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造成本管理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造成本管理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项目型制造业;数字化项目制造;大规模定制
一、引言
当前中国项目型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主要得益于两大原因。一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已从2000年的36.2%提高到了47.6%,但是和国际平均65%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和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率差距更大,所以未来20年加快推进城镇化将成为项目型制造行业的主战场。其次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加大,2009年在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下建设规模达到了64.7万亿,比上年增长29.8%;而项目型制造业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仍会在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适应个性化需求、解决客户最终目标为导向的EPC模式(设计、采购、生产、建造、安装、维护、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项目型制造模式;项目制造是一种面向订单设计的生产制造模式。项目制造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其产品(如大型专用设备、飞机、船舶和坦克等)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项目制造具有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对资源计划、能力平衡、成本控制与交货期控制要求高等特点。
数字化项目型制造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项目管理思想为核心的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供应链、项目生产、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重点支持项目管理与业务的集成、支持多种及其混合的制造模式(如按单设计、按单组装、按单生产、预测生产、预投生产、项目关键件计划等),强化基于项目的计划排程和优化,强调项目驱动的采购和物料控制,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的管理和基于项目的成本控制。而国内项目制造业的数字化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十分显著,尚未走出传统工业的大量消耗资源老路。而传统ERP管理还无法支撑数字化制造需求。因此,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技术管理为核心、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客户管理为主线的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已成为支撑新型现代项目型制造业的转型最重要的手段。
二、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的全流程管理
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围绕整个项目制造的全程规划、执行、监管和控制,主要适合于合同制造和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型制造企业,同时在航空、国防、船舶和钢构也需要项目制造的全面解决方案。
首先是项目前期的客户需求管理,包括投标、商务和技术报价、项目可行性论证、客户订单管理;其次是技术设计管理,包括产品配置管理和两层工艺路线设计、工程变更管理和生产准备;第三是项目生产制造管理,包括项目网络进度控制、项目生产计划、外协管理、装配或部装的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第四是项目敏捷供应链管理,包括预采购计划、协同生产和供应计划、发运过程跟踪、项目质量追踪追溯;第五是项目的安装和交付,包括现场安装管理、现场调试管理、产品交付和售后维护服务支持。
因此, 数字化项目制造解决方案重点包括技术管
理(物料主文件ITEMDATA、物料清单BOM、工艺路线ROUTING、参数化产品配置管理、工程变更等)、敏捷询单、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能力需求计划CRP、车间作业控制SFC、支持流水线的重复式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产品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检验和试验、过程质量控制、质量的追踪和追溯)、能源管理、敏捷询单、样品管理及协同生产。
数字化项目制造特点决定了信息化解决方案还必须具备以下性能:①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解决方案的敏捷性是项目制造企业的主要竞争能力;②安全性,因为项目制造的产品是以装备、国防、航空航天为主的国家重点行业,因此在这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③可靠性要求高,对于大型复杂项目,数据量大、数据维护困难,与PDM或PLM系统集成是保证数据同步的及时性、一致性,准确性要求高,减少手工干预并减少错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④灵活性,项目制造企业的产品复杂,涉及的领域多,因此不可能由一个软件或一家软件提供商解决所有的项目制造问题,所以解决方案必须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可配置性、可操作性。
三、数字化项目制造的关键技术
虽然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我国项目制造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问题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外存在高度的依赖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粗放式的管理没有根本转变,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尚未走出传统工业化大量消耗资源的老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产业集中度低、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与传统装备工业改造的结合度低,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即使实施了ERP管理的项目制造企业尽管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使用不方便、成功率低等现象,抛开企业对信息化不重视、或者实施规范性差等原因,针对采用通用ERP软件的项目制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本身的主要问题是:①关键需求缺乏适合的解决方案,例如由于无法事先预测顾客可能要求的所有产品配置,结果造成大量人力输入一些只能用一次、甚至从来没有客户订购过的产品,造成效率低下和过高的维护与管理成本;②软件功能与项目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匹配,例如缺乏项目进度监控功能,容易造成订单脱期;由于缺乏动态的成本预测,造成产品报价的盲目性;③缺乏熟悉项目制造企业特点的高级管理咨询顾问,无法理解两层工艺路线;④项目制造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的实施没有和项目制造企业战略转型接轨,例如向联盟体协同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因此,数字化项目制造的关键技术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1)基于敏捷询单的项目报价管理:敏捷询单(Agile Order Response,简称AOR)技术是面对客户的询单和招标请求时,应用异构环境工作流技术使制造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客户需求,并对这些需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交相关的技术文档并及时回应客户的请求。主要特点是: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快速排产计算来预测交货期;快速的成本估算和报价;使客户能够了解项目订单的生产进度。
(2)支持大规模定制的技术管理: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简称MC,又称为大批量定制)是一种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高速度和低成本、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的生产方式。首先它能够生产大量的不同变体产品,其次满足客户做期望的各种可能的、特定的最终产品,第三由于是大量生产,因此制造成本是低的项目制造产品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型。
(3)支持工程变更的PLM/PDM集成技术: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是一个用于追踪和管理零件配置、物料清单还有版本和产品设计历史的系统。它设计版本,分发设计数据到多个生产基地,并且以闭环的方式管理对设计的变更。它提供的基础功能来控制设计循环流程和管理变更。PLM/PDM还必须与ERP集成。
(4)支持参数化的产品配置管理:参数化产品配置是
在模块化设计的基型产品基础上,通过变型设计和模块化组件的选配实现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最终产品组合的过程。依据用户指定的规则对产品结构进行匹配,生成最终配置产品的物料清单BOM、物料属性、事物特征表、工艺路线等。它把产品定义的全部数据,包括几何信息、技术说明、工艺文件、合同订单和质量文件等,都与产品结构建立了联系,使用户能够很方便地知道某一项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5)支持两层工艺路线的工艺路线管理技术:两层工艺路线主要是指大型成套装备横跨各部机和设备专业制造工厂生产协作的第一层工艺路线,和各工厂内部各工步组成的第二层工艺路线。从项目管理的解决方案的角度,第一层工艺路线设计实质就是项目工作结构分解WBS的制定,而第二层工艺路线设计就是项目活动的定义。因此,要支持两层工艺路线关键必须实现多项目进度协同技术。
(6)支持多工厂的生产进度计划:项目型制造业的多工厂的协同生产是最普遍的特点,数字化项目制造必须支持两层主生产排程,上层主生产计划重点解决以总成套为主的跨各专业制造工厂之间的协同多工厂生产计划,第二层主生产计划是各专业厂内部的主生产排程。
(7)支持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合同管理: 按订单设计(Engineer To Order,简称ETO,又称为按订单定制、专项设计)是一种根据客户订单进行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装配、发运的生产模式。客户在招标或下订单时提出产品的功能和规格要求参数,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和工艺设计,设计结果经双方认可,签订合同后才进行生产、采购、装配、发运、现场调试、交付、后期运行维护支持。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合同管理重点是按照项目各阶段进度实现价值的资金计划、结算、支付、决算的管理。
(8)基于项目看板的项目定义:项目看板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实时管控,重点支持项目制造现场的视频监控与隐患分析、资源优化配置和制造信息实时公告。
(9)支持WBS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制造中必须实现设备、工装模具、资金、关键工种技工等项目关键资源计划,而基于工作结构分解WBS驱控创新技术是实现项目资源计划的关键,因此必须突破传统项目管理软件无法实现的企业级多项目物资需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资源优化和业务流程协同。
(10)支持软/硬追溯的项目MRP:项目MRP(Project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在项目型制造中,创新的提出以单个项目或订单为需求进行物料需求计划计算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报价中的交货期预测,以及频繁插单的项目生产计划安排。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可对项目中的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追踪。这里的硬追溯指所有的库存的物料都必须和项目号联系在一起,软追溯是指每个物料都是为每个项目通过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所分配的。
(11)支持高级计划协同的供应链管理:项目制造的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高级计划与排程技术(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简称APS),并通过高级计划系统(APS)生成准确的生产计划和排程来保证按时完成订单。APS与传统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不同,它试图在直接考虑潜在瓶颈的同时,找到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可行最优(或近似最优)计划。
(12)支持子项目招标的采购管理:项目型制造的采购管理还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专业分包,因此通过信息化实现子项目招标流程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关键。
(13)基于BI的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采用商业智能BI技术建立项目风险监控的指标和模型,可以及时预警报告给风险责任人。
(14)基于灵动项目成本的成本控制技术:项目制造中除了采用赢得值技术实现项目预算和实际项目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获得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以外,更需要的是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而实时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
(15)支持按项目/任务采集的质量管理:按项目的质量数据采集方法不仅包括项目产品和设备的质量的数据采集,更关键的是从材料源头批次号、炉批号的数据采集开始,它是项目质量的追踪和追溯的基础。
(16)支持按项目控制的物流管理:在项目制造中,有时客户和项目制造商对跟踪和转移物料有特殊要求,因此需要对库存的物料按项目进行分配,指定该物料只能用于某个项目,项目经理可以随时查看该项目所有物料的库存情况。按项目分配库存的物料时每个在库存中的物料(除公共物料和未分配的物料以外)都必须记录该物料对应的项目号,同种物料不同项目中不得挪用,除非做借用或转移到另一项目的处理,在项目结束时,可以将按项目分配的物料做批量转移处理。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攻关,重点解决项目制造快速投标报价方法、项目制造产品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型、PLM/PDM与ERP集成技术、产品配置的自动生成工具、两层工艺路线的维护与应用模式、项目合同管理体系、项目看板的运用技术、项目资源计划的方法、项目MRP的计算、项目制造的供应链管理、多工厂生产计划排程问题、子项目招标的采购管理、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手段、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按项目的质量数据采集方法、交期控制下的发货管理、基于预防性/预测性维护的设备维护管理等关键需求,从而提升项目制造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项目制造企业服务价值和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能力、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从而扩大项目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结语
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特威盾门业、河北宏业、华鹏集团、音飞货架、捷森成电机和六维物流设备等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①客户化设计要求高,生产准备周期长,传统的企业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相同的产品,而项目型制造企业的产品都是客户定制的,每个客户对产品都有着比较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项目型制造产品的可重复性利用性很低,客户化设计工作量大,生产准备周期长,制造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因素多。因此,项目计划和任务的调整和变化、工艺路线的细化、工程变更、订单拆分、例外情况发生是经常性的。②精细化管理与项目型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匹配,例如缺乏项目进度监控功能,容易造成订单脱期;由于缺乏动态的成本预测,造成产品报价的盲目性。③项目型制造的产品很多需要在客户现场完成安装,以每个部件组装为小节点,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产出数量和时间;同时还可能采用预投、库存计划、外协、提前采购等手段保证交付,由此配套成为生产最大的瓶颈。④单项管理无法支持项目型制造企业战略转型接轨,例如向联盟体协同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其中江苏六维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信息化实施实现了面向客户需求的敏捷报价系统(创新地提出了快速技术响应、基于动态成本的快速报价、交期评估功能)按项目的精细化合同管理、全程项目制造的进度跟踪、支持大规模定制的参数化产品配置、项目派工单、与立体仓库软件的ERP集成,使得企业实现了销售增长83%、利润增长139%、成本压缩60%及订单兑现率提高75%。
参考文献
[1] 李伯鸣. 大型工程建设企业的联盟体资源计划(URP)系统的总体架构. 2010中国建筑业年鉴,2011.3.
制造成本管理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成本管理利润最大化管理模式
一、引言
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对象,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以提供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会计分支。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加入WTOR的压力,使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的成本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地变化。成本管理必须改变以成本核算为主的现状。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满足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二、成本管理的新趋势
1.成本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的扩大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传统成本会计主要是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界定的产品成本当作一般的成本概念,即将C+V当作成本的全部,却忽略了成本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事实上,产品成本属于成本,但成本并不等于产品成本。
多年来,人们对成本的理解一直是有形的损耗,却忽略了无形的耗费,一直没有将科学技术的部分包含在成本的内涵中。我国成本一直把科技这种无形资产的耗费放在期间费用中,从而扭曲了成本价格,使人们对利润产生错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科技的价值,并将它作为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清楚地认识到成本内涵正在扩大这样一个事实,这样才便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特别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甚至将其视同为产品成本。却忽视对产品管理过程的成本核算,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忽视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管理。“成本”概念是广义的、综合的。首先,它不仅包括产品成本,而且还包含了质量成本、战略成本、责任成本、技术成本等。其次,成本是速度、可靠性能、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的提高、可靠性的增强、速度的增长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保证。
综上所述,凡是有目的的经济资源的牺牲都是成本。换言之,成本可以是有形或无形,主观认定或客观认定,货币性或非货币性,也可以包括社会成本如噪音和污染所引起的成本。
2.成本管理的目标由“利润最大化”向“用户满意”转换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一种“生产型导向”的成本管理,通过最大限度的避免成本这种价值牺牲的发生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却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有时会使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盲目的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结果使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减弱,必然为竞争所淘汰。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经济环境的巨变,迫使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成本管理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视角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的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从本质上说,现代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市场型导向”的成本管理,是一种以“用户满意”为目标而进行的价值控制和实体并重的管理。
总之,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已突破单纯价值管理的制约,突破孤立的生产阶段,融入了生产经营中实体运作过程的种种要素,将生产前与生产后各阶段和管理要素连系起来作动态管理。
3.成本管理方法逐渐地趋向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随车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迫使许多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其惯用地经营方式与管理策略。同时,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又是成本管理地范围向着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其不仅要求提升成本管理地目标,而且要求建立科学的系统成本管理模式,从而使单一的价值成本管理专项系统地成本管理模式。
所谓系统管理模式,是指适应高新技术环境的需要,在适时生产系统下,根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设计最佳产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以理想地作业链进行生产,以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生产成本,按产品生命周期法披露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系统管理模式具有协调经济环境、加值控制与实体控制并重等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适时生产系统。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JIT),它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传统生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产出极大化.然后就得尽力将所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如果产量大于销量,那么就产生了存货。适时生产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其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以期达到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它要求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等能及时地到货并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零部件能及时地加工完成,并组装成成品及时地销售出去供应给客户。所以,也有人称为“及时生产系统。”其目标是使所有的工作都能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从而消除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以实现生产过程零缺陷,经营过程零存货。让企业会计人员在为准备外部报告而评价存货价值方面花费较少的时间,从而集中更多的精力于质量和生产效率等问题,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最早由美国的费根堡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三全”管理,全方位是指质量管理的对象不限于狭义的产品质量,而是扩大到工作质量、一切质量;全过程是指质量管理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扩展到质量环的所有环节;全员参与是指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实施“零缺陷”作为出发点的。质量成本的计量和报告都是现代成本会计系统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在以往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质量成本决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质量成本综合控制等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借以全面降低质量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用户效益。
(3)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对企业三种资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的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ERP的主线是计划,但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企业实行ERP标准成本体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可以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减少大量繁琐的日常核算和核对工作。
三、总结
总之,企业生存的动力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即获得利润,必须保证企业生存公式:利润=收入-成本的值>零,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另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师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2004
制造成本管理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市场经济实践中的不断应用,电子商务得到快速的发展,电子支付方式被广泛应用,这些都促进了会计内容的不断变化。本文研究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出现的新变化,为会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1会计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会计人才培养是对会计人才培养训练的过程,现如今会计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互联网专业界限更加模糊。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的会计工作将会消失,会计不再做“会计”,会计专业也变得不专业,社会需要“通才”。这给我们的会计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我们的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本文就互联网下会计人才培养专业进行讨论。
2互联网对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影响及人才培养对策
基础会计学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初学者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基本理论部分的核心是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等式、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的核心是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展开的会计核算循环过程和基本方法。由于互联网技术兴起,实体店、商场的销售部份被网络销售代替,其结算方式也由现金或银行结算变成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生产方式也由生产、储存、销售变成产销一体的协同生产,几乎不需库存,加上电子开票系统,电子报税系统广泛使用。所有这些变化对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会计影响如下:(1)会计主体影响,在传统会计环境下,会计人员大都由企业雇用,会计人员比较容易理解会计主体性,他们明白会计主体就是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而在互联网下会计人员可以共享,记账,网络记账成为新宠,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主体观念较模糊。(2)货币计量有新内含,传统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它具有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四大职能,互联网下,其支付手段发生较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兴起,也改变了金融成本。(3)会计分期也发生变化,传统会计下,由于考虑会计工作量,在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率之间进行平衡,一般是一月结一次账,而在互联网下,会计结账期可以变短。(4)会计账、证、表都发生变化,首先原始凭证变成网上原始凭证,入库单也是机制、支票等结算凭证是手制,有的没有;会计报表由网上报表,采用通用代码编辑。(5)没有平行登记,在传统会计环境下,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工作分总账和明细账,由不同人同时登记,这样一方面进行内部监督,同时通过月未对账,能查出账簿登记问题,而在计算机处理账务情况下,没有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其内控主要通过凭证审核。(6)财产清查制度也发生变化,在互联网财产物资可以通过条形码技术将商品、材料扫描进采购、存货系统,自动生成相应凭证进行总账系统,月未自动盘存商品,也就是采用永续盘存制盘点,实地盘存制在传统会计下,平时材料、商品入库已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入账,但由于难以分辨同种商品不同成本而没入账,月末以存计销而形成一种财产清查制度。针对互联网技术对会计学基础理论产生影响,应加大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同时开设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知识学习,同时应学习数据采集,条码技术学习。
3互联网对财务会计影响及对策
目前财务会计主要按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会计处理业务和方法出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传统会计中存货计量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采用先进先出法要求存货按一定方法流转,要让存货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这样计算的成本才精确,这在互联网下没有必要,因为互联网下存货就通过供应链系统进行管理,在ERP下供应链与财务系统就集成在一起。加权平均法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而采用的一种简易计算成本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结果不精确,所以在互联网下发出存货采用个别计价法更方便。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销售占比越来越大,而网上销售可实现直销,商品由厂家直接发往消费者,这样网络营销企业销售会计核算业务也发生变化。直销商品成本结转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在途物资而传统销售成本结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2)互联网下财务会计的估计方法更科学合理。财务会计课程中有许多会计估计方法,这些会计做计方法在传统会计下出于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考虑,往往在实际工作中由企业根据实际选择一些节省工作量的简易方法,在核算时没有满足精确性要求。如坏账准备会计准则规定可以用应收账款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在互联网下,会计上应收账款可以通过应收账款系统进行账龄自动管理,通过设置不同账龄下坏账比率,可自动计算坏账数额。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实际利率法下投资收益。在传统会计下固定资产折旧往往为了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往往以本月月初固定资产原值乘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来计算,而不是采用使用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计算折旧。而在互联网下会计折旧则采用使用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这样可使会计折旧计算更准确。(3)互联网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影响。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财政部于2010年《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于是产生会计报表元数据的概念,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aboutdata),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在许多领域有其具体的定义和应用。元数据是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或者说是用于提供某种资源的有关信息的结构数据,是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资源等对象属性的数据。在互联网环境下,应研究出现网络销售新业态,各种网络居间企业出现,会计导致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业务出现,当机器人销售出现后会出现会计业自动化。因而会计人才培养应反映这种变化,会计人才应知道有关商业智能相关知识,应对网络直销知识有相当了解,并对跨境电商软件使用有相当了解,如速卖通使用。同时还应学习网上报税,网上通关知识。结合互联网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应对会计人才开设元数据相关知识讲座,开设大数据分析课程、并对数据采集技术,射频技术进行讲解。
4互联网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4.1在互联网下传统成本核算日益简单化和自动化
在传统成本会计中,我们进行成本核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它又分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在互联网下可只保留品种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在网络环境下没有必要,在传统成本会计下货物与成本不同时结转情况,在网络环境下不会出现,同时约当产量法计算不准确,可改成工序作业成本法,这样计算结果更准确。
4.2互联网下作业成本成为新庞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对象(产品、服务、客户等)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理论原则,以作业为中介,确定成本动因,把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上,再把作业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从而摆脱了传统成本核算无法分配复杂而高额的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的困境,使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分配得更为合理,以便较及时、准确、真实地计算出成本对象的真实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作业成本动因可分为三类:执行动因、(均衡)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在互联网下,加强作业成本学习,将作业成本与供应链结合起来。通过工序、节拍引入,分析工序、节拍成本变化动因进行明细科目设置,通过ERP软件核算各种动因成本和工序成本,最后在成本分析模块中进行作业成本分析,为降低成本提供决策依据。加强ERP会计软件和SAP会计软件应用,将上述会计与互联网新技术结合,通过ERP、SAP会计软件学习,学生对互联网下会计理论、实践变化有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周宇.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我国财务报表质量的改进[J].会计师,2007(06).
[2]孙文刚.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J].齐鲁珠坛,2005(06).
[3]李艳花,刘辉,詹德超.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浅析[J].河南科技,2006(10).
[4]贾小能.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6).
[5]杨乐,徐芳.对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7(09).
[6]杨海燕.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J].经济师,2007(02).
[7]武海英.作业成本法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
[8]涂南,张丹橘.产品的制造成本——以某中国电子制造厂的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为例[J].价值工程,2011(23).
[9]刘意怀.发电企业作业成本法实施设计[J].财会研究,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