量要求很高,在纷繁复杂的数据记录中,如何选取到真正有效、高质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或者编写自动化审核程序时,程序的缺陷如何防控,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一条符合自己的风控之路,不能只依赖既有的风控方式,也不能完全迷信基于互联网的风控手段。

五、结语

商业银行的转型势在必行,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未来的趋势。商业银行应不断吸收互联网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将现有业务互联网化,用人文营销的方式,确定自己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策略。只有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两者的不断融合,才会给消费者带来福音,才能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

[2]向飞.关于互联网供应链的金融法律问题[J].中国律师,2014(9).

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范文4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简介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证券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公司成立于2013年,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总部设立在成都,公司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现有员工1500人。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原油、铜、多晶硅、镍、汽车、手机等品种的电子交易服务。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地进行市场开拓,作为国内首批规范成立的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商,公司经过不断的努力,不仅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投资理财团队。而且与金融机构、银行的合作业务范围不断地拓展。公司注重对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拥有深厚的金融投资市场分析经验,能够为用户提供科学的投资理财指导。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商品期货市场经验,不断地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原油、有色金属贸易等服务。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自成立越来以“客户需求为先、帮助客户成长”为服务的宗旨,不断地丰富投资理财产品,创新服务的模式,增强服务的质量,不断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销售团队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大。公司的产品营销必须要有优秀的营销团队,当前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团队不稳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而且员工的流动中会带走部分的客户群体,导致公司的市场营销出现客户分流的现象。证券投资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具有复杂性,特别是每个产品的销售人员负责的工作内容具有差异性,而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导致市场难以持续地开发,对于客户关系的维护上,销售人员流动大容易导致客户流失。

产品策略缺乏差异化。目前四川程度的证券投资公司比较多,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移动金融、APP等产品的不断投入金融市场,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财的地域限制,许多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平台的出现分散了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在当前市场上有的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平台的年化收益率比较高,而且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理财产品,特别是一些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也能够为用户提供原油等投资理财服务,对于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来说是一大竞争威胁。当前公司的产品策略上存在同质性,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公司在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种类的开发上缺乏创新,而且公司的产品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原油期货理财产品需要对原油期货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度。目前公司提供的产品种类上虽然在不断地增多,但是又存在与同行业其他公司具有类似性的特点,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公司的营销渠道单一。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目前主要的营销渠道是电话营销,或者是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营销,主要是依靠营销队员进行市场的拓展,这种营销宣传方式影响力有限,而且容易引起宣传对象的反感。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在市场拓展上采取电话营销的方式,导致许多潜在的客户产生抵触。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改进对策

打造稳定、高素质的业务团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建设,特别是对于证券投Y公司来说,拥有一支业务精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司的发展。对于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来说,其销售团队的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导致客户群体的流失,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与开发,因此要打造一支稳定的营销团队,要不断地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通过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且要加强员工的营销知识的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

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范文5

一、民营银行在我国的发展

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股,采用市场化运作、自担风险的银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逐渐扩展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通道。除鼓励个人和乡镇企业入股城乡信用社之外,1985年开始陆续成立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间资本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1996年组建的中国民生银行,从出资人到治理层全部都是非公有制属性,是我国民营银行正式在金融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标志。[1] 由于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且经营风险又极易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我国对设立民营银行的政策一直是非常谨慎的,在2010年之前不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在我国民间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和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为了破解中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也为了彻底打破银行业的行业垄断,国务院于2010年5月13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36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2012年银监会《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2013年7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十条”),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从此我国开启了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政策闸门。

政策开放后, 由于银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或为关联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需要, 民间资本发起民营银行的热情高涨,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2014年7月25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银监会已正式批准3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 这3家民营银行分别是: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在广东省深圳市设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在浙江省温州市设立的温州民商银行;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在天津市设立的天津金城银行。这3家试点银行在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方面各有特色, 目标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 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 [2]

二、民营银行发展的市场定位

(一)目标客户定位

1. 立足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 民营银行在市场细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应是地域, 民间资本植根于当地经济,“草根性”、“本土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相当的人缘地缘优势。民营银行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辖区内,对辖区内的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降低搜集信息的成本以及贷款的风险,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当地居民企业对民营银行发起人的认知程度较高,也有助于降低民营银行的吸储难度。因此民营银行的服务目标首先是当地经济建设[3] 。例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下,目前河北省已确定40个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重点平台,京津的产业转移将带动大量企业落户河北,如果河北省未来设立的民营银行能够及时为产业园区各类企业提供创新型的服务,将能在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2. 重点面向中小微企业。 由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这些民营银行更了解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规律,尤其在扶持企业创业及成长发育过程中,民营银行的创新空间应该会很大。另外,民营银行规模比较小,从银行服务经营特点上,小的和小的之间存在更强的耦合机制。因此,民营资本设立的民营银行天生就具有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优越性。

(二)民营银行的产品定位

民营银行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定位,在传统银行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圈融资,开发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展降低实体网点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等 [4] 。

1. 大力发展商圈融资。“商圈” 是指集聚于一定地域或产业内的商贸业经营群体,以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主要形式。例如在河北省目前发展的各个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辛集皮革、高阳纺织、安平丝网等都属于商贸业集群。商圈的特点就是产业内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不全,因此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商圈担保融资是指商圈管理机构利用对入驻商圈的中小商贸企业日常管理的控制力优势,根据信用程度对入驻商圈的中小商贸企业进行筛选, 然后通过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其中的合格者提供担保并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融资模式。民营银行可以利用自己“草根化”、“本土性”的特性,增强主动营销的意识,与商圈管理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等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及时了解并满足商圈融资需求,提供低成本、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2. 开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民营银行应针对区域内企业的特点开发国内保理、商品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应付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了更好地便利客户,衔接客户采购、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 可以对供应链融资产品交叉搭配,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以“产品包”的形式向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同时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

3. 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 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年)》表明,近八成银行家表示将与电商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超过九成的银行家认为信息科技对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有积极作用, 移动互联技术也成为信息技术新发展中银行家关注的首选。可以说,未来金融业的最终归宿, 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 完成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彻底嬗变, 传统银行如果不主动加入金融互联网的浪潮,肯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5] 作为新设立的民营银行来说, 与其发展以后再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不如设立之初就搭建好互联网金融平台,从而确定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民营银行的营销策略定位

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情况下, 民营银行与有着众多网点的大型银行争夺存款难度很大;与此同时,信贷业务又高度依赖人缘地缘,对这些银行业的新丁来说,必须要在营销策略上“标新立异”。

作为民营银行的股东来说, 虽然银行业看起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如果想把银行做大做强,首先应该做好赔钱的心理准备。 应该从贷款业务中不断拓展客户,因为毕竟广大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如果民营银行能够创新征信手段, 不断发掘出成长性好的企业,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随着企业对银行信任程度的提高, 自然会不断地把存款转移到民营银行。另外,民营银行还应广泛地参与区域内产业园区、 行业协会等举办的各类活动,提供赞助、争取冠名权、 义务金融知识宣讲等, 在合适的场合推销自己,积累更多的人脉关系。

三、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

民营银行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于“错位竞争”,只有立足于区域细分市场,改造传统业务流程,发展适合“两小”群体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体现自身优势, 形成核心竞争力。

1. 做好人才储备。民营银行设立初期,都是要先把一些基本的业务做起来,如存款、贷款、结算等,虽然发起人可能有小贷公司等民间金融从业背景,但是核心金融领域毕竟还是经验欠缺,所以如果民营银行想尽快进入运转状态,必然需要具有银行、监管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另外,关于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更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此类人才不仅仅需要精通互联网技术,同样也需要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金融业是一个具有极强专业性的行业,而目前申报民营银行的多为非金融类行业的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引进或招聘银行高管来形成自己的核心团队,争取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加盟。民营银行吸引人才不仅仅是薪酬上更具诱惑,股东们还应该创新用人的理念和机制,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银行的发展之路。

2. 依托行业协会组织。 民营银行在成立初期首先应该立足于发展成熟的县域产业集群和未来的首都功能承载区,发挥自身天然贴近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充分依托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在区域和行业协会内部大力宣传自己,贴近客户,深入企业搞好调研,增强客户黏度,研发出适合区域内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银行转型;综合化经营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传统的金融行业必定会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也将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改变经营模式,重铸经营架构。从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电商网络购物平台营销模式中,我们看到互联网成功地把实体商店转移到了虚拟世界中,那么互联网金融也必定乘着这一艘快船,将金融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也就是说,我们将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贷款、融资、理财项目,当然这一结果我们当前已经看到曙光,不少银行开展了这样的项目,且在不断完善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线上操作,它必定会导致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在市场经济中,我们将有机会更加公平地进行竞争和交易。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客户的不可见性,增加了市场竞争的隐蔽性;互联网的便利、快捷,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时效性;客户金融消费的自主性,对金融服务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支付宝、余额宝、阿里贷、P2P网贷平台的兴起,这些非金融系统的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发展势头不断壮大,尽管各方面力量一再打压,但全面性的改革和对广大群众、商户强大的粘性造就了这已经是一场成功的战役,最终形成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并存的市场格局。在市场经济的调解下,传统银行不能再以原有的心态和低成本获得资金来源,转型也就成了必经之路。

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前提条件是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所以,又可直接理解为互联网上的金融。其特征:

一是实时化。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客户取得金融服务的途径,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并且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银行随时随地都能提供金融服务,客户随时随地都能取得金融服务。

二是自助化。互联网的交互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提供者要将金融功能及职能产品化,银行的角色要转换为金融服务商,无论是存款、贷款、购买理财产品,还是支付结算等,都如电商购物一样,搭建金融消费的自助平台,让客户自主选择,自助完成。

三是一站化。互联网是实时的,也是开放的,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部门、各行业间的各类数据都会互联共享,用户获取金融服务或发生金融行为时的身份鉴别、信用判断等,都将在互联网上完成,轻点鼠标、一键搞定的一站式服务,将是互联网金融的基本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客户行为的变化导致对网点的“离心化”

客户金融消费习惯的改变产生了自我离心的行为驱动,作为商业银行也是这种行为模式的推动者,更愿意让消费者自助化在网银或者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提高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据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数据,工行2013年上半年电子银行业务的交易额达180万亿元,通过电子渠道完成的业务量在全部业务的占比已达到77%以上。银行会面临外在和内生两种力量的威胁,一种是互联网公司本身具有客户服务体验好,产品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不断争抢银行客户,另一种力量是银行业务的主动互联网化导致客户到营业网点的频次降低,高端客户的接触机会减少,利润贡献可能会有所下降。

(二)金融脱煤,未来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自由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资金融通的中介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以阿里巴巴为例,已经诞生了新的资金融通模式,无论是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贷款,还是与东方证券合作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都承担着部分资金融通的角色。而在信贷领域,人人贷、重筹融资等平台直接将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对接,大大降低了双方的成本,商业银行已经不再是客户寻找资金、存放资金以及结算支付的唯一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在侵蚀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

(三)虚拟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对银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代表已经得到了部分国家的官方认可,其供给量是由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算法限定,相对于现实世界中不断推出各种量化宽松政策以及虚拟世界中由各种网络公司发行的虚拟货币,比特币供给的不可操纵性顺理成章获得了追捧。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真正代替“国家货币”的货币也不得而知,但这也足够引起银行业重视。

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一)建立综合移动金融平台

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平台开发让商业银行的客户端的功能不局限于银行业务,而是一个集金融、炒股、购物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应用综合平台,扩大移动金融的价值。另外,充分利用“自媒体”力量扩大影响,创新移动金融的营销策略。在线下,商业银行可利用网点覆盖的规模优势来实现新事物的推广,并制定整合营销方案,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体验吸引并留住客户;在线上,利用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对新业务、新产品进行推广,尤其重视校园营销,培养未来的潜在市场和目标客户。

(二)主动拥抱“大数据时代”,建设信息化银行

在“大数据时代”,银行是海量数据的拥有者,一方面在客户端努力采集各种数据,一方面却由于所采纳的数据源不同在数据挖掘时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困扰,形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岛”,增加了数据采集和筛选的成本。未来银行打破“信息孤岛”格局需要实现:第一,数据源采集口径统一,有利于更加精准的实现数据筛选,降低成本,有效规避信息的“大海捞针”。第二,分析数据流向,寻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结构化的数据的挖掘找到企业的交易对手,掌握供应链的上下游信息流,从而拓展相关市场,尤其有益于供应链融资。第三,实现各交易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个人金融、信贷、机构、投行等多部门重叠信息的整合以及信息的交叉提供,形成企业或者个人的数据仓库,避免成为“沉没数据”。第四,借鉴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加强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能力,例如对语音数据、业务影像、营业网点录像等,开发出成熟并行之有效的模型来进行分析。第五,兼容并包,传统商业银行的网上商城可与互联网、电商合作,共用ID来避免客户的重复注册,提升客户体验。

(三)转变客户的鉴别方式

客户鉴别是银行对客户能力的判断。贷款客户以信用评级来判别客户的偿还能力,个人客户以星级分级来判别客户的价值及潜力,并以此实行差异化服务。互联网金融是大数据时代,其实时化、自助化、一站化的发展特征,要求银行在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时,要根据客户的自身条件分级分档,进行自动匹配。因此,转变和创新客户鉴别方式是银行转型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工作。一是调整数据采集内容。以客户在本行的数据流量为依据,比如现金流量、资产存量及周期测评数据等。二是调整客户等级的评判方式。按照数据流量测评值划分相关等级,匹以服务内容,依等级定融资额度和存款收益,让客户的等级自己创造,促使客户集中并十分珍视自己的日常金融行为。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田金融实务,2013, (5).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田金融研究,2012, (12).

[3]潘意志.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