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范文1
(一)核算目标的对象不清晰
机械制造加工业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费用,而企业所需的成本核算要为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管理层需要借助对市场变化情况的具体分析对机械制造加工成本进行决策,所以,必须对成本核算的目标及对象进行明确。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机械制造加工业并未严格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核算管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多元化经营和生产,但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简化,对不同产品进行统一的成本核算,导致其核算目标不够清晰,没有突出重点问题。细节上看,企业的成本差异暴露无遗,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应重视核算目标不清晰这一重要漏洞,否则加工成本的准确性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二)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不科学
核算标准的科学合理是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对成本预算标准及执行标准进行明确划分与合理分配,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标准,才能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尚且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多数企业笼统分类核算对象并进行成本核算,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且无法分出制造费用中的明晰项,最终导致成本核算出现差异。另外,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严谨性与程序性很强,但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使成本核算职能逐渐弱化,造成了核算管理的漏洞与误差,最终的成本核算也缺乏准确性,对企业发展规划及策略决定产生严重影响。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大多数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所运用的核算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影响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偏差。例如对产品的生产费用进行计算时,将其分配到直接与间接费用当中,而成本分工的明细化及专业化日益突出,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多数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共同对零件进行购买,受生产模式的影响,简单的对生产成本费用进行计算是不可行的,同时产品成本分摊也不能简单化。所以,计算分摊核算时,需要依据原始票据进行成本核算。而企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合作购买的原材料所需的原始依据并不完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产品完工前的真空期。在没有完整发票的情况下,企业对材料的采购及加工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虚高利润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ERP系进行建立,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提供管理平台,便于企业决策层及员工对决策运行手段的运用。对ERP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建立,进一步整合企业采购、经营、生产、物流等系统数据,对信息交流进行加强,以促使决策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如变更合同时,采购部门获知变更信息及时,对采购计划进行更改,使库存积压物资的利用更为合理;生产部门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使排产工序得以进一步优化;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了资金占用等严重问题的发生。此外,及时进行成本管控,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不合理现象与管理漏洞。如下发排产工序后,车间对生产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安排,一些简单产品安排在大设备上进行生产,就会出现工时成本偏离预算的漏洞和问题。此时管理人员依据ERP系统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积极作出制止行为可有效促使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降低。
(二)进一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由于核算方法的不合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工作管理,忽略了不同核算对象的固有差异,这就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精确行,机械制造加工业的成本水平也就得不到准确衡量,容易出现成本核算偏低、偏高的问题,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对不同核算对象之间的固有差异进行明确,如明确制造成本与人工成本产生的不同差异,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以符合对象的原则对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制定,并进一步促使核算管理的加强,针对不同的核算对象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这样一来,特定核算对象都匹配有对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且每一种核算方法都能对特定的核算对象进行准确衡量。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定。
(三)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和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的性质各异、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成本核算项目,必须确保运用统一的核算标准或依据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各项成本的核算依据标准才能准确衡量不同项目的成本费用。对此,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标准进行建立,同时确保核算标准的简便性与合理性。其中,核算标准的合理性是指每项成本核算的标准能够充当核算标尺成为相应成本对象的核算依据,其标准对相应成本对象的度量必须科学及合理;如每小时支付的平均工资可以被当作为人工成本的核算标准。核算标准的简便性是指所制定及运用的成本核算标准必须简单易懂;如成本核算标准比较繁杂,就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不利于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必须确保标准的简便与合理,这样核算人员在才容易理解和执行。
(四)合理运用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通过成本计算进行工作处理,其计算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与科学。所以,企业应当对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选择,实事求是的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如将企业外包成本分摊成产品的人工费用是不合理的,运用这种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容易影响机械制造加工行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将外包成本归于生产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而不能作为人工费用进行核算。又如以支出原始凭证作为成本计算的重要依据,而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又无法及时获得已支出的原始凭证,已支出却未获得原始凭证的情况下,这些支出往往不会被纳入成本进行计算,这就违背了成本核算的客观与严谨,致使成本计算出现错误和遗漏,导致账面成本偏低,影响企业高估利润。对此,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将已经产生的支出纳入到成本中进行计算,从而不断提升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范文2
医院在2005年起开始逐步使用成本核算软件对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初步形成了医院及科室成本,但还只是借鉴其他医院一些经验,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核算管理,没有统一行规,至2008年10月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形成了医院成本管理基本规范。2012年1月起医院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及成本核算最新管理要求,确立了新的成本核算模式,利用成本管理软件平台对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管理。
二、成本核算管理的发展情况变化
(2012年新医院财务制度前成本核算管理简称“旧”,2012年后简称“新”)
1.核算对象范围的发展
旧:核算对象简单分为院部成本和科室成本。医院成本核算仅限于院级成本及临床、医疗技术等科室级成本。新:随着成本核算的精细化发展需求,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在以上述核算对象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将财政、科教项目补助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非支出类)等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而在旧制度前财政、科教等专项补助支出并未纳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以各科室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归集和分配各项支出,计算出各项目单位成本的过程。核算办法是将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的医疗成本向其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归集和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各项目收入比、工作量等。病种成本核算是以病种为核算对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病种成本的过程。核算办法是将为治疗某一病种所耗费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及单独收费材料成本进行叠加。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诊次成本、床日成本。
2.科级对象类别划分的发展
旧: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行政后勤管理类成本。新:除上述类别,新制度增加了医疗辅助类科室、药品供应类科室成本。临床服务类科室指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指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动力、生产、加工等辅助服务的科室;行政后勤类科室指除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辅助科室之外的从事院内外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
3.科室成本的归集形式的发展变化
旧:直接成本一般是指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费用,如人力成本、药品成本、材料成本、公务成本等,间接成本包括能耗类公摊成本和管理成本、医技成本等转移成本;新:直接成本除科室直接发生的成本费用外,能耗类如水、电、气等日常运行费用也作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包括非本科室发生的分摊成本等。成本核算部门按照规定标准、格式及报送程序要求,各成本统计科室及时报送核算部门,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成本。成本按照计入方法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科室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或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后直接计入的各种支出。间接成本是指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支出。
4.科室成本的分摊模式的发展
旧:原科室成本分摊采用二级分摊模式,管理科室向医技分摊,医技再向临床科室分摊,最后形成科室及院级全成本。新: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管理费用不向临床医疗进行分摊,但在成本核算制度中,管理科室成本、医辅成本、医技成本等各类科室成本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也称“四级分摊法”。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
5.间接成本分摊方法的变化
旧:原有管理科室成本分摊一般是以人数作为分摊标准,医技科室以其临床在医技科室的执行收入作为基数。如某临床科室分摊医技科室超声科成本=该临床科室超声科收入/全院临床科室发生的超声科总收入*超声科成本新:新成本管理分摊方法更具体化、更多样化。管理科室向医辅类科室、医技科室、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如回访办公室、病案室成本,可按“出院病人数”分摊到临床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也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如住院结账部门成本,可根据出院病人数或床日数分摊、如中央空调成本可根据房屋占用面积分摊;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工作量、业务收入、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
6.成本核算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相关性情况
旧:原有成本核算管理软件是以财务管理系统数据产生后月末一次导入成本系统。新:新成本核算系统解决财务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建立成本核算明细收支项目与会计科目的对照关系,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并轨作业(由成本核算系统生成记账凭证底稿供会计核算调用),确保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的一致性,实现授权范围内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并能有效地与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对接,能够对成本数据进行实时监管分析。
7.意义与作用的升级发展
旧:原来医院成本核算为“核算”而核算,院级和科级成本只涉及人力成本、药品、卫生材料成本等直接成本,管理费用只进行简单分摊,其成本无法真实反映各核算单元的资源消耗和利用效率。新:⑴利用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进行结构等趋势分析、保本分析,在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按规范的临床路径和实际路径归集单病种成本,进行单病种的收支余分析,为单病种收费提供依据,找到开源节流的着力点,进而为医院整体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⑵利用成本核算的成果建立优化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案和流程,实现绩效核算的流程化和程序化。⑶以医院全成本核算基础数据为起点,通过经营分析系统向医院管理者和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经营分析查询和分析。⑷成本核算与医院预算管理、内控管理相结合,促进医院财务管理从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和预算,事中监督和控制,事后分析与考核的全面科学管理的转变。
三、结束语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 成本核算 管理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做好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是医院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医院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一、现阶段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分析
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成本核算和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医院长久以来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有政府拨款,所以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意识不够强。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缺乏执行力度,部分医院是为了核算而核算,注重形式而没有充分的发挥医院的成本核算的意义和效果,缺少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改变,部门会计人员不能对医院运行中的成本进行认真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医院中的成本问题进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能使成本核算达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二)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部分医院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仍然按照二级核算的方式,这种按照医院科室为单位的核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二级核算的方式容易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执行力度,部门医院的科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了医院采用性能低下的设备,或者导致医院的科研成本投入降低,降低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影响了医院的长远发展。部分医院将成本分为两种方式来计算,其中对间接成本的费用核算比较混乱,例如有的医院只是将成本中的管理费用进行统一的计算,而没有进行细化,导致了成本控制难以真正的执行到细节方面,使医院的管理成本不断的提高。部分医院对管理费用进行分摊的时候,是按照员工的数量来进行分摊,缺少一定的科学性。这些方法都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医院财务分析和管理的有效性。部分医院对于政策性的医疗费用的减免和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常常缺少必要的会计核算科目,这些方面的成本增高会影响医院的整体成本控制和核算,影响医院的运行和发展。
二、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为了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的效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成本管理的专门组织
医院的管理者要正确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运行的重要意义,把成本管理纳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日程中。医院的领导应当根据医院的经营状况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通过医务、后勤、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配合,加强不同部门的分工,将责任层层落实,逐渐的形成覆盖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核算组织。同时将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逐渐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医院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宣传,使成本控制成为医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发挥医院的成本效益,不断的完善成本控制的细节,增强医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调动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医院的成本管理要涵盖医院的方方面面,使成本核算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医院的成本情况。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是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成本预算是对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的发现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所以医院的成本管理应当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成本管理流程化、系统化。通过就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结合,通过定期的检查发现成本支出的相关问题,并且及时的改进。成本核算还应当和医院的员工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员工作为医院成本管理中的直接人员,可以帮助医院的成本管理部门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医院各个部门的参与,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可以执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成本考核成本结果的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医院的成本管理在医院的重大项目、医疗设备的采购中也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减少了医院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此外,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结合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增加相应的风险支出等科目,对医院运行中的医疗风险和政策性卫生医疗事件的开支进行核算和控制。加强医院的财务监督管理,对于及时发现医院的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在发现问题之后应当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发挥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作用。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医院运行中的各种财务现象和财务关系进行监督检查,将成本控制融入到医院的运行中。人力资源支出是医院的主要支出,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激励的效果,也更能够发挥医院成本核算的功能。例如在考核医院科室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把科室中的每个员工的考核成绩和成本考核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应当做好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为医院管理部门及时调整经营和管理方法提出决策的依据。同时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还有利于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对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4):120-121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为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全成本核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基于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财务信息利用率。
一、当前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一)对信息化管理重视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员不重视其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使得全成本核算信息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实际的财务问题。同时,事业单位也不重视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实现,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甚至没有了解全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的财务人员,严重影响了其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特点制定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快速发展相比,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使得全成本核算管理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系统。与此同时,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也影响了其具体实现,管理效率一直较低。
(三)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全成本核算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需要专业、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其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操作控制技能,然而当前这样的管理人才相对稀缺,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二、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都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与时俱进,结合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要求,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配置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构建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要全面调研和科学分析全成本核算管理流程,针对当前及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对全成本核算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加快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应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需要和实际要求,积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将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流程和要求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职责和内容,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三)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项目,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需求,需要持续完善其信息化管理,不断优化全成本核算管理软件,如对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工资管理、HR管理等模块进行持续改进,建设完整的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利用软件系统细致、全面、深入地分析各项目成本核算,降低管理成本,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数据支持。
(四)加强员工培训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事业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鼓励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数据维护控制、现代化网络系统、网上银行结算管理等知识和操作,一方面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操作应用和管理维护技能,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更快、更好地开展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工作模式,事业单位也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加快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新准则;发电厂;成本核算
一、引言
新时期,我国电力已经从发电厂垄断走向市场竞争,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发电厂必须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以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成本核算概述
发电厂会计的成本核算,指的是以会计核算作为基础,用货币作为计算的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成本核算必须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进行相应的分配与归集整理,而且还需要对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进行计算。在发电厂日常运营过程中,发电厂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不仅与发电厂成本的计划、考核、预测、分析以及改进等诸多控制工作息息相关,而且还能够在发电厂成本决策、经营决策等一系列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成本核算,能够明确地反映出发电厂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消耗及成本。
三、新会计准则下发电厂会计成本核算对策
1.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在发电厂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发电厂财务管理中有效落实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发电厂经营效果。发电厂成本核算应该涉及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以及业务核算,同时还应该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发电厂成本管理制度综合性较强,在建立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发电厂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制度建立完成后,必须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强化内部管理,使得各个部门都能够相互协调控制,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促进发电厂经济效益的提升。
2.明确具体划分会计要素
与原有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增加了两个新的会计要素,具体而言指的是关于资产和收支方面的要素。在发电厂日常经营过程中,资产指的是发电厂可利用的工作资源和经营资源,而负债指的是发电厂从外界借入的资产以及未缴纳的费用,收入和支出是发电厂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得到的财政收入和消耗的资产。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各个会计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提高发电厂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3.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控制系统
建立健全的发电厂会计成本核算体系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供电发电厂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以此有效提升成本信息质量,规范目前的非单场产品成本核算行为。在建立健全的供电发电厂会计成本核算体系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发电厂实际运营情况,以此适应发电厂会计准则体系的需求。除此以外,还应该明确供电发电厂的成本管理思想,促进内部成本管理与发电厂的会计成本核算的结合,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决策的相应需求。
4.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发电厂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都是由会计核算人员完成的,因此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对此,发电厂应该定期组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培训,根据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状况,采用鼓励或者强制的方式进行培训,促进会计核算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应该积极吸引优秀的会计核算人员加入到发电厂中。
5.完善发电厂内部监督机制
(1)发电厂应该建立并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促使发电厂所有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能够更加的规范化、体系化和秩序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防范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下开展。(2)建立相应的监管惩处部门。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相应的监督制度,对于专业性、综合性要求都较高的成本核算工作,还应该利用相应的惩处机制来更好的规范,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性,全面提升发电厂会计人员的自觉性。
6.结合发电厂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的核算方式
会计成本核算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发电厂需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正确的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大多数的发电厂会选择完全成本法,虽然没有制造、管理等营业费用,但有燃料费、购入电力费、税费、材料费等,综合来说其成本项目较多,所以选择完全成本法还是较为合适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电厂会计核算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发电厂财务管理水平,在新会计制度下,发电厂成本核算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对此,应该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明确具体划分会计要素、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控制系统、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完善发电厂内部监督机制,同时结合发电厂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的核算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发电厂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翔,王佳,杨程程.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59-64.
[2]周瑞闻.信息技术在电力发电厂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9,37(5):15-15.
[3]杨芳,王秀荣.电力发电厂财务集约化模式下的税务风险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36-37.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中小型 制造企业 成本核算
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加强对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强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了加强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提升自身资源利用效率,中小型制造企业逐渐建立了成本核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加强社会责任管理,为了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企业必须优化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降低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实施成本核算管理是中小企业优化社会资源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企业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成本核算内容不完善
从整体上来说,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内容还不完善,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核算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核算方法滞后、整体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的质量与效益。
(二)缺乏正确的核算理念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视产品销售环节,但却忽略成本核算管理,严重影响了生产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效率。由于缺乏规范的核算标准,导致不同财务人员所选用的核算方法也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三)管理制度执行力低
虽然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但在具体执行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制度执行力偏低等,导致企业财务成本模糊,无法推动资源生产、产品销售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管理制度执行力低,各项管理制度如同虚设,影响了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核算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从整体上来说,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专业性成本核算人才,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相关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成本计算,无法对各种数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强化策略
(一)优化成本核算体系
1.强化核算基础工作
强化核算基础工作是保证成本核算顺利进行的基础,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加强对各种物资的清查、验收、领发。一切物资的收发均应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行,若有消耗定额,则必须按照消耗定额发放,不能乱领乱用。未用完的物资必须及时办理退库手续,以便于准确核算不同会计期间的材料消耗。②完善核算数据记录制度。中小型制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所有耗费,均需有完整的原始资料记录数据,并按照原始记录填写各种耗费情况报表。原始记录应包含以下方面信息:材料消耗记录、产品生产记录、生产消耗记录、工人考勤、其他耗费等。③设计科学的统计表,加强一线统计。站在中小型制造企业实际生产的角度,在综合人员安排、生产工艺、设备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综合数据统计表格,要简单明了、及时地记录每道工序的工时与材料消耗数据。
2.确定成本开支范畴
确定成本开支范畴是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强化的重要前提。中小型制造企业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管理要求、生产经营特点,对成本开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细化,从而确定各类消耗费用是否应该纳入成本开支范畴。
3.合理计算间接费用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部分可纳入产品耗费范畴,部分无法直接纳入生产成本中去,故而,企业必须按照统一标准选择费用分配标准,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待分配费用与分配标准应具有客观依存性。②选择的分配标准要有利于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③一旦确定了某项分配标准,则不能随意更改。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完整的原始日常记录,合理选择分配标准,科学计算间接费用。
4.产品成本计算
大部分企业均需将月份作为产品成本计算期,但是,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经常出现不一致现象。鉴于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调整产品成本计算方式,例如,综合考虑不同月份产品数量变化、各项费用比重等因素,综合企业具体管理规划方案,合理选择产品成本计算期。
(二)全面提升成本核算水平
1.引入现代成本管理理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小型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引入现代成本管理理念,也就是将企业全体员工吸引到成本管理中,并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核算管理。站在管理范围角度分析,除了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成本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外部成本的管理与分析;站在管理环节角度分析,除了管理生产的具体过程,还应管理原材料采购环节、产品销售环节,并对产品设计环节的成本进行预测;站在参与人员角度分析,除了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成本管理之外,企业各个部门、车间、员工均需参与到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中来,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使成本核算管理全方位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中。
其次,企业领导应给予成本核算足够的关注与支持,将各项制度建设纳入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促进各项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遵守各项内控规范要求,将财务部门利益与全成本核算相联系,将全成本核算作为核心工作。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各项规范的要求,站在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实际与资金运行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全成本核算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总而言之,企业领导层、全体人员、各个部门应共同努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全成本核算环境。
2.全面提升职工管理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是强化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中小型制造企业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①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计算机知识、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人员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使核算工作快捷、高效。②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会计知识、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对不同分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进行专门的预算编制培训或内控专业培训等。应通过成本核算知识培训工作,使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掌握核算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③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基本财务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水平,增强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性与责任心,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财务核算工作。
3.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型制造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具体来说:①决策成本分析制度。中小企业开展各项决策时,必须充分分析决策产生的各种结果,分析项目收益与项目成本之间的差异。②成本定额管理。结合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工艺流程与生产经营组织,合理制定成本定额,并注意成本定额的实际可操作性与先进性。③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管理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制造企业的费用预算应包含对具体生产费用的预算及其他费用的预算。综合考虑投资方向、成本、规模、盈利、风险等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在深入、细致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资金投放量与投资进度。④授权审批制度。中小型制造企业需结合各项费用的管理责任与开支权责,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所有费用的支付必须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明确资产授权审批方式,严格各项程序与控制措施,明确权责,规定经办人、审批人的工作要求与职责范围,强化授权审批制度建设,审批人必须严格按照授权批准制度要求,在允许范围内开展审批工作。④内控信息系统。加强制造企业审计环节、领用环节、采购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加对制造企业不同部门的成本核算控制,引入绩效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节流”举措,真正达到成本管控。
结语
本文以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强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优化成本核算体系、全面提升成本核算水平两大方面详细论述了企业成本核算的强化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企业成本核算水平。
参考文献:
[1]吕振华.浅议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J].会计师,2014(19).
[2]李清锋.加强供电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3]张海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作用分析[J].商,2015(36).
[4]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4).
[5]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