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文1

【关键词】家政服务 供求 行业发展

一、家政服务的潜在供求分析

从当前家政服务市场需求现状来看,经济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类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家庭成员工作繁忙,无暇打理家务活,需要请钟点工打扫家庭卫生,这部分家政服务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最大;二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独生子女无力承担老人的日常照料,需要聘请专业看护、保姆负责照料老人生活;三是家长对孩子的抚育投入越来越大,需要聘请月嫂、家庭教师给予孩子专业化的护理和教学辅导;四是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条件优越的家庭对家政服务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诸如健康咨询、家庭理财师、家庭营养师、家庭园艺等高层次服务项目的需求日益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家政服务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

但是,家政从业人员供给却出现较大缺口,导致家政服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家政服务行业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偏低,工作时间长,自由度受到限制,使得大部分就业者不会选择在这一行业就业;二是家政从业人员来源渠道单一,大部分人员为年龄超过40岁的家庭妇女,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落后、道德素质偏低、技能水平较差,只能从事传统的、低层次的家政服务项目;三是家政企业存在着招工难、员工稳定性差、专业培训不到位、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极易发生家政从业人员流失现象。同时,家政企业不重视高层次服务内容的开发,固守于传统的家庭清理打扫、装修搬运、家电维修、月嫂、保姆等项目,难以满足高端家政服务职业的市场需求。

二、经典案例解析

一站式高端家政服务企业――广州家事无忧

广州家事无忧家庭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家事无忧)为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企业,是一家提供专业高端家政服务的供应商,旨在方便用户生活,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虚拟家政服务变成有形套餐商品提供给用户线上线下预定,每一个订单输出服务都是标准化,以保证高端服务的品质。

在管理方面就是采用了员工化,统一招生、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持证、统一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合同签约,让每一位家政服务人员直接享有底薪保障与合理的晋升机制,有效维护人员稳定性,防止优秀家政服务人员的人力流失;同时家政服务人员受到工作规章约束后,有利于提高家政服务的服务水平,让服务更高质,消费者更满意。

在运营方面就是采用了系统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制,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使信息得到有效的集成,使得数据、订单的流转更为高效。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客户、员工、服务过程、消耗、财务、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相关数据分析寻找潜在的客户,有效地扩展了企业的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家政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方面就是采用了细分化,根据家政服务行业社会需求变化,对行业进行重新的定位,细分市场,细化标准,与时俱进地制定服务标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把家政行业服务内容由简单的家庭服务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尚未出生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个年龄段都将成为家政行业的服务对象,让家政服务成为消费的新热潮。

在培训方面就是采用了定期化,引进国际先进培训体系,定期为每一位家政人员进行专业在岗培训,丰富的员工教育活动,不断完善持续提升服务技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服务团队,使得每一位家政人员都可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服务技能得到了广大消费者极度好评,为公司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三、家政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家政服务行业管理

为推动家政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各地方政府应当将家政服务业及其从业人员纳入到各级管理机构的规范管理范围中,借此来规范家政服务行业的管理。地方政府应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宏观管理,并要求有关部门肩负起相应的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应当对非政府组织和社区予以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建立专门的家政服务业监管委员会,并下设日常工作机构,对本地区全部的家政服务公司进行监管。监管委员会在开展工作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依据,并满足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对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成功的经验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和标准,并建立家政服务人员信誉档案,认真受理客户的投诉,及时解决问题。此外,监管委员会可采取抽查、走访、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大对家政公司的管理力度,借此来督促他们提升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应对家政公司及其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

(二)规范家政企业组织运作

家政企业的组织运作规范与否直接影响该行业的发展,为此应当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可实行单一的员工制管理,以此来逐步取代现有的中介制,同时,将中介型的家政企业改造成以员工制管理的公司制企业,并在员工制管理的家政企业中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并健全严格、统一的规章制度,采取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即人员培训、推荐就业和员工管理一体化,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家政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直接的劳务关系转变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但提高了家政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协商地位,而且使原本并不稳定的雇佣关系变为相对稳定的正式劳动关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可以留住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家政服务人员,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家政服务供需网络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可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家政服务供需网络,该网络针对的主要群体为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可由家政服务业监管委员会设立信息网络中心,建立包含求职者、从业者、用户及家政服务机构在内的电子档案系统,将这些人员的基本信息全部收入到系统当中,如基本情况、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有无家政服务工作经验、个人信誉如何、受到过的奖励和处罚情况等等。同时,系统中还应收录家政业的各类新闻、动态及监管情况,并以互联网为依托,随时将这部分信息在网络上公开,以便社会各界进行及时了解和监督,以此来促进家政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家政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拓展家政服务内容

从国内家政服务市场的总体情况上看,家政服务多以初级为主,随着人们对家政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给中高级家政服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契机。为此,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家政服务内容进行拓展,为家政服务产业化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家政服务公司可将目标放在新服务领域的开拓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家政服务范围进行扩大,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区域、跨省市,乃至跨国家的家政服务业务。此外,应对家政服务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家政服务公司可结合用户对服务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定制的方式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这有助于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五)提高家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满足家政服务的潜在需求,并促进该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应当不断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大对家政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借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随着各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家政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家政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与家政服务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规定内容为依据,由此能够使更多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获得资格证书。再次,应做好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家政归属于服务行业的范畴,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家政公司应将对从业人员的岗前教育、岗中管理和岗后考核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帮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该行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四、结论

总而言之,家政服务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在需求。为此,各地方要重视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加强家政服务行业企业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建立家政服务供需网络,有效应对当前家政服务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同时,家政服务行业还要根据市场对家政服务的新需求,不断拓展家政服务项目,提高家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家政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瑞辉.我国家政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中青家政”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陈钦,夏云建,黄泽峰.基于SWOT分析我国家政服务发展问题研究――以长乐市家政服务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6-77.

[3]贺景霖.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4(1):69-71.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文2

如今,以“便民”为属性,扎根于社区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早点快餐店、日用品小超市、便利店、废品回收站、美容美发店等各类商业网点,随着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走到了百姓身边,这些以“便利”为核心的商业群落,依托百姓的衣食住行,正向生活消费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大多数家庭不出居住区就能买到日常所需,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快捷服务。据市商务委一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社区商业网点10368个,培育发展多功能综合性社区商业中心121个。瑞江、水木天成等7个商业社区,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市内九区七种业态仅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商业网点722个。如此发展速度,表明市区各级政府推进社区商业的态度和决心,以及政策的倾斜度。

政策扶持资金引导

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商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连锁经营、便民便利”的大思路,从*年起,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商业进社区实施意见》、《*市商业进社区试行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对筹集社区发展扶持资金、贴息贷款、安置下岗人员、减免经营税费等政策做出一系列新规定。各区政府作为社区商业的直接操盘者,也先后出台了扶持政策,减除了占道费、绿化费等各种行政收费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资助奖励。近两年多,仅市级财政投入社区商业发展的资金已达2000多万元,各区财政共出资9000多万元。市区财政的大力支持,带动连锁业各品牌向社区延伸,总投入网络建设资金高达13亿元。

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来满足居民日常购物在居住地500米范围内完成?市政府依据本市现有的商业规模和产业基础,确定以便民商业进社区为基点,区域商业中心为主体,不同规模、不同业种的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共同支撑起服务于居民的社区商业群。

从*年始,在市内各社区以早点快餐店、便利店、物资回收站三种业态的普及作为铺垫,首先解决了新老社区吃早点难、购物难的困扰。许多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买到品种丰富的早点,实实在在享受到购物的便利。目前,市内六区960个居民社区中,这三种商业网点覆盖率达到了99%以上。

市场运作连锁经营

社区商业推进过程既遵循市场化规律,又离不开政府的直接“干预”。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出台鼓励政策,吸引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商业品牌和服务品牌。通过外引内联,抓大带小,辅之以贷款、贴息、奖励、提供网点等非常务实的最惠待遇,在政策支持下的各连锁品牌,成为支撑社区商业的主要担纲者。

至*年初,一批植根于社区,消费者认知度较高,操作运营较为规范,以津工超市、华润超市、食为天、大方便利等为代表的直营连锁店总数达到714个,占连锁网点总数的三成。以吉祥馄饨、盛记白吉馍为代表的加盟连锁网点1336个,占总量的一半以上。除此,河东区汇通基、红桥区大红碗等连锁品牌,以自愿连锁形式,在区域内铺设了295个店,15大类商品实行了统一配送,扩大了规模,降低了经营成本,让多数居民不再为吃早点、日常购物而发愁。目前全市社区商业网点的连锁化程度达到80%。

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非商品性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对餐饮、娱乐、休闲、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早点快餐店、便利店、废品回收站的快速布局,带动其他行业走进社区领域。一批放心主食、放心肉、洗染、维修、照相、美容美发等便民利民的小型专卖和服务网点,围绕着居民的日常需求,相继落脚新老社区,带动社区商业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在不同社区出现了富有特色的专业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服务项目。如和平、南开区以居委会为主体,设立了需求量较大的家政服务中心,并统一挂牌命名,为居民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社区家庭服务。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物业管理;商业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拥有智能手机的城市居民,约有69%的人群会使用互联网。人们的上网习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如休闲娱乐、生活缴费、家政服务、投资理财、网络购物等,而物业管理服务对象就是城市居民中的业主这一特定的人群。如果能把物业管理服务对象的需求整合起来,运用互联网平台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将有利于占据这个固定的消费市场和人群。人们认同并依赖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方式,所以物业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下,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充分进行物业管理,必将有效推动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随着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物业服务企业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利润空间逐步被压缩,经营压力逐年增大。没有过多的资本运用于人才引进和相应的培训,这样,不仅无法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还会使得物业管理的基础服务水平日益下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提高物业企业的盈利水平,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更好地平衡企业收入增长与客户满意的关系,成为迫切需要。所以,要解决经营困境就必须走企业多元化经营道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优势实施“互联网+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

二、“互联网+物业管理”商业模式

“互联网+物业管理”商业模式是一种创造更高价值的商业机制,它以物业企业为对象,运用互联网技术,在体系结构完整性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网络应用商品运营,能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满足业主需求的商品及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如图1所示。

(一)互联网带来企业管理思维的变革

在“互联网+物业管理”商业模式中,它的应用对象有物业服务企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业主、商家等。“互联网+物业管理”带来的是物业管理思想和物业管理模式的双重变革,如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App软件等应用,实现在线化运营、精细化管理、品牌化发展,这些都将成为未来物业管理行业的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互联网已引入到物业管理行业服务中

“互联网+物业管理”是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物业管理形态。互联网可以普遍运用于各个环节的物业管理活动,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应用手段。许多物业公司已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业主网上购物、消费,通过物业管理平台提供保洁、绿化、维修、客户服务等,通过便民服务平台提供家政、搬家、出行、支付、缴费等服务,通过休闲服务平台提供旅行、交友、保健养生等服务。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业主日常生活所有环节的在线化、远程化便捷控制,如平台管理、用户认证、智能家居、家电、消防报警、停车管理、三表远程计费,运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员管理等,提升服务效率。实现了物业管理的在线化、虚拟化、智能化,使得物业管理的行为变得更加可靠、可控、可查。

(三)相较传统企业,旧模式已经不适应物业行业发展

“互联网+物业管理”并不是指所有环节的完全在线化处理,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必须将物业管理活动落到实处,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服务形态。因此社区O2O的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互联网+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相较于传统企业,物业企业不仅可利用具有强大功能的移动互联网来实现商业活动,通过移动互联网渠道销售产品,传递产品价值,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功能实现相关资源的获取,进行资源配置支持物业企业的商业活动。

(四)彩生活——引入一种物业管理新模式

彩生活服务集团其主要业务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彩之云平台。通过调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机械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劳动,减少用工数量,进而降低用工成本。如利用机械化、现代化、自动化设备和仪器来进行安全管理、清洁、保洁、园林绿化等服务。提升物业服务效率。因为彩生活采用轻资产管理方式,其人力资源成本大大低于传统物管公司。据资料统计,2012年年末每100万平方米管理建筑面积的平均雇员人数为142名,而传统的物业服务企业每100万平方米管理建筑面积的平均雇员人数为224名。到了2013年末,彩生活所管理的每100万平方米管理建筑面积的平均雇员人数下降为121名,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实现了毛利率的大幅增长。2014年上半年,彩生活收入同比增长49%至1.6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同比增长12.1个百分点至66.1%。相信未来的物业服务价格差异化会进一步拉大。准确把握以人为服务对象这个重点,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优势,落实“把社区服务做到家”的品牌理念,是彩生活服务集团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彩生活树立国内社区服务的榜样形象,所以引入“互联网+物业管理”商业模式势在必行。

三、“互联网+物业管理”模式应用的建议

为了促成预期的物业管理效果,确保“互联网+物业管理”的有效开展,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互联网+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其有效开展和实施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以引导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互联网+物业管理”前期的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都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管理标准等行业标准进行规范,通过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营造“互联网+物业管理”良好的制度环境。(2)完善行业监管和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虽然“互联网+物业管理”发展迅速,但还存在着不尽完善之处,其发展离不开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约束,所以要完善行业监管体系,使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另外,还要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把业主满意度水平作为考核指标,考核评估物业服务企业和商家的服务质量,实施奖惩机制。促使物业服务企业和商家,实行多种管理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创造品牌形象。(3)建设初期要加强调研实行统一规划在“互联网+物业管理”建设初期,要组织人员进行项目调研、项目论证。“互联网+物业管理”的实施进行统一的规划,实施详细的执行方案,以免因为缺乏统一的部署,在后期建设中,导致各个环节各自为政,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和集成,最终带来信息孤岛,影响物业服务效果。(4)加大人才引进与资金投入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有效管理的保证,企业必须引进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具有一定互联网专业知识背景和物业管理工作经验的现代复合型物业服务人才,进行“互联网+物业管理”的日常管理、运营和维护工作。同时,由于“互联网+物业管理”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企业在内部应开源节流,在外部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如众筹、私募等合作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5)加强多方主体参与力度“互联网+物业管理”模式的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业主和商家为四方,在应用中要加强四方主体的互动管理,加强四方主体参与的力度,形成共赢局面。如果任何一方只顾自身利益,罔顾他人利益,则势必会对“互联网+物业管理”的建设效果产生不良影响。(6)坚持物业管理本质,做好基础服务工作“互联网+物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它有益于提高我国城市物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然而,部分职能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过分强调信息化手段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了降低成本盲目地减少服务人员,从而忽视做好基础服务工作,导致一些诸如报修之类的业主诉求,因为缺少人手而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降低物业服务品质,失去民心。所以在“互联网+物业管理”中,要明确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物业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物业服务质量,而不是把“互联网+物业管理”模式变成物业小区信息化的产物。物业服务企业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本质,真正实现物业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未来展望

在“互联网+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的内涵更加全面、丰富,它所实现的除了物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外,还带动了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转型升级,物业服务除了为业主提供基本的物业管理职能以外,还为业主提供包括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社交休闲等生活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变成一个中间商,来为业主提供生活所需的各项服务,使业主能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完成日常生活的给付配置。“互联网+物业管理”迎合了物业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互联网、智能化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降低了物业管理成本,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业主与物业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提高了物业的响应速度,降低了各种纠纷的产生。同时,“互联网+物业管理”迎合了业主的多种需求,拓展了各种衍生服务,使物业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使物业服务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满足了业主的多样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区关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建设“智慧城市”,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这是基于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云技术的网络时代,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构成的社会大数据,必须有统一平台整合处理,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物业行业正思考如何向发展型、现代型转变,把互联网运用于物业管理中,它产生的价值和能量是指数级的,它的影响不仅是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还颠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让服务更加简单、更有价值。所以,只有紧扣市场脉搏勇于探索转型之路,物业行业才能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物业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2]黄小音.彩生活并购的悲与喜[J].中国经营报,2015-2-28.

[3]张永刚.智慧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1442-1454.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文4

掩卷沉思,在移动互联渐成主流的当下,生活服务线上化当是不二的趋势。可趋势与现实往往二元背离,在此进程中,探路的业者们经常陷入online与offline两头的硬骨头都要啃的困境,一不小心,甚至跌入“多此一举”的陷阱。怎一个苦逼了得!

经常有评论家唱衰生活服务题材,可这抵挡不住探路者们前赴后继的热情。滚滚洪流中,如何避开那重重的陷阱?战略方向又在哪里?

四大陷阱全解析

主持人语:

彼得・德鲁克说: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作为online与offline的连接点,生活服务类电商很容易便会陷入理论上前途无量、实践中无所适从的困境。

陷阱一:模式单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很久以来,线上和线下俨然是两个不太相关的世界,一个真实,一个虚拟,两个世界中都有各自的游戏规则和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而生活服务类电商介于两者之间,既无法参照线下的游戏规则,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程度、支付体系、担保环节、客户消费习惯和传统电商又完全不同,很容易便会陷入理论上前途无量、实践中无所适从的困境。

许多人投身生活服务类电商时都仅凭一个简单的逻辑:生活服务是刚需的大众市场,互联网又是让众多传统行业脱胎换骨、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那自己努力折腾一下一定能分到一杯羹,但进入行业之后才发现,尽管生活服务类电商看起来热火朝天,但盈利模式还是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可行的盈利模式还是只有广告模式和佣金模式两种,千人一面。而当前,生活服务类电商的主力――线下商户对生活服务类电商的认识大多是引流:在生活服务网站或团购网站上做“广告”,利用发放电子优惠券的方式促进消费者去实体店消费;这种所谓的电子商务实质就是在线推广,一种变相可测量结果的网络广告而已。

根据盖伊・川崎的商业模式四象限模型理论(见下图),生活服务类电商实际上基本都处于第三象限(不但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特别的用处,还有一大帮人在跟你做一样的东西。这样的企业可以称为“凑趣型企业”)和第四象限(你其实没什么独到的能力,但你做的东西有一定的用处;这样的企业只能是惨淡经营的平庸型企业),还未真正找到自己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独特价值,因此,尽管大批生活服务类电商信心满满地投入巨大成本和精力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营业额或许还做不过街边脏乱差的夫妻小店,关键在于:无论对消费者和线下厂商,这些电商们都没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服务能力。

陷阱二:资源整合能力弱

作为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中间人,生活服务类电商需要整合自身核心能力和外界关键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价值链上及价值网内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生活服务类电商安身立命所在,但实际上这却是生活服务类电商们最弱的一个短板。

美国社会学家伯特提出过一个结构洞理论(structural holes theroy):“一个结构洞是两个行动者之间的非冗余的联系。” 伯特认为,处在结构洞位置上的新创企业具有信息和控制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信息优势:由于企业处于其他成员联系的路径之上,并成为信息集散的中心,可以从多方面获取其他成员的信息。二是控制优势:由于企业占据了关键路径,可以对资源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同时,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联结了本来没有联系的双方,享有了对被联结双方的控制权。从这个理论出发,生活服务类电商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结构洞,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获取中间人的“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从而控制整个生态链条,但信息集散和资源控制,反而是目前生活服务类电商最弱的环节。

目前生活服务类电商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四种:团购、优惠券等优惠类服务、分类信息和点评服务。这四类服务至今都难以形成直接有效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非冗余的联系”。团购形式应用广泛,但其吸引力来自于压缩线下商家利润,极易导致商家提供的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得不到高质量服务导致消费热情下降;同时商家利润过低也导致商家没有持续合作的意愿。

而优惠类服务的商家通过社交工具等平台进行推广,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这种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带来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其次基于社交工具的特点,推广效果往往不佳,这些都会限制优惠服务电商的发展之路。

分类信息更新快且针对性强,但电商的业务局限大,很容易被消费者定位为免费的网上黄页,进行业务转型难度大,很难横向发展。

提供点评服务的模式,看起来既可为用户提供点评功能供其他消费者参考,还能将用户引领到线下消费,收益效果好且能够进行精确营销,但其发展速度慢,用户培养周期长且积累较慢,并且这种服务要求对于线下厂商有强的控制力和高的地域性,往往不具备可复制性。

因此尽管看起来生活服务类电商风起云涌,但大多数企业目前仍依赖打折、优惠券来吸引客户,实际上只是一个线下商家的廉价推销员而已,只能导流量,无法真正提升线下商家的利润率和客单价,更不能掌握线下服务的质量,只相当于一个第三方中介,在中间起到协调作用,难以预收消费者的钱,又没有和商户结算的硬性制约能力,盈利链条非常不稳定。特别是线下的主体都依托于服务类型的企业,而国内服务存在各种不规范的运营,距离稳定完善的服务仍相去甚远,因此保障线上信息与线下商家服务对称,将成为生活服务类电商模式能否真正发展起来的一个关键节点。

陷阱三:成本居高不下

成本是所有行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末端销售的品控和价格间距。生活服务类电商虽然没有了房租成本,但销售、推广、客户服务、流量购买等费用仍是居高不下,这些比较起来,并不比传统渠道存在多少优势。而伴随着各类垂直平台的崛起,信息供应呈现大爆炸趋势,人们从初期获取困难到后期的应接不暇,用户对信息的接受越来越“挑剔”,线上获取用户的成本逐年递增,当这一成本高出平台可承受的底限,电商平台的优势就荡然无存。特别是对于消费频次低的生活服务业,例如教育、医疗、家政服务等,新用户的回访度非常低,难以形成客户忠诚和客户依赖,每次促销活动之后往往都要重新购买流量。收入难以保证、流量成本又不断增加,企业便只能惨淡经营。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信用体系的缺失也导致了生活服务类电商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生活服务类电商的线下部分普遍非常庞大。例如房屋短租行业,美国旅行房屋租赁网站Airbnb的房主可以把钥匙留在某一个地方,让租客自行去取;而中国的短租网站们,在敲定一笔短租后,需要销售亲自拿着钥匙,亲手交到租客手里,否则用户体验就控制不了。这种情况下,本应轻盈起舞的生活服务类电商普遍越做越重,成本越升越高。

陷阱四:竞争同质化及信息质量低劣

生活服务类电商的基本模式是线下商家将自己的信息处理后放到平台网页上展示供用户参考,这些信息大多属于平面信息,例如酒店、餐馆的照片、文字简介等;消费者虽能获取消费信息,但是无法真切体验服务的实际内容。这类生活服务消费类信息普遍具有不透明性,在商家的着意包装、强力诱导下,消费者常常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因而纠纷屡见不鲜。

尤其是生活服务类网站进入门槛低,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都是走的低价、本地化路线,盈利模式也都比较单一,为了吸引各类商户及个人商户的入住,不断降低准入门槛,使得平台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很多水分,平台信息质量低劣严重。而平台方又缺乏先进可行的审核机制,这些大大影响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期待。

生活服务业一直是质量纠纷的重灾区。在生活服务类电商中,线下商户行业服务标准的缺失以及线上企业为了扩展商户资源进而降低对商户的资质审核标准,使得线下商户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长此以往必然会降低消费者体验,影响电商平台的形象,最终可能会出现生活服务类电商的诚信危机。

升级之路

文丨梁锡崴博士 宁波大红鹰学院蓝源家族财富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主持人语:

生活服务类电商要成功,“山寨”传统电商只能是死路一条。回到生活服务业的原点,回归服务的本质,才是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未来出路。要在这虚热的市场上生存发展下去,生活服务类电商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升级。

生活服务类电商,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不易,还是处于一种虚热状态,参与者众多,但真能找到方向的很少,关键就在于没有厘清生活服务类电商和传统电子商务的根本性区别:传统电子商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长尾市场的成功,是将“碎片化”的消费者、厂商、产品、资金借助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去中介化让厂商和消费者面对面所带来的价格优势,吸引贪小便宜的消费者和急功近利的厂商,形成规模巨大的长尾市场;而生活服务类电商要成功,“山寨”传统电商只能是死路一条,个性化和专业化才是成功的关键。生活服务类电商应该回到生活服务业的原点去思考问题,准确抓住“消费者”这一核心、提供好“服务”这一主产品,使用互联网工具精准地管理消费者和服务,在提高顾客体验和服务品质上下功夫,这才是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核心功能;回归服务的本质,面向消费者提供真实有效服务,这才是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未来出路。要在这虚热的市场上生存发展下去,生活服务类电商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升级。

升级一:聚焦细分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提升专业性。

和传统电商以标准化产品为主不同,生活服务提供的是非标准化的服务,服务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即便是相同价格、相同名称的服务,不同的线下商户、不同的服务人员、甚至是不同的时段,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服务也会有较大差异。真正聚焦于某一细分领域做深做透,并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将非标准化的服务进一步标准化、量化的生活服务类电商凭借其专业性将会获得不错的发展机会。

升级二:借力社交媒体口碑营销,创造新附加值。

消费者在购买标准化的实物商品时对商品价格较为敏感,电商平台之间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也使商品价格更加透明化,因此传统电商强调的是性价比。相比之下,本地生活服务的非标准化的属性提高了消费者对购买风险的感知,使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需要更多的信息。因此,消费者会更加看重生活服务类电商及其线下服务商户的口碑。借助日益流行的社交媒体进行社交化口碑营销、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将成为生活服务类电商们的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升级三:通过线下服务驱动线上优化,创造个性化服务。

传统电商是线上整合线下,而生活服务类电商的主力军应该是店商,而不应该是电商。但现阶段,基于本地生活服务的电商市场几乎完全是由线上互联网企业推动,线下商户大多是被动接受。由于线下商户的互联网意识薄弱以及技术实现的问题,单纯通过线上平台推动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的开展,往往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通过线下服务驱动线上优化,将线下服务“互联网化”,通过将线下商户系统与电商平台系统对接,实现服务数据共享,在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将消费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并上传电商平台,最终通过对平台上的服务信息进行大数据发掘、优化,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这或许将是生活服务类电商另辟蹊径的成功之路。

走向深挖垂直细分市场的未来

文丨张戟 上海至汇/战戟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主持人语:

尽管生活服务类电商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但在热潮的背后,是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单一,一不小心,还会陷入“多此一举”的尴尬境地。作为未来大势的生活服务类电商,其存在的价值和未来到底在哪里?

从目前生活服务类电商的发展态势来看,其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还处于不断尝试之中,并没有出现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持续的盈利模式,这也是当下国内电商的尴尬情形。

从商业模式来看,目前生活服务类电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

1.平台商:平台商是目前生活服务类电商的一个主流形态,在同一个电商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所有生活方面的中介服务,如58同城、丁丁网、百度地图等,从平台商的未来看,将会出现迅速集中化的平台品牌,对消费者的心智形成垄断,其他商家则将会被整合。

2.垂直运营商:垂直运营商基本上立足于一个细分行业,然后针对这个领域消费者的痛点加以深入解决,从而成为生活服务细分行业的一个专业化服务商,例如快的和滴滴、饿了吗、大众点评网、社区001等,他们本身并不经营这些具体业务,只是将细分行业内广泛的经营者有效地整合起来为消费者服务,其区别于平台商的特点就是细分化和专业化。

3.自主运营商:生活服务自主运营商是由品牌商自主建立的生活服务类电商网站,例如餐饮行业的品牌商必胜客、肯德基等,租车行业的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他们通常都是自己经营具体的业务。

在以上三种商业模式之中,平台商是目前生活服务类电商的主流,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有限,这不同于淘宝、天猫、京东这样的购物电商平台,由于生活服务的非标准化、差异性以及体验特性都非常突出,一个平台根本无法做到在各个生活服务行业领域都能够满足消费需求;而且,电商的特性又是规模为王,只有少数的平台电商会成为胜者,大部分的平台电商都将会被淘汰。笔者更看好垂直运营商的未来,由于聚焦在一个细分行业,他们可以同时做到专业化和规模化,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价值。

从盈利模式来看,生活服务类电商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针对顾客:生活服务类电商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会员费、产品差价、手续费等几项收入;2.针对合作商:盈利模式则包括广告费、佣金、信息费、进驻费等几项收入。总体而言,目前生活服务类电商并没有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基本上都要靠烧钱来维持。上述生活服务类电商的几项收入来源相较于其获取流量和维护运营所产生的成本,其实是入不敷出的,整个行业都处于同质化和价格战之中,真正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得以提升,这种情形下的盈利模式根本就是难以持续的,光靠烧钱没有未来!

按照现今电商行业的主流盈利模式,多属于羊毛出在狗身上这种模式,也即针对用户不收费,而是对合作商收取费用;如果要论羊毛出在羊身上,恐怕绝大部分的电商都要死掉,因其收入远远不能抵消其烧钱的成本,这就是平台商和垂直运营商的经营之道;不过羊毛出在狗身上恐怕也并非易事,究竟会有多少缺头脑的傻狗来为羊买单呢?没有有效的流量和转化率,恐怕这也是电商平台一厢情愿的事。从目前平台电商的发展态势来看,要获取足够的流量就必须大量烧钱,而且对于生活服务类电商而言,除了要从线下挖掘潜在的社区用户之外,还需要与社区内的实体商家洽谈合作,甚至还得自建地面物流队伍,对于生活服务类电商来说这可是一件极其耗时耗力的事情!

避开“多此一举”的陷阱

从当前生活服务类电商的发展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存在着一个“多此一举”的误区,尤其在社区生活服务类电商领域极为突出。

社区生活服务类电商基本上都是以平台商的角色存在,但是其中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感并不强,对于社区生活服务类电商所具有的好处大多都是单方面臆想出来的。作为平台的社区生活服务类电商,其实相当一部分都不符合居民的消费体验意愿,显得有些“多此一举”。对于将实体的生活服务直接搬到网上去,电商们似乎想得过于理想化了,一个最为核心的关键就是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即群聚的活动与面对面的交流,而整个社区商业的存在,其实可以说是居民们社会活动的副产品,人们在社区内活动和交流的同时,可以自然方便地完成诸如娱乐、购物、餐饮、理发、买菜、健身等行为,如果连这些都要通过电商平台来完成,那么作为人的居民还有什么生活情趣呢?而将打车、租车、差旅等也纳入到社区生活服务之内,未免显得有点“生拉硬拽”,这些内容更具有社会化而非社区化的属性,包括餐饮、购物、娱乐、交友、物流、支付等也都是如此,因此这些领域的电商都是基于整个网络平台而存在,而不会只是基于某个或某几个社区平台而存在。

社区生活服务类电商提供的主流服务,基本上都能够被细分行业的垂直运营商和品牌运营商所替代,社区生活服务电商要硬上,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比如大众点评网、丁丁网、赶集网、百度地图、淘宝等综合生活服务平台,其实都已经涵盖了诸多社区生活服务的内容,并形成了较明显的规模优势,而这正是电商的特性所在。电商的规律是长尾效应和边际效应最大化,而目前各地开展的社区生活服务电商则是碎片化和零散化的状态,这并不符合电商行业的规律。社区生活服务电商要硬性拓展业务,将会耗费极大的资源和精力,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盈利模式。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社区生活服务电商需要合作的那些社区实体生活服务商,其当前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和务实,他们规模小、分布零散但却经营灵活、成本低、盈利明确,而一旦按照电商的方式来进行运作,为了与社区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相对接,其在硬件和人力配备上必将增加一笔固定成本,并且还会对这些小本经营者带来管理上的难度,这就会徒然增加实体生活服务商们的负担;再加上他们还需要配合电商平台而提供价格折扣,而电商到底能够给他们带来的额外流量的增加又真正会有多少呢?要知道,一个社区的数量大体上是固定的,就算没有电商,他们通常也会在社区内的实体场所消费或娱乐,电商平台无非是将其从线下搬上了线上而已,本社区的量并不会发生多少变化,而较远地区的居民又有多少会到其他的社区去购物和娱乐呢?

如此看来,如果社区生活电商只是搭建平台而不能改变或优化原有实体社区生活服务的商业本质,那就确实要反思一下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了!

未来在于垂直细分市场的深度运营

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未来,是一个针对细分市场垂直化深挖价值的发展过程,未来将会由少数几个平台商和大量的细分垂直运营商和品牌运营商所构成。

平台商存在的理由在于抓住消费者日常主流活动的入口,比如购物、出行、地图、餐饮等,谁抓住了入口,就可以借此影响到消费者的其他行为,之前快的和滴滴之所以通过大力补贴来争取用户,并不是仅仅着眼于打车本身,而是借助于掌控打车出行的入口来黏住消费者,然后再借此来形成关联渗透。相对于在主要入口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的综合平台商而言――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1号店、当当等,生活服务平台电商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呢?比如成都蓝光“生活家”系统入住社区,当业主购买蓝光物业后,就可以通过蓝光生活家手机APP交水电气费、交物管费等,也可以网上预订食材,还可以通过小区医疗健康中心做体检,但问题是,蓝光的交费APP可以竞争得过支付宝吗?体检又能够比得上大众体检网吗?订机票拼得过携程吗?也许社区电商们说我们更方便,但是消费者并不会这样看,从价值上去考虑,消费者更多还是会选择专业化的垂直电商,这些入口垂直电商在某个专业化领域对消费者而言具有更强的粘性。功能的专业化与领域的广泛化在价值上要强于领域的专业化与功能的多样化,社区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覆盖范围有限,使用频率也有限,无法对消费者形成持久的黏性。以彩生活为例,成都一位安装了其APP的业主称,除了每个月通过APP缴纳物业费可以打点儿折之外,他极少使用APP里的其他服务。

基于电商的长尾效应,每个细分行业都可以形成一些垂直运营商,诸如餐饮、打车、租车、购物、支付、物流、搬家、维修、租房、交友、家政、点评、团购等,对于不同的垂直细分领域,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这就使得生活细分服务的专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比如打车与餐饮的服务需求就完全不同。打车服务要解决的是顾客与司机双方供需难以有效匹配的难题,顾客不知道何时可以等到车,而司机也不知道何时能够载上客,打车电商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餐饮服务的痛点则与此不同,其核心需求点在于选择、预约与价格,所以目前餐饮生活服务的电商主要集中于点评、订餐与团购,分别在信息、时间利用及价格等方面为顾客带来价值。由此可见,不同的生活服务具有不同的要求与运作规律,要靠一个平台来解决所有的生活服务问题是不现实的,要追求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就必须深入研究每一类生活服务的问题点与运营规律,据此构建细分化、专业化的电商运营平台,由此方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有意义的价值。

事实上,现在在主流的生活服务领域内,已经各自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餐饮――订餐小秘书、饿了吗;打车――快的、滴滴;租车――神州租车、一嗨租车;家政――云家政、e家洁;团购――美团、窝窝;支付――支付宝、财付通;交友――陌陌、世纪佳缘;租房――赶集网、搜房网;旅行――携程、艺龙……由此可见,有大量的社区生活服务已经被不少专业化的社会化垂直电商所占据,尽管他们没有打出“社区本地化电商”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社区生活服务而言,有的服务则没有电商化的必要,非要将其加上社区生活服务类电商的帽子,其实也是有点多此一举。比如对于居民的社区消费,其核心价值在于便利和体验,而当下每个社区里存在的超市、便利店、理发店、修车铺、健身房等都可以完全满足,从送货上门到服务上门都很普遍。而如果对于需要远程支付的需要,目前已经有支付宝、淘宝、京东及大量的综合平台电商、垂直零售电商以及其他的电商可以满足,社区电商其实显得有点多此一举。

对于自己所处社区或者临近社区所拥有的各种商业或公共措施及服务,居民们其实都了如指掌,如果全部将这些实体服务都电商化,那就意味着社区居民本来可以直接便捷地获得社区生活服务,结果还得先到网上去拐一个弯,这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同时,这还剥夺了居民们与商家们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一切都用数字化来解决,原本亲切的社区活动变得冷冰冰,这其实与消费者的意愿是背道而驰的。任何商业形态都必须深入挖掘其存在的核心价值,而非简单地盲从潮流,目前社区生活服务电商体现出来的价值感并不强;实际上,社区化并不是一个硬加上去的概念,过大过泛往往令其缺失核心价值,只有找到消费者的痛点来针对性解决,从一个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小处入手,也许才是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未来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看,社区001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社区001是以社区购物为切入点,与用户所在社区附近的商超合作,凭借自身的配送员,在用户下单后,将5公里范围的货品在1小时内送达。按照5公里的距离划分,社区001在北京的6个城区已经开了26家店铺,覆盖40多万用户,每天1000多单。由此可以看到,社区001正是从社区便利购物这个垂直的细分市场入手,凭借着比大卖场和综合电商更加便捷、比实体社区便利店更加丰富的特性为消费者创造了独特的价值。而95081家政网也是如此,并非只是搭建平台而已,据其董事长傅彦生说,95081的模式就是从招工到培训到信息对接,到服务直接跟踪,到全国的标准化建立,每年要培训出大量的服务人员,把服务人员标准化、产品化,其在2014年已经培训了15万左右的人员,这就意味着95081实际上已经改变了传统线下粗放、零散的家政服务模式,将家政服务人员打造成为了产品,这就已经创造了全新的商业价值,并非只是简单的整合。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文5

社区型电子商务模式分为B2C“居住社区型”电子商务和B2B“商务社区型”电子商务,本文所涉及的社区型电子商务指“居住社区型”电子商务。社区电子商务是指以成片的社区为服务单位,针对社区住户,依托数字化网络平台和社区电子商务网站,以“集成消费为经营理念”,满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社区业主更方便廉价的购物、轻松愉快的休闲以及家政服务等,同时实现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上更大的市场空间。

社区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电子商务经营模式:(1)消费群体对象上,旧的电子商务模式中的消费者是模糊的,消费者比较分散,而社区型电子商务的消费群比较明确,就是小区居民。(2)社区电子商务是以物业管理的参与为核心,在交互式物业管理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得增值收益。(3)发展过程和情景不一样,社区电子商务通过为住户提供贴生服务盈利,每个信息化社区都是有钱可赚,同时发展商可以同时将自己开发的信息化社区联网,渐渐扩大,实现规模效益,建成一个大的营销网络。

二、社区型电子商务的优势分析

(一)可以有效整合资源。社区电子商务中商家的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在社区信息化网络上,一方面可以有效发挥社区信息化网络的作用,减少资源浪费,丰富网络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商家不用构建企业的商务网络平台,减少企业在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而且社区网络平台更容易为居民所广泛接受,省去居民信息搜索和记忆的麻烦。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热线号码如上海的,各商家不用建立自身的热线电话网络系统,而只需将电脑网络终端和社区服务中心联网即可实时接收居民需求信息。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建设配送中心,改变目前不同商家在同一社区重复布店的情形,形成不同商品统一布店的格局。

(二)有助于建立商家与居民的互信机制。旧的电子商务平台多为一些大型网站,对于消费者来说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被消费者接受,同时传统电子商务消费群体比较模糊,而社区电子商务有明确的消费群体—居民家庭,同时由于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容易通过各种手段与消费者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三)实现手段多元化。多元化实现手段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多元化的信息递交。由于目前城市电话普及率较高,而且居民习惯于通过电话订购商品和服务。随着家庭电脑拥有量的增加,社区电脑网络系统的完善,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网络和商家进行联络,因此选择在线服务订购作为辅助手段。二是多元化的支付渠道。通过在线电话订购、离线支付,可以克服目前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缺陷,有效解决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而且符合目前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心理。同时为了满足愿意而且有条件实现在线支付的居民要求,在离线支付的同时,逐步开展在线支付实践。

(四)明确产品和市场定位。传统电子商务主要着眼于网上购书、购手机、购软件、网上拍卖等而社区电子商务在兼具上述功能的条件下,主要为居民家庭提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如桶装水、米、油、啤酒、饮料等,提供紧急水电维修、家政服务,提供钟点工、保姆、家教等信息服务。这些服务不但是传统电子商务难以提供的,而且其市场潜力巨大。

(五)物流配送快捷。前面提到传统电子商务一个制约因素是目前我国配送体系落后,不能满足电子商务需要,而社区电子商务则可以有效的解决配送问题。社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集中度高,地理距离近,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配送中心和配送站便利店,完全可以达到建立经济、高效、快捷的配送系统的目标,保证在最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电话网络订购的商品与服务(六)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以保证。传统电子商务存在退货难问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能得到足够的保证,而社区电子商务加盟商家的选择、管理和监督都由社区服务中心负责,配送站便利店的设立由社区统一规划,建立统一的品牌,确定统一的价格、服务标准,可以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七)兼顾福利性和经济性。商家可以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取得大宗采购的成本优势,同时减少在商品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在保证产品质量基础上取得价格优势。目前日用品配送中,主要是单一产品配送,每个商家建立自己独立的配送渠道,成本较高,效率低下,社区电子商务利用统一的配送体系,实现不同商品统一配送,有效实现配送渠道整合,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而且社区电子商务与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相配套,兼具社会福利性质,以低偿、无偿等多种形式利用社区设施如商业用房等。政府为推动便民工程,可以为商家提供税收等政策优惠。

总之,网上零售与网下零售、虚拟零售与现实零售只有充分融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才取得足的发展。BtoC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果没有传统零售企业的加盟,

电子商务只能停留在纸面的炒作上;而传统零售企业如果不顺应新经济的潮流,加入电子商务中来,就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秦超.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2]刘训艳,杨家明,陈家训.社区型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应用,2001

[3]郭爱芳,南存微.社区型电子商务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6

[4]陈道贺,朱居正.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社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J],2004

[5]魏勇,徐金发.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社区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03

[6]李大军,韩玉波.解读社区电子商务[J].E代商务,2001

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范文6

决定创业前,王晨征集过一帮朋友的意见。他要做一个为富人提供教育、旅游、健康等方面定制化服务的平台。其实他本身就是个“玩家”,富豪朋友一大堆,每年自己牵头组织无数次聚会和活动,把资源稍微整合一下,一个商业模式就可以面世了。

他抛出的设想立即被那些富翁朋友们否定,几乎没人看好。他还郑重其事地与两位好友――郭广昌和江南春聊了三四个小时,对方听得很仔细,最后的评价还是有些让人泄气:“可以做,但做不大,挣不了大钱。”

为富人服务,挣富人的钱,听起来多么美好。其一,目标客户是“富人”,他们的购买力不成问题;其二,服务业本身就不容易被定价,只要能做得到位,喊出天价也不难。但这一切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创业者曾经试水高端家政行业,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提供足够好且足够全面的服务,并跑了很多的酒会与会所,向富人们做推销。结果服务没做起来,富豪也不愿意买账,不明不白地败下阵来,空留一身挫败感。

当然也有人淘金成功,而且收入好得让人艳羡。三万元一次的体检,十几万元住一个月的月子会所都生意兴隆,不被大家看好的王晨也成功让近百名富豪一下掏出几十万至上百万元。搜索这个行业的相关信息,充斥的往往都是“明星”、“富豪”、“天价”、“暴利”等关键词。高端服务业究竟能不能挣到暴利?

北京嘉乐会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乐会”)创始人周袁红对月子会所这种生意曾抱有些怀疑的态度。“我觉得概念大于实际价值,提供了很多表演,他们做的是家政服务当中的短期消费,并不是长期的,而这个市场的问题恰恰是长期服务。”

她创办家政公司五年,做的就是苦哈哈的“长期”生意。公司定位为品牌化家政机构,希望凭借规范化、品牌化管理和其他家政公司拉开距离,价格也的确贵一些。创业之初,她没有想过将消费者分为低端和高端,很快她发现,客户几乎都是有钱人。“这个行业就摆在那儿,天然就是中高端,低端人士肯定请不起保姆,低端家政公司面对的群体也都是中高端。”

月嫂行业水涨船高,周袁红不得不涨价应对,但这也让她更重视孕婴市场。

不过她最近在考虑筹建月子会所。月嫂的行价一直在涨,而且利润攀升很快,有些家政公司对客户签10000元,但是给月嫂5000元,自己赚5000元的差价。周袁红只得“被动”涨价,“我们一直是明码标价,不管月嫂的工资多高,公司就收1299元,但是我们也要顺应行情,怕行业内部人说我们是不公平竞争,最近刚刚升价。”

实际上,普通家政、体检、婚礼等行业的需求相对刚性,这些公司或另辟一块做高端服务,或打造一个高端副牌来丰富产品线;但是月子会所、月子餐供应,以及一些定制化服务作为新模式跳了出来,脱离中低端竞争,直接标出高价。“进入一个行业从高端、高价开始是很好的策略,先富起来的人会有更多需求,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整个消费行业是趋同的,永远都会先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十月妈咪”品牌创始人赵浦说。

这行业究竟是不是暴利?无论如何,从单位价格来看,高端服务业绝对超越同行一大块。

上海景康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康”)是上海第一个直指高端的体检机构,已经创办五年,平均价格直接定在3000元左右,投资方台湾日月光集团请来国家卫生部研究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理事张明地出任副院长。张明地提升到预防医学的大概念,把很多其他机构流程之外的“副产品”归在流程之内。

“景康以服务为特色,有理由推出一些更奢侈的服务,比如飞机接送、全程陪同,收个几万元应该不在话下。”上海企业检公司员工张雷说。

张明地在刚刚上任时曾经和出资人提出要求:设备、试剂等东西都得提供最好的,“医疗产品的成本差异太大,同一种试剂价格能差20倍。”他认为材料的高端化也是将服务高端化、标准化的一种手段。而张雷判断,“景康的平均价格在四千元左右,最初做的体检项目和中低端的差不多,成本并不太高,2000平方米的体检中心,前期房租、设备、装修投入可能1000万元左右吧,人力成本方面,管理团队和专家比较高端,其他员工的条件也不用太高。”

“我有个朋友,最早抓到的商机就是外籍人员在中国的医疗服务,为国外保险公司寻找中国高端服务商,到后来他自己捎带着去做服务商了。那是在2000年左右,各种服务都没有行情价,更别提高端服务了,他抓住机会做过老外的健康险,国外保险公司出钱,在中国看病比国人高出三五倍;然后还为老外做家政服务,后来发现外国人喜欢互相介绍保姆,不需要中介,生意越来越小。最后还是专门做保险了。”张雷说。

“这是个新行业,服务方面也没有标准,要靠自己培训,像月子会所这样的,一边培训一边有规范化的东西出来,但是人员流失率也很高,人家可能去创业或者给其他公司做培训了,自己就变成黄埔军校了。”赵浦说,“创业者也在摸索中,付出的尝试成本很高。但是如果保准能固化下来,毛利很可观,比如高端美容业成熟一些,我听说成本可能总共就有百分之十几,有的甚至只有5%左右。”

月子餐公司――广禾堂草本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禾堂”)最近第二轮融资结束,公众关注度提高,很多人称其一万多元30天的月子餐是“奢侈品”。创始人钟宇富感到很委屈,他认为自己不太懂生意,对食材、运输方式的选择都很精细,折合到每天,再减去人力成本,外送月子餐的业务是微利,只能靠销售一些标准化产品,如月乃汤等增加利润。而且从他的公司也涌出了不少人才自立门户,全国各地都有,不过那些公司的月子餐价格并没有超越广禾堂。

拿到投资后,盈利压力不小的他也决定进军月子会所。“我希望他们称广禾堂为性价比较高的消费,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最初我进入市场完全可以设一个更高端的价格,直接成为行业最高端的品牌,从这点看,我还不够商业化。未来我们做月子会所,价格会比大家更高,理由就是我会更专业。”

“如果高端生意能成功打下品牌,会是个非常好的生意,景康就有品牌化的趋势。”王说,“高端品牌更需要维护,因为在达到公认之前很可能面临品牌滑坡,就像一些餐饮品牌,曾经营造很昂贵的氛围,现在美誉度直线下降。目前大家都是高利润、低消售额,长远来看,还需要花更多的钱。”

被大家“看衰”的王晨在2006年创办了臻客私人定制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臻客”),业务分为四大部分:衣食住行方面的“管家”服务;特殊线路的旅游定制;健康与教育方面的服务;限量供应的奢侈品、收藏品代销。

王晨的生意是私人定制,带着富豪享受生活的同时顺便挣钱。

他曾经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联、美国运通工作,而顶级高端信用卡服务是美国运通的特色,那时他就计划在中国做一家为富豪

引入各种新鲜服务的公司,但启动之前策划了五年以上。目前他拥有100余位会员,很多都是“董事长”级别,更不乏上海名流以及隐形富豪,有一位认识五年的朋友十分低调,前不久乔布斯逝世时才不经意聊起,自己是乔布斯的邻居,每天晨跑时都会与他打招呼。初始阶段的臻客,客源完全依赖朋友们的友情客串,之后渐渐过渡到掏钱购买服务的阶段。他的方法有几个:首先,从产品中展现出自己对富豪阶级的充分理解。例如管家服务中包括“移动办公室”,专门为外出的会员接待他们的客户很多客户的孩子在国外留学,臻客设计的旅游线路会和看望孩子结合起来,例如游览之后,可以去看当地最好的地段的楼盘与当地几所著名高校;富人最头痛的事是看病,往往要动用人脉找人帮忙挂号,臻客可以为他们将主任级以上的医生直接请到家里。

其次,他组织了多个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有20人左右,哈雷摩托俱乐部10人,马上要成立美食俱乐部,每个俱乐部都会保证人不多,但所有人都要懂欣赏,“我的选择肯定不是最权威的,但至少能找到吸引大家追随的理由,我不是迎合他们,而是引领。”很多人看中了他的俱乐部,因此也愿意成为他的会员。

当这些人有意成为臻客的会员时,他又抛出超低价门槛――每年只需要预付5万元最低消费,而富人们不在乎花这点小钱,毫不犹豫地成为了王晨的会员,把自己每年的度假计划、子女的教育直接交给臻客来打理,“平均下来,每位会员在我这里年消费十几万元吧。”

后来他还推行“邀请制”,对会员的身份背景要求很严格。他已经掌握了高端服务的销售真谛――圈子营销,而“圈子化”达到极致时甚至是被动营销,会员量增加很慢,但很少有人主动退出,只有被王晨“除名”的,“我们有时候会组成摩托车车队,会员要有钱、有技术、有时间,还要宽容,因为是团队协作,所以我也要维护团队氛围。”

高端服务业的销售方面,次理想化的渠道是通过私人银行、对外保险和信用卡这样的第三方机构,但目前来看发展并不够完善。

有些公司通过嫁接其他产品的渠道接触到高端用户。广禾堂希望和十月妈咪合作,后者已经在全国布点,“他们觉得怀孕这个阶段的消费是先从孕妇装这儿开始的,而我们的衣服已经被中高端人群认可;况且我们的孕妇人群总量比他们的目标客户大嘛,大圈子在我们这儿。”十月妈咪创始人赵浦说。

还有人几乎把销售任务委托给其他商家。上海游艇销售品牌“巴富仕”在婚庆服务方面的订单中,80%都来自婚宴预订电子商务平台“道喜啦”,自己几乎不去做宣传。“道喜啦”会向高消费的新人建议,高价位的花园会所、独栋别墅、游艇等都是更新潮的选择,对方多半不会排斥新尝试。但巴富仕这样的公司并没有把宝全部押在婚庆。这家公司介于游艇租赁和销售、会所经营与公关公司之间,除销售游艇之外还建造了码头,能够收取已售出游艇的停靠和保养费,码头上建造的会所在工作日组织商务活动,周末“兼职”做婚庆,无非是赚些餐饮费。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高端服务类企业没有那么发愁销售,往返于各个会所、酒会去宣传,似乎也没太大必要。“酒会、会所之类,仅限于我本人去参加,我不会为追求更多高端客户就以它们作为渠道。那未必是一个好的社交渠道,大家防备心理特别重,你发个名片,很多人说对不起我没带,和陌生拜访没什么差别。”嘉乐会创始人周袁红说。

实际上,这个市场上的高端商家们并没有把太多时间花在开拓市场上,一方面自身产能不够,另一方面抱着“功到自然成,自然有人会消费”的心理。

景康刚入上海时发现很少有企业用户愿意为高价买账,就决定干脆完全靠口碑。“医疗是高投入,是要慢慢养的行业,回报周期特别长。我把我们的前几年比作养蚊子,不开分院,不追求规模,那些没意思也没意义,最后还不是导致行业内自我竞争?”张明地觉得高端服务与其他商业模式根本不是一种路数,他更愿意把景康做成“限量版”,“不忽悠、不急着赚钱是一种商业态度,老盯着别人包里的皮夹子又是一种商业态度。”

“在中国富豪里面,除了温州人是抱团的,其他高端人群都是相对分散的,所以营销蛮重要。有人会觉得景康不太像一个积极进取的企业,但这就是他们的风格。”景康的产品供应商,苏州为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为真”)创始人王说。他的产品也与另一家体检机构合作,即天狮集团旗下泰济生健康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泰济生”),两家销售风格存在天壤之别:天狮集团做保健品直销起家,现金流极其充裕,投建了超高档医疗中心,推出了五万元的体检服务,每年经销商大会接待上万人,这些经销商都会在泰济生有偿体检;后来泰济生将肿瘤的风险评估、筛查定为自己的专长,想构建一个肿瘤方面的小团队去医院推销,引入王的产品后,干脆决定原封不动,嫁接上自己的直销渠道,反正天狮集团的产品本身就价格高昂,如今只是在同一个管道里加个产品。

但天狮集团和日月光集团都对旗下的高端体检生意没有太多盈利方面的要求。张明地坦言,投资方一掷千金,景康只是众多产品中的一小部分。

但臻客创始人王晨斗志昂扬,他并不认为自己最初的创想会像大家说的“做不大”。他把他的生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是积累个人用户,用圈子营销来提高知名度,酒店是另一个重要渠道,帮他接到利润更高的老外生意;如今他已经进展到第二步,重新找到之前的东家美国运通以及一些银行,为这些银行的钻石卡、黑金卡会员做服务提供商,做B2B生意。他相信对方在找供应商的方面肯定不如他,而且有些服务是银行体制下做不到的:例如安排一部车到机场接人,租赁公司里很难找到宝马7系以上的档次,即使找到也需要包车,酒店的车没法外借,还不如找朋友借部车帮忙。而臻客愿意为银行承接这个任务,他会先找银行要求提供数量保证,然后要求银行先预付款给臻客。

“如果每接一次收500元,2万次就是1000万元现金,跟银行合作完全可以预付款,反正他们不差钱,然后我甚至可以自己去组建一个车队都可以。合同签三年,即使第一年不赚钱,第二年、第三年总可以吧?”

而这部分“对公渠道”业务会在明年正式开始,目前已经签下了几千万元的单子,王晨觉得公司急需练内功,把呼叫中心、流程、供应商整合好,没准儿未来的服务量会大到“很恐怖”。与银行合作成功,再把各大私人银行磕下来,然后他就到了最理想的第三步:把银行白金卡会员转化为臻客的会员,提供更定制化的服务。更大的市场需要由他自己去开拓。

做高端服务还要了解富人心理。富人也需要一分为二去看,张明地觉得有些人纯属暴发户心态,盛大董事长陈天桥、名嘴叶蓉与家人连续几年在景康体检,有些人听说后趋之若鹜。但更多情况是,高端人群极其精明与挑剔,这群人的钱没那么好赚。

“富人很苛刻,也会对照价格来比较性价比,如果你的服务到位,他们更愿意多花钱而已,还有人要挣老外的钱,老外也分有钱和没钱,而且都学会讨价还价了。”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可能有些创业者把富人想得太弱智了,他们是最精明的群体,他们的钱不是天上

掉下来的,人家比你更瞳得怎么去挣钱。”嘉乐会创始人周袁红说。

这些人往往指向性明确。例如在景康的楼下和服务员聊几句,很快就会要求约见张明地,见面几句话,就把想知道的内容全部掌握了。最近臻客策划了南极“极点”游,全中国限额8人,到达极点需要先私人包机,然后上破冰船,再上直升飞机,最后狗拉雪橇,王晨自己想起这些都觉得“好玩得不得了”。结果带了几个会员来商量,对方连珠炮似的问题让他有点冒汗,幸好策划得比较周全,否则很怕对方会指出里面的缺陷。

富人们也有共性化的需求:第一,他们要求更细致、与众不同的,高端服务公司必须保证内容、服务品质的差异化。王晨创业前的“策划时期”,首要任务是锤炼品位与眼光,寻找各种有亮点的产品,他的每个产品都有卖点:星期天中午波特曼酒店的自助餐是全上海食材最好的,卖点是刚刚运达上海的鹅肝、龙虾与生蚝;铺在地上的手工波斯地毯,卖点是被行家认为“越旧越贵”。

“有朋友过来说喜欢我就卖掉,之后有专门的供应商补货。放在商店里是卖不掉的,在我这里反而有销量,因为我说的人家会信。”

而且他还要搞定供应商。他们的豪华邮轮是第一次承接来自中国的客人,臻客与他们的合作需要“买断”一些房间,但只需口头承诺,并不需要交现款,臻客还可以赚到不错的差价。其实与高端供应商打交道,单单用钱很难解决问题,“他们还要看客人的质量,他们需要你把自己的影响在中国的高端人群中进行传播。卖不出去,或者你的客人如果不够高端,他们就要终止合作。这个风险比扣掉钱还要高。”

他认为未来更多供应商资源会来自他的会员,“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事业,比如球场老板成了我的会员,就会告诉我,以后订球直接找我就可以了。”这些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甚至是臻客特有的。

第二,富人们要节约时间,偏爱“快产品”。王晨的服务就包括迅速为对方约诊某专家号对方下午要送朋友iPhone,当天上午就--必须为其购买;晚上10点预约日文翻译,第二天早上9点就派翻译去报到;4点钟打电话来,需要7点半的王菲演唱会门票,有时他们甚至要提前买些“囤货”。

第三,富人在认可后更容易保有忠诚度。目前景康内场接电话产生销售额比宣传产生的销售还要高。“如果每天有100个人来找我,可能一年回头一次,有3.65万人次,仅是口口相传,就能达到滚雪球的目的。有健康意识的人认为体检是刚性需求,不会把体检的费用减下来的。”张明地说。

为真生物上海公司副经理黄慧透露,“上海后来有几家体检机构效仿景康,环境做得比景康好,客人来了一看,怎么这里只要一千元,就换到这家体检。检查一次之后,发现很多地方不习惯,为什么检查完一个目,还要自己到处询问去找下一个。什么进了诊室没人去关门?结果后来又回到景康了。”景康服务极细致,体检后的问卷还有一条,询问对方“何时方便接电话”,张明地甚至会亲自为对方解读体检报告。“这个道理很简单: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第四,他们追求文化与品位,偏爱带有文化气息的东西。这点在王晨的生意中已经验证了,他甚至每个月都会挑几张文艺片DVD寄给会员,营造的文化感足以被会员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