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行业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药行业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药行业趋势

制药行业趋势范文1

【关键词】制定职业病 预防控制 战略要点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41-02

【Abstract】Combining Liao sun is actual while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occupation health legal theory, in tallying up empirical foundation, studied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current with the result that from now on, occupational disease harm of development and counterplan.Put forward the method and suggestion of science towards preventing control occupational disease from endangering, .Its science standpoint comes from;Be engaged in the experience and intelligence of the 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of occupation health work, drew up the science method of the Liao occupation hygiene in sun City work and to the prevention control of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measure.Its establishment important point has catholicity and covered the basic measure method of nation and place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and knew well to solve the related law laws that the national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s,

【Key words】Developmentoccupational disease control and pveventiun strategic points

本文研究探讨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我市职业病危害状况,主要针对我市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做出的:中长期战略性对策和途径。本文是在《辽阳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检测》、《辽阳市职业病预防控制战略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综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辽阳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国内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形成的宏观战略思想。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直接为政府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的理论研究成果。其理论可以指导职业卫生科研开发,研究理论的学术价值和指导作用,可以提供给我市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使用。

1 职业病预防控制的战略要点

1.1 前期预防

1.1.1 对策与方法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前期预防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1.1.2 要点 1、完善法规建设。2、加强教育培训。3、健全申报和批准管理程序建设。4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5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6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7、应急救援站。职业卫生设施建设的“三同时”。

1.2 生产过程中的预防和控制

1.2.1 对策与方法

1.2.1 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控制,是前期预防控制的补充或补救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2 具体措施 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2、职业病防护设施。3、技术改造和工艺技术更新。4、职业病危害告知。5、工作场所日常监督管理。6、强化劳动者的职业危害个人保护的法律意识。7、职业健康监护检查。8、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单位职业卫生档案。9、职业危害应急处理预案。

1.3 其他控制方法和策略要点:

1、政府管理策略2、整合职业卫生监管技术资源,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3、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4、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体系。5、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应急救援体系。6、加快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化建设.。7、加快职业安全卫生技术保障体系建设。8、加强职业安全卫生宣传教育体系建设9、加强重大职业危害源的监控和重大中毒事故隐患的治理。10、加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形成监管协同机制。1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12、促进职业安全卫生产业发展。13、深化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工作。14、加强职业卫生执法体系和法律保障建设。15、落实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16、完善职业卫生投入保障机制。18、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19、实施职业安全卫生许可制度。20、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和法律援助作用。21、大力推进职业安全卫生文化建设。22、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工程。2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职业卫生工作。24、有计划地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职业病防治基金和运行保证机制。25、强化“三同时”审查力度。26、职业安全卫生促进工程建设。27、明确治理重点,突出治本措施。28、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职业卫生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29做好职业病普查、申报和检验检测工作。30、中长期职业病预防控制规划战略纲要。31、加强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

2 讨论与结语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研究,是一个涉猎许多方面的综合性科研课题,我们主要在《职业病防治法》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总结概括了目前职业病预防控制相关方法,原则,措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其要点主要方面是;全社会要强化劳动保护,劳动卫生管理 、法规的普及、预防控制技术的进步、及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敏,李涛,周安寿等,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进展与控制对策,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8.8,V26(8)

[2]张敏,李涛,周安寿等,加快应对体面劳动全球战略目标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 2008.8,V26(5)

[3]张敏,李涛,周安寿等,对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8.8,V26(5)

[4]李涛,张敏,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实用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李涛,张敏,化学品职业危害分类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6]李涛,张敏,密闭空间职业危害防护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7]张永伟,法定职业病预防与控制指南,海洋出版社

[8] 国际劳工组织,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9] 赵良省,噪声与 震动控制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制药行业趋势范文2

【关键词】 葛根素;祛湿利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3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眼底后极部类圆形视网膜下透明液体积聚, 好发于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25~50岁), 男性多于女性, 单眼或双眼发病, 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 预后良好, 易复发。本科采用葛根素针静脉滴注加祛湿利水中药加减应用, 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取得满意疗效。大大缩短了病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例(26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 年龄25~45岁, 其中男24例(24眼), 女2例(2眼), 均经眼底检查, 排除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老年黄斑变性等疾病, 首次发病均由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均住院治疗, 以利于观察。给予葛根素针0.4 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 配合5%糖盐水250 ml加维生素C 2.0 g加三磷酸腺苷(ATP) 40 mg加胞二磷胆碱1.0 g静脉滴注, 1次/d, 15次为1个疗程。中药用茯苓、猪苓、泽泻、白术、 车前子、竹茹、桂枝、 党参、半夏、 炙甘草等, 根据病情加减, 眼底水肿渗出甚者, 加昆布、 三七;气虚甚者加黄芪;便溏脘闷者加木香、厚朴。1剂/d, 水煎400 ml, 分早晚口服。

1. 3 判定标准 痊愈:视力恢复正常, 黄斑区中心反光可见, 好转:视力恢复正常, 黄斑区中心反光弱, 仍视物发暗, 色觉异常;无效:视力无恢复, 自觉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6例(26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经过治疗, 痊愈20例, 好转6例;平均疗程20 d。

3 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当于中医学的“视瞻昏渺”, 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也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 可反复发作。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本病的病因不清,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引起浆液性色素上皮层(RPE)脱离, 后者进一步诱发RPE屏障功能破坏, 导致RPE渗漏, 和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该病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包括情绪波动、精神压力及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熬夜及抵抗力下降等, 症状为自觉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视物如隔纱幕, 视野中心有灰色、黄色的暗影, 视物变小、变形, 检眼镜检查可见后极部有一圆形或椭圆形水肿反光轮, 黄斑区中心反光减弱或消失, 可有灰白色或灰黄色视网膜下渗出物沉着, 视力常≥0.5。本病应与常见的能引起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三种疾病相鉴别, 分别是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血管瘤和先天性视盘小凹, 由于在这些病例中无一例外均存在黄斑区的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 所以均可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和主要体征, 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必要时辅以眼科OCT可确诊。葛根素的作用是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中药健脾用白术、山药、 茯苓;渗湿用茯苓、猪苓、泽泻、 车前子、竹茹等, 淡渗利湿, 促进水肿的吸收。其中眼底水肿渗出甚者, 加昆布、 三七;气虚甚者加黄芪;便溏脘闷者加木香、厚朴。中医认为眼底水肿积液的病因是阳虚水湿上泛所致, 故以中药健脾、逐湿、升阳, 疗效明显, 西医对此病无有效药物, 待其自然恢复, 行激光光凝渗漏点, 虽有助于液体的吸收, 但距中心凹太近, 恐伤黄斑区中心视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绝大多数均可自愈, 但一般疗程为2~4个月, 时间较长, 本科长期观察, 应用此种方法治疗获得很好疗效, 能大大缩短此病疗程, 减轻患者痛苦。本病治疗中和治疗愈后, 自身调理很重要, 应注意休息, 避免疲劳, 节制;少食虾蟹等高蛋白易致敏的食物, 应避免情绪激动。

4 附病例报告

患者, 男, 35岁, 以“右眼中心视物模糊5 d”为主诉就诊。5 d前患者通宵玩玩麻将, 第2天出现右眼视物模糊, 无眼痛、眼红、头疼、 恶心、呕吐, 未做治疗。近2 d, 视物模糊较前加重, 今来诊。查视力 :右眼 0.6, 左眼 1.0 , 右眼前节无异常, 眼底、视盘边界清, 色正常, C/D=0.3, 视网膜血管走行可, 黄斑区有一约视盘大小反光轮, 中心反光无。OCT结果示: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左眼正常。临床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收住入院。给予生理盐水250 ml+葛根素针0.4 g静脉滴注, 配合5%糖盐水250 ml+维生素C 2.0 g+ATP 40 mg+胞二磷胆碱1.0 g静脉滴注, 1次/d, 15次为1个疗程, 中药处方:茯苓10 g、猪苓12 g、

泽泻10 g、白术9 g, 车前子10 g, 竹茹9 g, 桂枝9 g, 党参9 g, 法半夏8 g, 炙甘草6 g, 1剂/d, 水煎400 ml, 分早晚口服。1周后, 患者诉视物模糊较前好转, 查视力:右眼 0.8 眼底黄斑区水肿减轻, 中心反光弱。继原方案治疗, 生理盐水 250 ml+葛根素针0.4 g静脉滴注, 配合5%糖盐水250 ml+维生素C 2.0 g+ATP40 mg+胞二磷胆碱1.0 g静脉滴注, 1次/d, 15次为1个疗程, 中药处方:茯苓10 g、猪苓12 g、泽泻10 g、

白术9 g, 车前子10 g, 竹茹9 g, 桂枝9 g, 昆布15 g, 党参9 g, 法半夏8 g, 三七10 g, 炙甘草6 g, 1剂/d, 水煎400 ml, 分早晚口服。继原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查视力:1.0 眼底恢复正常。口服杞菊地黄丸善后。嘱注意休息, 避免疲劳, 少饮酒、 少吸烟, 尽量避免感冒。

参考文献

[1] 赵堪兴, 杨培增.眼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06-207.

[2]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200-202.

[3] 张梅芳, 詹宇坚.眼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9.

[4] 彭晓燕.眼底病诊断思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30-131.

[5] 史宇广, 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眼底病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3:70.

[6] 李凤鸣.眼科全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083-1085.

制药行业趋势范文3

关键词 医药经济 医药发展 创新管理 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48-0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IN Lianya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9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edicine economy; medicin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uditing management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要把内部管理做好、做新,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对现在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所处地位,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药企业经济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

1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地位

1.1 经济产业特性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世界化的行业,它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特性,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的产业特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医药行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药工业在经济上的价值可以通过医药新产品的销售额与我国GDP比例看出来,几十年来,医药产品总的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出动态稳定性特征。第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永不衰落的产业。第三,其产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当然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并且有垄断性质。高投入体现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上,制药企业新药的研究开发费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 ~ 20%。医药行业的高投入也导致其高风险,一旦企业开发失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但是一旦成功,那么医药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高达30%,而且医药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垄断的产业,利润巨大且具有垄断性。

1.2 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按国际标准划分,是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制药机械、药用包装及医药商业。我国只是一个制药大国,并不是一个制药强国[2],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现状很理想。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 000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有200多家[3]。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达到了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1.3 机遇与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黄金的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市场迅速增大;新医改到2020年实施完成,医保全覆盖及大健康计划,会带来医药市场扩容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显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管控和扶持力度,目的是尽快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的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会很激烈;新颁布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各地区政府地方保护的设置;制药企业小而多、低水平的竞争等。

1.4 医药行业现有的地位

医药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保守与现代的综合高科技行业,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看病等问题,所以它是保护民生的特殊重要行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水平直接相关。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到底是呈怎样的方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医药经济已经趋向于全球化[4],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及生存质量提升的要求,加大了对药品的需求。药品价格渐趋合理,使得医药经济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药物制剂,生物药物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医药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里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为9%,而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同时,非处方药的迅速增长趋势很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物,一般都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痛药、胃肠道药和维生素等。全球老龄化时代来临,在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所以,老年用药市场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2.2 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制药企业小而杂,竞争激烈

我国大型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使得产品经济效益太分散,中型尤其是小型企业太多,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这些企业还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优势。

2.2.2 创新体系不完善,效率低

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新药产力不足,医药科技投入不足,我国产权品种很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新药的预期回报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医药企业很少甚至不愿意投入资金去研发新药,从而导致研发新药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2.2.3 医药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体制不完善

在旧的体系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还没有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药品低端而且重复,供应的量太多而卖不出去,流通秩序混乱,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医药市场治理任务艰巨。

3 医药企业的创新管理

3.1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也有很多的机遇,只是医药企业的规模,流程管理有些问题,作为医药企业,要想做得很成功,企业管理是不可少的,管理有了系统的体制,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研、生产、营销管理上台阶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其深远意义不仅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全面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制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构架的公司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小企业是权威管理、中型企业是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是文化管理”。

随着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上台阶已是迫在眉睫。在多项日常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国外许多发展中的制药公司管理中所重视的。内部审计,也叫内部控制,与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质量管理、经营控制、生产控制、研发系统控制、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控制等8个方面的合理化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生产、研发和物资这4个方面又是一个制药企业的命脉。

3.2 审计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综合审计部(有称“综合计划部”),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一个复合型人材相对集中的部门。它不但要对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程计划、营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计划进行全面制订、审计,而且要对相关图纸、材料预算、费用预算、各类合同进行审计、把关,不是简单扼要的文字条理性审校或靠“一支笔”签字能解决的问题。

审计部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犹如质量管理一样,是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监管。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勤于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加快经营决策,强化内部控制,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能有空白、也不能有重复、不能有交叉”。

为了强化管理体系的控制,应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报告制度。保障信息及时、信息准确、信息共享、信息互补和综合。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最重要的信息是财务分析月报、销售分析月报、库存分析月报、生产计划月报,这些将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决策。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要有利于内部监督控制,也有利于贯彻企业的政策方针。

3.3 研发管理

近年来,研发管理在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实际运作中,研发管理与企业中各项管理有着共性,也有个性。研发工作一定要重视信息工作,确定自己的优势,把握研发定位点。

在信息时代,审视确认研发的系统流程,完善职能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所开发的新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新产品专利、工艺路线调研后做出开题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立题并制订通过草案。经审计后纳入计划,其中包括了人员投入、计划指标、技术指标、工时预算、材料预算、设备预算、设备考察、成果监定和结题报告等。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和机器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了保障批量的适宜性,要充分力求合理、经济地生产。对每个品种、每个批量要计算工时和设备运行台班,逐渐推行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从这些基础数据出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设备的闲置或隐性浪费。

虽然是以销定产,然而营销预测常常不准确。受一些政策性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非人所能预料。虽然营销的预测按月滚动,计算机系统也会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如能综合考虑到营销预测,以及前三个月平均销售业绩和未执行的合同,则生产计划会比较切合实际,可以纠正单纯营销计划所产生的误差。尤其是公司不是静态生存的,而是年年在发展,要采用动态管理,GMP实施必须量化,细到各个环节,而审计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3.5 物资管理

物资、物流要科学管理。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FDA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验收物品要求实物清点,任何收发料、舱位转移等过账,都有单据备查,专人核对。计算机系统有过账审计报告,以此核对单据和系统的一致性。

负责计算机输入的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避免帐物一人管理,造成帐物不清。发料和发货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的积压和货品过期。物品应按日期的先后编制流水号、批号和供应商批号,以便跟踪。成品、药检报告、原料、包装材料、退货、不合格品、宣传资料、礼品、办公用品、设备、备品备件、废品等均需分类管理,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使电脑的查询功能更为实用。

仓库管理中,原辅包装材料、成品都要有状态。即待验、合格、不合格、销毁等,状态可划分区域和贴标签。不合格品要严格管理,一般由QA负责。从GMP规范来看,标签的管理要特别重视。用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过账和实物移动要同步,包括出入库和移仓。计算机管理库存中,有很多信息要能充分共享。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化物流管理,它与生产、科研、营销具有同等重要性。

4 结语

现代医药制造业成为技术创新最坚实的依托,无论是行业管理或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将研发和制造业进行分割。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成,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随着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研发也随之转移的现象是为了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实现。中国医药制造业走过了一个个里程碑,而要走的路依然漫长。虽然任重道远,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药房, 2003, 14(3): 132-133.

[2] 孔学东, 干荣富. 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76-78.

[3] 杨广林.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浅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5(15): 211-213.

制药行业趋势范文4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可持续增长模型进行了阐述分析。然后从财务角度切入,以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结合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盲目追求高速增长现象较为严重。最后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实证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对我国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改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物制药行业;范霍恩模型

一、引言

企业的成长需经历一个从稚嫩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生存,健康长久的发展是企业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必要前提。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应该是一种适度的成长过程,这种适度应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能够协调利用其内部资源、适应其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改变、且能与其盈利的本质相吻合,只有与这三者相互融合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从财务角度去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帮助企业探寻到符合自身的发展进度,优化企业经营结构,促使企业科学有效地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有着发展速度较快、合成方法简便、高效率、高收益的成果等重大优势,故其发展早已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因此应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是否已经实现可持续发展、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纳入到研究范畴中。因而本文选取我国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着力于从财务视角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对实证结果做进一步深入分析,为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二、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定义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定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委员会主席布兰特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它是指一种永续的发展,是一种既能够保证维持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抑制阻碍后代人实现其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目前这一定义已被普遍认可。

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学者们见仁见智,都分别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了阐述,目前为止还未有统一的界定。而本文所研究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这种盈利性组织在不考虑环境、资源、市场等条件的前提下,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自身能够持续经营、不断发展,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过程。

3.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从公司财务层面来看,企业发展过度会使其自身的内外部资源变得异常紧张,容易引发财务危机,导致企业迅速消亡,发展不足又往往会浪费其宝贵的资源,可能使之成为竞争对手吞并的对象,而可持续的发展即是对发展过度和发展不足的一种调整,其发展程度通常用可持续增长率的数值来表示。

(二)詹姆斯·C·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范霍恩认为可持续增长率是企业通过控制经营所实现的一个目标值,而非极限值。他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是从静止的视角出发的,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假定条件的变化,使模型产生动态效果。其模型公式为: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1)

从他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可以得出,可持续增长率主要受四大因素的影响,即: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反映了获利水平,总资产周转率表明了资源配置管理能力,权益乘数反映了公司的负债结构,收益留存率则显示了企业的财政政策。

三、实证研究过程

(一)变量定义与样本选取

1.变量定义

本文根据范霍恩模型选取的有关变量及其释义详见表1。

2.样本选取

发展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增长才能反映出来。因此,为了详细检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是否保持可持续的发展,为控制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减弱其在时间上的不稳定性,通常需要选择较长一段时期的财务指标才具有较强证明力。本文以五年为分析期,选取了我国沪市A股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1年五年的年报财务数据,并据此计算研究相关指标,降低了时间的干扰性,比较有说服力。

根据国泰安数据库,截至2011年底我国沪市A股生物制药行业有56家上市公司,排除ST、*ST、S*ST、SST和已被宣布停牌的公司,以及财务数据发生异常变动的6家公司,最终选取了沪市A股50家以生物制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重点研究,并追踪调查了每个样本从2007-2011年的情况,共得到250组有效观察值。

(二)描述性统计

对样本公司2007-2011年的平均可持续增长率和平均销售增长率的算数标准差和平均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对应的指标趋势图如图1所示。

图1显示,2007 -2011年五年中,我国沪市A股生物制药行业上市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呈先缓慢下降后上升又略有下降趋势:在2007-2009年中逐年缓慢下降,并在2009年下降到最低点,之后上升至2010年时又呈下降趋势,整体呈“降升降”的趋势;可持续增长率在2007-2010年间整体波动较小,呈稳步缓慢上升趋势,于2010年升到最高点后又下降。整体而言,销售增长率波动程度比可持续增长率的整体波动程度大,且各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都高于可持续增长率。所以,可初步认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三)假设检验

1.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假设检验

(1)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

威尔柯克森符号秩检验法是用来验证两个相关研究对象是否来自相同均值的总体,或验证两个具有相关性的样本的整体分布是不是相似。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样本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利用SPSSl7.0软件,威尔克科森符号秩和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各年及相应混合样本的可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的Z值和渐近显著性(双侧)概率都在0.05之下,表明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样本公司未实现可持续发展。

(2)配对样本T检验

配对样本T检验也是显著性检验的一种方法,用来检验两个相关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样本公司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这两者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2008年和2009年的显著性概率大于005,说明这两年的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差异不显著,但2007年、2010年、2011年及五年混合样本的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显著性概率都低于0.01,表明生物制药行业可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差异非常显著。因而整体来说,样本公司在2007-2011年中未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发展过快与不足的假设检验

从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2007-2011年中样本公司并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威尔科克森符号秩计算结果,比较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大小关系,进而确定样本公司的发展情况是过快还是不足,秩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可得出,样本公司2007-2011年五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之差中的负秩数(Negative Ranks)为79,占总数的31.60%;正秩数(Positive Ranks)为171,占总数的68.40%,即正秩数远大于负秩数;结(Ties)为零,即样本中没有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相等的情况。由此可知,在2007-2011年中,68.40%的样本公司销售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出现了发展过快现象;31.60%的样本公司销售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表明增长过慢。总体来说,生物制药行业在2007至2011年期间未实现可持续发展,且整体发展过快。

(四)线性回归

通过以上实证检验,已证明我国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未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下文将对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探讨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回归模型建立如下:

从表7可看出,销售净利率与增长差距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向相关,而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及收益留存率与增长差距呈负向相关的,且不显著。说明销售净利率正向影响可持续发展。而从t检验值和P值来看,销售净利率是影响我国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1.我国沪市A股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发展速度主要受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收益留存率四个基本财务指标的影响。我国沪市A股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销售增长率超过可持续增长率的比重较大,致使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过高的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销售净利率,次要因素是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收益留存率,而导致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整体出现这种状况的现实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经济因素

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它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和稳定资金投入的保证才能维持有效发展。世界经济趋势的热潮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日益增长致使部分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为了增强自身能力,利用并购等方式扩张市场,使得企业过分追求高发展高收益。

(2)技术因素

生物制药行业技术水平发展迅速,行业前景大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阶段,这使得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盈利能力,从而促使其追求更快、更高、更好的发展。

(3)社会因素

我国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对于医药的需要逐年增强,且 “十一五”规划中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也为生物制药行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销售净利率是影响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样本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最后又下降的趋势,但总体波动幅度较小,且始终低于实际销售增长率,主要是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缓慢提高的同时,成本费用耗费太大,使得样本公司内源性资本减少导致的。销售增长率如果一直比可持续增长率高,长期下来会使企业出现不断过分使用自身资源,致使资源耗费竭尽,最终出现企业销售增长率急剧下降的情况。而其他三个因素也对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为次要因素。

(二)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从财务方面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1.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继续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从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导致生物制药业类上市公司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销售净利率,其与增长差距呈正向相关关系,表明盈利能力越强,增长差距越大。而本文样本公司2007-2011年期间各年的平均可持续增长率都小于平均销售增长率,即增长差距绝大部分负值。由此可见,当销售增长率提高时,增长差距越大越接近于零,即可持续增长率越高,企业越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首先建议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支出,减轻资金压力,提高销售净利率。其次,还应当促进销售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且应合理地制定产品价格,吸引更多的市场。努力实施产业整治措施,改善企业销售结构,增强样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应积极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使得企业能够在一定时间生产出更多优良产成品,扩大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2.加速周转,优化资源配置。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与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越好。对于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来说,在经营中无法创造满足资本回报要求的盈利,可能是由于企业存在太多的不是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建议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在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降低固定资产的占用比例,着重降低非生产的固定资产的数额,及时妥善处理已损以及闲置资产如破旧的医药器材、工具等,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得当、结构合理;且账面上挂着数值较大的库存商品、应收账款等不能立刻变现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资产,样本公司可以通过一些灵活的营运方针变现这类资金,减少机会成本。

3.优化负债结构,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权益乘数越高,表明企业的资金风险越大。2007-2011年这五年研究期期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负债程度都较大,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比例仍较大,所以,应协调负债中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重,使二者相对适度,与公司实际偿债能力相匹配。可通过增加外源性资本可以调整两者比重,切忌盲目追求发展致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4.提高存货周转率,维持收益留存率

企业的整体营运能力较高,但存货周转率有待改善。可以增加销售与生产力度,使销售数量大幅增加,淘汰生物制药技术落后产品,针对市场状况及时调整库存结构等。随着企业的股利支付的增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速度将会减慢,因此管理层在响应股利政策的同时也应注重收益留存率。

所以,要从企业战略角度来考虑,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事先预测和查明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或是可能引发企业出现发展过快等一系列现象的原因,并针对每一原因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任何企业都应使其销售增长率与财务能力相适应、相协调,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企业高管可以通过模型公式提供的简便方法迅速找出企业的内在问题,以确保其可持续的发展。(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春,花贵如.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来自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2):65-71.

[2]曹玉珊.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效率的源泉分析——来自上市企业的证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2):74-80.

制药行业趋势范文5

从医药行业11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受国家政策调控以及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目前仍然表现为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本费用持续增加,经济效益有所回升,今年以来利润增幅终于超过10%。

生产、销售均保持较快增长

2006年1-11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60.23亿元,同比增长18.39%,较前三季度的增幅微跌。新产品产值653.47亿元,同比增长14.60%。

其中,化学原料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61.71亿元,同比增长17.11%;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累计实现1353.87亿元,同比增长14.48%;中成药工业累计实现1031.37亿元,同比增长13.86%,增幅列各子行业之末;中药饮片加工业累计实现191.41亿元,同比增长30.56%;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简称“医疗器械”,下同)399.61亿元,同比增长26.95%;生物生化制品行业381.07亿元,同比增长24.8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简称“卫生材料”,下同)209.04亿元,同比增长39.93%,在所有的子行业中增幅最大;制药机械32.14亿元,同比增长31.85%。

今年1-11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省市在医药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为67.94%,山东、江苏和浙江省继续居排行榜的三甲,增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山东、河南和广东省。

表1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地区排名(前10位)

今年1-11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61.45亿元,同比增长16.55%。

图1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525.59亿元,同比增长19.71%。其中,卫生材料、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药机械和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203.77、179.21、361.24、30.10和382.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95%、31.54%、28.15%、25.64%和24.95%,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为销售产值最高的3个分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1124.37、1285.14和958.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01%、15.39%和15.10%,同比增幅均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增速进一步下降。

1-11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出货值590.26亿元,同比增长26.83%,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作为医药出口两大组成之一的化学原料药行业,出货值占全行业的45.59%,在面临反倾销反垄断双重压力下,实现出货值269.09亿元,同比增长17.59%;出货居第二位、占比23.37%的是医疗器械行业,累计实现出货值137.93亿元,同比增长42.52%。在成品药方面,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分别实现出货值61.41和26.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9%和24.07%,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化学药品制剂累计实现出货值51.60亿元,同比增长也达到18.46%。

产销衔接方面,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5.07%,比上年同期高1.1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的较高水平,整体产销较为稳定。除医疗器械行业和制药机械行业产销率分别较同期下降1.28和4.41个百分点外,其他分行业的产销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图2 2006年1-11月各子行业产销情况

1-11月,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461.74亿元,同比增长为18.12%。其中,卫生材料、中药饮片加工、制药机械、生物生化和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92.97、169.32、29.53、347.38和379.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42%、35.62%、30.25%、25.04%和23.21%,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的销售收入增幅相当,同比增长分别为15.00%和15.81%,均低于全行业的平均增幅,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147.95亿元和1248.51亿元。中成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45.82亿元,其增幅列全行业末位,为13.47%。

成本费用持续增加

自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2006年1-11月,在面对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不足、行业毛利水平下降、GMP改造后企业的经营费用普遍提高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

1-11月,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销售收入的增长。本期医药工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了20.86%,比销售收入增幅高了2.74个百分点,达到3122.48亿元。2003年以来,医药行业成本费用一直处于20%以上较高水平,并且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图3 2000-2006年11月医药工业销售成本增幅变化趋势

其中,化学原料药累计销售成本757.24亿元,同比增长16.03%;化学药品制剂613.10亿元,同比增长20.31%;中成药472.91亿元,同比增长19.77%;中药饮片加工100.10亿元,同比增长39.31%;生物生化制品194.48亿元,同比增长28.35%;卫生材料124.12亿元,同比增长48.42%;医疗器械18.32亿元,同比增长25.70%;制药机械18.32亿元,同比增长33.78%。

今年1-11月,全行业销售费用累计455.77亿元,同比增长13.61%,增幅较同期有所下降。

表2 2006年1-11月医药各子行业销售费用情况

经济效益增速平缓,仍处于历史低位

1-11月,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352.89亿元,同比增长为10.44%,尽管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是终于扭转了2006年以来利润增幅一直处于10%以下的局面。

图4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利润增幅变化趋势

医药行业运行分析

本期出现亏损企业1449家,行业亏损面为25.36%,累计亏损额36.72亿元,同比增长了17.58%。

从分行业的利润看,卫生材料、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学原料药工业1-11月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2.62、36.35、8.75、38.10和6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8.39%、27.40%、24.48%、20.52%和19.58%,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中成药累计实现利润84.2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36%;化学药品制剂105.4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75%,也突破了2006年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的局面,且相对于2006年上半年情况有较大的好转;制药机械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85亿元,同比下降了5.50%;作为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两个领域――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两个成品药领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全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表3 2006年1-11月医药各子行业利润增幅及占比情况

制药行业趋势范文6

同仁堂、海正药业

好企业逐上台阶

1990~2003年,14年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19%,保持了两倍于GDP的增速,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2000年起,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医药政策,包括制药企业GMP认证、医药流通企业GSP认证、多次调低药品零售价格、医院用药集中招标采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试点医药分家等,医药行业生产、流通矛盾日益激化。

2004年,国家再次大幅调低24类400多种抗生素价格,7月1日起零售药店抗生素需凭医生处方购买,医药商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引发制药企业资金回笼困难,行业增速降至近年低点。

截至2004年7月1日,中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有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因未通过GMP认证而停止生产,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占全部药品生产企业的60%,销售额占国内药品市场近90%的份额,GMP认证使得通过认证企业的产能有3~4倍扩张,医药行业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认证加大了公司折旧和财务利息,在应付认证的同时,无力市场推广,产品销售更加举步维艰;对于优势企业来说,生产和销售逐上台阶,应该说未来医药行业将表现为强者愈强的竞争态势,行业未来增速将明显快于2004年。

各子行业价值解析

尽管存在知识产权、药品降价、医药分业、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等问题,医药行业有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但人们保健意识提高、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药品零售市场快速增长,将共同驱动中国药品市场长期稳定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达3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2%~15%左右。

未来医药行业并购将日趋频繁,随着强者愈强的效应体现,市场集中度将大大提高,但市场格局仍以国内医药企业为主。医药行业各子行业发展并不均衡,由于缺乏创新药物,原料药行业和中药行业仍将是中国医药行业中较具比较优势的行业。

海正、华海为代表的避专利原料药生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化学原料药约占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产业转移使得中国正在向生产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世界性工厂”迅速发展。生产国际性转移、进口替代和合同/协作生产三大有利因素,成为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

预计未来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将面对来自欧美企业迅速增长的加工贸易和委托生产。随着技术力量不断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在国际舞台上核心竞争力还将上升,但因为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竞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延续,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盈利能力短期无法改善,而以海正、华海为代表的避专利药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在国际市场具较好的客户、市场基础,新品跟进快,具持续增长潜力。

中药行业是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型行业

随着中药在保健、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预计未来中药行业增长主要来自保健消费的扩大和疑难病症的稳定需求,收入和利润增长稳中有升,2004~2008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17%,利润复合增长率18%,是医药行业中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型行业。产品的毛利率维持在高位,营销能力和品牌经营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势中药企业具较多类似专利药的中药保护品种,药品享有单独定价权,对政策环境敏感度相对较低,投资价值在医药行业中已经显现。

化学制剂药国内企业未来趋势,是靠成本优势逐步成为海外药企通用名药OEM基地

由于中国化学制剂药以仿制药为主,未来三年化学制剂药行业仍将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占据行业中低端市场,外资合资企业占据高端市场。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化学制剂药生产企业正在积极进行美国药品生产GMP认证,中国化学制剂药生产企业将以成本优势逐步加入海外药企通用名药OEM行列。

生物制药疫苗产业前景看好

中国生物制药的技术水平短期内不会有大的飞跃,但SARS已然点燃生物制药的星星之火,疫苗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内疫苗产业技术工艺水平的局限,国内企业短期内暂难分享消费增长所带来的利润,但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内疫苗采购计划的推进,国内企业可能以成本优势在乙肝疫苗、卡介苗等部分疫苗供应上占有先机。

医药商业仍处于利润下降通道中

2004年12月,中国对外资全面放开药品分销领域,开放领域按先零售后批发的顺序。2005年12月,外资可设立独资公司,因此,近年医药商业行业并购频频,以不断扩大规模和网络,同时医药商业毛利率仍在下降,整合尚需时日,还不具备好的投资机会。

长期看好具资源优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