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范文1

同时,CA Technologies还介绍了新推出的软件即服务 (SaaS) 解决方案──CA应用体验分析工具。CA应用体验分析工具为负责实施数字化举措的应用拥有者,提供网站、移动及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软件表现、宕机分析及使用分析。

CA Technologies 亚太及日本地区DevOps副总裁Richard Gerdis表示:“今天,客户已经习惯在多个渠道中互动,并且在不同平台间的切换越来越频繁,同时期望所有数字平台的数据和选项应保持一致。多渠道数字化体验战略的关键,是在客户与品牌互动的每个渠道,为客户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CA应用体验分析工具为数字用户提供直观的视觉体验,为决策者提供实时购买趋势、留存率及转化率的可操作洞察,使其识别需要对应用作出的调整,从而协助其维持并吸引新客户。”

CA应用体验分析工具基于一个开放、灵活、大规模的分析平台,以独特的方式将用户行为与运营表现结合,协助组织通过简单易用的单一控制面板,对应用表现进行快速诊断。解决方案的热点图、应用流以及宕机分析提供一种简易的方式,有助于组织快速区分表现较差的用户体验是否由应用的设计、代码或基础设施因素所导致。此外,该应用体验分析工具所提供的关键使用分析功能,可协助组织对用户行为获得更深入的洞悉。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范文2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此件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16日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

(2018—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浙江建设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加快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以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转型,推动我省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统一协调的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结构清晰、系统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制定实施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亟需标准,组织开展一批关键领域的标准化项目,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成果,高标准引领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基础逐步夯实。到2019年,形成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涵盖政府、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以团体标准为补充,基本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标准体系。到2020年,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50项以上,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项以上,新增全国、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以上,数字化领域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效应不断释放。进一步深化标准研制、标准化项目建设、标准实施监督评价等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化成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和引领数字化转型成效不断显现。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系统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强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的短板和需求,制定实施任务清单,构建完善标准体系,确保高标准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开放共享,协调发展。着力发挥标准化的互联互通作用,以标准化促进政府、经济、社会等领域数字资源深度融合,助力打破信息孤岛。针对数字化转型多学科融合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着力加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统筹协调。

(三)需求导向,重点突破。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先导,撬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服务协同等关键领域,优先制定政府数字化转型亟需标准。

三、重点任务

(一)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政府。

1、构建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框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按照“123466”的要求,完善标准化运行机制,助力争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试点省。围绕大系统、大数据、大平台、大集成建设,构建涵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加快总体要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和技术应用等标准研制。围绕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放等重点领域,抓好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管理中心、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列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打通数据互通关键节点。围绕建立“三大模型”的要求,直面打通信息孤岛的堵点和难点,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标准模型。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数据汇聚、数据平台、数据安全、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亟需标准的研制,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数据管理规范及电子证照库、人口综合库、公共信用库等规范制定。加强政务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标准研制,着力破除“三大模型”中标准缺失问题。(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质监局)

3、扩大政府治理标准化效应。加快政府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标准化步伐,强化财政、金融、国资、商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机制建设。健全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将监管要求固化为可量化、可执行、可追溯的全周期标准链和监管模式。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联动应用。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宣贯和实施评价,在民政、人力社保、教育、卫生计生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样板。(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二)引领经济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数字经济。

4、抢占数字经济高地。立足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加快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制定实施团体标准30项以上,抢占产业标准制高点。围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柔性电子、量子通信等薄弱环节,推动成立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3家以上。推动之江实验室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争取获批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试点,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围绕术语定义、产品评估、系统和组件接口、数据兼容、互换模型等国际竞争和市场应用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步伐,提升行业标准话语权。(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5、促进新旧动能迭代更新。强化“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数字化要求,促进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等“双创”平台标准化复制推广,制定并推广一批支撑制造业创新基地建设的共性和前沿技术标准。探索开展一批互联网协议版本第六版(IPv6)、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关键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培育一批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生产、组织、服务模式标准。在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传统产业开展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标准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科技厅)

6、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以标准化助力数字经济风险防控,围绕移动支付、借贷、保险、基金销售、信托和消费金融等数字化金融服务,加强监管、准入、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网络安全、信用建设等关键标准研制和实施,构建数字金融行业管理和数据统计监测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化,强化金融科技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质监局、浙江银监局、浙江保监局、浙江证监局)

7、助推数字经济创新融合。聚力之江实验室、实体经济、新兴金融中心、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创新融合标准化建设,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加强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对接,推动以之江实验室为代表的浙江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关工作。优先做好之江实验室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标准化顶层设计,围绕医疗、交通、金融、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研制,及时将有效模式和关键技术标准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三)支撑社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浙江。

8、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探索“标准化+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式,加快“网上办、掌上办”领域数据采集、分级、交换、质量、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及标准。建立全省社会数据标准化协调机制,构建涵盖教育、司法、文化、健康、交通、地理、金融、信用等领域的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库。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商事登记联办、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全过程标准化,建立公安、人力社保、民政、医疗等领域信息共享标准化路径。强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等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实施与评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9、推动社会治理集成化。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社会治理事项标准化指导性目录,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强政府、企业、个人分层分级分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发等环节的安全边界和监管措施,制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清单标准。开展基层社情民意监测标准化工作,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标准化项目,开展重要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省综治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

10、推动公众消费数字化。加快数字化消费云工程、云服务、大数据等领域创新成果标准化,促进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标准化水平,推动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围绕新零售、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国际先进标准。围绕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品牌,探索建立数字化放心消费“三度一率”社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部门协同。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牵头、协调和监督职责,有效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制定、实施作用。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专班,统筹各相关部门规划、政策和举措,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及时协调重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推荐一批重要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标准实施绩效显著的,按有关规定优先推荐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省标准创新贡献奖。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承担或参与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优化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融合机制。探索建立数字产业服务认证体系。

(三)强化实施评价。将标准实施与数字化转型政策深度融合,加大标准实施协调力度,强化标准的制度性合力。建立第三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探索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认可模式,培育标准服务市场。每年选定一批重点标准化项目进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标准实施信息公开,增强实施绩效评估能力。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省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范文3

4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化转型大会在杭州举行。这是一次以“加速数字化业务转型”为主题的VMware大中华区经理人高峰论坛,业界大咖云集,VMware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VMware产品与云服务首席运营官拉吉夫・洛马斯瓦米(Rajiv Ramaswami)等都亲自到场,并发表演讲。

Vanson Bourne的调查报告《拥抱数字未来》显示,73%的企业负责人表示,集中化的技术战略是企业的第一要务,IT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同时也是引领企业创新的核心。数字化不是明天,而是现在。

这四个问题不可小觑

每个厂商都在说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都宣称自己是企业数字化的好伙伴、好帮手。VMwar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郭尊华在会上明确表示:“未来两年,我们数字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业务敏捷性,改善移动体验,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强客户的信任度。”

在通往数字化企业的道路上,必须优先解决最迫切的四个问题,即数据中心优化、多云的集成和管理、改善数字化空间体验,保证企业的安全。

具体来看,数据中心是企业数字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优化数据中心的过程中,要革新基础架构,实现IT自动化,更好地支持传统应用与新应用。VMware的成功经验是,以软件驱动为核心,利用其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全面解决方案,让业务上线更灵活,同时节省空间和各项资源。

未来,用户需要运营的不仅是一个私有云和一个公有云,而是面临多云的复杂性挑战。VMware的调查显示,67%的用户表示其未来的应用环境是多云的环境。VMware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和跨云的管理,可以简化多云的应用,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企业的办公环境一定是全数字化的,简化应用的访问和管理,实现端点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使用体验,这是大势所趋。郭尊华举例说,一家拥有几万名员工的保险公司,要对所有员工的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让企业安全策略落地,它最终选择了VMware Airwatch 企业移动化解决方案,达到了提高生产力、辅助创新、保证安全的所有目标。

在云计算时代,安全必须以应用和用户为核心。企业应该建立面向应用的安全防护网络,简化合规性的实现,同时保护用户的端点安全,从而建立起基于应用和用户身份的新的安全边界。

郭尊华表示:“VMware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强化软件定义、深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也得到中国用户的高度认可和重视。VMware致力于和中国本地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云计算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同时加快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数据中心的现代化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简单一句话,就是IT基础设施的现代化。VMware一直是数据中心现代化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与包括英特尔等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优化的云化解决方案,以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拉吉夫・洛马斯瓦米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业务敏捷性,为创新铺路。”VMware的调查显示,数据中心在云化之后,敏捷性可以提升70%,成本效益增加57%,应用创新的速度提升47%。

对于用户来说,VMware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可以提供自下而上的集成式的体系架构,从支持最底层的各类硬件(包括超融合架构),到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化,再到上层的统一管理,不仅为企业的数字化业务提供支撑平台,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

“我们不仅可以支持第二平台的传统应用,也可以支持第三平台的云原生应用。”拉吉夫・洛马斯瓦米举例说,“VMware vSphere可以支持基于虚拟机和容器技术的应用,而全新的Photon架构可以支持不使用虚拟机和容器方式的新应用。”

VMware NSX网络虚拟化平台是VMware公司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品线之一,它不仅承担着网络虚拟化的重任,而且也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安全基石。VMware正将越来越多的安全功能嵌入到VMware NSX中。

谈到VMware NSX的与众不同之处,拉吉夫・洛马斯瓦米表示:“

我们致力于在基础架构层面植入最基本的安全功能,从设计之初就保证整个架构的安全,而不是在出现安全问题后再进行补救,做事后诸葛亮。”

一般的安全软件不是运行在主机上,就是另外单加一层安全保o,比如防火墙。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主机上的安全软件对应用具有很好的可视性,缺陷是一旦主机受到损坏,安全也难有保障;防火墙虽然与主机进行了隔离,但又不知道应用发生了哪些变化。VMware NSX既能确保任何时刻的安全,又具有全面的可视性。“不管应用是在云中,还是在本地的虚拟机或容器里,VMware NSX提供的安全保护没有任何差别。”拉吉夫・洛马斯瓦米表示,“我们全面地考虑到了用户、应用和数据的安全。”

目前,全球已经有7.5万家企业用户选择了VMware提供的融合或超融合架构,其中不乏一些大型的云数据中心客户。拉吉夫・洛马斯瓦米介绍说:“很多企业客户已经接受并采纳了超融合。不过大量超融合方案是用来支持一些单独的应用,而不是作为整个企业的基础架构平台。”

五大不实传言

VMware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在会上的演讲主题很特别――IT界的五大不实传言。从当年掀起虚拟化的革命开始,VMware注定要“特立独行”,不管是掌声还是质疑,VMware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从虚拟化到SDDC(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最终实现企业的移动化。

下面就来看看帕特・基辛格所说的五大不实传言。

第一,双模式IT是最佳战略。

不管是分析机构,还是一众IT厂商,现在都将“双模式IT”作为分析和开展业务的立足点。但是,帕特・基辛格认为,企业人为地将IT团队分成负责IT运维和业务创新的两支,显然会造成内部的纷争,不利于管理。VMware的看法是,所有领域其实都需要创新,企业要在一个统一的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

第二,企业的一切应用和数据都可以放到云上,本地的数据中心要尽快拆除。

那些“生长”在云上的企业认为,其IT可以由第三方帮助运营,所以企业自己不必自建数据中心,只在需要时能拿到相应的结果即可。这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但是帕特・基辛格提出了4点疑虑――成本、性能、合规性和隐私。有哪个企业能够不考虑或忽视这4方面因素吗?如果你可以做到,那么就可以安心地放弃你的数据中心。

帕特・基辛格指出,大多数用户需要的还是一个混合云的环境,公有云和私有云和平共生,发挥合力。云和数据中心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5年前,花旗银行还说,永远不会使用公有云,所有与用户金钱相关的数据都会存在本地数据中心。而现在,花旗银行的移动业务和前端应用都使用了公有云,为了保持业务的敏捷性,还与VMware合作,将数据中心打造成供内部使用的私有云,公有云和私有云在花旗银行实现了共生。另外,强生公司从SAP入手,将最关键的应用放到了与VMware联合打造的云平台之上。

VMware已经开始执行有效的混合云战略,并与IBM、亚马逊AWS展开深入的合作。VMware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公有云的比例为52%,而私有云为29%。

帕特・基辛格认为,未来10年将是一个混合云的时代。而VMware也做好准备,以VMware Cloud Foundation、超融合、 vRealize Cloud Management为核心,让企业的上云之旅更从容。

第三,IT部门必须加快速响应速度,才能保证安全。

帕特・基辛格说,安全也要转型。速度并不是核心。当前,在用户复杂的应用场景中,安全保护也是支离破碎的。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现有大量的单点安全方案进行更有效的整合,实现简化。安全要以用户的数据和应用的安全为核心,简化安全架构,将一些基本的安全功能嵌入到基础架构中。比如,VMware NSX就包含了很多安全功能。

第四,企业不能拥有消费者级的移动性体验。

作为消费者,我们都知道如今下载一个App是多么方便。企业内部拥有许多孤立的小环境,大量不同的桌面和应用,想拥有消费者级的应用体验,又谈何容易。

VMware的办法是简化企业的应用环境,将各类设备、安全认证和管理全部整合起来。VMware Workspace ONE就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它将消费者应用的简单与企I级的安全性完美结合。

第五,所有应用都由容器构建,VMware变得无关紧要。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范文4

博科公司认为,若想顺利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必须拥有敏捷的IT基础设施,而且要从底层硬件开始,直至上层的应用和管理都要实现敏捷化。“在企业的整个IT环境中,实现敏捷性的关键是自动化和可视化。博科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中心网络自动化和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更顺畅地完成数字化转型。”博科中国区技术经理谷增云如是说。

博科一直在不断丰富其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主要从网络硬件和软件套件两个方面构筑数据中心网络的敏捷性,并通过开放性,为客户提供多样的数据中心网络产品组合,以云的速度交付最新的服务。

先从硬件的角度看,继2016年9月推出SLX 9850路由解决方案以后,博科最近又了全新的SLX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主要包括SLX 9140、SLX9240、SLX9540三个型号,它们能够提供灵活的Leaf、Spine和边缘连接功能。“通过把网络可视性嵌入每个路由器和交换机,企业就能够在整个网络上实现普遍的可视性,以便迅速识别问题,缩短平均修复时间,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谷增云举例说,“SLK 9140、SLX9240通过一个可编程ASIC增强了这些功能。这个可编程ASIC提供从实体网线到虚拟网络和负载的可视化服务。”

这3款最新的SLX系列交换机各具特色。比如,SLX 9140 Leaf交换机在lu固定结构中可提供48个本地25GbE面向服务器的端口和6个100GbE端口,并采用了灵活的1/10/25/40/100GbE配置选项。而全新的SLX 9240 spme交换机在IU固定结构中可以提供高密度的32个100GbE端口。

谷增云进一步介绍说:"SZ2K 9140和SLX 9240交换机都采用同类可编程ASIC,从而让博科能蛲ü软件快速交付新功能,并实现平滑升级。ASIC基于博科SLX Iosight Architecture,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环境,可运行第三方和针对具体客户的监控、故障排除和分析应用,通过加入可视实现对虚拟网络和负载的洞察。”

SLX 9540交换机专为数据中心互联、WAN边缘和互联网交换点部署而优化,可以提供48个10GbE端口和6个100GbE端口,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总之,优化的网络硬件设备为整个数据中心网络的自动化和可视化奠定了基础。

再来看看软件。用一句话概括,数据中心的智能和可视化离不开软件。博科最近几年在相关网络和管理软件的开发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并积极拥抱开源,以开放的心态和解决方案应对云时代的应用变革。

与SLX系列交换机同时的就有Brocade Workflow Composer自动化套件。它是一个基于服务器、DevOps类型的网络自动化平台,可以跨IT域进行集成,以实现端到端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与Brocade Workflow Composer平台一起运行的博科自动化套件,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拥抱自动化,但是自动化开发技能和资源又有限的IT企业。博科自动化套件提供开箱即用的网络全生命周期自动化,并且可以打包使用。每个自动化套件都包含文档和一系列交钥匙式的可定制的工作流程、服务、传感器、行动和规则。客户不做任何改动就能直接使用,或者将它作为启动套件,构建或自定义针对数据中心需求的工作流程。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The Huffing Post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7-2-0072-02

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1]纯粹以网络形式出现的新秀《The Huffing Post》由社交名流里安娜・赫芬顿于2005年创立,仅用6年时间就迅速崛起。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 2011年6月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The Huffing Post》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纽约时报》,成为全球浏览量最大的英语新闻网站。[2]2011年1月,它的独立访问量达到2800万,接近国际主流报纸《纽约时报》3000万的访问量,意味着它已经跻身主流媒体。[3]同年5月,它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纽约时报》,成为美国阅读量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AOL员工布拉德・加林豪斯在Twitter上写道:“6年战胜了100年”,这意味着《The Huffing Post》仅仅用6年时间就成功超越拥有100年历史的国际老字号媒体《纽约时报》。

一、《The Huffing Post》的制胜之道

(一)开放互动的采编理念

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开放、多元、互动,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参与传播过程,甚至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产生UGC即生产型受众。网络媒介低门槛、把关人弱化等特性,赋予用户普遍的信息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和“人人都是总编辑”成为可能。

《The Huffing Post》把互联网的开放、互动思维融入采编过程。从它2012年6月对外公布的数据可知,该网站有500位专职采编人员、3000多位博主和1.2万的公民记者。[4]其吸引流量和注意力最大的保障是实名认证的高端博客作者和用户产生的高质量的评论。它的博客不计酬劳却定期为网站贡献深度专业充满洞见的评论,作为各领域成功的领军人士,为网站提供高质量内容。此外,读者每个月能产生多达200万条的投稿。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The Huffing Post》发起了Off The Bus项目,发动约1.2万名公民记者参与总统大选报道。赫芬顿把这种有群众参与制作的新闻模式称为“分布式新闻”。这种用户参与采编的开放理念不仅使《The Huffing Post》拥抱公民新闻的免费资源,降低采编成本,而且契合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角色由被动转向主动,成为新闻的制造者、参与者的转变。

(二)多元关系型传播渠道

互联网海量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一书中强调,外面的世界太复杂,我们面对大量复杂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精力及亲自体验的可能性太有限,所以必须依靠媒介的作用帮我们展现那些对生活非常重要的信息。新闻便捷有效地到达受众变得尤为必要。

《The Huffing Post》与社交媒体的嵌入和深度整合,大幅度提高了新闻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社交网络的兴盛,把人们带入了关系型社会,对于受众,最正确的定义是将他们定义为“社会的”人而不是“非社会的”人。[5]124人们更愿意通过关系对象分享和推荐的超链接中发现新闻,并且参与新闻的传播和制造。《The Huffing Post》积极与主流社交网站如脸谱网、推特网等合作,进行内容推广,每篇文章都提供一键分享按钮。这种关系型传播渠道,以“借鸡下蛋”的方式,提高了传播效率,扩大了内容和品牌影响力。此外,在跨屏传播时代,还应积极移动客户端来开拓和扩展移动传播渠道,多渠道信息传播模式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发现、浏览、参与新闻传播的需求。

(三)注重用户体验 增强用户黏性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已经使被动性的受众转化为主体性用户。围绕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完善用户体验是增强用户黏性,培养忠诚用户、吸引潜在用户的法宝。

《The Huffing Post》对用户体验的注重和完善,体现在吸引、方便用户积极参与新闻内容生产、评论、分享的技术设计上。文章设有主流社交网站的一键分享按钮,文末设置评论窗口,评论内容可以同时同步分享到社交网站,并开发不同应用程序满足相应移动终端用户的需求。它通过让用户获得参与感、重视读者评论、满足用户移动化需求等完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培养忠诚用户、吸引潜在用户。

(四)运用网络资源和技术的运营模式

在由互联网的分享性和开放性营造的免费的氛围中,想依靠广告收入实现盈利,这种运营模式是艰难的。为降低编辑成本,提升用户访问流量,《The Huffing Post》在两方面做得特别出色:一方面是其对免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已的新闻重新进行编辑整合,以此来吸引注意力和用户阅读;另一方面就是重视运用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网站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对搜索引擎有依赖。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世界里,搜索排名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新闻信息能否被阅读和传播。《The Huffing Post》有一套核心技术,能够使搜索引擎优先搜索到自己网站新闻提供的关键词。[6]在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的大多总是来自《The Huffing Post》网站上的内容。因为《The Huffing Post》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实时流量分析系统”快捷地找到网络迅速传播的内容,并对内容的传播情况进行连续测评,并依据测评结果对自家网站的呈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迎合用户的阅读喜好。

二、报纸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借鉴策略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今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互联网用户实现了从零到6.3亿的突破;互联网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并超越PC;互联网越来越互动化:传播的社交化、互动化、自主化成为主流趋势。

新媒体的崛起,使传统媒体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日趋激烈。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技术发展。新媒体的数字化呈现和交互的传播方式,提高了新闻采编和传播的效率,打破了传统媒体所需的人才、发行等的高成本壁垒。二是用户态度的转变。经济社会转型期,开放民主的社会氛围,价值文化多元等新形势,使得传统受众的参与感、主动性越来越高,这已经和传统媒体的精英启蒙的教化姿态相悖而驰。新媒体开放、平等、交互、多元的传播方式,正契合当下受众角色和心理状态的转变。基于上述认识,传统报纸的数字化转型需要: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遵循新媒体运作规律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因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突破传统报纸的采编理念和运营方式,紧扣互联网环境下的传播特点和用户需求来制作、传播新闻,并积极吸引用户参与其中。报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必须摆脱传统媒体固有封闭的思路,树立互联网思维,紧扣互联网传播特点,遵循新媒体运作规律。如案例分析所言,《The Huffing Post》紧扣互联网传播和运营的特点,体现出开放、多元、互动等元素,体现出其互联网思维,因而取得节节胜利。

(二)内容为王更要渠道制胜

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才是最稀缺的资源。高质量的内容是留住用户的基础,而有效的传播渠道是内容到达用户的关键。因此,让内容通过多种渠道迅速有效到达受众,是网络数字媒体成功的重要环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播的社交化、互动化、自主化成为主流趋势。跨屏传播、移动传播、社交关系传播无疑是新媒体行之有效的传播手段。如《The Huffing Post》积极与脸谱网(Face book)、推特网(twitter)等合作,进行内容的推广,并且移动客户端,以此来开拓移动化传播渠道,为使用移动终端用户特别是手机用户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树立用户为上理念,服务于用户需求

挖掘用户的阅读需要,洞察用户的阅读体验,建立用户体验数据库,为目标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及需求服务。新媒体时代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已经使被动性的受众转化为主体性用户,新媒体要想成功,就必须放下传统媒体以往高傲的姿态,围绕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The Huffing Post》对用户体验的注重和改善体现在其在吸引、方便用户积极参与新闻内容生产、评论、分享的技术设计上,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新闻产品,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探索适合的盈利模式

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道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运营模式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摸索和尝试。数字化,既给报业带来了原有盈利模式的消解,探寻新的盈利模式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探索目标和应有之义。[7]互联网的开放多元使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的聚合分析可以洞悉用户喜好,这些为新媒体的个性内容付费和分类广告提供技术保障。媒体除了采取广告营收模式和订阅费营收模式,还可以尝试多元化经营的道路,比如融入电商、影视、咨询服务等经营业务。

参考文献:

[1]林磊.聚合社群与推动交流――论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之特色[J].今传媒,2010(9).

[2]王冲.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的制胜之道[J].新闻传播,2013(8).

[3]胡泳.报纸已死,报纸万岁――报纸转型的关键策略[J].新闻记者,2011(11).

[4]贾金玺,马可.美国报业全媒体探索与启示――以赫芬顿邮报和日报为例[J].中国出版,2013(05).

[5]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第一版)[M].刘燕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江海伦.赫芬顿邮报的成功之道[J].新闻记者,2012(06).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范文6

信息化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则被认为是人类第三次IT技术革命。随着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工业化时代的纸媒体与模拟技术正在被信息时代的数字技术所全面取代,互联网企业凭借其自身优势引导着这场出版业的数字化革命,与此同时,互联网思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出版行业和编辑工作。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在2011年由百度创始者李彦宏首次提出,此后被众多IT或互联网公司高层管理者引用,并逐渐被各个行业认可。百度百科对其的定义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概括其五个关键词为便捷、表达(参与)、免费、数据思维和用户体验。笔者所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从上到下,一直在强化互联网思维,尤其对处于核心地位的编辑进行着方方面面的渗透。

互联网思维将主导数字出版进程

传统出版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基于优质内容的版权经营模式,互联网的海量及受众参与性使优质内容资源大量增加。在互联网思维里,核心竞争力的免费使用意味着更大的收益,如百度网盘用免费的大容量存储空间吸引大量用户使用,培养使用习惯,当用户有更大容量的需求或更个性化的数据使用要求时,就要为之付费。传统出版单位应尽快走出内容售卖的思维局限,尝试内容增值的商业模式,即以优质内容作为入口资源,吸引最广大的用户,然后经营用户获取收益。

在未来,优质的内容或许只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一种手段,数字化营销手段的多样性带来的收益将远胜于内容售卖,这显然不是传统出版单位以内容生产为主导的运营架构所能实现的。所以传统出版单位要顺畅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势必建立将出版策划、技术平台以及网络营销体系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

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与互联网产业发展密切相关,《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在2013年收入规模达2540.35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31.25%,与传统出版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即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61.75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2.43%,而其他大部分份额由手机出版和网络游戏等占据。可以说,当前数字出版的主导是IT企业、互联网公司等。

2013年,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出版领域,如《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收购,亚马逊、谷歌、新浪、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加紧对内容产业的渗透,逐步打造起数字终端加内容、上下游通吃的产业生态链等等,一连串事件显示出出版业进入“倒整合”时代,互联网和传统出版单位的位置正在发生互换。互联网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技术人才、运营资本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传统出版单位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就必须一方面积极挖掘内容资源潜力,巩固内容资源优势,强化品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另一方面则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先进之处,加速转型升级。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数字出版转型

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互联网思维也渗透进编辑工作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互联网思维的五个关键词入手进行阐释如何推动数字出版转型的深化。

便捷

体现在图书出版上,便捷除了是一种效率和状态,更可以成为一种体验与互动。编辑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一则新闻的受关注度、论坛帖子的回复情况,以及微博、微信的转发率、点赞率等途径搜集热点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选题。数字出版使出版物形态多样化,App、电子书等配合移动终端,方便携带,使阅读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纸质书配合网络增值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能简单快捷地与编辑、作者沟通,能最大程度地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编辑熟悉自媒体平台,掌握大数据分析能力,了解数字出版技术,重视与用户的交流反馈。

表达(参与)

传统出版中的作者多是名人、专家,因为他们在该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为编辑和读者所熟知,既能保证出版物质量也能保证销量。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的平台,从论坛、博客到微博、微信,这种表达越来越充分,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地位,优秀的表达者就能迅速获得大量关注,变身为网络名人。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一些出身“草根”的网络名人被出版社发掘,深入开发其“粉丝经济”,实现了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化,参与到图书出版中。编辑要能够积极发现、引导这种表达,使之更有效。

免费

人们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已经习惯了免费获取信息,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必然对传统出版物产生致命的冲击,比如工具书市场的萎缩。那么编辑必然要考虑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如果传统出版单位免费送书,那结局只有破产倒闭,但互联网对于受众市场细分,又让细分市场内专业内容的付费成为可能。比如一本书的内容,可以选择一小部分作为免费阅读放在网上,对其很感兴趣的细分市场用户想要获取更多内容则必须付费。但这就要求编辑必须保证图书的内容、编写方式等,能够满足细分市场用户的需要,能够吸引用户为之付费。

数据思维

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也要求编辑的所有决策都要有数据支持。传统出版中,选题的调研论证多采用调研函的方式,即编辑将需要了解的内容制作成问卷寄发给相关的人群,填写完毕后再寄回给编辑。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编辑可以搜索分析同类书的用户群体,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研对象;分析同类书的用户反馈制定调研内容;利用email、专业论坛等发放调研问卷等。使得调研论证的时间缩短,调研问题和对象更有目的性,调研结果更加科学可靠。编辑要重视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贯穿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使得出版方向更加精准。

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