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1
1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2007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互联网金融的产品,随后的三年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只有几十家,到了2011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开始呈现一个量上增长,、2012 年,支付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476.4 亿元, 至2013 年达到9057.5 亿元, 是2012 的19倍, 市场份额从2012 年的31.5%上升至74.3%。2014 年是互联网金融爆发增长的一年,互联网理财产品在推出仅一年时间内, 用户规模达到6383 万, 网民使用率达10.1%①。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不仅改变网民理财行为,也使得理财观念深入人心,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网络调查显示,在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中有76.3%的人表示今后会把更多的银行存款转去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由此可见在未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无论是从业务量还是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根据基金形式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货币基金,主要是以余额宝、微理财(腾讯)等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型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无需手续费可进行消费、支付和转出操作,同时承诺T+0 赎回, 实时提现的优点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流动性的需求,同时具有支付、收益、资金周转功能;第二种是证券投资基金,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逐渐从以货币基金主打的现金管理转向定期管理,这种理财产品的出现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第三种是公墓基金,这类理财产品是前两类的补充,风险和收益较高,主要靠吸引希望得到高回报的投资者。
2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优势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喜爱,并且每年都呈现一定数量的增长。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其突破传统的理财模式,不断的进行快速更新,以各种模式进行发展。
(一)创新金融产品模式
相比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模式来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是投资者利用互联网进行理财的投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无需客户进行繁琐的手续办理,客户的资格审核全部都在网上实行,快速便捷。银行理财产品大多利率较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大多利率较高,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但是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在高收益的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注重用户体验,创新营销模式
以用户为先是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模式,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例如理财通、余额宝的设计就是将最简便的留给用户,用户只要进行两三步的简单操作,即可得到自己投资或提取现金的操作,然后它却把复杂的数据留给了后台工作人员。然而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因为风险控制等一些要求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通常会让投资者做一些事情,而没有考虑到投资者的需求,从最大程度上给投资者带来便利。而互联网理财的作用,本质上是利用了资金的运作逻辑,规模越大,议价能力更强,同时满足了小众投资者的理财需要。虽然过程复杂,平台方和融资方之间的系统对接、资金匹配都事先通过流程设计确定,并满足资金兑现的最大峰值。但在面对理财者而言,这个过程是简单的,收益是明显的,赎回也是十分轻松的。也许这种收益简单、通俗易懂正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三)投资门槛的创新模式
传统的理财方式通常会设置一定的金额限制或者有一定的专业性,一些不懂得投资的人会不知道如何进行投资。然而互联网金融产品通常本着为用户考虑的思想,从而设计出明显移动的投资,通过利用手机、电脑、电话等各种渠道就可以实现投资,降低对于投资者的要求,并且一些产品允许投资者以少量的金额进行投资,总之运用各种手段降低对于投资者的要求,也就是降低投资的门槛,最大化的方便投资者。
(四)营销渠道创新
现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通常会用各种微信朋友圈的软文进行宣传,同时也会用赠送一些投资体检金的方式让用户去体验自己理财产品,从而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还会采用通过赠送一些推荐过新用户的老用户的方式,去增加自己的投资者,这些营销方式相比传统的理财产品来说都是创新的营销方式,像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在短时间内吸引那么多的投资者,在传统的理财产品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3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选择合适自己的营销渠道
一个企业要想有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将自己的产品销售的很好,因此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就销售自己的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有三种营销渠道: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淘宝等平台进行销售;借助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产品销售。建立自己的网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能够增加自己与客户的粘合度并且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第三种见效快,借助第三方平台往往都是利用一些比较知名的平台,可以帮助经营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益。三种方式各有利弊,这就需要经营者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的方式。
(二)定制符合大众需求的个性化的理财产品
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随着客户的需求每年都在大量的增长,经营者应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制定一些符合客户需要的理财产品,从整体上来看理财产品大同小异,但是还是会有区别,比如一些投资者可以承受高风险就可以将收益率设置的高些,有些投资者认为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就可以设置一些收益率适中的保本的理财产品,从而吸引不同的投资者。
(三)改革技术,方便用户
经营者应该加强技术方便的改革,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方便,把复杂的留给自己,提高自己的服务效率。比如余额宝实现了现金赎回的T+0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实现,经营造可以优化流程实现这样的方式,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用户。同时在网站的设计上也可以进行优化,使用户能够在方方面面都体验到技术改进带来的益处。
(四)加强企业管理,控制风险
作为互联网金融理财是有一定的风险存在的,其实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由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最大化的便捷,把麻烦留给自己就容易出现一些由于审核等等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因此作为互联网金融产品需要有一支过强过硬的风险控制队伍对每个环节进行把关,总之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才能控制住风险的发生,同时也要注重对于互联网的安全控制,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数量规模。
4 结语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着与传统理财产品大为不同的创新优势,其创新的模式、营销方式、较低的投资门槛都为投资者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益处,使得不懂金融的投资者也可以参与投资,极大的激发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在未来相信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还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当然投资者在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红利的同时需要注意金融产品的世界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杨强,郭丽琳.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杂志,2015,01:179-184.
[2]郭亦涵. 投资者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3]吴智星. 互联网金融理财法律制度探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
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2
证券公司的业务一般分为四个板块:经纪业务板块、投资银行板块、资产管理板块和自营业务板块。经纪业务板块(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所占比重位列第一,高达50%,如果将融资利息收入也归入其中,其占比将更高。这也反映了国内证券的收入结构过于单调。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影响最深的板块恰恰就是经纪业务板块。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他三个板块也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与证券行业间不断融合。以下将通过5个小点来阐述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1.1转变证券行业实现价值的方式
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这也使证券行业的价值创造速度获得质的飞跃,从而导致价值扩展,引发交易主体及结构的变化,金融渐趋民主化,根本性的转变了传统价值创造及实现方式。首先,互联网能使信息不对称的数量最大限度的降低,减少中间成本,实现信息扁平化,最终实现个体获得金融服务的自由平等化。2013年,证券投资商开展的非现场开户、构建网上平台和开发移动终端等活动正是其引入互联网模式的尝试,这也为公司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搜索引擎、第三方支付及各大社交网站等所涵盖的大量数据,通过数学算法及理论分析将产生重要价值,使之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战略资产。众所周知的阿里旺旺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互联网获得客户数据,对其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实现价值,形成“长尾效应”。
1.2调整经纪和财富管理的渠道
互联网金融与证券行业的融合有助于拓展营销渠道,调整现有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的运行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同时,通过网上开户及在网上销售证券产品使得券商在地域上的优势将不再明显,随着佣金率的不断下降,券商不得不加入互联网金融。在未来,网络将成为证券发展的主要平台。平台变了,目标客户的类型也随之改变。客户追求个性化及多样化,使经纪和财富管理业务紧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定位向客户需求转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简而言之,就是证券公司需要在一个服务窗口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各种业务,这就要求证券公司改变其原有的组织结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供业务的价值,维护与客户间的长期友好关系。
1.3淡化证券行业的金融中介功能
每样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原因,金融中介也是一样。一方面,金融中介运用其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的技术,能够降低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金融中介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较快速的缓解投融资者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金融中介的功能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挖掘信息,这本质上都是依赖于各种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而互联网金融在这方面相对于金融中介更具有优势,在互联网金融与证券行业结合的基础上,金融中介的存在将显得没有必要。在未来,证券行业的所有业务都能在网上进行,Google运用互联网上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证券行业正确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两大优势———成本和信息,深深的影响了证券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为证券行业带来了价值增速,另一方面也使证券行业面临了诸多问题和挑战。证券公司应该抓住机会,尽快将其证券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
2.1多方位深刻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双面影响
证券公司应该在经营理念和经营实践上,从实体市场向虚拟市场转变,将现有的门店式经营的站点转变为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为载体的金融服务,努力扩大顾客群。在营销方式上,从销售人员面对面营销向网络社交营销转变,通过互联网了解现有及现在顾客的需求,本着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利用自身优势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在经营战略上,从恶性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功能,取长补短,使公司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2.2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探索新模式
在短期,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其核心业务相结合,使证券公司快速占领市场。在中期,可以适当的扩展到其他业务,挖掘潜在顾客,发掘收益点。在长期,利用先进的技术将网络数据进行归纳整合,构建大型数据库,实行数据库营销方案。
2.3加强专业优势,提供服务水平
当下,互联网金融渐趋完善,在互联网金融优势成为普遍优势时,证券公司的竞争优势就将转化为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服务优势。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不能忽视自身的建设,必须坚持完善自身专业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包括销售服务及售后服务等。有特色的证券公司才是有竞争力的证券公司。
3.证券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与证券行业的融合将会促使证券行业向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证券行业也将更对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证券公司之间的专业人才将成为竞争的焦点。互联网使得地域之间的约束消失了,这使得证券行业的国际化成为了必然。
4.结语
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3
今天,互联网时代让信息传递的速度不单变得更快,且所传递的信息也已经从原来单一线条的资讯发展到了综合视频、语音等多元表现方式,能够记录下蕴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等的多维度内容,金融业也再度面临新科技的冲击与改变。
2015,国内网贷行业成功突破万亿大关,这是我和许泽玮在2011年创办91金融时万万没有想到的。2013年,在“互联网金融”东风的推动下,我们无意间走到了行业的前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快速发展的行业让我们不得不每时每刻去思考互联网金融的下一步会怎样发展。
在过去两三年里,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正名,再到监管政策落地的过程。很多人都在讲“互联网金融会如同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一样,最终演变成一个独立的行业。”
但在我看来,当互联网与金融业开始融合时,互联网开放的属性就注定了互联网金融会成为一种辅助、而并非独立的行业。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互联网金融只是一个时代,当这个时代结束后,互联网金融将会如同水、电一样,融入到各行各业,完全融合到人们生活中。到那时候,就不会有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换言之,互联网金融最终会消失。
当然,消失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而我认为,这个进化过程可能会出现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2016年80%网贷平台会倒闭
2015年,我们看到,类似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监管政策相继出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管意图很明显:规范发展。
目前,从网贷平台倒闭数量我们就可以看出,倒闭潮已初见苗头。我认为,2016年,随着监管逐步细化落地,还会有更大面积的倒闭潮,因为法律法规的介入会对行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对一些存在非法集资、私设资金池、或图谋不轨的“伪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
2015年,总理的“互联网+”战略引爆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如今,一年过去,市场规模初见。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两会上,互联网金融势必会被再次提及,将有更多的提案建议被引入行业之中。
我估计,互联网金融大面积倒闭潮将在两会后三个月集中爆发(2016年6月左右)。预计到2016年年底,全国80%以上网贷平台会倒闭或转型。
第二个阶段: 2017年“一站式”会更火
当下,“对科技改变金融”的理解:一部分是技术让既有的产品服务更好,另一部分是创新过去没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我们看到,几乎所有人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都还停留在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贷款方面,致使一大批百姓将P2P等同于互联网金融。
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势必会深度发展,大量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会诞生,类似于互联网证券、互联网私募、社交众筹等都将变成一种常态业务。而此时,互联网金融平台会呈现出一种“一站式”金融服务,金融消费者可以在一家平台上同时进行理财、保险、贷款等多项业务,而不是这家平台买保险,那家平台做贷款。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类似于互联网金融搜索这种垂直业务将受到一定挤压,最终被迫转型或倒闭。
或许,“一站式”互联网金融服务会在2017年更加火爆,因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假如2016年80%金融平台倒闭的话,那就意味着剩下的20%需要完成现在的市场需求、甚至更多。在需求不变或增长的前提下,供给方有所减少,而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战略的推进,最终势必会倒逼互联网金融平台趋向多元化以及“一站式”金融服务。
第三个阶段:2018年互联网金融被“边缘化”
虽然在互联网金融起步阶段没有真正跟上这种变化。不过在这股信息科技浪潮中,很多行业已经被“裹胁”着前行。外卖、保险、洗车、维修等行业都开始从互联网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们可以说承担着一定程度上的传道授业的角色,与各行各业进行着良性互动。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业务方式注入的创造力和活力,经过时间的推移也逐步开始影响并渗入到各行各业和渠道中。互联网金融会被边缘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可能被互联网金融所感染。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深度感染将在2018年有所呈现。因为此时,不足20%的平台瓜分着一个万亿级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巨大的利益会刺激各行各业“触网”。到那时候,互联网后面可以加上保险、煤炭、钢材等任何行业,互联网金融就会慢慢的被边缘化。
第四个阶段:2019年正式进入寡头时代
在经历了监管和行业大洗盘过后,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会呈现出一种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到时候,今天我们所看到的P2P平台99%的都会面临死亡。而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过程让少数的综合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占领了70%以上的市场,并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从各大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微信银行陆续涌现,再到非银系统中互联网券商、互联网保险的起势,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明显看到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融合趋势的形成。在这个大融合的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向联网金融企业学习一些关于大数据应用、关于用户体验,关于场景营销方式的知识;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向传统金融机构借鉴更多风险控制、资产管理方面的经验。
当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实现融合后,紧接着会出现“互联网金融+”,人们会像引入“互联网+”概念一样,借鉴银行互联网金融融合机制,将“互联网金融+”应用到各行各业,呈现出一种大融合趋势,煤炭、钢铁、汽车等所有行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完成交易。
第五个阶段:2020年互联网金融消失了
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4
关键词: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中小银行在竞争中,对主要竞争对手,不仅要在战略上加以重视,更要在具体的机制建设、资源调整和产品创新等多方面加以体现,通过多角度的服务优化,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在支付领域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层出不穷,各类经济主体不断增加,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成长,严重冲击着银行的中介地位,加速了支付、结算、财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了金融行业向不同领域的渗透,对电子银行业务和市场形成了更大的竞争和冲击。
(三)随着Web2.0、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客户在对银行业务的需求方面要求更为多元,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对电子银行创新和服务的能力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四)大数据工具的优化,让传统银行与证券、保险行业的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此外,银行业还面临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在创新过程中,如果人才、机制和管理跟不上更容易出现风险。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各种新出现的市场风险,例如IT风险、客户隐私保护风险等,而为了加强这些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必须不断更新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基于4P理论的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的构建
(一)金融产品策略
银行在进行投资理财、在线支付和贷款消费方面都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例如工银e支付的支付方式,有效满足客户进行短期消费需要的贷款服务。这些产品不能仅仅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让客户漫无目的的进行挑选,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推送,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性的打造各种覆盖客户生活需求的产品。此外,还要重视产品层次性,防止产品同质化,实现全方位产品服务系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多层次产品。
银行要关注针对客户管理的信用风险客户系统的建设,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用户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客户关系的管理。银行要通过客户信息的相关系统,整合客户群体的各类信息,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要求的数据分析应该是能够实现对客户行为偏好的多维度分析,以及能够与其他金融机构或电商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还需要增加支持对非结构化的数据的分析,从而有效保证客户各种需求。
(二)价格策略
银行要重视对客户进行分类,从客户的贡献程度分析,设立不同的等级,根据客户的资产规模设立财富客户和普通客户。并在此基础上,设立私人银行和客户理财中心,通过面向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银行应该着力量身打造一系列针对投资融资、现金管理、管家式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具体方案。此外,针对普通客户便捷服务的需求,银行要重视不断优化自身的业务流程,全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通过统一标准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银行在满足客户差异化优惠方面,要根据客户的贡献不同,分为不同的星级客户,通过不同的渠道操作会提供不同点差、不同折扣的优惠。银行要最大程度扩大优惠范围,构建多层次、动态客户优惠系统,并不断完善系统管理工作。
(三)渠道策略
银行拥有非常广泛的业务群体,因此客户的信息数量非常庞大。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银行必须增强维护老客户的能力,因此要不断增强对客户需求的挖掘能力,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实际的利润增长。首先,搭建客户网络平台。银行在服务过程中要面向客户提供可以个性化定制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客户实现自己的现金管理,可以表达自己的某方面的金融需求意愿,同时,在客户对某项产品或者服务表示满意的时候,可以向周围的朋友进行推荐。银行通过与客户的沟通,能够迅速明确客户需求,从而提高面向客户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四)促销策略
银行当前要重视线上与线下的多方面尝试,例如,实现线下POS消费和线上申请贷款的线上线下联动。我国银行在目前的尝试中,各种项目都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充分融合。银行要重视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效率,全面提高服务满意度,通过高效便捷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例如线上预约,线下办理的服务流程改造。此外,银行业要关注物力网点智能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网点融合设计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让网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宣传基地的意义。
我国银行当前没有对第三方合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要不断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可以采取创立自己的子公司方式,例如目前已经创立的瑞信基金公司、收购的安盛保险公司,以及近期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搭建的融e购电商平台。但由于自身能力和专业化人才的局限,无法迅速实现收益和利润的增加,也不能实现竞争优势的大幅增加,所以银行要重视与不同领域实力较强的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开拓更加宽阔的业务领域,强化与第三方的合作,增强应对市场的能力,抢占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刚.金融营销环境与商业银行关系营销策略[J].发展研究,2003(04)
[2]麦志文.互联网金融来袭,中小银行如何积极应战?[J].金融科技时代,2013(11)
[3]李庆莉.银行互联网金融如何落地?[J].中国金融电脑,2013(12)
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5
一是阿里小额贷款,即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采用大数定律理念经营小微企业信贷,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向这些难以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群体提供纯信用小额贷款服务。二是以京东“白条”为代表的电商面向个人客户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服务,即电商利用自有资金在自身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延后付款服务或者“分期0元购”的分期付款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其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实现了可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提高金融业务便利度、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的持续推广,金融行业逐步实现社交化和移动化,由此催生出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新金融业务模式,有效提升了金融活动的系统化和智能化程度,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从而确保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高效、全面和便捷的全方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移动化和社交化特点,使金融消费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均能充分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互联网金融拥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渠道,已经全面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支付领域,由于其具备支付方式便捷、到账时间快、支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二)金融模式更具成本收益优势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实现与现有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同等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在零售业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无需物理网点,免除人工费用,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高收益的特性,如自余额宝推出以来,其年平均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高于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微信理财通自开通起始终维持着6.5%以上的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达7.90%,逼近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
(三)金融服务更具个性化
受限于客户数量和营销方式,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每一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只能提供一些相对标准化的产品来供客户选择。而互联网金融则主要依托互联网渠道,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完成金融消费者的甄别和评价,进行有效的分层和分类,获得消费者投资习惯和风险偏好信息,以便实施个性化营销服务管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掌握客户实际投资需求,寻求最适合的金融产品组合,从而提供最佳的金融服务方案。此外,互联网企业掌握了客户日常生活的信息流,便于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如阿里巴巴凭借淘宝集聚了网上购物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账户集购物、支付、投资理财等服务功能于一身,并根据客户的消费偏好推送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腾讯凭借微信集聚了网上虚拟社交的信息流,凭借入口优势迅速扩展其他应用功能,在拥有网络信息流优势的前提下,将支付、理财、储蓄等金融功能与购物、社交、生活等有机结合,力求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为其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使其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消费者交易资金安全堪忧
目前互联网金融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安全。由于互联网处于开放式的网络虚拟环境,现有的网络通讯协议的安全性有待改善,数据本源的保护工作相当繁重,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以有效防范木马病毒、黑客等的外部入侵,维护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同时,第三方支付和网络贷款平台目前的准入门槛仍然不高,交易资金监控尚存盲区,在行之有效的监管和担保缺位的情况下,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将导致交易资金的信用风险不断集聚,从而严重危及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此外,责任主体虚拟化,消费者和投资者维权难度较大。互联网金融主体尤其是网贷平台,发起人的信息披露往往不充分,一旦出现债权债务纠纷或者网络平台非正常关闭等情况,消费者和投资者则难以进行维权。
(二)金融消费者敏感信息保护难度加大
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挑战。2013年我国共有74.1%的网民遭遇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数达4.38亿人次,主要包括个人资料泄露、账号或密码泄露以及手机客户端短信垃圾、诈骗电话等问题③。探究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开户流程依托互联网进行,难以通过现场来见证,存在消费者的开户信息被违法分子窃取和篡改的风险隐患。二是尽管互联网金融拥有实名认证、动态密码、数字证书等安全技术手段,但均为纯电子化方式,较之银行的身份认证方式仍显简单,涉及金融隐私权的账户信息、交易信息和资金信息等容易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盗取,经常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批量售卖。三是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平台普遍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存储、使用和销毁的流程和机制,相关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仍存在不足,不利于在源头上防范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
(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易遭侵犯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生成的速度明显加快,产品和服务的规模愈益扩大。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的金融产品琳琅满目但也容易鱼龙混杂,使得消费者识别信息有效性和真实性的难度增加,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受到保护。由于金融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存在,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相关金融机构和平台良莠不齐,导致问题更加凸显。部分互联网企业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公然开展传统金融业务,同时在经营运行过程中,在信息“公开、透明”的表象下,经常夸大甚至虚构产品和服务内容,甚至有些平台越过了法律红线。例如在互联网融资平台类企业中,不少网贷公司(P2P)超越了平台中介功能,突破传统范围的P2P贷款界限,以平台身份和高息名义吸引资金并挪作他用,存在向非法集资演变的可能,或通过虚假增信和虚假债权等非法手段来吸引投资者,故意隐瞒资金用途而形成“庞氏骗局”,这些均可能涉及侵犯金融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并最终造成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互联网金融法律体
系和监管框架。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正处在逐步完善阶段,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正是金融监管的目标取向,这就对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立法,将第三方支付、网贷平台、互联网理财等均纳入金融监管法规框架体系内,切实有效地加强监管约束。明确将消费者权利保障作为互联网金融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互联网金融立法的重要参考。二要由“一行三会”④、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共同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统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职能,厘清各部门在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中的权责,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监管标准,弥补跨业界经营中的监管与维权的缺失。三要强化市场约束作用,以注册登记或备案审核等方式严格互联网企业准入机制,以强制信息披露为重要手段,同时参照央行征信系统,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统一的信用体系管理办法,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二)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络、移动互联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而发展的,科技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立足点,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必须不断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确保发展规模与技术水平相匹配。为此,一要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开发升级技术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问题,综合采用数字证书、安全控件、动态口令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同时建立健全数据库、数据传输和数据灾备等技术保障,确保消费者充分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二要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体系,有效识别评估外部环境,及时监测预警业务系统遭受外部攻击的信息科技风险,从而确保客户隐私信息和资金的安全。
(三)对消费者开展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教育
互联网金融营销方式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
市场竞争、技术革新迫使银行寻求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竞争能力即增强获取客户和维护客户的能力。因此,积极进取的银行会更加关注技术创新的动态,并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去优化渠道建设或设计新渠道,从而提高与客户的接触点,加大市场影响力,特别是对移动端的影响力。对于银行业来说,技术进步推动了客户服务模式的变革,这些变革主要体现在银行与客户的互动,及银行产品和交易流程的创新等方面。为了适应市场不断变化,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引进新技术,改造老系统或者设计新业务系统,创新客户服务方式,提升客户体验的满意度,想方设法地留住老客户,获取新客户,在服务好客户的同时,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互联网技术进步正在促进格局变革
互联网金融的新高度是物联网金融。物联网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正在颠覆传统手段对人的服务方式。如仓储金融、物流金融、质押品管理等都是因为物联网技术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技术进步是金融创新的基础,而技术本身也带来了客户服务模式的变革。
百度、阿里、腾讯等起初仅做搜索、网上贸易、信息服务;京东开始也只是涉足电器产品网购,物流人员使用银联手持POS;链家地产搭建房地产网上交易平台时最早也仅做二手房交易信息服务。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极大地拓展了客户服务的外延。这些公司的共同点就是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时,起点高,前瞻性设计,且自主研发。他们一开始就实现了“去IOE”①,为各自的云架构、大数据、分布式管理、柔性的多平台互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其成为当今市场上难以撼动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奠定了坚实基础。
互联网平台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业和零售商,具有漩涡效应的特点,而金融科技公司能否生存和发展,通过成功者的经验,有其规律可循。
二、银行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发展比较
银行的互联网化发展之路与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化发展之路差别很大。起点、方向、从事的主营业务等都差异很大,相交之处形成跨界竞争。然而伴随着新常态的经济环境,各种不确定因素与日俱增,目前各自都遇到了一些瓶颈: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信用管理和支付风险管理方面遇到了较大的问题,紧紧依靠所谓的大数据就给客户授信是很难维持长久的。同时,银行在支付场景方面显得力不从心,PC支付和移动支付两大市场被阿里公司和腾讯公司占领;本来可以依靠银联的线下支付场景竞争也是相当激烈。
目前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时代竞争需要解决的挑战和难题,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这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比银行做得好。银行业提出“以客户为中心”已有多年,然而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的具体概念,也没有衡量标准。当下的银行服务客户方面还是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客户服务和营销信息管理比较分散、客户信息动态维护有名无实、技术上比较成熟的ACRM(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和OCRM(操作型客户关系管理)两大平台难以形成统一架构等。
(二)渠道管理问题
由于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起步于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当初的想法仅仅是以机器代替人来处理一些账务和报表统计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交易方式也随之变化;当移动互联技术蓬勃发展时,交易场景的多样化带来了接入方式的多样化,这样的业态也逼迫渠道建设不断添加功能,迄今架构优化整合步履艰难、进展缓慢。但需要认识到银行的接入方式虽然在不断增加,信息接入后的中后台处理没有什么差别,只要在接入端的信息做分类处理,完全可以搭建相对统一的渠道管理平台,更进一步可以实现渠道接入端的配置功能。
(三)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
较之互联网公司的销售平台,客户可以查到产品销售后的评价、在平台上提意见或建议等,非常人性化和具有亲和力。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方式,市场竞争对销售与服务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的平台未来必须具备社交功能、客户订制功能、银行主动营销功能等。
三、互联网业态下银行业务的拓展空间
商业银行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复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客户服务模式。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有交叉,但是关注点不同、主营业务差异很大。因此,银行业对技术进步的引进方式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需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做出特色。
就大众业务而言,银行正面临互联网公司的挑战。到2015年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为2 595家,全年贷款成交额为9 823.04亿元,历史累计为13 652.21亿元,2015年的交易额是以往总和的两倍。2015年二季度全国银行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49.76亿笔,金额达594.15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22.86亿笔,金额达26.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34%和445.14%。阿里的“蚂蚁花呗”、京东的“白条”及链家的住房信贷业务,已经开始挑战银行传统的消费信贷业务。
就个性化客户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平台、垂直搜索引擎等技术对业务的帮助也很大。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公司银行中小客户、同业银行客户等都具有自身网上交易习惯,借助新技术去改善客户关系管理、授信业务管理、交易结算业务等很有必要。
2016年是经济金融形势更加复杂的一年。所以,服务好客户,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是商业银行当前的首要任务。客户服务模式的变革依靠技术进步,移动互联技术植入到客户关系管理,与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客户信息的共享和动态更新;渠道入口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跨界连通,增加交易金融的接入点。
四、技术进步下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
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升,在于能否通过引入移动互联技术,培育互联网生态圈,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引入媒体化和社群化营销模式,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变化和需求,让营销更为精准。具体举措有:
(一)整合并优化客户服务平台,使其更符合“以客户为中心”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与客户沟通信息能力的建设,实现客户信息跨渠道共享。譬如,理财经理在为客户服务时,能看到客户近期的交易行为;授信审查人员能看到录入信息以外的客户相关信息;客户服务人员能看到投诉客户的相关信息、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诉求。为此,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必须建立,来保证客户信息使用合乎规定,同时信息动态变更准确。银行与客户沟通质量的改善是永恒的主题,客户服务与管理平台要引入互动机制,真正让平台活起来;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可以通过社群来了解客户情况,并把信息传递给平台保存。
(二)建立移动互联技术下的销售及客户服务管理平台
2016年的移动互联热点,在于智能应用、众媒交互、交易金融、跨界合作、智能出行等。媒体化营销的五大支柱,是产品、价格、服务、内容、社群。客户服务的模式决定销售的结果。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就客户的理财产品而言,包含银行开发产品、信托产品、私募产品等,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给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直接关系到销售结果成败。未来银行可以考虑通过客户社交化、流量发放标签化和活动栏目化,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三)以移动互联技术入手整合渠道、改善客户体验、提高资源效率
具体方向:一是营业网点业务数字化,提高客户对交易的参与度;二是自助业务平台化,提高智能处理水平。通过渠道整合可以将前端不同渠道、不同场景的接入与后台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隔离开来,避免新增渠道或新增场景入口时需要整条业务线的改造和调整,提高资源效率,为客户提供跨渠道的一致性体验。通过渠道整合层的隔离及业务枢纽层的串联,将新产品,新服务组装起来提供给市场。
从2015年3家传统银行的互联网转型案例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一些有益尝试:一是类似兴业银行的银银通平台对接小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搞同业合作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成为独立运作的数据公司;二是人民银行和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出台一些文件,规范了互联网贷款(P2P)资金托管,规范了第三方支付的3类账户,明确了网上银行和实体银行的3类账户;三是针对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创新,客户的接入方式多元化,这带来了用户使用场景、用户需求的多元化。
渠道与银行各类业务的现状和未来拓展紧密相关,因此银行业更应重视渠道整合。曾经在银行业耳熟能详的“渠道为王”口号,表明了渠道建设的与客户服务、维护、拓展等关系重大。渠道平台与客户管理平台,产品销售及客户服务平台之间关系紧密。在移动互联时代,通过从技术入手,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够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为客户创造更好的应用场景和交易入口,增加银行的支付结算交易量,加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粘性,从而不断拓展业务、获得未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兆春.移动金融发展趋势及其思考[J].前沿,2015, 12:83-87.
[2]侯本旗.移动互联时代银行服务模式[J].中国金融, 2015,1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