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风险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嵌入式风险管理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暴露出的重大违规事件比比皆是,银行业的财政和声誉损失严重。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银行业没有将合规视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合规风险并不是银行业关注的重点风险。如今大量的银行合规风险事例的出现,合规风险引起了银行业的重点关注。我国银行业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自身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准确把握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的任务正是及时发现并制止风险产生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有时,合规风险也指诚信风险,因为银行的商誉有时与其一贯遵循的诚实廉正原则和公平交易原则密切相关。为了满足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合规政策和流程规定,以确保在违反法律、规则和标准的情形发生时,银行管理人员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

合规是银行业及相关及融机构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合规风险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涉及银行各层次的所有员工,随时、随处都可能会产生合规风险,只有银行管理好自身的合规风险,监管机构的合规性监管才可能有效。就银行而言,违规经营、道德风险是长期困扰和制约银行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源就在于我国的银行业一直没有将合规视为风险管理的一项活动,更没有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长期以来合规一直不是银行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因此,银行就要转变观念。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其岗位手册也是一个相关制度和相应做法持续修订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这一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合规与银行的成本与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合规能为银行创造价值。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多数银行都是重业务拓展,而轻合规管理。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三是重执行层操作人员管理,轻管理层人员约束。

(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合规管理没有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还没有成立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目前有的中小银行合规性管理分别由财会、信贷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这种自立门户、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模式,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协调,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有的部门重叠,形成重复管理,有的职责不清,出现管理真空。

(三)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合规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有的银行内部缺乏一整套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奖励力度较小,惩罚措施较轻。

三、实施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提高银行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全面引进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实现岗、责、人相匹配,以促进内部相互制衡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使全行风险管理能力与经营发展实现整体协调与匹配,为“平安银行”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合规保障。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是以流程和岗位责任为基础,在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落实相关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的要求与规定,随流程落实内控,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人员执行力,系统地提升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从而有效解决和纠正在经营中有章不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力而导致的合规失效问题。

(一)要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嵌入合规文化建设。如果银行上下都严格遵守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准则,那么该银行合规风险的管理是最为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银行的组织文化建设,促使所有员工(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开展银行业务时都能遵守法律、规则和标准。银行在组建内部的合规部门时,应遵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规定的原则,而合规部门则应支持管理部门推进以职业操守为基础,建设蓬勃向上富有活力的合规文化,从而促进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环境。建立一整套有效管理各类风险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做事方法;而且在银行内部,要形成浓厚的合规文化,做到人人合规。所有员工都要有足够的职业谨慎、具有诚信正直的个人品行以及良好的风险意识和行为规范;银行内部要具有清晰的责任制和问责制,以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所有员工理所当然要为他从事的职业和所在岗位的工作负责任的氛围,进而逐步形成合规文化,这对于银行有效管理包括合规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至关重要。

(二)要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实行流程程序性嵌入。在流程构造工作中,同步将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嵌入于业务流程的相应环节,以此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位约束,确立岗位权威和流程操作的严肃性,引导、约束各层级管理人员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大力提高每一位员工对具体业务流程操作的合规自律意识、规范操作责任与水平,进而加强流程风险的全程监控和管理。通过各级机构、各业务条线和全行的工作,确保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得到有效遵守,使本行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和声誉损失;在具体工作中,不仅以防险、查险为要务,更要注重发挥专业所长,从排险角度,对虽存在隐患或瑕疵但具有较高营销价值潜力的具体业务,提出和给予正面的建议、顾问和协助。特别是在合规管理需要与业务发展需要发生冲突时,要按照“风险是否可控、效益是否可测”原则加以处理,帮助业务部门从防范风险、优化方案、整合流程等方面积极加以改进。

(三)构建综合管理体系,提高合规建设水平。构建业务合规制、岗位责任制和守规监督考核制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明晰各业务流程中主要操作环节的风险提示、准入条件、限制条件、禁入条件、预警信号、问题与危机处理等基本要求及退出条件等,使合规要求与相关业务线条、运作单元和岗位职责形成映射关系,促进经营运作与管理实现“操作循制度、过程可控制、结果有考核、违规有处罚”,为建立长效的遵章守制工作机制奠定基础。职能管理部门从实践层面上,为合规部门优化本行之“规”提供参考信息和意见,力求在制度的设计环节上,就充分考虑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整体性,消除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对重要制度的实施,还要充分考虑试点工作,并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补充完善,使制度设计既“合规”更具可操作性。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长久以来,铁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在加强各地的交通联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上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安全风险研判制度的不健全、行车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中的突发问题处理力度不够等等问题,这对施工行车组织安全工作构成极大的威胁。只有及时建立有效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行车安全、设备安全、人员安全。在施工行车组织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逐步健立安全施工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安全施工为前提,同时兼顾施工期间的行车组织指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坚持抓安全风险教育,不断提高施工安全风险的研判质量

(1)结合铁路设备、作业、人员和环境、管理等特点,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把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铁路既有的问题管理、从严管理、精细管理、自主管理等有机融合。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和动态控制,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准确识别和研判安全风险,有效实施风险控制。突出对施工计划审核、施工前培训、施工例会质量、施工行车组织办法制定、施工监控及作业人员安排、施工过程控制、施工总结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研判,建立职责明确、程序清晰、实用有效、考核到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积极构建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安全持续稳定。

(2)利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安全风险研判会、研讨会、专题讲座、标语、展板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广泛开展施工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是生命线、安全是“饭碗”的理念教育,把风险意识植根于干部职工思想深处,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内在动力,筑牢施工安全的思想防线。坚持安全风险教育,组织各级干部学习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各岗位作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岗位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及潜在后果。

(3)实行安全风险管理,要科学的结合本单位发生的各类事故和安全信息以及充分总结吸取全路发生的事故故障教训,重点围绕人员、设备、管理、作业、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查找。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原则,分层级全面识别研判安全风险。

(4)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目的是实现过程控制、超前防范。铁路部门在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以施工过程中客车安全、非正常情况下接发车、多方向接发列车、工程车调车作业安全、劳动安全、等风险环节为重点,加强对营业线施工、非正常情况下接发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现场关键作业环节控制。

(5)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要根据人员、设备、环境、规章、作业、运输组织变化等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对安全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加以改进和优化,每月对全段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下发专题通报,考核结果纳入月度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之中,最终实现动态管理、闭环管理、良性循环。

2.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控制的重点

(1)施工车站要组织学习施工计划及重点要求,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清楚施工影响范围和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要求。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和个人,安排好施工监控干部及作业人员。

(2)加强施工前的培训工作,对施工影响正常行车,由站长(副站长)亲自负责,讲清影响范围、联控用语、限速要求、进路准备方式和加锁方式等关键环节。

(3)工程作业车列在站内长期停留,并需要进行捣调作业时,车站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二次培训,重点对《站细》、《站务指导通知》调车作业办法进行培训。

(4)组织召开好施工例会。对接发车方式、设备停用、影响范围、次日施工的时间、地点及施工主体、配合单位,施工中工程机具和人员,对人员准备及培训情况必须进行介绍,影响接发列车进路及其他相关设备使用等事项重点明确,对影响路基稳定的施工,必须对各单位光、电缆走向、深度进行重点明确,提示各单位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必须清楚行车组织办法。

(5)特定行车必须固定列车进路,车站须将正线进路开通,并对特定行车进路上所有道岔使用勾锁器加锁,对正常排列进路区段道岔,要在施工开始前将道岔开通直股位置,室内使用定反位按钮锁闭。

(6)施工结束后组织相关单位及作业人员召开施工总结会,并在《施工例会记录簿》中记录。由施工主体和配合单位对当日施工的作业过程、关键环节控制、施工配合存在的问题等内容逐项说明,站长指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责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站长对次日施工向施工主体和配合单位提出具体要求。

3.施工安全风险教育

(1)由劳人科(职教)、党办、安全科负责利用施工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传提纲和手册、标语、展板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坚持开展施工安全风险意识、施工安全责任意识和施工安全发展理念教育。

(2)根据人员管理层次不同,分别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在车务段管理层面上,由干部助理、党办、安全科、技术科负责突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和运用,其中段班子成员侧重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及有关制度的培训,段中层及以下干部侧重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危险源和风险点识别方法等的培训。在职工层面上由劳人科(职教)、技术科、安全科负责,通过集中答疑、应急演练、班前试问、班后总结等方式,侧重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防控措施落实的培训,尤其要结合岗位作业标准。

(3)由劳人(职教)科负责制定车务段施工培训计划和方案,严格推进和落实,注重培训实效。

4.施工安全风险应急处置

(1)建立实施安全问题快速报告、快速响应、快速阻断制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保证运输生产安全发生突发性问题,信息能够快速传递、问题能够准确定性、人员和工具能够迅速到位,将安全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对故意拖延或隐瞒不报,造成贻误救援、扩大事态的,要追究站长及相关人员责任。

(2)完善应急指挥中心、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综合分析系统、行车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功能,实现对施工期间行车设备、现场作业、外部环境、控制范围等动静态监控,提升预警及分析评估能力,全面分析和及时掌握施工中各种情况引发的安全风险,加强动静态检测监测监控,根据预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处置。

5.强化施工安全风险考核评价

(1)制定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对安全风险研判和识别、跟踪改进、评估考核等内容进一步规范。

(2)根据季节更替、设备更新、工程改造、业务变更、运输组织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施工安全风险,制定完善控制措施。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情况纳入月度安全分析会、季度安委会、年度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内容,其中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季度安委会要总结、分析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情况,加强对倾向性和突出问题的研判,必要时动态修改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表。

(3)每月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考核结果纳入月度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之中,严格兑现奖惩,做好分析讲评。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列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更新、运量的增大、人员的变化等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原来不确定的因素也逐渐清晰。因此,应及时或定期地进行监控,辨识是否有新的风险因素产生;各类风险的风险发生率、损失程度是否有变化;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宜,实施是否有效等。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变更风险应对的一些措施,这样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遵循铁路安全生产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从职工的思想入手,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施工安全稳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流程银行;银行业务;风险控制

如何推进和实施流程银行建设,克服部门银行的弊端和缺陷,进一步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增强风险管理与内控能力,是当前中资银行共同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为此,应着力做好经营管理标准化、合规管理的流程嵌入,以及银行业务与现代IT技术有效融合三个基本问题。

1 运作基础:经营管理标准化

流程银行的效率取向、安全取向和运营动态化,要求流程银行的业务操作与决策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高效化和风险的全程监控。其运作基础,是实现和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使商业银行的基本营销元素和决策管理元素经过标准化改造后,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进行模块化重组和运作,促进和实现高效、安全运营。

所谓经营管理标准化,是指商业银行在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基础上,参照服务行业标准化管理的一般原则、方法、理念,通过制定体系化的标准文件,使其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均有统一的标准可供遵循,实现业务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差错发生,防止出现风险的目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标准化不是一个新命题,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使命。当前,适应流程银行建设需要,以业务流程走向和风险制约关系为指导,丰富和完善标准化内容,实现“事事有标准、办事循程序”,不仅与流程银行建设目标并行不悖,而且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和互动作用。

一是结合流程银行的程序性分工特点开展标准化工作,可以使商业银行员工牢固树立工作标准观念和协作观念,为流程银行的建设和运营奠定思想认识基础。二是通过标准化工作,可以使银行现有基本业务条块清晰明确,从而为界定和优化流程,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提供良好基础和切入点。三是通过标准化工作,促进营销与决策管理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适时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组成适宜的营销模块和管理决策模块,较好地以产品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周到性,应对客户需求和挑战,满足流程银行建设的效率取向需要和运营动态化需要。四是通过标准化工作,以业务流程走向和法律规范为指导,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操作标准和管理规范,明晰和固化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制衡关系,可以满足流程银行建设的安全取向需要。五是通过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乃至最终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构建起“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往复的规范服务、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质量管理模式,可以发现已有业务流程的不适宜、不完善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满足流程银行建设持续优化的需要。

2 风控基石:合规风险的嵌入式管理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可见,合规管理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中具有风险控制基石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当前实际,要求流程银行建设必须随流程落实内控,对合规风险实施嵌入式管理,着力解决和纠正因有章不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力等导致的合规失效问题,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与有效。

所谓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是指以流程和岗责为基础,在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落实法律、法规、准则、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有关要求与规定,着力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人员执行力,系统提升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使内部相互制衡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

(1)嵌入式合规管理的建设路径是流程程序性嵌入,即在流程构造工作中,同步将法律、规则和准则的相关要求,解读嵌入于业务流程的相应环节,强化岗位约束,树立岗位权威,约束、引导和激励银行各层级员工不断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做善于风险自律的理性“银行人”,实现合规对具体业务的全流程风险监控与管理,保障合规管理的执行政策水平和执行力。

(2)嵌入式合规管理的实现手段,首先是构建业务合规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守规监督考核制度三位一体的制度管理体系,明晰相关业务的风险提示、准入条件、限制条件、禁入条件、预警信号、问题与危机处理要求、退出条件与退出方案,使合规要求与相关业务线条、运作单元和岗位职责形成映射关系,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运作与管理实现“操作循制度、过程可控制、结果有考核”,为建立长效的遵章守制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是充分运用电子化工具,对规范、成熟和重复特点的作业要求,尽可能以电子化手段固化于相关核心业务系统程序和管理决策系统程序之中,强化客观性,提高效率。

(3)嵌入式合规管理的效能维护。要求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对法律、规则和准则,持之以恒地加以跟踪和解读,及时对现有之“规”加以充实和更新,特别是明晰新出台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领和尺度,并及时将其“翻译”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要领、规程和建议,供业务部门操作遵守和参考,保证合规之“规”的时效。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暴露出的重大违规事件比比皆是,银行业的财政和声誉损失严重。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银行业没有将合规视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合规风险并不是银行业关注的重点风险。如今大量的银行合规风险事例的出现,合规风险引起了银行业的重点关注。我国银行业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自身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准确把握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的任务正是及时发现并制止风险产生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有时,合规风险也指诚信风险,因为银行的商誉有时与其一贯遵循的诚实廉正原则和公平交易原则密切相关。为了满足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合规政策和流程规定,以确保在违反法律、规则和标准的情形发生时,银行管理人员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

合规是银行业及相关及融机构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合规风险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涉及银行各层次的所有员工,随时、随处都可能会产生合规风险,只有银行管理好自身的合规风险,监管机构的合规性监管才可能有效。就银行而言,违规经营、道德风险是长期困扰和制约银行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源就在于我国的银行业一直没有将合规视为风险管理的一项活动,更没有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长期以来合规一直不是银行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因此,银行就要转变观念。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其岗位手册也是一个相关制度和相应做法持续修订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这一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合规与银行的成本与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合规能为银行创造价值。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多数银行都是重业务拓展,而轻合规管理。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三是重执行层操作人员管理,轻管理层人员约束。

(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合规管理没有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还没有成立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目前有的中小银行合规性管理分别由财会、信贷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这种自立门户、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模式,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协调,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有的部门重叠,形成重复管理,有的职责不清,出现管理真空。

(三)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合规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有的银行内部缺乏一整套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奖励力度较小,惩罚措施较轻。

三、实施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提高银行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全面引进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实现岗、责、人相匹配,以促进内部相互制衡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使全行风险管理能力与经营发展实现整体协调与匹配,为“平安银行”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合规保障。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是以流程和岗位责任为基础,在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落实相关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的要求与规定,随流程落实内控,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人员执行力,系统地提升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从而有效解决和纠正在经营中有章不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力而导致的合规失效问题。

(一)要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嵌入合规文化建设。如果银行上下都严格遵守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准则,那么该银行合规风险的管理是最为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银行的组织文化建设,促使所有员工(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开展银行业务时都能遵守法律、规则和标准。银行在组建内部的合规部门时,应遵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规定的原则,而合规部门则应支持管理部门推进以职业操守为基础,建设蓬勃向上富有活力的合规文化,从而促进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环境。建立一整套有效管理各类风险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做事方法;而且在银行内部,要形成浓厚的合规文化,做到人人合规。所有员工都要有足够的职业谨慎、具有诚信正直的个人品行以及良好的风险意识和行为规范;银行内部要具有清晰的责任制和问责制,以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所有员工理所当然要为他从事的职业和所在岗位的工作负责任的氛围,进而逐步形成合规文化,这对于银行有效管理包括合规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至关重要。

(二)要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实行流程程序性嵌入。在流程构造工作中,同步将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嵌入于业务流程的相应环节,以此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位约束,确立岗位权威和流程操作的严肃性,引导、约束各层级管理人员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大力提高每一位员工对具体业务流程操作的合规自律意识、规范操作责任与水平,进而加强流程风险的全程监控和管理。通过各级机构、各业务条线和全行的工作,确保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得到有效遵守,使本行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和声誉损失;在具体工作中,不仅以防险、查险为要务,更要注重发挥专业所长,从排险角度,对虽存在隐患或瑕疵但具有较高营销价值潜力的具体业务,提出和给予正面的建议、顾问和协助。特别是在合规管理需要与业务发展需要发生冲突时,要按照“风险是否可控、效益是否可测”原则加以处理,帮助业务部门从防范风险、优化方案、整合流程等方面积极加以改进。

(三)构建综合管理体系,提高合规建设水平。构建业务合规制、岗位责任制和守规监督考核制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明晰各业务流程中主要操作环节的风险提示、准入条件、限制条件、禁入条件、预警信号、问题与危机处理等基本要求及退出条件等,使合规要求与相关业务线条、运作单元和岗位职责形成

映射关系,促进经营运作与管理实现“操作循制度、过程可控制、结果有考核、违规有处罚”,为建立长效的遵章守制工作机制奠定基础。职能管理部门从实践层面上,为合规部门优化本行之“规”提供参考信息和意见,力求在制度的设计环节上,就充分考虑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整体性,消除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对重要制度的实施,还要充分考虑试点工作,并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补充完善,使制度设计既“合规”更具可操作性。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5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采购;期权

期权是一种权利,期权合约至少要涉及购买人和出售人两方。获得期权的一方称为期权购买人,出售期权的一方称为期权出售人。交易完成后,购买人成为期权持有人。在供应链实践中,原材料的采购方式基本上属于现购(Spot Purchase)。这种采购方式具有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的优点,但是采购方需要承担很大的价格风险。采购方通过与供应方签订期权合同,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以固定价格采购所需的材料。与期权相似,这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当规定的采购日期到来时,采购方可以在市场价格与合同所定价格中选择其中较低者进行购买。可以预期通过这种合同,采购方可以有效规避价格变动的风险,获得成本的降低。

一、基于期权的采购策略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零售商的订货一般都要提前于销售时节,即订货提前期,而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就很可能产生订货不足或者过剩的问题。在此期间,价格的波动也会给供应链带来风险,如果销售季节开始后的需求量增大,那么上游供应商出于自身利益,或者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提价,零售商所面对的进货价格自然也会提升,这时零售商又需要补货的话,就必须要接受更高的价格,这样零售商就会因缺货和价格上涨而受到损失。

(二)期权采购合同作用机制

由于订货提前期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订货不足或者过剩的问题,供应链期权合同就为其提供了一种解决的办法。供应链期权合同即是将合同中的产品作为期权的标的资产,给零售商提供了一种在销售时节开始后的订货选择权。具体可以这样理解:采购商先向供应商支付一部分费用作为预定费用或期权价格,并约定双方在将来某时间采购商有权以一定执行价格向供应商采购不高于合同事先约定数量的商品。

期权合同的引入为供应链采购管理提供了一种激励机制,促使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风险共享,达到整条供应链上的最优化,而由于零售商更靠近最终用户,所以他们掌握着更多关于需求分布的信息,期权机制也有助于将需求信息从零售商向供应商进行传递。

二、期权机制在供应链采购中的种类

(一)独立式期权

独立式期权是独立于产品订购合同之外的一种期权机制,所以甚至可以拿来进行交易和交换。独立式期权的特点为:第一、在对市场需求和风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期权的买方可以调节自己的期权数量,如实际需求低于期望需求的零售商可以将部分期权卖给实际需求高于期望需求的零售商;第二、将期权与合同分离使得企业能协调自己的供应链投资和风险偏好。

供应和需求信息是供应链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供应链期权交易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期权价格,交易量等),便于各方制定能力计划或采购计划。

(二)嵌入式期权

嵌入式期权可以视为特殊的独立式期权或者可以视为特殊的合同。嵌入式期权的特点是:1)期权可能有多个协定价格;2)期权的权基可能是离散变量,具有不连续性;3)期权的协定价格不一定是权基变量的值。

在现阶段国内与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发展状况下,嵌入式期权有其存在的特殊原因:将期权嵌入远期合约甚至另一种期权从而创造出一些新的衍生工具,这是近几年来供应链风险管理创新的一个新动向。

三、期权机制引入对供应链的影响

(一)供应链的有效整合

期权的引入,特别是独立式期权,使得行业能够在理性化的条件下,有效地整合行业资源,避免供应链所产生的”牛鞭效应”,并给予供应商市场指导。此外增加了行业供应链的灵活性,降低了各个企业的市场风险。要求以需求为中心进行组织理顺供应链的信息失真问题,同时要求增强供应链的敏捷反应性。期权有效地面对了这三大挑战,并且促成企业对供应链进行三方面的整合:供应链信息整合,成员企业合作协调和创建成员企业利益机制。

(二)供给弹性

期权为零售商提供在销售季节补充库存的弹性,对于那些产品生命周期较短,需求挥发性较高的市场而言,这种弹性使得零售商能对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响应。以服装行业为例,零售商通常必须在销售季节开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下达订单,货币的时间价值成本十分惊人,因此很多零售商宁愿多付30%―50%的费用以寻求那些能在销售季节内随机供货的供应商。

(三)风险共享

在供应链中如何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供应链供方和需方在市场需求,销售价格,购买数量,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交货期以及汇率等方面达成共识。在风险共担的途径方面,通常是要求零售商事先将自己的预测结果传递给供应商,借此来帮助供应商做决策。期权提供了一种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共享这些风险的一种机制。每个零售商可以对需求做一个悲观估计和乐观估计,悲观估计的数量以订单的方式直接获得,悲观估计与乐观估计之间的差额以购买期权的方式获得,这样就可以同时减少缺货风险和过剩风险。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期权的一些基本概念,说明了期权采购合同在理论上的作用机制,对期权机制在供应链采购中的种类做简单介绍,并进一步从供应链的有效整合、风险共享几个方面对期权机制对供应链的影响加以阐述。

参考文献:

[1]王迎军.顾客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契约问题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05,8,(2).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也就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在这些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首先,内部将控制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防范风险,没有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存在就没有那么重要,发挥作用的空间也会受到限制。其次,风险主要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普遍都存在;内部控制是通过全方位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通过关键控制点的描述以及通过流程形式来直观的表现出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对于内部控制这一嵌入式的工作方式,正好提供给了风险信息的收集以极大的方便,由此可知,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再者,风险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风险因素来进行识别、来予以分析和评估,并用最少的成本来给企业最大的安全保障。由此可见,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也恰恰是内部控制的最基本的作用所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风险管理是不能离开内部控制的。最后,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都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两者实施的主体、过程以及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

二、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通过风险管理来使内部控制的成本降低,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增强。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依然比较薄弱,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够,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北部的制衡机制缺乏以及对管理系统的控制力缺乏。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要创新和发展。ERM把内部控制的目标分成了四种类型,也就是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以及遵循性目标。从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目标的日益扩大带动了层析从管理的业务层次向战略层以下的整个过程进行转变。所以,ERM框架使得董事会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也还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必须要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使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降低,从而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到强化。那么,要想使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加强,就应该把价值创造的维护和促进作为对两者进行规范的主要内容;要想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更加有效地保护,就应该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而ERM正好是使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得到了明确。

2.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管理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企业规范经营、合法运行规避风险以及提高效益所必备的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它具有着对监督机制进行在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现代风险来对审计模式进行引导,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企业的目标有影响的重大风险进行警惕。内部审计参与到风险管理是从风险的别、评估、应对、防范以及监控等方面开始的,并对企业潜在的重大风险进行报告,从而制定出应对风险的措施。那么,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要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以及分析,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处理,从而使企业的风险变得可控、在控以及能空,进一步使内部控制体系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扩展。

三、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1)要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重视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每一个员工都要树立起风险无处不在的观念,都应该明白个人职责对公司风险的重要影响,都要明确自己在公司内部的作用和责任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不仅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还是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保证。(2)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以及内控责任。风险管理的起点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有效进行的关键,对于企业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责任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把各种风险进行分类,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下,风险识别的目标就是要对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从而来把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发现出来。(3)要充分利用内控规范并使其得到不断地优化。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规范来说,它是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并在征求相关责任岗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责任岗位执行人的本分就是要使用内部控制规范,并予以严格的执行,来保证每项业务都能得到恰当的处理,这样一来,不仅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还对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进行了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