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文1

【关键词】分包商;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在中石油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GB/T19001-2008)中,分包商的定义为“以合同或协议形式向建筑施工企业承担部分工程、劳务、施工机械和施工设备的租赁及操作服务、材料供应与试验等的单位,是标准中所称的供方的一种”。目前公司承接的较多,需投入的施工力量较大,而主要的施工力量以分包商为主,公司主要行使施工管理职能。分包商的质量行为构成了工程的实体,分包商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对分包商施工质量的管理至关重要。

根据公司近几年进行的分包商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进行以下总结:

1.选择优秀的分包商

由于公司市场的不断扩大,分包商成为公司施工项目的主干力量。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在众多的施工队伍里面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作为分包商参与公司项目施工,为公司创造效益和荣誉。

在选择分包商过程中,应严格审核该分包商的施工企业资质、业绩、人员资质,审核该单位是否有能力承担施工任务,审核管理人员及各专业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

在分包商中每月进行考核和评比,填写分包商质量考核表并交公司进行存档。在多次评比中为优秀的分包商可以将该分包商列为长期合作分包商,如考核为不合格或施工中多次发生质量事故的分包商应将与该分包商列入黑名单不予下次合作。

2.严把分包商单位资质、业绩、人员资质的审核关,监督分包商关键管理岗位人员到位

部分分包商在承揽工程时都会展示强的企业资质、施工业绩、人员资质,但在工程承揽下来之后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却没有履行承诺,一般现场都没有派技术员、质检员,现场施工全凭班组作业人员的施工经验来施工,但大部分施工作业班组的人员的经验都不足,导致现场施工质量得不到提高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返工的次数,造成施工进度滞后,增大施工成本。大部分的分包商都没有意识到技术员、质检员的重要性,只注重表面的人力成本。一个好的技术员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为作业班组提供技术支持,为作业班组能理解设计意图按设计要求施工提供技术服务有利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一个好的质检员能在施工作业班组施工过程中检查出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既节约了施工成本也减少了返工的几率促进了施工进度的推进。

因此,在选择分包商的时候需要严把分包商单位资质、业绩、人员资质的审核,并监督分包商的技术、质检岗位人员落实到位。对关键岗位人员未落实到位的分包商不予与开工。

3.要求分包商建立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作为施工参与方,分包商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此管理体系应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分包商现场施工应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严格管理。

3.1 分包商应按照合同附件质量控制要求编写《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及检验和试验计划(ITP)》等方案,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及其组织机构,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

3.2 分包商应编写质量培训计划,定期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将收集的质量案例、质量检查总结等进行整理组织施工人员学习;

3.3 分包商应在各专业开工前编写技术交底并经总包单位审核,审核合格后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细化、简单、通俗易懂且涵盖安全风险识别及分析,交底应覆盖本专业所有的施工人员;

3.4 分包商应建立“三检”制度、周质量检查制度、月质量检查制度和月质量问题及检查总结会议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质量检查,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不足、质量问题进行进行整改和纠正,努力提高施工质量;

3.5 分包商应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正确看待传统管理和质量体系运行的差异,不能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作为负担,而是将其融入到日常质量管理的工作中去。

4.加强分包商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和质量记录的审核工作

作为总包方,应加强对分包商工程实例质量按照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处理出来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除按照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外,总包单位技术员、质检员应参与各工序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确保按图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在以往的项目中常存在施工质量记录(原始记录、交工资料)没有与施工进度同步,造成到交竣工时需要大面积补资料,造成资料收集困难、资料签字困难乃至资料失真,导致工程竣工后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交出去。作为总包单位应指导分包商做好各种记录,通过加强检查、审核,保证分包商的各种质量记录与施工同步,检查资料内容的准确性,这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工序间的质量控制有很大帮助,对后期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顺利交接竣工资料起到关键作用。

5.增强分包商成品、半成品的防护意识

在以往施工项目中存在分包商成品、半成品防护意识差的现象,大部分分包商在施工中随意施工野蛮施工造成的成品、半成品的破坏比较严重。成品、半成品的破坏造成了经济损失及工期损失。尤其是损坏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再次采购周期长,从而严重影响施工各个节点的按期完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往项目针对造成成品、半成品破坏的分包商给予处罚,而分包商接到处罚未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成品、半成品破坏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作为总包方应针对成品、半成品破坏的现象,对造成此现象的分包商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停工整顿:要求该分包商所有人员到破坏现场进行观看,强调成品、半成品破坏造成的严重影响,讲解返工造成的经济损失,让每名施工人员意识到成品、半成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停工整顿、参观学习,使分包商所有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成品、半成品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同时也避免因给予队伍进行经济处罚而造成逆反心理。

6.要求各分包商做好技术资料的管理

技术质量资料是现场施工的依据,也是现场施工的见证。因此管理好现场的技术质量资料尤为重要。因此,分包商应按下面要求做好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6.1 各分包商必须配齐本专业最新(或设计及相关方指定)版本的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标准图集,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有据可查;负责具体施工的管理人员每日填写施工日记,记录当天施工的详细情况及存在问题;

6.2 各分包商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图纸的发放,作废图纸回收及销毁工作,保证施工作业人员手中使用的图纸为最新有效版本,及时将施工图纸审查记录变更内容、设计变更等移植到施工图纸上;

6.3 各分包商必须设置技术员,技术员负责施工质量记录、交工资料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施工进度与原始记录、交工资料同步,负责存档资料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必须设置资料员,资料员负责保证现场施工进度,保证各种质量记录齐全保存完好,及时做好交工资料的组卷工作;

6.4 对于需要办理隐蔽验收、停点检查等重要工序分包商应在工序前完成并自检合格后,书面报总包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并及时做好会签和质量确认记录。

7.总包单位、分包商应建立质量管理基金和奖惩制度

总包单位、分包商应设立质量管理基金,该基金用于质量管理宣传工作和质量评比活动,按照项目开工前编制的奖惩制度进行考核,对施工中进场存在的质量问题的个人、分包商给予处罚,针对重视施工质量、工作积极性高的个人及分包商给予奖励。

以上分别是对分包商的管理、控制和分包商应进行的内部质量管理和控制活动,希望从两个方面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总之,对分包商施工质量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每一步的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只有如此,才能强化分包商合作队伍的管理,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文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贯彻落实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等行业规范和文件的实施,施工企业也成立了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措施:制定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开展日常质量培训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开展日常质量监督检查,督促质量隐患的整改;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等。总体上质量制度较健全,质量监督得到了加强,各类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由于交通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在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其中包括:不规范的项目经营模式给质量管理带来隐患;质量责任得不到有效落实;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品牌质量意识不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不严;分包单位质量履约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下面就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2.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不规范的项目经营模式给质量管理带来隐患

目前交通工程施工企业的承揽项目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企业直营模式,指的是由企业承揽项目、采购主辅材料、组织劳务队伍、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完成施工项目;二是项目承包模式,指的是企业承揽项目后,将项目承包给内部或外部的“项目老板”,自身只完成价值链上利润最丰厚的环节,或者需要核心竞争力的环节;三是联营挂靠模式,企业不是承揽和实施项目的主体,项目老板以公司名义承揽项目和完成施工,向企业缴纳管理费。而项目管理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企业派出主要管理人员全程管理,加上劳务分包队伍具体操作;二是企业只收管理费,切块分包给分包商。上述的项目承包模式、联营挂靠模式、切块分包模式都存在不符合法律相关规定的行为,这些“项目老板”为了个人利益,往往采用低价中标,然后再层层分包或转包,实际用到项目的资金大大减少,最后只能采用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标准等牺牲工程质量的手段,这样就会直接危及到工程质量,同时企业的信誉也受到极大的损害。

2.2质量责任得不到有效落实

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有制定质量管理责任制,都会明确每个岗位的质量责任。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因为职责不清、监管不严、责任追究力度不强等因素,造成了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忽略了个人责任,这是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2.3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企业的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偏向于经验型管理,过于强调以往的经验,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建立本企业的质量标准,没有建立质量分级领导体系、分级监管体系和分级责任体系,从而无法实现质量监督管理全覆盖,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质量风险。

2.4品牌质量意识不强

当前施工企业都以效益和项目履约作为首要目标,除非业主方有特殊要求,一般都不会把创优质工程、创品牌作为主要目标,只满足于项目按合同履约的最低要求,而无创精品的意识。另外,企业未建立健全创优激励机制,参建方相关人员缺乏创优质工程、创品牌的热情,品牌质量意识不强,导致企业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够。

2.5施工过程控制不严和质量监管不力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非常重要环节。然而,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因人力资源紧张,未配足技术人员和质量人员,现场施工关键工序无人旁站,未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不能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另外,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时间、节约成本,未严格执行施组和方案的技术要求,采用简化施工工序或节省材料等措施,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6分包单位质量履约执行力度不强

自项目法实施以来,分包商超资质、超额度承包业务现象很多,虽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以及配备质量、技术等管理人员要求,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对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执行不到位,配备的质量、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与合同要求不符,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给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3.完善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策略

3.1规范工程项目经营模式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项目的分包组织模式进行规范,明确要求各在建项目对主体结构采用劳务分包为主,从项目策划及采购过程加以规范,加强对分包采购行为的检查和督促,逐步杜绝大分包/切块分包现象的存在,从源头上切断不规范的经营模式给工程质量带来的风险。

3.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全员质量责任

目前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三层级管理(公司—子公司—项目部),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分级领导体系、分级监管体系和分级责任体系。要按规定设置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足额配备专业齐备的合格专职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分解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质量责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以系统的观点,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梳理、修订、整合、完善各项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逐步建立起以规章制度为主体,各项标准为支撑,适合本企业的质量制度体系。另外,应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全面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质量指标的考核权重,完善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大质量事故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3.3以质量创优为先导,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在交通工程系统里,每年国家的相关协会都会开展“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省部级”等奖项的评审,获得优质工程奖对提升企业的质量品牌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通过建立健全创优激励机制,明确创优目标,完善创优计划,做好创优策划,积极申报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奖项。同时,加大创优工作在质量管理考核中的权重,设置创优考核定量指标,细化目标和责任分解,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工程实体质量的“内实外美”,带动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3.4加强过程控制,提高现场质量管控水平

做好工程前期的质量策划。在前期的策划中要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关键工序的风险点,设置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技术方案的编制和交底。施工组织设计要具备、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包含创优计划、质量控制点及关键点、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做好关键工序的卡控。关键工序施工时要配备足额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质量人员,确保现场有人监管,要严把工程核验关,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追究相关分项工程、工序或检验批验收签字的人员责任,促进质量责任的落实。3.5切实加强分包商管理严把准入关,加强对分包商的资质审查工作,引入履约能力强、市场信誉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分包商;对分包商的履约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履约能力不足或不能诚信履约的分包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分包合同上增加对质量控制的附加条款或附件,加大质量评价权重,并加大对“分包工程款的支付必须有质检员签认”的检查力度;加强企业质量文化的宣传,持续推进质量文化向分包商延伸、渗透的工作,提高分包商作业人员的素质;企业不断培育和发掘新的分包商,提升分包商的竞争意识;结合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具体要求,鼓励与企业长期合作、诚信度高的分包商自行注册公司,取得相应资质,为后续继续合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4.结束语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文3

1、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相关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参与的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工作内容,确保技术质量工作扎实有效的真正落到实处。在尊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全面做好质量工作。

2、建立质量责任制,对该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要求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认真熟习图纸并编制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将责任划分到人,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负责。若发生质量问题,项目负责人承担连带责任并按我公司相关制度处罚。

3、坚决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施工。决不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决不偷工减料,严格按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4、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及合同约定,对所有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等进行检试验。未经检试验或检试验不合格的决不使用,若做不到甘愿受罚。5、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自检),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

6、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资料,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见证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

7、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技术质量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允许上岗作业。

8加强对分包单位施工质量的管理,坚持总包管分包.分包对总包负则的原则。分包单位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纳入总包质量管理体糸中,并对其实施管理职能。若分包单位发生质量问题总包单位负总责,并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9、依法履行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义务(质量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以上是我单位对该工程质量做出的郑重承诺,若工程验收时我方达不到承诺的优良标准,我方愿接受工程造价的5%作为惩罚。若发生严重质量问题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甘愿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并无条件自动撤出施工现场。

承诺单位(公章):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首先我先简要说下实践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有哪些:1、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分包单位质量意识淡薄;施工作业人员素质不高;劳务分包老板没良心(明确要求工人偷工减料等);监理单位容易放水;甲方监管不严等等。

其次,就以上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几点看法,不一定很全面,由于工作时间不长难免会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使用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个我想大家都比较清楚,具体可分:

1、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总承包单位)

从项目三方管理来说总包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期间工程质量的主要参与者和决定着。也就是

说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验等都将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质量就成为最为重要的控制方面。

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和高效并执行到位的质量管理制度,我想质量管理的责任和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不是空谈。至于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每个单位有各自的实际情况,这里我想说一个问题:作为领导不能独断专行,要明白责、权、位的统一才是管理要点。不能让下面的员工仅仅只承担责任而没有真正权利,如对于使用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员工可以一票否决,而不是领导说可以就可以。

2、分包单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现在总承包施工单位基本上都会将工程分包,不管是专业工程的分包还是劳务分包都且成为

分包单位,按工程质量三检制的规定,首先是分包单位的自检,再是总包单位的检查,最后才是监理的验收检查。但有些分包单位质量意识淡薄甚至没有,干工作的时候不严格要求,干完了直接报验,如果遇到不检查的总包单位,再报到监理单位,如果遇上个不懂或不负责任的监理蒙混过关,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专业分包单位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质量及其他方面的管理,做到尽职尽责,干出水平,干出形象。

3、施工作业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人员是工程项目实际操作者和实施者,不管多完善的制度和要求最终要靠他们去实际完成。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工人自认为实践经验丰富,只按自己的想法做。可就是他们所谓的经验有时候(现在来看是大多数时候)却都是不正确或者说不合理的。再者就是他们的老板或者带班的意思和指令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有时候甚至出现总包要求分包,分包却管理不了现场带班的,因为带班受他老板管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对作业工人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岗位一定要严格检查其上岗证件。

4、甲方和监理的原因

甲方作为工程项目的业主,其可能自身注重的是成本和进度,认为质量和安全有监理单位管理。从而也就忽视和忽略和自身在质量方面的管理,殊不知质量却是其工程项目收回成本和盈利的基石,所以甲方在加强质量管理和投入方面有待加强。

监理单位是业主聘请来协助自己管理项目的,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素质暂且不说,监理的职业道德也暂且不论,就一点监理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工地确保质量。所以报验时不良质量的人为操作就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无乱怎么严格要求,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多多少少的质量问题还是会出现和发生,现就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总体谈几点:

第一,从原材料进场开始就严格把关,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可以成立材料验收小组(5人左右即可),所以报验材料都需经过验收合格并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至于材料报验需要哪些资料、企业资质和样品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重要的是重在执行和落实。

第二,组织工程项目现场的质量检查制度(每周一次),对于本次发现的质量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和处理,不然将采取后续措施,1、2、3等等。

第三,三方单位成立质量事故处理小组,对于发生和发现的质量事故问题,小组最终拿出解决处理方案(当然可征求专家的意见),对于确定的方案就要落实到位。

第四,甲方或总包单位对于分包单位的奖惩制度,如半年内没有出现和发生质量问题的奖励,出现的惩罚自不必说。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工程建设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干好工作,无论是哪个单位的、负责什么工作。请记住: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小了,你和你的亲朋好友总要住别人盖的房子吧,所以你怎么要求别人,首先自己就怎么去做。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国内目前的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我想我们无颜面对,任重而道远!

界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对NH4+-N的去除很不稳定,而在SBR的出水中NH4+-N含量非常低,去除率达95%以上。因此,SBR是去除NH4+-N主要途径。图3(c)表明,SBR出水NO3--N和NO2--N含量较低,没有出现NO2--N积累的现象,说明系统在此运行工况下,条件控制较好,反硝化进行顺利,能够实现高效脱氮。

2.2.3 SBR运行周期内氮形式的变化

是SBR在一个运行周期内NH4+-N,NO3--N和NO2--N的变化情况,每隔1h测定1次。在缺氧搅拌期,NO3--N浓度下降迅速,第7~8h时反硝化速率达到最大,这是由于曝气结束后残余的氧气已经消耗殆尽,系统内部形成了合适的缺氧环境。

随着搅拌的进行,反硝化速率减小。经测定,第9h时的CODcr仅为78.2mg/L。根据传统的脱氮理论,实现完全反硝化的理论C/N比值为2.86kgCOD・(kg・N)-1,而此时的C/N仅为1.95。因此,造成这一阶段反硝化速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碳源的不足,这也可以从静置的2h内反硝化速率很低得到证实。

2.3 去TP效果分析

SBR反应器中生物除磷是由于活性污泥超量吸磷,聚磷菌在处于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时,能够以高出普通活性污泥3~7倍的水平摄取磷。对生物除磷来说,除磷效果与排放的污泥量直接相关。所以在组合工艺中及时排除老化污泥的同时,还要兼顾硝化菌世代周期长的特点。本研究控制SVI(污泥容积指数)为65,SBR污泥龄约为23d。同时,AF出水中大量易于降解的碳源保证了反硝化和生物除磷的同时发生。系统运行稳定后,对磷的去除效率可达70%以上。

3 结语

AF+SBR组合工艺不仅对CODcr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同时也能实现对氮的高效脱除,AF出水中大量易于降解的碳源保证了反硝化和生物除磷的同时发生。SBR系统在运行工况下,条件控制较好,反硝化进行顺利,能够实现高效脱氮,使出水凯氏氮优于农田灌溉标准。运行过程中pH稳定在6~8,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出水也较稳定,该系统具有较高的CODcr去除率,在AF反应器中的厌氧菌逐渐适应了废水环境,厌氧菌生长良好,同时还为反硝菌及聚磷菌提供了易于利用的碳源。

参考文献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工作难度较大,致使质量事故仍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地方连续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近年来,水利工程迎来了投资高峰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尤其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工程、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为保障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和形势的持续稳定,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管理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列出质量管理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一)、施工前质量管理:

掌握和熟悉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对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 进行审核、质检和验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工之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对承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二)、 施工过程中管理:

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管理体系, 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管理图表。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三)、施工后的质量管理:

审核竣工资料,包括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一)、费用较紧:

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小,而且一部分资金由地方筹资,费用比较紧张,致使施工设备、试验设备陈旧,且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检测手段,更多的依赖于经验与个人判断。

(二)、 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包与“隐性转包”:

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管理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中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型工程普遍的多,但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这使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管理措施难以穿透层层错综复杂的领导关系,达到第一线工作面发挥作用。

(三)、赶工期

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为图省事在混凝土水平施工缝面不设键槽,结果在灌浆或蓄水时,沿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三、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程施工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完善,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到位。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分包施工部分质量控制重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分项质量控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另外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二)、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三)、加强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

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场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建筑材料报验单》,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的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原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尤其是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比较大的诸如水泥、外加剂、防水材料、土工织物材料等,更应严格控制。

对于某些当地材料及现场配制的制品,要求承包单位事先进行试验,达到要求方准施工。为了使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良好和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现场控制工作,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检查、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查、特殊设备安全运行的审核以及大型临时设备的检查等。

(四)、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①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②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③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④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⑤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⑥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⑦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⑧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五)、加强技术培训,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实施:

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招聘过程中要注重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的考核。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在岗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工程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培养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降低工程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袁晓红;王君;谭玉伟;;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张明轩;;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郑贺秋;;浅谈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年05期

分包单位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重要性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管理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列出质量管理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1.施工前质量管理:掌握和熟悉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对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审核、质检和验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工之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对承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2.施工过程中管理: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管理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管理图表。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3.施工后的质量管理:审核竣工资料,包括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1.费用较紧。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小,而且一部分资金由地方筹资,费用比较紧张,致使施工设备、试验设备陈旧,且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检测手段,更多的依赖于经验与个人判断。

2.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包与“隐性转包”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管理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中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型工程普遍的多,但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这使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管理措施难以穿透层层错综复杂的领导关系,达到第一线工作面发挥作用。

3.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为图省事在混凝土水平施工缝面不设键槽,结果在灌浆或蓄水时,沿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三、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程施工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完善,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到位。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分包施工部分质量控制重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分项质量控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另外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加强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场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建筑材料报验单》,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的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原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尤其是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比较大的诸如水泥、外加剂、防水材料、土工织物材料等,更应严格控制。对于某些当地材料及现场配制的制品,要求承包单位事先进行试验,达到要求方准施工。为了使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良好和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现场控制工作,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检查、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查、特殊设备安全运行的审核以及大型临时设备的检查等。

4.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①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②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③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④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⑤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⑥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⑦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⑧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四、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也不例外。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沈伊荣.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休系[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