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纳税筹划的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纳税筹划的目标范文1
现代企业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减轻税负财会人员
一、导言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凸显。特别是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础振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众多的企业都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以经济效益为中以中心,加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着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大连路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在着力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有力契机,加快企业发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充分利用中央对东北振兴的一系列政策,眼睛盯着市场转,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变,不断降本增效,竭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及财税制度的改革与不断完善,纳税策划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和内容越来越引起企业高管的高度重视。企业依法经营,正确进行纳税筹划,实现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目标,这是事关重要的。笔者长期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及所掌握的纳税筹划理论知识,撰写本文,对现代企业纳税筹划,进行探讨、刍论。
二、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纳税筹划
笔者通过学习纳税筹划有关教材和查阅有关纳税筹划资料及日常参与企业纳税筹划的实践认为,现代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税负,实现现代企业规划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标的有效途径。2009年1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了《关于征求(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意见函》。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颁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2009]90号),简称《指引》。《指引》中明确提出,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税收筹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这是我国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纳税筹划”这一名词,这也表明了我国税务主管部门对“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筹划的一种认可。“纳税筹划”在世界各国早已产生,并且发展的日趋成熟。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伊始,有关财税管理专家就在纳税筹划学术领域中开始关注这一课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行业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逐渐活跃起来,但是由于税法的相对不完善,以及对其缺乏系统有效的理解,“纳税筹划”演变成为“避税”的代名词,各种以“钻空子”、“逃税”“漏税”等形式的“筹划”大行其道。鉴于这种情况,《中国税务报》专门增设“税收筹划专刊”,开展全面介绍纳税筹划基本知识,并刊发各类符合税法规定的案例,以引导纳税人进行正确合理的纳税筹划。这些对“纳税筹划”行为的重要定位,使纳税筹划逐渐成为企业涉税管理的必备知识和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各行业企业创造了新形势下公开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这是运用科学发展观,在法制领域构建和谐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日趋广泛。税负公平是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日益受到重视。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动因,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的经营活动从始至终都要涉及到税收。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案都要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来展开,将纳税筹划融合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去,互相配合,才能实现现代企业效益最大化。纳税筹划可以减轻企业纳税负担,这是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也是普遍可以认识到的。之所以要实施纳税筹划,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以各种合法的、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合理减轻企业纳税负担的目的。但是应当认识到,税收负担的降低也存在着两种形式:绝对降低与相对降低。所谓税负的绝对降低,就是指在企业业务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纳税额的减少。税负的相对降低是指在业务流量增长的情况下,税收额的增长幅度小于业务流量的增长幅度。纳税筹划是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决策系统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决策者、决策对象、信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决策的结果。纳税筹划作为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此五要素均相应提出了要求。它要求上至董事长,下至一般的财务工作者都要树立纳税筹划的观念;决策时不可忽视筹资、投资和分配过程中的纳税问题;决策时需要提供纳税信息;纳税筹划同样离开不财务决策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如定量和定性分析等。纳税筹划可以使企业合理避税。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的基础上,通过掌握相关会计知识,在不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对经济活动的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作出安排,以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
三、现代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表现
笔者在长期从事企业财务管理与参与企业纳税筹划管理的工作中,在与其它企业财会人员交往中了解到,现代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以下问题表现。首先,现代企业纳税筹划意识问题。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意识产生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向行为,这是客观规律。现代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及企业的高管不重视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致使企业纳税筹划流于形式,影响到现代企业纳税筹划的实效性。其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缺乏纳税筹划管理知识,纳税筹划涉及到管理、会计、财税、法律等专业知识。纳税筹划与这些专业知识结合非常紧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学会计专业的,加之,他们对企业的投入产出,即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销售方式等都不了解。对企业的设立、合并、分立、重组的经营管理方式也不掌握。也正是由于企业的各种经营方式不同所适用的税收政策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影响了现代企业合理有效地进行纳税筹划。再次,纳税筹划目标不明确。现代企业纳税筹划要服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应当明确:纳税人能够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具体合理的商业目的纳税筹划从而节约税款,就是合理节税,这是被允许和鼓励的。最后,纳税筹划缺少预见性。纳税筹划是依据现代企业纳税筹划人员与主管税务机关缺乏联系与沟通。了解和掌握主管税务机关的工作程序,加强业务沟通和联系,才能争取在税法的理解和实施上同步。
四、现代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原则和策略
笔者认为:现代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前提条件是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所赋予企业的纳税优惠和选择机会。企业纳税筹划应在投资、经营、理财等环节事先筹划,目的是通过事先纳税筹划节约企业纳税数额,减轻税负。同时,纳税筹划也是维护现代企业权益的一种有效途径。现代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要遵循六项原则,这也是现代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六项要求。第一,合法性原则。纳税筹划既要符合税法的规定,又要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纳税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基本点,企业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纳税筹划。第二,积极性原则。从宏观经济调控来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和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地经济杠杆,国家往往有意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政策导向行为,借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第三,超前性原则。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的发生具有滞后性,由于特定的经济事项的发生,才使企业负有纳税义务。一旦经济活动实际发生,应纳税款就已确定,再进行纳税筹划已经失去现实意义。第四,整体性原则。现代企业纳税筹划一方面不能只注重某一个纳税环节的个别税种的赋税高低,而是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总体税负的轻重并不是选择纳税方案的最重要依据,应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第五,目的性原则。纳税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第六,普遍性原则。从世界各国的税收体制看,国家为达到这一目的,总是要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对纳税者施以一定的税收优惠,这就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了寻找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的机会。研究企业纳税筹划,旨在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尽可能的减少纳税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纳税筹划时要高度重视和研究税收筹划策略。企业纳税筹划策略的制定必须密切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必须依据税收法律的变更而变化,来调整企业纳税筹划策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运动变化的,这是客观规律,所以企业纳税筹划策略也是变动的,这一点企业在制定实施纳税筹划策略时一定要引起注意。企业纳税筹划策略的运作,一定要针对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本企业的内部条件及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纳税筹划的目标范文2
关键词:水泥企业 纳税筹划 风险防范 机制
一、明确纳税筹划风险防范内容
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将水泥企业的纳税筹划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正常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环境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反映水泥企业对纳税筹划风险的态度及企业文化。纳税筹划风险制度包括战略和操作两个层面。战略层面的纳税筹划风险制度为整个企业如何管理纳税筹划风险定立基调。操作层面则更详细地对纳税筹划风险制度予以说明,如交易的内部审批是怎样的流程、什么情形下需要寻求外部纳税筹划意见,何时需要咨询中国纳税筹划机关等。
(二)纳税筹划风险目标
水泥企业是否能够实现纳税筹划风险目标可以间接验证水泥企业是否有效实施了它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制度。这些目标的具体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泥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与分配。根据自身性质,纳税筹划风险目标可以是战略层面的,或者是操作层面的。
(三)纳税筹划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纳税筹划风险可能来自于水泥企业经营或日常活动的变化。税收法规的修订也同样可能引发重大纳税筹划风险。企业应当制定全面系统的制度,用以识别这些纳税筹划风险。一旦发现纳税筹划风险,企业应当考虑这些风险的潜在纳税筹划影响,并预估引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纳税筹划风险控制设计
这个要素是指水泥企业根据已经识别的纳税筹划风险的重要性,设计特定流程或步骤,以应对这些纳税筹划风险。这个要素还包括设计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并确保所有相关的纳税筹划风险都能得以识别和考量。具体的控制活动包括批准、授权、对账、复核及职责分工等一系列活动。
(五)纳税筹划资讯的管理和沟通
水泥企业需要制定并实施信息沟通制度和相关流程,及时向企业内部利益相关各方有效收集并发佈税收风险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应在整个企业内部准确传达,以确保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识别纳税筹划风险,履行内控职能,实现纳税筹划风险目标。由于每家企业情况不同,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沟通制度的形式及种类也会因企业而异。
(六)监控
水泥企业需要建立机制来监控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转,测评纳税筹划风险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将监测结果传达给相关各方。企业应落实相关流程,确保监控活动的结果能够及时回馈至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过程之中。这样,企业才可以对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二、实施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潜在收益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应被视为水泥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相关纳税筹划风险控制和档要求也应纳入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通过实施有效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企业将获得以下收益。
(一)降低纳税筹划风险和相关财务成本
通过有效的流程和控制,纳税人能够发现纳税筹划风险,并在较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将减少企业可能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
(二)降低纳税筹划审计风险及合规成本
纳税筹划企业往往较为关注违规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并对其进行重点审查。如果纳税人能够证明其纳税筹划风险监控系统运作良好,并有效进行纳税筹划合规管理,那么其被纳税筹划机关进行审计的可能性将会有所降低。
(三)避免“突发”事件影响企业声誉
企业通过进行适当的纳税筹划管理,能够降低出现那些不受欢迎的“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例如纳税筹划稽查之后的巨额罚款。这些纳税筹划突发事件可能对公司及其他在中国的关联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四)增强对纳税筹划策略和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
水泥企业通过编制完备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手册等文档,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纳税筹划战略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决策过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与纳税筹划机关建立信任透明的关系
企业建立维护良好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系统,并按照要求向纳税筹划机关提供相关文档,将有助于企业与纳税筹划机关建立公开透明的关系。
三、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一)准备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框架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框架是所有其他纳税筹划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这个框架为企业如何控制纳税筹划风险提供清晰指引和机制,并且影响企业如何建立纳税筹划战略和目标、如何识别和评估纳税筹划风险、如何设计并实施流程与控制。企业应当就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框架准备正式文档,并经由董事会批准,传达至相关各方。企业应以相关税收法规为基础,结合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如公司结构、业务流程及纳税筹划特征,制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框架。
(二)检查纳税筹划风险控制
良好的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系统应该能够说明识别并管理与企业日常经营和特殊交易相关的纳税筹划风险。无效的纳税筹划风险控制体系可能导致纳税筹划违规,并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公司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水泥企业应当能够认清自身的潜在纳税筹划风险,并分析现有的相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评估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系统
所有纳税筹划风险控制系统均应得到监控,并定期进行评估,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肖太寿.最新税收政策下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解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纳税筹划的目标范文3
【关键词】纳税筹划 避税 企业发展战略 涉税风险
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同时企业也有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自20世纪70年代纳税筹划进入我国以来,国内学者和实务界就纳税筹划可以降低税负这一点得到共识。但是总体来说,理论研究还是滞后于实务操作,而且对于纳税筹划本身也有很多的误解。纳税筹划误区存在已久,国内学者和实务界也曾意识到,但是没有足够重视。如果不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那么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及实务的推进都将受阻。
一、纳税筹划等同于“避税”吗?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纳税筹划”等同于“避税”。其实不然,“纳税筹划”的范围要大于“避税”,即纳税筹划不仅仅只为了避税。“避税”一词从概念上说,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减除税负的目的(尹晓蓉,2010;王庆奎,2012)。而“税务筹划”的概念,根据我国知名税务专家盖地教授的定义,是“指企业(自然人、法人)根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循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企业的权力对经营、筹资、投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魏旭、王瑞,2012)。上述定义表明,“纳税筹划”和“避税”都有减轻税负这一目的。但是两者的定义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由于纳税筹划是一种法律范围内的事前理财活动,它不仅仅为了减轻税负,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正确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选择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案,让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税后利益。
“纳税筹划”和“避税”在主体上也有所不同。毫无疑问,避税的主体一定是纳税人。纳税人通过税法的漏洞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达到少纳税款或递延纳税的目的。已有文献对纳税筹划主体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持单主体论的观点,认为纳税筹划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纳税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系列活动。但是也有学者开始意识到,纳税筹划的主体不止一个。笔者也持双主体论的观点。根据辩证法的观点,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征纳双方都应该是纳税筹划的主体。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一方,除了要足额缴纳应缴税额外,还要想尽办法尽量减轻税负,所以才要进行纳税筹划,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征税方也应该进行纳税筹划,因为开展纳税筹划可以确保国家税收足额及时入库;可以建立良好的税收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新环境;也可以监督纳税人正确实施节税筹划。
二、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纳税筹划有意义吗?
毋庸置疑,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是因为在实务中仍然还有很多人开展税务筹划的时候唯“税务筹划”独尊,没有真正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甚至最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衡量,纳税筹划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一点正效应,反之是负效应或者无效益。究其原因,这样的纳税筹划在得到税负减轻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非税成本。如盖地(2012)在《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非税成本是企业因实施税务筹划所产生连带经济行为的经济后果。非税成本包涵的内容很多,具有复杂性,其中有可以量化的内容,也有不可量化的内容。通常认为,非税成本包括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组织协调成本、隐形税收成本、财务报告成本、沉没成本和违规成本等。总之,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纳税筹划是没有意义的。
凡事不能舍本逐末。不能舍“企业”之本,逐“税收”之末。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主体是逐利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典型代表,也是以盈利为目标,盈利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在这一主旨下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经营目标,而经营目标就决定了纳税筹划的范围。无论如何,纳税筹划不能凌驾于经营目标或者发展战略之上;否则,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很可能与企业的终极目标南辕北辙。
因此,企业不能短视纳税筹划所带来的短期收益,而应该高瞻远瞩,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
三、防范涉税风险的纳税筹划就能成功吗?
目前有关纳税筹划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主要讨论纳税筹划的定义、目标、特征等理论体系;第二类重点在纳税筹划的方式上,试图找出有效的纳税筹划方式;第三类剖析纳税筹划的风险以及防范风险的举措;第四类主要是实例文章,谈纳税筹划的具体应用。但是,读者常误认为企业如果能把这些已经意识到的涉税风险都规避掉或化解掉,那么纳税筹划就能成功。殊不知,纳税筹划是个系统性强、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不只是防范涉税风险那么简单。纳税筹划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根据纳税人的发展战略进行,并且要根据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这样才能提高纳税筹划成功的几率。纳税筹划本身是个事前的策划行为,但是它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反馈。
且不提纳税筹划本身属于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会影响纳税筹划的成功,单就防范涉税风险来看,也不可能穷尽所有涉税风险,更谈不上一一规避或化解这些风险。无论是外部的涉税风险还是内部的涉税风险,除了已经被人们意识到的,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会影响纳税筹划的整个过程。我们要把纳税筹划的涉税风险全部找出来让人们意识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纳税筹划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有可能成功。
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决策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时务必要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仔细研究纳税筹划方案并根据环境变化与时俱进,真正发挥纳税筹划应有的作用,给征纳双方都带来利益。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2] 刘金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意义[J].北京:中国外资,2012(12).
[3] 曹中立,张晓军.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兰州:财会研究,2012(21).
[4] 邢桂云.论企业纳税筹划[J].武汉: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5] 杜秀鹃.企业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J].北京:冶金财会,2012(10).
[6] 支蕾.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分析[J].北京:中国外资,2012(11).
[7] 刘海燕.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12).
[8] 付峰岩.浅析纳税筹划[J].北京:中国外资,2012(22).
[9] 陶志君.浅析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J].石家庄:科技风,2012(19).
[10] 曾嵘.试论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及改进措施[J].武汉: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11] 魏旭,王瑞.税收筹划新论[J].大连:财经问题研究,2012(11).
[12] 李文斌.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分析与探讨[J].北京:商场现代化,2012(29).
[13] 彭飞.税务筹划的动因分析[J].天津:现代会计,2011(2).
[14] 卢贝.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探析[J].北京:中国外资,2012(12).
[15] 陈飞.企业纳税筹划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长春:企业研究,2012(14).
[16] 孙爱玲,滕淑珍.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J].武汉:财会月刊,2012(22).
[17] 魏旭,王瑞.税收筹划新论[J].大连:财经问题研究,2012(12).
纳税筹划的目标范文4
关键词:企业战略;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目标;战略制定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080-02
一、企业战略概述
企业战略往往会给人一种高端、宏观、距离日常经济生活较远的印象,其实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谋划,虽具宏观性,但距离日常经济生活并不遥远。企业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是企业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长久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企业战略理论进行着不断的演化、修正和完善:在战略依据方面,产生了环境假设的完善与发展;在战略视野方面,由关注外部环境转而关注内部环境;在战略性质方面,由以竞争为目标转变为以双赢为目标。从辩证的视角来看,企业战略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是次要业务与主要业务的协调。将这些复杂的关系协调好、处理好,并且为未来做出有预见性的谋划,便是企业战略的精髓。
二、纳税筹划理念的发展
纳税筹划在外国产生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而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税收数量和比例完全固定,并没有税务筹划的空间。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竞争,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于自我发展、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的需要,不得不对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纳税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筹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渐完善,税务筹划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
纳税筹划是企业提升战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作为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筹划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认准则的前提下,为实现纳税人财务目标而进行旨在减少税收负担的某种税务谋划、对策或安排,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税务筹划的开展,首先要收集信息,比如相关的经济信息和政策信息等,其次明确筹划目标,然后制定备选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实施方案并总结经验效果。
三、基于企业战略的纳税筹划理念
1.纳税筹划是长期而非短期的企业战略。纳税筹划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活动,而不是在某一个会计期间或某一段时间内进行的短期活动。一些常用的纳税筹划方法,比如通过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选取推迟应税收入确认时间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设法缩小应税收入来进行纳税筹划、通过对设备提前更新进行纳税筹划、通过调整折旧政策进行纳税筹划、通过选择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通过融资租赁进行纳税筹划、通过合理选择捐赠对象及方式进行纳税筹划,为了追求更好地筹划效果,从经济活动开始就要做好准备,需要进行长期的谋划。
2.纳税筹划目标可以化整为零推动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全体成员共同来完成的,而贯穿在企业经济活动始终的税务工作也涉及到多个部门。纳税筹划需要企业所有组成部分的密切配合,在长期工作中相互磨合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最优筹划目标。在纳税筹划过程中,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是基础,密切配合、优化协调是保障。而基于企业战略的纳税筹划主张把我企业各部分的联系,使纳税筹划的目标化整为零,建立起整体目标与各部门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将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并精确协调,进而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
3.通过调整筹划策略实现对纳税筹划的控制。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很多企业对其认识都有一定误区,认为成本控制仅仅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只强调节约成本,优化流程;对纳税筹划方面却比较僵化,认为没有降低成本的空间。企业战略视角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应在纳税筹划等多角度完善成本控制,并将纳税筹划策略的调整作为企业战略调整的一部分纳入到成本控制体系之中,通过调整纳税筹划方案来实现对纳税筹划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通过反馈筹划情况提高纳税筹划效果。单纯地发现、记录问题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筹划情况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对问题的总结与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在不断地调整,税务机关的执法意识逐渐加强,各地区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也并不完全一致,基于企业战略视角分析纳税筹划效果时,应注重收集反馈的信息,找出筹划过程的不足并在今后的纳税筹划过程中积极应对,做出科学的调整。
四、基于企业战略的纳税筹划体系构建
1.培养战略全局意识。企业战略视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和调整。培养战略全局意识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从管理层到执行层都应该接受战略全局意识的培训,同时完善激励措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决策和行动都要具备全局战略眼光,一切从企业利益出发,只要企业得到了发展,个人也可以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通过这种战略全局意识的培养,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上下一心,相互配合,达成纳税筹划目标。
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税收法律法规在随着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并不是长时间保持稳定。因此,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方案制定时,要及时反映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并针对变化进行纳税筹划策略的调整。同时还需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与积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运行规律等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法。
3.建立纳税筹划评估分析机制。基于企业战略视角的纳税筹划,具有通过分析反馈的情况提高纳税筹划效果的特点。因此,构建纳税筹划战略体系要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模相适应,建立灵活的纳税筹划评估分析机制,对纳税筹划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4.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执法时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否成功往往与税务机关的执行与解读有关。因此,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与税务机关的良好关系,在征稽执行阶段,对于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细则要及时向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咨询,把握当地税务单位对于税法边界的实际要求,从而降低税法筹划方案风险问题的出现,从全局出发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丽.浅谈新税法下的企业税务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5,(1):50.
纳税筹划的目标范文5
关键词:纳税筹划;纳税人;相对减少税负;转嫁税负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39-02
纳税人怎样能在税法允许或不允许的条件下,实现税负最低或最符合纳税人自身财务管理的目标,这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纳税筹划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纳税筹划,也称为税务筹划、税收策划,是指纳税人为了实现纳税人财务利益(或价值)最大化,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或鼓励)或不禁止的范围内,通过对纳税人组建、融资、投资、经营活动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在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最优化选择的一系列行为。其实质是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纳税人税负合理化。在国外,纳税筹划不仅被理论界所重视,而且在实践中也备受纳税人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纳税筹划起步较晚,技术方法体系还不够完善。原因是理论上对纳税筹划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经常将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混为一谈;实践中国民纳税意识淡薄,部分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对税收征纳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理解不够,税法建设和宣传滞后,纳税筹划的空间有限,税务在我国发展缓慢等。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纳税筹划才逐渐被纳税人所理解和接受,并逐渐受到政府和纳税者的重视。本文拟就纳税筹划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进行探讨,以丰富和完善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
概括起来,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税额)等于计税依据(税基)乘以税率,纳税人筹划的目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一般就是应纳税额的最低化,按使应纳税额降低的途径划分,纳税筹划可分为税基式筹划、税率式筹划和税额式筹划3种。这3种筹划都是使应纳税额绝对值减少的纳税筹划。除此之外还有相对减少税负的纳税筹划和转嫁式纳税筹划。不同类型的纳税筹划有不同的筹划技术和方法,以下从税基、税率、税额、相对减少税负和有效转嫁税负5个方面探讨纳税筹划的技术和方法。
一、税基式纳税筹划
税基(计税依据)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其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税基式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缩少税基来减少应纳税额,从而达到纳税筹划目标的一种纳税筹划方式。
税基式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是扣除技术,是指在纳税人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使税收“扣除额”、“税额抵扣额”和“税收抵免额”等尽量最大化,从而使税基最小的技术方法。扣除技术在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有扣除项的税种纳税筹划中得到广泛运用。
二、税率式纳税筹划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其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税率式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基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合法降低适用税率的方式来减少应纳税额,从而达到纳税筹划目标的一种纳税筹划方法。税率式纳税筹划运用的前提是预计筹划的税种有可供选择的不同税率,最常用的技术有税率差异技术和分割(劈)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中规定的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不同行为等在税率上的差异,在税基一定的情况下,选择低税率,从而实现筹划目标的一种纳税筹划方式,比如利用低税区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利用增值税和营业税税负的差异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混合销售行为、兼营行为进行纳税筹划。
分割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所得、财产在两个或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而使适用税率最低的纳税筹划策略。比如在所得税税率采用累进税率,且边际税率较高的情况下,计税基础越大,适用的边际税率也就越高,如果能使所得、财产在两个或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可以减小税基,降低适用税率,从而实现筹划目标。分割技术可运用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中。因为我国目前增值税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标准问题,两种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不同,采用的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也就不同,尽管税法在设置税率和征收率时已经考虑了纳税人实际税负问题,但两者还是在实际中存在纳税差距;在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上,我国目前设置两档照顾性税率,这样使得所得税税率就具有了全额累进税率的性质,所以纳税人在这两个税种上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利用分割技术进行纳税筹划。
三、税额式纳税筹划
税额式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税基、税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减轻纳税负担或者解除纳税义务的一种纳税筹划方式。税额式纳税筹划常常与税收优惠中的全部免征或减免征收相联系。税额式筹划常用的技术有免税技术、减税技术和退税技术。
免税技术是指纳税人利用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税目或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完全免征税收的优惠政策,使自身成为免税人或使自己从事的活动成为免税活动,或使自己的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从而减轻纳税负担或者解除纳税义务的一种纳税筹划技术。这种技术要求纳税人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和延长免税期。
减税技术是指纳税人利用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税目或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减征部分税收的优惠政策安排自身的事务,使自身能够享受到减少税负的优惠待遇,从而减轻纳税负担的一种纳税筹划技术。
纳税筹划的目标范文6
忽视企业战略的筹划方法往往是失败的。企业战略与纳税筹划之间是全局性规划与局部行为、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企业战略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谋求长期竞争优势,而纳税筹划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所以纳税筹划服从于企业战略。基于双方这种关系,如果税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企业为适应税法调整必须进行战略调整。
纳税筹划对企业战略的负面影响分析
纳税筹划如果制定和实施不当,可能给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企业纳税筹划的范围涵盖“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企业的产品定位”、“材料采购、产品定价”和“销售方式”等等。所以,企业的纳税筹划几乎涉及到企业从大到小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都可能因为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而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的“点”。但往往看似巧妙的筹划却不能让企业获得最大利益,因为其中孕育着很多风险。
首先,纳税筹划存在,会加大让企业投资扭曲的风险。一旦政府对企业的某种投资行为征税,可能对企业的投资行为造成影响,通过纳税筹划,企业往往放弃征税前效益最优的项目,而改投向其他的次优项目。但这种改变虽然从税收的角度来说对企业有利,但从整体和长期来看对企业不利,所以造成企业的投资扭曲。
其次,纳税筹划不能创造企业绝对的竞争优势。纳税筹划可以帮助企业节税或降低涉税风险,促进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因为通过降低税收成本,可以实现成本领先的战略目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而那些不享受或没充分享受优惠者则处于相对竞争劣势。但是,纳税筹划不同于技术创新,当同一产业或行业的企业都重视纳税筹划,企业的这一相对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难以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再次,过度依赖纳税筹划有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纳税筹划的主要手段就是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一些企业因为享受税收优惠而丧失了动力,不愿意改进技术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其真实的企业竞争力反而被削弱了,一旦政府取消优惠政策,这些企业将很快丧失竞争优势。纳税筹划类似于一种政府补贴,它有助于企业创造暂时的相对竞争优势,但是真正的绝对竞争优势很少是由补贴而来的,补贴的效果只能是损害或降低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企业基于发展战略进行纳税筹划的原则
(一)经营和投资的角度
从经营的角度看,企业必须进行纳税筹划,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由于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产品价格的竞争,而产品价格又主要由其成本决定,税收则是构成产品成本的重要部分,所以对企业的最终价格有直接影响,而企业定价影响企业的销量,而销量则决定企业的生产量。所以,对税负进行筹划实际上通过影响企业成本最终影响企业的生产量,有利于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
从投资的角度看,企业必须进行投资的纳税筹划,以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企业投资战略关系到企业投资的成败,还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正确的投资战略会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决策的过程就是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的过程。决策时通常用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指标,从而选择最佳方案。进行任何一种投资决策,都应作税务角度的评估,但这种税收评估只是各项因素综合评估的一部分,税收往往是影响一项投资的次要因素。例如很多外国投资者选择在中国投资,更看重的是广大的消费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如此,不能忽视税收是决定企业投资与否的重要方面,税收成本是影响投资的因素之一。
(二)成本和价值链角度
从成本的角度看,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求收益大于成本。纳税筹划的收益是指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免缴或少缴的税款,纳税筹划的成本是指纳税人为进行纳税筹划所付出的一切成本。纳税筹划的成本主要包括货币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三个部分。货币成本是指企业为纳税筹划发生的人财物的耗费,它包括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成本和实施成本两部分。设计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实施成本则是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所需额外支付的相关成本或费用。风险成本是指纳税筹划方案因设计失误或实施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例如筹划失误补缴的罚款。机会成本是指采纳该项纳税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方案的最大收益。
在进行筹划税收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实施该方案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纳税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可以说,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
价值链可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两类。按照价值链所包含的价值活动的多少,并以独立的企业作为价值链的一个链结来对价值链进行分类,可以将一个企业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许多活动。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还包括企业的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与顾客之间的活动,企业利润就是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企业内部价值链就是指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和相关支持活动;企业外部价值链是指与企业有紧密联系的外部行为主体的价值活动。
纳税筹划与企业的内外部价值链都有密切的联系,并且经常会触动企业的价值链构造,因此有必要从价值链的角度对纳税筹划进行优化。我们要从价值链构造的战略高度考虑成本收益。