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商业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界商业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1

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在新的网络工具不断创新开发的情况下,一些传统的商业模式的生命力也走到了尽头。

此次王府井与腾讯公司的联手,在合作模式及内容上,深入程度远远超过此前多家零售类上市公司与腾讯的合作,且腾讯微信给予的支持力度更大。腾讯将向王府井开放其优势业务及成熟市场,并在市场资源、商务拓展、数据共享与分析、技术运营等方面助力公司全渠道服务体系的构建。双方合作的微信购物,在日前不久的情人节正式在旗舰店北京市百货大楼启动,并有计划在这之后推出新的合作项目。

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游戏规则

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在近几年逐渐受到热捧,但是这些跨界整合更多的在传统行业,或者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属于线下跨界整合,由于在目标消费群、渠道、信息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合性,所以这些行业之间便开始进行相应的跨界资源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企业招商、联合促销、共同开展活动等方面起到了降低企业成本和费用、提高效率的巨大作用,因而也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从互联网具有网络交易功能以来,电子商务便以低成本、高效率、低价等不断冲击着传统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在传统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上和线下的冲突越来越厉害,从而导致一些行业和企业不得不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并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新的网络工具的开发,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终端逐步成为销售和消费终端,但是这种变化也在不断促进线上和线下进行跨界整合。

据微信官方介绍,王府井百货将通过与微信支付合作,布局移动端购物场景。近期推出的体验活动包括,顾客在百货商场购物时,扫描二维码后使用微信支付一分钱,即可获取礼品。在未来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王府井百货将全面启动微信支付收银方式。

除支付移动化外,王府井还将借助微信将线下礼品卡、储值卡等全部实行电子化。用户可在王府井微信公众号内随时购买礼品卡、储值卡,并像发微信红包一样发送给自己的微信好友。双方此次合作进一步表明,传统零售企业在面对电商和用户购物习惯改变等挑战下,正在通过新的技术改变传统经营方式。

王府井和腾讯微信的跨界合作正在创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会逐步挑战现有的商业游戏规则。通过对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不断改变的消费者心理和实际需求的探索,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将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产生巨大的生命力。

双方跨界的共赢之舞

王府井作为传统零售商业的代表,其经营必定会不断受到新的商业环境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不断从实体商场向网购进行转移时,它必将面对消费者不断减少和经营出现困境的局面。如何进行转型并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来扭转这一局面,显然就会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的核心产品,一出世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微信用户突破6亿,而且用户的活跃度很高,6亿数字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消费集群,具有无限潜力的商业价值。尤其当微信支付功能出现后,微信的商业价值得到快速释放。微信勇于在创新营销领域吃螃蟹,春节前夕走红的“抢红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它更贴近于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属性。红包是属于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文化习俗,大家对抢红包的行为有极高的参与热情。从设计的角度,“拼手气群红包”中的红包派发金额都是随机的,让每个人拿到拆开的红包时就会感觉到一种意外的惊喜。

通过发红包和嘀嘀打车等活动与功能,使微信支付等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并锁定了一大批亿级用户。这种IT产业与流行文化密切结合诞生出的新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对当下活跃的用户群体是一种极大的吸引,而在这样的契机下,微信此番举动也有趁热打铁的含义。

那么双方的跨界合作如何带来双方的共赢呢?

王府井可以通过微信来不断锁定稳定的消费群体,实现消费者服务功能的延伸,完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变革,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并不断从其他零售商场抢走消费者,与其他零售商场建立竞争壁垒,从双方的合作内容来看,王府井是完全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而微信则可以通过王府井的庞大消费群体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微信和微信支付用户,抢夺其他网上交易支付平台的市场份额,同时建立和完善与零售商场的合作模式,并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产品。

所以说双方的跨界合作是完全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之上的,而且这种双赢和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对中国的商业环境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并加速商业的进一步洗牌。

O2O模式下的商业变革

王府井和腾讯微信的合作其实就是一种O2O商业模式,它的出现对商业环境的变革是颠覆式的,那么这种模式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呢?

O2O,全称Online To Offline,又被称为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双重互动的办法。它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线下商品、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还有成交可以在线结算,很快达到规模。

由于微信具有庞大的用户群,这是很多其他电子商务网站所不具备的,微信通过手机操作更加简洁方便,王府井完全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精确锁定这些微信用户,从而让他们变成自己忠实的消费群,这些消费群和消费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来为王府井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王府井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把大量的微信用户发展成自己的会员,会员拥有享受价格折扣和促销政策、积分等权益,从而不断培养这些消费群的忠诚度和消费习惯。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2

在产业垂直整合趋势下,厂商将在处理器市场上争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话说处理器市场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分分合合的背后,是半导体的产业细分和厂商商业模式的变迁。

从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和仙童公司的诺伊斯相继独立发明集成电路后,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直至销售于一体的垂直整合制造(IDM)模式一直统治着半导体市场。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代工业务独立。之后,专注于设计和市场销售将制造环节外包的无晶圆厂(Fabless),仅对外提供集成电路设计服务的设计公司(Design House)相继独立,最后是以ARM为代表仅出售IP(知识产权)授权的商业模式出现了。

商业模式的演化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决定了跨界之战的变迁。

从诸侯割据到市场削藩

上个世纪末,处理器市场上群雄纷争,诸侯割据。在个人计算领域,以基于x86架构的厂家英特尔、AMD、Cyrix、IDT为主导,也有用于苹果的IBM PowerPC;在服务器市场上有IBM的Power、Sun的UltraPARC、惠普的PA-RISC、SGI的MIPS和英特尔的安腾与至强;而在封闭体系的主机市场,IBM、克雷、优利、布尔等主机厂商都在自产自用处理器。

即便是在嵌入式市场上,MIPS也已称雄网络设备市场,而ARM则仅在消费电子和工控市场上以廉价见长。

进入新世纪后,处理器市场品牌集中化开始加速,摩尔定律所表征的用户对计算性能持续不断的追求,加速了半导体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拥有半导体生产设施成为日益昂贵的资本游戏。处理器市场中,众多参与者在难以承受之下,要么如优利、克雷、惠普等放弃自有的处理器业务转而采用第三方商品处理器,要么如Cyrix、IDT等被收购,要么如AMD、摩托罗拉等剥离半导体制造业务。

历经分久必合之后,通用处理器市场的主要玩家锐减至英特尔、AMD和Unix服务器厂商IBM、Sun等几家。与此同时,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厂迅速崛起。处理器市场在设计与制造进一步细分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多品牌和多架构的集中化。

借ARM架构枭雄四起

而今天处理器市场林林总总的跨界,或者说基于ARM单一架构的品牌发散,也孕育于上述集中化进程中。

成立初期的ARM主要“混迹”于微控制器(MCU)市场,直到1995年与DEC(数字设备公司)联手推出StrongARM,从而使ARM的计算能力变得“强壮”起来。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型机厂商,DEC试图跨过PC直接染指移动计算市场。然而,这一跨界的步伐在时间尺度上着实大了些,还没等到智能移动终端打败PC,DEC就在1998年被PC厂商康柏收编了。

新世纪之初, 2001年Palm公司推出基于ARM架构的PDA(个人助理),2002年微软推出基于StrongARM智能手机,从而帮助ARM架构在个人移动终端市场树立了技术品牌,并为ARM最终跨界到这一市场奠定了基础。

真正让ARM跨界成功的是苹果于2007年推出的iPhone。彼时,产业环境已是万事俱备:以数据业务为主的3G已经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普及,摩尔定律驱动下的片上系统(SoC)技术能够在一块芯片上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从而满足了智能移动终端对小型化、低功耗、多功能和可靠性的诸多需求,而台积电等代工企业技术的迅速进步,以及ARM对外销售处理器内核授权的商业模式,使得整机厂商能够以“轻资产”的方式设计和生产处理器。最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苹果公司,得以完成从电脑厂商到消费电子设备厂商的跨界。

然而,ARM并不满足于智能移动终端市场的成功,又在2012年64位处理器内核,试图跨界到服务器市场。

新老面孔明争暗斗

ARM的商业模式成全了苹果、三星、高通、NVIDIA、联发科、华为等公司跨界之举。在这些“ARM们”的咄咄逼近下,处理器市场原有参与者被迫做出跨界式应战。

AMD通过2012年收购微服务器厂商SeaMicro,跨界到ARM 芯片和微服务器市场。而RISC架构市场日益遭受挤压,则使IBM于2013年秋仿效ARM的商业模式,向谷歌等厂商开放Power处理器的内核授权,希望藉此扩大Power的生态系统并狙击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来犯,一箭双雕。

这一下,英特尔腹背受敌。从营收上看,移动市场犹如鸡肋,ARM 2012财年总收入才9.1亿美元,还不如英特尔1周挣得多;但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颠覆PC成为个人计算主流的今天,这个市场志在必得。面对IBM和ARM的施压,英特尔只好采用“让利”策略,从2013年11月面向第三方全面开放生产设施,甚至为第三方代工基于ARM内核的芯片,从而跨界到台积电等代工厂把持的代工领域。随着英特尔去年宣布22nm后不再生产盒装处理器,定制处理器将替代通用处理器风行起来。讨论英特尔会不会开放处理器内核授权,跨界到ARM盘踞的市场,已经不是异想天开。

伴随着产业垂直整合的深入,因为难以为整机厂商提供完全的量身定制服务,第三方独立的ARM处理器厂商已经初露疲态,如德州仪器2012年宣布退出移动市场,再如ARM服务器芯片厂商Calxeda半个月前倒闭。

未来,为了进一步追求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和降低成本,更多系统厂商会像苹果那样选择“私人定制”,因而垂直整合的系统厂商在处理器市场的权重将会趋强。除了苹果、三星、华为等垂直整合厂商外,上个月,谷歌被传打算设计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而微软战略软件与硅架构部门在网上公开招聘芯片架构师。

或许,处理器市场的混战才刚开始。

赛迪顾问点评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3

关键词:价值视角;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一、 引言

21世纪以来,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战略、创业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本质上,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做生意的方法,是企业利润实现机制和价值创造机制的结合体,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从价值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Chesbrough(2007)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创造的作用,还具有价值获取的作用;高闯和关鑫(2006)也指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优化选择价值活动,创新核心价值活动,并在进一步的重新排列和优化整合中形成。可见从价值视角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共识。

当今互联网经济时代,从互联网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十分重要。因为商业模式研究的兴起正是源于电子商务的发展(Amit & Zott,2001)。互联网消除了时间限制和空间距离,为商业模式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改变了传统运营商所提供的单一沟通方式,促进了运营商的业务转变;在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孕育了余额宝,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些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例表明了商业模式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因而从理论视角分析互联网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即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对于指导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通过文献回顾,本文发现尽管诸多学者基于不同技术支撑、不同行业特点研究了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但大都从一般企业出发,缺乏针对互联网企业独特特点的讨论,更是缺少针对互联网企业应该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类问题的系统性思考和回答。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互联网经济背景,从价值视角出发,对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结合互联网企业特点的基础上,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三方面梳理了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以求为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二、 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界定

在商业模式的概念方面,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企业为了利用机会而进行的一种跨边界组织安排(Zott & Amit, 2007);或是企业实现战略的一种反应;抑或是企业将技术商业化的一种有益方法。可见研究学者在定义商业模式方面并未达成一致(龚丽敏等,2013;高闯、关鑫,2006;田志龙等,2006)。众所周知,商业模式的目的在于创造并捕获价值(Zott et al.,2011;郭毅夫、赵晓康,2009),它不仅使企业通过设计盈利方式和成本结果来获得利润,而且也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识别关键资源,能力,和过程来产生价值(Guo,Zhao & Tang,2013);另一方面,商业模式是一个深思熟虑而设计的开放价值网络,它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紧紧相连。因此,商业模式的设计通常需要本企业与其外在利益相关者建立一个跨边界的商业网络,从而有效地利用机会和捕获价值(Shafer et al.,2005;Zott & Amit,2007)。

基于上述两方面,并进一步拓展Porter在1985年对价值链的概念,本文为商业模式提出了一个价值网络基础(Value-network Based)上的概念。根据价值网络的观点,企业并非线性的创造价值,而是在一个更加复杂,精巧结构化的商业网络中创造价值(Guo,Zhao & Tang, 2013)。因此,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由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价值创造系统(Value Creation),价值捕获机制(Value Capture)这三个关键因素构成的跨边界价值网络。其中,价值主张定义了企业的供给(产品或服务),所确定的目标客户;价值创造系统则包含了与价值创造相关的行动者、资源结构、交换机构以及治理机制这四个子维度;而价值捕获机制则反映了一个商业模式的财务方面,即成本结构、收入获得、以及利润模式。不同于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反映了“企业进行经济交换新方式的概念化”(Zott & Amit,2007)。科技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企业重塑其跨边界商业网络的重要方式(Guo Zhao & Tang,2013)。因此,基于Zott和Amit(2007)对商业模式设计以新奇为中心的定义,本文将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企业通过提出新的价值主张,设计新奇的价值创造系统,以及构建本质的价值捕获机制来创造或重塑现有商业模式的活动。

三、 价值视角下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1. 价值主张。当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价值主张更加转移到顾客需求方面。需求基础观(Demand-side perspective)这一强调从价值捕获中区分价值创造,聚焦在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顾客导向方面,并将其视为动态以及某种程度上潜在的理论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Adner & Snow,2010b;Priem,2007;Priem et al.,2012)。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方面,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发现新顾客,满足新需求,从而实现顾客价值创新,具体路径包含以下几种:

(1)现有顾客分类,定位顾客需求。企业的价值活动都是围绕着满足顾客需求而展开的(方志远,2012)。对目标顾客的需求分析成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将顾客分为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由付费用户承载企业的所有收入来源,从而通过免费用户提供服务以吸引客源。例如淘宝商城将入驻企业作为付费用户,而其他商户和用户则是免费用户,以此在这两种用户的交互中实现商业模式的价值。而定位顾客需求则要求企业根据需求变化来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并在可行条件下建立起新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规则。例如,猪八戒网为那些有创意需求的企业或个体以明码标价的方式将其需求到网络平台上,然后通过“威客”(卖方)将解决方案提交给自己从而获利。这一商业模式就是在准确定位各方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创造需求的满足方式,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2)产品服务更新,创新提供方式。市场环境的多变,顾客需求的多维发展迫使企业及时调整更新产品、服务以满足顾客多样且个性的需求。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由于产品或服务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能否及时更新自身产品或服务已成为其建立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英特尔公司凭借在CPU领域迅速的速度创新,取得了该领域公认的市场领先地位;华为依靠海外研究所、国内研究所以及成千上万的技术研究人员,缩短专利研究时间,其产品创新速度远超国内同行,成就了华为独特的商业模式。由于互联网企业大多以提供虚拟的产品或服务为主,因此该类企业的提供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将单纯的销售产品与顾客解决方案相结合,绿盛公司将之前简单的购买关系转变为产品、服务的深度合作,既实现了现实产品的销售,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创新了产品的提供方式。

2. 价值创造。价值创造主要回答企业的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讲,互联网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主要采用以下途径:

(1)解构企业价值链,实现价值链创新。许多学者将价值链理论融入到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中。例如,Magretta(2002)认为新的商业模式类型应该是对本企业现有价值链的进一步重构和调整,即对基础和辅助活动的进一步创新;高闯和关鑫(2006)则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机理、实现的方式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相对应的商业模式创新;赵绘存(2014)则从价值链和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角度,提炼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很难在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价值创造,因此许多互联网企业通过对自身价值链进行解构或重构,以此形成本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在价值链的解构方面,互联网企业一般将价值链分解成若干个子价值模块,使价值链以此为基础被重新组合设计,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在价值链的重构方面,互联网企业通常将价值链中的若干种活动整合起来以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例如亚马逊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店面销售、图书供应、广告销售等环节链接在了一起,成就了亚马逊独一无二的网上书店模式;戴尔则通过取消分销商这一营销渠道,将价值链进行精简整合,取得了“直销”这一独特商业模式的成功;在价值链的延展方面,腾讯公司则是从即时通讯入手,逐渐发展其价值链,如今该企业已在门户网站等领域迅速发展。

(2)整合价值网络,发展价值生态系统。价值网络的思维超越了价值链思维的单一性、线性特征。价值网络将企业的重心从过多的关注企业自身转向网络整体,强调企业不仅要在与竞争者展开竞争的基础上获得价值,而且还要与利益相关者互利合作以实现共赢。凌晓东(2007)认为价值网络在企业价值链的模块化、解构和重构的基础上得以产生。特别是,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该类企业的创新更多的是处于一种价值网络中,而非价值链(纪慧生,2013)。许多互联网企业在考虑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伙伴机制,发挥协同作用,以价值网络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因此,建构价值网络也逐步成为了互联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王琴,2011)。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建构围绕顾客需求而展开,这是价值网络赖以生存的基础。诸多互联网企业在整合本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联合外部利益相关者构建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在协同共赢的目标下构建价值生态系统,实现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一家极具商业创新思维的互联网企业,“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下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处于生态链阶段的乐视,初具生态系统雏形,正以“颠覆”思路,以乐视生态的模式整合顾客需求,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进一步跨越发展。

3. 价值捕获。不同于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价值捕获主要解决企业的盈利模式问题,是产品或服务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市场盈利的过程。具体而言,互联网企业进行价值捕获主要经由以下几种路径:

(1)免费方式。互联网企业依靠“流量”挣钱的例子十分多见。免费方式一般都会在先期提供免费产品,以求短期内增加用户数量,之后再进行后续的增值服务以实现价值。例如百度、新浪等都是依靠免费的、丰富的内容来增加用户数量以及用户的使用频率,以此来向商家获取广告费用;还有的互联网企业不仅获得广告费用,还在一般产品的基础上,依靠后续产品获得收入。例如腾讯最初以免费的方式吸引顾客进行即时通讯,之后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使用范围的不断增大,腾讯开始对QQ聊天中的一些附加产品进行收费。

(2)企业与顾客价值互动方式。很多互联网企业借助网络特性,将顾客融入到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中来。例如,小米公司创造了“粉丝经济”。该公司吸引手机发烧友,通过与手机顾客不断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将顾客深入融合到小米手机的策划、研发、设计、测试、销售等环节中来。这一商业模式创新使得小米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成本挖掘、利用顾客的价值,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达到与顾客一起实现更大价值的目的。

(3)供应链联盟整合方式。供应链的联盟整合是通过将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创造价值的目的。互联网企业依靠供应链伙伴资源丰富自我,通过伙伴资源提升自身内部资源价值的例子十分多见。例如,2015年天猫国际与大润发等全球九大超市集团达成战略联盟,将借助天猫、聚划算、淘宝等零售平台体系帮助海外商品开发中国市场,从而与全球体系链接价格、渠道、供应链。这一模式不仅使天猫保证了后方的产品供应,也为海外产品的销售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将供应链联盟整合进一步开发,为实现价值创造、利益共享创造条件。

四、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价值网络定义了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并结合互联网企业的特点,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以及价值捕获三方面具体分析了该类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主张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将现有顾客分类,定位顾客需求,以及进行产品服务更新,创新服务方式的基础上,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开展;价值创造反映了互联网企业内部价值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价值链和价值网络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出发,促进价值创造过程的有效开展。解构、重构、延伸甚至压缩价值链,整合价值网络,发展价值生态系统均是基于价值视角进行价值创造的具体路径;而价值捕获则具体体现了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盈利方式。免费方式、企业与顾客价值互动,以及供应链联盟整合方式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盈利方式从单一直接向多元间接转变的趋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复杂和多变性,互联网企业在提出价值主张、进行价值创造、实施价值捕获的过程中,会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整合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具体路径的变化。因此,未来研究可从多方面整合出发,深度探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

参考文献:

[1] 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83-90.

[2] 龚丽敏,魏江,董忆.商业模式研究现状和流派识别: 基于1997-2010年SSCI引用情况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3,(6):131-140.

[3] 田志龙,盘远华,高海涛.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42-45.

[4] 郭毅夫,赵晓康.资源基础论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J].贵州社会科学,2009,(6):78-82.

[5] 方志远.我国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3):207-214.

[6] 王琴.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1,(1):79-88.

[7] 赵绘存.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12):7-10.

[8] 凌晓东.企业价值网的形成与模型分析[J].世界科学,2007,(8):37-40.

[9] 纪慧生.基于价值的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65-72.

[10] Adner R, Snow D.Old technology responses to new technology threats: Demand heterogeneity and technology retreats [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2010,19(5):1655-1675.

[11] Amit R, 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12] Chesbrough H.The logic of open innovation: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3,45(3):33-58.

[13] Guo H, Zhao J, Tang J T.The role of top managers'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i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2013,7(3):447-469.

[14]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5):86-92.

[15] Priem R L.A consumer perspective on value cre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219):219-235.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16XNH085)。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4

2600万单场培训会的签约销售业绩,愿望星第一商学院(以下简称愿望星)又一次成为了行业的焦点。这家拥有11家分院,每家分院教学面积接近一千平方米的公司,已经帮助170多个行业180家企业,成为行业第一,这一次,又创造了单场培训会销售第一的记录。

从来没有一家教育机构,没有一家咨询公司能在品牌教育上如此投入,也从来没有一家企业能如此成功。“品牌使中国更受尊重”,自策划界颇富神话色彩的华红兵创办以来,愿望星一直坚持这样的企业理念。“这一理念既是一种信仰,也是对中国培训、咨询行业的深刻的理解”,而今,愿望星受到了成长型企业家的尊重,成为中国最具实战的品牌教育机构。

在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消除的背景下,愿望星为什么能如此成功?

独特的商业模式

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要突破瓶颈,实现企业转型,单纯靠企业本身在品牌或者策划某一模块的改革已无法突破。那么转型的出路在哪?不少企业以往了寻找外力,培训教育、咨询公司成为首选。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发现,单纯的教育培训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而介入太深的咨询模式往往受到企业内部的排挤,整体方案很难落地。咨询公司受“冷遇”也是屡见不鲜。

如何摆脱企业不断增加的咨询需求与不少咨询公司门庭冷落的局面?在愿望星看来,要真正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与多数咨询公司单一的模块的咨询服务造成区隔,就必须另辟蹊径。

正如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愿望星在培训与企业咨询中发现,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持续的盈利模式,就是能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寻找一套适合企业本身的独特商业模式。因此,愿望星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定位于“致力于为成长型企业创造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一定位不仅迎合了企业管理者的需求,而且与其他咨询企业进行了有效的区隔。

事实上,愿望星基于这一定位,开创了培训+咨询的独特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就是通过组织成长型企业家实战培训,了解企业发展的瓶颈:然后进行调研、诊断、出具整体运营方案、试运营,再根据实际运营的情况,总结出最后方案。最后通过培训,指导企业在全新商业模式的前提下,将品牌、策划、内部运营进行整合与落地执行。

这一独特的模式,解决了单纯培训以及咨询公司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在不改变原有企业构架的情况下,对品牌、策划、培训等各个模块进行统一整合,达到资源整合的最大化。

这种内部的跨界整合正逐渐被业界认可。在接受愿望星咨询后,已经成为职业装定制行业领导品牌的法优尔总经理陈纳新说, “在接受愿望星服务后,法优尔定位于‘职业装定制专家,企业形象顾问’。从另一个层面上把企业上升到文化与情感营销的需求上。并在愿望星指导下,实施了一系列基于该模式上的落地执行。”

云端预算――让创意产业化

咨询公司到底卖什么?卖点子,卖策划还是卖创意?在企业管理者看来,咨询公司无非就是诊断,为企业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咨询项目结束后收取相应的费用。但是,咨询公司的产品是什么,定位在哪里,咨询费(产品价格)往往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让许多管理者对咨询公司开出的价格也是一头雾水。

咨询服务产品能否像产业化运作的实体产品一样,有特定的服务项目,有固定的价格,有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能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对应的服务,让企业管理者能明明白白消费?也就是说,作为创意的咨询产业,能否做到创意的产业化?

从将公司定位于为成长型企业创造独特的商业模式以来,愿望星就一直在思考,要让定位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就必须让愿望星的模式,愿望星的产品能支撑定位。

“让别人相信你,你必须先相信自己。”愿望星在充分调研企业管理者需求与咨询公司现状的情况下,创造了愿望星独特的培训+咨询的商业模式,并将创意产业化,推出了咨询行业第一个实实在在的服务产品――云端预算。

云端预算不仅有独特的运营体系,而且统一服务,统一定价。 “可以说,云端预算是咨询行业创意产业化的第一款有着产品属性、产品定位、统一价格和独特产品品牌形象的咨询产品。”愿望星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企业管理者对咨询业界第一款产业化产品的追捧,足以证明这一模式与产业化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今年4月,愿望星在北京的一场干人的培训活动中,这一产品单场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2600万。

持续的价值创造

“云端预算产品由强大、贴近市场一线的专家团队和系统化的运作做支撑。”某接受云端预算服务的企业管理者表示,“剔除这些因素,云端预算能为我们提供持续的价值创造,这种价值创造如工业化产品售后服务一样。”

在愿望星公司内部,对云端预算实行严格的考核标准,像家电产品设置退货率一样,愿望星对云端预算实行5%的退费率制度。在愿望星,有个独特的部门,被称为“星工厂”,这就是愿望星创意产业化的基地。在这个基地,调研、诊断、方案以及培训落地执行都有严格的客户满意机制, “这让云端预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

不仅如此,为了达到客户满意,愿望星还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持续的价值创造。

“我们有产业化的产品,这就决定我们不能像一些咨询公司‘赚一票就走’。”愿望星负责人说,“云端预算‘售后’,还将提供持续的价值创造。这种价值创造,不仅是服务的延续,更是生意平台和衍生产品的价值提供。”

在愿望星看来,客户满意才是云端预算的终结。据此,愿望星通过每个月在全国的培训会议上,接受客户的免费咨询,帮助客户解决新商业模式下的落地执行问题。另外,愿望星还通过会议,将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客户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有互相沟通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生意点。

此外,愿望星还通过培训衍生产品,如“红粉团”等,将后续的服务价值做到最大化。

培训搭台 咨询唱戏

如果说独特的商业模式,产业化运作的产品,是愿望星飞速成长的基础;那么,线上的品牌广告投放、话题炒作;线下的活动推广,则是愿望星腾飞的翅膀。

“创意产业化之后,对于产品的推广,就不能像以往咨询公司单纯的广告投放一样,而必须跟快速消费品一样,进行线上线下多层次、多角度的传播方式。”愿望星负责人说。事实上,愿望星在自身品牌推广上也是如此。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5

“天下模式一大抄”,抄国外,抄同行,跨界抄,总而言之,中国企业的成长模式都在充分发挥“山寨”精神。

抄袭(或者称之为“复制”)有罪?抄袭无罪!但是,形似而神离,不仅有罪,甚至很可能被拍死在“沙滩”上。我们见过无数“形似”的成长模式,也目睹记录了无数抄袭致死的烈士。原因何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老人的这句经典名言,在商业的成长史中屡屡被验证。

在今年的百强调研以及内容报道中,我们依然在见证着一批批国际模式的仿制品,而且高仿的A货越来越多,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企业成长水平的不小进步。在这些高仿中,有不少的成长模式正在本土的进化中,由高仿蜕变成自我模式。这恰恰是在验证着“学我者生”的内涵—形神兼备。

在商业的竞争中,没有哪一种策略是绝对的正确,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在企业成长模式的选择上更是如此。由于经济体成长阶段的差距,欧美已经验证的商业模式,自然成为中国企业成长模式的最佳复制捷径,因为这些商业模式已经被充分论证了商业逻辑的合理性,用跟随的策略无疑是模式选择中风险最小的方式之一。这一点在互联网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高仿真正发展成为与真品难分伯仲,甚至超越真品,却要不仅仅形似而且核心内核也神似。从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页游戏等,层出不穷的国际商业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借鉴样本,而本土中将高仿顺利完成真品蜕变的,正是那些将商业模式与落地方式完美结合的公司。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系着本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位的稳固性,是企业充分展示自己优势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只有在企业管理模式、制度的制定和技术的改革中充分发挥出创新的作用,才能够为企业、为顾客、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说创新是企业最需要的内容,它是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者的重要保障。在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企业,就被社会冠以模范的称号,他们的创新成果就会逐渐推广到同行业的生产当中。同时企业的创新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后还会得到至高的奖赏。

一、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

2002年,Joan Magretta 发表了论文《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在论文里他详细论述了企业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并且把商业模式独立成为一块新的知识领域。Joan Magretta 认为商业模式就是对成功企业的宣讲;商业模式的管理跟着战略管理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商业模式就是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践队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的结果。西南交通大学的曾涛博士曾经给出商业界一个结论,那就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在盈利性组织中就叫做商业模式,反之就叫做运作模式。而罗珉认为如果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它就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工程,在外部假设条件和内部资源非常明确的前提下,以获取超额利润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本文针对供应链网络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

当今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已经不单单是产品的质量,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更为有效的武器。在企业层面来看,我们不能把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个体来看待,我们应当借鉴罗珉的观点,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商业模式。因为一个在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待商业模式,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社会分工日益明显、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商品的竞争上升为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上企业的创新一方面需要企业间相互配合,另外一个方面供应链上的分配制度需要重新划分。有的商业学者认为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对产业价值链上利润的重新划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商业模式就是一种动态的系统,它一直处于跟外界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不断相互交换的过程,整个企业就是这种交换的主要载体。企业的创新成果必然会引起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利润的再分配。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本质上就是系统本身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过程。

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构建――基于模块化的供应链

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符合当今企业的竞争的形势,而供应链的竞争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针对供应链层面对商业模式的框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把供应链网络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运用模块化理念对供应链网络进行了重构。所谓的模块就是一种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一定的标准规范,跟相似的其他系统一同构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者过程。而模块化就是把整个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系统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和动态整合。而供应链网络的组成是由一些相关的、能够进行相互补充的、又相互独立的子模块组织起来的一个整体。

按照工作流程中分工的不同,我们把组织运作的基本结构分为订单流、人员流、资金流、设备流、物料流和信息流六大部分,这六个部分行使着自己的权利,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订单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激励作用,人员是创新的主体,信息是传输中介,剩余其他几个部分是运作的基础。在整个供应链的网络模块化过程中,这六个功能流就构成了供应链网络的功能模块。

在供应链网络上,企业根据分工把产业链上的各工序核心能力进行细致化,使各部分力量能够环环相扣、连续不断。我们将产业链上的这些核心能力工序叫做结构模块。那么功能模块和结构模块有效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供应链网络的单元模块。

四、结语

总之,企业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商业界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谁把握了其精髓谁就能够成为商业界的领头人。商业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进行不断的改良,这是供应链整合的拉力和企业追求利润的推力共同的作用结果。社会在进步,我们对此的研究也应不断进行。

参考文献:

[1]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 2006(11).

[2]王炳成,张士强.商业模式创新、员工吸收能力和创新合法性―跨层次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