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的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律法规的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律法规的目的

法律法规的目的范文1

抓好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对广大餐饮、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化妆品、医疗机构、有毒有害生产企业等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可使他们学法、懂法,从而达到守法的目的。针对目前卫生法律、法规众多,靠广大被监督单位人员自学已不能满足卫生监督部门的管理需要和社会效益的需求。对被监督管理单位负责人和全体从业人员由卫生监督部门每年进行集中培训其社会效果反响良好。通过培训,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大大增强,违法经营案件逐步减少,案件查处自动履行办结率明显提高,经营活动进一步得到规范,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改进观念,增强信心,提高对学习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是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要求,所有相关从业人员都必须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这是从事有关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培训对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进行讲解,使经营单位和经营者了解到,进行在岗人员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既是卫生部门的责任,更是企业和服务单位的管理人员的责任。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卫生监督部门主要代表国家行使监督、督促检查的责能,各单位有责任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卫生管理工作。所以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卫生知识开展集中培训主要对象为各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为做好本单位卫生管理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培训的目的要把管理人员、负责人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日常管理中去,同时用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去指导和培训本单位下属的从业人员。根据行业实际,有的集中培训到单位负责人,有的培训到班组长,还有的培训到全体从业人员。其次,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卫生知识,使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提高了,服务的卫生质量档次也上去了,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和消费趋势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通过联系实际,结合卫生知识的讲解,使经营者认识到贯彻卫生法律法规与提高服务档次、水平,提高企业效益是相一致的,引导他们把贯彻卫生法律法规融入日常的自身管理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参加学习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是监督部门与各行业、各单位之间,行业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行业单位与单位之间信息和经营交流。

2 服从工作大局,树立四种意识

当前我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大开发大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协调发展、健康发展是县政府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是当前我县的工作大局。服务行业也要自觉服务,服从整个工作大局,为优化投资环境作贡献。为服务于大局,引导广大经营者自觉树立四种意识。(1)大局意识。服务行业是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服务经营不仅要着眼于自身内部经营管理活动搞活,而且要有大局观念,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经济建设大环境。(2)服务意识。服务行业服务为先,提高服务质量是搞好经营基本保证,在这方面,每个单位的经理、负责人都有深切地体会,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方面的效益。(3)法制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的经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保护合法经营,反对和取缔违法经营,所以,一定要守法经营,文明服务。要守法经营,首先要通过学法、知法、懂法,才能做到守法。消费者要明白消费,经营者也应该明白赚钱。(4)卫生意识。餐饮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目前主要体现大众消费,与群众的健康关系密切,所以一定要有卫生意识。要加强卫生管理并建立落实卫生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特别是防止食物中毒和职业性中毒的发生。

3 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中去

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学习,卫生监督所的有关人员要认真查看有关资料,认真备课,各单位的经理、负责人也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听课,所以要求一定要认真听讲,认真参与交流,这样才能使花费的时间、精力有价值,有所收获,有所促进。培训以后,首先要求各经营单位要对照学习的内容,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卫生管理方面的自查;其次,有的行业单位学习以后还要加强对下属员工、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有关的卫生规章、制度不能只挂在墙上,应该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是上级对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也是法律赋予卫生部门的神圣职责。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特别是各经营单位自觉做好协作和配合工作。因此要求各单位要自觉、主动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做好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行业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和卫生管理水平。

法律法规的目的范文2

一、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合作方式

(一)外包类

外包类PPP项目通常都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在其中承包一个或者多个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并且是由政府来承担相应的费用。由于是政府主要出资建设这类外包PPP项目,因此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并不大。

(二)特许经营类

特许经营类PPP项目需要私人投资,其具体投资模式是可以全部投资,也可以部分投资,同时风险主要是由公共部门承担,双方以协议的方式来明确收益的归属和分配。这种方式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均衡利润和公益属性间的关系,公共部门不得不向特许经营部门收缴部分的收益作为补偿,这也从侧面说明其基础仍是当局的管理程度。政府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通过这种协议的方式,将双方所拥有的优势发挥出来,在资源得到整合的条件下,实现成本的节约,并且还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公共服务的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的管理水平。项目的剩余资产都是由公共部门进行管理,因而通常在使用权和所有权方面存在一个转移的程序,也就是合同到期时私人会将这些权利转移给当局相关机构。

其中,有代表性的项目如曼谷的地下蓝线项目,项目总长为20千米,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主要由政府负责完成,社会投资者一般需负责采购列车和电气设备,同时需承担其运营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公司都是由政府控股为主,其主要负责的土建工程、信号系统等项目。运营公司则是由私人的投资者来进行注资,通常都是负责地铁的运营与维护工作,同时与基建公司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从而完成车辆和设备方面的投融资。

(三)私有化类

私有化类PPP项目,其投资和所产生的收益一般均归私人私有部门,同时在所有权方面也是归私人所有,并且公共部门不能够对项目进行追索,这也说明这种私有化的项目,私人承担的风险也相应更高,而政府只起监督的作用。如澳大利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公共交通建设中采取PPP模式,投资者成立某专门公司SPV与当局对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制定合同条款是其通常模式。澳大利亚当局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效率,在推广PPP模式时逐渐增加私人项目参与程度。

二、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发展的前景

(一)利用法律手段规范当事人的行为

利用法律手段规范当事人的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利益。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政府、企业和公共行为,使政府、企业和机构通过投资或法律来约束自己。如“皇家公园快车集团法”运营地铁线运行制定详细规定,包括服务水平、企业监督报告、检查手续、就业资格等,规范人员和组织的行为,维护自身利益。

(二)通过法律管理促进实现公正的目标

最初,许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管理是随机和盲目的,导致不能实现公平公正。随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管理逐步依托全社会集体合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运行管理也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法律管理可以做到公平的原则正义表达。事实上,现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法治,确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公平合理投资管理。

(三)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制定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法律法规,如轨道交通法,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法制,全面提高法律管理水平,确保各方的利益,维护公平。必须有法定的规划,城市相关部门做好规划,然后进入城市整体规划,完善法律基本条件,避免不当规划和浪费资源。

(四)完善中国建设有关制度建设法律法规

要继续完善中国项目建设有关制度建设法律法规,促进和加快立法步伐,依托系统、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促进这一领域的法制建设),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有关部门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地铁工程、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经营各方责任、义务、风险和收入分配等问题明确界定。特别是公共事业在公私合作、特许经营等公用事业模式中,包括规划设计、投融资、招投标、施工、经营管理和设备维修等方面法律责任和义务应尽可能多。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可以确保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得到法律保障,投资融资过程中的各种纠纷可以公平有效地解决。

法律法规的目的范文3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摘 要】本文在分析《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注册测绘师考试的要求,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若干改革建议,以期能培养学生的测绘综合素养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测绘法规与管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Y2014A03);防灾科技学院第6批重点建设课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峰(1979—),男,山东泰安人,工学博士,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测量与遥感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7年3月1日,原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开始建立注册测绘师制度。2011年4月开始举行了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考试设置了《测绘综合能力》、《测绘案例分析》和《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3科考试科目[1]。其中,《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设置目的是考查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综合运用测绘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解决测绘实际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考试课程的设置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注册测绘师考试制度,各高校开始陆续开设与《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相关的选修课程。但是,该课程开设时间短、综合性较强、教材不统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1.1 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属于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除涉及测绘法律法规、测绘标准规范、测绘管理和测绘监理内容外,先修课程有《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GIS原理及其应用》、《gps原理及其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和《摄影测量学》、《数据库原理》,先修课程为该课程的学习做前期准备。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学科交叉性明显,综合性很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测绘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2]。

1.2 知识更新快

当前我国正在步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测绘法律和法规等法律制度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必将推动测绘生产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测绘发展的今天,测绘仪器设备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技术方法也在逐步发生变革,这也就要求该门课程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要求,融入最新的测绘技术和理念来更新教学内容。

1.3 理论性强

课程涉及到的测绘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重要性规范文件多达24部,法律规范和制度较为完善,是测绘人员从事测绘活动和进行测绘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则。法律法规相关的概念和条文的概括性高,记忆性内容多,需要仔细咀嚼消化才能透彻理解。

2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内容繁多,讲课乏味

课程包括了测绘法律法规、测绘项目与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3部分,包括了15章内容, 内容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测绘法律法规内容。该课程又属于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学科渗透性强。在讲授测绘法律法规时,很多条文需要硬性记忆,理解记忆的内容少。该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相关课程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程大量的知识点,课程文字叙述内容多,很难直观、全面地表现出来。如果课上一味教条式地读念课本内容,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学生也会产生厌烦、厌学的不良情绪,从而产生不良的教学后果。

2.2 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缺乏

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且理论知识丰富,不像其他测绘课程一样可以直接操作测绘仪器,更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揣摩理解,很少有条件带着学生深入测绘现场长期进行锻炼。如果没有实践内容的加入,一般的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解掌握[3]。

2.3 教材缺少,教学困难

当前的教材主要有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的《测绘法律法规与测绘管理监理》、《测绘法规与管理》两本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参照注册测绘师制定用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对有测绘实践经验的测绘人员来讲,还能结合测绘工程实际来理解,而对学生来说却缺少测绘实践经验,理解难度很大。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2.4 教学方法陈旧,学习兴趣低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如果该课程直接以灌输为主,即使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消化课堂内容,这样会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不断下降,学习动力会持续减弱。

3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建议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需要结合测绘项目实践和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上尝试改革,以期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3.1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是随着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而产生的,因此课程的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掌握这些测绘法律法规和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推动注册测绘师制度的良性运转,同时也是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必备条件。课程的内容应该顺应注册测绘师制度,贴近测绘工程实践活动,主要以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项目生产管理为主,兼顾测绘监理的内容,力求突出重点难点。

3.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原有多媒体加板书教学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师生换位教学法、课堂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案例教学法可用2006-2011年的测绘十大违法案例来讲解测绘法律法规部分,并兼以课堂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测绘生产项目管理部分可以让学生试讲,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完成,一方面试讲的学生会在课下认真准备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才,让他们体验教师讲课的过程。针对每堂课的内容加入适当的练习题,练习题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同学们的课堂知识点印象。

3.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引进具有测绘实践经验的教师,采取导师制,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逐步形成具有丰富执业实践经验的师资结构。同时,需要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测绘项目的工程实践工作,通过亲身体验测绘项目的过程来不断增长自身的测绘仪器操作技能和项目组织规划管理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考试,通过复习增长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将注册测绘师的有关经验贯彻到教学活动中。

3.4 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虽然《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强,但仍然有部分内容可用作实践教学。其中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有:以我校购买测量设备的招投标为例,要求学生尝试编写一份投标书;结合暑假校园测图实习编写一份校园地形测图的测绘合同、测绘技术设计书、测绘技术总结和测绘工程经费预算和测绘成果检查验收方案。

3.5 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信息量丰富,单靠课堂教学难以完全表达出该课程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平台建立课程网站,及时上传一些与(下转第155页)(上接第79页)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视频和文档、最新的测绘技术和设备的视频和测绘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这些上传资料可以增长才干、拓展知识面并开发思维。课程资源平台还应注重题库建设,参考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内容,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辅以适量的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的试题作为练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上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4 结束语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是伴随注册测绘师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其课程特点决定了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需要重新考虑其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实践教学方法等综合手段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讲课乏味无趣、学生消极被动的现状,使得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够熟悉测绘基本法律法规,依法从事测绘管理和测绘工程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等各项测绘活动,为将来成为懂专业、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海平,陈兰兰,郭钟群,等.面向测绘新体制的“测绘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3(6):104-107.

[2]余旭,王国辉,张兴福.测绘工程专业“测绘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测绘科学,2011,36(4):263-264.

法律法规的目的范文4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大力推进依法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联合开展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和省、市、区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现就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计是加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性基础工作,真实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数据对于区委、区政府正确分析形势、实行科学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基本保障。深入开展统计法律行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关注度,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法规意识,促进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履行职责、优化统计工作环境、规范统计工作秩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服务水平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区统计执法检查动员会议的要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列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列入党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的学习培训内容,融入到普法考核验收工作中,精心组织,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法规意识,为统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是保障统计工作的根本依据和准则。在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围绕《统计法》和《处分规定》开展宣传,重点是围绕新修订的《统计法》提出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方法,不断提高社会各个参与主体的统计法律意识和贯彻落实统计法的自觉性、主动性,使《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各项要求能落实到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平时的学法用法活动中,把《统计法》和《处分规定》作为领导干部“两月学一法”的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领导干部开展《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的责任意识,自觉依法领导和支持统计工作,切实维护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要进一步加大统计人员统计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统计人员是推进依法统计的主体,要在统计系统内部深入持久地开展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学习宣传,开展学习《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知识竞赛和征文评比活动,不断提高统计人员掌握统计法律法规的主动性,提高其基本法律素质,提高依法统计、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

要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类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统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联千家万户,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法规意识对于统计工作十分重要。要把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到全社会年度法制宣传的整个工作中去,全面谋划,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形式,利用一些重要的节日,采取社会各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广范围、全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各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明确其在统计活动中的责任和权利,自觉主动地履行统计法定义务,为依法开展统计工作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加强协调配合,积极营造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任务。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以这次统计执法大检查为契机,进一步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

要集中力量,统一时段开展《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举办学习班、专题讨论、征文评比、知识竞赛、开设宣传橱窗、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推动统计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持续掀起学习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的热潮,为顺利推进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领导,确保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法律法规的目的范文5

一、 制定计划、搞好汇报。

为扎实开展本次宣传活动,我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同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本次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本月15日全乡干部、站所负责人、各村主干会议上为我所安排时间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二、 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我所充分利用宣传专栏、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会议讲座、有线电视、法律咨询台、短息发送等宣传形式。一是突出宣传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二是围绕土地执法监察,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遵守和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三是结合当前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避险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应急避险能力。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以加强地灾防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采石行为为重点,大力宣传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和地质防治等相关内容。

三、 宣传活动、形式多样。

据不完全统计,宣传活动期间,召开国土法律法规宣传讲座会议一次。向群众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8条,接受群众法律法规咨询150余人次,宣传车流动宣传80余公里。在严厉打击非法采石专项行动及地质巡查期间,出动车辆十余人次。

四、 切合实际、效果显著。

本次宣传活动,主要以耕地保护,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古化石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为重点,在宣传形式上积极创新、讲求实效、声势浩大,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通过本次活动宣传学习,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基本国策意识,切实提高了全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依法依规使用土地的自觉性。

法律法规的目的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师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

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检索能力风靡全球.

网络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快途径.网络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性、学习性等特点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而且正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甚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网络犯罪,所有这些使得高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从事网络教学、实践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因为,自己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先进的网络技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不要利用这些技术从事违法活动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违法与不违法只是一两条指令之间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可能成为老师去影响他的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抓住机遇,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已成为高师计算机专业教育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的实际,就如何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信息安全法律课程作一些探讨.

1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定位,按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联系.全校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非师范除外)、实践教学课程”四个大类,下面仅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介绍.

1.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组织的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均为必修课.目的是在大学学习的初期阶段,按学科进行培养,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考虑到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转专业等需要,原则上各学科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相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1.2专业方向课程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设置主要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可以开设2—3个方向作为限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任一方向课程组中选择规定学分的课程修读.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实训、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1.3现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不足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对于它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前瞻性,考虑到时代的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旨在培养一批适合现代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发展要求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现有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是针对这一目标进行设置的,但这一设置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广泛的使用网络、更关注信息安全这一事实,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自觉维护起信息安全的责任,作为高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里应该考虑到教育学生不得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从事不利于网络安全的事情.

2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必要性信息安全学科群体系由核心学科群、支撑学科群和应用学科群三部分构成,是一个“以信息安全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等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群体系.该学科交叉性、边缘性强,应用领域面宽,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体系,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庞杂.

仅就法学而言,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学领域就包括:刑法(计算机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故意制作传播病毒等)、民商法(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知识产权法(著作权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等许多法学分支.因此,信息安全教育不是一项单一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强相关法律课程设置,是信息安全学科建设过程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与任务.

高师计算机专业,虽然没有开设与信息安全专业一样多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技术类课程.但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从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所需要的基本编程能力、黑客软件的使用能力,只要具备这些能力且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人,都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干出违反法律的事情,例如“YAI”这个比CIH还凶猛的病毒的编写者为重庆某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大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选修课程是必要的.

2.2可行性技术与法律原本并不关联,但是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与法律却深深的关联在一起,在全世界各国都不难发现诸如像数字签名、PKI应用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从本质上讲,信息安全对法律的需求,实际上来源于人们在面临信息技术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新可能的时候,对这些可能性做出选择扬弃、利益权衡和价值判断的需要.这也就要求我们跳出技术思维的影响,重视信息安全中的法律范畴.

根据前面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分析可知:信息安全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很容易转到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上,加之信息安全技术是当今最热门技术之一,因此,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一些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程、开设一些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选修课程学生容易接受,具有可操作性.

3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众多,有数学、计算机、通信、电子、管理等学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问题不断涌现,这给信息安全课程设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使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掌握这一新技术,我们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作为专业选修课.我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每学期都对知识内容进行更新.

(2)对涉及到的基本知识面,分别采用开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体系,如有操作系统、密码学基础、防火墙技术、VPN应用、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法律课程等.

(3)对先修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之前,都可设了相应的先行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如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和数论基础等课程.

(4)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密码学晦涩难懂的概念,不安排实验实训,不让学生亲手去操作,就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防火墙技术只有通过亲手配置和测试.才能领会其工作机理.对此我们在相关的课程都对学生作了实践、实训的要求.

4涉及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

信息安全的特点决定了其法律、法规内容多数情况下都涉及到网络技术、涉及到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4.1目的多样性作为信息安全的破坏者,其目的多种多样,如利用网络进行经济诈骗;利用网络获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利用网络显示自己的才能等.这说明仅就破坏者方面而言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

4.2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互相交织,信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甚至超过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推动力.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到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所有国民经济、政治、军事等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

4.3技术的复杂性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管理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又涉及到网络、编码等多门学科,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不仅需要法律作支撑,而且研究法律保护同时,又需要考虑其技术性的特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

4.4信息安全法律优先地位综上所述,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不是靠一部法律所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涉及到信息安全技术各分支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因此,信息安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兼具有安全法、网络法的双重地位,必须与网络技术和网络立法同步建设,因此,具有优先发展的地位.

5高师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法律法规内容教学目标

对于计算机专业或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理论和方法,了解所涉到的常见的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技术防御技术和安全通信协议.

而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由于课程时间限制,不能对信息安全知识作较全面的掌握,也不可能过多地研究密码学理论,更不可能从法律专业的角度研究信息安全所涉到的法律法规,为此,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初步掌握涉及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安全构建等技术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签名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

6高师信息安全技术法律法规课程设置探讨

根据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其中多数涉及信息安全技术层面,主要以选修课、讲座课为主,作为信息安全课程的补充.主要可开设以下选修课课程或讲座课程.

(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基础讲座:本讲座力图改变大家对信息安全的态度,使操作人员知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含义及其职责范围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让学生首先从信息安全的非技术层面了解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貌、我国现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简介等.

(2)黑客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了解常见的安全漏洞,识别黑客攻击手法,熟悉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的安全配置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掌握一种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3)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计算机取证是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全新的分支,涉及计算机犯罪事件证据的获取、保存、分析、证物呈堂等相关法律、程序、技术问题.本课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相关的犯罪的追踪、密码技术、数据隐藏、恶意代码、主流操作系统取证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取证所需的各种有效的工具,还概要介绍了美国与中国不同的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