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1

关键词 数字化出版;学术期刊;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027-02

学术期刊历来都我国学术体系之中的重地,大量的学术成果都在学术期刊中进行发表,这也是广大群众所能够接触到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但在当前社会逐渐发展冲击的过程中,网络技术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传媒的数字化,学术期刊也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下文主要针对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期刊转型升级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 数字出版:时代的必需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将数字化作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出版产业开始浮现出现。我国的出版业也开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进行探索、尝试,数字化出版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发展来看,其发展的趋势是极为迅猛、惊人的,这也恰恰揭示了21世纪出版行业发展方向。

以往传统的出版形式和现代化的数字化形式相比较而言,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首先,现代化的数字学术期刊形式自身所和网络信息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具备了及时、开放、多媒体等特性,这方面的特性存在促使其出版周期大幅度缩短,同时在价位上也更加适宜,无论是在查阅方面还是在检索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便捷性;其次,数字学术期刊的成本投入更低,几乎完全脱离了传统出版的步骤,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投入,促使出版产业本身能够更加的环保、绿色;最后,数字化的学术期刊扩大形式更加有效、便捷,能够有更多的读者进行学术期刊阅读。

2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

学术期刊之中所刊载的作品、内容都是具有着创新学术性的研究成果,这方面的内容和传统的科普性期刊、文化性期刊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术期刊的深度要远远超越其他类型的期刊内容。显而易见的是,学术期刊本身属于较为小众类型的刊物,但即便如此,学术期刊在整个学术领域之中,占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发表、传播平台,同样是也是对于学术进行传递、传承的重要工具,此外,学术期刊还兼具对于学术研究方向进行引导的作用。在学术期刊内容之中,其刊物本身的办刊方针、栏目组件等方面,都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办刊人员对于当前学术研究问题所呈现出的反思以及敏感性,以及对于基本学养所呈现出的鉴别能力。

3 转型升级形式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高度重视新技术对于传统产业所带来的革命影响,并且针对出版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数字化建设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学术期刊业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技术革命以及技术创新变化,学术期刊由于自身所处的领域特殊,并且影响较大,其自身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行业领域之中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正在逐渐经历着多个不同的阶段,从以往产同的电子版以及纸质期刊网上数据库逐渐发展到了网站创办以及网页阶段。

就目前来说,我国当前的学术期刊,主要是采取两种形式来进行数字出版工作,首先是对通过系统的性质开发网站,开发出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版权的主页面,或者说建立起独立性较强的网站,这类型的数字化方式所涉及到的方面过多,只有少数单位能够做到;其次,加入某个大型的期刊网站,这是绝大部分数字化期刊所才拿去的方式。当前,因特网上已经存在了大量的学术期刊网站,这些网站的出现促使学术期刊的出版规划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数字化传播体系已经对于学术期刊所勘查的内容了扩展,对于数字期刊的出版形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延伸。对于传统的传播空间也进行了适度的改变,最大限度的丰富了传统的传播空间,并且促使以往学术期刊生产形式、消费理念得到了转变。

此外,还应当要加以重视的是,我国当前的学术期刊网络化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所在:1)期刊创办者本身对于当前网络时代下的数字化认识程度不够深入,这直接对于数字化学术期刊的发展、创新再来了影响;2)没有较为完善的法制、规范管理体系,数字化学术期刊本身属于一种信息产品,它的产生可以来自于某些机构也可以是某些期刊社,但是始终和传统体系有所差别,并且这方面还没有严格的管理系统存在;3)编辑部门本身没有对于学术期刊自利,绝大多数期刊都是直接采取加入大型刊物的形式,直接将自身的期刊经营权转让给大型网站,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大得限制了数字期刊体系本身的发展。

能够明显看到的是,我国的学术期刊数字化体系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我们必须要针对我国的数字学术期刊建设有针对性的特色战略,全方位的扩展数字出版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数字学术期刊的作用,满足群众所呈现出的需求。并且在不远的未来,将会切实有效的实现更加个性化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等多种形式的出版形式,并且这已经不再是不可能实现的详细。此外,我国的学术期刊还应当紧随世界发展的脚步,把学术期刊的发展完全围绕着数字期刊的发展努力,针对各个方面的已有资源进行重组、优化,构建出更加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特色学术期刊模式。

4结论

综上所述,学术期刊的生存根本就是要不断的生产和传播,这就需要针对学术期刊所特有的生产模式、传播形式、读者接受内容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转型,同时学术期刊也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促使期刊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术期刊务必要对于以往传统的观念进行转变,最大限度的改变学术期刊产业结构、运作模式等,以此来推动学术的数字化发展进程。这是我国学术期刊所必经的出版改革,也同样是数字出版向传统出版形式所提出的挑战,所以必须要对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考虑,为数字化学术期刊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邓美艳.数字出版―高效期刊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9(1).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2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移动媒体;媒体竞合;传播形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117-02

一、引 言

1969年,阿帕网在美国加州诞生,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不可逆转的到来,并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信息传播方式。1997年,随着四大骨干网相继建成,互联网全面进入中国。如今,中国的媒介的传播方式已由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占绝对主流的形态演变成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共生并存的形态。而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数量大幅上升,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1]。

当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汹涌之势发展壮大,攻城掠地之时,做为曾经占据传媒主宰地位,并仍占据巨大优势地位,累积了丰厚行业资源的报业来说,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

无论何种媒体形态,信息采集都是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信息采集的方式、速度、深度、厚度直接决定了该媒体的传播形态及前程未来。在目前多种媒体形态并存期,报业只有数字化转型才能进入新媒体传播,而新媒体也只有更多的依恃报业的源头优势,也才能使自身更加强大。如何从观念和技术手段上对信息采集环节加以解决优化,不但对于传统报业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网媒、移动媒体及其它新型媒体的经营、发展和开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媒体信息采集的特点

传统媒体的社会定位以及其传播介质的单一性、固定性以及传播手段的单向性决定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威可靠。相对固定的记者,稳定的采访渠道,严格的审核审批制度保证了传统媒体信息源头的纯净性、可靠性以及信息的高品质;

2.目的明确。传统媒体以其长久的历史,稳定明确的受众群以及固定的版面、栏目,使信息采集在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目的。记者采访时会根据报纸的版面栏目获取信息,制作稿件。

3.介质单一。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各有不同,报纸的文字图片,广播的音频,电视的视频各有千秋,但也互不兼容。因此,记者所采集的信息种类也是单一的。

三、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信息需求

首先,本文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何为新媒体。“新媒体从狭义上定义是继报刊、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通常也被称作数字化媒体,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机航媒体、户外液晶、移动电视、电子报刊等等,并且更多新的形式不断涌现。从广义层面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的big five,电视、杂志、报纸、广播、户外之外的所有媒体形式(媒介即信息,只要能传达信息的即为媒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新媒体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传统媒体,并且呈现出融媒介、整合营销的大趋势。[2]”

本文将以网络媒体(互联网媒体)及移动媒体为例,说明新媒体在信息采集方面的一些特点。

网络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其传播方式、传播介质、传播受众的特征就决定了其信息海量、自由互动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信息采集方面的独特需求:信息海量化。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载体的时间(广播电视)空间(报纸)局限,可无限量信息,实现了信息的海量;信息即时性。新技术的应用使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的信息加工更加便捷,信息更加快捷,实现了信息的全天候、无间隙即时;信息互动性。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的信息具有互动性,实现了网站——网民——网站无限重复的交叉传播模式。但同时,网络媒体在信息采集上又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

首先,除了部分网络媒体外,绝大部分网络媒体没有独立采访权,其所内容主要是转载稿件;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在获取信息方面对传统媒体有着很强的依赖。其次,网络媒体缺乏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人才优势。网络媒体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的先天不足也直接导致了网络媒体的严重同质化,千网一面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西安新闻网为例。目前西安新闻网共有6个新媒体平台:其中包括,两个网站:西安新闻网和西安文明网。一个数字报平台,三个移动平台:西安手机报、西安新闻网微博客、西安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与传统媒体不同,这些传播平台各自的功能、传播手段、传播对象不同,对信息的获取除了共同的海量需求外还有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从信息数量上看,目前网站的特色稿件、原创稿件主要来源于《西安日报》及《西安晚报》已见报的稿件,囿于人员等主客观因素,网站自己采写的稿件数量非常小。尽管“两报”每天有大量原创稿件向网站提供,但这些稿件对于可海量信息的网站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转载稿件也无奈地成为网站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其次,从信息类型上看,目前来自于传统媒体——《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的稿件类型只有静态的文本稿件和图片,没有音视频信息,不能满足网络媒体“动感十足”的全媒体要求。

第三,从信息时段上看,信息时效差。目前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方式虽然满足了报纸这个静态完成时载体的需求,却远不能满足网络这个动态进行时载体的需求。因此,做为网络媒体目前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均是滞后的、片断的、不连贯的信息,而这些都并不符合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合从信息采集开始

自网络媒体诞生之日起,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最初的报网互动到后来的报网融合,再到如今的报网竞合,这一发展趋势现如今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即传统媒体(报业)与网络媒体各有所长,无法取代,双方应在竞争中彰显各自特色,同时又形成合力,共铸辉煌。

要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合,信息采集做为媒体生产的第一环节应首先必须予以转型,传统媒体应对现有信息采集方式予以更新升级,让稿件从采集源头“动”起来,以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求。这种转型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其一,传统媒体的内部稿件平台应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由封闭转向开放,使集团所属不同媒体可各取所需;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改变只为一家媒体供稿的固有思维模式,而是要形成为多家不同媒体供稿的思维模式;其次,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改变一次采访,一次成稿的采访及写作模式,而是要养成一次(或多次)采访,多次写稿、发稿的习惯。这注定是一次艰难的创新,但媒体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态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已使这一构想成为了现实。据了解,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一些媒体进行了先行尝试。比如说设立全媒体记者。所谓全媒体记者简言之是指一个记者身兼数职,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但在实践中,全媒体记者却不仅仅是多种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思维方式全面更新前提下的技术升华。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多家报业集团采用了这一方式。即记者不仅只用手中的笔,而是实现了新闻的“1+1+1”,即笔+相机+摄录机;记者也不再局限于只向一家媒体供稿,而是同时向集团所属多个全媒体终端,如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移动报、户外视屏等。

目前,南方及山东等新媒体发展较快的报业集团已掀起组建全媒体记者队伍的热潮,智能手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成为全媒体记者的标配。如扬子晚报、湖北日报、宁波晚报、杭州日报等都组建了全媒体的采访队伍。全媒体记者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采集的固态思维,以多种不同形式,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一次性、多层次、动态化采集,实现了稿件的“一次采集、差异化加工、多终端和全媒体传播”,可同时满足报纸、网络、移动媒体的不同需求。

应该说,全媒体记者只是信息采集的第一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全媒体记者尚需迈过“四道坎” 即技术门坎、转换思维方式的门坎、采访难度以及沟通门坎、体能之坎[3]。

虽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合注定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全媒体记者也只是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一个起点,必然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以实现转型。但是,这种转型和竞合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未来的信息传递模式将成为立体的多媒体,即记者采访的文字、图片、录像等率先在报业网站上实时,然后是报纸上的全面报道或深度分析以及前瞻预测。报纸和网站的粘度将大大增强。[3]”

当报纸的文字风格越来越倾向于短句和口语化,网络语言的使用的频率更高,报纸将得到更多网友的欣赏热捧;而当网络上有了更多报纸所无法传递的图像、声音等内容时,网络将更加丰富多采。无论未来的技术发展会提供怎样的传播可能,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依恃,相互取长补短都将使其自身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01-16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3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应用

引言

要想更加高效稳定的供应电力,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自动化控制电力输配,对于电力部门变电工作来讲,也需要对输配电的自动化管理进行强化,以便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分析现状专业标准化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发展状况

1.1专业标准化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在标准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发展中,逐渐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天壤之别,因此要想实现全面的标准化建设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我们所说的标准化发展,也是在这样的国情下,在某一特定的地区,为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的发展制定目标,促使本地区的电力企业不断地在发展中寻找共性的问题和个性的差异,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而标准就是人们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为了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其实施程序应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2我国各地区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发展情况分析

在持久的努力下,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电力以及水等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且存在资源浪费和过渡开发的弊端,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中要特别关注的地方;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国电力需求分布过于不平衡,导致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供应不足,然而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再加上用电分布不集中,导致很多地区的资源浪费。因此我国的能源分布和电力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统筹兼顾,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二、阐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技术进行专业标准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2.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

供电企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发展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

标准化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供电企业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实行标准化发展,有利于降低输配电运行中不必要的电能损耗,保证输配电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供电的质量和输配电工作的效率,促进供电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2.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有利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标准化手段,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4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可以降低供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供电企业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供电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保证其他行业稳定正常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水平。

三、阐述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的优势

一是可以实时全称检测进行远程控制:在电力输配过程中运用自动化技术,用户可以实时监控电力传输过程中,用户可以对电力输配过程中各个电力参数数值进行直观的检测,电力企业可以远程控制电力输配元件,这样就可以对电力传输进行更好的调配,提高电力传输的效果和质量。

二是可以及时消除故障,促使输配效能得到提高:电力输配自动化的实现,如果有故障出现于电力传输过程中,系统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并且促使维修人员能够及时到达故障区域,将历史数据库给运用起来,通过信息技术,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全面细致的分析系统故障,将故障及时快速的排除掉,促使电力输配效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是对输配环节进行优化,促使电能损耗得到降低:在电力输配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电力传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减少,通过电能损耗的降低,可以促使电力输配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在如今情况下,将自动化电力输配技术运用过来,可以智能控制电力传输过程,对电力传输进行优化,科学调控电网线路和设备技术,这样电力输配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就可以得到有效减少和降低,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

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4.1引进自动化相关的专业技术

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举步维艰,得不到技术层面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大力引进先进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加大对该技术的研发,争取在引进的基础上研究出自己的自动化技术,现实输配电网及相关设备的跨越性发展,促进我国输配电的自动化发展。

4.2要注重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我国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上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的空白,一方面由于我国此项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另一方面对于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也不够。实现自动化跨越式的发展,专靠引进是不成气候的,国家和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电力企业在选聘用工人员的时候,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电力输配技术操纵的专业型人才,这有利于对以前用工方式的改革,改变企业用工现状。另外能够保证创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力输配工程自动化的进程。

4.3积极应对高温,确保电力稳定

夏季容易出现高温天气,使不少用户都加大了用电需求,对输配电自动化运行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应作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电力的稳定。针对电力不稳定的现象,电力公司应建立战略部署眼光,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消纳水电资源,减少弃水,积极组织相关的应急演练;加强对输电线路及相关基础型设备的维护,提高电煤库存;根据需求进行侧重管理,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努力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总而言之,就是要尽量减少电力的不稳定性因素,保护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4.4完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专业标准化

发展管理规范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法律规范和供电行业的规范管理,因此要完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管理规范。国家要制定出台一系列的关于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范,供电企业要严格的落实各个项目的标准化生产规范,从而促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

五、结束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电力工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进一步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史佩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标准化现状与发展分析[J].电子世界,2014,12:55.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4

1.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本溪 117000;2.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锦州 121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C)对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表达的影响。 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P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C组在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后给予灌胃,1次/24 h,连续1周,于大脑中动脉缺血术前1 h再灌胃1次。P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PC粉剂50、100、200 mg/(kg·次)灌胃。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对STAT1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区每高倍镜视野STAT1蛋白的阳性细胞数。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高[0分比(3.42±1.00)分],缺血侧海马区神经细胞计数减少[(102.10±4.62)个/HP比(56.60±6.15)个/HP],缺血侧皮质STAT1阳性细胞数增多[(4.10±1.26)个/HP比(20.13±1.36)个/HP],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与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组相比,PC低、中和高剂量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2.83±0.83)、(1.83±0.58)、(1.42±0.51)分]、缺血侧海马区神经细胞计数增多[(82.40±2.88)、(92.40±4.28)、(95.20±5.26)个/HP]、缺血侧皮质STAT1的表达均明显减少[(17.25±0.99)、(13.67±1.88)、(12.92±1.74)个/H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PC中、高剂量组的作用比PC低剂量组更明显(P < 0.01),但PC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原花青素可能通过降低STAT1蛋白的表达,影响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达到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脑缺血;原花青素;转录激活因子1

[中图分类号] R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c)-0033-05

The effect of procyanidin on expression of STAT1 in SD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SONG Chengguang1 YANG Xin1 MIN Lianqiu2 LIU Changxi1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nxi Central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Benxi 117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Jinzhou 12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cyanidin (PC) on the expression of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STAT1) in SD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75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 to sham operation group, SD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group, PC low-dose group, PC middle-dose group, and PC high-dose group, with 15 rats in each group. Set up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CAO model, rats of the PC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PC after creation of the diabetes model, once a day for 1 week, and at 1 hour before the MCAO surgery, ra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nce again. The doses of PC for low-dose, mid-dose and high-dose groups were 50, 100, 200 mg/(kg·tim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the STAT1 protein was quantitative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s, and the neurons of the ischemical lateral hippocampus of high magnification every vision in ischemic penumbra were coun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sham group,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 of SD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group increased [0 score vs (3.42±1.00) scores], the neurons of ischemical lateral hippocampus decreased [(102.10±4.62)/HP vs (56.60±6.15)/HP], the expression of STAT1 increased [(4.10±1.26)/HP vs (20.13±1.36)/HP], the differen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mpared with SD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group,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 decreased [(2.83±0.83), (1.83±0.58), (1.42±0.51) scores], the neurons of ischemical lateral brain increased [(82.40±2.88), (92.40±4.28), (95.20±5.26)/HP], the expression of STAT1 decreased [(17.25±0.99), (13.67±1.88), (12.92±1.74)/H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whereby the mid-dose and high-dose groups showed a more substantial decrease compared with (P < 0.01), but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C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this may be through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STAT1, which influences the 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JAK/STAT) pathway that may inhibit apoptosis to reliev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erebral ischemia; Procyanidin; STAT1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3倍[1]。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后的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研究通过检测神经行为学评分,神经细胞数以及STAT1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原花青素(PC)对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途径是众多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JAK,进一步激活STAT,再诱导其下游的目的基因表达。近来研究表明,JAK/STAT途径是人体内生理和病理反应的共同传导通路之一,该途径与多种疾病发病及防治密切相关[2-4]。脑缺血时能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现已证实脑缺血可以诱导STAT1蛋白表达增加[5],使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STAT1能抑制细胞生长,介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并能负性调节cMyc启动子的表达,参与细胞凋亡的诱导[6]。

本实验研究PC对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STAT1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原花青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SD大鼠由辽宁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PC由天津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批号:6050804)。Rabbit Anti-STAT1蛋白试剂盒、生物素化二抗、DAB浓缩显色液、DAB稀释液均由武汉博士德生物试剂公司提供。胆酸钠、胆固醇由郑州利伟生物实业有限公司提供,链脲佐菌素(STZ)由厦门星隆达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

SD大鼠75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P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5只。PC组在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后给予灌胃,1次/24 h,连续1周,于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术前1 h再灌胃1次。P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PC粉剂50、100、200 mg/(kg·次),蒸馏水配制成悬浮液灌胃。

1.2.2 模型制作

各组均先喂以高脂高糖饲料(10%炼猪油,2.5%胆固醇,20%蔗糖,2%胆酸钠,65.5%普通饲料[7])4周,诱发出胰岛素抵抗,然后以链脲佐菌素(STZ)小剂量(25 mg/kg)腹腔注射1次,稳定3 d后,测定大鼠尾尖血血糖,空腹血糖> 16.7 mmol/L的大鼠判定为2型糖尿病大鼠。

以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8-9],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0.3 mL/100 mg)腹腔注射麻醉后,暴露并钝性游离左侧颈总动脉(CCA),结扎同侧CCA近心端和颈外动脉(ECA)分叉部,距CCA末端约5 mm处剪口,选用头端烧成光滑杵状的国产尼龙线(直径0.235 mm,长6 cm)插入,以颈总动脉分叉处计算进线深度为(18.0±0.5) mm,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以完全阻断血供。模型成功的标志是大鼠即刻出现左侧Horner征。排除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他操作步骤同上。手术过程中,用加热垫和灯泡保持肛温在37.0~37.5℃。

1.2.3 检测指标

1.2.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CAO术后24 h采用Bederson[10]6级5分评分标准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5级0分:正常(无功能障碍);4级1分:对侧上肢不能完全伸展;3级2分:向对侧推时抵抗力下降;2级3分:提尾时向对侧转圈;1级4分:自动转圈;0级5分:无自发性活动伴意识障碍。

1.2.3.2 HE染色 MCAO术后24 h,大鼠以10%水合氯醛(0.3 mL/100 mg)腹腔注射麻醉,打开颈部,暴露颈右总动脉,插管,先输注生理盐水约50 mL,然后输注4%多聚甲醛约50 mL,断头取脑。甲醛固定,冠状脑片制备,选择梗死中心(即最大层面),常规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制成4~6 μm厚的切片,附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60℃烤箱过夜,二甲苯脱蜡后逐级酒精浸水,苏木精浸染,1%盐酸酒精分色,自来水漂洗,蒸馏水返蓝30 min,镜检使细胞核呈蓝紫色,其余结构基本无色。伊红染液浸染后蒸馏水洗,逐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观察并计数海马区神经细胞。

1.2.3.3 免疫组化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STAT1的表达,MCAO术后24 h,大鼠取脑步骤同HE染色,取双侧大脑冠状位距嗅球尖端6~11 mm的脑组织块,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继续固定24 h,常规梯度脱水、透明、石蜡包埋。从冠状面中1/3层面开始留取切片,厚度5 μm,连续切片,切片贴附于经APES处理的载玻片上,备用。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情况

与假手术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高,PC各剂量组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其中PC中、高剂量组效果比低剂量组更明显,但PC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各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情况(分,x±s)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 0.01;与2型糖尿病脑缺血组比较,■P < 0.05,*P < 0.01;与PC低剂量组比较,#P < 0.05;PC:原花青素

2.2 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神经细胞计数

PC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神经细胞数均明显增多,其中PC中、高剂量组效果比低剂量组更明显,但PC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原花青素对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神经细胞计数的影响

(个/HP,x±s)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 0.01;与2型糖尿病脑缺血组比较,*P < 0.01;与PC低剂量组比较,#P < 0.01;PC:原花青素

2.3 不同剂量PC对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STAT1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影响

PC各组均能减少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STAT1的含量,其中PC中、高剂量组效果比低剂量组更明显,但PC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图1。

表3 原花青素对各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信号转导

及转录激活因子1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影响(个/HP,x±s)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 0.01;与2型糖尿病脑缺血组比较,*P < 0.01;与PC低剂量组比较,#P < 0.01;PC:原花青素;STAT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

A:假手术组;B: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C:PC低剂量组;D:PC中剂量组;E:PC高剂量组

图1 原花青素各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信号转导

及转录激活因子1阳性细胞表达(SABC×400)

3讨论

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随着此类患者的增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除了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外,还表现出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合并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自主神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溶活性受损、血黏度高、脑实质内增殖性小血管病等,而且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时可以有应激性高血糖的产生,以上因素都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JAK/STAT通路是一条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转导细胞因子信号。该途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转录化转录调控机制,不需要第二信使,其通过穿膜受体将细胞外多肽信号信息直接传送到核内的靶基因启动子,进而发挥基因转录活化子蛋白与信号转导子的作用[11-13]。

PC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氧化的药理作用[14-15],其含有大量的活性酚羟基,这种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清除各种活性氧自由基及抗氧化的能力。已有研究证实原花青素可通过清除缺血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的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而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6],从药理机制和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上看,PC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应有较好的作用。

近来有研究认为STAT1有促进凋亡的作用[17-19]。Takagi等[17]将小鼠STAT1基因敲除,制备STAT1基因缺陷小鼠,发现这种小鼠有抗缺血能力,表现为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并且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也明显减轻。为了探索STAT1基因缺陷小鼠抗缺血损伤的具体机制,笔者发现再灌注2 h后Akt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较野生型小鼠明显,而缺血诱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在两型小鼠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提示STAT1可能具有调节Akt活化的作用。此外,STAT1基因缺陷小鼠半光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化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Stephanou等[20]报道STAT1可以降低Bcl-2和Bcl-x的表达,而Bcl-2和Bcl-x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很重要的抗凋亡基因,提示了在脑缺血损害过程中STATl的促凋亡作用。脑缺血能诱导磷酸化STAT1蛋白活化及核转位,它们通过调节与凋亡和细胞死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转录与磷酸化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过程。

在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STAT1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 < 0.01),说明STAT1可能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时起到重要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时能引起大量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释放,诱导磷酸化STAT1蛋白活化及核转位,激活JAK/STAT1信号通路,它们能通过调节与凋亡和细胞死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转录与磷酸化和其他途径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过程,发挥了其促凋亡作用[21]。PC各组均能使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STAT1表达下调,其中PC中、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推测PC可能通过抑制STAT1的表达而起到抑制JAK/STAT1通路,最终抑制了其促凋亡作用,从而起到了对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由于动物和人体有巨大的差异且缺血机制复杂,可能阻断单一环节的药物都不一定奏效[22]。因此对PC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Capes SE,Hunt D,Malmberg K,et al. Stress hyperglycemia and prognosis of stroke in nondiabetic and diabetic patients:a systematic overview [J]. Stroke,2001,32(10):2426-2432.

[2] Klampfer L.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s):Novel targets ofchemopreventive an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J]. Curr Cancer Drug Targets,2006,6(2):107-121.

[3] Shouda T,Hiraoka K,Komiya S,et al.Suppression of IL-6 pro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by blocking STAT3 activation in malignant soft tissue tumor cells[J]. Cancer Lett,2006, 231(2):176-184.

[4] FolchPuy E,Granell S,Dagom JC,et al. Pancreatitis-associated protein I suppresses NF-kappa B activation through a JAK/STAT-mediated mechanism in epithelial cells [J]. J Immunol,2006,176(6):3774-3779.

[5] 曹贵方,杨期东,袁存国,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的表达与磷酸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76-78.

[6] Amana CV,Grammatikakis N,Chernov M,et al. Regulation of c-myc expression by IFN-through Stat1 dependent and-independent pathways [J]. EMBO J,2000,19(2):263-272.

[7] 郭啸华,刘志红,李恒,等.高脂高糖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及其肾病特点[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290-294.

[8] 贾玉洁,闵连秋,季占胜,等.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后抑凋亡基因蛋白Bcl-2和促凋亡基因蛋白Bax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65-72.

[9] 李冬果,韩松,刘翠英,等.低氧预适应和大脑中动脉阻塞小鼠脑内差异microRNAs鉴定[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3,32(5):456-462.

[10] Bederson JB,Pitts LH,Tsuji M,et al.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evaluation of the model and development of a neurologic examination [J]. Stroke,1986,17(3):472-476.

[11] Klampfer L.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STATs):Novel targets of chemopreventive an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J]. Curr Cancer Drug Targets,2006, 6(2):107-121.

[12] Shouda T,Hiraoka K,Komiya S,et al. Suppression of IL-6 pro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by blocking STAT3 activation in malignant soft tissue tumor cells [J]. Cancer Lett,2006,231(2):176-184.

[13] FolchPuy E,Granell S,Dagom JC,et al. Pancreatitis-associated protein I suppresses NF-kappa B activation through a JAK/STAT-mediated mechanism in epithelial cells [J]. J Immunol,2006,176(6):3774-3779.

[14] Yamaguchi F,Yoshimura Y,Nakazawa H,et al.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grape seed extract and antioxidants by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metry in an H(2)O(2)/NaOH/DMSO system [J]. J Agric Food Chem,1999,47(7):2544-2548.

[15] Sinatra ST,DeMarco J.Free radicals,oxidative stress,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and the heart:antioxidants and strategies to limit cardiovascular damage [J]. Conn Med,1995,59(10):579-588.

[16] Facino RM,Carini M,Aldini G,et al. Diet enriched with procyanidins enhances antioxidants activity and reduces myocardial post-ischaemic damage in rats [J]. Life Sci,1999,64(8):627-642.

[17] Takagi Y,Harada J,Chiarugi A,et al. STAT1 is activated in neurons after ischemia and contributes to ischemic brain injury [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2,22(11):1311-1318.

[18] Chin YE,Kitagawa M,Kuida K,et al.Activation of the STAT signaling pathway can cause expression of caspase 1 and apoptosis [J]. Mol Cell Biol,1997,17(9):5328-5337.

[19] Stephanou A,Scarabelli TM,Brar BK,et al. Induction of apoptosis and Fas receptor/Fas ligand expression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n cardiac myocytes requires serine 727 of the STAT-1 transcription factor but not tyrosine 701 [J]. J Biol Chem,2001,276(30):28340-28347.

[20] Stephanou A,Brar BK,Knight RA,et al. Opposing actions of STAT-1 and STAT-3 on the Bcl-2 and Bcl-x promoters [J]. Cell Death Differ,2000,7(3):329-330.

[21] 刘冬云,侯云生,王天轶,等.JAK/STAT信号通路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表达[J].临床误诊误治,2012, 25(5):87-89.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5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073-0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始在模具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功应用到模具设计、分析、仿真、模拟以及制造的全过程,数字化已经成为模具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众多模具企业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设计制造高技能人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模具行业最集中和发达的地区之一,对模具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模具卓越高级工程师,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目前,国内各院校成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要求不能达到“零对接”。这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与企业需要的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要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其结果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不强。

为了适应设计制造领域快速发展的形势和满足社会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正在探索和研究新的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对现有零散、重复交叉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进行整合、补充和优化,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卓越计划背景下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工程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总体培养目标

在对众多模具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其他高等院校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结合南京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新的成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新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金属塑性成形和高分子塑料成型以及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具有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产品的模具设计、成型过程模拟分析、数控自动编程等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材料性能及产品质量检测分析的能力,擅长模具设计制造与材料成型生产的技术管理,能够在模具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卓越模具工程师。

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下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使用造型软件工具,还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软件开发原理、计算机与专业结合的切入点等必要的理论基础,即在教学内容灌输上不但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三维数字化设计能力,完成产品的三维模具设计、成型过程CAE分析、模具型腔模拟加工等,使学生对材料成型CAD/CAPP/CAE/CAM一体化有一个系统的训练,并结合在企业的一年生产实践,进一步强化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

2 卓越计划背景下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体系构建

在卓越计划总体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现有的软硬件教学条件,建立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教学培养体系(如图1)。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决不是简单地增加几门软件使用操作课程,也不是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再增加一系列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类课程,而是必须明确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以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为培养目标,以CAD/CAPP/CAE/CAM一体化为理论教学主体,并与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创新实践环节上以模具数字化设计实训、课外创新活动为基础,同时辅以Pro/E、UG等三维应用软件资格培训、模具卓越工程师培训等。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得学生既拥有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文理渗透,拓宽基础。夯实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注重分析研究模具专业技术的新发展,并以数字化技术为主线指导教学内容,将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融于课程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给予学生基本的创新理论与方法,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3 卓越计划背景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课程体系配置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课程涉及成型专业领域的模具CAD设计方法、成型工艺计算机辅助自动决策(CAPP)、成型过程模拟、最新成型加工方法等。随着理论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课程体系应当精选和改造传统课程,充实、反映当前科技成果的最新内容(如图2所示)。

模具工程基础课程主要为后续课程打下一个基础,如《CAPP概论》、《CAD/CAM技术》课程中会涉及到实用CAPP系统、模具CAD系统的开发,就需要学生掌握VB语言等计算机语言基础。

数字化设计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现代模具设计理论与方法,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产品(实物模型)的三维CAD造型、三维模具型腔的设计、工艺分析、成型过程模拟等,使数字化设计技术贯穿设计全过程。

模具设计与制造相辅相承,先进的设计必须有先进的制造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为此,在课程设置中,突出数字化制造技术,设置数字化制造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与方法解决产品的制造问题。

专业素质拓展系列课程通过模具工程师理论基础、模具设计选材与失效分析、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等专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材料成型领域模具设计专业知识。

4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实践教学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培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创新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实验、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基于校企联合的综合型实践教学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

4.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实验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实验以工程为背景,密切联系工程和围绕工程进行;针对传统的实验内容都被孤立地分散在各门专业课中、互不发生联系的状况,对实验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实现专业课程实验课的综合化。以逆向工程课程为例,本课程实验要求选取的实验对象与后续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选取的实验对象一致,以便实现CAD/CAPP/CAE/CAM一体化。

4.2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

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是以典型模具零件为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教学,主要流程为:用三维扫描仪(RE)对零件进行扫描获取零件的三维坐标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对零件的三维CAD造型,并由零件的三维模型得到成型模具的三维型腔;根据模具结构对成型过程进行CAE模拟,模拟结果分析无问题后在计算机上使用软件进行模具型腔的模拟加工,生成相应的加工数控代码。利用数控机床所提供的通用标准接口将现代技术制造中心的多台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组建成一个局域网;将该局域网与CAD/CAE/CAM试验中心的局域网连接起来,使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加工信息及后置处理数据能及时地传递到制造单元,学生在CAD/CAE/CAM试验中心进行数控编程和仿真的数据也可直接传送到机床上,这样就构成了网络化制造环境,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可靠性,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表1所示。

4.3基于校企联合的综合型实践教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工程教育不足和校企脱节的严重现象,“卓越计划”建立了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三年)和企业学习(一年)两个阶段。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完成的教学环节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毕业设计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项目进行。企业学习阶段重点强调学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培养、训练和形成,以及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

4.4课外科技活动

在模具卓越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理论学习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实践是根本,三者必须紧密结合。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培训等环节中,不仅要注重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还应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学术讲座、课外科技活动等创新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可选择的校内科技活动项目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具创新设计大赛、AutoCAD创意设计大赛、数控技能大赛等。可选择的校外竞赛项目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3D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

5 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5.1校企联手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积极组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或参加项目研制开发,进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模具相关的企业工作三年以上,并具有一定的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要求是具有较深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或中高层领导,且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应的工程实践环节。

5.2建立适应卓越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立稳定的、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的重要保证。南京工程学院购进了数控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等一批先进设备,还引进了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和相应行业背景的企业,在学校营造必要的工程教学环境,将工程专业要素融入到平常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当中。

近年来南京工程学院先后与企业共建了“江苏省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汽模具装备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小节距工业链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铸锻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同时,学院还与昆山模具工业城、无锡模具厂、永儒塑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营造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境。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6

“白皮书”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为中国企业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痛点“献计”。大会还邀请了戴尔、联想、惠普、华硕、华为、宏和清华同方等厂商共同探讨了企业转型背景下如何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企业快速成长等话题。

数字化转型已经无处不在

IDC数据显示,2017年将有67%的全球1000个大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核心。在中国,2017年基于第三平台技术和6大创新技术加速器的ICT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超过50亿元。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紧迫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据IDC统计,目前中国85%的企业尚处于数字化转型入门探索阶段,转型诉求还集中在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方面。数字化转型人才稀缺以及新数字化业务系统复杂程度高和硬件环境的集成与协同不足,这些问题也阻挠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前进的步伐。

IDC中国区助理副裁王吉平表示:“未来10年既是中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创新升级的10年,也是IT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升级的10年,更是企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10年。PC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被重新定位。”在转型过程中,PC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办公生产工具转变成为业务赋能工具,通过在产品形态、计算性能、交互方式、协同扩展能力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切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驱动业务发展。

商用PC举足轻重

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商用PC不仅是核心的办公生产力工具,也是企业业务赋能工具。数据信息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正变成运营资源。满足新的计算场景的同时,无缝对接各类设备的PC可以有效收集和处理海量数据,创造商业价值。

英特尔中国区市场部总监张怡[在论坛中表示:“一直以来,英特尔都在从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支持和不断升级的解决方案。我们凭借长期的技术、市场经验,总结出企业PC换新的最佳周期和更换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风险并提高员工效率。同时,英特尔对于智能互联时代数据洪流带来的产业数字化变革,有着较多的理解,我们希望帮助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使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