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范文1

关键词:BT项目 会计核算 税务处理

BT模式是当今国际上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比较普遍采用的投资运营模式。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给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然而,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为解决这个矛盾,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采用BT模式,运用非政府资金进行高速公路、大型场馆、港口、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案例越来越多,但在外部环境上,相应法律法规略显滞后,特别是相关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的规定更是鲜见。本文从BT模式的概念及特点着手,探讨了BT项目公司在BT项目运营过程中的会计及税务处理相关问题。

一、BT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BT模式是政府特许经营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形式,其经营方式为“建造―转移(Build-Transfer)”,即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投资建设方,由投资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业主,业主根据回购协议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回购资金,投资建设者由此回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资金回报。

BT模式下的主要参与方包括:业主、投资建设方、项目公司、建设单位、回购单位。业主一般为政府部门及其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进行招标的企业,项目所有权属于政府,政府仅将项目的融资和建设特许权转让给投资建设方。投资建设方为按照有关程序取得项目融资及建设特许权的企业。为方便操作,在BT项目运营时,业主一般会要求投资建设方设立项目公司进行项目建设。项目公司除取得建造有关基础设施的权利以外,在基础设施建造完成以后并不提供后续经营。建设单位是实际进行该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位,若项目公司同时承担建设施工,那么项目公司和建设单位是合一的。若项目公司不自行建设施工,则项目公司与建设单位是分离的。回购单位是指最后项目建设完毕后,接收工程项目,并支付约定的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及项目收益的单位,一般来讲,回购单位即业主。

从BT模式的特点以及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来看,BT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业主利用的是非政府资金,即通过投资建设方来进行融资;(2)投资建设方在建成后不存在经营行为,而是将项目移交给业主;(3)项目建成移交后,业主一次性或按比例分期支付合同约定价款。

BT和BOT(Build-Operarte-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有相似之处,与BOT比较,BT模式除少了一个经营环节外,其建设和移交环节是类似的。

二、BT项目公司的会计核算探讨

(一)BOT模式会计核算对BT模式会计核算的借鉴

BT项目会计处理的核心问题在于BT项目公司如何进行收入确认和计量,目前我国还没有对BT建设方式会计处理的规定。不过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对BOT方式的会计处理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尽管BOT与BT不尽相同,BT模式的会计处理不能照搬BOT模式,但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对BT模式BT项目公司的会计核算做出规范。

(二)BT项目的会计核算

BT项目可以分为两种模式:投资建设方既做投资又提供建造服务;投资建设方仅进行投资,不直接提供建造服务。两种模式下,会计核算方式不同。

1.项目公司提供建造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此种模式下,项目公司作为建设期间的“业主”,自行进行项目的建设。根据BOT模式会计核算的结论,建造期间,项目公司若同时提供建造服务的,对于其所提供的建造服务,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相关收入和费用;建造合同收入则应当按照收取或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即合同总收入要包括合同价,资金成本及投资回报等其他应收价格的公允价值,按完工进度计算各期应确认的收入时,应以该总收入为计算基数;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借款利息,也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即估算预计总成本时,将借款利息考虑在内。该模式下,BT项目公司的一般会计处理如下:

(1)发生建设费用开支时,借记“工程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账款”等科目。

(2)发生与合同未来活动有关的合同成本时,借记“工程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投资建设方确定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成本――合同毛利”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4)建设期满,基本确定很可能收回合同价款的是,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当按照收取或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并同时考虑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借款利息),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工程结算”科目。

(5)回购期满时,投资建设方收回全部价款,对冲工程成本和工程结算。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工程成本”科目。

2.项目公司不提供建造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核算。这种模式下,项目公司将项目的建造工作进行发包,由另外的建设单位进行建造,项目公司作为建设期间的“业主”进行项目管理。根据BOT模式会计核算的结论,项目公司不应确认建造服务收入,而应当按照建造过程中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考虑合同规定,确认金融资产。实践中,按照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和确认原则,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应在不同科目中进行核算。项目建造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大多都超过1年,且在项目完工并进入回购期前,项目公司是不能收到项目建设的相关款项的,且回购基数在完工审价前不确定,为此,在建设期应在“长期应收款”科目中核算,核算内容则包括实际发生的成本和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即实际投资额)。在项目完工回购前的每一会计期间,项目公司暂不确认损益。在项目建设完工并审价后,由于最终收回的回购款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且项目公司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即最后的回购款支付日),符合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定义。因此此时,应从“长期应收款”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进行核算,即以审核后确定的回购基数将“长期应收款”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两者之间的差额则一次性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中。在项目回购的持续期间内,每期项目公司应按照收到的回购款占全部回购款的比例计算应冲减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差额部分计入“投资收益”中。该模式下,BT项目公司的一般会计处理如下:

(1)BT项目公司支付工程成本、资本化利息以及其他费用(如项目规划费、招标费、监理费等)时,借记“长期应收款――回购资金――预付工程款――总包单位”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借记“长期应收款――回购资金――资本化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借记“长期应收款――回购资金――其他”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项目建设完工并审价后,以审计确定的回购基数计入到“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应收款”的差额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债权投资――项目”科目,贷记“长期应收款――回购资金――项目成本”、“主营业务收入――项目”等科目。

(3)工程竣工后按照回购协议分期收到回购资金,按照收到的回购款占全部回购款的比例计算应冲减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债权投资――项目”、“投资收益”等科目。

三、BT项目公司的营业税税收处理探讨

对于BT项目经营模式下,经营收入究竟该如何纳税,尤其是营业税该如何缴纳,国家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为此,就需要投建建设方在签订项目之初,就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及税务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争取合理利益。

(一)目前税务机关对BT项目的营业税及附加征税的一般考虑

税务机关认为BT项目的回购是一种资产转让行为,即在建设期间,工程资产所有权归BT项目公司所有,回购完成后,工程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业主所有,为此,在业主向BT项目公司支付项目回购款时,项目公司需要缴纳全额资产转让的营业税及附加,执行的营业税税率为5%。

但若按照这种征收思路,对BT项目全额征收营业税的话,BT项目公司必将承担沉重的税务负担,项目大多将出现亏损。

(二)BT项目公司的营业税及附加的税务处理

根据上文,BT项目公司的实施模式包括两种:BT项目公司提供建造服务模式以及项目公司不提供建造服务模式。这两种模式下,项目公司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其实是不一样的,为此应该计征的营业税种类及依据也是不一样的,若简单按照资产转让行为,缴纳全额资产转让的营业税及附加是不适当的。

1.项目公司提供建造服务模式下的营业税征收。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公司所提供的实质服务,可以认为是为项目业主(即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无非是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同时提供了相关的垫资。从这种认识出发,BT项目公司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即会计上确认的全额的建造收入),应按照“建筑业――建筑”缴纳营业税,税率3%。

2.项目公司不提供建造模式下的营业税征收。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公司所提供的实质服务,在于为项目业主(即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基础设施代建服务,所建设的项目由政府立项,项目公司受托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政府又进行回购,项目公司实质是同时为项目业主提供垫资以及项目建设管理的服务,对于发生的建设成本,本质而言是代收代付业务,可以认为是提供业务,所以应按照BT项目公司所取得的营业收入(收支差额部分),按照“服务业――业”缴纳营业税,税率5%。Z

参考文献:

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范文2

关键词:会计工作;集中核算;财务管理;管理水平;建议方法;有效分析

一、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一)一个企业应该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从会计的基本职能上出发来看,核算与监督是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财务管理工作和日常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分开进行工作,这样有利于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从企业内部的监督变成外部监督,让监督的过程更加透明化,客观化,从而能防止企业资金发生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出现,能很好的控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各个单位之间进行统一的开户,能够让企业的资金得到规范的管理,能很好的提高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实行合理的财务制度,从而让企业的员工都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

(三)对企业的所有部门实行统一的预算制度,把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进行协调,同时让企业里不同部门同一级别工作人员的收入基本持平,实现公平、公开、公正。

(四)实行会计的集中核算能让企业把更得专注点放在内部管理上,从会计的基础资料开始,整理相关的会计信息,把会计档案根据种类、年限的不同进行分类保存,方便需要时的查找,也有利于审计部门的对企业的审计工作。

(五)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非常直接的管理方式,它能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全程的管理和监督,让企业的日常经营、生产活动、资金往来状况反映的非常清晰,提升了财务管理的作用,凸显出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特点[2]。

二、会计集中核算下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下的集中核算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对会计的主体认识有了一定的变化,以为原本的工作内容得到转移,其实,从会计的基础资料开始,企业就担负着双重的角色,一是要做好资料的初始审核,二是要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集中核算的开展让账本和实际环境相分离,这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防治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出现,而且集中核算能让很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得到减轻,有非常充足的时间来做监督管理的工作。

(二)财务管理的特点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在会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把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规范,让财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可以根据制度去开展。让会计的监督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会计集中核算是一个比较独立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核算,它能有效的防止一些人为的不合理的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存在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的人情关系问题,比较自主的进行工作,从而很好的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3]。

(三)财务管理的控制力

财务管理的意义就在于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控制力,财务信息到相关的核算中心之后,核算中心就可以通过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信息实现有针对性的监督作用,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企业的预算情况进行检查,看预算情况和实际的执行情况是否比较符合,对企业的经济全过程进行监督。

三、企业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时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职位定位不清晰

在使用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企业的财务核算基本上都会在核算中心,财务管理部门会相应的把财务人员的数量进行缩减,这样就会导致有的核算岗位人手过少,不能很好的完成会计核算的工作,在会计进行集中核算时对相关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会比较高,它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从而能有效的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各部门之间都缺乏一定的沟通,把核算中的财务管理进行分工,这样不仅让资金的流动得到阻碍,而且不利于发挥其监督的职能[4]。

(二)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会计法虽然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在具体实施的细节上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工作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相关的核算中心和企业之间是互相没有联系的两个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沟通的较少,使会计信息处于一个架空的状态,不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也不符合财务工作的特性。在核算中心和企业之间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具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统一,让核算工作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三)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企业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时,有一个集体账户审核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很好的把控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过度使用或者出现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发生。很好的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利益。在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这样很大程度上把企业领导的权利削减,不能任意利用自己的权利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周转,这种思想会阻碍集中核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集约化的核算方式,让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对工作没有了热情,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容易出现懈怠的情况,导致对工作的不用心[5]。

(四)财务人员能力

一般企业都是比较重视会计的核算环节,而对于管理环节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在时展的潮流下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足够的管理意识,那么企业的发展前景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能力有限,再加上集中核算是一种新型模式,要改变传统的核算模式去进行学习适应,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导致工作水平的差异,让集中核算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会计信息化的合理运用给相关的集中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在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不能很好的符合复杂的财务工作的要求,这样也就阻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

四、加强会计集中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办法分析

(一)系统的支持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比较复杂的,从开始的基础资料开始贯穿整个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的做好,因此,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在完整的系统体系下,这就要求有专业的人员对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在对账务处理的过程中按照规定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在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下制定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案。

(二)财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

会计核算工作非常的复杂,而在集中核算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工作量大,但是工作人员不够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到核算工作的进度,也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对相应的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存在一个岗位多人负责的情况,那就容易出现不同的人获取信息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造成很多问题,在进行岗位设置时应全面的考虑科学合理的规划,让会计核算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6]。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集中核算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核算方式,在实施推行中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完善好各项规章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财务管理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制度还都不够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更是一个新的产物,在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让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法律的屏障下进行实施,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加强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财务人员继续教育

应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财务人员更应该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因为专业水平直接会体现在核算工作中,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不同的单位之间还可以举办一些技能知识大赛等活动来促进财务人员之间互相交流,并且适当听一些关于专业性知识的讲座,在学习中掌握新的工作模式,把企业的奖励制度进行完善,对工作优秀者予以奖励,以此来鼓励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五)协调内部管理

集中核算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财务管理部门掌握的会计基本资料能给会计集中核算提供很好的帮助,有利于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保证核算工作的质量。两个部门在一个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六)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方式,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也是灵魂所在。企业只有确立了合理、科学、全面的财务管理方式与理念,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够在日益变化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不但能从整体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能够从内部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能够在行使财务监督职能、加强财务服务于管理的职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的具体关系,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以准确高效的财务核算为基础,结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方针,将信息化融入财务管理工作之中。

结束语

现在,在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中,控制权收益已经逐渐成为这个研究领域中的重镇。这一研究与基础经济学的研究息息相关,没有基础经济学的推动与促进,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理论研究很难开展。现在,笔者认为,控制权收益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成正相关,而与行业竞争程度、法律制度对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程度成负相关。在对企业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对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还应该对企业所处的法律制度、市场因素等背景进行全面考虑,以期做到客观、真实,为后续研究奠定夯实基础。

经济快速发展,也对财务管理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给财务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时展的需要,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到企业自身的认识程度,再到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这都是一个需要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作者单位: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辛莉莉.加强会计集中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5:105+107.

[2] 李莉.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教育财务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01:12-13+19.

[3] 马永龙.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措施研究[J].企业导报,2015,16:12-13.

[4] 李小军.基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气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点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4,06:77.

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范文3

    一、企业税务会计的发展、作用及特征

    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企业税务会计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指出:“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如促进寻求更好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澄清了计税收益的实质和所应包括的,范围等等。”可见,企业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确保不固纳税方面的任何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税务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额方法的实行,使应纳税额的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对此,各地税务机关试行了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中培训办税员,指定取得办税员合格证的会计人员办理纳税事项办法。这一办法,完善了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可以说是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初步探索。

    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相比较,企业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万面:

    (一)企业税务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操作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但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受税收规定制约,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例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可在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几种方法中选择,采用其中一种;在存货核算中,企业可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等五种方法中选择。但企业税务会计只能依照税收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存货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并需报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财务会计核算涉及到税务问题时,应以税收规定为依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要求不一致时,应以税收规定为准绳,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企业税务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税收义务的工具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对企业以货币表现税务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为税收规定的计税依据与企业会计记载反映的依据并不总是一致的,处理方法、计算口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对此,企业税务会计应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通过税务会计工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保证企业的税务活动按照税收规定进行,使应纳税金及时、足额地解缴,防止偷、逃、骗、欠税问题发生,保证企业认真、完整、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不熟悉税收规定、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所导致的损失。

    (三)企业税务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作用

企业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收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不多缴税、减轻税负的目的。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一)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别日趋明显的必然要求

    目前,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的账簿和报表,其财务人员在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导致在多层次、多环节、多税利的复合税制下显得无能为力。在较多的情况下只能机械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处理。在现实情况下,企业税务会计只能成为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而财务会计又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职能,二者互相牵制,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现行的税制已日趋完善,它与会计制度的差别越来越明显。(l)目的不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除了为综合部门及外界有关经济利益者 服务外,更主要的是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服务;而企业税务会计则要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和征收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例如纳税申报和税款解缴是税收资金运动的结果和终点,是税务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和征税方法不同,同一税种在不同行 业的纳税人之间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一致,所以反映各种税款缴纳的方法各不相同。企业应按税收规定,结合本行业会计特点进行正确的核算。(2)核算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当前企业会计准则 和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一经选定,不得更改。而企业税务会计则不同。因为根据税收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所以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是实施会计处理的“联合基础”。例如房产税,商品房一经售出,即使购买方未付清房款,房地产商都得按“权责发生制”记入收入;但税法考虑到房地产商支付税款能力,规定根据房地产商是否收到房款来确定纳税时间,即以“收付实现制”作税务会计基础。又如企业计提上缴主管部门管理费时,先按权责发生制加以提存,到年终时,如未付出,按税收规定则应按收付实现制予以冲回,并入本年损益,缴纳所得税。(3)计算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企业税务会计从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费用的标准与财务会计不同。如财务会计把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折款从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即准予在利润结算前扣除,但税收规定则不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4)企业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的重要内容。(5)企业税务会计要对纳税申报、税款解缴、税款减免、税收筹划进行专门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则把以上项目作为附属,这些差异,成为税务会计单独设立的前提条件。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的必然选择

    一是企业配备既懂税收规定、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税务会计人员,根据税收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

    二是有利于分清税企权责,使税务人员从繁杂的财务账簿、报表检查中解脱出来,利用更少的人力全面高效地履行税务机关应有的职责。

    三是有利于税制结构的完善。企业税务会计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后,企业税务人员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潜心研究,有助于税务机关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从而促进税收征管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速税制完善的进程。

    (三)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忠实地履行纳税义务,不得片面地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纳税额的最小化而乱挤成本、扩大费用开支范围、扩大或多报免税产品、转移销售收入、多提专用基金、搞两套账、私设小金库等,更不能搞明拖暗抗、明漏实偷。企业在自身法人地位得到承认的前提下,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有权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有权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有权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或控告;有权在税收规定容许的前提下确定企业类型、企业经营方式,以减轻自身税负等。要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必须熟知税收规定,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补充规定等;不仅要站在征税人角度熟知税收规定,还应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并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四)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分配关系的最佳途径

    企业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学科领域中研究企业纳税及其有关的财务决策和会计处理,首先,是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税收规定。不能片面地只为缓缴税、少缴税、不缴税。纳税人应树立牢固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政策允许下,企业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则属常理。其次,如果现行税收规定中存在某些“灰色地扩,纳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避重就轻、避虚就实等 策略也属合乎情理和法规之举。目前,国际上合理避税已很普遍,纳税人树立避税意识,既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当然税务机关在税务实践中,对发现的税收立法、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税法的原则。企业税务会计所反映的企业的税务活动是否合法、正确的标准只能是国家税法。因此,在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税法中有关计税依据与会计处理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账簿、凭证、会计基础、会计年度、计算单位和申报制度,特别是涉及到资产会计处理”,这方面的规定更加详细。企业税务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

    2.灵活操作原则。这里所说的“灵活操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中,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而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次要或无关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纳税资料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或省略。二是指核算与监督相结合。因为纳税申报期一般是在企业会计核算终了之后,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应当在每次预缴所得税的期限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因此,企业既要在日常的会计活动中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又要做到核算和监督相互配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税收规定的行为,以免企业遭受处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寻找适度税负原则。税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准确的纳税资料和信息,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对此,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应深刻理解现行税收规定的有关精神,在符合或不违反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根据全国的经济情况制定的,具体到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某一项目,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使经济状况相对悬殊,有的可能获得推迟纳税期或减免税照顾,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顾。企业一方面要综合权衡各种投资方案、经营方案与纳税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税务会计活动,从企业经营收入的取得到利润的形成以及计税、纳税都要真实反映、正确核算,不允 许任何隐匿收入和利润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及时、足额地向国家缴纳税款。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会计核算总体上的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原则,会计资料信息质量方面的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会计修订方面的谨慎性、重要性原则。它们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二)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内容及核算方法

    具体地说,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就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可用货币表现的与税收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税务会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企业税务会计的纳税基础,即税务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和纳税申报。

    2.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税金的会计处理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应纳税种的会计处理。

    3.企业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

    (三)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1.财务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制定的,与其它专业会计一样,税务会计也必须遵照执行。只有当这些制度与税收规定有差别时,才按税收的规定执行。

    2.纳税申报制度。纳税申报制度,是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程序,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缴税款的制度。企业税务会计应根据各税种的不同要求真实反映纳税申报的内容。

    3.减免税、退税与延期纳税的制度。企业可按照税收规定,申请减税、免税、退税和延期纳税。按照税务机关的具体规定办理书面申报和报批手续,应附送有关报表,以供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前,企业仍应申报纳税;减免税到期后,企业应主动恢复纳税。

    4.企业纳税自查制度。企业纳税自查,是企业自身监督本单位履行纳税义务,防止和纠正错计税、少缴税、欠税的一种手段。企业内部对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等进行自行检查,以避免应税方面的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对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几点建议

    要把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其中虽然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甚至还要补充和修订《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等。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企业税务会计的具体操作并不是一件繁琐的工作。田会计电算化给税务会计所带来的便利、快捷和高效必将成为税务会计迅速普及的巨大推动力。

    目前,企业税务会计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构想阶段,如何让其初具雏型,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人才方面

    如果说税务会计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充足的业务培训机会:

    l.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

    2.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的机会,以使企业税务会计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规定和征管制度。

    3.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方面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另外,还应制定约束企业税务会计行为的条例或规定,以减少企业税务会计不合法行为的发生。 

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范文4

(一)企业税务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税收义务的工具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对企业以货币表现税务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为税收规定的计税依据与企业会计记载反映的依据并不总是一致的,处理方法、计算口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对此,企业税务会计应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通过税务会计工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保证企业的税务活动按照税收规定进行,使应纳税金及时、足额地解缴,防止偷、逃、骗、欠税问题发生,保证企业认真、完整、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不熟悉税收规定、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所导致的损失。

(二)企业税务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操作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但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受税收规定制约,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例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可在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几种方法中选择,采用其中一种;在存货核算中,企业可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等五种方法中选择。但企业税务会计只能依照税收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存货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并需报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财务会计核算涉及到税务问题时,应以税收规定为依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要求不一致时,应以税收规定为准绳,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企业税务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作用

企业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收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不多缴税、减轻税负的目的。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一)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别日趋明显的必然要求

目前,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的账簿和报表,其财务人员在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导致在多层次、多环节、多税利的复合税制下显得无能为力。在较多的情况下只能机械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处理。在现实情况下,企业税务会计只能成为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而财务会计又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职能,二者互相牵制,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现行的税制已日趋完善,它与会计制度的差别越来越明显。(l)目的不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除了为综合部门及外界有关经济利益者服务外,更主要的是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服务;而企业税务会计则要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和征收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例如纳税申报和税款解缴是税收资金运动的结果和终点,是税务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和征税方法不同,同一税种在不同行业的纳税人之间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一致,所以反映各种税款缴纳的方法各不相同。企业应按税收规定,结合本行业会计特点进行正确的核算。(2)核算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一经选定,不得更改。而企业税务会计则不同。因为根据税收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所以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是实施会计处理的“联合基础”。例如房产税,商品房一经售出,即使购买方未付清房款,房地产商都得按“权责发生制”记入收入;但税法考虑到房地产商支付税款能力,规定根据房地产商是否收到房款来确定纳税时间,即以“收付实现制”作税务会计基础。又如企业计提上缴主管部门管理费时,先按权责发生制加以提存,到年终时,如未付出,按税收规定则应按收付实现制予以冲回,并入本年损益,缴纳所得税。(3)计算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企业税务会计从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费用的标准与财务会计不同。如财务会计把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折款从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即准予在利润结算前扣除,但税收规定则不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4)企业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的重要内容。(5)企业税务会计要对纳税申报、税款解缴、税款减免、税收筹划进行专门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则把以上项目作为附属,这些差异,成为税务会计单独设立的前提条件。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的必然选择

一是企业配备既懂税收规定、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税务会计人员,根据税收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

二是有利于分清税企权责,使税务人员从繁杂的财务账簿、报表检查中解脱出来,利用更少的人力全面高效地履行税务机关应有的职责。

三是有利于税制结构的完善。企业税务会计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后,企业税务人员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潜心研究,有助于税务机关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从而促进税收征管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速税制完善的进程。

(三)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忠实地履行纳税义务,不得片面地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纳税额的最小化而乱挤成本、扩大费用开支范围、扩大或多报免税产品、转移销售收入、多提专用基金、搞两套账、私设小金库等,更不能搞明拖暗抗、明漏实偷。企业在自身法人地位得到承认的前提下,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有权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有权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有权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或控告;有权在税收规定容许的前提下确定企业类型、企业经营方式,以减轻自身税负等。要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必须熟知税收规定,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补充规定等;不仅要站在征税人角度熟知税收规定,还应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并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四)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分配关系的最佳途径

企业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学科领域中研究企业纳税及其有关的财务决策和会计处理,首先,是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税收规定。不能片面地只为缓缴税、少缴税、不缴税。纳税人应树立牢固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政策允许下,企业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则属常理。其次,如果现行税收规定中存在某些“灰色地扩,纳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避重就轻、避虚就实等策略也属合乎情理和法规之举。目前,国际上合理避税已很普遍,纳税人树立避税意识,既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当然税务机关在税务实践中,对发现的税收立法、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税法的原则。企业税务会计所反映的企业的税务活动是否合法、正确的标准只能是国家税法。因此,在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税法中有关计税依据与会计处理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账簿、凭证、会计基础、会计年度、计算单位和申报制度,特别是涉及到资产会计处理”,这方面的规定更加详细。企业税务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

2.灵活操作原则。这里所说的“灵活操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中,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而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次要或无关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纳税资料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或省略。二是指核算与监督相结合。因为纳税申报期一般是在企业会计核算终了之后,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应当在每次预缴所得税的期限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因此,企业既要在日常的会计活动中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又要做到核算和监督相互配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税收规定的行为,以免企业遭受处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寻找适度税负原则。税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准确的纳税资料和信息,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对此,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应深刻理解现行税收规定的有关精神,在符合或不违反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根据全国的经济情况制定的,具体到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某一项目,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使经济状况相对悬殊,有的可能获得推迟纳税期或减免税照顾,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顾。企业一方面要综合权衡各种投资方案、经营方案与纳税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税务会计活动,从企业经营收入的取得到利润的形成以及计税、纳税都要真实反映、正确核算,不允许任何隐匿收入和利润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及时、足额地向国家缴纳税款。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会计核算总体上的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原则,会计资料信息质量方面的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会计修订方面的谨慎性、重要性原则。它们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二)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内容及核算方法

具体地说,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就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可用货币表现的与税收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税务会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企业税务会计的纳税基础,即税务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和纳税申报。

2.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税金的会计处理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应纳税种的会计处理。

3.企业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

(三)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1.财务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制定的,与其它专业会计一样,税务会计也必须遵照执行。只有当这些制度与税收规定有差别时,才按税收的规定执行。

2.纳税申报制度。纳税申报制度,是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程序,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缴税款的制度。企业税务会计应根据各税种的不同要求真实反映纳税申报的内容。

3.减免税、退税与延期纳税的制度。企业可按照税收规定,申请减税、免税、退税和延期纳税。按照税务机关的具体规定办理书面申报和报批手续,应附送有关报表,以供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前,企业仍应申报纳税;减免税到期后,企业应主动恢复纳税。

4.企业纳税自查制度。企业纳税自查,是企业自身监督本单位履行纳税义务,防止和纠正错计税、少缴税、欠税的一种手段。企业内部对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等进行自行检查,以避免应税方面的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对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几点建议

要把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其中虽然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甚至还要补充和修订《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等。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企业税务会计的具体操作并不是一件繁琐的工作。田会计电算化给税务会计所带来的便利、快捷和高效必将成为税务会计迅速普及的巨大推动力。

目前,企业税务会计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构想阶段,如何让其初具雏型,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人才方面

如果说税务会计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充足的业务培训机会:

l.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

2.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的机会,以使企业税务会计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规定和征管制度。

3.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方面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另外,还应制定约束企业税务会计行为的条例或规定,以减少企业税务会计不合法行为的发生。

(三)法治方面

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范文5

关键词:税收会计 结说会计 税务会计 税收筹划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但是随着会计改革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快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三大会计体系的逐渐形成,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必将成为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继而出现了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等不同提法。关于对这三个概念的界定,理论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税务会计就是企业纳税会计;有人认为税务会计就是国家税收会计;还有人将代表国家利益的会计称为税务会计,将代表企业利益的会计称为税收会计。鉴于诸多观点,笔者汰为有必要对三者的内涵予以界定,明确税务会计的内涵及其内容。

一、概念界定

顾名思义,税务会计是关于税务的会计。税收工作包括反映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两方面的税收活动。若站在征税人角度(税务机关),税务会计称为“税收会计”(即国家税务会计);若站在纳税人角度,税务会计称为“纳税会计”(即企业税务会计)。由此可见,税收会计和纳税会计是税务会计的两个方面,两者都归属于税务会计,分别为税务会计的一门专业会计。税收会计是国家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税务机关核算税收收人,反映和监督税款的征收、解缴、入库和提退情况的税务资金运动的专业会计,体现了税务机关和国家金库的关系,是属于国家政府会计范畴的一门专业会计。纳税会计是以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技术,并融会其他学科的方法以货币计价的形式,连续、系统、全面地综合反映、监督和筹划纳税人的税务活动,以便正确、及时、足额、经济地缴纳税金,井将这一信息提供给纳税人管理当局和税收机关的门专业会计。纳税会计具有直接受税法制约的特点,体现了依法征纳关系。税务会计概括的说就是以税法为准绳,运用专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税收或税务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划分为税收会计和纳税会计。通常意义上,将纳税会计称为税务会计。即税务会计从广义上,包括纳税会计和税收会计;从狭义上,税务会计即指纳税会计。下文中采用税务会计的狭义概念,对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作以比较、分析。

二、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两者几乎是同时产生,只要有税收,就有计算应纳税款的税务会计和核算征收税款的税收会计,这是税收活动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衔接点是税法。以税法为准绳,税务会计监督纳税人自身及时、足额并且经济地缴纳税金,而税收会计则要监督所有纳税人及时、足额并且正确地缴纳税金。所以两者存在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

三、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从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定义来看,两者的内涵存有较大差异,并非简单的概念之别。但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经常混淆两者的区别,这将不利于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和会计改革的实践,使之有失偏颇。本文拟从会计主体、会计目标、会计具体职能、会计核算对象、会计核算依据、会计记账基础、会计核算范围、会计核算难易程度及会计体系诸方面分析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内涵区别。

(一)会计主体不同

税收会计的主体是直接负责组织税金征收与人库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基层税务所等各级税务机关以及征收关税的海关。税务会计的主体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法人和自然人)。

(二)会计目标不同

纳税人一方面满足纳税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进行税务筹划,寻求经济纳税(即节税)的有效途径,以实现降低费用,达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方面满足税收机关的需要,核算税金的形成,保证及时、足额地缴纳税金。

(三)会计职能不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一致的,即核算与监督资金运动。然而其具体职能不尽相同。税收会计的具体职能受制于税收会计的目标,即参与税收管理的职能和保证税款安全的职能,从而为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并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

(四)会计核算对象不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共同构成税收资金运动的全过程。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税金的形成(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中分离出来),包括事前纳税的筹划,事中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核算,税后税款计算、缴纳正确性的检查等项内容。

(五)会计核算依据不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有其一致之处,都遵从于税法的具体规定。

(六)会计记账基础不同

税收会计的主体是税务部门,它是属于非盈利性组织,一般执行改良的权责发生制,即对税款征集、解缴等的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需要划分期间的业务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

(七)会计核算范围不同

税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包括企业所有应纳的税款,如流转税、所得税、其他税及关税。而税收会计则要区分税种和征税机关。关税在我国是由海关对进出国境的货物征收的一种税,也就是说海关作为征集部门要征收关税,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消费税、增值税也由海关征收。

(八)会计核算难易程度不同

税收会计是在税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仅对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进行核算,并作税款的收入与付出的会计处理,会计核算较简单。税务会计则是核算税收资金与其经营资金相互交叉运动,其计税、纳税的程序和方法及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增加了纳税会计核算的难度。

(九)会计体系不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归属于不同的会计体系。税收会计属于国家预算会计体系,国外称之为政府会计。

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范文6

【关键词】税务会计;管理;认识;作用

1.税务会计概述

企业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税务会计研究较早的国家是美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出现,企业管理者增强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逐步认识到税务筹划的融资作用,一些会计学者就开始尝试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立出来。目前,在西方许多国家,企业税务会计早已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列为企业会计的三大分支。所谓企业税务会计,是以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纳税人)的各项涉税活动(包括税款的形成和计算、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等)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它既与财务会计相联系,在会计账册设置和会计报表的报送方面,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相结合的,又与财务会计相区别,税务会计除需运用财务会计的原理和制度进行记账、结账外,还必须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2.税务会计的目标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税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国家税收管理的需要

国家在制定税法、进行税收征管时,一般是以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为依据的,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会计信息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依据。

2.2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经营决策的需要

在现代多种税、多次征的复合税制模式下,税收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经营管理者承担资产受托责任,其基本职责是使投资者权益最大化,而纳税则会影响投资者权益。

3.建立税务会计是更好地满足会计目标的需要

在企业,由于会计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

信息,因此为谁提供信息、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怎样的信息成为首要问题。这里我们把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分为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

3.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企业要实现其经营目标,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正确的决策。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而正确的企业决策必须以客观的有用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会计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的大量经济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2企业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还是企业外部有关决策者所需要的。因为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进行信息交流。具体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外界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人:

3.2.1企业的所有者

在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重要的决策。

3.2.2企业的债权人

贷给企业资金者,即成为企业的债权人。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是否能够按期还本付息,即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以便做出有关的决策。

3.2.3政府部门

有关政府部门(如税务机关),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所承担的义务情况。当然,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企业还有义务向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进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2.4职工与工会

企业的职工与工会需要对自己所工作的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

3.2.5企业的顾客

企业的顾客虽然不参与企业资源的配置,但在许多方面与企业存在着利益关系,所以他们需要掌握相关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明显不同,在20 世纪中期,管理会计从会计中分离出来,和财务会计并列成为会计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主要提供对内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主要提供对外的会计信息。这种分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满足了实现会计目标的需要。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也出现了分化,就目前来看主要是国家税收管理相关部门与其他信息使用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国家税收管理相关部门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接受者,而且还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形成。

4.税务会计师对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研究

4.1完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控制

税务会计师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要研究提高企业自身税务管理素质,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部涉税处理和应变能力,另外也要研究企业如何合理避税、纳税统筹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有关税务管理的考虑其实都是在完善单位的财务成本控制。在我国加入WTO 后的开放形势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其在长时间的市场竞争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和详尽的财务规划,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强烈的税收成本控制意识, 并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税务管理目标。税务会计师就是控制税收成本的主要职责人员,首先税务会计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和投资(或工程)情况进行分析验证,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投资方式及交易时间等以达到减轻税负、获得最大税收利益的目的。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综合运用税收、财会、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能力,税务会计师的作用正在于此。

4.2提高行业管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税务会计师对会计监督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税务会计师会从多角度对减轻税负进行核算,这种核算过程就是要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能力,要保证税务核算由最为真实的原始数据支持。所以说,税务会计师的作用还有利于加强会计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建设。在提升整体会计对外的服务意识的过程中,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经验、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服务于其他的财务工作,将会计管理服务提升到新的水平。

4.3创造了更为良好的企业财务环境

税务会计师的设立使得企事业单位必须有相关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对提升财务制度改革十分有利。企事业单位必须适时出台税务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事业单位的税务核算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也要考虑相关制度的现状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如果税收政策要对外资并购行为进行引导和调控,首先必须先有相关部门对外资并购的性质、影响进行评估,而评估的准确性离不开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和市场化的资产定价机制。目前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事业单位中的设立就迫使企业的财务环境做出调整,使得税务会计管理的功能发生了转变,以小带大,实现了更为广泛性的财务管理(下转第378页)(上接第383页)推动作用。

总之,税务会计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研究提高企业自身税务管理素质,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部涉税处理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另外要通过合理手段进行纳税统筹,减轻税负,获得最大税收利益。在此过程中,税务会计师的设立还有利于完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控制,提高行业管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创造更为良好的企业财务环境,是现今我国企事业税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