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融资管理制度

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1

一、投融资管理现状分析

投融资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但是想要真正实现这一预期工作目标却必须依靠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措施。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在投融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许多企业管理者只看到了投融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成功和收益,却不曾注意到投融资行为对市场调研及前期分析的较高要求,因此许多企业虽然进行了诸多的投融资活动却不仅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甚至还让企业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债务负担,给企业的生产及运作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其次,在投融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重视风险防控及人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从而难以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给企业的健康运作造成极大制约。再次,在内部控制及制度执行方面也未能将投融资作为重要的管理问题来抓,从而让投融资行为失去了有效的管理及监控,造成行为的无序,这样不仅无法给企业带来收益,甚至会带来更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及管理风险。最后,在内控制度推行过程中也未能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造成管理活动的死板僵化,给制度执行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二、完善投融资内部控制的措施研究

(一)加强市场分析

投融资不仅是企业自身建设及管理的工作内容,要做好投融资的管理更加需要联系市场、把握机遇,因此在基于投融资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中首先就要立足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为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场分析机制应该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情况,只有明确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才能够找准投资点、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多实际收益。其次,加强学习与借鉴,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沟通合作,取长补短,学习其他企业在投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丰富自己的市场分析知识库,从而有效避免投融资风险,规避无谓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企业自身定位

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及生产活动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提升与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同时也需要找准市场定位,了解自己在市场运作活动中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有的放矢的发展生产与投资活动。加强市场定位不仅需要衡量整个市场的变化发展情况,更加需要立足自身,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状况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投资计划与实施策略,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为企业获取更多实际收益。

(三)完善人员学习机制建设

完善投融资为核心的内部控制需要制度的保证,同时也需要建立一支企业自己的优秀管理团队与执行队伍,投融资不同于简单的管理与操作,它需要依靠更为专门化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加强人员的管理及学习机制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以投融资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该重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当前许多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董事会权责不明、责任不清,董事会成员之间经常因为个人利益相互倾轧,大股东抱团现象严重,极大的伤害了小股东及股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应该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规范化的渠道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操作企业投融资具体工作,同时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以企业最高制度的形式真正实现对董事会与股东成员的行为及权责约束,最终实现投融资行为的科学化推进,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五)强化投融资具体管理

投融资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融资项目的选择,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中也要加强对投融资项目的监管与控制力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项目融资分析及报告制度,要对投融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投资数额、投资周期以及投资行为可行性等进行严格审查与综合评定,实现对投融资项目可预期风险及收益的最大限度了解及掌握。在审查评定工作的成员构成方面,要包括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专门的投融资专业人士,以确保投融资行为既符合企业的自身运作及发展需要,同时也能够符合市场的具体要求,避免盲目冒进。其次,要加强投融资行为的过程控制,建立长效风险管控机制,定期召开风险分析及管控会议,及时了解项目开展情况,最大限度避免投融资风险的发生及扩大。再次,要推行投融资操作及管理问责制度,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责任,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行为约束,积极规避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管理风险。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以完善投融资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想要达到预期效果不仅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支撑,更加需要将管理制度内化为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只有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开展下去。具体来说,首先要在企业内部营造投融资管理监控人人有责的积极氛围,同时加强与投融资内控工作相关的学习工作组织力度,不仅要将学习落实在财务管理及会计操作人员身上,同时也要深入渗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及人员,加强管理意识渗透、管理技术学习才能够帮助他们从本职工作入手深入领会投融资内控工作的精神,帮助他们更好的在日常工作当中参与好投融资内控,执行好相关制度,从而形成内控管理合力。

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投融资管理 问题 建议

投融资包括两种经济活动,分别是投资、融资。通常,企业在进行投融资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获取更多的利益,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在投融资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一、中小企业在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投融资是企业扩大规模、创造利益的必然手段。然而,从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盲目投资

首先,部分中小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投资过程中,不做全面的调查评估,只看表面现象不看本质,只看现在不管未来,凭老板的感觉盲目地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的需求量达到饱和,就会给企业的生存造成风险。其次,个别中小企业在投资时,缺乏可行性的风险评估机制,只是根据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这不仅会使企业直接蒙受投资损失,还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比如,企业在短时间内若无法完成资金周转,就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最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投融资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加剧。因此,企业必须不断优化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地。然而,中小企业在实际投融资过程中,往往考虑不周全。主要表现在有:第一,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却往往忽视产品质量,这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重时还会导致大量产品被市场淘汰。第二,企业在大规模更新机械设备时,忽略了人才的培养,导致更新的设备缺乏熟练的操作人员,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使投资产生的实际价值减小。第三,企业在投资生产建设时,仅仅将重点放在设备的更新、规模的扩大上,忽略了技术、产品的优化升级。然而,投资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升级同样对企业生产有着重大影响。总而言之,当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结构不合理时,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收益,还会引发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甚至会导致企业生存困难。

(三)企业融资困难

企业在投融资中,还面临着较大的问题是融资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为严重。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财务信息透明度差,产品竞争力不足,企业经营隐患多。所以,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财务指标等往往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加之抵押物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获得金融企业贷款。当前,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主要通过内部与外部两个渠道融资,企业采用外部渠道融资时,因为融资利息高、信用评估程序复杂,所以实际可操作难度大。另外,企业以资产融资时,由于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往往会降低资产抵押获得的贷款额度。此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常常缺乏担保企业,难以通过担保方式获得资金支持。总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融资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长远、稳定的发展。

二、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在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提出改善的具体办法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投融资结构

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在投融资管理中,都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办法,不断改善投融资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期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以下这几种办法。首先,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市场、企业当前运营、远期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综合的评估。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投融资计划,避免盲目性投资。同时,在开展投资活动时,进行合理的监督,对投资产生的实际价值以及企业实际盈利的能力进行评估,有效防范投资不合理引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第二,在投资前,深入到市场中调研,密切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的需求量,合理配置用于生产的资金,预防生产过度导致的资金风险。第三,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应该将产品质量的提升作为重点,努力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以此来拓展产品的市场,赢得客户的信赖。最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打造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减少单一投资,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二)加强信誉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在投融资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信誉制度建设,以此来满足金融机构的信誉条件。调查显示,在以往的投融资中,中小企业之所以不能通过评估,很大原因就在于信用评估不完善,最终使其陷入到了投融资的困境当中。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在加强信誉制度建设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根据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财务信息的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其次,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再次,加快产品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在无形中扩大市场需求量。具体来讲,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以此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支持力度。采用多个渠道,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进行投融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首先,降低投融资的门槛,减少融资成本。在条件具备时,尽可能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减少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压力。其次,加快风险投资结构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渠道来进行投融资活动。第三,在政策上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民间投融资机构的规模,方便中小企业进行投融资。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在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办法和建议。比如,改善投融资结构;加强信誉制度建设;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等。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总而言之,企业要提高投融资管理的水平,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盲目行动。

参考文献

[1]李坤.煤炭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13).

[2]刘西红.探讨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问题及相关改善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7).

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3

第一条为加强对政府投融资行为的监督,保障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融资项目决策和实施机制的高效运行,确保政府投融资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分处罚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政府投融资行为的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政府投融资的来源、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条政府投融资监督应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监督任务范围

第四条对政府投融资行为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对政府投融资的来源、运用、管理等业务活动进行监督,防止挤占、挪用等问题的发生,维护国家财经法规法纪,保证有关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保障投融资的规范、安全、有效,为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促进我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监督方法内容

第五条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运作、相互制约的原则,对政府投融资进行“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对重大项目实施重点稽查,实现对投融资“借、用、还”的全过程监督。

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根据需要,可以采取独立监督或联合监督的方式。

第六条对区发展和改革局的下列情况进行事前审核:

(一)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编制的投融资计划、建设项目、资金使用以及合同等是否符合有关法律和规定;

(三)财务机构及账簿设置是否符合《会计法》的要求;

(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按照财务制度及资金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五)其他监督事项。

第七条对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下列情况进行事中监控:

(一)资金使用是否按照项目确定的用途做到专款专用;

(二)投融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政府投融资的“借、用、还”是否按照计划执行,有无滞留、延压、截留、挪用;

(四)其他监督事项。

第八条对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下列情况进行事后检查:

(一)项目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结余资金是否及时上缴,有无截留、挪用;

(二)债权、债务及其利息、分红等衍生物是否真实、清楚并定期与对方核对。有无催收债权和归还债务计划并严格执行;

(三)对投融资“借、用、还”进行全面检查,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投融资、使用和还款,有无拨付资金不及时、不到位,有无挤占、截留、挪用、贪污以及损失浪费情况;

(四)开展绩效监督评价。依据有关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等指标,对重大项目投资管理、资金使用、社会效益和功能作用等事项作出综合评价,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章罚则

第九条被监督的单位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审计或者监察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各自职权作出处理,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审计部门依法对违法违纪行为作出处理和处罚,监察部门依法对违法违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不执行国家、省、市关于政府投融资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的;

(二)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政府资金的;

(三)政府投融资拨付不及时、不到位以致给政府投资项目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政府投融资行为。

第十条财政、发展和改革、审计、监察人员、、的,依纪依法给予处理。

第五章附则

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经济模式的改变促使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渐突出,逐步发展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涉及每一个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涉及企业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竞争异常残酷而激烈,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积极学习和采用更为有效的办法,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与壮大,财务管理的优劣将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整体水平的提升,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功能越来越得以加强,特别是金融市场的极大繁荣,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的资金使用、资本运作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日渐发达的市场经济对资金的运作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一、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按照资本运作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的财务资源,整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综合竞争力的管理。我们都知道,企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资金支持,任何企业要正常经营,都要首先有一定的资金。特别是在企业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营业收入的时候,更是要增加投资。资金的来源除了企业经营盈余,另外的渠道就是外部融资。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时首先要制定出正确的融资计划,融资要解决的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其中要包括融资时间、融资对象、融资额度等方面。融资计划的关键是制定出各种资金来源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也就是要事先确定资本结构,使得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匹配。因此,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使现代企业合理地制定计划,把控企业资本结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有效控制资金流动,还对企业的其他方面的管理起制约和促进作用。首先,财务管理可以将其他方面管理的成效以数据报表形式直观的反映出来,从而发现企业其他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而得以改进。其次,财务管理渗透到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调节作用。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产权明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经营者具有很强的自主经营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繁荣,现代企业的投资活动也是日益频繁,这就对财务部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投融资活动进行细致可靠的可行性分析,反复论证,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科学的数据,确保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市场环境下,投融资决策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制定出正确详实的投融资方案才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使企业得到长久健康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由于企业性质不同、投资规模不同以及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通过分析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能发现有些共同的问题存在。第一、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由于财务工作并不能直接的创造经济效益,使得有些企业高层只重视科研技术、生产经营和销售队伍的建设与人员培训,而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企业里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问题,更无从涉及企业的重大决策。即使财务管理人员手里掌握着企业最真实的财务数据,最了解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也很难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用。久而久之,企业也就很难得以良性发展。第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我国,家族式的企业占有很大比重,这种类型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基本都是企业高层指派,在财务制度建设上往往不够重视,往往缺乏完善的、切合本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要靠经营者的个人经验,主观性、随意性很强,缺乏科学性,很难规避经营和投融资风险。第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我国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经营的初期,企业的主要财务管理人员通常由企业决策者的熟人担当,而这些人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得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高素质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是致使现代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原因。同时,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生产经营人员的培养,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不够重视。第四、企业资产管理不到位,现金管理控制不足。很多企业缺乏危机意识,在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大手大脚花钱,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考虑经营风险,在经济效益下滑的时候就会出现资金不足问题,陷入财务困境。甚至有些企业没有现金收支计划,对现金的管理非常随意,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就很难实现现金流的快速运转。

三、改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层要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人为本”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要从制度制定和企业实际运转层面出发,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持,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员工自愿行为。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水平,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到战略层面开展。“以人为本”的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第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政策教育以及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纪律性,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确保履行职责过程中遵纪守法。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知识的继续再教育,坚持定期财务会计培训、考核,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原则,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第三、加强企业资产管理,严抓现金管理工作。严格遵守企业现金管理制度,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对大型设备的购置事前要做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投资回收期及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做到大钱小钱都要有计划地使用,收支基本平衡。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模式的形成,我国市场经济也得以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也要看到,激烈竞争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明确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不断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持续的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作者:李昀航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申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西安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对策分析 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处于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在这一有利位置不断壮大发展。西安民营企业对西安的经济建设、整顿经济结构、就业岗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投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西安乃至我国多个地区的企业以及区域的发展。2013年4月在户县召开了陕西省民营企业洽谈会,通知了陕西六市的各大银行、知名企业以及市县领导参加了该会议,共同讨论年度投资方向以及融资重大项目以及招商引进。

1西安民营企业投融资难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1.1.1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体制缺陷,风险机制不完善

西安及陕西很多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非常落后,多采用家族式管理,不考虑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方法,单靠血缘关系来维系企业的发展。不仅打消了积极性,也加大对企业发展得不稳定风险,从而忽略了企业发展的其他因素,使得融资困难。

1.1.2缺乏品牌效益及公司形象的文化软实力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对自身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品牌效益与公司形象这两点是公司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资料的查询可以看出来知名的西安民营企业寥寥可数,假如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形象与信誉度,敢问哪家银行可以放心贷款给该企业。这无疑加大了银行借贷的风险,从而造成了资金短缺、投融资困难的问题。

1.1.3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发展滞后、创利能力弱

西安民营企业的特点就是多为中小规模,资金较少,多为自发性质。这种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不足的缺陷就会显现出来,如果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企业的融资问题更会突出的体现,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外部投资者对西安民营企业投融资的犹豫不决。

1.1.4企业技术落后,生产成本较高

西安民营企业类型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不断向着第三产业转型。该类型的产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这样无疑会加大成本资金,同时也加大了企业内部的风险,也加大了银行与投资者对企业的顾虑。

1.2客观因素

1.2.1金融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较高

由于我国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善,股票证券风险较大,门槛较高。且西安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薄弱,很多企业承担不起股票证券的费用,不愿担当不稳定的风险。使得本来并不宽广的融资渠道越发狭窄。

1.2.2地域文化、落后观念的影响

陕西属于内陆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偏低。作为陕西省会的西安,当地企业老板的创业观念较为古板,不似沿海地区的积极进取,敢于拼搏。这种固步自封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2.3外部企业入驻的冲击,瓜分了市场的占有额

近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不少外省企业看中了西安的市场需求量大,将企业入驻西安。这一举动对西安本地原有的市场规格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严重威胁了西安本地民营企业原有的优势地位。在竞争中,部分市场被外来企业占有,从而使得西安民营企业经济的投融资遭遇瓶颈。

1.2.4西安政府对西安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仍需提高

近年全国各地中小型民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起,中国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为中国经济发展增强了巨大的力量,政府也对各地的中小民营企业放宽了政策提供了资金。但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种类繁多,行业管理制度仍未健全,企业信誉参差不齐,政府不愿意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所以对西安民营企业的扶持力量不够强力,这也增加了企业投融资的难度。

1.2.5民间信贷的风险大,存在不稳定因素

在陕西境内的民间借贷事件很常见,例如近几年陕北出现了严重信贷危机,由于煤炭价格的回落,货物大量囤积,鄂尔多斯很多的小型煤矿倒闭,血本无归,也牵连了附近的陕北地区。陕北地区有很多私人自发组织的“典当行”,也就是民间信贷的一个写实,但由于煤矿价格下降的缘由,很多集资者出逃,无法归还本金利息,造成了神木民间信贷的崩盘。原本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街道也变得冷寂萧条,这种繁荣的假象就像海市蜃楼般烟消云散。在西安民间信贷的例子也十分常见,这种投融资的方式不仅利息高,而且容易受外界影响,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使得很多西安民营企业对其退避三舍,投融资非常困难。

2西安民营经济投融资困难的解决方法及对策

2.1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

治病就要找到病灶,找到发病的根源,企业的管理机制就是衡量一个企业在生意运作、资金流通整合、企业员工管理及是否正常运行的一个标准。所以西安民营企业必须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不再依赖家族式这种陈旧的方式进行管理,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遵守市场秩序的情况下采用更符合当下切实问题的新型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公司制度,为企业的发展运作保驾护航,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

2.2坚持以诚为本,打响企业品牌名号,树立健康的公司形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诚信在商业的地位永远是第一位的。西安民营企业必须坚持以诚信为本,精益求精,对公司产品的质量把好关。将企业的名号打响,做出品牌效益,打消消费者的质疑之心,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为企业拉拢部分老客户,回头客。树立健康、良好的公司形象,增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这样,银行与投资商就会看中企业的信誉度,敢于向其投资,从而缓解的投融资困难的压力。

2.3拓宽市场投融资渠道,一篮子鸡蛋分开装

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如今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单一,而股票证券的风险大,门槛高,这也是造成西安民营中小企业投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问题,企业更要拓宽市场投融资渠道,开源节流,分散化管理,在抓住银行贷款这一主要源头的情况下,尝试其他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法进行投融资。

2.4改变守旧、保守的传统观念,勇于创新,积极进取

改变原有的守旧思想,敢于创新,鼓励西安人民自主创业,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适当降低创业的资金要求以及条件,为西安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利的平台,同时也激励了创业人群的积极性。

2.5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建立担保机构的方式

没有信用担保,是银行、投资者拒绝为企业投融资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借鉴发达中小企业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寻找企业股份或资金抵押的一个信誉保障的权威中介机构。让银行对企业拥有信心,敢于放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资金,这也是西安民营中小型企业的一个积极的鼓励。

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类型;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41-02

一、地方投融资平台现状

国家审计署2011年首次公布了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全国审计结果,各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高达到10.7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27%。其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49 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这一数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政府信用和政府偿债风险的研究一时间成为热点。

地方投融资平台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出面,通过划拨土地国有资产、国债、专项基金、规费和税费等方式注入资产而成立的现代企业,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截至2010年底,投融资平台政府性债务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31 375.29亿元,占63.1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8 143.71亿元,占16.38%,其他相关债务10 191.68亿元,占20.5%。

审计结果显示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有4个市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3]。巨大的债务风险和偿债压力引发公众呼吁,研究投融资平台风险类型和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对策迫在眉睫。

二、投融资平台风险类型分析

投融资平台急速发展和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蕴藏着诸多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投融资平台风险可分为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和制度风险三大类。

(一)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由投资主体、投资项目类型、收益形式、资金流等共同构成的风险因素矩阵,其中投融资平台举债筹资风险、债务偿还风险凸显。

1.筹资新建环节的启动风险。在创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初始动因中,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是主要初衷,因而政府投入的资本金普遍不足,举债筹资的门槛降低,造成偿还能力下降。作为政府出资的主要形式,国有资产的抵押、政府信用担保成为筹资兴建投融资平台的保障。但高估政府财政收入能力,重复抵押国有资产的行为大量出现,造成项目启动环节的高风险。

2.土地使用权过度资本化带来的资本市场清偿风险。政府和投融资平台在“土地财政、融资平台 、商业贷款”的基本模式中相互依存,政府依托巨额土地收益建立的土地财政既是该模式存在的物质基础,又随土地价格上涨催生更多合作平台。一旦土地收益建少,资金链条紧张或断裂,投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就大幅下降,债务负担会全面成为政府负债,引发资本市场偿债风险和地方政府信用风险。

3.项目自身收益低带来的清偿风险。由下表可以看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资金用途多为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长,补偿能力低下。资金循环在低收益的基础建设项目中,一旦后续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就会寅吃卯粮将风险向下一期积累。同时项目建设周期往往长于政府行政周期,也会造成项目中途搁置、后继乏力的风险。

(二)管理风险

由于缺乏清晰的责权规制,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运行存在大量的管理风险。

1.信息不透明造成的监管不力和责权不明必然会带来管理风险。由于兴建投融资平台是由政府担保的准政府行为。市场化程度低,信息披露与市场参与程度低,管理机制和问责机制不健全。审计结果显示,至2010年底,在36个省级政府中,有14个未建立政府性债务还贷准备金制度,24个未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市级和县级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债务规模底数不清、偿债责任未落实等问题。

2.投融资平台运行中效率低下的管理风险。一些地方举债存在盲目性,资金投向未落实,有的项目准备不充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地方政府债务尚未支出的金额一万多亿元,有部分债务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2010年未支出的债务余额有1 319.8亿元,为此支付利息67.74亿元 。

3.退出机制不健全造成的管理风险。投融资平台创建后如出现偿债困难和项目后续资金缺乏,应与其他公司同样进入破产程序,但由于破产后的债务将转嫁到作为担保部门的政府身上,造成信用风险和银行坏账。由于不能剥离与政府的关系,投融资平台的退出机制无法落实。

(三)制度风险

投融资平台的大量涌现与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和收益权资本化制度密切相关。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分布可以看出,主要债务发生在东部,2010年底东中西部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占49.65%、23.06%、27.29%。土地财政与投融资平台相互捆绑形成投融资平台过热运行的制度风险很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 000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0多个市级政府。

三、控制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面对各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行中发现的项目风险,要在项目初设、运行管理和退出机制三个方面采取措施。要强调项目的创设的合规性:平台公司创设、贷款管理、操作流程、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按规兴建。披露项目信息和平台运行信息,注重项目清偿管理,确保资金流的持续是杜绝风险的主要手段。

应设立风险警戒线,将贷款逾期率达20%的项目暂停担保贷款,设置黄色预警区域,进入预警区域的公司及担保单位要提高项目运行和资金到账效率,同时加大监管和督促力度;达到解禁标准可继续执行,持续运行困难则要将项目分解或冻结,考虑公司退出投融资市场。确保通过动态管理的思路及时控制风险。

(二)公司经营管理风险规制

投融资平台在经营管理方面,应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专业的经营层队伍,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经营部门,并在投融资管理方面,强化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分层授权决策体系,形成专业的投融资人员储备,严格控制投资经营风险。

同时增大地方政府举债,减少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依赖。不仅能加强政府的财政收支管理,而且还能从总量上控制地方债务的进一步膨胀。

(三)投融资平台发展制度风险的控制

要解决投融资平台迅速膨胀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健全财政体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事权向中央政府转移,财权划分上向地方政府倾斜,划清各政府层级间的权利职责,减轻下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和融资压力。同时抑制土地使用权收益和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打破高估土地财政收入能力的预期,让土地的供应恢复到平稳格局,从而缓解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制度风险。

参考文献:

[1] 国家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公告.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EB/OL].国家审计局官网,2011.

[2] 武彦民,张丽恒.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的风险状态与控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3).

[3] 高培勇.中国财政政策报告 2009/2010[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 巴曙松.不宜过分夸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J].经济导刊,201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