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化工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化工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化工行业分析

医药化工行业分析范文1

一、化工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化工行业的不断增长,使得市场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长盛不衰。据全国化工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排名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绝大多数都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在目前的形势下,国内民营化工企业也迅速崛起,全国各级城镇化工企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私营和合资化工企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造纸、冶金、涂料、炼油、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存在很大的空间,由此迅速拉动了对化工类人才的需求。此外,近期国家化工行业利好政策更多倾向二线城市,使二线城市的化工产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同时,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大的市场潜力也促使二线城市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行业人才需求的大幅度增长。

英才网联职业指导专家表示,为实现新时期的“十二五”规划,我国正在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改进生产方式,真正实现低碳的目标,由此带来的影响必然是相关技术的研发人员需求变大。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化工行业对实验员、研发工程师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二、高校化工专业毕业就业前景分析

根据中国化工人力资源网的调查资料,化工行业4大类岗位目前企业需求量较大:

第一类:研发岗位。目前化工研发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研发人员要长年呆在实验室里和仪器打交道,工作枯燥而单调;而有些产品的研发环境也不好,像香精、涂料等,容易引起一些职业病,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做,原有的人才也容易流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错位,企业急需研发人员,但自愿从事或够资格者却不多。

第二类:品质管理岗位。精细化工领域的日化用品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质量不过关后果堪忧。品质管理的岗位职责,主要是从事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检验,其技术含量稍低于研发。该类人才的要求一般不是很高,大专生培养几个月也可胜任,因此很多毕业生在入行之初,就从品质管理开始做起。不过由于薪水不高,人才流动较快,因此企业总是需要补充该类人员。

第三类:化工销售岗位。化工销售人员是属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销售技巧,能在短期内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该岗位无论对知识、个性还是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化工销售岗位人员紧缺的情况,主要出现在二线城市。业内人士分析称,二线城市化工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靠传统产业。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因此,企业急需销售人才以开拓市场,更多地销售产品。

第四类:技术管理岗位。能够胜任该类岗位的理想人选应该一有技术,二善管理。这样的人选有时还能以技术入股,成为企业的合伙人。但严格地说,市场上这类岗位不多,而合适的人比岗位更少。化工技术岗位人员紧缺在一线城市中普遍凸显。

化工行业是个讲究资历与积累的行业,在这里很少能有人遇到什么“一飞冲天”的特别机遇,需要的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积累技术资本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待遇和地位。对于化工专业毕业生而言,如果要走技术型路线,对自己最负责的选择就是,选择在最基层的车间工作。这条路子的途径为:“车间工人-技术员-研发人员”或“车间工人-车间主任-生产厂长”。而对于销售工作,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由于化工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化工行业的销售人才必须要有化工专业背景做支撑,才能干好销售。如果求职者想在这类职位的应聘中脱颖而出,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法律知识和贸易知识。

普遍来讲,化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创新越来越重要。在这个领域,“专业化”越来越突出,整个行业创新体现在专业技术创新上。由于化工业技术含量较高,且门类繁多,不同产品的工艺、配方,国家标准各不相同,导致人才很难通用,因此专业是否对口很重要。

医药化工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煤化工 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TQ5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66-1

0引言

重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中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生产的工艺技术含量也愈加高,但是化工行业生产材料本身的性质,使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质,为保护环境增加了困难[1]。而煤化工行业,则是以煤炭为原料的,经过化学工业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物质以及副产品的工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态的、固态的以及液态的产品或半产品都是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来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加工,进一步转换成化工产品以及能源等。煤化工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燃气、液化气等等很多都是煤化工的产出物。

1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化工行业是煤炭产业链中的一环,是承接着煤炭和化工生产的中间环节,也是我国现今市场中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1传统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我国在合成氨、焦炭等传统化工产业产品的生产中都为世界产量最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钢铁锻造和建筑建材以及轻工业等。但是金融危机以后,对传统煤化工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产业结构落后的传统煤化工面临巨大的挑战。

1.2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只建设了一些示范单位。新型煤化工的内容主要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其主要包括的技术有空分技术、气化技术、合成技术等[2]。新型煤化工产业虽然是个年轻的产业,但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我国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资源和经验的支持,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煤化工领域内的突破,首次实现了煤基路线烯烃生产,相信在日后的发展中,在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会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主题,保证煤化工行业健康、无污染、可持续的发展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企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向,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实现煤化工企业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2煤化工行业产生的环境问题

煤炭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共同构成的,在煤化工生产的焦化、气化、液化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的废气物对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都有较大的污染。而煤化工工业的流程复杂,设备相对石化也并不甚完善,在回收环节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环境问题。

在焦化时,装煤和运送环节产生粉尘,因为在户外作业,较难实现收集和除尘,直接飘散在空气中,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而炼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废水,经过澄清和分离后排放依旧有残留,因为成分复杂,工艺繁复,投入资金多,很多煤化工企业的投入也不到位。

气化主要是将固体的燃料和液态的燃料在气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能源的过程,气化后的煤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相对来说,液化的过程产生的废气物较少[3]。这些生产过程中,产业链上出现的问题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也是煤化工企业保护环境头痛的环节,至今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策

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治理污染,只有从源头上切断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斩草除根”方能一劳永逸,永绝后患。因此,除却在煤化工的废物排放上下功夫之外,最主要的是在各个环节上,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从循环利用的观念出发,变废为宝,一方面有效减缓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煤化工行业增加效益。

循环利用,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分为五个阶段,即源头预防阶段,过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循环利用阶段,环境管理阶段。

源头预防即是保证煤化工生产时要达到一定的清洁标准,从源头开始防治污染。而过程控制阶段则是根据相关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半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进行实时监测,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得需要排放的废气物符合清洁和环境承受力的排放标准。污染治理阶段是关键的一环,在此过程中,要求煤化工产业排放的废物在国家规定指标之内,方便后期的环境管理环节,也为后面的循环利用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循环利用阶段是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这一阶段主要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水流、能流进行整合,经过处理后得到合理的利用,合理资源的配置,形成整个生产环节的循环,做到即节约成本又能实现环境保护[4]。最后的环境管理,除却对排放物和产品以及流程的管理,还有对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低碳意识的宣传。

4结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业,但是不得不注意到的是,煤炭化工行业在生产出大量产品的前提下,也产生了很多污染物,对越来越脆弱的环境增加了负担,与生态环保的时代主题不相符合,所以,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同时,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全的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适度地发展煤化工行业,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两型”煤化工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国恩.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破产保护与利用,2009,100(5):4-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64-375.

医药化工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外贸风险;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4-0082-05

一、引言

自2008年10月以来,金融稳定的风险加剧。宏观经济风险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急剧下降,IMF预计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将下降至0.5%,按市场汇率衡量将变为负值。该预测相比2008年1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长率。经济增长放缓将打击消费者需求,加上贸易融资成本直线上升,全球贸易形势急剧恶化。三十年风雨沧桑,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和全球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我国外贸也深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份,中国外贸遭遇“人世”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进出口骤然巨降令人关注。当月,中国出口1149.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748.97亿美元,同比下降高达17.95%。12月份中国外贸延续了11月份的下滑趋势,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2月我国出口约1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8%;进口约720亿美元,同比下降21.3%。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大幅度扩张。这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状况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逆转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外贸的风险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外贸风险无处不在,大到政局动荡、战乱天灾,小到汇兑变化、拖欠货款,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我国贸易风险的研究大多是处于定性阶段,本文尝试对我国贸易风险进行量化。了解贸易风险的行业分布,可以为制定行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服务。行业外贸依存度越高,则进出口占该行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就越大,因而存在的外贸风险就越高,反之亦然。一旦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或者国际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使我国经济遭受不可预测的打击。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价格优势,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的价格没有包括环境成本,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这种情况下出口越多,其负面影响越大。随着外贸顺差的不断增加,巨额外汇储备导致金融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非常容易导致贸易摩擦,作为一个大国,对我国来说,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潜力更大,也更安全。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外贸风险分析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中不断提升,现已稳居第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四年快速增长,从2003年的8509.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7.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6.53%,其中出口增长率29.16%,进口增长率23.57%。是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贸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从2003年的51.86%上升到2007年的66.24%。受世界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危机恶化蔓延、国内经济减速、主要行业投资率下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需求减弱引起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外贸风险凸显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止跌回稳迹象,次贷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图1显示从200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外贸风险凸显。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加剧我国贸易风险。大。加剧我国的外贸风险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世界市场的边缘地区,对东南亚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东南亚出口的下降被我国替代。与亚洲金融危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加大了我国的对外贸易风险。

3 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引起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我国潜在外贸风险显现

当前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这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减轻进出口企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但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加上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如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出调减石油产量,以维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美元汇率走势不定等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这些因素将使得我国潜在的外贸风险显现出来。

三、我国各行业外贸依存度分析

我们用各行业的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来描述行业外贸风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库的外贸行业划分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本文把我国对外贸易行业划分为10个行业。分别是:农产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纺织服装行业。

1 各行业进出口依存度分析

根据WTO数据库中的中国对外贸易的行业进出口数据和2005-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各行业总产值数据,我们计算了各行业的外贸依存度。

由图2可知,2005-2007年我国10个对外贸易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分别是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其中纺织服装业的贸易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该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85.55%、84.40%、83.11%。燃料矿产品行业次之,2005-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76.68%、78.41%、

73.35%。2005-2007年化工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8.44%、44.34%、41.29%。2005-2007年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4.52%、71.79%、63.72%。2005-2007年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4.54%、68.98%、61.70%。另外5个行业的外贸依存度都比较低,分别为农产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钢铁行业、医药行业、汽车行业,其中医药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最低,表明该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最小。

2 各行业出口依存度分析

由图3可知,我国2005―2007年出口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有3个,分别为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外贸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分别为74.48%、74.99%、69.49%,这种较高的出口依存度背后存在较大的外贸风险。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出口依存度都在35%以上。

由图4可知,我国2005―2007年进口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有4个,分别为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其中燃料矿产品行业的进口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分别为65.52%、67.82%、61.75%。化工行业的进口依存度下降幅度最大,2005年为53.72%,2007年为26.45%,下降了27.27%。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高风险的行业有5个,分别为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由图5可以发现,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所占比重最高,在80%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外贸依存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表明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出口贸易;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所占比重较低,在35%以下,表明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外贸风险主要存在于进口贸易;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出口外贸依存度所占比重在50%~60%之间,表明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风险不仅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也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中。

四、我国对外贸易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

外贸竞争力指数主要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行业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本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用我国(行业)的外贸进出口差额占我国(行业)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该比重为正值,表明是净出口国,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比重为负值,表明是净进口国,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弱。

根据WTO数据库关于中国对外贸易各行业的进出口数据,我们计算了2003―2007年我国总体以及5个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

由图6可知,2003-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0,0299上升到2007年的0.1205。即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增强,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风险在逐步降低。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高,2003―2007年的指数值分别为0.6694、0.6995、0.7411、0.7770和0.8038。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外贸竞争力指数在逐步上升,国际竞争力逐步上升;而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低,2003―2007年呈下降趋势,并且都为负值,从2003年的-0.6370下降到2007年的-0.7656,外贸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国际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另外三个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为负值。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为正值。化工行业由2003年的-0.4288上升到2007年的-0.2813;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由2003年的-0.2410上升到2007年的-0.0860;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由2003年的0.0133上升到2007年的0.1663。

由上可知,外贸高风险行业中,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其他四个行业的外贸竞争力都呈现上升趋势。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高,都在0.65以上;而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竞争力较弱。依据外贸竞争力指数的高低,2007年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纺织服装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化工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在这五个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最高,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最弱。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外贸依存度指标对我国各行业的外贸风险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对外贸易风险主要集中在5个行业,分别是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这是我国贸易高风险行业。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既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也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通过贸易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可以发现外贸竞争力指数为负值的行业有三个。即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为正值的行业有两个,即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在这五个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强,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而且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贸易风险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针对我国贸易高风险行业存在的外贸风险,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针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贸竞争力指数较低的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应与更多该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以分散该行业的外贸风险。该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都为负值,对外贸易风险主要来自进口国,因此我国要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协调,争取用磋商的方法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降低贸易风险。一方面,我国对外应该采取贸易多元化的方式,与该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建立友好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我国对内应该实行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倡节能、环保。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要控制资源和能源性产品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降低进口贸易风险。

第二,针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贸竞争力指数接近于零的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应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分散风险。一方面,要改

善该行业的对外贸易结构,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出口结构,加快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降低贸易风险。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为了稳定或适当降低该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减小国际经济波动可能给该行业对外贸易带来的风险,要积极地扩大内需,适当调整我国需求结构中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促进国内消费需求,降低外贸风险。

医药化工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化工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Q02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Nanotechnology in Chemical Industry

WANG Jingxi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Jining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 273155)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o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into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the chemical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pply nano-materials and nano technology-based high-tech to chemical production, will certainly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chemical industry.

Key wordsnanotechnology; chemical; application

1 纳米技术的特点

纳米是一种新的度量单位,当物质达到或者接近纳米尺度范围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其本身所具有的诸如强度、韧度、比热、导电磁等性能发生突变,从而表现出一些新的性能。这种性能既不同于原来内部结构中单个的原子或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所构成的材料的性能。下面就对纳米材料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殊性能进行细致分析:

(1)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硬度、韧性以及强度一直都是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则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力学性能,由于纳米材料的强度与粒子直径成反比,而材料中粒子的细化以及高密度的存在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使得临界位错圈直径远大于纳米粒子的直径,这也就避免了在纳米结构中发生位错滑移和增殖,即纳米晶强化效应。(2)磁学性能。当粒子间的尺寸达到纳米范围内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物质材料的宏观磁性。在纳米结构中,各粒子的磁性随着方向的变化而改变,所表现出的磁性 也与粒子的形状、结构以及内应力有关,并且具有明显的体积效应。(3)电学性能。在纳米结构中,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其电阻也就高于同类的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4)热学性能。由于在纳米结构中的界面原子的密度很低并且排列混乱,也就削弱了彼此间的藕合作用,所以就使得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纳米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由于纳米结构在强度、韧度、比热、导电磁等性能上都明显优于同类型的物质材料,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纳米技术制造出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并将其运用到化工行业生产当中。目前,纳米材料已经在高力学性能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化工行业当中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超微复合材料、催化剂、热交换材料、敏感元件、表面涂层以及剂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反应速率,要在反应过程中添加一些催化剂。传统的催化剂存在着明显的缺点,造成生产原料巨大浪费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危害,而如果使用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利用其表面活性中心多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和反应速率。由于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将其利用于表面涂层技术当中也是化工行业研究的重点。表面涂层技术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涂层和功能涂层。其中结构涂层的作用是用来提高和稳固基体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性能,例如有用来增强基体材料的硬度以及耐磨性、抗氧化能力、耐热耐腐蚀性等的结构涂层。而功能涂层则是指给基体材料增加一些本身并不具备的功能,从而提高基体材料的整体性能,例如有增加导电性、绝缘性的电学功能涂层,增加光反射、光吸收以及消光的光学涂层以及增加热敏、湿敏、气敏的敏感性涂层等等。而纳米结构在强度以及韧性方面都有极强的优越性,能够很好地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因此用纳米材料做为表面涂层,能够很好保护基体材料的同时也可以使其本身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外,也可以在传统表面涂层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纳米材料,即为纳米复合体涂层。这种将纳米结构的优势与传统涂层技术相融合,进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方式,将传统的表面涂层工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不难看出,纳米涂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为涂层技术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也将推动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纳米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由于精细化工的涵盖面非常广,产品数量众多,并且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将以纳米技术为主的高新科技融入其中,进一步改造和提升精细化工的产品性能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例如利用纳米结构制造高强度的聚合物材料、研制纳米色素以及纳米感光胶片等等。在橡胶、塑料、涂料等精细化工领域,纳米材料也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橡胶中加入以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橡胶的抗紫外辐射和红外反射能力,并且能够增强相交的耐磨度。将纳米材料运用到塑料生产当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塑料的强度和韧性,并且能够增加塑料本身的致密性以及防水性能。而且在粘合剂和密封胶当中添加SiO2,利用SiO2表面的一层有机材料使其具有了亲水性这一特点,在添加到密封胶以及粘合剂当中,使之能够迅速形成一种硅石结构,从而限制了胶体流动,加快固化速度,并且由于颗粒尺寸很小,可以进一步提高粘合剂的粘结效果以及密封胶的密封性。

目前,我国纳米技术在化工行业中应用正在稳固前行,所以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以及对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建立出一套完整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我国化工行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使传统的化工生产工艺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生机,并且带动整个化工产业的发展。

3 我国纳米技术应用的展望

纳米技术虽然起源于国外发达国家,但是目前在我国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国家也在不断提升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一方面增加对纳米技术的研究经费,并密切关注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了以基础研究到产品应用的完整体系。现阶段,我国对一些纳米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物理、化学方面采用多种方法研制出的高密度、性能优越的纳米陶瓷,以及制备出的金属合金氧化物、碳化物等纳米化合物,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基础设备,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控制纳米微粒的尺寸大小,制成纳米薄膜以及其它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较而言,在强度、硬度、韧性以及扩散度、可塑性、导电率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并且我国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氧化铝晶粒在拉伸疲劳中应力集中区所表现出的超塑性形变;在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以及自旋波共振等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设计并研制出了纳米复合氧化物体系,它对中红外波段吸收率高达 92%,并将其应用于红外保暖纤维。目前,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这项诞生于二十一世纪的崭新技术已经逐渐打破了人们的传统生活理念,并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诸如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医药卫生等重大问题。

4 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必将会对能源、环境、材料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并且对其性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纳米技术的诞生,将在未来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预见,不断出现的新型纳米材料,以及纳米技术的不断改良,在未来将是纳米技术的时代,所以现在要加倍重视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J].科学出版社,2001.

[2]郭英.纳米材料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0.

[3]冯新建.纳米技术及其在化工行业中应用[J].新疆化工,2008.

医药化工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用水定额制定;定额法;指标群半结构识别法

中图分类号:TV2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5016404

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水平的提高、节水政策的落实、生态环境目标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合理地预测与规划水平年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各部门的需水要求,是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和重要约束,直接关系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1998年1月,《大连市用水定额》经大连市计委正式批准实施,为制定用水考核指标提供了科学依据。但随着大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用水定额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缺少近年来新增行业与产品的用水定额,特别是随着节水技术的提高,现行的用水定额不能反映大连市用水取水水平,因此不能起到促进企业节水的作用,给节水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为进一步提高节水管理水平,迫切需要重新研究和制定新的大连市用水定额。

本文根据大连市重点行业用水量的历史变化、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节水措施的推行、高用水高耗水行业发展的限制、用水总量控制的严格执行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额法对未来需水量进行预测。

1制定大连市用水定额方法的选定

用水定额制定[12]是根据各单位的生产产量或产值来定额考核的(考核用水量= 产品产量或产值×产品产量定额水量),从理论上来讲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约束,一是因为定额确定属于滞后考核,往往是“制定容易,考核难”,执行起来更难;二是用以确定用水定额的样本往往不够充分,这使得在定额确定中经常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目前主要的定额确定方法[35]有:指标群半结构性识别计算法、指数模型和年下降率法、二次平均法、典型企业代表法、重点行业主要产品用水定额评价方法、曲线回归法、类比系数调整法、经验法等。其中,指数模型法、年下降率法及曲线回归法都属于统计学的方法,需要多年用水定额资料;二次平均法则需要多个同类企业的同类产品的用水定额资料。理论上讲,这四种方法计算的结果都比较可靠,[HJ2mm]也能很好地反映该企业实际用水需要,但其共性是对于资料的要求比较高,实践中难以获得,从而影响方法的可操作性。而典型企业代表法通过典型企业产品的用水定额来确定其他同类企业的产品用水定额,方法简单方便,但是针对性不强,难以真实反映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产品的用水定额。重点行业主要产品用水评价方法和经验法简单易行,但理论依据不足,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指标群半结构性识别法是在模糊式识别模型基础上,对定额制定指标量化相对优属度矩阵进行评价计算,给出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该方法与以往常用的定额制方法相比,在行业用水定额制定过程中,不仅仅将用水单耗值纳入计算,考虑了与用水定额相关的多个指标对用水定额的影响程度,并将定性指标量化,将专家经验与定量指标集结起来,有效地解决了以往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中只注重定量指标或专家经验的问题。

2大连市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的制定

2.1大连市重点行业用水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大连市支柱产业或重点行业包括五大类:机械制造业和化工行业的产品众多,产值大,在大连市的经济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电子产业产品是新兴的科学技术发展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医药行业和建材行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大连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上述五个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大中型企业(表1),分别调查了机械制造行业四家企业的四种产品、化工行业三家企业四种产品、电子行业的两家公司生活用水情况、大连水产药业有限公司胶囊剂的生产用水及大连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水泥产品的生产用水等。可以看出,大连市化工行业、医药行业、建材行业的实际用水量大部分都远小于大连市的现行用水定额,新的定额值应大幅降低。机械行业、电子行业的用水量略低于大连市的现行用水定额,新的用水定额值也可考虑适当降低。

2.2大连市用水定额与其他省市的比较

《大连市用水定额》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颁布实施至今已14年。由于用水定额制度有一定的时效性,为分析现行《大连市用水定额》制度的滞后程度,将其与全国主要省市现行的用水定额进行比较,总结出大连市的现行用水定额水平,以便可以更好地根据新的变化对原有定额进行改进,作为新定额制定的参考。

本文选择辽宁省、深圳市和北京市作为大连市行业用水定额比较的对象省市。由于大连市处在辽宁省境内,其产业结构与用水水平在省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深圳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用水定额反映了先进的取水用水水平;北京市与大连市一样,都属于北方严重缺水城市,其用水定额制度和节水水平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比较所采用的定额数据均来自各省市行业用水定额的地方标准,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大连市化工行业、医药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大多数产品用水定额低于其他三个省市,即生产同样的产品大连市所需水量小于其他地方,因此用水定额处于领先水平;建材行业的用水定额值处于中等水平,考虑技术革新和节水需求,新的用水定额可考虑适度降低;电子行业的产品用水定额量都高于其他三省市,取水用水水平相对落后,这些行业节水潜力大,新的用水定额应该考虑适当降低。

2.3大连市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的制定

由于调查的样本数量有限,目前统计学的方法不适用于确定大连市用水定额值。因此本文采用典型代表法和用水指标群半结构性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大连市重点行业的用水定额,既可以充分利用典型企业代表法的优势,又可以结合行业专家的经验。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在各行业中选择一项代表性产品的用水定额。以化工行业为例,大连市的化工行业在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中处于领先水平,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肥皂,采用指标群半结构性识别方法[7]计算:有3个参加定额制定的用水单耗,分别为北京15 ,深圳8,大连3。

其次,根据三个城市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通过指标群半结构性识别方法,计算出相对优的定额值。

定量指标有人均水资源水量、用水重复利用率和用水管网漏损率;定性指标有城市GDP排名和行业规模。

新的用水定额都比较接近各调查企业生产产品的实际用水量,基本上能够反映各个行业目前的取用水水平。计算结果表明,新制定的大连市行业用水定额值大部分低于原有定额,体现出大连市用水定额的先进性,符合大连市用水取水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定位,也顺应了大连市对行业节水的迫切要求。

3结语

由表3可知,除机械行业有一项产品新定额用水定额高于原有定额外,其余产品均低于原有用水定额值,结果比较合理。并且各行业新定额均接近于产品的实际用水水平,大部分比实际用水略高一些,但是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因为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用水损失,新的定额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的用水需求,便于实施。

另外本次所调查的企业都是该行业中节水技术和生产设备较为先进的企业,所以根据这些企业用水量而计算得出的新的行业用水定额能够起到促进企业加强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改造的作用,具有较强实用性。同时必须指出,基于历史资料的相对不足,在行业用水定额确定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人为性,需在取用水管理中进行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1]任伯帜,熊正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黄正荣.工业用水定额分析与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4):101103.

[3] 余里红.工业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及应用[J].水利科技,2008,(3):3234.

[4]郭青平,万日明,杨应键,等.天津市工业用水定额制定方法探讨[J].海河水利,2003,(3):2224.

[5]杨正华.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45(7):5052.

医药化工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职化工专业;安全教育;目标要求

化学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农业、轻工、建材、纺织、电子、国防、医药及日常生活等密切相联。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行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严格[1]。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将直接负责企业一线的生产操作、管理等工作,其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的安全和发展。

一、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化工安全教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行业、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高温、高压等特点。一些发达国家统计的资料表明,在所有工业企业发生的爆炸中,化工企业约占1/3。化工行业的中毒事故数量及职业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随着化工科技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急剧增长,化学品生产方式及化工行业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工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的改变,都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达48000多起,平均每天27起[2],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化工行业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化工安全事故中,人往往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事故的肇事者,据世界各国对事故成因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70%以上的事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矫正不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3]。因此,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2.安全教育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约14.25万亿元,增长16%。“十二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l0%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增长到l6万亿元左右[4]。在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化学工业引发的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的会引起环境污染事件,引发次生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恐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也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面向当前及未来化工行业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将提高化学工业的整体安全性,为化学工业的继续快速增长提供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安全教育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安全教育是化工专业学生职业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从事生产操作、工艺控制、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化工生产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素养。高职学生大多无化工行业经历,对化工行业及物料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缺乏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了解安全生产规程及事故的原因、防范及应对处置措施。在校期间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进入企业很难应对复杂的岗位生产环境,势必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及自身职业生涯的隐患,也会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顺利推进和实施。化工行业固有的危险性与学生薄弱的安全基础间的矛盾,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具备必须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奠定岗位安全生产基础,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当前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要求

1.明确安全教育的要素

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人、物、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会造成人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引发物的性能的变化。因此,安全教育要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研究人、物、环境三方面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出现的条件和形成事故的规律,探讨控制危险、预防事故的有效对策和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5]。安全三要素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安全教育要使从业者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从本质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排除生产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三不伤害”等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化工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待各项安全工作,能在任何活动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养成遵纪守法、按章办事、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等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

3.充实必要的安全知识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了解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环境与条件,掌握常用化学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能、潜在的危害性,能应用相关参数及物质的理化性质辨识物料、储罐、设备、装置等存在的风险,掌握燃烧、爆炸、中毒、触电、灼伤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各类危险事故防范和处理处置方法。

4.掌握必须的安全技能

围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要求,掌握化工安全操作技能,能根据安全规程从事生产操作,规范进行电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安全检修、静电防护,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安全防护、安全分析与评价。能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分析生产、储运等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可能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预案,正确排查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工程技术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控制危险。掌握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化学灼伤的方法,并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伤亡事故、职业中毒、职业病等事故的发生。

5.熟悉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

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安全状态。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管理要素及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能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生产实际,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危险源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基本方法,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将化工安全专业知识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相结合,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

三、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开设化工安全技术相关系列课程

开设《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防火防爆》、《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装置安全检修、电气安全、劳动保护、安全分析与评价、安全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对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与防护、应急处理与处置等有全面的了解。规范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都达到化工安全生产的要求。

2.专业课中融入安全教育

高职化工专业开设《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设备维护》、《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与化工安全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化工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综合评价,确定设计方案。对其生产工艺条件确定、设备选型、施工建设到投入运行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分析,提供防范措施,同时要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进行危险性分析。将先进的安全监控方法、设施和预警系统引入课程,通过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消除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在《化工工艺》课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典型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产成品的理化性质,比较各工艺控制条件(反应温度、压力、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等)下存在的风险,学会优化工艺防范事故的发生。《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使学生理解流体流动与输送、吸收-解析、精馏、离心泵、反应器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的同时,介绍单元操作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对于《化工设备维护》课程,要强化设备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压力容器、储罐、仓库存储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同时要强调各类安全环保装置、防电、防雷、防爆设施的重要功能。在《化工仪表与自动化》课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虚拟车间里预设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使学生辨识安全隐患,分析各类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危害,引导学生结合化工岗位生产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展安全分析和评价,找出事故隐患,通过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进行事故预警和预防,并能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加强实践环节的安全教育

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工专业学生学业期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其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直观性、实效性。制定实践环节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多途径推进实施,注重科学管理,使安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将安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每次实验实训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在理解实验实训目的、原理、操作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报告,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注意事项在预习报告中明确列出。实训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危险性分析,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前对每次实训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有清晰地认识,明晰实训的安全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实训结束后要做好安全善后工作,及时关闭仪器设备,清理现场并做好记录,记载实训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存在问题,消除危险。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专门的系列安全教育,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流程、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运转失灵到故障、异常、事故、灾害)及防范措施等,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常见事故和典型事故案例,生产劳动保护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定企业实习安全须知,与学生和家长共同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岗前安全早预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环节开展企业生产现场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具有危险隐患辨识能力、电气安全监控能力、防火防爆监控能力、安全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4.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全过程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从新生入学教育到各重大节假日、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环节直至学生毕业前,开展全过程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有专项安全教育,每周有普适性安全教育。在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请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生产一线技术员、专业消防队员、医院急救中心负责人等来校开设多形式的安全讲座,实现安全教育全员参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系列讲座、案例分析、火灾逃生及灭火演练、安全救护演练、视频图片动画观看、化工典型事故处置软件操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选取企业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实例,引导学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指导学生编制重大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使学生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掌握防护和急救常识,了解应急救援装备的选择、使用、检查及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及事故现场处置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5.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提升安全素质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培养和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从精神、物质等多个层面营造安全氛围,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使参与安全教育和管理活动内化成为师生的自我需求与自觉行动,将“要我安全”转化成“我要安全”。加大校园安全宣传力度,在学生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各实训中心、校园内配电房及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设计安全提示宣传板块,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广播、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进行安全宣传。开展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安全知识图片展,举办安全教育月活动,聘请专家开展安全法规咨询,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演讲会、安全宣传小报制作比赛、暑期安全宣传社会实践、家用化学品安全防护宣传等活动,定期开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四、结语

为行业企业培养满足现代化学工业安全要求的,有实践能力、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实现双赢的重要保障。面向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强化安全教育,既是本专业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学生人身安全、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是事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开展全面的、高效的安全教育,可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建立符合时展的安全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安全素质和系统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化工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2]陈晓伟.多种隐患亟待全面排查[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2):30-31.

[3]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4):207-208.

[4]陈瑞峰,等.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化学工业,2012,(Z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