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校 新制度 资产 问题 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不相适应,其依存的经济条件发生了路径转移,无法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内容的需求。《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的出台顺应了形势的发展,从财务管理体制、收入管理、资产管理、支出管理、结转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其中固定资产的改革尤为突出。但现行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给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带来一定的困境。为贯彻实施新会计制度,充分体现新会计制度的创新性与制度优势,笔者结合福建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平稳地实施新会计制度提供参考。
一、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提出的新要求
(一)核算计量基础的改变要求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高校会计制度计量基础由收付实现制改为部分权责发生制,这种变革改变了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的状况,如收付实现制计量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增。而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固定资产,学校需要确保固定资产的及时入账,从而为资产损耗费用的计提提供真实、完整的固定资产信息。
(二)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缩小要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核算单价的提高(单价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1 500元以上),以及将达不到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但数额较大的列为“存货”的规定,简化了旧会计制度对小额固定资产的数量、品种、金额等核算范围,改变了固定资产小而全的核算局面,使固定资产的核算更为合理化。据统计,福建省属高校平均每所将因此而减少约四十多万元的小额资产的核算,显然,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变化,使高校职能部门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将管理重心转移至高、精、尖等方面的资产上,重点加强资产的管理。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求合理确定折旧年限
新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实行虚提折旧制度,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价值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的部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现状。这就需要高校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合理预计,为资产的折旧核算提供依据,使固定资产在纵向、横向方面都具有可比性。
(四)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各部门具有协作性
高校固定资产一般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此项工作涉及到全校各个单位部门,属于综合性的动态资产管理,各个单位部门之间既要分工,又需紧密协作,为国资管理部门实时提供固定资产增减数据,共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现状与困境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一些现行做法,与新会计制度存在偏差,势必给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境。
(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核算
新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发生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而延长其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更新改造后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及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重新计算折旧额”。此规定明确地说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需要重新调整原固定资产价值。但据笔者对福建省属、市属部分高校调查发现,高校财务“大账”的改扩建、修缮等项目工程的核算方式,以及确认为资本性支出的标准,各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高校财务“大账”的改扩建、修缮等项目工程确认为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基本上是以项目工程金额大小为划分依据,原制度中是通过“修购基金”、“维修费”、“固定资产”进行归集核算。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为例,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成本费用是通过“固定资产”科目归集核算,工程验收决算审计后,差额部分再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实际上,高校的这种核算做法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改造项目工程运作情况掌握不到位、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性质的理解不到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所确认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完整、核算不规范,不利于教育成本的核算,主管部门、信息使用者从中并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进行决策。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改造后固定资产的价值与折旧年限,显然不真实、不准确。实施高校新会计制度时,还是存在改扩建、修缮工程项目界定为固定资产标准的困境。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与折旧年限
高校固定资产按服务性质,可划分为教学类固定资产、科研类固定资产,两类固定资产目前是按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目录》中的十六类进行核算,增加“固定资产――明细类”科目。教学类固定资产的购置一般按预算、按专项核算,科研类固定资产由项目负责人按预算、按项目进行核算。随着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跨学院、跨部门、跨学科类的经费构成日益复杂,教学类固定资产与科研类固定资产的项目核算也日益复杂化,各项目的不同管理,使得从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随意性大,重复性多。另外,由于科研项目经费拨款的滞后性,存在一些项目负责人从其他项目经费暂时支付科研经费的情况。而一旦使用其他项目经费支付资产购置成本,就涉及到项目调账等问题,这对于科研经费数量大、项目繁多的高校来说,无形中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教学类固定资产因有专项预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计提较为容易,至于科研类固定资产,不仅要按项目经费核算,还要考虑在资产使用年限和项目结题期限之间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困境,两者之间权衡的结果,将影响项目经费绩效的合理评价。
(三)固定资产账面与实物的相符性
固定资产账面与实物入账时间不及时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国资管理部门负责实物形态的价值,财务部门负责资金形态的价值,不同形态的价值分离表现为资产验收入库与款项支付上,两者存在时间差,且入账时间差异性较大,这造成了实物保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账、物不相符。以建筑类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为例,建筑类固定资产的基建、修缮项目工程常因质量、工序等争议性问题,很难按正常程序验收决算,而这又是关系到学校在建工程能否转增固定资产价值的关键,也是目前造成建筑类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的主要方面。学校仪器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设备,基本上有半年至一年,甚至更长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无质量问题才予以办理入库支付款项手续。由此,实物与财务资产账面确认的差别显然太大,影响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数据信息的相符。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给新会计制度实施所带来的困境包括:实物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仪器设备使用年限虚增;仪器设备实际报废年限已到,而资产账面折旧还未提足,从而虚增仪器设备价值。
(四)固定资产管理与配置的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管理与配置两方面的内容,管理内容的重点略有不同又相互关联,其紧密配合程度关系着资产管理的效率。从高校各院系购置固定资产来看,固定资产购置与预算脱节,超预算的多,选择国外生产的多,价格昂贵,而且固定资产的配置效率也低。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来看,国资管理处是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而资产使用部门为学校各院系,国资管理处对资产使用部门仅在业务上进行指导,相互间的管理协作性差。由于高校资产种类多、任务重,管理难度加大,并且各院系、各部门缺乏专职资产管理员,多数是由实验员、报账经办员兼职管理。这些人员专业知识薄弱,缺乏后期继续培训,很难确保兼职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管理资产,容易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资产部门信息及沟通的不对等。此外,国资管理处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具体细则并未进一步明晰,在资产业务方面传达不到位,致使学校资产管理和配置效率低下。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要求资产使用部门每月提供完整的固定资产数据,但资产使用部门管理与配置的不合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效率低。
三、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
为使新会计制度有效实施,需要改变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做法,制订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配套文件,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内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高校固定资产在新旧会计制度转型时期的平稳施行。
(一)将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确认为资产,规范核算标准
1.确认资本性与费用性支出的范围及核算处理。基建项目工程按是否立项,划分为经发展规划处立项批准的新建、扩建工程等,未经立项属学校自筹的临时性改扩建、改良、修缮工程等。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多数属于非立项项目,区分此类项目工程是资本性支出还是费用性支出的做法,首先,高校要以国资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为重点,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资产管理要求,考虑本校的实际做法,制订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文件。如果改扩建、修缮工程由学院、校级招投标小组进行招投标及验收,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原固定资产的使用功能、年限,同时达到固定资产核算标准条件的,确认为资本性支出。其次,核算过程由“在建工程”归集工程成本费用,竣工验收决算后,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最后,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使用功能,且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直接从“维修费”科目核算。
2.加强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的管理。结合基建项目工程特点,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实行分项目专项管理,专岗负责,明晰基建项目工程的每项成本费用,如签约施工合同公司情况、工程施工备料款、工程进度款等具体性费用支出,为国资管理处提供改造工程所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的信息资料,在竣工决算审计后,国资管理处对手续完备的改扩建、修缮工程项目据以调整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折旧年限。
在高校新会计制度实施时,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未立项的基建项目工程正在建或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项目工程,且已在学校财务“大账”中形成一部分固定资产,根据其项目和数额调整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项目工程后续费用由“在建工程”账户归集核算。
(二)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将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每类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由资产评估部门认定,作为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依据,并且“累计折旧”科目分类别、分项目进行核算。教学类固定资产的资产损耗可以列入年度预算中进行核算,而科研类固定资产由于项目结题需求,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实际使用年限比项目结题期更长时,考虑配比性原则,按项目结题期限计提折旧。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由国资部门建立资产领用、调剂制度,由科研部门建立科研资产共享平台。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及时传递项目结题信息,便于国资管理部门跟踪管理,随时更新资产共享平台。信息共享使资产的使用情况也能及时反馈给科研部门,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综合评价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另外,科研类固定资产在科研任务结束后,仍能使用的,也可通过资产共享平台继续发挥资产使用价值,并收取适当的租金,理顺学校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利益分成关系,作为固定资产更新发展金,促进闲置资产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
由于科研研究需要,先行购置的仪器设备所计提折旧的费用,待项目经费下拨时,科研部门在项目负责人的项目任务书批准后,一并进行调整。同时涉及资产项目的调整还需要向国资管理部门备案,以便国资管理部门作为调整资产折旧项目的依据。
(三)固定资产暂按估计价入账,确保实物与账面相符
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基建、修缮项目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交付手续的,资产所有权实质上已归学校所有,暂按估计价入账,待竣工决算确定价值后予以调整。仪器设备采购时,经过国资部门,或学院、部门招投标的,一般仪器设备购置手续齐全,限期内办理报账手续,否则,固定资产入库单要重新登记。至于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一旦到达现场,初步验收无误后,按中标金额暂时予以入库登记,待试用期结束后,再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固定资产的及时入账实现了账面与实物的基本同步,为及时计提折旧、适时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损耗、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动态情况,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数据。
(四)明晰相关管理职责与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1.实行五级管理体制,明晰管理职责。固定资产管理重点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做好固定资产购置预算,依据预算计划有序、均衡地购置资产,由国资管理部门,协调资产共享平台,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同时学校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按照“校级领导,国资管理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资产部门、资产管理员”五个层次进行管理,即国资管理部门为一级管理机构,主要从宏观层面上指导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资金形态的价值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指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归属本部门管理的资产,如基建处管理土地、工程竣工等,知识产权处管理无形资产,校办企业管理经营性资产等。五级管理相对于普通院校来说,组织框架中间环节少,机制上职责分明,实现了资产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双赢管理过程。
2.推进制度更新与执行。国资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推进政策、制度的更新与执行,减少中间层次的传递,最大限度地将上面的决策向资产管理员传达,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提高知识传递频率,扩大资产管理知识面,统一管理方式,加强协作程度,让资产管理员拥有一定的自,使之具有弹,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实现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有助于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兵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9).
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范文2
为了加强做好在测绘中成果质量的管理工作,确保我所测绘成果产品质量符合各项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政治、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掌握和了解各项测量规范和技术规程,精通各项测绘手段,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严格遵守测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不超越本单位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测绘活动,不转、发包测绘项目,严格按时对资格证书进行年检,对年检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和完善。
(四)强化质检工作,建立产品质量审查制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岗位谁负责,质检员全程负责的双重管理办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必须即时查找原因,及时解决。
(五)严格工作程序,接受委托后,组成测量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拟定测绘方案,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外业生产,内业成果出来后,由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后,提交给质检人员进行质量检验,确定成果符合要求,方可交付用户,最后移交资料室整理归档。以上程序,缺一不可,必须严格遵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六)加强测绘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费,不得擅自提价和压价,扰乱测绘市场,从而影响测绘成果质量。
二、生产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职责
1、 分管生产的副所长任本单位生产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负责生产作业过程的管理,实施监控。
2 、作业组负责对测绘项目的生产和提供服务,必须按测绘规范操作,对各项生产和服务提供实施有效控制。
3 、质检小组负责最终检查和不合格品的控制。
(二 ) 测绘工作程序
1 、受理测绘业务
2 、派件
由生产负责人派件给作业小组,下达项目管理表或技术设计书。
3 接件
作业组长接件,并按项目管理表或技术设计书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服务。
4 、测绘作业
测绘工作人员按测绘规范和公司制定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测绘作业;由作业组长组织实地踏勘;根据项目管理表或技术设计书要求,组织作业,并填写相应的作业记,作业组长进行测绘成果核对(自查);
5 、作业组自查后由作业组之间互检。
测绘项目成果由测绘作业组之间互检后提交给质检检查小组。
6 、质检小组负责测绘成果的最终检查。
7 、编制技术总结。
8 、收费。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费
9 、归档
办公室及档案室对测绘成果进行整理,归档保存。
三、测绘质量奖惩管理
(一)、 奖励
1、按时或提前完成项目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经济目标(指标),按年度经济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计奖。
2、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提供信息情报,新技术应用,改革创新等,并在定期内有显著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改进,均视效益情况给予奖励。
3、获得顾客好评或获奖的,给予奖励。
4、一贯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勤业敬业出全勤,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的,给予奖励。
5、其他对单位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惩罚
1、未能及时完成项目任务或年度经济目标(指标),按年度经济责任制有关规定扣奖或经济处罚。
2、因人为因素引起工作偏差,造成单位经济赔偿损失的,直接责任人承担赔偿总额的10%-20%处罚。无正当理由使工程明显推迟完成,扣除应得补贴的20%-30%。
3、玩忽职守,违章作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和损失程度,分别给予警告、降级、撤职,直到开除处分,并予经济罚款。
4、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分配和指挥或借故无理取闹,影响生产、工作的,初者批评教育,重者予以经济罚款并行政处分。
(三)、考核
1、每个月进行定期考核,年终汇总考核。
2、考核结果公示一周,由办公室收集反馈意见。
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范文3
测绘管理与法规课程是近年来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新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测绘法律法规,设计并组织测绘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工程监理工作,为测绘工程项目的依法顺利实施打下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的有关内容。整个课程涉及到多门测绘专业相关课程,知识点与背诵记忆的内容繁多、综合性很强。此外,该课程在各高校间还没有统一认可的教材,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单一的以授课方式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师生互动环节被弱化,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个体与创新性,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
2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置
测绘管理与法规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或选修课,分为测绘法律法规、测绘项目与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3大部分。一般安排在第5或6学期开设,学分为2分,总学时为32课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测绘行业基本的法律和法规知识,进一步保证测绘成果质量,为他们将来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依法从事测绘作业、测绘项目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等各项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自2011年实施注册测绘师考试制度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在其3个考试科目中,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要求考生掌握测绘基本法律法规知识,会运用测绘法律法规,规范测绘行为,加强测绘行业管理,解决测绘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注册测绘师制度的建立对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参照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突出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生产管理的内容,安排少量课时的测绘监理的内容。测绘法律法规篇章应重点讲述测绘资质资格、测绘项目管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基础测绘、测绘成果管理;测绘项目管理篇章重点放在测绘项目技术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这3大方面;测绘工程监理篇章只需2个课时介绍测绘监理的组织与协调、三大控制和两大管理的内容。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以认知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法主要目的在于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们知识,而对《测绘管理与法规》课程而言,往往因为知识点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少,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法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走神、精力分散,甚至瞌睡、旷课等现象发生。因此,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引入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增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1 测绘案例教学法
测绘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的教学情境,向学生们展示测绘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在自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较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平时要多接触测绘实际工作,注意积累相关的测绘案例和问题。可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历年测绘违法典型案例,总结并设计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测绘法规或测绘管理案例。首先,教师简要地讲述测绘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案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最后指出测绘活动中设计到测绘法律法规或测绘活动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将提出的问题抛给全班同学。为了调动每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要求全体同学参与,小组讨论后再在组间进行探讨,进一步地去挖掘问题的实质,分析并提出一种或几种切合测绘实际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分析并解决测绘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项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我知识的不足,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去弥补知识漏洞,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如此,就会变被动的填鸭式知识传授为主动的自主学习,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师生之间更能体现出交流与合作的亲密关系。案例加小组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师生默契,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依据测绘管理与法规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独立、自觉地思考,以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其能力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直观设疑启发。例如:在讲到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在测绘资质管理中的职责时,作为最高级别的测绘管理机构,自然拥有制定测绘法律法规、规定测绘证书样式、查处重大测绘案件、负责全国甲级测绘资质的审查发证等职能;据此,可向学生提问省、市、县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学生们会根据各级机构的行政权力大小推测相应测绘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功能。一种方式是比较式启发法,在讲到相似概念或定义时,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相关知识点,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理解掌握新课程内容。例如:在讲到测绘项目和测绘市场管理制度这一章时,先介绍测绘项目的承包和投标,再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推测测绘项目的发包和招标的含义,最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概念定义。另一种方式是布置课前思考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在课下制订解决方案。上课时请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的思路,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完善。例如:在涉及投标程序这一节时,同学能在课下很快地搜集到测绘项目的投标程序步骤并能在课上流利叙述,但往往遗漏投标过程中的禁止事项,这通常由学生讨论或教师总结来完成。
3.3 随堂习题训练
该门课程内容范围广,不仅包括工程管理和监理的内容,而且又有测绘的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普通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原理等测绘专业课程,知识点繁多、记忆性及综合性强,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掌握。为此安排必要的随堂习题训练,可有效地加强同学们的记忆能力,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并能为期末考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各章节习题的题型参考注册测绘师考试的试卷,主要设置为单选题和多选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的记忆压力。每章节出20-40道选择题为宜,出题材料可参照注册测绘师考试试卷、各类教材和习题集,这些题目也为课程题库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在讲述完课程的要点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直接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这些习题而且让所有同学参与回答,问题的设置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多以中等和容易的题目提问处于中下等学习水平的学生,简单问题的解决可有效增强中下等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些学生成绩的提高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对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 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
现行的各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中,开设测绘法规、测绘项目管理或测绘工程监理课程的单位并不多,且这些课程又属于新兴课程,课程中法律与管理的文科性质内容又占据大部分的课时,实践内容极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和综合测绘能力的培养几乎为零。根据该课程特点,制订若干相关实践实验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测绘问题的能力。
4.1 测绘实践项目的提炼
虽然测绘法律法规的实验和实践内容较少,但是仍可从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挖掘出测绘合同书设计、测绘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编制、测绘生产内外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测绘工程项目技术总结书编写四项实验实践内容。对于测绘合同书的设计,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测绘合同样本,可让学生尝试编写1份1∶1000的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合同。合同内容要求包括测绘的范围、内容、执行标准、工程费用、甲乙方的义务与违约责任、完成工期等必备条目。对于测绘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而言,包括了工程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等不同项目的设计,只需选取一种工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即可,如选择编写的工程测量项目设计书需要包括任务概述与测区概况、引用标准与文件、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施工或线路测量等内容。对于测绘生产内外业安全管理制度,以测绘工程实验室为例,要求学生编写实验室测量仪器的安全保管制度。对于测绘技术总结,可结合上述已编写的测绘项目设计书,编写任务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测绘成果的质量说明与评价、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及其资料清单等内容。这些实践内容的训练联系并部分复习了以前所学的测绘专业课程的内容,切实锻炼了学生的测绘管理组织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未来从事高级测绘技术和管理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测绘法规竞赛的组织
仅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励竞争和敦促机制来消除学习该课程的乏味,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与主动性。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保持50分的期末考试、10分的上课考勤提问和20分的作业模式不变,剩余的20分期中考试进行稍微调整。将期中考试分解为测绘法规知识竞赛的初赛和决赛2部分,初赛即是全体学生参加分数为15分的期中考试,从初赛中择优选择6-8名同学参与分数为5分的决赛,把这6-8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设置抢答题、必答题和风险题3种题型,通过两组对决的形式决定优胜组,并从这2组同学中确定最佳选手。在现场互动环节,现场观看比赛的同学可以参与1次抢答机会并获得1分的奖励。最终,决赛以奖品和加分方式对同学们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参与决赛的同学可给予3-5分不等的分数奖励,为最佳选手和优胜组颁发获奖证书和获奖奖品。
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测绘质量;测绘成果;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P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247-01
1 前言
测绘成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在国家宏观决策、战略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应急保障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是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根本体现。提升测绘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的关键是进一步加强测绘成果管理和应用能力,拓宽基础测绘成果的服务领域和服务空间。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此方面建设,并且在不断加强支持力度对此方面进行完善,测绘单位内部也在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使测绘工程的相关人员能够充分重视起该方面,并不断进行完善和强化。
2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现状
(1)测绘成果分散,标准化低。当前土地测绘成果数据有多个测绘单位分别提供,数据提交成本较高,且由于缺乏可靠统一的结构化标准,测绘数据的基本信息比较杂乱,再加之测绘成果数据分散,导致管理麻烦,效率低下。(2)缺乏数据质量监管。由于测绘成果数据分散,数据中往往存在缺陷和错漏,良好的质量检查和缺陷上报制度是保障成果质量的必要措施和手段,目前在测绘成果管理流程中则恰恰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工作。(3)缺乏业务连贯性。测绘成果管理工作与地政审批、不动产登记发证等相关后续业务缺乏必要的衔接,导致大量重复工作,降低办事效率,也难以保证数据交换的准确性、稳定性。(4)数据利用率低,难以满足社会需要。面对复杂大量的测绘数据,缺乏必要的社会共享机制和手段,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国土测绘信息的需求[1]。
从以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在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中,重点要发挥信息化的高效、快捷、统一的特征和优势,加强质量监管,推广测绘成果的社会共享,保障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全市经济腾飞,满足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资料的广泛需求。
3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由上述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当前对于测绘业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仍急需完善,对高效高质量开展国土业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迫切,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测绘测绘成果质量管理体系,使其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也是我国测绘成果质量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2]。
(1)标准化和开放性。系统的标准化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管理系统要用软件工程的方法与原则来建立,以确保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数据规范与信息编码也要满足地方与行业的相关规范要求。同时,该管理系统还要具有开放性,预留相关数据与功能接口,以保证与后续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和功能的衔接。(2)信息准确可靠。测绘成果是各项应用的基础,应保证数据处理、编辑的精确性,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即数据应准确可靠,具有容错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保证测绘成果数据安全。测绘成果多具有保密性和安全需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用户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问题,使用同一用户管理加强对用户权限、资质的管理,使用现有先进技术进行用户登录验证;保证所有业务数据及测绘成果数据只在系统内流转,从技术上解决数据流出、非法数据使用等信息安全问题。(4)紧密结合当代地理信息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多源数据集成、更新、质量检查、编辑与处理、归档归类组织、利用、分析、统计等工作,能够有序、编辑管理与应用。
4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
4.1 增强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虽然有许多测绘单位,并且其中有很多单位也逐渐意识到测绘管理的重要性,但依然有些单位尚未意识到,因此今后应加强对测绘管理的宣传,以便于引起测绘单位领导者的注意和重视。只有领导充分认识该方面,其才会在该方面采取措施,才会将其视作测绘单位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才能够引起其他人员的重视。今后的测绘单位应尽量完善管理体系,并加强人员培训,同时加强市场调查,了解社会目前对测绘工程有哪些全新的要求,并向着该目标不断前行。
4.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其针对于任何与工程质量相关的部分,包括人员、制度、信息检测等多个方面。然而我国目前的测绘单位中,却很少有具渫晟浦柿抗芾硖逑档牟饣娴ノ弧R虼私窈蟛饣娴ノ挥υ本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如加强对文件的完善以及更新,做好现场记录工作保证质量,在测绘工程开始前、进行中已经完成后均要进行控制,若其中包含要求高的区域,或是需要应用复杂技术的区域,均应加大管理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刻上报,或及时进行处理[3]。
4.3 加强设备管理
测绘工程顾名思义其需要完成测量工作,并在此之后将其绘制成图,因此其所需要应用的设备种类较多,对很多设备的性能也有很多要求,因此今后测绘单位应注重对设备的管理,可以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更新、维护以及保养等工作,否则很容易使设备出现故障,也会加快设备老化的速度,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即有可能导致相关数据、信息的不准确性。另外,除了要维护设备外,也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测绘单位中很多设备如今已经难以满足测绘质量要求以及测绘工程发展趋势。
4.4 优化人才队伍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测绘工程师更是如此,测绘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需要相关人员拥有强大的责任心以及细心,以免在工作中因粗心大意造成信息失真等情况。另外,如今越来越多的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很多测绘相关人员对于新技术知之甚少,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今后测绘单位也应加强人员培训,在培训时不仅要提升测绘技能,也要对相关人员开展思想工作,使其工作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并且要鼓励测绘工程师不断丰富自己,积极对已有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实现创新。
4.5 重视验收过程
(1)测绘单位内部,在测绘单位完成测绘工程时,其必须在提交报告前进行自检,并且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2)业主方,当测绘单位将已成型的报告上交后,其也应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再一次的检测,避免出现因测绘单位粗心或故意为之而出现的质量问题,一旦发现不合乎规则者,则应立即与测绘单位联系,并要求其进行修改或返工,如此才能够使测绘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
4.6 完善管理制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测绘单位中虽然基本均会有带有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但却很少有专门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制定的制度,使得测绘工程质量长期难以提升。今后测绘单位可以尝试建立并完善专门的管理制度,针对管理质量以及人员等各个方面,使其能够形成全面的制度管理,在完善制度时也可以尝试将市场机制引入其中,市场机制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如在测绘过程中因某个人员的失误造成了损失,则应对该人员进行适当的处罚,而工作表现优异的人员则可以进行适当的表扬、奖金或提供晋升机会等,如此一来管理制度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5 结语
总之,研究关于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要加强测绘成果的质量管理以及系统控制。因此,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完善测绘法律法规、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强化测绘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加强对质量管理以及系统控制,从而促进我国测绘工程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利云.关于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的思考[J].新探索,2013(06):46-47.
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勘测;技术;管理;途径
近年来,国内土地勘测技术咨询行业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国外土地勘测技术咨询公司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土地勘测技术咨询公司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近阶段我们每位从事土地勘测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大家知道,我国土地勘测企业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大多采用原苏联的管理模式,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土地勘测企业不得不转变内部管理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不断总结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同时,逐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国内土地勘测技术咨询企业(公司)适应当前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开拓的良性循环的经营管理模式。所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使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不是某一方面的单项制度,而是涵盖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制度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土地勘测企业(公司)属国有企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内部改革和深化,尚未很好的理顺企业产权关系,政企关系,责权不明等,使得机构重叠,工作效率低,经济效营差,人员比例失调等。为此,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制度,这使企业与政府部门不在有行政隶属关系,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经验权,可依法经营,自我发展。而国有资产出资者及其他出资者均按持股比例享有股东权益,并以出资额的多少,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组织结构,根据效率、效益、优先的原则,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组成企业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应相互独立,责、权、利明确,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有效地行使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实行董事会聘任经理的经理负责制,统一负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权。而生产管理应采取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中心的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优势和功能。
(三)建立新的用工和分配制度,取消企业管理人员套用的政府行政级别和国家干部的身份,打破企业员工之间的身份界限,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合理选择的用工制度。企业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工资水平和内部分配方式,具体应体现多劳多得,趋向效益好,投入少且技术可靠的项目,使直接生产领域的分配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四)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我国已逐步建立开放、自由、平等竞争的土地勘测市场,打破区域割据,制止垄断和分割市场,要清理和废除阻碍市场发育的规章制度,制定招标和投标办法,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实行优质优价,加强资质管理,严禁无证承揽项目或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操作。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时间是不会很长的,同时也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与此相关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进步,与所拥有的人才是密不可分的。欲使土地勘测队伍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抓紧抓实勘测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包括基础学科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渗透,提高他们的知识才干,精简和优化土地勘测队伍,使其结构和布局更加趋向合理,通过工程实践,逐步总结完善以至实现综合性与专业性、技术型与管理型、技术层与劳务层的合理配置,达到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管理,既会生产又巧于经营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人才发展是战略性问题,因此,各土地勘测企业应做好积极准备,给予个人执业资格和注册工程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土地勘测队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全才”和“精才”,并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措施发挥这些人员的应有作用。另外还应做好所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学习培训,增强员工的整体技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勘测企业充满生机,带来持续发展和提高。
三、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支柱,只有结合企业本身的工作特点和现状完成并投入部分资金,进行科技创新,以促进技术进步,打造企业自身的科技品牌。由于国内企业的组织机构相对庞大,员工人数相对较多,加之国内建设市场的投资项目有限,各勘测企业所能承揽的项目相对吃紧,没有项目,就没有资金,没有资金就没有生存余地,所以为了争取到有限的土地勘测项目,保证员工的工资支付,往往就忽视了技术开发工作,此时更谈不上科技创新,这样日积月累就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不但不能提高,反而要有所下降,甚至老化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住建部部原勘察设计司的调研表明,一般的勘测企业投入的科技开发费用只占单位总收入的2~3%,相对好一点的单位也只有5%左右,而且只能用于一些小项目的技术革新,所以建议勘测单位投入的科技开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由5%提高到8%,这样有利于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引进,促进和提高土地勘测行业的科技进步。
四、完善和提高技术质量管理
目前,国内土地勘测企业的质量管理,大多建立健全了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ISO9000系列的认证,获得了认证证书,具备了与国际同行进行竞争的通行证,由此看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总的是较好的,但发展尚不平衡,极少数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惯标工作进行缓慢,这与市场竞争形势、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不相适应。国际质量体系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宗旨,突出持续改进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承担何种勘测项目,都要把顾客的满意放到第一位,用最少的工作量、最佳的资金,只要达到用户满意,进行优化勘测,使工程项目的勘测成果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是我们土地勘测企业一贯追求的目标。
五、加大设备投入,提高勘测成果的科技含量仪器设备
作为土地勘测企业的工具和手段,它们的先进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一个企业的发展要靠不断地设备投入,才能全面地改善各项技术指标,提高勘测成果的科技含量,才有发展后劲,这对企业的不断成长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仪器设备的更新不仅为了维护简单的再生产,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土地勘测的技术进步,提高技术素质,从而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也就有了企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从而使人才协调使用起来,就能使土地勘测企业在入世后立于不败之地,必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佼佼者,成为土地勘测行业的优胜者。
以上简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土地勘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仅仅谈了企业发展和注重的几个主要问题,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这都要我们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努力开创现代企业新局面,真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多出精品,多创佳绩,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土地勘测企业。
参考文献:
[1]卢冬梅.我国土地勘测管理工作研究概述[J].科学之友,2011(08).
[2]陆庆云.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1(18).
[3]邵雪亚,代欣芸,刘勇,杨朝现,李兵,孙小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7).
[4]陈阿绒.提高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
[5]魏卫华,徐巍.论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实践[J].门窗,2012(06).
[6]张宝科.基于Excel数据源在AutoCAD快速绘制测量导线控制网[J].江苏科技信息,2012(07).
[7]杜马丽.浅析施工测量中新型测绘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
[8]金芳芳,张菲,黄明宏.土地利用与管理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运用[J].今日科苑,2011(02).
[9]杨洁,杨飞,夏建明.浅谈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与动态数据处理过程[J].科技信息,2011(02).
[10]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11]周家斌,杨洁,赖焕忠.浅谈CASS9.0与GIS的接口方法[J].科技信息,2011(10).
[12]张宏群.基于组件式GIS的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
[13]刘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空分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
[14]屈红刚,潘懋,吕晓俭,刘学清,张永波,于春林.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7(03).
[15]王立阳.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建设[J].甘肃科技,2013(01).
[16]张雅珉.浅析建立健全与管理测绘产品质检体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
[17]秦燕.浅谈测绘企业资质的信息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02).
[18]莫映.关于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J].广东科技,2013(06).
[19]杨淑英.浅谈数字测绘成果的归档、保管、利用、安全保密[J].北京测绘,2013(02).
[20]图片报道[J].资源导刊,2012(10).
[21]赵胜清,刘雪俊.“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测绘,2010(02).
[22]石立山,张翼飞.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08).
[23]黄福奎.论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998(03).
[24]汪日新.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江西测绘,2007(03).
[25]韩世静,安钧鉴.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4).
[26]张译丰.信息化测绘及其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3).
[27]刘小龙.GPS、计算机在测绘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7(09).
[28]马韩烈辉.MATLAB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2).
[29]徐文荣,李红璇.GIS在铁路用地的应用与发展[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7(03).
[30]杜森,董晓媛,田洪军.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6(09).
[31]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2]杨兴叶.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
[33]田茂强,杨宝佳,方广贺,杨伟.土地开发整理前期地形图测绘调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
[34]龙汉庆,周国富,晏述波.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10).
[35]欧柳环.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探索[J].广东科技,2012(05).
[36]马丽丽.浅谈土地开发整理中测绘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37]陈庆春.现代GPS对土地测绘的控制与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
[38]张芳,李晓云.人均GDP和土地开发面积对商品住房销售面积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12(09).
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字】矿山开采测量工作 作用
中图分类号: 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矿山测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特点
矿山测量工作是矿山开采和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最低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以及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矿山测量工作作为矿山开采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贯穿于矿山资源的开采工作的始终,其为正常的开采工作提供安全生产依据,在均衡矿山开采方面起着重要的均衡作用,在工程质量及合理利用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在安全生产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矿山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测量仪器等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此外,矿山测量工作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测量工作不同的工作特点:首先,测量的工作条件复杂,矿山测量人员要在井下阴暗、潮湿、狭窄及行人和各种车辆都很难通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工作,工作环境特别艰苦。其次,测量对象也很复杂,测量人员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各种巷道,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点的埋设位置也随着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点在底板上,而有的点又在顶板上。再次,测量的精度也不同,由于井下客观条件的限制,图纸各处的精度均不一致,所以《煤矿测量规程》也对井下的测量精度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测量的程序也有不同。井下测量工作必须适应工程的具体进度来进行工作,所以一般情况下先从高级点起进行,对对低一级的导线进行测图,再对基本控制导线进行检查,最后在巷道贯通后形成闭合导线。所以针对矿山测量管理工作的特点,矿山测量工作必须严谨、细致。
二、我国矿山测量管理工作现状简析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我国矿业资源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尤其重视矿山的测量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客观的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测量管理中的工作疏忽,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大幅提高,电子经纬仪,全站型仪器,GPS接收机和多种地面或岩层移动变形仪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地面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的精度,为开发和安全开采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依然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矿山测量管理工作还不完善,矿山开采过程中事故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矿山开采管理工作,规范矿山生产,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强矿山测量的管理工作。从事矿山测量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测量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矿山测量管理必须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测绘系统、测量规范等,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在矿山测量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实行项目登记和成果汇交制度,测绘成果质量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测绘成果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后方可使用,中型矿山测量成果必须经省级以上专门测绘质检机构检验。目前各省也正在进一步加强矿山测量工作的监督管理,省国土资源厅也不定期的组织对矿山测量成果进行质量抽检,并公布抽检结果,对测量成果质量不合格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来进一步加强我国矿山测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力求将矿山开采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三、提高矿山测量工作的具体措施
矿山测量工作事关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全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统一协调各方,共同做好测量工作,以有序管理,安全生产。部门应该在每一次测量前做好充分的部署和协调工作,参与测量工作的计划制定以及密切检查测量人员的测量情况并进行实际的分析,按照法规检查已完成的测量工作的测量情况,合理对已开采的矿产资源进行管理,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在实际测量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测量图,及时有效地给予测量工作指导,避免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测量全面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测量行业的问责制,完善责任制度,通过严密具体有效的行业管理制度来提高矿山测量管理的有效实施。测量人员要想出色有效的完成测量任务,首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的测量技术,对形图测绘,各种定位系统,各种测量仪器,计算等都要达到专业的要求,懂得与测量有关的力学,地形,等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品质,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提高测量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这些都是一个专业合格的测量人员所必备的。
总之,矿山测量管理工作对工矿企业意义重大,关乎生命。为了更好的发挥测量工作在矿山开采中的“眼睛”的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支持和有力保障,需要矿山测量的每个企业,每个工作人员都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我国矿产资源和国民经济做出共同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强. 《远程测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马立功,宋文官,王伟.《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在矿山测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9):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