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手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技术手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技术手段

数字化技术手段范文1

一、多媒体课件存在的瑕疵

有关电子技术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相当丰富,对于教师来说其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各种教材自带的课件;网络下载;自制。采用前两种方法获得的课件省时省力,然而它们不可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或不符合教师的使用习惯;再考虑到因材施教的原则,它可能也不适合于教授学生。教师自制的课件可以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可模拟、易控制等特点,可产生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视听效果,完成一些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教学任务。但是多年的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学生们认为这只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放到了幻灯片上,除了信息量更大、图片更美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更清晰之外,并不比传统教学好多少,由于放映速度很快,甚至连此前的公式推导都看不到了。

考虑到电子技术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有人建议将课程转移到实验室进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这显然是有很大的局限的,因为实验教学多为模块化设计的实验箱,不可避免会遇到元件毁坏、仪器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实验室所能承担的工作是有限的。

二、电子技术课堂教学需求现代教学手段

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除了具备专业基础课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课程内容涉及的许多具体电路都可以作为最终的实用电路或产品。另外,其内容繁多,涉及面较广,单元电路多、繁杂抽象不易理解,而且学生在以前所学的知识中,很少触及相关的内容,加上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起来问题较多。

如果不花足够的精力,不要说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就是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都难以掌握,甚至连课程的重点都不知在何处。这种“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理论内容教学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效率低;对于复杂电路,板书画图讲解,耗时费力,教学效率低;实验教学多为模块化设计的实验箱,不可避免会遇到元件毁坏、仪器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本来就感觉难学的课程只会敬而远之,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Proteus软件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用Proteus软件来进行电路仿真,效果形象生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Proteus软件能弥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EDA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EDA(Electonin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使电子电路的设计、仿真分析以及印制电路(PCB)等繁琐的任务变得简单,是当今电子设计的技术潮流,是电子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谓的仿真分析,是指利用EDA工具的模拟功能运行所设计的电子电路或系统,得到电子电路或系统的工作特性,即仿真结果。

EDA软件有很多种。Proteus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研发的多功能EDA软件,具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系统等的仿真功能。Proteus软件提供了丰富的虚拟仪器资源;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虚拟终端、SPI调试器、I2C调试器、信号发生器、模式发生器、计数器、交直流电压表、交直流电流表等。除了现实存在的仪器外,Proteus软件还提供了一套仿真图表(graph)显示功能,可以将线路上变化的信号,以图形的方式实时地显示出来,其作用与用虚拟仪器相似,但功能更多,显示更直接。文中采用的是Proteus7.7 SP2。

Proteus7.7 SP2具有如下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第一,用户界面友好、时尚。整个操作界面如同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测量所需的仪器均可在众多的元器件库中,进行模糊搜索,放置、编辑方便快速;可用鼠标直接拖到工作区,通过鼠标的连线即可构成完整的电路。个性化的编辑环境,便于各种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第二,在硬件仿真系统中具有全速、单步、设置断点等调试功能,同时可以观察各个变量、寄存器等的当前状态。

第三,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通过各种分析功能,不必使用仪器仪表,就可以确定电路的工作性能。

四、Proteus7.7 SP2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效用

1.构建、仿真电路

用Proteus7.7 SP2设计电子线路用于教学非常方便,丰富的元件库及仿真仪器能够节约时间;在讲课中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元件构建不同的电路,也可以接入所要的仿真工具如激励源、虚拟仪器等,还可以进行仿真、观察、记录、分析各种仪器所测得的参数或波形,调试也方便。

如果需要打印或长时间分析,Proteus7.7 SP2就能提供一种静态的图表仿真功能——无须运行仿真,随着电路参数的修改,电路中的各点波形将重新生成,并以图表的形式留在电路图中以方便分析或打印。

整个设计过程如同在实验室构建、测量电路一样,非常形象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每一次的构建、仿真电路,都相当于是进行一次实验,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虚拟实践,可以为其以后的实验积累经验。

数字化技术手段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化 高科技手段 运用

博物馆的主角是数以千万计的文物藏品,传统的文物藏品保管大多是通过手写登记完成,包括藏品的总帐、明细帐等重要的藏品信息,不便于查询。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字化越来越被现在的博物馆所运用,为了准确、全面、完整地记录文物保护信息,动态掌握每一件文物的保存和受损状况,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保障文物安全,实现资源整合和效益最大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博物馆界就开始了对藏品资源的数字化开发,把博物馆的实物变成能被计算机存储、识别和传播的一组数字,建立了一些用于馆内研究、管理的数据库和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站。

2001年以后,随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文物调查项目”)试点工作启动并逐步向全国推广,藏品数字化建设大大步伐加快,为开展统一的数字资源建设,国家文物局制订颁布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等单位开展了文物元数据、电子身份标识、馆藏文物信息著录、文物影像信息采集、藏品数据存储及交换等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并取得成果

至“十五”末期,共完成山西、辽宁、河南、甘肃四省1546854件(其中珍贵文物380233件)馆藏文物基础信息数据采集,记录数据457822条,拍摄图片728019张,建立了信息量达3.5TB的数据库。该项目现已推广到11个省份,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国馆藏文物基础信息数据采集。

2009年宜昌博物馆通过文物信息采集的工作,共完成了一级71件套,二级71件套,三级460件套的文物信息的采集,为今后的文物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我馆正在进行其他馆藏文物的信息录入工作,争取在新馆建设前实现所有文物的信息化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特别是随着免费开放后,如何满足人们在博物馆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对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在博物馆陈列中,长期沿用的实物加说明牌式的展示手段,难以充分地诠释展品。陈旧的展览模式难于吸引观众,长此下去,博物馆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和宣传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处于突出的地位,使观众更主动、更深刻、更全面了解博物馆的各种信息,满足观众的参与愿望。多媒体技术毅然成为现在博物馆进行展陈辅助手段的首选,它能更好地表现和诠释展品,实现观众与展品的互动。

近年来,博物馆在科学教育及科学普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陈列展示中摆脱了原来以展板为主的说教式的展示形式,大量采用可操作模型、游戏、触摸屏等动手参与项目,使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博物馆教育的导向逐渐由传统的“说教”转到“寓教于乐”。

2011年11月14,笔者在成都参观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特别是金沙遗址博物馆改变以往观念的展陈方式,值得我们学习,由于展览并非仅仅针对领导或专家,而更多的是针对最普通的观众,因此在展览大环境的整体气氛塑造上,尽量为观众营造出休闲、娱乐的轻松氛围,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科学、通俗、生动、活泼的方式,从古蜀金沙王国的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金沙文明的辉煌与灿烂,展览在大人、孩子都喜欢的环境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多边形版面和大量的实物、图片资料以及复原模型加以阐释,再配上丰富多彩的、结合金沙文化开发的智力游戏和三维动画等,特别是在吸引孩子方面做足了功夫,许多展示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喜好,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如在多媒体展示、4D电影院等都充分考虑了孩子的需求,使金沙遗址博物馆变得生动起来,特别是遗址馆,观众在这里可以感受古蜀国祭祀活动的频繁和宏大气派,还可以近距离实地观看考古发掘的过程,远离了博物馆原有的严肃古板、曲高和寡、门庭冷清的现象。

如“远古家园”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成都平原远古先民的生存状态,在对其居住区建筑内容进行诠释时,采用投影、猜想模型、电子书、遗址局部复原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帮助观众理解展示内容。

由此可见,数字化高科技的运用在展览陈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不仅在藏品的管理、陈列展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如今的考古发掘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高科技手段经常被考古工作人员所用,比如GIS、遥感等技术。

2009年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强调科学发掘,强调多学科合作,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运用,强调现场保护和遗址保护。通过高科技扫描,充分运用现代测绘技术,采用国家地理坐标进行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建立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并将考古工作中取得信息和数据加载其中,最终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考古地理信息系统考古调查,比如湖南长沙铜官窑的发掘就充分利用了高科技的手段。还可以通过GIS,人们可以将考古遗址的位置和范围通过空间数据(如一系列点的坐标)设定,考古遗址内的遗迹、现象乃至每一件器物,都可以用准确的空间数据来表明位置。这有助于考古学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遗址中各种遗迹和器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模拟和重建当时的某些历史及其演变过程,从而方便地进行多重空间分析。理论上说,在考古研究中,还可运用GIS技术建立局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考古信息系统。比如,通过建立一个流域内不同时期考古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表示遗址范围内的各种遗迹,并将其分为点、线、面3种类型。“点”可以确定遗址和遗址中遗物的位置,较大区域的空间分析中可以将遗址抽象为点;“线”具有一定的长度和走向,表示古代的城墙、道路、河流等相互间或与遗址、遗迹之间的联系;“面”确定遗址范围和形状,表示遗址的范围或各种面状的遗迹。

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测量,航空摄影勘察和卫片、航片分析等。其中以航空摄影勘察,航片、卫片考古学分析为主,文献研究、考古调查发掘及地球物理勘探为辅。遥感考古技术通过在空中对地面进行俯视,可以全方位地对一个地区地貌的情况进行摄像,不会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大大节省了考古调查的成本。有人做过统计,在相同范围内,用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的方法,在效率上要比传统的踏查方法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遥感考古对古代遗迹的破坏相对于传统考古要小得多。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了解遗址和古代墓葬的构造,尽可能地减少破坏。

今天,许多单位都开始利用遥感和航空手段对地面进行考古观测。洛阳汉魏故城、洛南隋唐城、邙山古墓群、偃师商城、二里头遗址等古代遗址和墓葬;内蒙古东部地区古代大型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山城、辽上京、中京、庆州、祖州、祖陵、庆陵、金界壕边堡、元上都、应昌路故城等遗址;还有黑龙江七星河流域、内蒙古西部地区、陕西关中地区、陕北、新疆、四川成都平原等地等考古工作都是通过遥感和航空手段完成的。

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数字化的应用在我馆还未得到充分的应用,但随着新馆建设逐步启动,数字化的应用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新馆对功能设施和科技含量要求较高,比如防火防盗、中央控制室、空调系统、计算机中心、同声传译系统等相关的设施,文物展厅、非物质文化展厅、非物质文化演示厅布展也将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在服务功能上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而且在手段的运用上更追求现代化和高科技信息技术,使展品展示立体化,增强展品与观众互动的效果,大副提高宜昌博物馆的各项业务水平,实现宜昌博物馆新馆的社会功效及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简介:

数字化技术手段范文3

关键词 视频信号转换;光纤传输技术;数字化电视

中图分类号 TN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56-02

视频信号转换即复合端口、S-Video端子、VGA以及Y/C端口的信号切换动作,在进行转换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于模拟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并且能够针对VGA计算机信号与视频信号之间进行有效模拟。可以说,视频信号转换是数字化电视实现信息传输的关键,如何对这一技术进行有效把握、并能够结合光纤传输技术、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成为当下视频信号转换和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必须要考虑的重点内容。本文在对该问题研究过程中,从现阶段视频信号转换的主要情况入手,分析了视频信号转换方案,并就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 视频信号转换技术

1.1 视频信号转换的基本方案和方案中的芯片选型

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视频信号种类逐渐多样,例如现阶段家用多媒体主要应用的有S_ Video/CVBS模拟电视视频信号、桌面计算机显卡输出的VGA计算机视频信号、平板显示需要的DVI数字视频信号等,以上三种信号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所以针对以上三种信号对视频信号转换技术展开研究[ 1 ]。在三种视频信号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如果信号格式为S_ Video/CVBS其需要应用的制式指标为PAL制,而在信号格式为VGA或DVI的情况下,其需要的分辨率指标均为1024×768@60Hz,可见三种信号在此方面并不统一,所以在转换的过程中应先将三种信号统一向24位RGB数据流进行转换,然后结合实际需要将其向具体的需要转换的信号进行再次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要达到转换的效果,要对计算机视频A/D、D/A芯片、电视视频编码芯片、电视视频解码和处理芯片、T.M.D.S视频编码芯片等主要芯片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保证芯片的转换范围满足视频信号的需要,通常情况下,其分别选择AD998、ADV712、VX193、VX1128、 TFP410型号的芯片。

1.2 视频信号转换功能模块的设计

VGA向DVI的转换、S_Video/CVBS向VGA的转换、VGA向S_Video/CVBS 信的转换是视频信号转换最主要的三个功能模块,在VGA向DVI的转换过程中应用 AD9985和TFP410芯片,其由单片机进行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以复位芯片MAX810发出的可靠复位信号为依据;S_Video/CVBS向VGA的转换的过程中,通过对应的芯片实现3D运动自适应解隔行算法,其控制模块不仅可以对芯片的状态进行调节,而且可以实现视频显示OSD功能,在此转换过程中分辨率甚至可以提升到1280×1024,完全满足数字电视的高清观看需要[ 2 ];在VGA向S_Video/CVBS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利用SDRAM对核心芯片VX1937进行辅助,保证其实现图像处理算法[3]。现阶段除以上转换模块外,人们尝试进行AV向VGA的转化,以此实现电脑输出信号被电视接收,这种信号转换模式便利性突出,并且在信号转换过程中,使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情况下分辨率也可达到1280×1024Hz。在进行连接过程中,供电以USB接口的方式实现,在安装时便人们对设备进行携带。

1.3 视频信号转换在数字电视中应用的效果

在视频信号有效的转换后,能够对图像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保证电视画面更加清晰,视频声音更加真切,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信号转化过程中,部分转换过程需要利用VCD和DVD设备,对电视机顶盒的HDTV信号进行转化,然后接入数字电视当中,转换信号的分辨率,使其能够保持在1920×1080Hz左右[ 4 ]。另外,通过视频信号的切换可以提升视频质量,使信号能够在视频、SVIDEO以及电脑主机之间进行切换,特别是冻结功能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视频图像的稳定性和清晰度,并且具有较强的色彩还原能力,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过程中,能够给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在转换后可以直接对图表的分辨率进行检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图像分辨率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电视节目的需要图片与文字结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的提升了数字显示质量。

2 光纤传输技术及应用分析

2.1 光纤传输技术分析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传统同轴电缆传输在传输距离、传输图像质量、传输频带等方面的缺陷,并有意识的用在传输距离、频带、经济性等方面性能突出,且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的光纤传输对其进行替代。光纤传输主要指在以光导纤维作为介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和信号传输,由于光导纤维在传输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视频信号等方面效果均较理想,所以光纤传输的内容相比常规信息传输更加丰富,其通常在光缆条件中进行[ 5 ]。以视频光纤传输为例,其通常由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和光纤介质共同构成,其中光发射机的主要作用使电脉冲信号向光脉冲信号转化,并将其由光源期间尾纤位置对外发射。光接收机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光转换器将已经衰减或变形的光脉冲信号向电脉冲信号进行转化,并对其进行放大、还原等处理,使其成为数字脉冲信号,在光纤传输的过程中通常利用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两种方法对传输的容量进行扩大,这对提升传输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6]。光纤传输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考虑到数字化的视频信号具有较大的数据量,要实现实时传输需要对数字视频进行压缩,使其达到电子器件可以接受的程度,或利用高速电子器件或多路复用方式对原有的部分结构进行替换,可见,前者虽然实际效果较好,但对专用视频压缩芯片、仿真开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整个处理系统的结构较复杂,而后者在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方面更理想,而且满足数字电视的需要,所以通常选用后者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结合视频光纤传输过程可以发现,将其应用于数字电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2 光纤传输技术在数字电视领域的应用分析

首先,随着1550纳米技术相关设备价格的不断减低和相关技术的日益完善,此项光纤传输技术在数字电视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HFC网络中,1550纳米技术能够对数字化电视信号进行输出处理,使信号可以输入到数字化电视中,拓展了数字化电视信息来源渠道,将更多的节目带给人们。由于HFC网络传输模式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优势,并且传输的信息容量较大,可以满足数字化电视发展的实际需要。HFC网络与1550纳米技术的结合,管理方便,在运营过程中,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费用,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所以此项光纤处理技术在数字电视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其次,随着SDH传输网络技术“标准化”“大容量”特征的不断强化,SDH传输网络技术相比PDH传输系统的优势逐渐突显。PDH传输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接口形式多样,复用方式混乱等问题,导致在对PDH传输系统维护的可操作性非常不理想,直接使数字化电视在应用和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SDH传输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功能,充分发挥了核心网里的宽带、技术优势,使其能够在接入网中得到有效的应用。SDH传输网络技术具有较好的同步复用、标准行、高强度的网管能力,这些优势使SDH传输网络技术在数字化电视发展领域被积极应用。现阶段,SDH传输网络技术在近一半的的数字化电视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SDH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这一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电视的发展和进步,预计到达2017年,SHD技术的电视客户将突破70%。同时,SDH技术在数字化电中应用,其技术手段不断地成熟,并且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技术手段的发展,SDH技术的功能得到不断的强化,例如SDH技术在网络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对远程监控系统的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SDH技术广泛地发展前景告诉我们,在对SDH技术应用时,要加强对这一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3 结论

结合本文的研究,视频信号转换与光纤传输技术在当下数字化电视发展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两种技术手段对于促进数字化电视发展和进步来说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介绍了VGA向DVI的转换、S_Video/CVBS向VGA的转换、VGA向S_Video/ CVBS 信号的转换,在各种转换中,均需要先将信号向24位RGB数据流进行转换,然后结合实际需要将其向具体的需要转换的信号进行再次转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数字化电视图像质量,利用这一技术手段,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观看数字化电视的需要。同时,数字化电视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1550纳米以及SDH传输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光纤传输技术与数字化电视发展进行结合,使其能够更好地获得通信频率资源,提升数字化电视的节目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芳.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91.

[2]谭方芳.试析光纤传输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1(2):237,239.

[3]王晓波,邰炜.光纤传输视频监控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9(11):47-50.

[4]李学哲,张全柱,邓永红,等.光纤传输技术在风能转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源技术,2012(3):374-376.

数字化技术手段范文4

1 坚持安全保障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安全保障原则,要突出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电子文件载体安全;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维护载体安全要依靠电子文档保护等技术,以确保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确保运行安全。经过医疗档案数字化过程后形成的具体“产品”即医疗档案“数字图形版”,应当符合档案载体原貌存储性的要求,能够体现档案外在的原始面貌。维护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要依靠信息安全技术,确保数字化医疗档案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确保医疗档案内容不泄密、不被篡改、不丢失。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侵害等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符的防范对策,包括网络设备安全保障、数据安全保障、身份识别方法等等。

2 坚持规范统一的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规范统一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档案业务技术标准,二是医疗档案信息网络标准,三是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首先,医疗档案业务性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其次,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可以有三种类型,这就是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医疗档案部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是保证档案信息快速传输和使用的关键,要保证规范数据来源、编码方法和数据交换格式。第三,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统一性两个方面。从集约化和规范效应以及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出发,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最终还是要求逐步趋于规范、通用和统一。

3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那么,医疗档案数字化形成的“产品”即使丰富多彩也没有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就等于失败了,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谓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要突出重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二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行前端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三是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2005年4月1日起,电子签名法在我国正式生效。应当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等技术手段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四是多种载体保存多套保存。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五是动态保管。在电子文件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经常进行传输、复制、迁移、载体转换。

4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

当前,全国各大医院普遍采用了电子病历、开展了数字影像等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的医疗业务,而且,各医疗机构已经着手开展了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但是,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业务基础薄弱、资金投入较大、人力条件有限,而医疗档案数量巨大、工作任务急、标准高。因此,面对医疗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面广量大,耗时耗财的问题,必须十分讲究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坚持实用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有计划科学地组织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活动。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最优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医疗档案室的馆藏基础与物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而制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方案要包括从海量的医疗档案资源中选择适当的数字化对象,选择最优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最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最适宜的数字化加工设施等。二是选拔配备专业人才。好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要由优秀的专业人员来具体组织实施。医疗档案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是我国医疗档案业迎接数字化挑战的关键。在数字时代,需要那些既对传统档案管理流程熟悉又能进行数字技术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的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分清轻重缓急,认真组织落实。

5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

数字化技术手段范文5

关键词:民间艺术;数字化;知识产权;技术规范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由农村涌入城市,2012年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随之而来的是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伴随农耕文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间习俗、民间艺术迅速消失。这些现象早已在全世界范围出现并引起广泛的关注,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近些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出现,上至国家政府,下到民间研究人员对民间文化的保护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探索出许多保护民间文化的方法,总结了可借鉴的经验。民间艺术作为人类文明中的瑰宝,对它们的保护更是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民间艺术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数字化保护。

文化保存功能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之一,高校图书馆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上具有综合优势:首先,有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经验,掌握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其次高校图书馆具备与高校民间艺术研究者合作的有利条件;另外高校图书馆具有长期的文化保存经验等。高校图书馆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技术手段等方面。

一、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的紧迫形势

1.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数字化保护

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如面塑、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民间戏曲、民间故事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日本学者柳宗悦是日本民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将艺术分为三大类:时间的艺术、时空间的艺术、空间艺术,又将属于空间艺术(造型艺术)范畴的工艺分为手工艺和机械工艺,手工艺又细分为贵族的工艺、个人的工艺、民众的工艺三类。他认为“时间的艺术,指以时间为基础的艺术,是无形的艺术。可分为两大类,即文学与音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时空间的艺术,指添加时间并以空间为界限的艺术,有舞蹈、话剧、歌剧三大类,是以动作为主、包含诗歌和音乐的时间性的艺术。空间艺术,指依存于空间而产生的艺术,是有形的世界,又称之为‘造型艺术’。具体可分为四类,即建筑、绘画、雕刻、工艺。其中前三者被叫做美术以区别于工艺”。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应该使用不同的数字化方法进行保护,对于空间类的民间艺术主要用图片进行记录再进行数字化加工保存,时间类的民间艺术用视频进行记录再进行数字化加工保存,时空间类的民间艺术应该用图片、视频相结合进行记录再进行数字化加工保存。

2.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民间艺术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保护。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可以这样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就是在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瞎子阿炳有200多首曲子,由于种种原因,却只记下了六首,《二泉映月》是其中之一,还有许多像《二泉映月》那样的曲子永远消逝了,已成千古遗恨。许多民间艺术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像剪纸、面塑、民间故事、一些流传在民间的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等,现在几乎都后继无人,缺少资金支持,如不加以保护就会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二、高校图书馆在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中的综合优势

1.技术优势

杨海波认为,所谓数字化保护,就是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借助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虚拟现实、多媒体与网络等技术,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型数字系统,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他在文中还论述到传统的保护手段已无法满足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文字、录音、摄影、录像等传统的技术手段,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挥过重要作用,为我们保存了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保护正在替代传统的技术手段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高校图书馆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掌握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校图书馆一般都设有技术部,技术部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信息技术类专业培训的,有些是信息技术的专家;高校图书馆的其他职工也多数接受过图书馆学或者信息类专业高等教育,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并且在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文献信息保存经验,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中能够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对不同的民间艺术类别采取相对科学、准确的数字化保护方式。

2.高校图书馆与民间艺术专业研究领域合作的优势

董学艺在1991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在北美高等院校里,民俗研究不断发展。美国至少有509所高等院校、加拿大至少有19所高等院校开设民俗学课程。”现在我国的大学中民俗学课程的开设虽然不如国外的大学普遍,但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内有许多大学设立了民俗学研究所或非物质文化研究所,高校中许多非民俗学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进行民俗学专业研究的也非常多,目前的状况是我国民俗学专业的研究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高校之内,研究成果丰富,理论建树举世关注,可见由高校图书馆完成民间艺术数字化的保存,一方面可以首先得到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或者直接参与民间艺术的研究之中,在民间艺术数字化的保存中可以接受到科研人员在民俗学专业上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分清形势,有的放矢,对面临灭绝、最需要保存的民俗艺术及时进行保存。

3.保存优秀文化遗产的优势

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一致认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图书馆从成立之初,图书馆人就以收集、加工、整理人类文化典籍为己任,并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不论高校图书馆还是其他图书馆在保存文化遗产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图书馆进行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存比在其他科研机构具有经验上的优势,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资金,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图书馆人,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应用好“数字化”利器,做好民间艺术保护工作。

三、高校图书馆在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中的问题

1.知识产权问题

目前我国普遍缺少对民间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家针对民间艺术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例也不完善。很多民间艺术家没有自己的作品版权,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民间艺术数字化的工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民间艺术家拥有的知识产权的尊重,在数字化保护中涉及到的“机密”“绝活”,更要加以保护,但是这样又不利于对民间艺术原滋原味的数字化保存,这是需要研究探讨的课题。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民间艺术保护的法律、条例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其他国家的经验、成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用来完善我们对自己民间艺术的保护。白晶认为,对民间艺术的数字化已经超出知识产权对民间艺术保护的范围,这也是需要探讨的。对于高校图书馆制作产生的民间艺术数字化作品本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民间艺术数字化后的产品,其使用也要符合知识产权的规定,既要有利于扩大民间艺术的传播,发扬光大民间艺术,积极开发、利用民间艺术,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要遵守在知识产权允许的范围内。

2.技术规范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上的数字信息标准规范日益成熟,数字资源融合相关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民间艺术数字化的技术问题逐步变得简单、规范起来。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民间艺术更好地保存、传播,让更多的受众欣赏和开发利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只有遵守一定的规范,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制作、保存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国家对于数字化的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标准,这是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中首先要遵守的。如国家档案局于2005年4月30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以及许多地方性的文献数字化标准也值得参考。杨海波、彭冬梅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对非物质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技术问题和国内外保护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值得我们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工作中参考。对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在数字化工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技术,尽力达到保护的完整性,对于民间建筑、雕刻、剪纸、编织、绣花等可以用图片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如果能够采集到制作过程的视频资料当然更好;面塑、皮影、狮子舞、民间戏曲等动态的民间艺术应用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民间故事、谜语、歇后语等语言类艺术先转换为文字资料再数字化保存。

数字化保护民间艺术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因为数字化保护对民间艺术也不是万能的,这只能让我们未来的子孙看到过去灿烂辉煌的民间文化的图像音频资料,这与对民间文化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我们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护民间艺术存活的土壤,也就是保护民间艺术存活的文化空间,失去民间艺术存在的根基,同样一切都是白费力气。而民间艺术存活的根基在于政府的扶持,社会的保护,还要大力开发艺术市场的需求,让民间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要害所在。

参考文献:

[1]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海波.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2009,(01):154-156.

[3]董学艺.美国和加拿大高等院校民俗学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2).

数字化技术手段范文6

【关键词】音频技术 数字广播 应用

广播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接受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依然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因此,切实有效的提升广播质量效果也就显得极为必要,随着各类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优化,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广播系统中恰当的构建运用数字音频技术也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种手段,其应用价值是比较突出的。

1 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现阶段广播系统构建以及运行过程中对于数字音频技术的具体应用来看,其应用价值和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相对于传统的调频广播以及调幅广播,数字音频技术手段的运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声音质量

对于广播而言,最为核心的要求就是应该具备较为理想的声音质量效果,这也是今后广播系统优化的关键所在,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恰恰能够在该方面提升广播声音质量,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对于广播声音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更是得到了较好的呈现,值得引起足够的关注。

1.2 丰富广播业务

在当前广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广播业务的期待越来越高,尤其是从数据业务方面来看,人们的需求更是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丰富化提升,这也就要求采用恰当合理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广播系统的升级,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恰恰能够在该方面较好的丰富广播业务,为人们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需求。

1.3 优化接受质量

针对以往广播系统应用中调频广播以及调幅广播的应用而言,在信号接收方面往往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很容易造成信号接收不畅,而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则能够较好的优化和提升信号接收效果,较好的克服这一方面的问题和缺点,为人们更好地享受广播服务提供较强的帮助。

2 音频技术在数字广播中的应用

对于广播系统中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而言,其实主要就是充分的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及音频传播技术手段等进行优化,进而不断提升广播的效率和质量,从数字音频技术应用后的广播系统结构中来看,其主要就是一种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方式,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流程有以下几项:

2.1 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在数字音频信号方面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这种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也就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质量,确保广播系统的高效运行。该处理方式的应用具备着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因为音频信号在得到数字化转变后,相应的码率是比较高的,进而也就加大了传输的难度,需要采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如此也就加大了广播系统运行的工作量,基于这一问题,有效运用压缩编码技术手段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基于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技术应用而言,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码率,进而简化信号传输难度,而从具体的压缩编码操作过程中来看,其还需要充分考虑人耳感觉特性,尤其是要充分考虑人耳对于声音频率、时间以及声音定位方面的适应性。在具体处理操作过程中,频率遮蔽效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其较好地处理了频率较为接近但是强度存在明显差别的一些信号内容,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简化原有的稻菪藕拍谌荩降低码率,但是却并不会对于广播内容以及人的听觉享受造成威胁和影响,这一点可以说是数字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技术得以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基础原因所在。

2.2 高速数据信号无线传输

在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广播系统中的具体表现来说,其基本的传授给呼呼方式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这种数据信号的传输在广播系统中主要涉及到了两种信号通道,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其中无线信道的合理应用就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提升了数据信号的传输效果,也是今后广播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以往信号传输手段来看,阴影效应是威胁性较大的一个方面,其对于广播信号质量效果的影响是极为突出的,受到外界环境以及自身衰落的影响,信号在传输完成后,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传输的质量,因此,高速数据信号无线传输就针对信道编码以及调制进行设计,优化了数据信号传输的质量效果。从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来看,这种高速数据信号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手段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纠错编码技术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运用,对于频率衰落也具备着一定的阻抗效果,在确保相关设备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基础上,也就能够较好的提升其传输的可靠性,保障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3 组网技术

对于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中的具体应用而言,随着频率资源紧张性的越来越突出,相应的频率资源节省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研究目标和任务,基于这一内容,恰当的运用组网技术是比较重要的解决方式,当前广播系统中对于组网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单频组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组网技术手段,其主要就是采用相同频率资源进行传输,能够较好的节省频率资源,实现多路节目载荷的协调传输,缓解频率资源紧张问题;此外,还可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运用频率分隔以及调制进行优化设计,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模拟和数字两种不同节目的广播,该方式的运用同样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比如美国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代表系统,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中的具体应用来说,其优势是比较明显的,相对于传统的广播方式,其更能够满足于人们多方面的信息接收需求,从服务质量上也能够得到较好的优化提升,值得在今后的广播系统中进行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钱军.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9(01):66-70.

[2]徐俊,万兵.浅述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J].视听,2013(12):90-92.

[3]郭宏.浅淡数字音频技术及其在广播电视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229+231.

[4]夏云芳.数字广播中的音频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2015(0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